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西方史学流派解析
西方史学史

古典史学的传统1求真探索的精神2人文主义的观念3宽宏的历史眼观4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5重视史著的文字表述与史家的自身修养局限:1英雄史观;2循环史观,倒退史观;3时间概念不清晰希腊化时代通常指公元前334年到公元30年之间的这一历史时期。
是希腊与其他各地经济、文化广泛交流的时代。
从社会经济上看,希腊化时代是奴隶制度在地中海东部和亚洲西部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从文化上看,是希腊文化向东方广阔的空间传播并与当地文化融合的文化交流过程。
希腊化时代的主要国家有托尔密、塞琉西、马其顿、希腊和帕加马等。
信仰冲突与历史论战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场与信仰冲突密切相关的历史论战,论战首发于路德派弗拉西阿斯牵头集体编写《马格德堡世纪史》,天主教营垒的则以巴洛尼阿斯撰写《教会编年史》作相应的回击,后经加索朋,最后在天主教徒,人文主义者萨皮的《特伦特宗教会议史》那里,以新教的胜利而告终,由于这场论战的双方——新旧教派都企图以历史为武器攻击对方的谬误,表明自己的观点,因而使研究历史之风盛行起来,并确认“真实才是真理”判断真实的标准由《圣经》转向历史事实,故论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史学的发展。
博学时代主要指16世纪后期到18世纪早期,在这个时代里,西方史学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在考证方法方面:表现在历史学家对整理、编纂史料表现出了空前的兴趣,使历史学的辅助学科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称这一时代为博学时代,也称“后人文主义史学”时代。
博学史学博学时代的西方史学,由于宗教改革论战的需要和宗教改革带来的社会、政治动荡,催生了对史料的深入研究和考证,从而使历史学的辅助学科随之进一步发展起来,如:年代学,世系学,古文字学,故文书学,古钱币学,铭文学,考古学和语言学等的研究十分繁荣,以至被称为“博学史学”也称“后人文主义史学”。
人文主义史学的特征人文主义时期史学最基本的特征:1、在历史观方面,开始同神学史观决裂2、开始以现实主义的态度用“人”和“人事”的观点来考察和叙述历史,恢复了人在历史上的中心地位;3、崇尚古典文化;4、殖民地研究成为时尚。
西方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西方史学史西方史学反发展的脉络源远流长的西方史学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古典史学阶段,亦即古希腊罗马史学,从神话和史诗的萌芽时代开始,至公元5世纪后半叶止。
2.基督教史学,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西方史学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折。
于14世纪初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其间古典史学的传统中断,基督教的神学史观制约和束缚了史学。
史学的发展相对来说显得迟缓和落后。
3.近代史学,西方史学史的14世纪初加快发展进程,伴随着人文主义史学、理性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及其后实证主义史学。
4.现代史学,大体上,它就相当于20世纪西方新史学的不断成长壮大,它冲击着传统史学,并最终属于统治地位的历史过程。
西方史学发展的特点1.发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时代,这次转变是从神人合一转为以人为本,人文主义史学诞生。
2.发生于公元5世纪前后,这次转折从以人为本转向以神为本,史学为神学服务,沦为神学的附庸。
3.始于欧洲文艺复兴,转折以神为本到以人为本,回归人本主义。
4.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次转折是传统史学向新史学的转变。
5.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前后,主要是新史学发生一系列的新的变化,是转向后现代史学,还是新史学的完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一个富有家庭。
他是西方史的创立者,《历史》是西方史学第一部历史著作,创立了西方史学编撰学上的一种正宗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作用,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称为“历史学之父”。
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396年)古希腊历史学家,出生于雅典一个显贵之家。
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西方传统史学确立了一种范型,即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
发展了古代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更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法与尊奉的史学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美国史学流派

查尔斯•比尔德(Beard, 查尔斯•比尔德(Beard,18 (Beard,18 74-1948) 74-1948)
• 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发表过三百多篇论 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 美国文明的兴起》 文。如《美国文明的兴起》(1927 美国宪法的经济观》 年)、 《美国宪法的经济观》。此书 是比尔德运用“经济决定论” 是比尔德运用“经济决定论”阐释历史的 最主要著作。 最主要著作。
新左派史学
• 新左派产生于 年代初,60年代兴起的黑人 新左派产生于60年代初 年代兴起的黑人 年代初 争取平等权利的民权运动,反越战抗议活动 争取平等权利的民权运动 反越战抗议活动 以及遍及各大学校园的学生文化反叛浪潮 促使知识界重新认识美国社会文化和传统。 促使知识界重新认识美国社会文化和传统。
弗雷得里克·J·特纳 弗雷得里克·J·特纳(Frederick. J. 特纳(Frederick. Turner, 1861-1932) 1861• 1893年他写出了著名的《边疆在美国历史 年他写出了著名的《 年他写出了著名的 上的重要性》一文,并于同年7月 日在芝 上的重要性》一文,并于同年 月12日在芝 加哥举行的美国历史协会会议上宣读。 加哥举行的美国历史协会会议上宣读。 在文章中,特纳提出了著名的“ 在文章中,特纳提出了著名的“边疆假 这一假说认为: 直到现在为止, 说”。这一假说认为:“直到现在为止, 一部美国史在很大程度上可说是对于大西 部的拓殖史。一个自由土地区域的存在, 部的拓殖史。一个自由土地区域的存在, 及其不断的收缩, 及其不断的收缩,以及美国定居的向西推 可以说明美国的发展。 进,可以说明美国的发展。”
• 从美国史学发展的角度看,特纳“边疆假说”的 从美国史学发展的角度看,特纳“边疆假说” 提出,需要有很大的“反潮流”的勇气, 提出,需要有很大的“反潮流”的勇气,因为当 时在美国史坛上占统治地位的是“制度史学派” 时在美国史坛上占统治地位的是“制度史学派”。 这个学派以所谓欧洲“生源论”(germ tleery)来 这个学派以所谓欧洲“生源论” 来 解释美国制度和文化的起源, 解释美国制度和文化的起源,以为美国早期的历 史只不过是这种“生源” 史只不过是这种“生源”在美洲环境中的发展而 已,而对美国史中的美洲因素和特点表现出不屑 一顾的态度。与之相反,特纳却认为, 一顾的态度。与之相反,特纳却认为,“只有把 视线从大西洋沿岸转向大西部, 视线从大西洋沿岸转向大西部,才能真正理解美 国的历史,并郑重地提出了“ 国的历史,并郑重地提出了“把边疆作为经济学 和历史学的一个领域来认真研究”的任务。 和历史学的一个领域来认真研究”的任务。
西方史学史

名词解释:1、史学史:史学史是历史学科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即所谓的“历史的历史”。
史学史以历史学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探究历史学科的发生发展史,揭示它的演变规律,预测它未来的方向。
2、史学流派:是指史学研究中,因相同的学术志趣或师承关系而自然形成的具有独特观点、方法、风格的学术团体。
3、史学思想:是历史学家对客观历史进程和历史学本身的理论知识,这种认识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由粗糙逐渐趋于精致、由局部逐渐趋于全面、由感性逐渐趋于理性乃至到一定阶段,形成各具特色的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流派。
4、客观主义史学:一般指源于古希腊史家修昔底德,而成于近代德国史家兰克的一种史学观念及方法论体系,是西方史学史中一个重要的史学流派。
5、浪漫主义史学:浪漫主义史学是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大地上风行一时的浪漫主义思潮在史学领域里的具体体现,浪漫主义史学主张“自由、平等、博爱”。
代表人物:赫尔德。
6、兰克学派:兰克学派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
亦称历史研究的科学学派。
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
7、鲁滨逊:美国历史学家,20世纪初美国“新史学派”的奠基人和倡导者。
于1863年生在美国伊利诺州的布鲁明顿市。
其代表作《新史学》,被学术界公认为20世纪世界史学名著之一。
主张对历史进行反思,注重实用性。
8、塔西佗: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
塔西佗是古代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在罗马史学上的地位犹如修昔底德在希腊史学上的地位。
9、理性:理性一般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或发展活动。
意思和感性相对,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
理性的意义在于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负责。
10、维柯:( 1668年-1744年),意大利伟大的哲学家、语文学家、美学家和法学家,在世界近代思想文化史上影响巨大,他是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
现当代西方史学..

第二 新的史学观念或历史哲学
第四章 现当代新史学:新史学的特征
克罗齐的历史哲学 对历史认识的认识: 1、历史知识不是来自对史料的收集和考证,而是来 自历史学家的主观体验和理解。 2、历史可以分成历史和编年史 3、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现实生活的需要促使人 们研究历史;历史学家的兴趣促使他研究历史。他们 即使占有相同的史料,也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 4、克罗齐区分真历史和假历史的标准完全是主观的。 next
•第一、新的研究视野
第四章 现当代新史学:新史学的特征 • 文化形态学派抛弃了传统的世界历史的 “三分法”(上古-中古-近代;或“地 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 主张世界上的各个文明都是“价值相等 的”。在世界历史的各个文化(文明)发 展的进程中,没有哪一种文化可以认为比 另一种更先进,这无异于是说西方文明也 只不过是世界诸多文明中的一个,并无优 劣之分。
第二 新的史学观念或历史哲学
第四章 现当代新史学:新史学的特征 •
克罗齐(Benedetto Croce, 1866—1952) 又译柯罗齐。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新黑 格尔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1883年在罗马大 学读书,1893年开始研究哲学。1903年起主编 《评论》杂志。1910当选为参议员,并在内阁 中先后担任教育大臣和不管部大臣。政治思想 上一直是意大利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领袖人物, 1952年死于那不勒斯。代表作是《历史学的理 论和实际》
研究对象 传统: 政治史 新史学:人类社会 写作方式 传统: 叙述 新史学:强调说明问题 研究目标 史料考证,辨别真伪 重视理论概括和解释 与其他学科关系 忽视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跨学科研究
第四章 现当代新史学:新史学的特征 • 人对历史及对历史学的认识
20世纪的西方史学的历史书写

20世纪的西方史学的历史书写20世纪的西方史学经历了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其中蕴含着无数学者的智慧和探索。
在这一百年间,西方史学不断地变革与创新,从传统的史观到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每一种史学思潮都对历史书写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20世纪西方史学的历史书写,探讨其发展脉络与主要特点。
20世纪初的西方史学还受到传统史观的影响,强调对史实的搜集、整理和研究。
这一时期的历史书写大多注重史实的还原和真实性的呈现,力图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学家们尤为重视对史料的挖掘和整理,努力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经过。
代表人物有德国历史学家巴贝尔和美国历史学家特纳等,他们试图通过对史实的搜集与比较,还原历史的原貌,为后来的历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中叶,西方史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学术界逐渐兴起。
这一时期的历史书写开始追求史学的多元化和趋势的考察,对传统的史观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后现代主义认为历史是多元的、异质的,不同的历史参与者有不同的视角和版本,不存在客观的历史真相。
在这种情境下,历史书写不再追求对史实的还原,而更注重历史事件的再诠释和叙述。
代表人物有法国历史学家弗鲁克托及其学生,他们提出了“言语转向”和“历史叙事”等重要理论,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历史学研究。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为西方史学带来了一场思想解放和学术革新,也为历史书写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论。
与此20世纪的西方史学还出现了不少有影响力的学派和流派,它们对历史书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安娜尔学派重视对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注重对历史环境和历史情境的理解,强调历史现象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社会历史学派强调历史事件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影响,注重对社会群体和社会制度的研究,对历史书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学派和流派不仅拓宽了历史研究的视野,也为历史书写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促进了西方史学的多元发展。
20世纪的西方史学还面临着跨学科交叉的挑战与机遇。
西方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1、希罗多德:古代希腊历史学家,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他创造了叙述历史的新方法。
对于历史事件,时而诉诸神的意志和命运,时而认为取决于个别人物的才能,也有时借助于对历史或地理情况的分析。
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2、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学家。
他约出生于公元前460年,他生活在雅典的极盛时期。
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西方传统史学确立了一种范型,即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
他高度发展了古代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更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法与尊奉的史学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思想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求实的精神,理智的批判态度。
(2)从人事活动的角度出发,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3)认识到经济因素的重要性。
(4)开创“范例历史学”先河,追求史学垂训功能。
3、斯宾格勒: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历史形态学的开创人。
代表作《西方的没落》(1918)体现着一战的创伤与反省,他否定了近代西方的历史观,批判了近代西方的历史哲学;反对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解释和研究历史,主张内在地去领悟历史。
他的文化形态史观包括:历史和文化是有机体,文化的同时代性,历史的有机性和宿命是与生俱来的。
4、汤因比: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思辨主义历史哲学家,文化形态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代表作《历史研究》,提出了历史研究的单位,文明的数量,文明的可比性,文明起源于“挑战与应战”,文明生长的尺度,文明衰落的原因,文明的解体等。
并且对西方文明的前景进行了分析,献身于寻求摆脱西方社会困境的人生道路。
反映了当代西方史学的两个趋势:一是19世纪传统的叙述型历史已转向整体型、分析型历史;二是非西欧地区的历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简略版

第一章希腊史学荷马史诗荷马《奥德赛》《伊利亚特》特洛伊战争西方史学的开端希罗多德历史学之父《历史》第一部历史著作真实性艺术性修昔底德政治学之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政治军事史的典范真实性色诺芬杰出的军事家《长征记》可读性波里比阿罗马共和国的希腊史家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罗马史》眼界的开阔思想的深化方法的进步求真第二章罗马史学希腊史家:普鲁塔克罗马《希腊罗马名人传》传记体先河语言优美精神分析法阿庇安希腊史学家希腊文《罗马史》罗马通史社会经济背景客观公正珍贵史料阿里安罗马统治下的希腊政治家史学家《亚历山大远征记》拉丁史学:加图罗马史学奠基者《罗马历史源流》开创了拉丁文写罗马史的先例爱国史家《农业志》萨鲁斯特罗马三大史学家之一《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垂训凯撒政治家历史学家《高卢战记》《内战记》善于叙事文学价值高拉丁语典范李维罗马三大史学家之一《建城以来史》贡献:通史体例垂训思想文笔优美塔西陀罗马三大史学家之一《日耳曼尼亚志》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反对暴政歌颂共和痛恨暴君教育垂训写作技巧高超卢奇安罗马统治的希腊作家《论撰史》史学自身思考政治眼光表现才能史论第三章中世纪史学早期教会史学的兴起:阿非利加纳《编年史》教会史学第一位编年史家线性时间攸西比乌斯教会史学之父《编年史》最大一部《教会史》《殉道者传》圣徒传教会史学的定型:圣奥古斯丁基督教早期神学哲学政治思想集大成者《上帝之城》确立基督教的世界理论法国教会史学: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宗教动机教会的丑陋面艾因哈德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查理大帝传》传记体所处时代受圣徒模式影响英国教会史学:比德《英吉利教会史》英国历史之父基督诞生之年为基准吾主纪年德国教会史学:鄂图《双城史》世界眼光德国史学奠定基础拜占庭史学:普罗科皮乌斯相信因果报应关心俗人历史《查士丁尼皇帝战争史》扩张史《秘史》私生活康尼娜女历史学家《亚历西亚德》歌颂父亲第四章文艺复兴史学文艺复兴从意大利获得突破:布鲁尼《意大利评述史》强调政治事件在原则上使用批方法的第一个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君主论》人性恶不择手段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反封反神权圭恰迪尼政治活动《佛罗伦萨史》《意大利史》史料丰富垂训实用整体史观考古学与校勘学:比昂多《著名的罗马》《胜利的罗马》《复兴的罗马》考古学奠基之作中世纪概念洛伦佐-瓦拉《君士坦丁赠礼的伪证》历史是一切只是的根基与基础文献校勘学诞生文艺复兴的北上:法国:科曼第一位受到人文主义影响的历史学家《回忆录》出访意大利受益匪浅让-波丹《易于理解历史的方法》近代第一部真正的史学理论著作地理环境决定论进步史观英国:维吉尔英籍意大利人《英国史》真正近代意义上的英国史古典人文主义第五章理性及启蒙史学历史哲学的发展:伏尔泰法国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领袖理性主义史学奠基人历史哲学创其名《路易十四时代》批判神学史观近代社会文化史滥觞维科意大利近代历史哲学奠基人《新科学》历史发展三阶段孔多塞法国《人类文明进步史表纲要》科学推动社会进步康德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创立人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人类集体创造历史恶是历史进步的动力赫尔德德国《人类历史哲学思想》严格意义上第一个使用历史哲学概念的人文化史家肯定中世纪历史哲学名实兼具开浪漫主义史学先河三阶段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哲学发展顶峰历史主义思想《历史哲学》历史遵循不以人的意志位转移的客观规律发展的发展眼光法国史学的发展:孟德斯鸠法国三权分立《论法的精神》《罗马盛衰原因论》地理环境决定论理性决定论伏尔泰卢梭法国《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基础》《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浪漫主义之父不平等原因归结于经济英国三杰:休谟英国三大史家之一经验主义哲学集大成者近代不可知论创造者《英国史》《人性论》因果关系罗伯逊英国三大史家之一《苏格兰史》《查理五世在位时期史》《美洲史》理性主义者地理环境附注参考书目首创吉本英国三大史家之一《罗马帝国衰亡史》政治军事德国史学:哥廷根学派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历史学派18C60Y-18C后30Y-19C30Y 理性主义结合浪漫主义历史连续性发展性原始史料收集分工合作批判史学奠定基础专业人才:加特勒施洛塞尔赫伦文化史兴起线索:希罗多德伏尔泰布克哈特对经济的重视:卢梭第六章十九世纪的西方史学关注感性,甚至模糊文学史学界限的历史学家:卡莱尔英国英雄崇拜论刻画心理不尊重史实《论历史》《法国革命史》米什莱法国梯叶里浪漫主义史学旗帜美文学《法国史》《少女贞德》复兴法国麦考来英国辉格派历史学家《英国史》《论历史》历史是叙述与思辨的结合梯叶里法国一生致力于史学改革阶级斗争之父《对英国的征服》《墨洛温王朝时代纪事》承认历史连续性的历史主义的发展:维科卢梭赫尔德黑格尔狄尔泰德国尼采齐名生命科学奠基人《哲学本质》发展新康德主义历史主义史学承认史诗,中世纪的历史性:赫尔德承认中世纪关于西方史学专业化进程[客观主义史学]:尼布尔德国政治史学家政治与史学求是态度的结合博学历史成为独立学科兰克德国兰克学派《拉丁和条顿民族史》历史科学之父如实叙述学生:吉泽布雷斯特:德国《德意志皇朝时代史》文笔优美科学性民族自豪感几个著名学派:边疆学派:美国特纳《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美国特色希腊罗马研究的两位顶尖级人物:格罗特英国希腊史研究《希腊史》雅典民主政治的论述严格区分信史与神话传说蒙森德国罗马史研究《罗马史》1902年诺贝尔文学奖实证主义者:孔德法国实证主义师祖《论实证的精神》创造社会学布克哈特瑞士文化艺术史家实证主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文艺复兴的推动作用兰普勒希特德国文化史家实证主义研究人类生活全体偏爱运用心里规律解释历史被划到实证主义史学家范围《德意志史》政治史学派:强调政治结构的分析,将阶级斗争视为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动力:梯叶里米涅法国政治史《法国革命史》历史连贯性基佐法国政治史发展梯叶里阶级斗争学说伏尔泰整体思想史《1640年英国革命史》法国历史学会梯也尔法国政治史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法兰西革命史》解释能力强东方学的兴起:商博良法国埃及学之父第一位识破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结构破译罗塞塔石碑的学者罗林生英国亚述学楔形文字《贝希斯顿铭文》第七章二十世纪的西方史学文化形态史观:斯宾格勒德国文化形态史观创立者思辨历史学家《西方的没落》汤因比英国文化形态史观《历史研究》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挑战应战分析和批判的历史哲学:狄尔泰克罗齐意大利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判家伦理政治史观绝对历史主义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大利史》科林伍德英国历史哲学家考古学家分析批判历史哲学《历史的观念》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年鉴学派:贝尔法国年鉴学派综合史观首创者《历史综合评论》孕育是安放在传统史学营垒中的一匹特洛伊木马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费弗尔法国年鉴学派创立者之一1929 《为历史而战斗》认为历史就是人传统史学的批判精神总体史道路布洛赫法国年鉴学派创立者之一比较史学之父《封建社会》《法国农村史》布罗代尔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领袖《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法国史》三种时段理论主流学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阐明了国家的实质和其消亡的必然性,
成为历史哲学研究的主要作品。
马恩的历史发展规律及其三大阶段
人们吃喝住穿 人的依赖关系
从事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 性(资本主义社会)
推动物质生产实践能力的发展
推动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自由个性 (共产主义)
(二)唯物史观的基本内涵
1、生产力决定成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 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 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 关系。” • 这里的生产关系主要包括:生产资料归誰所有,人们在生 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如何分配。是一种物质 关系,经济关系。 •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五种生产关系:原始共产 主义,奴隶制下的生产关系,封建制下的生产关系,资本 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关系和共产主义初始阶段社会主义制度 下的生产关系。这些不同生产关系的更替是社会生产力状 况发展所产生的。
六、全球史观
• 如:中国的经济结果变动---商品经济----资本流动-----增 加白银的需求-----发展世界贸易体系-----英国纺织业-----
-工业革命
• 如:汉匈战争----匈奴人西迁---欧洲大陆民族大迁徙----罗马帝国受到冲击------罗马解体西欧封建状态出现----中 世纪 • 西方流意识形态,提倡人权高于主权,世界向大一体方向发 展,实质上是美国典型的民族主义 • 世界文明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西方高于东方
三、年鉴学派
• 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
地中海世界》,提出总体史,人类活动 不限于政治活动、受环境等多方面的制 约和影响,包括人类所有活动。 • 人类活动空间包括地理空间(有气候、 地理、环境、制度、规范、传统等)、 社会空间(人类社会经济状态)和个人
空间(不体现历史实质)。
Fernand Braudel,(1902 年—1985年),法国年鉴 学派第二代著名的史学家。
• 此外,均富化、福利化、社会阶层流动化、教育普及化、信
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等。
(三)对现代化模式问题的认识: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
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 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①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 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 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英、法 等国的现代化。
(二)唯物史观的基本内涵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供给全世 界以衣食等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 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 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 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 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 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 的主力军。 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文明史观
斯宾格勒,著名哲学家、文学家, 代表作《西方的没落》。曾就读 于哈雷、慕尼黑、柏林等大学, 获得了博士学位。 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些自成一体的 "文化"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认为西方文明已经度过了兴盛期, 正在走向没落。 世界文化是多元的、多中心的、 各种文化是等价的。
oswaldspengle 1880-1936年
(二) 主要内容
• 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 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 • 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 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 • 文化现代化主是要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 • 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
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2015年陕西省高中骨干教师省级研修项目(高中历史)
近现代西方史学流派解析
一、兰克与兰克学派
• 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e von Ranke1795—1886), 生于图林根,在柏林大学任教40年,并写出关于英国、法国、
普鲁士历史的卷帙浩繁的多种著作。著有兰克全集54卷,被
誉为西方史学界“近代史学之父”,材料宏富、搜罗齐全。 • 恪守政治史传统,强调伟大人物的作用 • 严格考证史料,“如实记述”。 • 超然事外,不作价值判断。
(二)唯物史观的基本内涵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生产的物质生活过程,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 会意识即精神生活过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是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 社会发展的动力,决定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演进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根源和动力就是人类社会的矛盾。生产 力的不断发展使落后的生产关系不能与之相适应,于是便 出现了社会革命来变革旧的生产关系而代之以新的生产关 系,这样才能解放生产力,才能解决生产关系生产力、经 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
九、唯物史观
(一)、涉及马唯物史观的主要著作
• 1845-1846年马恩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
对西欧历史进程的大体归纳,实践唯物主 义 • 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概 述了唯物史观基本观点,提出社会生产力 决定上层建筑 • 《资本论》及三大手稿,系统论述了西方
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 年),马克思主义 创始人,犹太裔德 国人,政治学家、 哲学家、经济学家、 社会学家、革命理 论家、记者、历史 学者、革命社会主 义者
二、文明史观
• 人类文明史的内涵 • 横向: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 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 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 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
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 纵向: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 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 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开
始的。如:德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 进程。
② 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可分为
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
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的现代化;五年计划
混合经济模式,其特点是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
化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如印度等国的现代化。 • ③从社会经济的性质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式 (即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
六、全球史观
•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全球史就是在横向坐标上 进行考察,每个事件都有联系,互动;代表有:斯 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麦克尼尔《世界史》、 本特利《新全球史》 • 视角开阔,讨论大范围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大区域之 间的变化,研究全球历史,关注整个人类,是宏大 的历史体系 • 解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时,强调外因, 否定民族国家史,怠慢内部因素和纵向因果关系
兰克史学特点
• 方法:“科学的历史学”,对史料的科学鉴别和利用,运 用科学方法手段,还原历史原貌。 • 内容:政治史研究为主,包括外交史、军事史、殖民史、 战争史等。大量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史料来自于政府文 件、军事、外交档案及政治家作用
• 范围:欧洲民族国家的历史,基于德国统一问题。
七、现代化史观
(一)主要观点 • 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 史,即现代化的历史。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生活现代化。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进程是
的两个主要内容,重要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 现代化进程一般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 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主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转变。
资本主义经济史的史学名著
九、唯物史观
• 《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 终结》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 发展的科学,是从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
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
• 《家庭 所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用唯物史
Friedrich Von Engels,1820- 1895年),德国思 想家、哲学家、革 命家,马克思主义 的创始人之一,是 卡尔· 马克思的挚友, 被誉为“第二提琴 手”,
历史学的觉醒
1、对总体史学的追求:
伏尔泰是首创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政治、军事和外交史, 还包括经济、人口、技术与习俗等内容。 2、史学新领域的开辟: 制度史和经济史研究在19世纪蔚为壮观,成为历史研究的新 领域。 3、实证主义的启示 • 历史是一种包揽一切的文化史或文明史为内容的总体历史; • 整体先于局部的宏观研究方法,走的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 即研究普通群众,而非个别人物;要写人类集体活动而非名 人的历史;要把社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 • 历史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人类历史演进的一般规律,而不是传
二、文明史观
• 汤因比:英国历史学家和社会活 动家。代表作《历史研究》。 • 把人类历史归结为一些各不相干、 自成一体的文明的兴亡史。 • 认为那些文明都要经过发生、成 长、破坏、崩解和死亡阶段。 • 一个文明如果能够对它所面临的 “挑战”及时做出明智的“应 战”,就能避免灭亡。
Arnold Joseph Toynbee (1889-1975年)
代化模式)。
八、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非理性、不确定性、易逝性、破碎性,否定人们能够和应该认
识客观真理,倡言“主体虚化”“真理退场”“客观性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