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业工程导师介绍
西北工业大学焊接导师总表

西北工业大学焊接方向导师1.陈静教授,博士生导师简介女,1970年10月生。
199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并获工学硕士学位,并于同年就职于西北工业大学四系。
2004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陕西省光学学会理事,《中国激光》《Chinese Optic Letters》审稿人,西北工业大学“英才培养计划”入选者。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863计划一项。
作为项目组骨干先后参加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973、国防基础、总装预研等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撰写“十五”国防重点专著《激光立体成形》。
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60篇,EI 收录50篇,ISTP收录10篇。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
获省部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目前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激光立体成形制造与修复再制造,激光组合制造技术,激光制备新材料,激光精密焊接。
2.傅莉教授,博士生导师简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陕西省“新世纪三五人才”。
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第九届钎焊及特种连接专业委员会委员、红外探测器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安专家咨询团特聘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等学术兼职。
主要研究方向为:红外探测材料及其器件制备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摩擦焊、激光焊、电子束焊与微连接等特种焊接工艺及其焊接结构的数值模拟技术。
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论文110多篇,被SCI、EI收录70多篇,引用340多次;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荣获“第七届陕西省青年科技奖”、“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和“首届西安青年科技人才”等荣誉。
3.柯黎明,西北工业大学学士、硕士,清华大学博士,1987-1989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2000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5院机电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序号:363课程编号:055005课程名称:制造系统的分析与优化设计任课教师:王俊彪英文译名: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System先修要求: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最优化技术内容简介:1、制造系统的构成与目标;2、制造系统的模式与特征;3、加工单元的优化设计;4、设备布局的优化设计;5、作业调度的优化设计;6、资源配置的优化设计;7、工艺过程的分析与优化设计。
主要参考书:(1)《Manufacturing System》George Chryssolouris, NY, 1992;(2)《Modelling and Analysis of Manufacturing System》;(3)《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Processes》Leo Alting, NY, 1994;(4)《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Joseph Talavage, NY, 1988。
序号:364课程编号:055006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塑性成形任课教师:王仲奇英文译名:Computer Aided Plastic Forming先修要求:塑性成形力学基础、数值计算方法、有限元分析内容简介:1、塑性成形过程的计算机模型;2、塑性成形工艺过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3、塑性成形过程的计算机控制;4、塑性成形柔性制造系统。
主要参考书:(1)《计算机辅助塑性成形》马泽恩;(2)《板料成形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熊火轮。
序号:365课程编号:055007课程名称: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任课教师:王仲奇英文译名:CAD/CAM of Die Mold先修要求:冲压模和注射模设计内容简介:(1)典型金属成形或冲压模具CAD系统的构成,主要分析方法,系统分析;(2)塑料注射模CAD系统的构成,主要分析方法,系统分析;(3)模具型面CAM加工要素,自由曲面NC加工,自动编程基础。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专业及教授

03 智能信息处理与检测技术 段哲民 教 授
马建仓 教 授
刘诗斌 教 授
04 智能控制系统理论与新技术 景占荣 教 授
马建仓 教 授
刘诗斌 教 授
080902 电路与系统 34
01 网络与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史浩山 教 授 段哲民 教 授 雷金奎 研究员 张小林 研究员
冯晓毅 副教授 李 辉 副教授
李 宏教 授
徐建城 副教授
杨金孝 副教授
04 集成电路 SOPC_IP 设计方法与设计技术 段哲民 教 授
于海勋 教 授
李会方 副教授 徐建城 副教授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28 01 计算电磁工程 许家栋 教 授 候新宇 副教授 万国宾 教 授 赵惠玲 副教授 丁 君 副教授 李建周 副教授 同上 复试科目 930 电磁场与电磁波 931 微波技术 任选一门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电磁场与电磁波 信号与系统 模拟电子技术 微波技术 任选两门但不能与初试科目相同 02 微波通信 郭陈江 教 授 韦 高 副教授 丁 君 副教授 张麟兮 副教授 候新宇 副教授 万国宾 教 授 03 应用微波技术 韦 高 副教授 郭陈江 副教授 张麟兮 副教授 丁 君 副教授 宋祖勋 研究员 04 电子对抗 许家栋 教 授 郭陈江 教 授 张麟兮 副教授 韦 高 副教授 宋祖勋 研究员 05 现代天线技术 万国宾 教 授 丁 君 副教授 候新宇 副教授 郭陈江 教 授 韦 高 副教授 赵惠玲 副教授 李建周 副教授
学科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 指导教师 科目 备注 040110 教育技术学 7 01 多媒体应用研究 徐 伟 教 授 段渭军 副教授 李小聪 副教授 吴介军 副教授 101 政治 201 英语 311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 924 C 语言程序设计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概率论 信号与系统 微机原理及应用 任选两门但不能与初始科目相同 02 网络信息传播及存储技术 徐 伟 教 授 段渭军 副教授 于 忠 副教授 03 网络远程教育技术研究 徐 伟 教 授 段渭军 副教授 04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徐 伟 教 授 段渭军 副教授 吴介军 副教授 李小聪 副教授
1.2西工大机电学院考研专业课的选择

(上一篇:西工大专硕和学硕的区别和报考详情分析)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时间再给大家写点什么,我想大家已经感觉出来考研复习方向性的重要性。
考研只有大半年的复习时间,而且完全靠个人自觉,如果方向有所偏差,到了报考的时候,就会乱了阵脚。
只有确立了正确的复习方案,才能事半功倍。
正所谓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上一篇给大家分析了西工大学硕和专硕的异同,这篇给大家说说西工大机电学院考研专业课的报考情况。
主要分析各专业课的难易程度。
从而让大家对专业课的选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首先,大家要知道的是西工大机电学院考研能够选择的专业课有哪些。
根据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招生简章上边可以看到,代码005的机电学院可以报考的专业方向分别是:(括号后边是这个专业的说明)①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②080202机械电子工程③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④080204车辆工程⑤0802Z1微机电系统及纳米技术⑥0802Z2工业设计(艺术专业的方向)⑦0802Z3工业工程⑧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⑨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⑩082503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11 083100生物医学工程(主要是医疗器械方面)12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管理方向)13 130500设计学14 085203仪器仪表工程(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的专硕)15 085232 航空工程(这个是082503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的专硕)16 085236 工业工程(0802Z3工业工程的专硕)17 085237 工业设计工程(0802Z2工业设计的专硕)对于管理学和艺术方面,因为本人是工科出身,对这些不是很了解啦。
看过招生简章的同学都会发现,只要是工科的专业,专业课考试范围都是一样的,我给大家截个图:。
想必大家看到这些可选课程,心里一定有自己的谱了。
但是还是希望大家能硬着头皮看完,这里总是有你不知道的。
这些专业课大家都是学过的,机电学院嘛是一个有机械,有电子的学院。
建构物联制造系统 主动感知生产活动——访西北工业大学工业工程系张映锋教授

香 港 大 学从 事 博 士 后 研 究 ;2 0 0 7 年3 月 在 张 映锋 教 授 这 样 阐述 道 。 这 是 张 映锋 教 西安 交通 大 学机 械 学 院 工 作 ;2 0 1 O 年1 2 月
知 各 类 制 造 资 源 上 正 发 生 的 制造 活 动 , 查 研 究 .能 在 这 一 研 究 方 向 找 出 国 内外
张映锋教授 的科研成果具 有十分重 十 个 研究 团队 以及 十 个 团 队带 头 人 ,
以更 好地 组 织 制 造 资源 ”张 映锋 教 授 要 的 科 学 意 义 在 数 字 化 制 造 设 备 建 看 看他 们 有 哪 些 成 果 ,做 学 问 不 是 闭 门 说 .他们 的研究正 是结合物联技 术使得 模 ”和 实 时制造信息驱动 的制造执行 造 车。”他还把学 生分为两类 ,一类是
用最新 的物联 技术 与传 统的制造 资源 .
和在 制品信息动态跟 踪与监控技术 为 有一番 自己的理念 ,培养 学生过程中 . 制造企 业上层管理 系统 、车 间层 、底层 他 希 望学 生 可 以 在 别人 的肩膀 往 上
“ 当我布置 科研任务后 , “ 无缝 集 跳 ” .他说 : 使 得 每 个 制 造 资源 具 有 实 时感 知 与 执行 层面信息 的 实时” 、 交 互 的能 力 ,有 眼 睛 耳朵 、嘴 成 和 互用协作 提 供 了重要 的学术和 不 希 望 学 生 马 上 给 出反 馈 .而 是 展 开 调 巴 。这 样 ,上层 生产 系统可 以随时感 应 用价值 。
中航工业航空液压装配调试工技艺研修班专家简介

中航工业高技能人才航空液压装配调试工技艺研修班专家简介二〇一一年四月赵升吨,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机、电、液系统的计算机监控、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绿色流体传动系统及控制、超声及半固态特种精密成形、振动与噪声控制、微纳米成形方面的研究。
现任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会常务委员、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会液压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锻压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锻压学会设备机械化及自动化委员会委员、半固态加工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锻压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杂志编委、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技术专家、西北国际招标公司技术专家。
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并圆满完成了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专项基金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科技部地方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及30余项横向课题。
公开发表的论文18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50余篇,被Sci、Ei收录的论文30余篇。
齐乐华,女,工学博士,陕西省教学名师,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负责人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负责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主任。
主要从事制造(成形)过程仿真与智能控制、微制造系统与纳米技术、半固态成形工艺及理论、计算机应用与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任塑性加工学会半固态成形学术委员会委员、材料学会挤压铸造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塑性加工学会微纳米成形技术学术委员会委员。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基金、航空科学基金、航天支撑基金和博士点基金等20余项科研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授权4项)。
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奖:1996年航空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1997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1999年航空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2006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一)。
会员代表大会会议议程

会员代表大会会议议程会员代表大会会议议程会员代表大会会议议程商会筹备组组长江冰主持人:各位会员准备开会了,请工作人员清点会员到会人数,并报告主持人。
应到会员人,实到人,因事(病)请假人。
主持人:应到会员人,实到人,因事(病)请假人,参会会员达到三分之二人数,可以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讲在重庆市江北区成立达县商会的意义和作用。
)今天大会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议程:一是商会筹备组副组长许国权作商会筹备工作报告和选举办法(草案);二是商会筹备组副组长黄先忠宣读商会章程(草案)和会费收缴管理办法;三是讨论通过选举办法(草案)、章程(草案)和会费收缴管理办法;四是宣读商会理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候选人名单及基本情况;五是选举。
一、请商会筹备组副组长许国权作商会筹备工作报告和选举办法(草案);二、请商会筹备组副组长黄先忠宣读商会章程(草案)和会费收缴管理办法;三、讨论并举手表决1、章程(草案);2、会费收缴管理办法(草案);3、选举办法(草案);主持人:各位会员对商会章程(草案)、会费收缴管理办第1页共3页法(草案)、选举办法(草案)进行讨论并举手表决,现已通过。
筹备组按照商会章程和商会选举办法,本届商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出理事15人,由理事会选出商会会长1人、副会长13人,秘书长1人(副会长兼任)。
四、请某某副组长就商会筹备组推出的候选人情况向大会介绍,请酝酿。
主持人:请工作人员再次清点会员代表人数,并报告主持人,应到会员人,实到人,因事(病)请假人。
主持人:应到会员人,实到人,因事(病)请假人,参会会员达到三分之二人数,可以进行选举。
这里需要向大会说明的是因各位会员工作繁忙,我们简化了工作程序,我们在提名候选人职务时,把理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职务一并提出,实行一次选举,选举仍是举手表决。
请工作人员做好清点表数准备。
下面进行选举。
理事、会长江冰,赞成的举手票,反对的票,弃权的票。
同意江冰当选为理事、会长的赞成票为票,符合章程和选举办法的规定,当选为本届商会理事、会长。
多目标柔性Job Shop调度问题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2. 2
建模方法研究现状 数学模型 一些学者从整数规划的角度建立了多目标 FJSP 的数学模
2. 2. 1
[ 24 ] 型。庞哈利 从集成化的角度研究了柔性 Job Shop 计划和调
度问题, 建立了两层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并用遗传算法求解最 佳加工路径, 用启发式规则求解调度问题。 2. 2. 2 析取图模型
的分类, 讨论了其复杂性; 其次, 分别从建模、 优化方法和原型系统研究方面综述了其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 对一 类更加通用的多目标柔性 Job Shop 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文献综述; 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并对 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多目标;柔性工作车间调度;建模;优化方法;原型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73. 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3695 ( 2007 ) 03- 0001- 05
[ 11 ] 最优解。Hoitomt 利用拉氏松弛法求解并行机调度问题, 目 [ 26 ] 标是加权延迟。Torabi 等人 建模了 FJSP 的批量调度模型,
, M ij = M, 表示第 j 个工件的第
ij
2. 3. 1
i 道工序可以在所有机器上加工; 对于 @ 部分 FJSP, 器上加工, 即至少有一台机器不能加工 i 工序。
能真正体现实际生产的调度理论和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
[2] 意义。柔性 Job Shop 调度问题 ( Fiexibie Job Shop Scheduiing
Probiem,FJSP) 就是在这 种 形 势 下 产 生 的。它 是 对 经 典 Job Shop 问题的扩展, 不但继承了 Job Shop 问题的所有特征, 而且 增加了新的求解难度: 允许某道工序在多台机器上加工, 一台 机器可以加工多种类型的工序。调度的首要工作是将工序分 配到机器上, 即机器分配问题; 其次才是真正的调度问题。多 目标下的 FJSP 扩大了最优调度的搜索空间, 而且需要满足更 多约束条件, 导致问题更加复杂。这类调度问题的复杂性、 约 束多样性、 动态性决定了对该问题的研究能够反映实际生产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学院工业工程系导师简介王润孝教授王润孝,1957年1月生,教授,机械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制造自动化软件与信息研究所所长。
1982年、1998年分获西北工业大学机电控制与自动化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和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工学博士学位。
1989 年至 1990 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作访问学者。
兼任教育部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西安市科协副主席等职务。
任教以来,为博士、硕士、本科生讲授“数控机床”、“制造技术新哲理”、“数字技术”“人力资源开发与研究”等6门课程,累计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0余名,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编写专著及教材8项。
主持以及参加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自然基金、陕西省科学基金、陕西省攻关计划项目以及横向课题二十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9项。
孙树栋教授孙树栋,男,1963年生,中共党员。
1989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曾在英国Sheffield(谢菲尔德)、Strathclyde(斯克莱德)等大学任访问学者。
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防基础科研、总装预研等项目的持续支持下,提出了遗传模拟退火算法、遗传免疫算法等新算法,有效解决了机器人控制、车间计划调度等面临的多目标、有约束优化难题;提出了建立企业生产过程资金流模型、基于组件的可重构信息管理系统等理论与方法;建立了稳固的科研团队,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重构制造执行系统、协同服务系统,在10余家企业得到成功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撰写专著、主编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7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
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7项。
曾荣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航空青年科技奖。
秦现生教授秦现生:男,1962年生,博士、教授、博士导师。
中英机械电子产品设计研究所所长。
曾在英国strathclyde大学任高级访问学者合作研究一年。
主要从事生物机电、空间机电、远程机电、现代数控、智能机器人、过程测控与自动化、数字装备、故障诊断、产品开发管理、先进制造模式、质量管理以及智能制造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8部,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4项。
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航空基金、陕西省科学基金及横向课题30多项。
目前正在承担欧盟Asia-LinkProgramme国际合作项目、国防科研项目和各基金项目总经费650余万元。
培养博士研究生30余名、硕士研究生近50名,与英、法等国外大学联合培养在读的博士研究生3人。
唐虹教授唐虹,男,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机械工程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先进机械电子装置及计算机数控系统;机械控制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与机器人;敏捷制造与智能制造;纳米测量与虚拟仪器;智能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智能控制和应用系统。
主持完成航天基金1项,横向科研课题3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
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二项。
在开发多功能数控布带缠绕机中,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所取得相关的主要科研成果如下:★计算机辅助拼装夹具工艺信息系统★多功能数控布带缠绕机★航天支撑基金项目“不规则航天零件的缠绕及排线算法研究”★飞机维修网络管理信息系统★数控设备维修管理及编码信息系统★飞机电源系统的仿真与建模研究★高压水切割机五坐标数控改造★C4026-120自动钻铆机机壁板托架设计★五座标数控探伤机★数控绘图机控制系统分析及接口设计★数控激光焊接机维修改造徐娅萍副教授徐娅萍,女,1963年2月生,汉族,副教授,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
1994年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获机械制造工学硕士,1994——2000年在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从事电器产品研发工作,现在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业工程系从事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主要有机电控制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与机器人、先进机械电子装置及计算机数控系统等。
完成了摩擦材料性能试验台、高层建筑消防救灾机器人等课题,发表科研论文16篇,培养硕士生6名。
杨旭东副教授杨旭东,男,1962年12月出生,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业工程专业负责人。
1987年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7至2000年在航天科技集团第16研究所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数控技术方面的研究,1992年起任高级工程师,2001年至今在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业工程系从事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有机电控制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与机器人、先进机械电子装置及计算机数控系统等。
近年来主要讲授的本科生课程为:工业电器控制、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电气控制技术,讲授的研究生生课程为:现代工业控制装置、制造装备控制工程、经营过程重构。
近年来主持及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有:数控低熔点玻璃粉涂敷机、数控拉弯机、锥束CT装置、大型管柔性曝光台、行波管冷测试系统、蒸汽过热炉控制系统、汽车电子产品装配生产线等20余项。
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两项。
李树军1966年10月生,籍贯:河南洛阳。
1983、9∽1987、7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9月∽1992年3月于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7年7月留校于机械系机械学教研室工作。
1993年12月被评为讲师,1998年12月被评为副教授。
2000年至今共培养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8人,已毕业7人。
主要从事带传动理论、新型传动带生产工艺的研究及传动带生产、检测及其他专用设备开发,已应用于国内多家企业,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篇,参与制订4项传动带国家标准;曾担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全国胶带标准化审查委员会副主任,现为机械工程学会带传动委员会委员;全国带轮与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姜万生副教授姜万生:男,1962年10月生,汉族,博士,副教授,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
1990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获机械制造工学硕士;2000年西北工业大学博士毕业,获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博士学位,现在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业工程系从事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主要有:机电控制与自动化、CIMS及FMS,供应链管理,先进机械电子装置等;主持完成了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部级优秀教材一等奖一次。
司书宾副教授司书宾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2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博士学位(工业工程方向),2007年10月-2008年10月芬兰瓦萨大学公派访问学者。
先后主持和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863项目、以及12项部委及企业合作项目。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被EI、ISTP索引10余篇。
研究成果在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等企业实现了应用,曾经荣获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主要研究方向有库存控制理论、供应链优化技术、装备保障服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目前在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孙树栋教授团队从事学术研究。
杨宏安副教授杨宏安:男,1972年10月生,副教授。
200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5月~2007年11月在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
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防基础科研、航空基金、企业横向课题15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目前主要从事制造执行系统(MES)、数字化生产线、智能优化调度方法、物流优化等方面研究。
王军强,男,1977年6月生,陕西岐山人。
博士,副教授,硕导。
2006年3月获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在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开展车间生产计划与调度优化、仿生算法等方面的博士后研究。
现主要从事生产管理模式、生产系统建模与优化、约束理论(TOC)、可重构车间生产管理与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1项、企业横向课题2项;2005年至2007年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4篇,EI索引12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贰等奖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参加国家863重大专项1项、863目标导向1项、863探索导向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企业横向项目6项;现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IJPR)、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EJOR、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期刊审稿专家;主讲《工业工程导论》、《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2门;研究成果已在西航、西飞等多个国有大中型企业得到应用。
史仪凯教授史仪凯,中共党员,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
兼任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力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电工学研究会理事长。
主要研究方向有机电控制及自动化、智能化检测、电气控制及其驱动控制、生物医学工程等。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基金课题7项和其他科研课题多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受理国家发明专利9项和实用新型专利3项。
主编(著)出版教材和著作14部。
培养博士研究17人,硕士研究生55人。
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项;获陕西省教学名师奖、优秀教材奖各1项。
向平副教授向平,女,副教授。
1985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8年4月获西北工业大学工业电子技术与电磁测量专业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领域:远程医学信息工程、生物医学传感技术与信息获取、智能信息处理与检测技术。
主持完成多项省部基金和横向科研课题。
先后获得国家、省、校级多项奖励。
向平,女,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