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4-1【重力与重心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说课稿重力与重心

高中物理说课稿重力与重心

高中物理说课稿重力与重心高中物理说课稿重力与重心高中物理说课稿重力与重心1《重力与重心》是必修 1 第四章第 1 节的内容,涉及到力的描述、重力及其测量、重心与稳定。

重力作用于一切物体,并贯穿于物体整个运动过程,对重力的学习有助于研究物体运动,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也是力学的重点内容,是物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涉及到动力学部分。

本节内容是力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在初中的“来自地球的力”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是对力学习的基础上对常见的力--重力的进一步学习,有助于对力的认识和掌握,也为后面的力的合成与分解,以及力与运动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力的三要素来表达一个力2.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知道在不同纬度的g的取值是不一样的3.知道重心的概念.与物体稳定相关的两个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悬挂法来测重心,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方向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4. 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验对比的方法来研究解决稳定与重心的高低、支面面积的大小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锥体爬坡实验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通过学习质心,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应用。

2.通过稳定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说学情学生在初中的“来自地球的力”已经学习了重力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学习了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还运用探究的教学方法学习了重力的大小,知道了g=9.8N/Kg。

不过都是一些比浅的,知识感较肤性的认识,在一定意义上说,很难理解质心这样的概念,所以要引导学生思想观念上的转变。

在这里学生将学习不同的知识点,质点、重心与稳定,特别是质点高一的学生比较难接受。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力与重心》相互作用PPT课件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力与重心》相互作用PPT课件

D.被踢出后的足球在地面上向前滚动,是由于受到向前的牵
引力作用
解析:射出的炮弹向前飞行并不受推力的作用,而是靠惯性
向前飞行。被踢出去的足球向前滚动并不受牵引力作用,也
是由于惯性向前滚动的。物体间相互作用时,相互作用的力
是同时产生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 C 正确,A、
B、D 错误。
第五页,共四十二页。
用来准确地表示力
用来粗略地分析物体受到的 力
区别
需要画出力的大小、方 向和作用点三要素
只画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联系
都是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力,使抽象的力具体化、直观 化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二页。
[典例2] 如图所示,静止的木块对桌 面的压力为 6 N,试画出压力的图示,说明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画出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提示:不正确。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但力的性质、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点都不相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受力物体是笔记本电脑,作用点在笔记本电脑上;压
力的施力物体是笔记本电脑,受力物体是电子秤,作用点在
电子秤台面上。
第九页,共四十二页。
三、物体的重心 1.填一填 (1)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认为各部 分所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这一点是重力的 等效 作用 点,称为物体的重心。 (2)决定物体重心位置的因素:①物体的 形状 ;②物体的质量 分布 。有些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3)物体重心与稳定的关系:重心越 高 ,物体的稳定性越差; 重心越 低 ,物体的稳定性越好。
第七页,共四十二页。
2.判一判
(1)地球上所有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 )
(2)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会受到重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 必修 第一册 第三章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一物理 必修 第一册 第三章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课件(共28张PPT)

均匀 位置 分布决定
或支撑

体验重心
结论:物体下降的真正原因是重心在下降,重 心越低物体越稳
重心与稳度
思考:走钢丝的演员为什么要拿长棍呢,他 是如何改变重心,从而保持平衡的呢?
重心与稳度
思考:观察他们的结构,他们又是如何 增强稳定性的呢?
用重心
不倒翁原理介绍 上轻下重的物体比较稳定,也就是说重心越低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想一想
如何让小球上坡呢?
会爬坡的小球
思考与讨论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力的认识?
1.力的定义? 2.力的性质? 3.力的作用效果?(举例说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温习旧知
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F) 单位:牛顿(N)
2.力的性质 物质性: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 相互性: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4. “前 理 解 ”是 接受 者在理 解文本 以前的 心理文 化结构 ,由于 接受者 对文本 的接受 不是被 动的。 所以这 种结构 会影响 接受者 对文本 的理解 。

5.追 求 一 种 具 体生 活之上 的普遍 原则很 容易, 所以很 多人选 择“活 得正确 ”而放 弃“活 得丰富 ”。

6.不 论 是 正 确 性标 准的形 成,还 是正确 性标准 的修正 ,都离 不开生 活实践 的丰富 性,二 者密切 相关。

10.人 类 社 会 里 的礼 和乐体 现着天 地运行 的大道 ,而礼 之本在 仁,在 于音乐 的精神 ,所以 乐是一 切人类 艺术的 最髙境 界和最 终追求 。
2.方法总结:重心----等效替代的思想。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节重力与弹力ppt课件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节重力与弹力ppt课件

1、产生的原因:
2、定义: (1) G=mg
3、大小 (2)用弹簧秤测量
重 力 4、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重心的定义 重心位置的判断 5、作用点(重心) 注意: 重心可能在物体上, 也可能在物体之外。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3.1重力与弹力(第二课时)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接触力 推
也是会发生形变的,因为有力的作用在该物体上了,满足形变的 发生条件。只不过有时物体的形变很小,不易被觉察。
如何通过实验方法 显示出来呢?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2 、把一个月牙状的薄板悬挂起来,静止时如图所示.则薄板
的重心可能是图中的( D )
A.A点
B.B 点
C .C点
D.D点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如图所示,有一等边三角形ABC,在B. C两点各放一 个质量为m的小球,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2m的小球,则 这个球组的重心在何处?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3.1重力与弹力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什么是力?力是如何产生的 ?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3章第1节重力与重心课件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3章第1节重力与重心课件

误区警示
(1)在不同地点,重力的大小一般不同。 (2)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压力与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 的力。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支撑面。 (4)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也不一定在其几何中心上,重心不是物体上最重 的点。
[针对训练3] (2022·福建宁德期中)关于重力、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说明风筝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小 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 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的时候,其重心位置在不断变化
的位置。
基础探究 合作探究 实践应用
基础探究
形成概念,掌握新知
知识梳理
一、力的描述 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使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发生 变化。 2.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 牛顿 ,简称 牛 ,符号N。 3.力的矢量性: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 4.力的图示: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所在的位置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 所在的直线称为力的作用线。
答案:不一定。如C、D、要点一 对力的深入理解
问题情境
甲、乙两图中球和竹子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甲图中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乙图中竹子发生了形变。原因是球和竹 子受到了力的作用。
归纳拓展
1.力的性质 物质性
相互性
矢量性 独立性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每个力 的产生必须同时联系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针对训练1] 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中,说法错误的是( A ) A.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B.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定受到力的作用 C.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 D.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重力与弹力(第1课时)课件-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重力与弹力(第1课时)课件-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大小是不同的,当用同一弹簧测力计测量时所受重力大小一定相同
C.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D.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其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处
目录
解析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但不一定与地面垂直,A
错误;
重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与测量工具无关,
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不同,重力大小不同,无论用同一弹簧测力计测
目录
【训练2】 (多选)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研究对象P所受弹力的方向正确
的是( AC )
目录
三、胡克定律
思考:弹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求解?
弹力大小: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
弹力随着也消失。
F
(1)由受力分析得到。
(2)弹簧的弹力(弹性限度内):胡克定律
方向垂直于其切面指向圆弧所对应的圆心,D处弹力方向垂直于杆斜向上,如图(b)
所示。
题图丙中球挤压墙壁且拉紧绳子,所以墙对球的弹力方向与墙面垂直;绳子对球
的弹力方向沿绳子斜向上,如图(c)所示。
题图丁中球受到的弹力方向与棱和球面接触处的切面垂直,即沿着球的半径方向
指向球心,如图(d)所示。
答案 见解析
量,还是用不同弹簧测力计测量,测量结果均不同,B错误;
物体的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其位置不仅与其几何形状有关,还
与质量分布有关,C正确,D错误。
答案
C
目录
【训练1】 关于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向下的
B.把处在空气中的物体浸入水中,物体所受重力变小
C.挂在绳上静止的物体,它受到的重力就是绳对它的拉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66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66张)-PPT优秀课件

例1.一小车受水平向左的80N的力 请作出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20N
F
F
例3、下面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 )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 C 如果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那么它必定也是施力物体 D 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三、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66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1、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其重心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66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66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人推车
人拉弹簧 人提水桶 人坐



弹簧

水桶
生 活 现 象

沙发
物体 推土机
作推用
物体 土
起重机

货物
压路机 磁铁
压 吸引
路 铁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弹簧

水桶
生 活 现 象
施力 压 受沙发力 物推土体机 作推用 物土体
起重机

货物
压路机
关于重力的大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 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
时所受的重力
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66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__力1重力与弹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__力1重力与弹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弹力产生的过程为:
2.弹力的产生条件 (1)物体间相互接触; (2)接触面相互作用发生形变,且要恢复原状。
3.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1)直接法 对于形变比较明显的情况,可以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判断,两个条件都 满足时才有弹力产生。
活动 2:如图甲所示,一束光依次被平面镜 M、N 反射,在墙上形成光 点。按压两镜之间的桌面,看不出桌面发生了形变,但看到光点移动,这说 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桌子发生了不易被察觉的微小形变。
活动 3:观察乙、丙两图,弹簧对小车的拉力和跳板对人的支持力有什 么共同特点?
提示:如图乙所示,被拉长的弹簧要恢复原状,对相连的小车产生了拉 力 F;如图丙所示,被人压弯的跳板要恢复原状,对人产生了支持力。它们 的共同特点是,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了力 的作用。
活动 4:上述等效作用点叫作物体的重心。如图乙,随着装货多少和装 载位置的变化,载重汽车的重心变吗?
提示:变。
活动 5:一般物体的质量分布不一定均匀,形状也不一定规则,如何确 定如图丙所示中薄板的重心?
提示:要确定如图丙所示中薄板的重心位置,如图 1,可以先在 A 点把 物体悬挂起来,通过 A 点画一条竖直线 AB,由于 A 点悬线的拉力跟薄板的 重力平衡,薄板的重心必定在 AB 连线上;然后,再选另一处 D 点把物体悬 挂起来(如图 2),过 D 点画一条竖直线 DE,薄板的重心必定在 DE 连线上。 因此,AB 和 DE 的交点 C,就是薄板的重心。
课前自主学习
一 重力 1.定义:由于 □01 地球的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施力物体: □02 地球 。 3.大小:G= □03 mg ,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 N 表示。其
中 g 是自由落体加速度,g 的单位既可以是 N/kg,又可以是 m/s2,而且 1 N/k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分类:
(1)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2)动力或助力和阻力
4、效果: 1) 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2) 使物体形状改变(形变)
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是矢量:有大小,还有方向
二、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1)力的图示:
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5N
F
15N
2)力的示意图:只在图中画出力的作用点和 方向,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2.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基础训练(重力)
3.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物体只有在地面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B、物体在自由下落时所受的重力小于物体在静止 时所受到的重力 C、物体在向上抛出时受到的重力大于物体在静止 时所受到的重力 D、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不论其运动状态如何, 它所受到的重力都是一样大
1.“孤掌难鸣”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 电子秤称量的是质量还是物重?
3.为什么现在优秀跳 高运动员都采用 “背越式”技术?
注意:
杠杆原理测质量
要素二: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或垂直水平面向下)。
• • • • •
常见几种错误说法: 1、垂直向下 2、垂直于接触面向下 3、垂直地面向下 4、指向地球中心
应用:重锤线.
倾角仪
要素三: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1. 定义:可以认为
各部分受到的重力 作用集中于一点, 这一点叫做物体的 重心.
G1 G2 G3
Gi Gi+1
Gn
注意:重心不是物体上最重的地方, 也不是只有重心处才受重力作用.
G
2、重心的确定 重心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对于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重心在几何中心. 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重心位移随质量分布变化、形状变化可能发生改 变。
3、同一物体在相同地点,无论运动状态 如何,其受到的重力不会改变
2、重力的三要素
要素一:重力的大小 (物重或重量)
1、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 m 成正比:
G = mg
其中: g=9.8N/kg=9.8m/s²。
同一物体不同地点重力可能不同。(g不同)
不同质量物体在不同地点重力可能相同。(g不同)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测出. (原理:静止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
物体A对B的压力是20N,请画出这个压力的 图示和示意图
A B
思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 力等于该物体的重力大小,对吗?
三、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使物体受 到的力。
理解: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但是重力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是非接触力。
基础训练(重心)
4.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A.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B.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 重心 C.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 的位置不变 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时,其重心的位 置不变
一杯子装满水,杯的底部有一个小孔,在水从 小孔不断流出的过程中,杯连同杯中水的共同重心将 ( D)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如图,一只壁较厚的金属球形容 器,一开始里面装满水,后来由 于底部漏水,水逐渐漏完,问: 在整个漏水过程中整体的重心位 置如何变化?
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状物体的重心位置。
3、重心与稳定
重心越低,支持面越大的物体越稳定
静止时,重心在支持面范围内,物体才能稳定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运动很远,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 个推力作用
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 力的作用 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 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第4章
相互作用
第1节 重力与重心
一、力
1、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单位N,叫做牛顿,简称牛。
2、力的理解: 物质性: 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
相互性: 1)一个力总是联系着两个物体。施力
物和受力物同时存在、同时作用。 2)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受力的物体同 时也是施力物;施力物同时也是受力物。
思维拓展
如图,一只壁较厚的金属球形容器,一开始里面 装满水,后来由于底部漏水,水逐渐漏完,问: 在整个漏水过程中整体的重心位置如何变化?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D
能力提升
把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薄板绕C点缓慢 转动45°,则物体的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

A
B
D
C
思考与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