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四

合集下载

测量实验报告 (已填写答案)

测量实验报告 (已填写答案)

工程测量实验报告系别: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工程测量实验室实验一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1、实习报告中文字部分自己填写2、实验或实习报告中的表格,请填写自己或小组观测的数据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倾式DS3水准仪的基本构造,认识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和读数。

3.练习一测站的测量、记录、计算和检核。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每组实习设备为DS3微倾式水准仪一台、水准尺2根、尺垫1个、铅笔、计算器自备。

三、方法与步骤:1、水准仪的认识:(1)部件名称、位置、作用及使用方法。

(2)了解水准尺分划注记的规律,掌握读数方法。

2、水准仪的使用:(1)安置:要求高度适中,地面坚实稳固,架头水平,仪器连接牢固。

(2)粗平:观察左手大拇指旋转脚螺旋时的运动方向与圆水准气泡的移动方向之间的关系,从仪器构造上注意观察脚螺旋的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与仪器的升降之间的关系。

(3)瞄准水准尺:(4)精平与读数: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2、实验数据记录:(请填写自己观测的数据,以下为示例)测站测点后视读数(m)前视读数(m)高差(m)备注1 A-1 1.568 1.416 0.152 第1台阶2 A-2 1.568 1.265 0.303 第2台阶3 A-3 1.568 1.114 0.454 第3台阶4 A-4 1.568 0.966 0.602 第4台阶四、注意事项:1.中心连接螺旋要旋紧,防止仪器从架头上摔落。

2.每次读数前,均须消除视差和进行精确整平。

3.记录人员记录数据时,要向观测人员回报,记录以m为单位,记为mm。

4.为了人和仪器的安全,测站点和转点应选在路边。

5.仪器操作时不要用力过猛,脚螺旋,水平微动螺旋都有一定的调节范围,使用时不宜旋到顶端。

五、思考题:1、一个测站的水准测量中,已经观测了后视点,当观测前视点时是否还要再次粗略整平及精确整平?为什么?答:不能进行粗略整平。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篇一: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完全版《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一进程控制与描述一、实验目的通过对windows 2000编程,进一步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较好地理解windows 2000的结构。

通过创建进程、观察正在运行的进程和终止进程的程序设计和调试操作,进一步熟悉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理解windows 2000中进程的“一生”。

二、实验环境硬件环境:计算机一台,局域网环境;软件环境: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visual c++6.0企业版。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第一部分:程序1-1windows 2000 的gui 应用程序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下的gui应用程序,使用visual c++编译器创建一个gui应用程序,代码中包括了winmain()方法,该方法gui类型的应用程序的标准入口点。

:: messagebox( null, “hello, windows 2000” , “greetings”,mb_ok) ;/* hinstance */ , /* hprevinstance */, /* lpcmdline */, /* ncmdshow */ )return(0) ; }在程序1-1的gui应用程序中,首先需要windows.h头文件,以便获得传送给winmain() 和messagebox() api函数的数据类型定义。

接着的pragma指令指示编译器/连接器找到user32.lib库文件并将其与产生的exe文件连接起来。

这样就可以运行简单的命令行命令cl msgbox.cpp来创建这一应用程序,如果没有pragma指令,则messagebox() api函数就成为未定义的了。

这一指令是visual studio c++ 编译器特有的。

接下来是winmain() 方法。

其中有四个由实际的低级入口点传递来的参数。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实验二:坐骨神经标本的制作1、毁坏脑颅----单毁随。

保持静止,麻醉蟾蜍,减少痛苦。

2、脑颅+脊髓----双毁随。

排除中枢神经对腓肠肌的m影响。

3、完整的标本:坐骨神经脊柱骨+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或胫腓骨头4、任氏液的作用:它包括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和磷酸二氢根等等。

维持其正常生理机能,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保持内环境稳态,相当于机体中的组织液。

5、注意事项:用锌铜弓刺激时神经干要悬空,切勿接触其他物体。

如果神经干结扎不好,通电断电时会引起腓肠肌收缩,需要重新结扎。

剥过皮的保本不可和皮肤,赃物接触6、如何保持机能正常:1、金属器械不要碰及、损伤神经或腓肠肌2、保持湿润,常加任氏液,最好先泡一会.实验三四:骨骼肌单收缩和收缩特性1定义:阈强度或阈刺激,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兴奋或动作电位,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最适刺激强度有了阈刺激也就是刺激导致的电位变化已经达到了阈电位,这样就会有动作电位的产生,从而形成局部电位因为骨骼肌收缩是许多神经纤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兴奋的神经纤维增多,多支配的骨骼肌肌纤维也会随之增多,收缩增强活的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能接受刺激发生兴奋反应。

标志单一细胞兴奋性大小的刺激指标一般常用阈值即强度阈值表示,阈值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达到这种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单一细胞的兴奋性是恒定的,但是不同细胞的兴奋性并不相同。

因此,对于多细胞的组织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并非“全或无”的关系。

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是多细胞组织,当单个方波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或腓肠肌时,如果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的收缩,这时引起的肌肉收缩称阈收缩(只有兴奋性高的肌纤维收缩)。

实验三四 链表的实现和应用

实验三四 链表的实现和应用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上机报告课程名称 班 级 数据结构 上机名称 姓 名 链表的实现和应 用 上机日期 学 号 2016.3.11 上机报告要求 1.上机名称 2.上机要求 3.上机环境 4.程序清单(写明运行结果) 5.上机体会1.上机名称链表的实现和应用2.上机要求⑴定义线性表的链式存储表示; ⑵基于所设计的存储结构实现线性表的基本操作; ⑶编写一个主程序对所实现的线性表进行测试; ⑷线性表的应用:①设线性表 L1和 L2分别代表集合 A 和 B,试设计算法求 A 和 B 的并集 C,并用线 性表 L3代表集合 C;②设线性表 L1和 L2中的数据元素为整数,且均已按值非递减有序排列,试 设计算法对 L1和 L2进行合并,用线性表 L3保存合并结果,要求 L3中的数据元素也按值非递减 有序排列。

⑸设计一个一元多项式计算器,要求能够:①输入并建立多项式;②输出多项式;③执行两个多项式 相加;④执行两个多项式相减;⑤(选做)执行两个多项式相乘。

3.上机环境Visual C++ 6.04.程序清单(写明运行结果)(1)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typedef int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node { datatype data; struct node *next; }LinkList; LinkList *CREATLISTF(LinkList *L,int n) { intnum,i; LinkList *head,*s,*r; head=L; r=head; head->next=NULL;printf("请输入集合中的元素(由小到大) :\n"); for(i=0;i<n;i++) { scanf("%d",&num); s=(LinkList*)malloc(sizeof(LinkList)); s->data=num; r->next=s; r=s; } r->next=NULL; return head; } LinkList *merge(LinkList *L1,LinkList *L2) { LinkList *L3,*pa,*pb1,*pb2,*pc; L3=(LinkList*)malloc(sizeof(LinkList)); L3->next=NULL; pa=L1->next; pb1=pb2=L2->next; pc=L3; while(pa && pb1) if(pa->data<pb1->data) { pc->next=pa;pc=pa; pa=pa->next; } else if(pa->data>pb1->data) { pc->next=pb1;pc=pb1; pb1=pb1->next; } else { pc->next=pa; pc=pa;pa=pa->next;pb1=pb2=pb1->next; } if(pa)pc->next=pa; else pc->next=pb1; return(L3); } void display(LinkList *L) { LinkList *head; head=L->next;do { printf("%d\t",head->data); head=head->next; }while(head!=NULL); } void main() { intan,bn; LinkList *L1,*L2,*L3; L1=(LinkList*)malloc(sizeof(LinkList)); L2=(LinkList*)malloc(sizeof(LinkList)); printf("\n 集合 A 中元素的个数:\n"); scanf("%d",&an); *L1=*CREATLISTF(L1,an); printf("集合 A 的元素为:\n"); display(L1); printf("\n 集合 B 中元素的个数:\n"); scanf("%d",&bn); *L2=*CREATLISTF(L2,bn); printf("集合 B 的元素为:\n"); display(L2); L3=merge(L1,L2); printf("\n 集合 A 与集合 B 的并集为:\n"); display(L3); }(2)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struct node { intexp; float coef; struct node *next; }; typedef struct node ListNode; ListNode *createpoly() { ListNode *h=NULL,*p,*q=NULL; int e; float c; printf("请输入系数和指数:"); scanf("%f,%d",&c,&e); while(e!=0||c!=0) { p=(ListNode*)malloc(sizeof(ListNode)); p->coef=c; p->exp=e; p->next=NULL; if(h==NULL) h=p; else q->next=p; q=p; printf("请输入系数和指数:"); scanf("%f,%d",&c,&e); } return h; } void disppoly(ListNode *h) { ListNode *p; p=h; while(p!=NULL) { if(p->exp==0) printf("%.2f",p->coef); else printf("%fx^%d",p->coef,p->exp); p=p->next;if(p!=NULL) printf("+"); } printf("\n"); } ListNode *addpoly(ListNode *h1,ListNode *h2) { ListNode *p,*r=NULL,*s1,*s2,*s=NULL; float c; int e; s1=h1; s2=h2; while(s1!=NULL&&s2!=NULL) { if(s1->exp==s2->exp) { c=s1->coef+s2->coef; e=s1->exp; s1=s1->next; s2=s2->next; } else if(s1->exp>s2->exp) { c=s1->coef; e=s1->exp; s1=s1->next; } else { c=s2->coef; e=s2->exp; s2=s2->next; } if(c!=0) { p=(ListNode*)malloc(sizeof(ListNode)); p->coef=c; p->exp=e; p->next=NULL; if(s==NULL) s=p; else r->next=p; r=p;} } while(s1!=NULL) { c=s1->coef; e=s1->exp; s1=s1->next; if(c!=0) { p=(ListNode*)malloc(sizeof(ListNode)); p->coef=c; p->exp=e; p->next=NULL; if(s==NULL) s=p; else r->next=p; r=p; } } while(s2!=NULL) { c=s2->coef; e=s2->exp; s2=s2->next; if(c!=0) { p=(ListNode*)malloc(sizeof(ListNode)); p->coef=c; p->exp=e; p->next=NULL; if(s==NULL) s=p; else r->next=p; r=p; } } return s; } void deletepoly(ListNode *h) { ListNode *p,*r=h; while(r!=NULL){ p=r->next; free(r); r=p; } } void main() { ListNode *head1,*head2,*head; printf("第一个多项式为:\n"); head1=createpoly(); printf("第二个多项式为:\n"); head2=createpoly(); printf("将两个多项式相加后得:\n"); head=addpoly(head1,head2); disppoly(head); deletepoly(head); }5.上机体会并集的表示有两种方法,顺序结构和链式结构,首先先要搞清楚这两者的区别,然后再加以编写,改进程 序。

植物学下册植物实验实验三四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植物学下册植物实验实验三四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永久切片:地钱叶横切片(2片),地钱胞芽纵切片(2片),地钱雌器托纵切片(3片),地钱雄器托切片(3片),葫芦藓精子器切
片(3片),葫芦藓颈卵器切片(3片);
(优选)植物学下册植物实验实验三四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问荆,肾蕨等部分蕨类植物及标本的观察。
孢子囊单生于近叶腋,孢子囊大,有柄,囊壁由数层细胞组成,孢子同型
蕨孢子囊群纵切片
蕨孢子囊群装片
蕨原叶体
精子器
颈卵器
幼蕨装片
槐叶苹(Salvinia natans)浮水,茎横卧, 无根,每节3叶轮生,上2叶矩圆形浮水,下1叶细裂须根 状
孢子果:壁由变态的囊群盖形成,孢子果单 性,大小孢子囊生在不同的孢子果内
问荆Equisetum arvense L.
问荆腊叶标本,浸制标本(示孢子叶穗)
孢囊柄:是问荆属植物孢子叶的特殊变态形式。
营养枝
生殖枝
谢谢观看
问荆,肾蕨等部分蕨类植物及标本的观 察。
石松孢子体
(Lycopodium clavatum)
有根、茎、叶分化, 茎匍匐生长,叉状分 枝,营养叶和孢子叶 异型,营养叶鳞片状 密生在小枝上,孢子 叶集生在分枝顶端 呈孢子叶球。
孢子囊单生于近叶腋,孢子囊大,有
石 柄,囊壁由数层细胞组成,孢子同型 松 孢 子 叶 球
(优选)植物学下册植物实验实验三四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雌配子体: 颈卵器着生在伞形雌生殖托上
蕨类植物实验内容:
腊叶标本:各种蕨类植物标本。
地钱叶横切片;地钱胞芽杯切片和胞芽装片; 地钱雌器托切片; 地钱雄器托切片; 地钱孢子体切片
问荆生殖枝(示孢子叶穗)。
藓纲:葫芦藓装片; 藓精子器切片; 藓颈卵器切片; 藓原丝体装片

五四制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四五年级实验指导

五四制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四五年级实验指导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指导5、我们的营养【实验名称】:检验脂肪、淀粉、蛋白质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方法。

【实验器材】烧杯、水、淀粉、玻璃棒、碘酒、滴管;馒头、米饭;白纸、瓜子;镊子、酒精灯、瘦肉。

【实验步骤】(一)检验淀粉实验1、把少许淀粉放在烧杯内,加一点水,用玻璃棒搅拌成淀粉状糊。

2、用滴管吸入碘酒,在淀粉糊中滴入2—3滴碘酒,淀粉糊变成了蓝色。

3、把少量米饭放在硬纸板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到米饭变成蓝色。

4、用滴管再向馒头上2—3滴碘酒,观察到馒头变成蓝色。

【实验结论】米饭、馒头中含有淀粉。

【实验原理】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

根据这一特性,可用来检测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

(二)检验脂肪实验把花生、瓜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在白纸上留下了淡黄色、半透明状的油渍。

【实验结论】花生、瓜子中含有脂肪。

(三)检验蛋白质实验把瘦肉切成条状,用镊子夹一细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过一会儿闻一闻,会闻到一股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

【实验结论】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是蛋白质被烧的气味。

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

【实验说明】区分油渍和水渍油渍:发黄、半透明;水渍:原纸色、不透明。

【注意事项】在做脂肪实验前先让学生观察水滴到纸上的特点,以便区分油渍和水渍。

☆6、食物到哪里去了【实验名称】:唾液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40℃的温水中。

3 .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结论】唾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

【注意事项】:1.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

2.加入碘酒后摇匀。

【链接】:1.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蓝。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

实验指导目录测量实践须知实验一、水准仪的认识实验二、等外水准测量实验三、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四、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实验五、经纬仪的认识实验六、水平角测量(测回法)实验七、水平角测量(全圆测回法)实验八、视距测量实验九、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实验十、全站仪认识及使用实验十一、距离丈量与磁方位角的测定实验十二、碎部测量实验十三、经纬仪极坐标法放样实验十四、全站仪放样实验十五、路线纵断面测量测量实践须知一、实践目的使学员熟悉测量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验证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性环节中,养成学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二、实践要求1.实验实习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和实习大纲,明确其目的与要求、方法与步骤、记录与计算规则,以保证按时完成测量任务。

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缺课,同组学员不得以任何借口代替缺课者完成本次实验和实习任务。

实验因故缺课者,另找时间自动补作,并由实验室老师签字方能认可。

实习超过3个单元不参加者,不给实习成绩。

3.实验实习记录必须用HB的铅笔认真填写。

要随测随记,字迹工整,不准先记在草稿纸上、然后誊入记录表格中,更不准随意涂改或伪造数据。

若发现有记录错误时,应将该数据用直线划去,然后将正确数据写在其上方。

为了避免听错或记错,记录者在记录时应向观测者复诵一遍。

绘图时,应用3H的铅笔绘制;图纸必须准确、整齐,力求美观。

4.数据取位,应严格按其观测精度执行。

若要求读至毫米,必须记录到毫米,比如1.340m不能记为1.34m。

数据凑整,应严格按“四舍六入、逢五单进双不进”的原则进行。

比如要求取位至毫米,则1.5625m应记为1.562m,1.2635m应记为1.264m。

5.每个小组应根据实验实习任务有计划地做好轮换,使每个同学都能亲自参加实验实习中的各人环节。

注意搞好团结配合,遇到困难或发生问题要互谦、互让,不要互相埋怨。

榕江二中“三三四”模式课改实验汇报 -完整获奖版

榕江二中“三三四”模式课改实验汇报 -完整获奖版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榕江二中“三三四”模式课改实验汇报一、实施课改的背景在新课程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传统课堂的弊端也暴露得越来越充分。

课堂教学改革是时代的需求,是人性的呼唤,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度推进,一些原本保有优先发展地位的学校失去了这种政策优势,而一些原本获得重视不够的学校现在享有了公平的发展机会。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进而使学校在新一轮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保障,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二、实施课改的意义(一)教师获得的收获1、教师收获幸福:我们的“三三四”模式教学,让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加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了幸福感。

按照课改的模式上课,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展示、自我评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参与交流的学生自觉了,展示自我才华的学生多了,课堂上质疑的学生多了,有些疑难问题学生可以自己解决了,老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只有在学生遇到重难点时点拨强调就可以了,一堂课下来,再也不觉得那么累了,而看到学生的进步却感到无比幸福。

如果有条件进行集体备课,教师更轻松,更幸福。

2、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老师们摒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逐步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3、提高了教师多方面能力,如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组织教学及多媒体运用能力、文本的解读能力及教学科研能力等。

(二)学生获得的收获课改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各方面都得到培养和提升。

1、课改,促进学生养成了良好习惯。

(如自主学习习惯、自我表现习惯、倾听习惯、质疑习惯等)。

2、课改,促进学生展示自我才华。

3、课改,促进了学生认真倾听和大胆质疑。

4、课改,培养了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

5、课改,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们如果真正将课改落到实处,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数据库的嵌套查询实验
实验目的:
加深对嵌套查询语句的理解。

实验内容:
使用IN、比较符、ANY或ALL和EXISTS操作符进行嵌套查询操作。

实验步骤:
一. 使用带IN谓词的子查询
1. 查询与’刘晨’在同一个系学习的学生的信息:
2. 查询选修了课程名为’信息系统’ 的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3. 查询选修了课程’1’和课程’2’的学生的学号:
二. 使用带比较运算的子查询
4. 查询比’刘晨’年龄小的所有学生的信息:
三. 使用带Any, All谓词的子查询
5. 查询其他系中比信息系(IS)某一学生年龄小的学生姓名和年龄;
6. 查询其他系中比信息系(IS)学生年龄都小的学生姓名和年龄:
7. 查询与计算机系(CS)系所有学生的年龄均不同的学生学号, 姓名和年龄: select sno,sname,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age<>all
(select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CS')
四. 使用带Exists谓词的子查询和相关子查询
8. 查询与其他所有学生年龄均不同的学生学号, 姓名和年龄:
9. 查询所有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姓名:
10. 查询没有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姓名:
11. 查询选修了全部课程的学生姓名:
12. 查询至少选修了学生95002选修的全部课程的学生的学号:
13. 求没有人选修的课程号cno和cnamecname:
14. 查询满足条件的(sno,cno)对, 其中该学号的学生没有选修该课程号cno的课程
15. 查询每个学生的课程成绩最高的成绩信息(sno,cno,grade):
思考:
如何查询所有学生都选修了的课程的课程号cno?
实验四:数据库的分组查询和统计查询
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数据查询中的分组、统计、计算和集合的操作方法。

实验内容:
使用聚集函数查询、分组计算查询、集合查询。

实验步骤:
一. 使用聚集函数:
1.查询学生总人数:
2. 查询选修了课程的学生总数:
3. 查询所有课程的总学分数和平均学分数,以及最高学分和最低学分:
4. 计算1号课程的学生的平均成绩, 最高分和最低分:
5. 查询’信息系’(IS)学生”数据结构”课程的平均成绩:
6*. 查询每个学生的课程成绩最高的成绩信息(sno,cno,grade):
7*. 求成绩低于该门课程平均成绩的学生的成绩信息(sno,cno,grade)
二. 分组查询
8. 查询各系的学生的人数并按人数从多到少排序 :
9. 查询各系的男女生学生总数, 并按系别,升序排列, 女生排在前:
10. 查询选修了3门课程已上的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11. 查询每个学生所选课程的平均成绩, 最高分, 最低分,和选课门数:低分,
12. 查询至少选修了2门课程的学生的平均成绩:
13. 查询平均分超过80分的学生的学号和平均分:
14. 查询”信息系”(IS)中选修了5门课程以上的学生的学号:
三. 集合查询
15. 查询数学系和信息系的学生的信息;
16. 查询选修了1号课程或2号课程的学生的学号:
思考:
1. 用两种方法查询平均成绩少于70分的学生的学号。

2*. 求各系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成绩最高的学生的姓名和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