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原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是一种基于化学发光原理的免疫分析技术,它结合了免疫学和化学发光技术的优势,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化学发光原理、免疫分析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原理进行介绍。
化学发光原理。
化学发光是指在化学反应中产生的光。
化学发光反应的基本原理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通过激发态的分子或离子产生的能量转移到基态的分子或离子上,从而产生光。
化学发光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通常需要一种催化剂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化学发光物质通常被标记在抗体或抗原上,当靶分子与标记的抗体或抗原结合时,激发化学发光反应,产生光信号。
免疫分析方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一种基于免疫学原理的分析方法,它利用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检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来定量或半定量地测定样品中的靶分子。
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通常使用化学发光仪器来检测化学发光信号的强度,进而确定样品中靶分子的浓度。
与传统的免疫分析方法相比,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因此在临床诊断、药物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应用领域。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诊断、药物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临床诊断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可以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感染性疾病标志物、内分泌激素等,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疾病监测。
在药物检测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可以用于药物代谢产物的检测和药物浓度的监测,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
在环境监测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可以用于检测水质、空气质量、土壤污染等,具有快速、准确的优势。
总结。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免疫分析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化学发光原理、免疫分析方法和应用领域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原理和特点,为其在临床诊断、药物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化学发光与免疫荧光方法学对比

化学发光与免疫荧光方法学对比一、《化学发光与免疫荧光方法学对比》1.概述化学发光(CL)和免疫荧光(IF)是用于检测特定病原体或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的两种测定方法。
CL和IF之间的最显著差异是不同的技术原理,以及其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
下面将比较这两种技术的方法学、特点和限制。
2.方法学对比化学发光和免疫荧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化学和物理技术。
(1)化学发光:CL技术使用放射性核素结合到抗体或含有特异性抗原的配体上,将其作为一种探针来检测特定目标物质。
检测物质特异性结合探针后,将其照射到发射波长范围的暗室,从而得到特定的发光细胞图像。
(2)免疫荧光:IF技术通过使用荧光标记抗体或特异性抗原,以可见光范围的荧光作为探针,检测特定的抗原或抗体。
被检测物质与荧光探针结合后,将其照射到可见光范围的暗室,从而得到特定的荧光细胞图像。
3.特点对比(1)CL技术可用于快速检测特定的物质:通过使用核素,可以迅速检测出特定的物质,这种技术不受受体或抗原的数量或特性影响。
(2)IF技术可以更简单、更灵敏地检测出特定物质:在IF技术中,荧光标记的抗体和抗原可以特异性地结合,使得能够更灵敏地检测出特定的物质,且不会受受体或抗原的数量或特性影响。
4.限制对比(1)CL技术存在一定的检测限制:CL技术受探针的数量的影响,抗原和抗体的结合特异性不强,因此无法准确检测受体或抗原的特定性。
(2)IF技术存在一定限度的检测效果:IF技术受荧光标记抗体和抗原的数量以及荧光强度的影响,因此无法准确检测受体或抗原的特定性。
综上所述,化学发光和免疫荧光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学特点和限制,因此它们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
取决于检测病原体的要求,可以根据检测目标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来使用。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类型介绍更新:2012-05-16 12:26:51 | 来源:标签:化学发光反应参与的免疫测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CLEIA)是采用化学发光剂作为酶反应底物的酶标记免疫测定。
经过酶和发光两级放大,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以过氧化物酶为标记酶、以鲁米诺为发光底物、并加入发光增强剂以提高敏感度和发光稳定性。
应用的标记酶也可以为碱性磷酸酶,发光底物为dioxetane磷酸酯,固相载体为磁性微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二)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是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一类免疫测定方法。
吖啶酯是较为理想的发光底物,在碱性环境中即可被过氧化氢氧化而发光。
用作标记的化学发光剂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1.能参与化学发光反应。
2.与抗原或抗体偶联后能形成稳定的结合物试剂。
3.偶联后仍保留高的量子效应和反应动力。
4.应不改变或极少改变被标记物的理化特性,特别是免疫活性。
鲁米诺类和吖啶酯类发光剂等均是常用的标记发光剂。
(三)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该免疫分析技术有两种方法:一是小分子抗原物质的测定采用竞争法;二是大分子的抗原物质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法。
该仪器所用固相磁粉颗粒极微小,其直径仅1.0μm,这样大大增加了包被表面积,增加抗原或抗体的吸附量,使反应速度加快,也使清洗和分离更简便。
其反应基本过程:(1)竞争反应:用过量包被磁颗粒的抗体,与待测的抗原和定量的标记吖啶酯抗原同时加入反应杯温育,其免疫反应的结合形式有两种,一是标记抗原与抗体结合成复合物;二是测定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形式。
(2)双抗体夹心法:标记抗体与被测抗原同时与包被抗体结合成一种反应形式,即包被抗体-测定抗原-发光抗体的复合物。
(四)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CLI)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发光反应,包括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两个部分。
分析中应用的标记物为电化学发光的底物三联吡啶钌或其衍生N-羟基琥珀酰胺(NHS)酯,可通过化学反应与抗体或不同化学结构抗原分子结合,制成标记的抗体或抗原。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分析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化学发光反应检测目标分析物。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步骤如下:
1. 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进行处理,通常包括样品的稀释、蛋白质提取、核酸提取等步骤,以满足后续分析的要求。
2. 特异性结合:将待测样品与特异性抗体结合,这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关键步骤。
特异性抗体能够与目标分析物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3. 化学发光: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加入一种化学发光底物,底物与复合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激发态分子或产生紫外、可见光等发光物质。
4. 光学检测:利用光学检测系统,测量发光信号的强度或荧光信号的荧光强度。
一般情况下,强度与待测样品中目标分析物的含量成正比。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且能够同时分析多个目标分析物。
它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例如检测某些疾病标志物、药物浓度和病原微生物等。
此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还可用于药物研发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基因表达分析等。
总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析技术,通过特异性抗体与荧光底物的配对应用,实现对目标分析物的定量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多重分析的优势。
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

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
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目标物质的存在和浓度。
其原理基于酶免疫测定法,结合化学发光技术,通过酶与底物反应产生发光来间接测定目标物质。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待测的样品(如血清或尿液)与特定抗体结合。
这个抗体通常是与目标物质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比如病毒抗原或肿瘤标志物。
2. 加入过量的酶标记的第二抗体,这个第二抗体能够与特定抗原特异性结合,同时与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等)结合。
3. 清洗除去未结合的第二抗体。
4. 加入化学发光底物,底物与酶反应,产生化学发光。
发光的强度与目标物质的浓度成正相关。
5. 使用光学检测仪器测量发光强度,并根据标准曲线或对照样品的浓度来计算目标物质的浓度。
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具有高灵敏度、广泛的线性范围和较低的检测限。
在临床诊断、生物学研究和药物发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免疫化学发光检验项目

免疫化学发光检验项目
免疫化学发光(Immunochemiluminescence,ICL)检验是一种常用的免疫测定技术,通过测量化学发光信号的强度来定量测定样品中的生物分子。
免疫化学发光检验项目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药物研发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
免疫化学发光检验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抗体测定:通过检测特定抗体的存在或水平来诊断某些疾病。
例如,乳腺癌标志物CA15-3、甲状腺功能相关抗体(TPO-Ab、TG-Ab)、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等。
2. 药物测定:检测药物在体内的浓度,用于药物治疗的监测和调整剂量。
常见的药物测定项目包括抗生素、抗抑郁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3. 激素测定:检测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用于诊断内分泌疾病。
常见的激素测定项目包括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等)、甲状腺激素(T4、T3、TSH等)、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等)等。
4. 微量元素测定:测定体内微量元素的水平,用于评估人体营养状况和某些疾病的诊断。
常见的微量元素测定项目包括钙、铁、锌、镁、铜等。
5. 肿瘤标志物测定: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来筛查、诊断和监测肿瘤的发展。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测定项目包括癌胚抗原
(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甲胎蛋白(AFP)等。
6. 受体测定:测定体内受体的水平,用于研究受体与相关疾病的关系以及药物研发。
常见的受体测定项目包括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AR)等。
总之,免疫化学发光检验项目广泛涉及了多个医学领域,通过对特定生物分子的定量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疾病监测和药物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

吖啶酯
CH3 N+ HO2
CH3 N
CH3 N
O
O
C O
C O O
+ CO2+ 光
O O C O
R
R
吖啶酯发光
代表仪器:拜耳公司的ACS180 西门子的ADVIA Centaur 雅培的ARCHITECT
异鲁米诺发光
原理: 发光过程和原理与吖啶酯完全相同,但激发发光速度更
快,在3秒内完成整个过程,测试速度最快,而且克服了吖啶酯
三联毗啶钌 分子结构图
N N
O O N N Ru N N O O N
电化学发光反应原理
这一过程可在电极表面周而复始地进行, 产生许多光子,使光信号增强
底物:三联吡啶钌[Ru(bpy)2+3]、三丙胺(TPA)
电化学发光
代表仪器:罗氏e601、e411
进口全自动化学发光仪
仪器型号
生产厂家 反应原理
cobas® e601 ARCHITECT® i 2000 SR
罗氏 电化学发光 雅培 化学发光微 粒子 吖啶酯衍生 物 直接发光
Unicel® DxI800
贝克曼 微粒子酶促 化学发光 金刚烷 AMPPD AKP,酶促发 光 常规单克隆 Ag/Ab包被 400T/H
LIAISON
索灵 磁性微粒子 化学发光 异鲁米诺衍 生物ABEI 直接发光
1. 酶促化学发光
代表仪器:迈瑞CL-2000i、安图Autolumo A2000
2. 直接化学发光
不需催化剂,只需改变溶液的pH等条件就能发光的物质
1
反应迅速
2
背景低
3
信比高
吖啶酯化学发光
• 吖啶酯在含H2O2的强酸、强碱激发底物的作用下,快速发出可见, 特点 • 发光过程在5秒内完成,激发发光程序简单,测试速度快,但发光标 记物吖啶酯在缓冲液中不稳定,易水解,影响试剂稳定性。
clia化学发光免疫法

clia化学发光免疫法作为一种常见的免疫分析技术,clia化学发光免疫法在医学诊断、药物研发和生物学研究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简单到深入的方式,探讨clia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原理、应用和前景,并分享个人理解和观点。
让我们从clia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原理开始介绍。
clia是化学发光免疫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的缩写。
它是一种基于化学发光反应原理的免疫分析技术。
该方法利用化学发光反应中产生的光信号来检测目标分子的含量。
具体而言,该方法首先将目标分子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通过添加化学发光底物和酶催化作用,在反应中产生发光信号。
通过光信号的测定,可以确定目标分子的含量。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clia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
该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用来检测感染性疾病、肿瘤标志物、药物浓度等生物分子的含量。
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相比,clia 化学发光免疫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更准确地检测低浓度的目标分子。
它还具有检测速度快、简便操作和高通量分析等优点,使其成为临床实验室和药物研发领域的重要工具。
让我们来展望一下clia化学发光免疫法的未来。
随着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lia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诊断和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随着纳米技术的进步,可以利用纳米颗粒作为发光底物,提高检测灵敏度和信号稳定性。
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将clia化学发光免疫法与其他分析方法相结合,实现更高效、准确和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
总结回顾性地看,clia化学发光免疫法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分析技术,通过化学发光反应实现目标分子的检测。
它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药物研发和生物学研究等领域。
该方法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快速、简便和高通量分析等优点。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clia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我个人认为,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快速和个性化的方法,有助于推动医学进步和健康事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分辨荧光法 消除样品背景干扰的另一种方法是时间分辨荧 光法。样品背景的荧光寿命一般为10ns,而镧 系鳌合物的荧光寿命一般为10-100μs。且斯托 克斯位移较大,很适用于时间分辨法进行测定。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原理图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Immunoassay)
3 化学生物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特点 (1)优点: 高灵敏度 宽的线性范围 分析速度快 高选择性 高稳定性 花费少 所用试剂无毒 消除放射性同位素的污染。
(2)缺点: 实验结果的重复性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发光免疫测定是一种瞬时的化学反应 免疫反应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氧化反应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对催化反应原理有的还不十分清楚,对 实验的反应条件不易控制,干扰现象不 易估计和说明。
2. 发光标记物 (1)发光反应中消耗掉的标记物 a.Luminol及其衍生物 Luminol偶联于配体后,其发光效率较低 Isoluminol及其衍生物被广泛应用 Luminol的氨基取代导致Ф降低 Isoluminol的氨基取代导致Ф增加 此类标记可用于各种分析物,但CL需催化 剂,因此有较高的背景信号。
荧光免疫分析法优点: 消除放射性同位素的污染 稳定性较好 缺点: 高的背景光,限制了灵敏度 干扰测定
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既有发光检测的高灵敏度,又有免 疫分析法的特异性。 1.主要发光体系 鲁米诺,异鲁米诺及其衍生物 焦焙酚 光泽精 吖啶酯 1,2-双氧基化合物 过氧化草酸酯 萤火虫发光体系 细菌发光体系
3 酶免疫分析法
用酶标记抗原或抗体 例:酶联免疫法测定氯霉素 微量反应板——羊抗兔IgG抗体 兔抗氯霉素抗体+氯霉素酶结合物 +氯霉素样品 没有结合的酶结合物被洗去,再向相应孔中加入 过氧化氢和邻苯二胺,作用一定时间后,结合后的酶 结合物将无色的邻苯二胺转化为蓝色的产物,加入终 止液后颜色由蓝变黄,用波长450nm(双波长时最适 参考波长≥600nm)酶标仪进行检测,吸光值与样品 中氯霉素含量成反比。 酶不稳定、光度分析线性范围窄
竞争型酶联免疫法测定氯霉素疫分析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以荧光物质或化学发光反应物质作为标记物。 优点: 专一性强 灵敏度高 稳定性好,可避免放射性污染 标记物不同,因而检测方法也不同
二.荧光免疫分析法 Fluonescense Immuuoassay 1.荧光探针 (1) 一般要求 a 检测最常遇到的样品为血清,它有很高的荧光 背景。 血清蛋白 λem 325-350 nm (λex 280 nm) 血清中NADH和胆红素 430-470 nm (λex 330-360 nm) 探针λem > 500 nm
d. 荧光激发转移
如荧光黄作为给予体,罗丹明作为接受体,荧 光黄的荧光与罗丹明的吸收光谱重叠,后者可 吸收前者的荧光。 例:吗啡的测定 i) 用荧光黄(F)标记抗原 罗丹明(R)标记抗体 Ag+AgF+AbR(Ag-AbR) + (AgF-AbR) Ag的存在减少了荧光的猝灭程度
ii) 抗体既是给予体又是接受体 Ag + AbF + AbRAbF-Ag-AbR e. 水解法
ì Ò ³Ã ³ µµ Šİ ± ùÈ » ¡´ ú¶ Ô» ¯Ñ § ¢¹ ² âµ ÄÓ ° ì Ï R1 R2 Isoluminol H-H AEI H2N-(CH2)2-H AEEI H2N-(CH2)2-C2H5 ABI H2N-(CH2)4-H ABEI H2N-(CH2)4-C2H5 APEI H2N-(CH2)5-C2H5 AHI H2N-(CH2)6-H AHEI H2N-(CH2)6-C2H5 AOM I H2N-(CH2)8-CH3 AOEI H2N-(CH2)8-C2H5 Relative § ¶ is relative § ¶
夹心法:(检查大分子抗原多采用)
Sp-Ab+AgSp-Ab-Ag Sp-Ab-Ag+Ab-LSp-Ab-Ag-Ab—启动发光试剂———hv 其中:L为发光标记物或发光底物, Ag为抗原, Ab为抗体, Sp为固相。
ACS 180
由德国拜耳公司生产,商品名为ACS 180全自 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有 ACS 180Plus 和 ACS 180sE 等 型 号 ,2000 年 又 推 出 新 — 代 的 ADVIACentaur免疫测定系统 吖啶酯可通过化学反应直接标记抗体或抗原当 在碱性介质中氧化时,经过一个二氧酮的中间 体,产生一个电激发的10一甲基吖啶酮,当它 回复到基态时释放出光子
1.抗体和抗原(Antigen , Antibody)
免疫学的重要对象是抗原和抗体的反应问题。 抗原是一种外来物质,当其进入动物体内能 引起抗体的产生,并能和抗体反应的物质。 抗体 (antibody . Ab) 与抗原 (antigen . Ag) 的结合具有极高的专一性和亲合性。 不能诱导产生抗体,但能和适当抗体起反应, 即有免疫反应性的简单分子称为半抗原。
2)非均质检测法 非均质检测法在检测之前,必须进行分离。 既游离的已标记的抗原必须从联接于抗体的抗 原中分离出来,或者未联接的已标记的抗体从 抗原联接的部分分离出来。其分离可通过离心 沉降,或固相联接抗原(或抗体)来实现。 固相型检测法 包括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反应的标记抗原或抗体 抗原联接于聚合物表面-----免疫吸附剂
发光免疫分析法 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一.概论
免疫性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 起来的防御感染和维护机体完整性的十分有效 而灵巧的手段。 免疫系统的特殊功能是识别“自我”和 “非自我”的物质,对自身的物质不起反应, 而对外源的及体内改变了的物质则能起专一的 免疫反应,排除其对机体的危害。另一方面, 免疫系统还担负着维持机体免疫状态的自身稳 定性,以清除体内衰老和突变的细胞。
2. 放射性免疫分析(RIA)
1959 Berson和Yallow 将免疫反应与分析化学相结合创立了放射性免疫分析法。 荷尔蒙的测定 先将荷尔蒙注入天竺鼠体内 对抗此抗原的抗体(Ab) Ag* + Ab === Ag*-Ab 要测定一病人的血清标本中荷尔蒙的浓度, Ag + Ag*-Ab === Ag-Ab + Ag* ( + Ag*-Ab ) 测定Ag*,可计算标本中所含有的荷尔蒙(Ag)浓度
(3)最新进展 a.多分析物系统的发展 b.流动注射分析在发光免疫分析中的应 用,使分析速度加快,适用于大量样 品的测定。 c.由于发光仪的商业化,刺激了化学发 光免疫分析的常规临床应用的发展。
Relative § ¶ 5 -100 14 84 -17 44 ---
b.吖啶酯类 不需要催化剂 优点: 高量子产率,低背景信号和易于与蛋白质连接,主要用 于标记半抗原和蛋白质。 缺点: 光发射是瞬时的 c.过氧化草酸酯 优点:灵活性 缺点:过氧化草酸酯水溶性较差,极易水解。 d. 二氧杂四元环酮 延长的光发射、低背景、宽的线性范围
(2)不起发光反应的标记物 这类标记物在发光过程中不被消耗,反应过程 中起催化作用的物质。 a.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 POD) Luminol + H2O2 — 用POD标记分析物 b.虫荧光素酶,细菌荧光素酶 酶成本昂贵,不稳定,荧光酶基因的制造 c.荧光物质作为标记物 荧光素,丹璜酰氯,荧光胺,罗丹明
荧光增强法 荧光猝灭法 间接猝灭法 荧光激发转移 水解法 荧光偏振法
a.荧光增强法 本法基于当标记物的抗原联接于抗体时原标记 的抗原荧光强度增强。 b.荧光猝灭法 当被标记的抗原联接到抗体时荧光的量子产率 下降,例如庆大霉素的测定,将限量的抗体加 入一已被标记和未标记的庆大霉素混合物中, 荧光猝灭程度与庆大霉素量相关。 c. 间接猝灭法
模块化组合分析系统<E>
Elesys (1010 2010 E-170)
瑞士罗氏公司 (Roche) 的 Elecsys ECLIA 系统,综合了各种先进技术,具有独特 的优越性,是目前在医学检验中应用的 唯一的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仪器 这三台 检测系统均应用了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及有关先进技术,其测试的灵敏度和特 异性相同,有完善的使用说明,试剂通 用,操作也有相同之处。仪器设计上有 一些差异,主要不同在于工作量的差别
1977
获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
分析对象: 测量含量很低的生物活性化合物: 如蛋白质(酶,接受体,抗体) 激素(甾族化合物,甲状腺激素,酞激素) 药物及微生物等。 优点:专一性强,灵敏度高 缺点: ①放射性同位素可能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以致 于实验室要有特殊防护技术 ②该法还需要用贵重的闪烁计数器和试剂 ③稳定性-同位素的寿命相对较短
(3) 金属螯合物
某些稀土金属离子会与某些配位体生成会发强荧光的配 合物。 如:Eu(Ⅲ), Tb(Ⅲ), Nd(Ⅲ)与 β-二酮衍生物 对-氨基甲酰三氟丙酮 聚氨羧酯盐 邻菲罗啉
2.荧光免疫检测法的类型 (1) 均质检测法 均质检测法不需要分离步骤,方法简便快速, 但它常受到来自背景(血清)的干扰,该法系 根据已标记抗原联接于抗体时发生已标记抗原 荧光性质的改变。通常将均质检验法分为:
(1)抗原 蛋白质,多糖,核酸,合成多肽,低分子物质 (2)抗体 抗体是一种蛋白质(主要是γ-球蛋白质) 血清蛋白质在自由电泳场中 白蛋白 α-球蛋白 β-球蛋白 γ-球蛋白 抗体存在于β -球蛋白和γ -球蛋白内 这些蛋白质称为免疫球蛋白 IgM . IgA . IgG . IgD和IgE γM .γA.γG.γD.γE
b. 荧光探针的斯托克斯位移 〉 50 nm
c. 荧光探针的摩尔吸光系数要大 荧光产率应尽可能高 d. 荧光探针要稳定,且联结于抗体或抗原 时不应损害它们的活性 e. 荧光探针的激发波长应位于可见光区, 因为较长波长处荧光杂质较少 λex 应位于vis区
(2) 有机探针
荧光黄 常用的探针 荧光产率高,有较好的光稳定性和低的温度系 数。其缺点是斯托克斯位移较小。 在碱性的条件下,荧光黄与免疫球蛋白 IgG 的 自由氨基起反应. 罗丹明类化合物 广泛用来标记抗体 和荧光黄相比,其荧光产率不如荧光黄,可是 其发射波长较长,样品背景干扰较少。此外, 罗丹明类亦常作为能量转移的接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