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处方药(Rx药):凭执业(助理)医师开写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处方;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非处方药(OTC):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物:一般系指具有药理活性的原料药,包括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等,不能直接用于患者。

药品: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生产的原料药和制剂产品,有国家药品标准。

药物剂型:为了预防、治疗诊断的需要制成不同的形态,起药物制备成适合我们应用的适宜形式。

,简称剂型。

药物制剂:以剂型制成的具体药品称为药物制剂。

增溶:指加入表面活性剂,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形成澄清透明的溶剂。

助溶: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潜溶:当混合溶剂中各种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在于各单纯他溶剂中的溶解度相比会出现极大值,该现象称潜溶,这种溶剂称潜溶剂。

乳剂: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

絮凝:混悬微粒形成疏松聚集体的过程。

反絮凝: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这一过程。

乳化剂:助悬剂:系指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

盐析:在溶液中加入大量电解质,由于电解质的强烈水化作用,破坏高分子的水化膜,使高分子凝结而沉淀,这一过程称为盐析。

盐溶:分子在等电点时容易相互吸引聚合或产生沉淀,加入盐离子,可以破坏这些吸引力,使分子分散溶于水中的现象。

有限溶胀:溶胀是指水分子渗入到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间的空隙中,与高分子中的亲水基团发生水化作用而使体积膨胀,结果使高分子空隙间充满了水分子,这一过程称有限溶胀。

农学类《气象学》名词解释

农学类《气象学》名词解释

绪论:气象学:专门研究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学科。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中所有气象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一门科学。

第一章: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 水汽+ 固体杂质+ 液体微粒= 大气干洁空气:除掉水汽、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的混合空气。

水汽:其来源于下垫面,因而越靠近地面水汽含量越多。

固杂:尘埃、尘土、污染粒子等。

液微:主要以云、雾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包括过冷却水滴、冰晶、云滴,对流层:为云、雾、雨、雪发生的主要层次,是气象学研究的重点层次,但不足大气厚度的1%,平均厚度为十几km。

三大特征:①气温随Z升高而降低,气温直减率γ= -dT/dz;②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③对流运动强。

气象要素:是指表示大气中物理现象的物理量。

如: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力、云、能、天、降水、日照等。

温度: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气压:任一高度的气压就是在这个高度上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大气柱重量:P=Mg/A=Mg。

大气静力学方程:条件是在铅直方向上大气无运动。

dP= -ρgdz湿度:表示空气潮湿程度或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

水汽压e:大气中水汽所具有的压强。

单位同气压,mb、mmHg饱和水汽压E: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压强。

相对湿度f:f=e/E×100﹪,e与E要在同温下的比值才是f。

f反应了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饱和差d:d=E – e 在温度相同时,E与e的差值。

d也反应了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露点温度Td: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降低温度,使空气饱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就叫Td。

第二章:辐射:自然界所有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放射能量,这种放射形式称为辐射,放射的能量称为辐射能,又称辐射。

黑体:能全部吸收所有波长的辐射的物体我们称之为黑体:辐射差额(R):在一定时段内,物体吸收的辐射能量与放出的辐射能量的差值。

R=收入-支出基尔霍夫定律:在一定温度下,任何物体对一定波长的放射能力与吸收率之比为一常数。

空气湿度 初中物理

空气湿度 初中物理

空气湿度初中物理
空气湿度是指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与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质量的百分比。

通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即实际水蒸气质量与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质量之比。

初中物理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测量空气湿度。

常用的实验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干湿球法:将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挂在室内和室外,然后将两个温度计的球部包裹上纱布或棉布,使它们暴露在空气中。

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温度计的读数。

由于纱布或棉布上的水分蒸发会带走热量,所以室外的温度计读数会比室内的温度计读数低。

通过比较两个温度计的读数差,可以计算出空气湿度。

2. 毛发湿度计:将一根干净的毛发悬挂在室内,使其暴露在空气中。

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毛发的长度变化。

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毛发上凝结成水滴,所以毛发的长度会变短。

通过比较毛发的长度变化,可以计算出空气湿度。

3. 电子湿度计:使用电子湿度计可以直接测量空气中的相对湿度。

电子湿度计通常采用电容式或电阻式传感器来检测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空气湿度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因此在进行实验时,应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和时间。

此外,空气湿度还会受到季节、天气、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分析实验结果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相对湿度等常用单位

相对湿度等常用单位

相对湿度等常用单位RH就是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是用露点温度来定义的。

湿度的名词解释:在计量法中规定,湿度定义为“物象状态的量”。

日常生活中所指的湿度为相对湿度,%r h表示。

总言之,即气体中(通常为空气中)所含水蒸气量(水蒸气压)与其空气相同情况下饱和水蒸气量(饱和水蒸气压)的百分比。

湿度测量的历史湿度和温度很久以前就与生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用数量来进行表示较为困难。

湿度计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天秤型(公元前179年)为最早的湿度计测。

(温度计测可追溯到记载的希腊时代的温度计。

)绝对湿度(Absolute humidity)单位体积(1m3)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的质量(g)。

表示∶D=g/m3但是,即使水蒸气量相同,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气体体积也要发生变化,即绝对湿度D 发生变化。

D为容积基准。

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气体中的水蒸气压(e)与其气体的饱和水蒸气压(es)的比/用百分比表示。

表示∶rh=e/es×100%但是,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导致饱和水蒸气压的变化,rh也将随之而变化。

饱和水蒸气压(Saturation Vapor Pressure)气体中所含水蒸气的量是有限度的,达到限度的状态即可称之为饱和,此时的水蒸气压即称为饱和水蒸气压。

此物理量亦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并且,0℃以下即使同一湿度,与水共存的饱和水蒸气压(esw)和与冰共存的饱和水蒸气压(esi)的值不同,通常所采用的是与水共存的饱和水蒸气压(esw)。

各温度对应的饱和水蒸气压表JIS-Z-8806在卷末记载。

露点(Dew Point)温度较高的气体其所含水蒸气也较多,将此气冷却后,其所含水蒸气的量即使不发生变化,相对湿度增加,当达到一定温度时相对rh达到100%饱和,此时,继续进行冷却的话,其中一部分的水蒸气将凝聚成露。

此时的温度即为露点温度(Dew Point Temperature)。

空气相对湿度名词解释

空气相对湿度名词解释

空气相对湿度名词解释
空气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相对于空气中的干空气量。

它是气象学和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对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影响。

空气相对湿度反映了空气的潮湿程度,即空气中的水蒸气是否容易蒸发和凝结。

高相对湿度意味着空气中水分含量较高,空气潮湿;而低相对湿度则表示空气中水分较少,空气干燥。

空气相对湿度的范围可以从0%到100%,取决于气象条件和地理位置等因素。

在热带雨林或沿海地区,由于水汽蒸发量大,空气相对湿度较高;而在沙漠或干旱地区,由于水汽蒸发量小,空气相对湿度较低。

空气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不良影响。

在工业生产中,如果相对湿度过高,可能会导致产品受潮、质量下降,甚至引起设备腐蚀等问题。

而相对湿度过低则可能引起静电、浮尘等问题,影响产品质量和员工健康。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和控制空气相对湿度来维护健康和财产。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可以使用除湿机等设备来降低湿度,以避免产品受潮和质量下降。

同时,也可以使用加湿器等设备来提高湿度,以避免静电和浮尘等问题。

总之,空气相对湿度是一个重要的气象参数,它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有着广泛的影响。

我们应该关注湿度的变化,了解它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健康和财产。

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名词解释

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饱和空气:在温度一定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量有一定限度,如果水汽含量达到此限度,空气就呈饱和状态。

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饱和水汽压,也叫最大水汽压。

2、饱和差(d)——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的水汽压之差。

D=E-e3、饱和水汽压:当跑出水面的水分子与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正好相等时,即系统内的水量和水汽分子含量都不再改变时,水和水汽之间就达到两相平衡,这种平衡称为动态平衡,动态平衡时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

4、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

5、冰晶效应:冰晶和过冷水滴共存的混合云中,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冰面饱和水汽压<过冷水面饱和水汽压,当实际水汽压介于两者之间时,过冷水滴就会蒸发,水汽会转移凝华到冰晶上,使冰晶不断增大,过冷水滴不断减小。

这种冰水之间的水汽转移现象称冰晶效应。

P826、标准大气压:当选定维度为45°的海平面的温度为0℃作为标准时,海平面气压为1013.25hpa,相当于760mm的水银柱高,此压强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7、粗粒散射:也叫漫散射。

是太阳辐射遇到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烟尘、水滴等比光的波长尺度大的粗粒时发生的散射。

散射质点愈大,偏对称的程度愈强,粗粒散射没有选择性。

8、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气温经常比其四周郊区为高,在气温的空间分布上,城市气温高,好像一个“热岛”矗立在农较凉的“海洋”之上,这种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或城市热岛。

9、城市气候:是在区域气候背景上,经过城市化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局地气候。

城市气候的特征可归纳为城市“五岛效应”即浊岛、热岛、干岛、湿岛、雨岛。

10、大气上界:距地面2000-3000km高度。

11、大气环流:大气中各种气流的综合,称为大气环流。

12、大气透明度:其特征用透明系数(p)表示,它是指透过一个大气光学质量的辐射强度与进入该大气的辐射强度之比。

p=I /I013、大气稳定度:指气块受到任意方向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临界相对湿度名词解释

临界相对湿度名词解释

临界相对湿度名词解释
临界相对湿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含量达到饱和时的相对湿度。

在这个临界点上,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与其饱和含量相等,任何液体水都会开始蒸发,同时空气不能再承载更多的水蒸气。

临界相对湿度是根据温度和压力来计算的,由于温度和气压的不同,临界相对湿度也会有所不同。

在常温常压下(例如
25°C,101.325 kPa),空气的临界相对湿度约为 100%,即相
对湿度达到 100% 时空气已经饱和。

临界相对湿度的概念对于气象学、工程学、农业和生物科学等领域都非常重要。

在气象学中,了解临界相对湿度可以预测大气中的云和降水形成的条件,从而预测天气变化。

在工程学中,了解临界相对湿度可以帮助设计和运营空调系统、暖通空调系统以及水分控制设备,以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在农业中,了解临界相对湿度可以帮助农民判断何时最适宜进行农作物的灌溉和喷灌,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并避免农作物失水和枯死的风险。

在生物科学中,了解临界相对湿度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研究植物和动物的水分利用、蒸腾和生态适应性。

临界相对湿度还与其他气象要素密切相关,例如温度、露点温度和湿球温度。

温度越高,临界相对湿度越高,即空气在高温下容易饱和。

露点温度是指在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被
冷却到饱和的温度。

湿球温度是指在100%相对湿度下,气球
上有一层水膜,空气被蒸发的过程中带走了热量,温度降低到的温度。

总之,临界相对湿度是描述空气中水蒸气饱和程度的重要参数,适当了解它对于气象学、工程学、农业和生物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临界相对湿度名词解释

临界相对湿度名词解释

临界相对湿度名词解释临界相对湿度是指当空气的实际相对湿度与它在水汽饱和条件下的相对湿度之差大于某一特定数值时,空气就达到了饱和。

将此温度和压力下的饱和空气作为混合物来处理,并以温度和压力作为相对湿度计算参数,其混合物中各成分之间的相对关系可用如下简化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湿度又称混合层湿度。

湿度即为“饱和程度”。

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混合物含水量,另一个是饱和程度。

所谓湿度,就是指混合物中含水量的多少。

对于气体混合物,通常用饱和程度来衡量。

饱和程度反映的是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之间的一种关系。

因此,饱和程度就是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混合物各组分在混合前后的质量百分比,可用其干物质的质量百分比来表示。

若将混合前的湿物质质量换算成干物质质量,则为:干物质的质量=[(湿物质质量--混合前的湿物质质量)/(1-饱和程度)]干物质的质量是在混合后才得到的,故叫做混合物的干质量。

湿度(humidity)是用湿球温度表示的空气冷却或加热后的饱和程度。

一般把空气未饱和时的温度叫湿球温度。

湿度是重要的环境要素,影响着环境的稳定、污染的扩散和大气能见度等。

气象学上用一个假想的曲面叫做“相对湿度”面。

这一面位于同温度和同压力下饱和水汽压曲线的切线上,称为相对湿度面。

相对湿度面上的任一点都可作为基准点,通过观测由该点到各方向上的饱和水汽压曲线,即可确定该点的相对湿度。

这一基准点就是“相对湿度零度”。

通常,相对湿度零度在日出日落时最大,而最小值一般出现在午夜至清晨。

“临界相对湿度”指在这个温度和压力下,如果水汽不再凝结,不发生冻结,那么就称此温度和压力下的饱和空气完全达到了饱和状态。

当饱和空气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与它们的饱和值相等,并且正好与此温度和压力相对应时,我们说这种空气达到了饱和状态。

此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值就是“临界相对湿度”。

“饱和状态”指这样的空气已不能再吸收水汽而使水汽在此空气中凝结出来,即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了饱和值,但是尚未达到它在这个温度和压力下的饱和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

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

空气的干湿程度叫做“湿度”。

在此意义下,常用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比较湿度、混合比、饱和差以及露点等物理量来表示;若表示在湿蒸汽中液态水分的重量占蒸汽总重量的百分比,则称之为蒸汽的湿度。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

它是大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的一种表示方式。

通常以1立方米空气内所含有的水蒸汽的克数来表示。

水蒸汽的压强是随着水蒸汽的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所以,空气里的绝对湿度的大小也可以通过水汽的压强来表示。

由于水蒸汽密度的数值与以毫米高水银柱表示的同温度饱和水蒸汽压强的数值很接近,故也常以水蒸汽的毫米高水银柱的数值来计算空气的干程度。

【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所含水蒸汽密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汽密度的百比值,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

空气的干湿程度和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量接近饱和的程度有关,而和空气中含有水汽的绝对量却无直接关系。

例如,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的压强同样等于1606.24Pa (12.79毫米汞柱)时,在炎热的夏天中午,气温约35℃,人们并不感到潮湿,因此时离水汽饱和气压还很远,物体中的水分还能够继续蒸发。

而在较冷的秋天,大约15℃左右,人们却会感到潮湿,因这时的水汽压已经达到过饱和,水分不但不能蒸发,而且还要凝结成水,所以我们把空气中实际所含有的水汽的密度ρ1与同温度时饱和水汽密度ρ2的百分比ρ1/ρ2×100%叫做相对湿度。

也可以用水汽压强的比来表示:例如,空气中含有水汽的压强为1606.24Pa(12.79毫米汞柱),在35℃时,饱和蒸汽压为5938.52Pa(44.55毫米汞柱),空气的相对湿度为 1606.24/5938.52=27%.而在15℃时,饱和蒸汽压是1606.24Pa(12.79毫米汞柱),相对湿度是100%。

湿度与相对湿度这两个物理量之间并无函数关系。

例如,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于是空气里的水蒸汽也就相应地增多。

所以在一天之中,往往是中午的绝对湿度比夜晚大。

而在一年之中,又是夏季的绝对湿度比冬季大。

但由于空气的饱和汽压也要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又可能是中午的相对湿度比夜晚的小,而冬天的相对湿度又比夏天的大。

由于在某一温度时的饱和水汽压可以从“不同温度时的饱和水汽压”表中查出数据,因此只要知道绝对湿度或相对湿度,即可算出相对湿度或绝对湿度来。

湿度通常是指大气中所含的水蒸气量。

湿度传感器是用以感受大气湿度并变换成适当电信号输出的传感器。

湿度有两种常用的表示方法,即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绝对湿度是指一定空间中水蒸气的绝对含量,可用kg/m3表示。

绝对湿度也可称为水汽浓度或水汽密度。

绝对湿度也可用水的蒸气压来表示。

设空气的水汽密度为ρv,与之相对应的水蒸气分压为Pv,则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如下关系:式中: M--水汽的摩尔质量;R--摩尔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

((道尔顿(Dalton)总结了这些实验事实,得出下列结论:某一气体在气体混合物中产生的分压等于它单独占有整个容器时所产生的压力;而气体混合物的总压强等于其中各气体分压之和,这就是气体分压定律(law of partial pressure)。

)相对湿度为某一被测蒸气压与相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的比值的百分数,常用"%RH"表示。

这是一个无量纲的值。

绝对湿度给出了水分在空间的具体含量,相对湿度则给出大气的潮湿程度,故使用更加广泛。

式中: Pv--待测空气水蒸气分压 Pw--待测空气温度T同温时水的饱和水汽压。

利用湿度传感器可以将湿度值转化为电信号。

湿度传感器主要组成部分为湿度敏感器件。

湿度敏感器件是基于其功能材料能发生与湿度有关的物理效应或化学反应的基础上制造的.它具有可将湿度物理量转换成电讯号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通过与湿度有关的电阻或电容的变化、长度或体积的胀缩、以及结型器件或Mos器件的某些电参数的变化,诸如P-N结击穿电压、电流放大系数、反向漏电流、MOS器件的沟道电阻等的变化而得以实现.露点的原始定义一般说来是:湿度一定压力一定的被测量气体被降温,当降到一个特定的温度时出现结露现象,此时这个特定温度就是这个压力条件下的露点温度.所以才出现了从原始定义出发测量露点的镜面式露点仪,GE的测量镜面采用铂铑合金.相对湿度是被测量气体的水蒸气分压与相同压力、温度条件下净水表面饱和水蒸气分压的比值。

范围0-100%单位RH,无量纲单位。

露点的测量环境要根据测量仪器的不同而定,镜面式露点仪一般要求流量,基本都为0.25升/分钟至5升/分钟之间,流量过大或过小都将导致测量不准确。

探头式的在线露点仪也要求流量条件,它的流量性质准确的称为流速,不同压力下流速允许范围因传感器不同而异。

GE的金基三氧化二铝传感器有许多种,种种不同,根据测量条件内置针阀式采样器的可测量更大压力气体的露点, MMY35典型的流速允许为1bar基本是常压了,可达50米/秒。

但在10bar压力条件下,只有5米/秒的最大流速。

相对湿度基本没碰到过有什么要求,一般常见的是在相对湿度含量很低的情况下用露点表示,或者直接用含水PPM表示,因为你不能用小数点以后几个零的数字来表示,那样没有意义。

高温下也一般已经不存在相对湿度的概念,因为水已经被完全汽化,根本不存在含水量的概念(高压下例外)。

无论是高温还是高温高压下,现在的相对湿度传感器基本都是通过采样气体测量常温湿度,然后反推得出的。

结论:如果空气相对湿度达到100%RH,那么此时的空气温度就是露点温度,这个结果不难得出。

而且现在的计量单位,从一级到二级站基本都已经将镜面露点仪作为相对湿度的最高标准。

什么是相对湿度?在相同温度下,空气中水汽含量与饱和水汽含量之间的比例。

详细解释:压力为P,温度为T的湿空气的相对湿度是指给定的湿空气中,水汽的摩尔分数怀同一温度T和压力P下纯水表面的饱和水汽的摩尔分数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相对湿度是两个压强值之比: %RH = 100 x p/ps在这里p是周围环境中水蒸汽的实际部分压强值; ps是周围环境中水的饱合压强值.相对湿度传感器通常是在标准室温情况下校准的(高于0度),相应的,通常认为这种传感器可以指示在所有温度条件下的相对湿度 (包括在低于0度的情况).冰会产生的蒸汽压强低于液态水。

因此,当液态水水以冰的形式出现时,冷凝会相对湿度低于100%的情况下产生。

水汽压和相对湿度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的解释如下:大气中水汽的含量虽然不多,却是大气中极其活跃的成分,在天气和气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有很多种测量方法,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是水汽压、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水汽压(e)是大气压力中水汽的分压力,和气压一样用百帕来度量。

以前气压和水汽压常以水银柱的毫米数来测度, 1百帕=0.75008毫米水银柱。

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分压力,称为饱和水汽压 (E)。

饱和水汽压随着气温的升高而迅速增加。

绝对湿度 (a)指单位体积湿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也就是空气中的水汽密度,单位为克/厘米3或千克/米3。

绝对湿度不容易直接测量,实际使用比较少。

如果水汽压的单位为百帕,绝对湿度的单位取千克/米3,则两者关系为:其中T是温度。

相对湿度 (f)指空气的水汽压e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之比,以百分数表示是:相对湿度的大小表示空气接近饱和的程度。

当f=100%时,表示空气已经达到饱和;未饱和时, f<100%;过饱和时f>100%。

相对湿度的大小不仅与大气中水汽含量有关,而且还随气温升高而降低。

已知温度和相对湿度换算露点相对湿度、露点温度转换的基本原理说明湿度研究对象是气体和水汽的混合物。

无论是对于自由大气中的空气而言,还是对密闭容器中的特定气体而言,但凡是气体和水汽的混合物,都可以作为湿度的研究对象,湿度研究的一般理论大多都是通用的。

湿度的表示方法很多,包括混合比、体积比、比湿、绝对湿度、相对湿度等等,虽然各单位之间的转换非常复杂,但其定义都是基于混合气体的概念引出的。

相对湿度是比较常用的湿度单位,是一个相对概念(所以,相对湿度是一个无量纲单位),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表达: 1、压力为P,温度为T的湿空气的相对湿度,是指在给定的湿空气中,水汽的摩尔分数(或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T和压力P 下纯水表面的饱和水汽的摩尔分数(或饱和水气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2、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从相对湿度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相对湿度的计算,是通过混合气体的实际水汽压与同状态下(温度、压力)水汽达到饱和时其饱和水汽压相比得来的。

对于混合气体而言,其实际水汽压与总压力和混合比相关,但对于物质的量而言,是独立的,也就是无相关的。

但是,在保持混合气体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混合气体的饱和水汽压是与温度相关的(在湿度论坛中,本人给出了温度to饱和水汽压的简化公式以及计算程序,可下载)。

上面说道:饱和水汽压是与温度相关的量。

在保持系统的混合比、总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混合气体的温度,能够降低混合气体的饱和水汽压,从而使得混合气体的饱和水汽压等于混合气体的实际水汽压,此时,相对湿度为100%,该温度,即为混合气体的露点温度。

基于上述解释,可以看出,只要测量得到了露点温度,通过温度to饱和水汽压的计算公式或者计算程序,即可计算出混合气体的在露点温度时的饱和水汽压,也就是正常状态下混合气体的实际水汽压。

同样,只要测量了当前混合气体的正常温度,就可以通过温度to饱和水汽压的计算公式或者计算程序,得到当前系统正常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实际水汽压除以饱和水汽压,就可以得到相对湿度。

湿度的单位换算测湿仪表的显示值,通常是相对湿度或露点温度,在需要用其它单位时可进行换算。

换算的方法如下: 1.相对湿度与实际水汽压间的换算由相对湿度的定义可得: RH= (e/E)100%---------------------------(1)式中: RH----相对湿度, %RH; e----实际水汽压, hPa; E---饱和水汽压, hPa。

因此:e= E*RH-------------------------------(2) 即:实际水汽压等于相对湿度乘以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

由于饱和水汽压E是温度的函数,所以用相对湿度换算为实际水汽压或用实际水汽压计算相对湿度,都必须已知当时的温度值。

在计算饱和水汽压时,应确定是冰面还是水面,以正确选用计算公式。

2.相对湿度换算为露点温度由于露点温度定义为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所以,必须先计算出实际水汽压。

根据露点的定义,这时的水汽压就是露点温度对应的饱和水气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