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阀起跳事故分析报告
锦州电厂3号锅炉安全阀校验升压实跳造成炉外管道爆破事故

锦州电厂3号锅炉安全阀校验升压实跳造成炉外管道爆破事故
事故经过:
7月9日,3号锅炉在安全门热态整定过程中,高温段省煤器出口联箱至汽包联络管直管段发生爆破,造成5人死亡,3人严重烫伤。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由于该段钢管外壁侧存在纵向裂纹,致使钢管的有效壁厚仅为1.7mm左右,从而导致在3号锅炉安全门整定过程中,当主蒸汽压力达到16.66MPa时,钢管有效壁厚的实际工作应力达到材料的抗拉强度而发生瞬时过载断裂,发生爆破。
事故总结:
1、锅炉压力容器安全阀校验采用升压实跳的方式,会造成锅炉管道蒸汽压力超压,导致锅炉管道寿命减少容易造成锅炉和炉外管道爆破,后果严重;
2、锅炉压力容器安全阀校验采用升压实跳的方式,会造成噪音污染,安全阀起跳次数多,会带来密封面的损坏;
3、纯机械弹簧式安全阀及碟形弹簧安全阀可使用安全阀在线定压仪进行校验调整。
校验调整可以在机组启动或带负荷运行的过程中(一般在60%~80%额定压力下)进行。
印度博帕尔事故教训

重视本质安全,深刻吸取印度博帕尔事故教训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该起事故共造成6495人死亡、12.5万人中毒、5万人终身受害。
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博帕尔事件被公认是“十大人为环境灾害”之首,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化学工业灾难,事故后果之严重为人震惊,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警示,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这起事故。
一、事故背景事故工厂隶属于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的一家合资公司,工厂始建于1969年,从1980年起生产杀虫剂西维因。
投产初期由联合碳化总部委派了一名有良好安全意识和操作经验的雇员担任厂长,并且实现了50万人工时无误工事故的优良安全纪录。
由于政治等各种原因,1980年公司决定由一名印度本地员工接替厂长职务。
新厂长有很好的财务背景,但是对于安全和生产知之甚少。
从1982年起,由于干旱等原因,印度国内市场对于该工厂的产品需求减少,1983年工厂的销售额下降了23%。
在本次事故发生之前,由于市场需求疲软,工厂停产了6个月。
期间,工厂管理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节约成本,诸如:1、缩短员工的培训时间。
最初的人事政策,要求聘请受过高等教育并获得学位者担任操作员,并为他们提供长达6个月的脱产培训。
为了节约成本,工厂放弃了这一政策,将操作人员的培训时间由6个月减少至15天。
2、减少员工数量。
原本每个班组有1名班组主管、3名领班、12名操作工和2名维修工,后来减至1名领班和6名操作工,不再设班组主管。
3、尽量聘请廉价的承包商(尽管他们缺乏经验)和采用便宜的建造材料。
4、减少对工艺设备的维护与维修(包括对关键安全设施的维护)。
5、停用冷冻系统。
发生事故的MIC储罐本来有一套冷冻系统,其设计意图是使MIC的储存温度保持在0℃左右;为了节约成本,工厂停用了该冷冻系统。
二、事故经过在事故发生的当天下午,维修人员尝试清洗工艺管道上的过滤器。
在用水反向冲洗过滤器之前,正常的作业程序要求关闭工艺管道上的阀门,并在“隔离法兰”处安装盲板。
锅炉安全阀校验事故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确保锅炉安全阀校验工作顺利进行,防止因安全阀校验不当引发锅炉事故,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明确锅炉安全阀校验过程中的安全责任,确保校验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2. 提高应对锅炉安全阀校验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3. 加强对锅炉安全阀校验事故的预防、预警、处理和善后工作。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锅炉安全阀校验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锅炉安全阀校验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的统一指挥、协调和决策。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指挥、协调、救援等工作。
(2)安全保卫组:负责现场安全保卫、警戒疏散、交通管制等工作。
(3)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现场救护等工作。
(4)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调配、供应等工作。
(5)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上报、发布等工作。
五、事故预防与预警1. 对锅炉安全阀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2. 在安全阀校验前,对校验人员、设备、环境进行全面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3.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校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校验过程。
5. 建立事故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警。
六、事故处理1. 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指挥部。
2. 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指挥、协调、救援等工作。
3. 安全保卫组负责现场安全保卫、警戒疏散、交通管制等工作。
4. 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现场救护等工作。
5. 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调配、供应等工作。
6. 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上报、发布等工作。
七、事故善后处理1.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
2. 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严肃处理。
3. 对事故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整改,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 对事故善后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八、预案实施与修订1. 本预案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电铝线跳闸事故报告

电铝线跳闸事故报告
自查报告。
日期,2022年10月15日。
地点,XX工厂。
事件描述:
在2022年10月15日上午10点,XX工厂发生了一起电铝线跳
闸事故。
事故发生时,工厂生产线突然停电,导致生产中断,并造
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事故原因分析:
经过初步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该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电铝线老化,部分电铝线使用年限较长,存在老化、磨损等
情况,导致电线跳闸。
2. 过载使用,部分生产设备的使用超出了电铝线的承载能力,
造成电线过载,最终导致跳闸。
3. 电路设计问题,部分电路设计存在缺陷,导致电流负荷不均,部分电铝线负载过重,造成跳闸。
改进措施: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 定期检查电铝线的老化情况,对老化严重的电铝线进行更换,确保电线的正常使用。
2. 对生产设备进行重新评估,确保设备使用在电铝线的承载范
围内,避免过载使用。
3. 对电路设计进行优化,确保电流负荷均衡,避免部分电铝线
负载过重。
4. 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电线使用安全的重视
程度。
结论:
通过此次事故,我们对工厂的电铝线安全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意识到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我们将严格执行改进措施,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保障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对设备和电路的定期检查和维护,提高工厂的安全生产水平。
江西之江化工“7.2”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2017危化事故案例汇编14江西之江化工“7•2”压力容器爆炸事故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加强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把事故案例警示教育贯穿于安全生产过程中,切实做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助力安全监管、隐患排查和安全风险管控,防范和遏制化工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应急管理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司和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共同编制了《全国化工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汇编(2017年)》(以下简称《案例汇编》)。
本汇编共收集、整理了17起典型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资料,对事故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针对事故教训吸取提出了防范措施及建议,希望全国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举一反三,健全安全风险管控,不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2017年7月2日17点左右,江西省彭泽县九江之江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之江化工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380万元。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之江化工公司位于江西省彭泽县矶山工业园区,占地220亩,项目总投资1.5亿元,共有职工292人,从事染料、农药有机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和开发。
公司主要有紫外线车间、二氯车间、对(邻)硝基苯胺车间(以下简称对(邻)硝车间)。
发生事故的对(邻)硝车间为钢构结构,建筑面积2176m2,车间共2层,设有2个安全出口。
车间共有27台反应釜,其中6000升14台,11000升13台。
车间北面为对(邻)硝基氯化苯储罐、配氨罐、氨回收罐、对硝基苯储罐,南面为中试车间,东面为液氨罐,西面为质检室和对硝基氯苯储罐。
二、事故经过2017年7月2日4时30分,之江化工公司对(邻)硝车间7#反应釜投加原料工作结束。
操作工甲打开蒸汽阀对7#反应釜进行缓慢升温,7时20分左右,升温至160℃、压力为4.6MPa,关闭蒸汽阀门,让物料进入自然反应阶段,7时30分操作工甲与下一班操作工乙进行交接班。
加氢事故案例

加氢事故案例和事故处理预案一、事故案例案例一:火炬冒烟事故分析事故经过:2006的年10月23日2:23加氢主操作发现脱硫塔顶压控由0.61Mpa骤降至0.28Mpa,初步判断为仪表压控远传失灵,于是改自动为手动操作,并联系仪表处理。
7:35脱硫塔顶安全阀起跳,脱硫塔顶温109℃开始迅速上升,至7:45开至200℃,火炬开始冒黑烟。
8:35脱硫塔顶压控远传仪表修复后,火炬停止冒黑烟。
事故原因:由于天气变冷,塔内形成的部分胺盐附着在仪表测点上,造成仪表远传失灵,致使现场实际压力值与远传显示压力值不符,造成现场安全阀起跳,塔顶大量轻组份从安全阀泄至火炬,造成火炬冒黑烟。
因此脱硫塔顶压控仪表失灵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预防措施:1、加强仪表巡检,做好仪表检查工作,该加保温伴热煌加保温伴热。
2、加强员工培训和业务学习,提高职工事故所处理能力。
3、发现问题各单位全力配合查原因,并将所采取措施做好交接班。
事故性质:非责任事故。
事故损失:导致火炬持续冒烟1小时。
处理意见:鉴于此次事故属于非人为因素造成,不与经济处罚,精制车间要组织加氢岗位全员进行学习,以预防此类事故发生。
案例二:精制柴油闪点不合格事故分析事故经过:31日8:00精制柴油采样初馏点133℃,闪点33℃,白班调度立即通知加氢岗位进行调整,至11:00精制柴油闪点分析62℃,装置正常。
事故原因:5:00左右加氢当班操作工发现重沸炉温度下降,以为油品质量发生变化,随即电话询问油品泵房加氢原料时否改罐,得知加氢原料并未改罐后并未将这一情况通知调度,调整不够及时,导致分馏塔底温度最低降至229℃,8:00精制柴油闪点不合格。
防范措施:操作工加强业务学习,装置出现波动时能准确判断,迅速处理,要有责任心,装置出现波动时及时联系调度,协调处理。
处理意见:本次事故为一般操作事故,当班操作工对事故认识较深刻,根据工艺管理相关规定扣罚当班操作工50元。
希望其他职工引以为戒,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辽阳石化223事故分析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
第三,工艺、生产管理不严肃。 第三,工艺、生产管理不严肃。 调查发现,新线的操作规程也与实际工 艺不符,操作规程上规定干燥系统采用 氮气法,而实际上 采用的是空气法, 增加了氧含量,为 事故埋下了祸根。 由此可见在生产管 理、工艺管理上是极不严肃的。
223事故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
223事故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
第四,工程设计和设计管理方面不规范。 第四,工程设计和设计管理方面不规范。 新线工艺是按老线工艺照搬过来的, 而设计单位中国成达化学工程公司不求甚 解,马马虎虎。比如说,老线悬浮液接收 罐的安全阀开启压力为0.3 MPa 0.3 MPa,而新线 的却不知什么原因是0.58 MPa。视镜是在 0.5 MPa时破裂的。试想,如果新线安全 阀的起跳压力定为0.3 MPa,安全阀在此 时起跳的话,视镜很可能不会破碎,这场 灾难也就可以避免。
223事故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
这次事故同时也暴露了我们在其他管理上存 在着差距。聚乙烯新线在开车前做了风险评 价,但对视镜的破碎、沸腾床引风机的入口 吸入可燃气体等危险因素没有识别出来。这 说明在风险分析上只是凭经验,对风险因素 识别还不细致、不到位,存在漏项。
223事故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
那么,从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中,我 们也深深地感到,这起事故,反映了 我们从分厂到公司各管理层,各级领 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没有 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的思想,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够, 工作不细,管理不严,安全生产的弦 绷得不紧。
223事故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
对安全工作,强调得多,落实得不足,执 行力不强,没有把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对干部教育也不到位, 从严要求力度不够。 存在重生产、抓产量、 抓效益、抓扭亏解困, 但忽视了各项管理和安全工作,特别是在 标本兼治上力度不够。
违章设计原因导致的事故案例

违反操作规程 炉膛爆炸 一死一伤设计、施工留隐患 终酿大祸设计存在严重错误 操作人员无辜遇难起管遇卡 大绳断裂 砸死操作工抽油机刹车不到位 曲柄下落 造成人员死亡违章操作 一员工被抽油机挤压致死违反用电规定 一人触电死亡违反操作规程炉膛爆炸一死一伤一、事故经过2000年11月3日,吉林油田分公司某采油厂联合站锅炉由于燃料油供油压力不足,早会时安全员安排维修班到锅炉岗安装一台备用供油泵。
下午上班以后,维修班有关人员到锅炉岗,告诉锅炉班班长停泵。
13时30分,供油泵关闭,司炉工停炉并关闭锅炉的燃料油阀门,维修班开始安装备用泵。
l 5时装完供油泵,清理现场后,于15时03分启动供油泵,进行管线试压,发现焊接处有漏点,再次停泵,3分钟后焊完漏点,15时06分第二次启泵,经调压,l5时07分供油压力正常。
恢复正常供油后,15时10分,现场工人分别到脱水岗和水套锅炉岗通知司炉工点炉。
司炉工接到通知后,给锅炉通风。
15时25分,司炉工第一次点火没有点着。
l5时40分,司炉工站在2号水套炉的炉口处点火,即刻炉膛爆炸,炉口封板和风室前板被崩掉,将司炉工击倒在地,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在司炉工点火时,脱水班班长来到锅炉房询问燃料油的含水情况,炉膛爆炸时,被爆炸冲击波冲倒,造成轻伤。
二、事故原因1.炉膛内的燃料油在炉膛高温作用下,产生了大量的可燃气体。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司炉工在给锅炉通风后,第一次点火没有点着,这时供油管线里面的凝油和油水混合液已喷入炉膛内。
司炉工从15时25分到15时40分,往外放掉6桶油水(约50公斤),仍没有放净管线里的水。
从事故现场勘察结果看,司炉工没有从油枪往炉膛外放水的过程,而是把许多油水混合液放入炉膛内。
2.最后一次点火前通风时间不足。
司炉工反复点火未能成功,大量油水进入炉膛内,由于炉膛过热,产生大量可燃气体,当15时40分再次点火时,发生爆炸。
三、责任者处理本着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对这起事故的有关责任者处理如下:1.事故直接责任者司炉工,安全意识差,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因死亡,未予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河口富灵农药有限公司关于
乙烯基醚装置安全阀起跳事故的原因分析
及整改措施的情况报告
市安全监督管理局:
2009年8月5日下午4:40左右,我公司发生一起安全阀起跳着火险肇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现将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及事故整改措施报告如下:
一、事故经过:2009年8月5日下午4:40左右,乙烯基醚2#装置乙炔管道两次爆响,安全阀起跳着火,经过近5分钟的紧急扑救,事态被控制住;10分钟左右,4#甲醚装置管道再次爆响,黑烟冒出,三次爆响均未造成人员伤亡。
二、事故原因:事故发生后,公司组织生产、技术、设备、安环、化验、车间等部门负责人讨论分析事故原因,并邀请了襄樊市安全协会专家,我市安全监督管理局领导,同时还查阅了国内外乙炔生产安全技术文献。
经过现场勘验、会商分析,基本认定事故原因如下;
1、乙炔气副产物即乙炔同系物聚合于管道内以沉积物的形态累积起来,易于爆炸分解。
2、乙炔气本身含有杂质,流速过快产生摩擦静电,并导致乙炔气分解。
3、进气(乙炔)管道弯道过多易产生静电。
4、2#乙烯基醚装置乙炔管道腐蚀严重产生氧化铁锈。
三、整改措施:针对此次安全阀起跳着火险肇事故原因分析,公司制定整改措施如下:
1、乙炔管道、净化系统及阻火器定期清理并置换(1次/月),总工办制定清理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2、2#乙烯基醚装置的进气(乙炔)管道做试压试漏并清理置换合格,排除泄漏隐患。
3、进气(乙炔)管道弯道处增加静电接地设施,直接与地面接地管网连接。
4、进气(乙炔)主管道增加止回阀,防止超压影响压缩机。
5、当班员工真实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压力、温度、流量,便于异常情况辨识。
6、2#、3#乙烯基醚装置进气(乙炔)管道单独放,并增加止回阀,防止主管道(唯一的)出事故影响其他装置。
7、按照进气(乙炔)管道长度增加阻火器数量。
8、选择新型的、双联装置的阻火器,既能阻火,又能除渣。
9、控制好进气(乙炔)流速,防止静电产生。
10、修订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制定设备大中小检修计划,责任明确,严格考核。
11、所有措施整改到位并制定开车方案,经过安监部门审核通过后再开车。
2009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