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重庆中考语文B卷(含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7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语文(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
每小题都给出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正确,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选项涂黑。
3.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小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一、(1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3分)A.初春时节,旭日初升,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来到别称钱塘湖的西湖游春,登孤山寺,入贾亭,赏湖水,在白沙堤上漫步赏花。
B.只见早起的莺儿抢占着向阳的树枝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几只刚刚飞来的燕子正在啄泥衔草建筑新巢,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春天已经重新来到西湖。
C.一路走来,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是诗人最爱的西湖景致。
这里头上绿树成荫,脚下绿草茵茵,处处繁花盛开,步行的、骑着马儿的游春的人们穿梭来往。
D.苏轼在诗中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而白居易这首诗所描绘的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虽是生机盎然,更像是淡妆的西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4题。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2017重庆中考语文试题A及参考答案

2017重庆中考语文试题A及参考答案2017年重庆中考语文试题A卷一、语文知识与运用(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镌刻(juān)倔强(jué)应接不暇(jiǎn)B. 蹒跚(pán)迸溅(bèng)踌躇(chóu)C. 迤逦(yǐ)缄默(jiān)剽悍(piāo)D. 踌躇(chú)箴言(zhēn)缄默(jiā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做事总是那么认真,从不马虎。
3. 根据题目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原句: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改写: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4. 根据题目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写成被动句。
原句: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改写: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5. 根据题目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原句:这次活动非常成功。
改写:这次活动不能说不成功。
6. 根据题目要求,将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恰当。
原句:他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不够认真。
改写:他做事总是______,不够认真。
(填写合适的成语)二、现代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7.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8. 作者通过哪些论据来支持中心论点?9. 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10. 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
三、古诗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诗文内容略)1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请简述其生平。
12. 请解释诗中的“______”一词的含义。
13.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14. 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四、作文(共60分)15.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一、语文知识与运用1. C2. D3.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4. 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解析版)

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重庆三面濒.(bīn)水,清澈的江水孕育了重庆的清丽与柔媚.B.新苗破土,绿芽初绽.春,已在耳畔.(bàn),年少的你,切勿懈怠.C.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阅读文学作品,需要你屏息潜心,聆.(líng)听语言的声音.D.这棵大树屹立在山头,勇敢的迎接暴风雨,毫不畏缩胆怯.(qiè).【解答】B.有误,“耳畔”应读作“ěr pàn”;故选:B.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羁绊高梁彬彬有礼沧海桑田B.取谛迸溅沁人心脾辗转反侧C.竣工板栗斩钉截铁眼花瞭乱D.霹雳抱歉惊涛澎湃诲人不倦【解答】A.“高梁”应写作“高粱”;B.“取谛”应写作“取缔”;C.“眼花瞭乱”应写作“眼花缭乱”;故选:D.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暖.心交警为车祸受伤者撑伞,感动山城。
A.“天气寒冷,带个热水袋暖.一暖手吧.”妈妈对正要出门的我说.B.百花村社区举行包粽子比赛,为“情系端午”活动暖.场.C.重庆90后暖.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D.今年五月,汽车市场回暖.明显,呈良好的发展态势.【解答】例句中的“暖”有被动的意思,“暖心”的意思是让人感到温暖人心.A.句中的“暖”是动词,热一热的意思;B.句中的“暖”是动词,“暖场”就是“热场”;C.句中的“暖”由被动的意思,“暖男”就是让人感到温暖的男人;D.句中的“暖”是形容词,温暖的意思.故选:C.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花圃.(pǔ)棘.手(là)迥.乎不同(jiǒng)B.稽.首(qǐ)喑.哑(yīn)吹毛求疵.(cī)C.慰藉.(jì)枯涸.(hé)骇.人听闻(hài)D.狡黠.(xiá)剽.悍(piāo)锲.而不舍(qì)2.下列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尴尬威摄广袤无垠B.荒谬孪生迫不急待C.亵渎真谛恪尽职守D.愧作褶皱咫尺天涯3.下面语句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兰州人对黄河奇石的喜爱体现了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念。
中国古人认为,奇石是天人合一的产物,它、,妙在。
A.千姿百态浑然天成栩栩如生B.栩栩如生千姿百态浑然天成C.栩栩如生浑然天成千姿百态D.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浑然天成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部分网络移动支付机构内控薄弱,出现了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
B.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的称为“快递小哥”。
C.甘南、临夏、靖远等地羊儿成群,为制作羊皮筏子提供了充足原料。
D.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的贫乏,而是食品安全焦虑的体现。
5. 结合小说《骆驼祥子》的阅读,完成⑴-⑵题(4分)⑴小说中除主人公祥子外,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此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贫苦女孩,等等。
⑵下列有关“虎妞”的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虎妞掏钱买车②虎妞假装怀孕③虎妞“下嫁”祥子④虎妞和父亲彻底吵翻A.③④②①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②④③①6.综合性学习(7分)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字如面》,刷爆了朋友圈。
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诚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
2017重庆中考语文B卷(含答案)

重庆市2017年初毕业生学业水平暨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B卷)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揩油(ká)???????牵绊(pàn)???鬓角(bīn)?????跋山涉水(bá)B.撇嘴(piě)??????谬赞(miù)???肖像(xiào)????山风乍起(zhà)C.眼眶(kuàng)??尴尬(gá)??????胆怯(què)??????停滞不前(zhì)D.茁壮(zhuó)???发酵(xiào)???怔住(zhèng)?????啰啰嗦嗦(luó)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帷幕??疏理??消声匿迹??酣畅淋漓B.揉躏??屹立??沁人心脾??眼花了乱C.找茬??眷念??有恃无恐??黯然神伤D.炫酷??委婉??相形见拙??应接不瑕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长江三峡风景如画,在纵横交错的丘壑之间,生长着许多珍稀植物。
B.晶莹的露珠还在荷叶上翩然起舞,袅挪的炊烟已飘在村庄的上空。
C.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他们绝不是那些只知道怀古伤今的人可以比得上的。
D.这兄弟俩虽然是双胞胎,出生时间只相差几分钟,但长相却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示,错误的一项是()(3分)A.莎士比亚是法国伟大的戏剧家,他的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重点塑造了夏洛克这个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B.杜甫被誉为“诗圣”,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春望》都是他的作品。
C.陶渊明,东晋着名诗人,其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D.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她的作品《老王》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真知,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5.根据语境,请写一个议论性的句子总结全段。
201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附详细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2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重庆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暨普通高中招生考试(A 卷)语 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重庆三面濒.(b īn )水,清澈的江水孕育了重庆的清丽与柔媚。
B .新苗破土,绿芽初绽。
春,已在耳畔.(b àn ),年少的你,切勿懈怠。
C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阅读文学作品,需要你屏息潜心,聆.(l ín g )听语言的声音。
D .这棵大树屹立在山头,勇敢地迎接暴风雨,毫不畏缩胆怯.(qi è)。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羁绊 高梁 彬彬有礼 沧海桑田B .取谛 迸溅 沁人心脾 辗转反侧C .竣工 板栗 斩钉截铁 眼花瞭乱D .霹雳抱歉惊涛澎湃诲人不倦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暖.心交警为车祸受伤者撑伞,感动山城。
A .“天气寒冷,带个热水袋暖.一暖.手吧。
”妈妈对正要出门的我说。
B .百花村社区举行包粽子比赛,为“情系端午”活动暖.场。
C .重庆“90后”暖.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
D .今年五月,汽车市场回暖.明显,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 .②①③B .②③①C .③②①D .③①②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 .唐朝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三峡》里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
2017重庆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B卷

重庆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暨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B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卷)上,不得在手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卷)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卷)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揩.油(ká)牵绊.(pàn)鬓.角(bìn)跋.山涉水(bá)B.撇.嘴(piě)谬.赞(miù)肖.像(xiào)山风乍.起(zhà)C.眼眶.(kuàng)尴尬.(gá)胆.怯(què)停滞.不前(zhì)D.茁.壮(zhuó)发酵.(xiào)怔.住(zhèng)啰.啰嗦嗦(luó)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能力。
A项中的“揩”应读kāi,“绊”应读bàn;C项中的“尬”应读gà,“怯”应读qiè;D项中的“酵”应读jiào,“啰”应读luō。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帷幕疏理消声匿迹酣畅淋漓B.揉躏屹立沁人心脾眼花瞭乱C.找茬眷念有恃无恐黯然神伤D.炫酷委婉相形见拙应接不瑕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A项“疏”应为“梳”,“消”应为“销”;B项“揉”应为“蹂”,“瞭”应为“缭”;D项“拙”应为“绌”,“瑕”应为“暇”。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长江三峡风景如画,在纵横交错的丘壑..之间,生长着许多珍稀植物。
B.晶莹的露珠还在荷叶上翩然..起舞,袅娜的炊烟已飘在村庄的上空。
C.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他们绝不是那些只知道怀古伤今....的人可以比得上的。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方格内。
(2分)“融”()获选2017年“一带一路”主题汉字。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汉字对更好地诠.()释“一带一路”战略所倡导的共融共赢的精神内hán()有天然优势。
为了追sù()仓颉造字以来的汉字历史,diàn()定“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基础,举办者发起了这次年度汉字征选活动。
(改自《半月谈》)2.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B.取经成功,观音菩萨授唐僧为“金蝉子”,孙悟空为“金身罗汉”,猪八戒为“天蓬元帅”,沙僧为“斗战胜佛”。
C.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被发配到江州,一日乘酒兴写下“反诗”,因此被抓,下到死囚牢中,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出宋江。
D.鲁达打死镇关西后东奔西逃,智真长老收留了他,赐他法名“智深”,为了更好地保护他,智真长老又将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
E.格列佛为利立浦特王国立下了大功,但后来得罪了皇帝,皇帝坚持要将他砍头,还对他用可耻手段扑灭寝宫大火的事怀恨在心。
3.下面是漫画《网络推手》和<自得蔫乐》,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主题。
(2分)我选择的漫画是《》主题:4.从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这首诗里选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并简述理由。
(3分)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农耕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饥勤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5.“24节气”申遗成功,但是“非遗可能死在博物馆中”却成为专家们的一大担忧。
请紧扣材料,为动态传承“24节气”文化出谋划策。
(4分)材料一:2016年11月,“24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4节气有着2700年的历史,是气象“活化石”,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的申遗成功唤起了国人的文化自觉,中华文化又多了一项被世界认可的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示例:茶——树叶和水热恋后留下的眼泪。
7.综合性学习(11分)
5月18日,中宣部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80岁生日。新华书店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食》,有删改)
13.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4分)
①→教“我”磨面作饼→给“我”压岁钱→②→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心佩的去向
14.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5分)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2分)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重庆市2017年初毕业生学业水平暨普通高中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B卷)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揩油(ká)牵绊(pàn)鬓角(bīn)跋山涉水(bá)
B.撇嘴(piě)谬赞(miù)肖像(xiào)山风乍起(zhà)
C.眼眶(kuàng)尴尬(gá)胆怯(què)停滞不前(zhì)
桌与案
马未都
①一般来讲,腿的位置决定了它的名称,与高矮、大小、功能都无关。腿的位置缩进来一块的为案,腿的位置顶住四角的为桌。
②桌与案更重要的区别,是精神层面的区别。这个区别在哪儿呢?在于案的等级比桌高。比如我们常说拍案惊奇、拍案而起、拍案叫绝,都是比较高等级的情绪;而拍桌子瞪眼、拍桌子砸板凳,都是低等级的情绪。再比如,我过去当编辑的时候,经常挑灯夜战、“伏案疾书”,如果“趴在桌子上”,恐怕不是睡着了,就是在写检查。
③中国人把承具分得清清楚楚,这正是我们的文化的独特之处。我们平时不注意,跟“案”相关衍生出来的词语非常丰富,比如文案、方案、草案、议案。因为我们过去办公,都使用案,相对来说与桌无关。
④同样是案,也有很多形制。有一种叫作翘头案,它属于供案的形式,腿部非常夸张,过去都是在寺院或祠堂里使用,它表示对神灵、对祖宗的一种敬畏。衙门里也用供案,这里的供案翘头非常高,非常夸张。它具有威严感,从心理上暗示你、警告你。如今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时,法官坐的椅子靠背都非常高,就是起到一种威慑作用。如果法官搬一个小板凳坐那儿,估计犯人心里就该想怎么逃脱法律的制裁了。用家具作为文化符号传递给你,这是案子重要的本意。那么,衍生出来的词语就有“案件”,原指放在案上的文件;后来把在案前审理事情,简称为审案子,没有人说“审桌子”。
⑤文人设计出一种适合自己用的书案,它非常温和,也有翘头,但把夸张的感觉去掉了,翘头很小。这个小翘头干吗用呢?我们知道,中国有一种特殊的书画形式叫手卷,卷起来是一个轴,比如《江山万里图》《清明上河图》,看的时候要横向打开。过去看手卷有讲究,你不能趴在地上看,也不能搁在方桌上看,就得在这种翘头案上看。我曾遇到过一个附庸风雅的人,得到一幅手卷,急忙在桌子上打开,手卷的轴一下子滚到桌边,一把没抓住,轴咣当掉下去,画轴撕破了。如果他在翘头案上看,轴滚到案的两头,就停住了,不会掉下去。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1)【历史回顾】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3分)
(2)【读书启智】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
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栏目二:
设计意图:
(3)【爱上阅读】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说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D.茁壮(zhuó)发酵(xiào)怔住(zhèng)啰啰嗦嗦(luó)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帷幕疏理消声匿迹酣畅淋漓
B.揉躏屹立沁人心脾眼花瞭乱
C.找茬眷念有恃无恐黯然神伤
D.炫酷委婉相形见拙应接不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长江三峡风景如画,在纵横交错的丘壑之间,生长着许多珍稀植物。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俟其欣悦()(2)媵人持汤沃灌()
(3)同舍生皆被绮绣()(4)腰白玉之环()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
(2)以中有足乐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现身说法,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日子太清闲,便会多些空虚无聊,;日子太忙碌,便会多些奔波疲劳。无论哪一种日子,如果长期以往,生活便会出现危机。空虚无聊的或许会沉迷于某种嗜好而不可自拔,奔波来累的恐怕会病痛缠身而苦不堪言。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我们想见到的,所以说:。
6.学习语文既要善于审美观察,又要学会诗意表达。请参照示例,另选一种事物,写一个句子。(要求:体现事物特征,诗意表达,不要求句式一致。)(4分)
B.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
C.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
D.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
17.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4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9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8.(一)古诗文积累
8.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3),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颖《黄鹤楼》)
(4)东风不与周郎便,。(杜牧《赤壁》)
(5),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6)俗子胸襟谁识我?。(秋瑾《满江红》)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B.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苦,成就便会越大。
C.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业的艰难。
D.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节选部分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
12.宋濂求学经历中体现出的哪种品质对你触动最大?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B.杜甫被誉为“诗圣”,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春望》都是他的作品。
C.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D.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她的作品《老王》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真知,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5.根据语境,请写一个议论性的句子总结全段。(3分)
B.晶莹的露珠还在荷叶上翩然起舞,袅挪的炊烟已飘在村庄的上空。
C.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他们绝不是那些只知道怀古伤今的人可以比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