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3.2《角》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3.2《角》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角,能够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描述角的概念。
2.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能够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能够准确地画出所给角度的角。
二、教学重点1.角的概念和度量单位。
2.利用量角器测量和画角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角的概念和度量单位的转化。
2.掌握准确绘制所给角度的角。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量角器、白板和彩笔。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铅笔和橡皮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复习前面学过的角相关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角的存在,并让他们描述不同角度的情况。
第二步:学习角的概念1.通过示意图和实物例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角。
2.讲解角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步:学习角的度量单位——度1.介绍角的度量单位——度的概念和符号。
2.演示如何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让学生亲自尝试。
第四步:练习角的度量和绘制1.给学生一些角度的练习题,让他们用量角器测量和画出所给角度的角。
2.师生共同讨论和纠正,确保学生掌握角的度量和绘制方法。
第五步:课堂小结1.整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让学生复习和总结。
2.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和意见。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练习题目。
2.自主练习画角和测量角的技能,并记录下来做好复习准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角”的概念和度量单位展开,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基本知识。
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
同时,需要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案角在几何学中,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几何对象。
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它们的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学四班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小学四班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案1设计思路1、本节微课以小灰灰上学记的故事作为导入,激起学生对角的认识产生爱好;2、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图片演示和介绍,使学生认识角的组成和特征;教学设计内容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有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难点:探索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师:小朋友,你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一个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的故事——小灰灰上学记!早上小灰灰高兴奋兴地来到了羊村的学堂,但是喜羊羊却很生气地跟小灰灰说,昨天我听到你跟灰太狼谈论角的问题,你们是不是想打我们羊角的主意?小灰灰委屈地哭了起来。
这时候,村长村长慢羊羊来了,你们都误会小灰灰了,平时不好好学习,没文化真可怕!他们说的不是羊角,而是数学图形中的“角”。
现在请你跟我一起来“认识角”。
2、认识角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中找到角,继而从具体到把角抽象出来,仔细观察,再摸一摸感受角各部分的特点,尖尖的顶点,滑滑的、平平的边,引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跟角的张口有关。
利用动画过程:一把剪刀把角的两条边剪短了,提出问题:这个角变小了吗?容易得出,角是没有变小了,因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跟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3、比一比比一比一中,比较的是张口一样大,边的长短不同的两个角,再一次熟悉只要张口一样大,边的长短不影响两个角一样大这个结果。
比一比二中,比较的是一个边短张口大的角和边长张口小的角,结果是张口大的角大,即使角的边长角也不会变大,还是再一次强调角的大小只跟角的张口有关,跟边的长短无关。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认识》PPT

线段是直的, 它有两个端点, 长度是有限的。
这些灯射出的光线 都可以看作射线
认识射线
c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 就得到一条射线。
射线也是直的线,它有 一个长, 就得到一条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 是无限长的。
射线、直线和线段 相比,有什么相同? 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 线段 两个端点 有限长 射线 一个端点 无限长 直线 没有端点 无限长
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 是射线,哪些是直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生活中常常应用两点 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
你还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
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看 可以组成一个什么图形?
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自学课本例2,你又了解了 角的哪些知识?
角的认识
引入
新授
练习
巩固练习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 英语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 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 角的认识和度量|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 角的认识和度量|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画角。
2. 培养学生运用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大小。
3.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发现角的普遍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角的定义及各部分名称2. 角的画法3. 角的度量及单位4. 生活中的角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角的定义,角的画法,角的度量。
2. 教学难点:角的度量方法,量角器的使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角,引导学生发现角的普遍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你们在哪里还见过角?角有什么特点?2. 探究新知- 讲解角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 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掌握顶点、边、角度等概念。
- 演示角的画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画角。
- 讲解角的度量及单位,让学生了解角度是度量角大小的单位,1度等于圆周的1/360。
- 演示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测量角的大小。
3. 实践操作- 让学生分组进行角的画法和度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 设计一些有趣的角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角的定义、画法、度量的掌握情况。
-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角的类型?如何判断一个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画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并标出角的度数。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角,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引导学生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画法和度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注:本教案根据人教新课标编写,适用于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角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角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角,了解角的含义,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能比较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增强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角的定义: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度量:角的度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3.角的画法: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
4.角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可以通过比较角的开口大小或角的度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度量、画法和大小比较。
2.教学难点:角的度量单位的理解,角的画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墙角、书本的翻页等,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存在,激发学生对角的认识的兴趣。
2.探究新知(1)角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实例,抽象出角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2)角的度量:介绍角的度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让学生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3)角的画法:示范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画角。
(4)角的大小比较:通过实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导学生发现比较角的大小可以通过比较角的开口大小或角的度数。
3.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角的定义、度量、画法和大小比较,加深对角的认识。
5.课后作业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线和角:角.角的认识和度量》课件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4.2 21.4.2Friday , April 02, 2021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1 3:36:12 13:36:1 213:36 4/2/202 1 1:36:12 PM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1
中心对顶点 1. 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2. 0刻度线和角的一0条度边重线合;压边 3. 从0开始读数。 从 0 开始数
他们说得对吗?
中心对顶点、0度线压边
这个角是80 °
他们说得对吗?
他们说得对吗?
这个角是40 °
量角的方法: 把边先延长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1年4 月2日 星期五 下午1时 36分12 秒13:3 6:1221. 4.2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1年4月 下午1 时36分2 1.4.213 :36Apr il 2, 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年4 月2日 星期五1 时36分 12秒13 :36:122 April 2021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1.4.213:36:1 213:36 Apr-21 2-Apr- 21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13:36:1213 :36:121 3:36Friday , April 02, 2021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1. 4.221.4. 213:36:1213:3 6:12Ap ril 2, 2021
角的认识和测量
点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角的认识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角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角。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二、教学内容1. 角的概念2. 角的表示方法3. 角的大小比较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角的定义,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大小比较。
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角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演示法:通过教具演示角的大小比较。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5分钟)(1)讲解角的定义: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讲解角的表示方法: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角的顶点,如∠A;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角的两边,如∠ABC。
(3)讲解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越大,角越大;叉开越小,角越小。
3. 演示(10分钟)利用教具演示角的大小比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大小。
4. 实践操作(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5.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角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大小比较。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角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大小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同时,要加强练习,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角的大小比较”。
角的大小比较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和演示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详细补充和说明:1. 角的大小比较原理角的大小取决于两边叉开的大小。
叉开越大,角越大;叉开越小,角越小。
这是因为角的大小是由其所夹的弧度决定的。
《角》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角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度量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角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角》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角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得还算不错,但在角的度量和画角方面,明显感到有些吃力。这让我意识到,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角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教室里哪里有直角、锐角和钝角。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使用量角器测量不同物体的角度,这个操作将演示角的度量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在讲授角的度量时,我通过动画演示和实物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希望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部分内容还是需要多花些时间进行巩固。下次,我考虑将这个环节分成几个小步骤,让学生一步步跟着我来操作,这样或许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量角器的使用。
另外,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非常热烈,学生们能够积极思考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他们对角的兴趣还不够浓厚,或者是对讨论的主题不太了解。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次的讨论中,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例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突破方法:设计对比鲜明的实例,如明显的锐角和钝角,以及一周的旋转形对量角器的放置和角度的准确性掌握不好。
突破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画角,并提供大量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