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合集下载

妇幼健康信息科室工作制度

妇幼健康信息科室工作制度

妇幼健康信息科室工作制度一、工作目标为了提高本市妇幼健康信息管理水平,确保妇幼健康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为全市妇幼健康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我们制定了本制度。

二、工作职责1. 负责全市妇幼健康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工作。

2. 负责全市妇幼健康信息的录入、存储和维护工作。

3. 负责全市妇幼健康信息的审核、校对和更新工作。

4. 负责全市妇幼健康信息的汇总、分析和报告工作。

5. 负责全市妇幼健康信息的交流、共享和利用工作。

6. 负责全市妇幼健康信息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评估工作。

三、工作流程1. 信息收集:各级医疗机构定期收集本单位的妇幼健康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2. 信息录入:将收集到的妇幼健康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并进行核对和保存。

3. 信息审核:对录入的妇幼健康信息进行审核,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信息更新: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和修正录入的妇幼健康信息。

5. 信息分析:对收集到的妇幼健康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相关报告。

6. 信息报告:将分析结果报告给相关部门和单位,为决策提供依据。

四、工作规范1. 各级医疗机构应按照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地收集和报告妇幼健康信息。

2. 信息录入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并经过培训和考核。

3. 信息审核人员应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并对审核结果负责。

4. 信息更新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进行,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5. 信息分析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6. 信息报告应清晰、简明、有条理,满足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需求。

五、工作考核1. 对全市妇幼健康信息工作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工作质量和效率。

2. 对信息收集、录入、审核、更新、分析和报告等环节进行考核。

3. 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对优秀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

4. 对考核不合格的个人和单位,进行督促和整改。

六、工作保障1.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妇幼健康信息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2. 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8章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信息资源.doc

第8章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信息资源.doc

第八章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信息资源本章所论述的预防医学信息资源是涉及预防医学的文献信息资源,主要包括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的期刊、图书、指南、数据库、字典、百科全书、影像、学协会等方面的信息资源。

在预防医学的卫生信息资源中,中国卫生部及下属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hina CDC):含有大量的预防医学、传染病、流行病、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妇幼卫生、公共卫生、营养卫生疾病控制、保健等方面的信息资源;还有大量的卫生法律、法规及标准文献。

美国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CDC), 有大量的传染病及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损伤、公伤损害、环境卫生问题、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类健康水平及生命质量、环境卫生、卫生统计、艾滋病、性传播性疾病与结核病、传染病、职业安全等免费信息资源。

世界卫生组织(WHO);NIH 中的NIEHS;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含有大量的公共卫生、营养卫生、食品卫生等等方面的信息资源。

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中的预防医学信息资源,将在第四至七章分别介绍。

第一节主要导航站点一、MedWed(/medweb/)是一个生物医学搜索引擎, 按照生物医学学科进行学科主题分类。

从Specialties点击Public health,可获取公共卫生方面的信息,有食品安全,营养卫生,流行病,统计学等等方面的信息。

并可通过检索获取。

二、INASP Public Health/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公共卫生/ 疾病防控)/health/links/phprevent.html INASP对其推介的每个网站都有简要注解,概述其功能,并提供网址链接。

第二节期刊一、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53年创刊,双月刊。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编辑。

内容涉及临床常见疾病的预防、临床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和卫生统计学等多个领域。

村卫生室妇幼保健工作制度范文(三篇)

村卫生室妇幼保健工作制度范文(三篇)

村卫生室妇幼保健工作制度范文一、工作宗旨村卫生室妇幼保健工作是为了提高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水平,保障妇女和儿童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促进妇幼健康的发展,建立和完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加强对妇幼保健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二、工作内容1. 妇女保健:包括孕前、孕期和产后的保健服务,如妇科检查、妇女健康教育、孕妇健康指导、产后恢复等。

2. 儿童保健:包括新生儿保健、儿童疫苗接种、儿童常见病防治、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等。

3. 妇幼健康教育:定期组织各类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妇幼保健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

4. 卫生宣传:定期开展卫生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卫生意识和健康保健知识。

三、工作职责1. 监测和管理妇幼健康数据,及时报告有关妇幼健康的问题和情况。

2. 组织妇幼保健服务,为妇女和儿童提供规范的医疗服务。

3. 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

4. 积极推广优生优育知识,引导居民科学生育和养育子女。

5.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协调解决妇幼保健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6. 定期向上级卫生部门汇报工作情况,接受督导和指导。

四、工作要求1. 严格遵守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确保妇幼保健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妇幼保健服务。

3. 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保障妇幼健康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4. 积极参与培训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5. 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解答居民的健康咨询和需求。

6. 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保护妇幼的隐私和安全。

五、工作责任村卫生室妇幼保健工作是由村卫生室负责协调和组织实施的,村卫生室应设立妇幼保健科,配备专业人员,定期组织对妇幼保健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在工作中监督落实各项制度和工作任务。

以上仅为村卫生室妇幼保健工作制度范本的一部分内容,具体制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村卫生室妇幼保健工作制度范文(二)一、工作目标:1. 促进村民妇幼健康,提高妇幼保健水平;2. 执行妇幼保健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咨询;3. 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村民妇幼保健意识。

妇幼保健工作制度模板(三篇)

妇幼保健工作制度模板(三篇)

妇幼保健工作制度模板目的:为了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提供全面、综合、系统的妇幼保健服务,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工作目标:1. 提供全面的妇幼保健服务,包括孕产妇保健、婴幼儿保健和儿童保健等方面的服务;2. 提高妇幼保健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妇女和儿童的健康;3. 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工作内容:1. 孕产妇保健:包括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和产后保健等方面的服务,提供孕产妇必要的检查、咨询和指导;2. 婴幼儿保健:提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评估,进行必要的早期干预和健康指导,提供儿童疫苗接种等服务;3. 儿童保健:提供儿童的健康体检、生长发育评估和疫苗接种等服务,开展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4. 宣传教育:开展相关妇幼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保健意识和健康素养;5. 信息管理:建立健全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健康档案管理和追踪服务;6. 机构管理: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的管理,确保医疗设备安全、卫生环境清洁和医疗工作的规范性。

三、工作程序:1. 接待和登记:接待咨询者,登记相关信息,了解咨询需求;2. 评估和检查:根据咨询需求进行评估和检查,制定个性化的保健计划;3. 咨询和指导:提供全面、科学的咨询和指导,解答相关问题;4. 追踪和回访:根据保健计划,定期追踪咨询者的健康状况,并进行回访;5. 记录和整理:记录咨询者的保健信息,整理相关资料;6. 总结和评估:定期总结和评估妇幼保健工作,提出改进建议。

四、工作机构和人员:1. 妇幼保健机构:设立妇幼保健中心或妇幼保健专科,负责妇幼保健工作的组织和管理;2. 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保健师等专业人员,负责提供相关妇幼保健服务;3. 行政人员:负责妇幼保健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协调。

五、工作要求:1.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规范开展妇幼保健工作;2. 提供优质、安全、可靠的妇幼保健服务,确保妇女和儿童的健康;3. 加强妇幼保健服务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妇幼保健的认识和理解;4.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建立健全的妇幼保健工作网络和协同机制;5. 进行工作效果和服务质量的评估,持续改进妇幼保健工作。

妇幼保健所规章制度

妇幼保健所规章制度

妇幼保健所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妇幼保健所的规范化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妇幼保健所的全体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

第三条妇幼保健所应当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为目标,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医疗规范,确保医疗安全。

第四条妇幼保健所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第二章人员管理第五条妇幼保健所应当严格执行人员招聘制度,确保医务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

第六条医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患者权利,诚实守信,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七条医务人员应当定期参加业务培训和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八条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应当履行职责,为医疗服务提供有效支持。

第三章医疗质量管理第九条妇幼保健所应当设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负责制定和实施医疗质量管理计划。

第十条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医疗质量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第十一条妇幼保健所应当建立健全病历管理制度,确保病历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诊疗规范,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和药品,降低患者负担。

第十三条妇幼保健所应当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

第四章患者权益保护第十四条妇幼保健所应当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向患者提供完整的医疗信息和风险告知。

第十五条患者有权查阅、复制自己的病历资料,妇幼保健所应当提供便利条件。

第十六条妇幼保健所应当建立健全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化解患者纠纷。

第五章环境卫生与感染控制第十七条妇幼保健所应当保持环境整洁,确保诊疗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第十八条妇幼保健所应当严格执行感染控制规范,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第十九条医务人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第六章信息安全与保密第二十条妇幼保健所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患者隐私和医院数据安全。

(完整版)《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点

(完整版)《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点

《卫生事业管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卫生系统的概念;卫生系统是所有以促进、恢复和维护健康为目的的,致力于开展卫生活动的组织、机构和资源。

2、文化环境对卫生事业影响的体现在哪三个方面?社会整体价值观、医务人员的行医理念、人群的健康期望。

3、卫生系统的功能有哪些?①提供卫生服务;②提供医疗保障,具体包括筹资,建立资金池,分配资金以购买服务;③资源筹措,具体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④管理,即卫生系统作为管家,管理资金、分配权力,并且对人群赋予他们的期望作出应答。

4、卫生系统的的三大目标是什么?1.改善健康2.提高卫生系统反应性3.分担疾病经济风险确保筹资公平性5、卫生事业的概念;指国家和社会为防治疾病,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有条理、有规模的从事所有社会服务的总和6、卫生事业管理的概念;P10是以防治疾病,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为目的,国家和社会采取的所有管理事务7、卫生事业管理的手段有哪些?P13①法律手段②行政手段③经济手段④项目管理手段8、卫生事业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P16内容:1.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2.卫生事业的管理体制3.卫生事业的运行机制4.卫生事业管理的方法。

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专题小组讨论,选题小组讨论,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专题小组讨论法,swot分析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政策研究情景分析,循证政策分析。

定量研究方数据收集过程中常用: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数据分析过程中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卡方检验,方差分析,路径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投入——产出分析预测法、关键路径法。

9、卫生事业管理的主体和客体;P12主体:包括政府、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如发展改革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监督部门);社会其他管理者,如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等。

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

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

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的规范化管理,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依据《母婴保健法》、《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是由政府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妇女儿童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

第三条妇幼保健机构要遵循“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四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妇幼保健机构的规划和监督管理.第二章功能与职责第五条妇幼保健机构应坚持以群体保健工作为基础,面向基层、预防为主,为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

在切实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的同时,开展与妇女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医疗服务.第六条妇幼保健机构提供以下公共卫生服务:(一) 完成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指令性任务。

(二)掌握本辖区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辖区妇幼卫生工作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

(三) 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对本辖区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开展的妇幼卫生服务进行检查、考核与评价。

(四)负责指导和开展本辖区的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组织实施本辖区母婴保健技术培训,对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开展业务指导,并提供技术支持。

(五) 负责本辖区孕产妇死亡、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监测、妇幼卫生服务及技术管理等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质量控制和汇总上报。

(六) 开展妇女保健服务,包括青春期保健、婚前和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老年期保健.重点加强心理卫生咨询、营养指导、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等妇女常见病防治。

(七) 开展儿童保健服务,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及学龄期保健,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对托幼园所卫生保健进行管理和业务指导。

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

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

附件1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指导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和管理,建立妇幼保健机构监管长效机制,推动妇幼保健机构健康发展,在总结我国前期妇幼保健机构评审经验的基础上,借鉴美国JCI、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医院评价经验,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从功能定位、辖区业务管理和医疗保健服务的质量与安全、院内管理、社会评价等不同角度对妇幼保健院实施考核;充分体现以妇女儿童为中心,为妇女儿童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保障妇女儿童健康。

本标准共8章75节,设置324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七章共68节280条标准,用于对三级妇幼保健院实地评审,并作为妇幼保健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

第八章共7节44条标准,用于对三级妇幼保健院的运行、医疗保健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现场追踪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三级妇幼保健院,其余各级各类妇幼保健院可参照使用。

特别说明: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第一章保证妇幼保健院正确的发展方向一、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一)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

(二)是由政府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三)以妇女儿童为中心提供服务,强化公共卫生责任,突出群体保健功能。

(四)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和三级预防的理论,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重点,为妇女儿童提供从出生到老年,内容涵盖生理和心理的主动、连续的保健服务与健康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妇幼卫生档案的信息管理
任务:建立妇女儿童专项档案,是关联妇幼保健 各部分系统数据档案的索引,是妇幼保健各分系 统的核心与纽带,便于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的整合 与利用,供妇幼保健管理、业务开展和服务对象 使用。
二、妇幼卫生档案的信息管理
任务:建立妇女儿童专项档案 基本功能要求:1.妇女儿童专项档案登记。2.查 询。3.打印和数据导出
三、妇幼卫生监测的信息管理
组成:孕产妇死亡监测系统、儿童出生缺陷监 测系统、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系统 三个基本原则:1.代表性原则。2.布局合理原 则。3.合并原则
三、妇幼卫生监测的信息管理
工作层面
四、妇幼卫生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
要求:区域化分级管理要求;继承与发展要求; 运维管理要求 模式图:
一、妇幼卫生信息及管理
覆盖5个方面 ➢妇女保障工作:青春期保健、婚姻保健等 ➢儿童保健工作:新生儿保健、婴儿期保健等 ➢优生优育和计划生育工作 ➢社区妇幼卫生工作 ➢妇幼健康教育工作
二、妇幼卫生信息及基本功能
1.了解现状 2.实况评价 3.决策支持 4.监督指导 5.科研教学
三、妇幼卫生信息系统结构及特点
第二节 妇幼保健信息化建 设与管理
为充分了解所在地区孕产妇死亡、婴儿及5 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检测以及妇幼卫生 服务及管理等信息,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作为 技术支撑
一、妇幼保健机构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与组成
(一)妇幼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平台建设范畴 (二)妇幼保健系统平台建设应具的基本功能 (三)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的基础平台
二、妇幼保健机构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内容
1.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系统:功能和内容 2.妇幼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和内容
三、妇幼保健机构信息系统的运行流程
1.数据收集 2.数据录入 3.检查错误 4.分析处理 5.结果输出 6.信息利用
1、2两步骤容易出错
四、妇幼保健机构信息系统的制度与管理
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信息报告制度 ➢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质量控制制度 ➢建立协调监督机制
第四节 妇幼卫生信息的 应用
一、妇女儿童健康信息管理
妇女健康信息管理工作内容 搜集建立信息资料库,搜集妇女健康状况,保健 服务工作和卫生资源分配等的基本资料、数据
一、妇女儿童健康信息管理
儿童健康信息 1.胎儿及围产期。2.新生儿保健。3.0-3岁婴幼 儿保健。4.学龄前期儿童保健(3-7岁)。5.学 龄期及青春期保健
第三节 幼卫生信息的 收集与管理
一、妇幼卫生信息收集管理的组成
4要素 机构:信息中心、信息科的独立的实体 人员:统计、计算管理等各类专业人员 设备:计算机及打印、传送数据等设备 指标体系:尽可能与国际通用指标一致
二、妇幼卫生信息的收集及分类
收集原则:准确性;全面性;时效性 信息来源:1.妇幼卫生日常工作记录和表卡册。 2.妇幼卫生统计报表与监测报表。3.专题调查或 实验研究。4.合作项目。5.妇幼保健临床病案。 6.基层指导。7.政策法规
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第8章
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就是在了解妇幼卫生信息 特点、功能的基础上,构建妇幼卫生信息系统从 而科学合理的管理妇幼卫生信息,为管理决策提 供保障
第一节 妇幼卫生信息概述
妇幼卫生信息作为妇幼卫生 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了解其 特点、基本功能、尤其是妇幼卫 生信息系统的结构、特点、建设 和发展极其重要
信息安全制度 ➢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 ➢严格的信息节约制度 ➢严格的信息保密制度 ➢严厉的惩罚制度
信息管理规范
➢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 规范和信息标准 ➢加强对信息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监管,实施全 面质量管理,预防差错和事故
五、评价及指标体系
评价依据:《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规范化评估方案》 评价内容:软件功能评估;数据标准化评估;系 统运行性能评估 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与评价内容相对应
结构: 1.妇女儿童基础档案管理系统 2.妇女保健信息系统 3.儿童保健信息系统 4.妇幼卫生统计报表系统
三、妇幼卫生信息系统结构及特点
综合性 应用性
共享性
特点
时效性
规范性 协作性
四、妇幼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第 一 阶 段 ( 1996-2000 ) : 早 期 计 算 机 信 息 化 管理阶段 第二阶段(2000至今):从以往单纯对信息内 容的计算机管理扩展到现代管理模式下的项目 管理、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
二、妇幼卫生信息的收集及分类
妇幼卫生信息分类 ➢基础信息 ➢管理信息 ➢保健信息 ➢疾病预防和控制信息
三、妇幼卫生信息收集的常用方法
专题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1.基本情况资料 2.调查表 3.调查员 4.调查组织工作
三、妇幼卫生信息收集的常用方法
调查方法 典型调查:又称个案研究 现状研究:又称横断面研究或现患研究。包括普 查、抽样调查、家庭询问调查、网上调查
五、妇幼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与管理
科学数据共享直接影响妇幼卫生科技竞争力的提 高,同时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产生 重大影响 1.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2.妇幼卫生数据共享发布策略的具体表征和实施 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