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学习内容分析

合集下载

第四讲__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第四讲__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1、教材过分强调理论化,或“下放”过多,脱离了 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造成教材过深过难过重,或者 教材编得枯燥无味。 2、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倡的“发现法”虽有启迪学 生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的一 面,但这种方法耗费时间和精力过多,而且一般教 师也不容易掌握好,如果使用过多或使用不当,就 会影响教学进度,还会影响学生获取系统的知识。
(二)布鲁纳的追因研究
1、受命于危难之时 1957年10月4日,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给予 了美国致命的打击,美国朝野上下感到震惊,布鲁 纳正是在这一危难之时挑起了教育改革的重担。 1958年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开篇一句是: 美国处在危机之中· · · ·
2、调查研究与追因实验 把调查组派到各个中学去,调查的问 题非常尖锐,把杜威的教学方式与布鲁纳等 科学家讨论得出的教学方式进行比较。
一、布鲁纳的生平与主要教育活动 (一)主要贡献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由于他在教 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卓越贡献和在社会活动方面的成绩,他 先后获得美国卓越科学贡献奖、美国教育研究联合会和教育 出版机构联合奖、梅里尔—派尔美机构的嘉奖状等奖励。
他针对受苏联“卫星上天”冲击的美国
教 育进退维谷、一筹莫展的局面,阐明了自己 对教育理论的独到见解和改革学校课程的大 胆设想。他把教育的重点由经验改造转移到 智力发展,并且具体探索了从课程到方法的 一系列促进智力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的有效 途径。
(二)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精英 它热衷于追求教育的卓越性,追求教育 培养大量社会精英,特别是培养大批科技精 英。
2、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儿 童 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采用在智育 上正确的方式,有效的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 任何儿童。关键是形成“在智育上是正确的 方 式”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

第五讲:精神分析心理学(1900)精神分析(或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 是西方现代心理学思想中的一个主要流派。

它产生于19世纪末,既是一种神经症(或神经官能症)(Neurosis)的治疗方法和理论,如自由、联想、移情、释梦、解析等;又是一种潜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精神分析最初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而现在它也变成了一门科学的名称——潜意识心理过程的科学。

”到20世纪20年代,这个理论逐渐扩展大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构成现代西方的一种主要的社会思潮,世称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tic school)亦称弗洛伊德主义(Freudianism),是由奥国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所创建的。

波林曾写到“谁想在今后三个世纪内写出一部心理学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名字,那就不可能自诩是一部心理学通史了”(高觉敷译,1981,814)。

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特点:(1)从产生条件来看,它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学,而是在精神病(Psychosis)治疗实践中产生的。

(2)从研究对象来看,它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失常的人,例如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问题。

(3)从研究内容来看,它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着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一层的内容。

故通常把精神分析称深蕴心理学(或深度心理学)(Depth Psychology)。

(4)从研究方法来看,它不是采取有控制的实验室方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

由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运动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心理治疗上,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经常发生派别内部的分裂与重新组合。

在精神分析运动的早期,一方面弗洛伊德本人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他的前期理论与后期理论就有很大差别;另一方面弗洛伊德的弟子们由于日益不满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先后与他分道扬镳。

于是出现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第4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年)课件--2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4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年)课件--2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作用。 (3)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受 原因 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中国一些官僚、
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表现
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著名的有上海发昌机 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2.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的重要转折点 (1)列强侵华方式:列强经济侵略开始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 输出为主。 (2)民族危机程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 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4)学习内容: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西方制度。 (5)革命力量:中华民族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
第四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年)
【阶段特征】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伴随着西方列强 的侵略,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自然经济开 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社会生活变迁,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 代化迈进。
【时空定位】
【整体感知】 1.政治上: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反映出中国人民
政策 制,再到鼓励的演变
2.近代中国出现的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类别 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民族企业
性质 外国资本 洋务资本 民族资本
出现时间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19世纪六十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分布地点 通商口岸 沿海、沿江地区 沿海地区

第四讲物种的濒危等级与保护先序

第四讲物种的濒危等级与保护先序

IUCN濒危物种等级
自60年代以来,IUCN沿用的濒危物种等级系统 主要包括6上等级(IUCN,1984; IUCN, 1988), 即:
1. 灭绝(Extinct-Ex):过去的50年内在野外没有被 肯定地发现的物种;
2. 濒危(Endangered-E):面临灭绝危险的类群, 当致危因素继续作用时它们将不大可能生存;
3. 易危(Vulnerable-V):如果致危因素继续作用, 则可能很快就会沦至濒危等级的类群;
4. 稀有(Rare-R):在全世界其种群均较小, 目前虽有危险,但尚不属于濒危或易危等 级。
5. 未定(Indeterminate-I):已知属于“濒 危”、“易危”或“稀有”等级,但由于 资料不全不能确切归入其中之一的类群;
极危(Critical endangered):一分类单元在野外 随时灭绝的几率极高,符合极危的标准,即可列为 极危。
濒危(Endangered):一分类单元虽未达到极危, 但在不久的将来野生灭绝的几率很高,即可列为濒 危。
易危(Vulnerable):一分类单元虽未达到极危或 濒危,但在未来的中期内野生灭绝的几率较高,即 可列为易危。
保护优先区域分析步骤
根据分类多样性指数值累加计算了各地区区系的多 样性积分;然后选定多样性积分最高的区系作为第 一优先保护区;
第二个保护区要选择能对第一优先保护区多样性积 分增补最大的区系,即具有最高补充多样性积分的 区系;
第三个保护区要选择能对前两个保护区多样性增补 最大的区系,依次类推,得到保护区优先序。
保护优先区域分析
以关键区系分析方法确定保护区优先序时, 物种在分类上被认为是相等的,即仅依据了 物种的种数和不同地区的物种替换率,未考 虑物种的分类多样性差异。

第四讲历史教科书全解

第四讲历史教科书全解

■ 二、教科书的体系和结构:教科书采用了主题 与时序结合、主题下分课的体例。各册教科书 均由“写给同学们”(即编写说明)、目录、 主题课文、主题活动及附录构成。每一学习主 题一般由主题页、主题课文构成。每课由主、 辅栏目构成。主栏目呈现学习内容,辅栏目是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要求。主栏目包括必读课文 (大字)和阅读课文(小字)。辅栏目包括读 读、想想、议议、看看、写写、记记等项目。 每课前面设诱发性导语。导语的功能在于创设 学习情景,提示学习重点,激发学习动机,引 起学习兴趣。每课后面设“学习与探究”栏目, 包括“学习活动”、“史海拾贝”、“学习测 评”、“心得与疑问”四个部分。
五、大陆现行历史教科书
■ 新世纪,随着2000年历史教学大纲(修订版)、 2001年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03年高中历史课 程标准的相继出台,我国大陆出版的新历史教 科书有:根据修订版历史教学大纲编写的人教 版历史教科书;根据初中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 北师版、华师版、岳麓版、川教版(重庆版)、 河北版、中国地图版、上教版等多套初中历史 教科书;根据高中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岳麓 版、人民版、大象版等高中历史教科书。
三、新历史教科书内容选择
■ 第一,从学生兴趣角度来说,历史教科书内容 的选择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要把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写入教 科书,特别要加大历史人物的内容,选择与学 生生活经验有关的知识。
■ 第二,从民族和国家角度来说,历史教科书应 在民族史编制、中外历史联系,以及突出多元 文化与区域文化等领域作进一步地探索。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 本课主要包含的几个问题 ■ 各问题的具体分析
(五)新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共同取 得的进展
■ 第一,增加近现代史的内容,下限已经到20世 纪末,把历史与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第二, 增加了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内容;第三, 更加重视吸收史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第四, 以专题为分类标准;第五,增加了大量的图表 和文献资料,课后习题丰富多样;第六,每课 一得和活动课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第七,整 体设计上,清新简洁,印刷精美,定价合理, 物美价廉。

导学案:第四讲 句型、句式、句类

导学案:第四讲 句型、句式、句类

第四讲 句型、句式、句类【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句型、句式、句类及相关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正确判断现代汉语的句型、句式和句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该讲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现代汉语的句型、句式、句类及相关基本知识,为提高学生个人母语素养以及他们日后正确传授语言知识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判断现代汉语的句型、句式和句类【学法指导】1.课前阅读纸质教材《现代汉语》下册86页-112页、127页-146页,并完成后面的预习要求。

2.通过课中学习和讨论,梳理该讲内容。

3.课后进行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课前预习】一、名词解释:1.句型:根据句子的结构模式对句子所进行的分类。

2.句类:根据句子的语气功能对句子所进行的分类。

3.单句:由带上一个句调的短语或词构成。

4.主谓句: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

5.非主谓句: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

6.关联词语:明确表示两个分句之间关系的词语,大都由连词充当,少量由副词充当。

7.紧缩句:由复句紧缩而成。

紧,是紧凑,指分句间的语音停顿没有了;缩,是缩减,指有些词语被压缩掉了。

它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

二、简单题1.请画出现代汉语句型图。

2.哪些因素不会影响句型的判断?举例说明。

要点:(1)语气词的有无不影响句型。

如“你去吗?”“你去!”(2)倒装与否不影响句型。

如“你怎么啦?”“怎么啦,你?”(3)省略与否不影响句型。

如“他派谁去?”“派我去。

”(4)独立成分有无不影响句型。

如“看来快下雨了!”“快下雨了!”3.单句和短语有何区别?要点:句子是语言语用单位,是动态单位;短语是灶具备用单位,是静态单位。

(1)句子有特定的语气、句调,短语没有。

(2)独立语是句子特有的成分,短语没有。

(3)句子的成分可以倒装和省略,短语没有。

(4)句子是交际单位,短语没有。

4.现代汉语有哪些常见句式?各有什么特点?要点:(1)主谓谓语句。

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第四讲 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简介

第四讲 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简介

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数学课程就应该实
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 得到不同的发展。”
• 这个如何认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反映了数学课程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
础性、普及性、发展性,这是一种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和实践体系,它是 初中数学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准则。
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 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验工作的整体部署 2001-2004 实验阶段 2004-2005 推广阶段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2001年38年30% 2004年65% 2005年100%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数学课程的国际比较
2.根据时代的发展,在高中课程中渗透了很多近代 数学的思想和内容,如微积分、统计概率、向量、 算法等,甚至它们都成为高中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3.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数学和其他科学以 及日常生活的联系是一个总趋势.数学建模的教学日 显重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成为数学课程的基本 目标. 4.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成为课程标准 制定的一个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2)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学 既关注教师的教学、更关注 行为。 学生的学习过程。
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 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 体现了原则性、规定性、 了指导性、启发性、弹性。 刚性。
关注点:教学目标的行为化表达方式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 课
前言
义务教育阶段 课程改革实验区分布
已确定的课程改革实验区涉及27个省
山东
高密 青岛
云南
石林县

教育学原理(4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4教育与人的发展)

(二)自然性与社会性:何者具有决定性意义
人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自然性决定论:主要根据是自然性在人性中的基 础地位、先天性,因而具有不可改变性。它对人 的各种行为都有影响,决定人的个别差异。
• 孔子:“生而知之者”的上智之人,“学而知之 者”和“困而学之”的中人,“困而不学”的下 愚之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 柏拉图:金质、银质、铜铁质等人性的先天品质 • 血统论、人种论:人性中的生物性因素不同 • 弗洛伊德:“泛性论” • 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基因决定论”
• 人性中的自然性,是由作为生命机体的人体之 需要与构成机体的器官各自具有的以及整体协 调的功能决定的,也被称为本能——来自生命 构成的本原之能、初始之能。
• 人性中的社会性,是指人出生后,在不同社会 活动与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各种能力与 特性。 • 它以自然性为物质基础,以个人的社会关系、 生活方式、职业、政治、社交活动为基本内容 ,主要表现为人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处世 和处事方式、社会适应性、与他人合作协调等 社会群性水平。
第四讲 教育与人的发展
引言
一、人何以成为人:社会化与教育
1919年,一个印度人在狼窝内救出了两个 小女孩。小的约2岁,大的约8岁。小的 不久就死去了,大的却活下来,人们给 她取名叫卡玛拉。卡玛拉刚开始被救出 来之后,生活习性和狼一样,她像狼那 样用四肢爬行,吃扔在地上的肉;害怕 光亮、水、火;不穿衣,给她衣服就把 衣服撕破;白天睡觉,夜间活动,深夜 时经常发出狼一样的嚎叫。
• 性本善论者,一般对教育的力量充满信心, 强调教育的作用就是顺乎自然,使人的本性 充分发展。反对社会对人作出种种不合本性 的规范。
• 把现实社会中人所表现出来的恶行,看作是 由坏的文化或社会造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要

产生
二氧化碳
产生 从

产生
能量
碳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
产生


将 结合起来
形 成
氧气
进入
空气
存储于
植物结构
构成
碳水化合物
形成
食物
所用
植物
动物


概念图所能揭示的关系是多样的,按照不 同的标准可以把概念图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关系图:反映不同概念间的各种复杂的逻辑关 系,如从属、并列等 程序图:表示学习、训练和操作的顺序和序列 过程图:表示某一事物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和 变化的过程。

任务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每一步的从属技能集。 如果所需要的技能在教学中没有教,许多学生也不 会,教学不会有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果教学中 包含了太多的技能,教学要超时,太多不必要的技 能也会干扰所要求学习的技能的学习。
--迪克&柯瑞《教学系统化设计》
为什么要进行学习内容的分析?
如果一个设计者无法明确在一个 教学中应该包括什么样的教学内 容,那就根本没有必要去设计教 学策略、制作适当的媒体或进行 评价。教学设计过程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从教学材料中选择哪些东 西来教。
知识网络图表达的是设计者对领域知识的理解,图 中结点不一定都是目标知识点,整个知识网络图不 一定也不应该是教材的翻版。 绘制知识网络图不是对信息加工分析法以及层级分 析法的否定,因为在设计者缺少教材的情况下,需 要利用信息加工分析法和层级分析法鉴别出知识点。 只不过为了有利于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将鉴别出 来的知识点绘制成知识网络图。
(1)
简单减法 (一位直接减)
“整数减法”学习内容的层级分析示例
第一步 (画稿)
第二步 (复印)
第三步 (剪形)
第四步 (刻纹)
规则1
概念1
概念2
刻纸拓印的过程
信息加工分析法由加涅提出, 是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 作过程或步骤揭示出来的一 种内容分析方法。
具体方法是:将教学目标和各项内容要 点分别写在各张卡片上,对它们的关系进 行安排,经讨论修改后,再转抄到纸上。
第四讲 学习内容分析
以共同特征要素构成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模式
——实施、评价! —————前端分析! ——选择策略(媒体)! 修改 形成性评价 学 习 需 要 分 析 学习 内容 分析 学 习 目 标 的 阐 明 教 学 策 略 的 制 定
学习者 分析
教 学 媒 体 的 选 择 和 运 用
教 学 设 计 成 果 的 运 用
结束
确定培训内容的工作程序

单元的组织是对选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编排, 使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
几种内容编排的方法

(1)布鲁纳提出的螺旋式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 (2)加涅提出的直线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
(3)奥苏贝尔提出的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主张

内容编排的基本原则

教材应该把反映该学科发展水平的最基本的 概念和原理作为主体,以达到较强的迁移;

课程目标
单元1
单元2
单元4
单元5
单元3
图 2
单元之间的综合联系
修改 形成性评价 学 习 需 要 分 析 学习 内容 分析 学 习 目 标 的 阐 明 教 学 策 略 的 制 定
学习者 分析
教 学 媒 体 的 选 择 和 运 用
教 学 设 计 成 果 的 运 用
总结性评价
修改
开始
将某项工作的 主要阶段列出
(通过观察、查阅资料、采访等) 仔细研究每一个工作阶段,列出其中各主要任务
能否将某些任务合并 到另一些任务中去?

进一步分析,列出层次 相同、独立的工作任务
对下一阶段的任 务作同样的分析
没有
是否将各阶段的 任务都列出了?
鉴别从事各项任务时 将遇到的特殊情况
将特殊情况下需要完成的附加任务 列出
会同专家论证所列出的内容的准确 性

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表征研究表明:在某一知 识领域中,所有知识点都是围绕着中心概念来 组织的,所有概念都被纳入到一个高度整合的 知识结构之中。
知识点之间既存在纵向的联系,也存在横向的 联系。纵向联系表征了知识之间不同的概括抽 象水平及知识之间的类属关系,横向联系表征 了处于同一水平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结论包含 结论包含
按住鼠标左键 拖到目标位置
选择浏览视图模 式,选定幻灯片
位移
敲击删除键
S=gt2/2
结论包含
加速 度a 初始 速度
选择插入新幻 灯片
终止 速度
氧气
内容包含 铁的化学性质 内容包含 内容包含
条件包含 条件包含 条件包含 条件包含 点燃 内容包含 3Fe+2O2====Fe3O4 铁可以跟氧气反应 内容包含 Fe+2HCl====FeCl4+H2^ 铁可以跟酸反应 内容包含 铁可以硫酸铜溶液反应 内容包含 Fe+H2SO4====FeSO4+H2^ Fe+CuSO4====FeSO4+Cu
好复杂!
条件包含 结果包含 条件包含 结果包含 条件包含 结果包含 结果包含 条件包含 硫酸 铜 铜 结果包含 盐酸 硫酸 硫酸 铁 四氧化 三铁 氯化 铁 氢气 结果包含
《PowerPoint》、《物理》、《化学》等科目的部分知识网络图
几点说明:

知识网络图可大可小,可以是整个教材的,小到一 个单元的。
归类分析法 图解分析法 层级分析法 信息加工分析法 使用卡片法 ISM法 综合分析技术 知识网络图(概念图)
细胞化学成分的归类分析:
教学目标:指出细胞的化学成分
元素组成
化合物组成
主要元素
微量元素
无机物
有机物

无机盐
糖类
脂类
蛋白质
核酸
归类分析法主要是研究对有关 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 别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学习的 知识点。

光合作用
最初由美国著名学者约瑟 夫· 诺瓦克提出 D· 概念图是一种知识结构的表 现方式。是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 结构表征。节点表示重要概念, 连线表示一组或几组概念之间的 内在关系。在连线上或连线旁一 般还会有一些词或词组用于对概 念节点之间的关系进行标注,形 成命题和原理。其组合形式是一 种等级结构。


各单元的顺序排列是否符合教学或培训的实际情况?
学习者已掌握了哪些内容?教学(培训)从哪里开 始?

为实现单元学习目标,学习者必须学习 哪些具体的知识与技能?
分析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联系;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采用不同的 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的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学习内容的分析
“掌握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的教学子目标
层次
教学目标
1
⑴⑶⑾⑿
2
3 4 5 6 7 8
⑵⒀
⑷⑹⑼ ⑸⑽ (7) (8) (14) (15) (16)(给定的教学目标G)
关于“不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
I.S. 4
I.S 1
I.S 3
V
V.I. 2
注:方框1、3和4表示智慧技能,方框2表示言语信息,三角形表 示支持右手方框中的言语信息支持左手方框的智慧技能
(10) 隔列退位(有0) 的减法
例:3445 -1816
例:2201 -1134
(7)
不退位逐列减法 例:566 -322 (5)
(6)
任何一列中出现一 次退位的减法
用退位法减去一 位数
(4)
辨认哪里需 要退位
(2)
逐位进行简单减法 (不减位)
(3)
理解0的减法 (减位)
层级分析法是用来揭 示教学目标所要求掌 握的从属技能的一种 内容分析方法。
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均可分别从动作的、 表象的、符号的三种不同智慧发展水平,加 以编撰和组织,教学涉及的概念和原理可能 相同,但教材的直观程度逐渐降低,抽象程 度不断提高,内容不断加深,从而体现了 “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高级规则 (要求作为先决条件) 规 则 (要求作为先决条件) 概 念 (要求作为先决条件) 辨 别 (要求作为先决条件)
光合作用
需要

产生
二氧化碳
产生

产生
产生
能量
碳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气
进入
结合起来

空气 碳水化合物 植物结构
构成
形 成
储存于
食物
所用
植物
动物
对幻灯片顺 序的编辑 内容包含 内容包含 移动 幻灯片 删除 幻灯片 内容包含 匀变速 直线运 动 是一种
匀减速 直线运 动
自由落 体运动 条件包含
是一种
是一种
(10)
(11) (12) (13) (14) (15) (16)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 (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
约数(了解什么是约数) 倍数(了解什么是倍数) 最大公约数及最小公倍数(了解什么是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通分(掌握通分方法) 约分(掌握约分方法) 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掌握不同分母分 数的加减)
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
例: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单元:保护有 益动物 单元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益动物对人类的好处 2、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自觉性

学习任务的类别

认知类
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动作技能 态度情感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可从下列几个方面评价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