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
重点人群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

湖洋卫生院重点人群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运用祖国中医医学理论,拟定适合老年人、妇女、儿童的中医保健方案,指导帮助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将中医药内容有机地融入卫生服务中,丰富卫生服务的内涵,拓展中医业务的渠道,开辟弘扬祖国医学,繁荣中医药事业的新途径,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保健服务。
一、中医药保健服务对象: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
二、中医药保健服务措施1、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以中医整体观和中医理论整体系统的认知方式,整体与功能调节的艺术,反映中医健康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有效指导居民实践预防保健。
2、情志调摄:七情是人体对事物的不同反映,强调形神统一和保持“神”的自然稳定调节,移情易性,以情解情,避免七情所伤,防止疾病发生。
3、开展老年人健康检查和健康状况评价,重点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和早报告,积极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因素和社会方式。
4、充分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气功、食疗、药膳、保健运动等自然疗法,激发机体抗病能力。
5、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对慢性病人开展康复指导,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供相关的中医药康复知识的咨询和简单易行的康复训练指导。
6、根据一年四季老年人、妇女、儿童各自特点,制定相应的中医保健药物和保健品应用指导。
7、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类型,举办各种培训,提高中医药治疗保健效果。
(1)保健指导人员培训:保健内容、健康教育,调整保健方案,提高服务技能,效果评价考核。
(2)居民培训:掌握正确的保健方法,接受保健指导训练,提高保健效果。
运用中医理论,对产褥期和更年期妇女开展保健服务:产褥期强调适寒温、避外邪、调情志、节饮食、慎起居、适劳逸;更年期加强有关生理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咨询;运用中医优势,开展小儿生长发育失调、肺炎、哮喘等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指导。
三、中医药保健服务形式坚持“政府领导,卫生实施”的原则,贯彻落实“网络化、条块结合、就近服务”的管理模式,积极开展中医药保健服务。
0-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面色、望头
发、望形态,
6岁
察舌切脉。
.
第三部分 儿童中医诊断方法
儿童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根据 儿童的生理特点,以望诊为主 一、望面色
儿童正常面色为红润有光泽。面色萎黄,多为脾虚;面 色苍白,多为血虚或寒证;面色发红,多为热证。若眼周发 暗、面部有白斑为异常。 若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或惊风先兆,建议转诊。
二、推拿注意事项
(一)操作前需准备滑石粉、爽身粉或冬青膏等介质。
(二)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 划伤小儿皮肤。
(三)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操作,以 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推拿。
(四)推拿手法应柔和,争取小儿配合。
(五)局部皮肤破损、骨折早期不宜推拿。
.
.
二、望形态
望形态包括望形体和望动态,即观察儿童形体的 胖瘦强弱和动静姿态。重点察看以下几方面: (一)囟门:前囟1岁半前闭合为正常。若前囟迟闭、突起、
凹陷均为异常。 (二)头发:头发柔润光泽为正常。若头发稀疏、干枯、 脱落、有枕秃为异常。 (三)体态:姿态活泼、胖瘦适中为正常。若多动不宁或 蜷曲少动、形体消瘦或肥胖为异常。
.
(六)揉足三里
主治:腹胀、腹痛、腹泻、呕吐、下肢萎软无力等。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100—300次。
.
(七)捏脊
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
位置:背脊正中,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操作: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手心朝上,食 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施术时应从 儿童尾椎下的长强穴开始(由于长强不易取穴,实际操作时可从尾 骨下开始),术者用双手的食指与拇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轻推患儿 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儿童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 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的先后顺序, 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上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这叫捏1遍,如 此捏6遍,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患儿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 ,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 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的拇指腹 部在患儿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 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 .
儿童中医保健方案

儿童健康管理中医保健方案一、目的意义儿童保健,是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特点,通过卫生、健康、体格锻炼和教育方面的指导,以增强体质,保证儿童正常发育、健康成长;中医具有非常丰富的儿童养生保健方法和经验,做好儿童中医保健工作,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类文明和繁衍昌盛,以及人类的进步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的要求,制定本指导方案;二、工作目标普及中医关于儿童的日常保健知识;倡导科学育儿;运用中医药保健方法如食疗、小儿推拿等降低儿童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它既起到了防病治病的作用,还解决了小儿服药难的问题;加强儿童保健,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三、工作内容1、发挥中医药传统优势针对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进行保健指导;2、针对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开展中医药育儿保健、疾病康复服务;3、运用中医药医疗方法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四、实施方案根据不同年龄的小儿在形体、生理、病理方面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日常保健方法,本方案只提出普遍性的儿童保健方法;一饮食调养指导1、工作重点:提倡母乳喂养和科学喂养,正如小儿病源方论·养子调摄说:“养子若要无病,在乎摄养调和;吃热、吃软、吃少,则不病;吃冷、吃硬、吃多,则生病”;宣传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科学喂养方法及合理饮食结构;2、具体措施:1通过发放中医食疗药膳配方、健康处方、宣传单,开设儿童保健主题讲座等方式,使家长能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段进行正确的饮食喂养方法;比如婴儿期以母乳或牛乳为主;2普及科学膳食、中医饮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儿童家长对饮食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纠正“儿童多吃,身体胖,就是健康”等有关饮食的错误观念,3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饮食保健指导及食疗药膳方法,提高免疫力,避免疾病的发生;二预防接种指导1、工作重点:督促家长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2、具体措施:儿童时期,尤其是婴儿时期脏腑娇嫩,卫外不固,易于发生脾胃疾病、肺系疾病和时行疾病;对各种传染病都有较高的易感性,必须切实按照我国卫生部制订的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规定的免疫程序,为0-6岁儿童完成预防接种的基础免疫;三生长发育指导1、工作重点:宣传不同年龄段儿童发育的特点及保健方法,协助儿保人员做好儿童健康体检,并做好中医服务记录;2、具体措施:1通过发放各种宣传册、宣传单,开设主题讲座等方式,运用中医方法干预儿童阶段生长发育;2让家长对儿童各阶段生长发育特点正确了解,自觉运用中医保健方法预防常见病、传染病;3如新生儿期可指导母亲为小儿创造适宜的环境,用干甘草3克浓煎去渣,以消毒纱布卷蘸药汁,令小儿频频吸吮,以解百毒;婴儿期除了要指导母亲对小儿的合理喂养、睡眠、清洁卫生和开发智力外,还可用按摩疗法,如:推坎宫、开天门以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等;幼儿期对周围事物接触范围增多,但识别危险的能力尚差,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和中毒等;注意断奶时的合理喂养,否则易致吐泻、疳症,做好小儿急性传染病预防保健工作;儿童期要教育孩子加强体育锻炼、讲文明礼貌,讲社会公德,不看凶杀、恐怖片等以利德、智、体、美全面发展;4建立儿童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儿童健康体检服务;5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情况,针对儿童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合理安排小儿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睡眠、饮食、卫生等,进行体格锻炼和户外活动;6普及科学的中医防病保健知识来提高免疫力,避免小儿疾病的发生;四起居活动指导1、工作重点: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生活起居、体育锻炼、意外伤害预防与处理等指导;2、具体措施:1通过发放各种宣传册、宣传单,开设主题讲座等方式,针对儿童生活起居开展中医保健指导;2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保证睡眠时间,以夜间睡觉为主,早睡早起,日间午休1次约1.5-2.5小时;具体睡眠时间应因年龄不同而不同;3培养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2岁开应始培养儿童睡前及晨起漱口刷牙,逐渐教孩子学会自己洗手洗脚、穿脱衣服,正确使用餐具和独立进餐;4安排适合不同年龄特点的锻炼项目,如成人牵着行走、游戏玩耍、跳绳、跳舞、踢毽子、做保健操等活动和锻炼;要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5关于衣着保暖,古人有头要凉、背要暖、腹要暖、足要暖等说法,以及“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等经验,可资护养参照;五疾病与防治1、工作重点:运用中医中药的方式来预防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让家长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能正确了解;2、具体措施:1在疾病的预防方面,运用中草药来预防儿童的季节性时令疾病,如对流行性感冒、小儿腹泻、夏季中暑等进行疾病的早预防,用中药熏蒸的方式来对儿童房间进行消毒等;2开展“冬病夏治”、“三伏灸”、“重阳灸”等预防保健方法,防止儿童冬季易发基本的复发;3在疾病的治疗方面,运用中医药对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如小儿腹泻、小儿肺炎、腮腺炎等进行中医药的治疗;六健康宣教1、工作重点:通过开展健康咨询、专题讲座、让家长掌握一些中医的基本保健技能,能够运用在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家庭保健;2、具体措施:开展专题的中医儿童保健培训,让家长了解、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中医日常保健方法,在中医师指导下能够运用中医基本保健按摩手法、捏脊疗法、饮食药膳、情志调适、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等养生保健活动对儿童进行日常保健;。
少儿中医健康教育教案

少儿中医健康教育教案
《少儿中医健康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培养对中医的兴趣和认识;
2. 学习中医的保健方法和养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3. 增强对中医的信任和了解,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
4. 吸引孩子们对中医的学习和研究。
二、教学内容
1. 中医的基本理论:阴阳、五行、气血、脏腑、经络等;
2. 中医的诊断方法:望、闻、问、切;
3. 中医的治疗方法:针灸、推拿、拔罐、中药等;
4. 中医养生知识:饮食、起居、保健、情志等;
5. 中医预防疾病和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中医的基本理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让学生体验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增强对中医的认知;
3. 通过讲解和讨论,普及中医的养生知识和预防疾病方法;
4. 组织学生参加中医养生活动,增强对中医的信任和了解。
四、教学评价
1. 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展示对中医的理解和应用;
2. 通过问答和讨论评价学生对中医的掌握程度;
3. 观察学生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变化,评价教学效果。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中医健康教育教案的实施,学生对中医的理解和信任度得到了提高,养成了良好的健康习惯,提高了对中医的兴趣和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继续学习和实践中医养生知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0到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

0到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医药在儿童健康管理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规范0到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维护儿童健康,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二、服务对象和范围1. 服务对象:0到3岁的儿童及其父母或监护人。
2. 服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健康管理指导,中医药保健。
三、服务流程1. 签约与建档:儿童及父母或监护人在专业中医药机构签约,并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记录儿童的基本信息、家庭史、个人史等。
2. 手术前咨询与评估:中医医师对咨询与评估手术前咨询进行针对性干预,以减少手术危险因素,提高手术成功率。
3. 日常健康管理:确保儿童的身体健康,通过中医药综合干预手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评估、疫苗接种等。
4. 疾病预防与治疗:针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根据病情制定中医药干预方案。
5. 中医药保健:通过中医药理论和方法,促进儿童的体质健康,预防疾病发生。
四、服务内容1. 中医药评估:针对儿童的体质特点,进行中医体质辨析和辨识,了解儿童的体质及潜在健康问题。
2. 中医药调理:根据儿童的体质和发育阶段,制定中医药调理方案,进行食疗、按摩、针灸等干预措施。
3. 中医药康复:针对儿童的身体功能障碍,进行中医康复干预,恢复和提升儿童的身体功能。
4. 中医药预防:根据不同季节和地域,制定相应的中医药预防方案,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5. 中医药健康教育:向儿童及其家长传授中医药养生知识,提供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指导。
五、服务标准1. 服务质量:中医药服务应确保服务精细化、规范化,服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合理安排服务时间,保障服务的连续性。
2. 安全与保密:中医药服务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确保用药安全;同时,应对儿童个人信息进行保密。
3. 家长参与:家长或监护人在中医药服务过程中应积极参与,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落实中医药方案。
中医儿科实施方案

中医儿科实施方案中医儿科是指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对儿童疾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学科。
在中医儿科实施方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常见疾病和保健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以下是中医儿科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一、儿童生长发育监测。
1.定期体格发育评估。
儿童生长发育是儿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生长发育监测体系,定期对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的测量和评估,及时发现生长发育异常,采取相应的中医药干预措施。
2.营养评估和指导。
儿童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我们需要对儿童的饮食结构、营养摄入进行评估,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营养指导,推广中医药膳食疗法,提高儿童的营养水平。
二、常见疾病防治。
1.中医药预防接种。
中医药预防接种是中医儿科的特色之一,我们可以利用中药提高儿童的免疫力,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减少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提高预防接种的效果。
2.中医药治疗常见疾病。
对于儿童常见的感冒、发热、咳嗽、腹泻等疾病,我们可以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如中药颗粒、贴敷、艾灸、针灸等,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药物对儿童身体的不良影响。
三、儿童保健指导。
1.中医养生指导。
中医强调“治未病”,我们应该加强对儿童养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指导家长和儿童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注重饮食、作息、情志的调摄,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中医推拿保健。
中医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儿童保健方法,可以通过按摩、拍打、推拿等手法,调理儿童的气血,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减少疾病的发生。
以上就是中医儿科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生长发育监测、常见疾病防治和儿童保健指导,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提高中医儿科的临床疗效,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希望各位医护人员能够深入学习中医儿科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临床实践能力,为儿童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儿童中医指导实施方案

儿童中医指导实施方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共同责任。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健康保健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因此,制定儿童中医指导实施方案,对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中医保健的基本原则。
中医强调“因人制宜”,因此在进行儿童中医保健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疾病倾向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保健方案。
同时,中医强调“治未病”,在儿童健康保健中,注重预防和调理,提高儿童的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
二、儿童中医保健的重点内容。
1. 调理饮食,根据儿童的体质特点,合理安排饮食,避免偏食、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注重营养均衡,增强消化吸收功能。
2. 中药调理,根据儿童的体质和生长发育特点,选择适宜的中药材,进行调理和滋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 中医按摩,通过适当的中医按摩手法,促进儿童的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4. 中医药浴,采用中药浴法,通过皮肤吸收药物,调理气血,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5. 中医针灸,对于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如感冒、咳嗽、腹泻等,可以采用中医针灸疗法进行治疗,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三、儿童中医保健的实施方法。
1. 家庭实施,家长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中医知识,掌握一些简单的中医保健方法,如中药熬制、按摩手法等,对儿童进行日常保健。
2. 医院指导,定期到正规的中医医院进行儿童中医保健指导,接受专业医师的指导和帮助,对儿童进行全面的中医保健。
3. 学校推广,学校可以开展儿童中医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学生和家长的中医保健意识,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四、儿童中医保健的效果评估。
对于实施儿童中医保健方案后,需要进行效果评估,包括儿童的身体状况、免疫功能、疾病发生率等方面的评估,以及家长和学校的满意度调查,从而不断完善和改进儿童中医保健方案。
五、儿童中医保健的未来展望。
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儿童中医保健将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推广。
重点人群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

英下乡卫生院重点人群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一、中医药保健目的运用祖国医学理论,拟定适合老年人、妇女、儿童的中医保健方案,指导帮助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将中医药内容有机地融入卫生服务中,丰富卫生服务的内涵,拓展中医业务的渠道,开辟弘扬祖国医学,繁荣中医药事业的新途径,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卫生保健服务。
二、中医药保健服务对象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
三、中医药保健服务措施(一)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以中医整体观和中医理论整体系统的认知方式,整体与功能调节的艺术,反映中医健康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有效指导居民实践预防保健。
(二)情志调摄:七情是人体对事物的不同反映,强调形神统一和保持“神”的自然稳定调节,移情易性,以情解情,避免七情所伤,防止疾病发生。
(三)开展老年人健康检查和健康状况评价,重点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和早报告,积极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因素和社会方式。
(四)充分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气功、食疗、药膳、保健运动等自然疗法,激发机体抗病能力。
(五)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对慢性病人开展康复指导,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供相关的中医药康复知识的咨询和简单易行的康复训练指导。
(六)根据一年四季老年人、妇女、儿童各自特点,制定相应的中医保健药物和保健品应用指导。
(七)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类型,举办各种培训,提高中医药治疗保健效果。
1、保健指导人员培训:保健内容、健康教育,调整保健方案,提高服务技能,效果评价考核。
2、居民培训:掌握正确的保健方法,接受保健指导训练,提高保健效果。
(1)运用中医理论,对产褥期和更年期妇女开展保健服务:产褥期强调适寒温、避外邪、调情志、节饮食、慎起居、适劳逸;更年期加强有关生理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咨询。
(2)运用中医优势,开展小儿生长发育失调、肺炎、哮喘等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指导。
四、中医药保健服务形式坚持“政府领导,卫生实施”的原则,贯彻落实“网络化、条块结合、就近服务”的管理模式,积极开展中医药保健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儿童体格与成人有明显的不同,机体各器官的形态、位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也都未臻成熟完善,历代儿科医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如隋《诸病源候论》提出“小儿脏腑娇弱”;宋《小儿药证直诀》说“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明《育婴家秘》也说“血气未充……肠胃脆薄,精神怯弱”等,都指出小儿时期的机体与生理功能均未达成熟完善,清《温病条辨•解儿难》更进一步认为小儿时期机体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神气怯弱、精气未足等特点是“稚阴稚阳”的表现,这里的“阴”,一般是指体内精、血、津液等物质;“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故“稚阴稚阳”的观点更充分说明了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这是小儿生理特点之一。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这和上述的特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由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向完善、成熟方面快速发展,年龄越小,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愈快,好比旭日初生,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古代医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纯阳”,如《颅囟经》首先提出:“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温病条辨•解儿难》更阐明所谓纯阳,并非有阳无阴的盛阳,是指小儿生机旺盛以及对水谷精气、营养物需
的需求,相对地感到更加迫切而言。
由于生理上既有脏腑功能未全的一面,又有生机旺盛、发育迅速的一面,所以在病理上造成小儿容易发病,“易虚易实”和“易于传化”的特点,加上小儿寒温不知自调,饮食不知自节,且从脏腑功能状态与疾病的关系来说,又突出地表现在“脾常不足”(指消化功能薄弱),“肝常有余”(指神经系统并发症多),“卫外不固”(指易患呼吸系统疾病)等,而在病情的发展、变化上,往往较成人迅猛而重笃,所以古人特别重视“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现疾病,要求把握病机,及时治疗,避免损伤正气。
小儿对药物的敏感程度较高,往往可以“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摄取之,则一药可愈”,说明只要调治及时得当,疾病的康复过程比成人来得快。
在中医保健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喂养节饮食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体格、智力以及脏腑功能均不断地趋向完善成熟、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较多,质量要求高。
《幼幼集成•初生护持》指出“盖儿初生,借乳为命”,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对六个月以下的小儿更适合,若无母乳或其它原因不能哺乳,可采用人工喂养,通常予以牛奶、羊奶、奶糕、豆浆等代乳品,鲜牛奶可作首选,若母乳不足或其它原因,不能全部用母乳喂养,可采用混合喂养。
少儿不同阶段的食品应以营养充足、适应并促进发育为原则,及时添加辅食,并逐渐向成人膳食过渡,要注意食物品种的多样化及粗细粮、荤素菜的合理搭配,要特别注重提高幼童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
比重,让孩子食用足量的鱼、肉、蛋及豆类食物。
肾气对人的生长发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幼童的肾气未充,牙齿、骨骼、脑髓均处于发育中,因而不要忽视补肾食品的供给,如动物的肝、肾、脑髓及核桃仁、黑芝麻、桑椹、黑豆等,然而小儿为“纯阳之体”,宜少食或忌食温补滋腻厚味的食品,如羊肉、鸡肉、火腿、海参等,脾胃为后天之本,但是小儿“肠胃脆弱”、“脾常不足”,饮食又不能自节,喂养稍有不当,就会损伤脾胃,妨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影响生长发育,因而,幼儿的喂养应着眼于保护脾胃。
其饮食应以易于消化吸收为原则,辅食的添加应该由流质到半流质到固体,由少到多,由细到粗,增加辅食的数量、种类和速度,要视小儿消化吸收的情况而定,宜随时观察孩子的大便以取得了解,食物的烹调宜细碎软烂、色香味美,通常采用煮、煨、烧、蒸等方法,不宜油炸。
要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尤应注重节食,《幼幼集成•初生护持》强调“忍三分饥,吃七分饱,频揉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冰箱的使用,现代儿童要防止营养过剩、过食生冷、零食过多过杂。
2、寒温调适
要顺应天时寒温变化增减衣衫,令小儿冷热适度,以小儿的手足暖而不出汗,体温保持在36.5℃—37.3℃之间为宜,保暖要点是头宜凉,背、足宜暖,小儿衣被特忌厚热,平时穿衣不宜过多,《诸病源候论》指出:“薄衣之法,当以秋习之”,使小儿慢慢适应寒冷刺激。
3、安全防护
小儿精神怯弱,易受惊吓,大惊卒恐可致疾病,此外,小儿求知欲强,勇于探索,但是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外界危险事物没有识别能力,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成人必须谨慎看护,事事留意,正面引导,切勿以粗暴态度或恐吓手段对待,《育婴家秘》指出“小儿能坐能行则扶持之,勿使倾跌也”,又谓“凡小儿嬉戏,不可妄指它物作虫、作蛇;小儿啼哭,不可令装扮欺诈以止其啼,使神志昏乱”,“小儿玩弄嬉戏,常在目前之物不可去之,但勿使之弄刀剑、唧铜钱、近水火”皆为经验之谈,值得借鉴,此外,要防止触电、车祸、溺水等意外事故的发生,冬天取暖要防止煤气中毒。
4、体格锻炼
《千金要方•初生出腹论》指出:“凡天和暖无风之日,令母将儿于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盈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
要鼓励孩子到户外活动,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日光、空气进行体格锻炼。
10岁以内儿童,每天至少保证2—3小时的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要让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是不宜进行过多的力量练习,以体操、游泳、游戏、短跑、武术、跳绳和球类运动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