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影赏析素养课程教学标准
《电影经典作品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影经典作品赏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5602045 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2 学分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影视经典作品赏析》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的任意选修课。
本课程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主要分析中外电影史上的经典电影。
本课程在理解电影的基础上进行影片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其一,从制作的角度,分析电影的导演手法、剧作、视听表现等,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以经典电影为教材,进一步加强影视作品的制作能力;其二,从电影理论的角度进行内容的分析,即从叙事学、符号学、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批、电影作者论、后殖民文化等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提升理论素养,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除此之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选择电影,如何在纷繁的影视产品中选择精品进行学习、鉴赏与研究。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影片观摩与影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影片分析部分以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的方式进行。
学生要定期提交观片笔记和进行课堂分析,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民国时期的中国经典电影(2学时)1.教学内容(1)费穆的《小城之春》分析;(2)蔡楚生、郑君里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分析;2.重、难点提示(1)中国电影的意境追求与民族化探索;(2)与社会紧密联系的中国电影的家国情怀;第二章谢晋经典电影分析(2学时)1.教学内容(1)《红色娘子军》分析;(2)《天云山传奇》《芙蓉镇》分析;2.重、难点提示(1)理解中国电影如何人文化的表达政治;(2)谢晋电影创作模式,以及这种模式的变化;第三章第四代导演的经典电影(4学时)1.教学内容(1)黄蜀芹的《人·鬼·情》分析;(2)吴天明的《老井》分析;2.重、难点提示(1)女性导演身份与女性电影分析;(2)中国电影的人文化表达;第四章第五代导演的经典电影(5学时)1.教学内容(1)陈凯歌的《黄土地》《霸王别姬》分析;(2)张艺谋的《红高粱》《活着》《菊豆》分析;(3)李少红的《血色清晨》分析2.重、难点提示(1)中国电影中的民族与历史的反思;(2)后殖民文化视角中的中国文化形象;第五章第六代导演的经典电影(4学时)1.教学内容(1)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分析;(2)贾樟柯的《小武》《三峡好人》分析;2.重、难点提示(1)第六代导演作为一个群体的“私语化”表达;(2)第六代导演的视听语言与内容的联系;第六章姜文电影分析(4学时)1.教学内容(1)《阳光灿烂的日子》细读与分析;(2)《鬼子来了》分析;2.重、难点提示(1)姜文电影的风格特点;(2)视听语言如何创造属于电影的“激情”;第七章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分析(5学时)1.教学内容(1)“红、白、蓝”三部曲分析;(2)《十诫》系列分析;2.重、难点提示(1)电影中的哲学表达;(2)现代电影中的宗教;第八章黑泽明电影分析(2学时)1.教学内容(1)《罗生门》分析;(2)《七武士》系列分析;2.重、难点提示(1)东方民族电影如何走向世界;(2)影片结构与内容表达;第九章伊朗经典电影分析(2学时)1.教学内容(1)《黑板》分析;(2)《小鞋子》分析;(3)《樱桃的滋味》分析2.重、难点提示(1)“第三世界”电影如何走向世界;(2)“第三世界”电影如何“带着镣铐跳舞”;第十章李安电影分析(2学时)1.教学内容(1)《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分析;(2)《断背山》系列分析;2.重、难点提示(1)电影中的性别问题;(2)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在电影中的表达;四、实验教学内容无五、学时分配六、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
电影赏析课 (教案)

电影赏析课 (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通过电影赏析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语言表达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观看和分析不同题材和风格的电影,学生将能够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并能够用流利的口语表达自己对电影的看法和观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电影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基础知识讲解:- 不同电影类型的介绍和解读。
- 各国电影产业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电影赏析:- 选取经典电影进行观看和分析。
- 分析电影的主题、剧情、人物塑造等要素。
- 思考电影中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观。
3. 学生互动讨论:- 小组讨论和展示电影赏析结果。
- 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观点交流。
4. 口语训练:-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用英语进行电影评论和讨论。
-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四、课程评估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
2. 电影赏析报告:学生根据分析结果撰写电影赏析报告。
3. 口语表达能力:学生通过课堂演讲、小组展示等形式展现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电影资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电影进行赏析。
2. 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呈现相关内容。
3. 学生资料:提供电影赏析模板和相关背景材料。
六、教学进度安排七、教学扩展1.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安排观看更多类型、题材和语种的电影。
2. 组织学生参观电影院或电影节,进一步了解电影制作和放映的过程。
3.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电影评论和理论文章,拓宽知识面。
八、课程总结通过这门电影赏析课,学生能够提高对电影和文化的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同时,通过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希望学生能够在这门课程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对电影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标准]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59d3ce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f.png)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影艺术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对电影叙事结构和艺术形式的认识;3、培养学生对电影文化和影视行业的认知;4、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和流派电影的理解和鉴赏能力;5、培养学生对电影中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1、影片选取:选取优秀的电影作为教学素材,涵盖不同类型和流派的电影作品。
2、电影叙事结构和艺术形式:通过对电影叙事结构和艺术形式的讲解和分析,培养学生对电影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影片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观看影片,并对影片进行分析和解读,分析电影的主题、情节、角色塑造等方面。
4、影片背景知识和历史背景:讲解电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电影文化和影视行业的认知。
5、影片评论和写作:引导学生撰写影片评论,培养学生对电影中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电影片段、图像和音频,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
2、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影片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实践体验: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并进行实践体验,提升学生对电影的实际感知和认知。
4、课堂演讲和写作: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讲和影片评论的写作,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四、评价方式1、课堂参与: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和讨论表现。
2、影片分析和解读:评价学生对影片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影片评论和写作:评价学生影片评论和写作的能力和创造性。
4、考试和测验:设计考试和测验,评价学生对电影赏析课程的整体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电影影片:选择优秀的电影片段和完整的电影作为教学素材。
2、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电影片段、图像和音频。
3、电影资料:提供电影资料和相关文献,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六、教师要求1、专业素养: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电影知识和专业的影视制作背景。
2、教学经验: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熟悉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特点。
《电影鉴赏》课程标准

《电影鉴赏》课程标准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影的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电影艺术的各个方面,并能从专业角度评价电影质量。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掌握电影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培养对电影表现形式、叙事结构、主题和意义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熟悉电影的历史、发展和分类;- 掌握电影鉴赏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术语;- 理解电影的技术和艺术要素,包括摄影、音效、剪辑等;- 了解电影的叙事结构和故事构建;- 能够从专业角度评价电影质量,包括剧情、表演、导演技巧等;- 培养对不同类型和风格电影的鉴赏能力。
3.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电影的分类与类型;- 电影的表现形式和技术要素;- 电影的叙事结构与故事构建;- 电影中的主题与意义;- 电影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4. 课程评估与考核学生的课程评估与考核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平时表现(包括参与度、课堂讨论等):30%;- 作业与项目(包括电影评论、分析报告等):40%;-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和电影分析题目):30%。
5. 参考教材本课程的参考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电影艺术》(作者:David Bordwell、Kristin Thompson);- 《电影和文化研究入门》(作者:Duncan Petrie);- 《电影鉴赏与分析入门》(作者:张闻);- 其他相关教材和论文。
6. 注意事项本课程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鼓励学生观看并分析各类不同风格和类型的电影。
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电影鉴赏能力,课程将采用小组讨论、影片赏析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以上是《电影鉴赏》课程的标准内容,请学生们按照课程要求积极参与学习,更好地提升自己对电影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电影精品赏析课程教案

电影精品赏析课程教案教案标题:电影精品赏析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电影赏析,培养学生对于电影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帮助学生了解电影的历史发展、不同类型和流派,并能够分析电影的结构和技术手法。
3. 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于电影的独立见解和观点。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
教学内容:1. 电影的定义和历史发展:介绍电影的起源、发展和重要里程碑,引导学生了解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独特性。
2. 电影类型和流派:介绍不同类型和流派的电影,如剧情片、喜剧片、动作片、科幻片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电影的特点和风格。
3. 电影分析:教授学生如何分析电影的结构和技术手法,包括剧情、角色、镜头运用、音效等方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电影的艺术表达。
4. 电影赏析案例:选择一部精品电影进行赏析,引导学生观看并分析电影的主题、情节、角色塑造、镜头运用等方面,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5. 学生合作项目: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部电影进行深入研究和赏析,并进行小组展示,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互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电影片段或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电影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电影的定义、历史发展和不同类型流派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电影的基本了解。
3. 分析讲解:教授学生如何分析电影的结构和技术手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电影的各个方面。
4. 电影赏析案例:选择一部经典电影进行赏析,引导学生观看并分析电影的各个要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5. 学生合作项目:组织学生分组选择一部电影进行深入研究和赏析,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和展示准备。
6.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进行电影赏析的展示,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7. 总结和评价: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学生的表现,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和欣赏电影。
电影欣赏教案深入解读电影经典的电影鉴赏课

电影欣赏教案深入解读电影经典的电影鉴赏课电影欣赏教案:深入解读电影经典的电影鉴赏课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电影的欣赏和讨论,不仅可以拓宽视野,增加对电影的认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思考能力。
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深入解读电影经典,开展一堂生动有趣的电影鉴赏课。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影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2. 学习分析电影艺术元素的方法,并能够运用于电影欣赏;3. 提高学生对电影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准备1. 选取一部经典电影,确保内容适宜学生年龄段;2. 准备电影欣赏教材,包括相关电影知识和鉴赏指南;3. 提前测试电影播放设备,确保音视频正常播放;4. 准备电影分析工具和学生讨论的指导问题。
三、教学过程1. 电影导入(5分钟)通过一段精彩的电影片段,引发学生对电影的兴趣,并与他们讨论个人对电影的理解和感受。
2. 电影介绍(10分钟)简要介绍选定的经典电影,包括制片背景、导演信息以及影片的主题和风格等。
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电影故事产生兴趣。
3. 欣赏与分析(40分钟)选择适当的时段播放电影,同时提供字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话内容。
观影过程中,教师可根据电影的情节和重要场景,提问学生相关问题,引导他们分析电影的剧情、角色塑造、摄影技巧、音乐运用等艺术元素。
4. 讨论和反思(30分钟)观影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你对电影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为什么?- 主题和情感在电影中是如何表达的?- 你对导演所要传达的信息有何理解?- 电影中的角色塑造是否成功?为什么?- 电影中的哪些场景或画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5. 总结与延伸(15分钟)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强调影片的艺术魅力和思辨性。
鼓励学生自主继续欣赏其他经典电影,并提供相关推荐。
四、教学评价在课后,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对电影欣赏的个人感悟和批判性分析。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标准

《电影赏析》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学时:32 学时课程学分:2 学分开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类型:公共限选课一、课程概述1.课程定位《电影赏析》是研究性以及人文素质培训课程方面的系列课程之一,是基础理论基本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课程。
本课面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所属专业的学生,同时也并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
本课程是有效提高学生的基本美学素质,也为本科学生的继续学习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电影欣赏普及教育。
通过赏析电影作品,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学生对电影的兴趣与爱好;了解中外经典电影及有关基本知识;提高感受、理解、鉴赏电影的能力,养成欣赏电影的文明习惯;培养学生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高素质的目的。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电影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和性质:(课内9学时+课外8学时)了解电影的分类概念、电影性质、功能与其他艺术的关系;理解电影艺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关于电影的知识和概念。
2.电影构成的物质材料和形式要素:(课内6学时+课外2学时)了解影像的镜头、声音、蒙太奇和长镜头;理解电影中如何运用电影的技法进行电影创作;掌握几种电影手法的实际运用。
3.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线索:(课内3学时+课外8学时)了解中国包括香港台湾、西方东方的电影历史发展简况;理解各国电影发展的过程和原因;掌握电影发展的历史线索和内容。
4.电影的类型和体裁:(课内3学时+课外2学时)了解中国和西方的电影体裁;理解电影体裁的实际运用;掌握电影体裁的分类与类别。
5. 中外电影名家名作赏析和期末影评考试:(课内30学时+课外30学时)了解中国和西方的电影代表作品;理解电影作品的内涵;掌握电影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表现的主题思想。
6年级下册艺术素养课《电影赏析》教学设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电影赏析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电影赏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经典电影清单:为学生提供一份经典电影清单,包括国内外知名导演的作品,如《罗马假日》、《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等,以便学生课后自主欣赏和分析。
(2)电影术语词典:推荐学生查阅电影术语词典,如《电影艺术词典》等,以便更好地理解电影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3)影评文章: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影评文章,以拓宽视野,了解不同人对电影的解读和评价。
1.审美与人文素养:通过欣赏和分析电影作品,使学生感受电影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人文素养。
2.创新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电影欣赏方法,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电影作品的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表达,训练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影艺术,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为今后的艺术修养和人生成长奠定基础。
作业5:阅读一篇电影评论文章,拓宽视野,了解不同人对电影的解读和评价。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作者的观点和论据,学会独立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电影赏析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名称】
经典电影赏析
【适用范围】
旅游系13-15级学生
【授课课时】
14课时
【学分设置】
2学分
【课程描述】
1.课程的性质
这是一门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本课程精选若干部中外电影经典名作,简要介绍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就每一部影视名作的产生背景、制作情况、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等各个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品评。
重点进行主题思想解读和艺术手法欣赏,挖掘其中的人文因素,引导学生正确欣赏影视名作。
本门课程对于改善中职学生知识专一、知识面狭窄,拓宽其知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2.设计思路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的应用,学生的知识面也应该相应拓宽。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能正确引领学生价值观的优秀电影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经典电影作品赏析,提高学生对影视艺术作品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电
影的审美能力。
2.能力目标
(1)了解什么是影视欣赏;
(2)学习从哪些角度欣赏经典电影作品(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技术层面、美学层面);
【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
(1)随堂提问、课堂讨论;(2)课堂讲授、实例分析;(3)理论学习、独立评价;(4)自主选择、课外观赏。
2.教学评价
3.教学条件Array多媒体教室
4.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
5. 教材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