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第九课-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马
动物
生物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马克 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 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鲜明地体现了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
华山天下险
峨嵋天下秀
青城天下幽
娴雅端方的宝钗
多愁善感的黛玉
温柔顺从的袭人
桀敖不训的晴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 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 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希望有一个没有矛盾 的“世外桃源”,幻想没有矛盾的社会的存在,违 背了矛盾普遍性原理,那种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的 观点是错误的。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哲学的矛盾概念? 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如何 理解?
想一 想
提问:水果和苹 果、梨、香蕉是什 么关系?
想一想
1、为什么抽象的水果是不存在的?
2、“抽象的水果是不存在的”说明什么哲学 道理?
水 果
共性:含果酸,糖类,多汁,含多种维生素
运动领域
各种运 动形式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总之,世界上任何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 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区别的,我 们认识了普遍性不等于认识了该事物的的各个特 殊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 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PPT课件

揭露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体现或违反矛盾普遍性的例子: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讳疾忌医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
10
原理:
矛 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
具
时时有矛盾 )
有
普
遍
方法论::
性
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
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
第九课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二)
1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说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学生初步具有用普遍性和 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坚定走“自己的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28
本框小结: 1、对立统一的原理及方法论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4、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材料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什么道理?
矛盾具有特殊性 (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
16
矛
原理:
盾
具 矛盾具有特殊性。
有
特
殊
方法论:
性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相关知识点 (含义、地位和重要性)P73、74
18
下面成语或者俗语,哪些是违背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原理的,哪些是符合这一原理的?
A 系统优化的方法 B 一分为二的方法 C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D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在唯物辩证法中主要有两种含义:世界上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同类事物矛盾性质的普遍性。
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就必须坚持用矛盾的观点去研究和处理一切问题,将矛盾分析法作为最根本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无视矛盾和回避矛盾都是错误的。
第二:矛盾的特殊性在唯物辩证法中指不同事物矛盾的性质、地位、作用及解决方式等的差别性与特点,可从三个方面把握:其一:矛盾性质及矛盾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其二:矛盾及矛盾方面地位、作用的特殊性;其三: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其一,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相互区别,即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相互依存,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共性统摄个性,没有无共性的个性。
相互转化,即随着事物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共性与个性可以相互过渡、相互转化。
第二,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的意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在唯物辩证法中占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在认识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其一,就人类认识过程而言,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认识上升到一般、共性的认识,再用一般、共性的认识指导对其他个别、特殊事物的认识,这正是人类获得正确认识的正常秩序。
其二,就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而言,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理是毛泽东同志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指南。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唯物辩证法揭示的是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而对立统一规则则具体揭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唯物辩证法是有着丰富内容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
第三,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旧的矛盾一解决,新的矛盾又产生,在新旧矛 盾之间绝没有哪怕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的状态。
(2)矛盾的客观性
——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 转移。(不管人们认识未认识、喜欢不喜欢、承认不承
认、接受不接受,矛盾都客观存在着,它不会因为人们
任意夸大或缩小而改变,也不会因为人们否认它、回避
它而消失)
个子不高,面容黑瘦,短平头,头发根根竖立,胡须 像隶体“一”字,穿着长衫 ,常咬着烟嘴
带领我们富起来 带领我们站起来 带领我们强起来
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学校中存在着教与学、教师之间、学 生之间、一线教师与后勤服务人员等诸 多矛盾。
矛盾双方 不同特点 花言巧语、、软磨硬缠,目的是以较高的价格尽 快地把商品卖出去 半信半疑、货比三家,目的是以较低的价格买回 称心如意的商品
寓 于
苹 果
水果
寓于
水蜜桃 菠萝
个性 离不开 共性
共性:含果酸,糖类,多汁。。。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 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问题:普遍性和特殊性为什么在不同
场合可以变化?举例说明。
可见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没有不 可逾越的鸿沟,随着场合的变化, 普遍性和特殊性也是可以变化的。
娴雅端方的宝钗
的 特 殊 性同 区是 别贵 开族 来小 。姐 , 可 凭 借 各 自
多愁善感的黛玉
温柔顺从的袭人
桀敖不训的晴雯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 扶风。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 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骑坐赤兔马,提一口 青龙偃月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考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含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与其他知识点联系: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是矛盾的普遍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矛盾的特殊性。
市场经济不能孤立存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才能实现,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包含着市场经济。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具有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即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基本标志,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经营管理方法,我国完全可以大胆借鉴和吸收,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同时,我国市场经济又具有自己的基本特征,因此,不能照搬照抄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
2.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二、矛盾的特殊性
1、是什么?三种情形 P70 2、方法论
(思考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特殊性的三种情形
1、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小明、小红都是高三学生,各有各的烦恼:小明成绩不好, 怕考不上大学。小红成绩很好,举棋不定报考哪个学校。 2、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 小明成绩不好,但是在第一学期主要体现在数学不好,第二 学期是物理化学不好 3、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小明就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小明有优点、缺点。 缺点:成绩不好 优点:心地善良
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 ”
张冠李戴 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火上浇油 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蛋得鸡蛋 千篇一律,一刀切 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
小结:
一、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二、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
2、特殊性的三种表现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具体问题具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析、
1、是什么?P73-74---举例说明 2、为什么?
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世界观) ②地位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 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③重要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 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娴雅端方的宝钗
多愁善感的黛玉
具体 问题 具体 分析, 是人 们正 确认 识事 物的 基础.
温柔顺从的袭人
桀敖不训的晴雯
灭
火
解具 决体 矛问 盾题 的具 关体 键分 析 是 我 们 正 确
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和俗语归纳: 因人而异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量力而行 量入而出 随机应变 抽薪止沸 入乡随俗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高中思想政治_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一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二、教材内容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本框题通过分析矛盾普遍存在,让学生能在生活和学习中承认矛盾,分析矛盾,不回避矛盾。
并能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本节课主要讲三个问题,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二、学生分析:高一的学生由于没有学过经济、文化等具体学科的内容,知识积累不足,虽然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盾这一部分更加抽象、晦涩,对于学生来说这一部分是学习的难点部分。
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知识。
三、学习目标识记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重点难点重点: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教学过程导入:视频《贯中故里,水浒东平》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东平经济发展落后,是山东有名的贫困县。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东平开始走上一条强县富民的发展道路,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体验东平发展的过程。
进入新课同学们阅读学案探究一,思考下面的问题。
探究一:发展路上的难题东平县是一块充满希望的热土,这里风光秀美、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由于历史及现实的一些原因,东平县发展依然落后,在东平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内需严重不足,外需紧缩,生产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教育落后;人才储备不足;收入差距过大等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①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各有解释
世界上事物之所以千 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一学生提出:“打人与被打有何不同”,请教老师。 历史老师:打人是侵略者,被打是受害者。 英语老师:打人是主动式,被打是被动式。 物理老师:打人是施力,被打是受力。
教导主任:各记大过一次。
上述事例告诉我们不同的学科研究的矛盾不同。
无机自然界、生物界人类社会有质的区别,其根 据是:
无机自然界包含的是吸引与排斥的矛盾, 生物界包含的是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的矛盾, 社会包含的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 由此构成了三者质的区别。
无机自然界、生物界和人类社会所包含的矛盾都各不相同。
结论:不同的领域, 根据其对象所具有的矛盾特殊性来区分的
(3)、学习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 法论意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书73页
第二目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分析方法的精髓)
1、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 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 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 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 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的发展阶段
阶 段
主要矛盾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40~1949) (1949~1956) (1956~本世纪中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 道路,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
(1)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过蔡桓公讳疾忌医 的故事吗?
扁鹊是春秋时良医,名闻天下。 有一次,扁鹊因事路过齐国,去拜见蔡桓公。谈话中他发现桓公的神色 不正,就说:“您患病了!现在病在肤肌,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就要加重。” 蔡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什么病。”扁鹊见桓公不信,只好告辞。 他刚走出宫门,桓公就对左右的人嘲笑说:“这个医生是个好名利的人, 想通过治没有病的人的病,来显示自己的医术高明。” 过了五天,扁鹊又碰见桓公,看了看桓公的脸色,便严肃地说:“您的 病已经进到血脉,再不治病情就要恶化了!”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扁鹊只好 悻悻而退。 过了五天,扁鹊特地去探望桓公,他看桓公的脸色十分难看,就大惊失 色地说:“不好!您的病已经进到肠胃了,再不治疗有生命危险!”桓公一听 此话,顿时翻了脸,便拂袖而去。 又过了五天,扁鹊见到桓公,远远一望,转身就走。桓公感到很奇怪, 连忙派人前去追问。扁鹊摇摇头对来人说:“病在皮肤里,用汤药可治; 病在肌肉里,针灸可以去病;病在肠胃里,还可以用清火的药剂抢救;病 入骨髓,那是注定要死,无可挽救了。现在桓公屡次拒绝医治,已病入骨 髓,我也无能为力喽!” 桓公听了回话,似信非信。五天以后,他突然遍体疼痛,病疾骤发,这 才慌了手脚,急忙派人去请扁鹊。哪知扁鹊早已料到桓公不可救药,又怕 加害于己,便躲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病毒攻心,不治而死。
9.1.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联系的根本内容 发展的根本动力
联系具有普遍性 发展具有普遍性
试试看:
矛盾
请从时间和空间角度举例说明世界三大领域 中都存在着矛盾。
陶渊明《桃花源记》
想一想:从哲学角度看, 这个没有“矛盾”的世 外桃源是否真的存在?
NO
同化、异化
遗传、变异 作用、反作用 正极、负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自由、纪律 先进、落后------
A、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世界上事物之所以千 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 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弗朗西斯〃培根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
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植物 发芽 幼苗 发育 开花 结果 死亡
一个高个子身高于门,必须弯腰进门;一 个矮个子进门也学高个子的样弯腰,成为笑 话。 文革时期,什么问题都搞"一刀切"。高寒 山区普遍要种双季稻,不种的,要进"学习班 ","反右倾"。结果一片"风收"。实行"以粮 为纲"的方针,不准搞多种经营。某生产队, 因地制宜,种了十多亩药材。公社领导发现 了,把队长抓到公社反省,给全队'群众办学 习班,由公社武装部长带领民兵把十多亩药 材犁掉,补种水稻。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麻鞋,妻子擅长织白绢, 想迁家去越国。有人说:"你们将会贫穷。麻 鞋是脚穿的,臼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一 贯赤脚走路,喜欢披头散发。"这个鲁国人不 听,去越国一年后,贫困而返。
小结
世界观原理
矛盾普遍性
方法论
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矛盾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是正确解决矛盾事物的关键
树 叶
三、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 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指同类事 物所共同具有的性质和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指不同事 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A、是正确的,符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 力观点 B、是正确的,符合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C、是错误的,违背了事物是联系的普遍 性原理 D、是错误的,违背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 性关系原理,共性存在于个性中
D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①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②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③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初任高职
任职中期
意气微平
任职末期
抑郁不振
低头弯腰
意高气盛 挺胸凸肚
后短前长 前后一样长 前短后长
(二)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世界观:矛盾具有特殊性,即矛盾着 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 含义、地位
要求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 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这是马克思主 义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2. 毛泽东指出: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 有世界.我们一分为二就是个普遍现象.”毛泽东上述论断的 含义是( ) ①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维中,矛盾都是普遍存在 的。②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点,即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 ③复杂的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有一个矛盾处于支配地 位④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 始终 A.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 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一龙九种,种种有别”。
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莱布尼茨[德] 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 没有两只相同的手掌。 ——福楼拜
二.矛盾的特殊性
(一)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 有其特点.包括三种情形: 1.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 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 同一事物在它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有不同的矛盾. 3.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 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葡萄 失去了水分
葡萄
葡萄干
另一方面, 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 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第三,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不同 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中 国 人
个性——共性
黄 种 人
人
动 物
生 物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可见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区分 是相对的,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随 着场合的变化普遍 性和特殊性也是可以变化 的。
2.鲜明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 体的历史的辩证统一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说明
( ) A、任何事物都有矛盾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C、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D
2、顾客批评某售货员服务态度不好,缺乏为人们 服务的思想,该售货员则回答:“我是为人民服务, 又不是为你服务”这个售货员的观点,从这些上讲 ( )
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指同类事物所共同 具有的性质和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指不同事物的 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 结
一方面矛盾的普 遍性寓于特殊性 中,并通过特殊 性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矛盾的 特殊性也离不开 普遍性,不包含 普遍性的事物是 不存在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 特殊性表现出来。
自然界
吸引、排斥 化合、分解 生产力、生产关系
人类社会
民主、集中 积累、消费
知、不知
人的思维
真理、谬误
高雅艺术,低俗艺术
老师和学生
教 与 学
同 学 之 间
学习方法与成绩
A
B
C
D
自然界
A B C D
人类社会
A B C D、矛盾将要消亡 B、矛盾发展壮大 D、新的矛盾运动开始
①② B. ① ④ C. ② ③ D. ③④
解析: 毛泽东的论断主要体现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观点。 ①④都是矛盾普遍性原理的体现。②没有提示矛盾普遍性 的内涵,把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简单地等同于两点论 是不对的。③表示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矛盾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1)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
第二,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 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第三,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 在。
1.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
A.事物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 D.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普遍性含义的理解,ABC说法 是片面的,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选D
D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联结表现 在( ) A、普遍性就是特殊性 B、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D、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 普遍性
1、为什么抽象的水果是不存在的? 2、“抽象的水果是不存在的”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共性:含果酸, 糖类,多 汁。。。 水果的共性是从葡萄、苹果、香蕉等各种不同水
果中概括总结出来的。
体现: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 殊性表现出来。
如果葡萄失去了水分,它还能被称为葡 萄或水果吗?这说明什么?
共性:多汁
小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特殊性
特殊性
白种 人
特殊性 黑种 人
黄种 人
人
普遍性
特殊性
动物
普遍性
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
(一)原理: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 有的。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 可以相互转化。
议 一 议
1、能不能反过来说:“特殊性寓于普 遍性之中”或“普遍性包含了特殊 性”? 2、能不能说: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多 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重要意 义:
1.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 结合本国特点 和基本原则 公有制、按劳分配、无产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 级专政、共产党领导、马克 力落后又不平衡——多种 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所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 分配方式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