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

高三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

高三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1.对“情”和“趣”的提倡成为明代后期诗文理论突出的现象之一。

汤显祖说“世民为情,情生诗歌”;袁宏道说“世人难得者唯趣”,“入理愈深,然去趣愈远矣”,因此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程朱理学的日益僵化②商业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扩大③再现挑战正统、提倡个性的思想活跃局面④西方人文主义兴起并传入中国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映了商业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扩大,也说明程朱理学的日益僵化,故①②项正确,故答案为C项;③中的“再现”不符合史实,西方人文主义兴起于古希腊时期,故③④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

……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

”作者所说的“革新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的表现是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西汉时期的新儒学C.宋明时期的理学D.明清时期的批判思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依据材料中文字“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可以判断出此时欧洲处于15-16世纪的社会转型时期,即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故本题选择D项;其他选项时间不符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产生背景3.王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下列与该思想一致的是(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B.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高一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

高一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

高一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1.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与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关系是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D.两者毫无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带有反封建的民主色彩,它否定了君主专制,是对孟子“民贵君轻”这一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B项正确,C项错误;AD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2.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A.经世致用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工商皆本D.天下为主,君为客【答案】C【解析】必须知道“时代发展趋势”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兴起,主张发展工商业,因此C项符合题意,故选C。

A项错误,经世致用强调的是治学方面;B项强调的是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D项强调的是民主的思想,这是政治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进步思想3.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答案】B【解析】题干反映了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亡国、亡天下”的思想,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感。

A项“动摇”说法与史实不符;CD项所述影响与史实不符;B项正确。

【考点】顾炎武思想主张点评:顾炎武思想还可考查经世致用主张,以及考查与黄宗羲、王夫之的思想共同点等,此为考查频点。

4.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这里的高皇帝是指A.李世民B.汉武帝C.朱元璋D.雍正帝【答案】C【解析】黄宗羲坚决反对君主专制,材料中的前一句“有明之无善治”指明朝没有很好的政治,后一句“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指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开始。

儒家思想专题试题集

儒家思想专题试题集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一、单项选择题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 D .①②③④2.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根源是A .二人所处时代不同;B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 D .谈论的问题不同3.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其反映的现象是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B .教育开始普及民间;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 D .私人办学现象出现4.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A.①②; B .②③;C.①②③; D .①③④;5.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6.下列观点不符合儒家学派的是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 尊王贱霸" D 、"法不阿贵"7.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① “仁者爱人”②“无为而冶”③“为政以德”④“克己复礼”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③D ①②8.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A.克己复礼 B 忠恕C 未知生,焉知死D 有教无类9.下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A.“有救无类”的办学思想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独立思考 D .学思结合11.“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2.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A.孔子是“至圣先师” B .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13.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

3.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高考试题

3.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高考试题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高考试题一、选择题1.(2019年海南卷,6,2分)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表明孔子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答案】B2.(2018年北京卷,12,4分)“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C3.(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4.(2018年4月浙江选考,2,2分)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答案】B5.(2018年11月浙江选考,1,2分)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答案】C6.(2017年11月浙江选考,2,2分)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其观点旨在表达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答案】C7.(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课时练 必修三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试题+参考答案

课时练 必修三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2015年题组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2015·福建文综·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2.(2015·安徽文综·36)(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

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

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12分)(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14分)3.(2015·天津文综·1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6分)2014年题组12.、[2014·浙江卷] 如何看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③朱熹④李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7.[2014·全国大纲卷]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儒学常识试题

儒学常识试题

试题1.儒家“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五常”包涵哪些内容?A.仁B. 义C.礼D. 孝E.信F.智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自下面哪一经典著作?A.《道德经》B. 《论语》C. 《孟子》D.《墨子》3. 下列哪部文献不属于“四书”之列?A.《大学》B.《中庸》C.《春秋》D.《孟子》4. 儒家“五圣”指哪些人?A.孔子B.颜子C.文子D.曾子E. 子思F. 孟子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此句出自论语哪一篇?A.《论语·学而》B.《论语·为政》C.《论语·卫灵公》D.《论语·里仁》6.《论语》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字是什么?A.礼B.仁C.义D.道7.礼是儒家学说的重要思想之一,在中国历代社会中普遍都有尚礼的风气,你认为当时人们尚礼的原因有哪些?A.维持等级制度的需要B.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B.个人立身修养的需要 D.古代社会的一种风俗8.你认为儒家讲求的“礼”在当今社会还适用吗?A.适用B.大部分适用C.有些适用D.不适用9.“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儒家的学问宗旨出自哪部经典?A.《中庸》B.《论语》C.《大学》D.《韩非子》10.“中庸”是儒家核心伦理观之一,对于“中庸”理解历来不一,你对中庸思想怎样理解?A. “无过无不及”的道德标准和“和而不同”的和谐尺度B. 庸俗的折中主义11.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把儒家文化导向概括为“亚洲价值”,近年来许多中外学者认为亚洲经济腾飞与儒家文化影响有关,你认为两者之间有关系吗?A.有B.没有12.你认为儒学是中华民族固有文化的核心和代表吗?A.是B.不是13.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融入到现代文明中吗?A.能。

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B.不能。

现代文明应与西方接轨,主要借鉴学习西方文明。

14. 在21世纪素质教育中,你觉得儒家智慧有哪些精神应该提倡?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真精神B. “仁者爱人”的仁爱精神C. “和而不同”的协作精神D.普渡众生的慈悲胸怀15.在你看来,儒家文化可以作为一种宗教吗?A.可以B.不可以1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有“破”、“立”两个方面,批判是“破”,继承是“立”,我们应以“破”为主还是以“立”为主?A.以“立”为主B.以“破”为主17.有人认为儒家思想中“重道轻器”是不鼓励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它与中国近代自然科学的相对落后有关系。

高一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

高一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

高一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1.(13分)儒家思想在不同时代都曾发生相应历史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司马迁《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天下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而无一不本于人主之心者,此自然之理也。

故人主之心正,则天下之事无一不出于正;人主之心不正,则天下之事无一得由于正。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十一(1)依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7分)(2)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分析朱熹的观点和董仲舒有何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对儒家干预政治提出的具体要求。

(6分)【答案】(1)观点:正君心;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分)影响:有利于以思想的一统来巩固政治一统(有利于加强皇权);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对宋明理学(朱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4分)(2)相同之处:正君心。

(2分)具体要求: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社会政治应符合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4分)【解析】(1)根据材料中“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可知正君心;根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可知大一统;根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可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有利于以思想的一统来巩固政治一统。

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2)材料二中“故人主之心正,则天下之事无一不出于正;人主之心不正,则天下之事无一得由于正。

(部编版)2020高中历史第0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部编版)2020高中历史第0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第0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单项选择题1.李贽一生著述颇丰,但其著述先后数次被禁毁,民间盗印、假托者不绝。

主要原因是他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C.动摇了理学的统治地位D.挑战了孔子的权威性【答案】D2.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要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

这表明李贽A.反对尊崇孔子B.提倡独立思考C.反对专制皇权D.批判程朱理学【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新儒学。

李贽仍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反对尊崇孔子”与材料“读孔子之书”“学仲尼之精神”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信息“不拘泥于其书”“说其未说之话”“不仿其形态”可知强调要独立思考,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皇权的态度,排除C项;“批判程朱理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3.李贽称赞汉朝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A.提倡拜金主义,鼓励发展工商实业B.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C.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D.倡导经世致用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

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武则天当皇帝、商鞅变法、吴起变法以及农民起义等的评价正好与李贽的观点相反,这说明李贽反对以传统的儒家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可以排除。

4.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

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答案】C5.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学年儒家经典期中测试题
一、单选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分,每小题1分)
1、儒学的创始人是?()
A. 老子
B. 庄子
C. 孔子
D. 周公
2、儒家“亚圣”指谁?()
A. 孔子
B. 文子
C. 曾子
D. 孟子
3、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A.《易经》
B.《论语》
C.《大学》
D.《春秋》
4、《二十四孝》“曾子痛心”的故事:曾子的母亲用了什么办法召回山上砍柴的曾子?()
A. 飞鸽传书
B. 托邻居去叫
C. 咬手指
D. 打电话
5、《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A. 报得三春晖
B. 游子身上衣
C. 意恐迟迟归
D. 天涯共此时
6、人类历史的时间跨度可以比作一条直线:过去无始,?()
A. 未来无终
B. 未来无底
C. 未来无人
D. 未来无名
7、“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出自哪部典籍?()
A.《汉书》
B.《周易》
C.《孟子》
D.《论语》
8、“古之学者为己”中“为己”指什么?()
A. 学习修养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是为了自己的一种完善
B. 为自己名利
C. 一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D. 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
9、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什么?()
A. 修身
B. 齐家
C. 治国
D. 平天下
10、中国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
A. 人生
B. 理论
C. 儒学
D. 传统道德
11、“身心和谐”中“心”在儒家思想中指的是?()
A. 心脏
B. 人的精神
C. 心思
D. 心情
12、下面哪种行为背离了“慎独”的原则?()
A. 雷锋助人为乐,不留姓名。

B. 王刚从不随地吐痰,即使在没人的野外。

C. 李红捡到一个钱包,他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于是归还失主。

D. 小明在夜深没人的时候,把街边的垃圾桶踢倒。

13、“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表示孝顺的行为,父母过世,古人一般守丧几年?()
A. 一年
B. 两年
C. 三年
D. 四年
14、”三不朽”理论最早由谁提出?()
A. 范宣子
B. 孔子
C. 孙子
D. 叔孙豹
15、下列哪个不属于中国文化的三大思想源头?()
A. 儒
B. 道
C. 佛
D. 法
16、“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哪部典籍?()
A.《礼记》
B.《论语》
C.《孟子》
D.《周易》
17、孔子认为待人处世的最根本原则是什么?()
A. 不卑不亢
B. 忠孝两全
C. 推己及人
D. 重义轻利
1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哪位先贤讲的?()
A. 孙子
B. 韩非子
C. 老子
D. 孔子
19、如果孔子的思想是仁学,仁的最基本的一个内涵是什么?()
A. 爱学习
B. 爱民族
C. 爱国家
D. 爱人
20、做人就是要处理什么样的关系?()
A. 人和事的关系
B. 人和人的关系
C. 人和动物的关系
D. 人和自然的关系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若正确在括号内划√,否则划X。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儒学是中华民族固有文化的核心和代表。

()
2、道德是天生的,无需修养和教育。

()
3、儒学是“为人”之学。

()
4、中国人讲究历史观念,把自己放在历史中间寻找自己的价值。

()
5、研究、学习儒学必须是和自己的思想行为相结合去体会、运用。

()
6、中国古代讲义利关系,是要求人们“义以为上”,完全不要私利。

()
7、仁要从推己及人做起。

()
8、孝是我们的在社会上立足之本,做人之基础。

()
9、“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意思是:父亲要儿子死,儿子不得不死。

()
10、作为儿女,要尽孝就得对父母百依百顺。

()
三、多选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或者没作答的均不得分)
1、儒家“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五常”包涵哪些内容?()
A. 仁
B. 义
C. 礼
D. 孝
E. 信
F. 智
2、在21世纪素质教育中,你觉得儒家智慧有哪些精神应该提倡?()
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真精神
B. “仁者爱人”的仁爱精神
C. “和而不同”的协作精神
D. “普渡众生”的慈悲胸怀
3、以下那些人物属于儒家学派?()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荀子
4、儒学中孝的三个层次?()
A. 始于事亲
B. 中于事君
C. 中于事上
D. 终于立身
5、儒家认为孝要从以下哪几个方面着手?()
A. 居者致其敬
B. 养则致其乐
C. 病则致其忧
D. 丧则致其哀
6、下面哪些是中国史学的一个很大特点?()
A. 记事
B. 做人
C. 记人
D. 做事
7、我国古人追求的“三不朽”有哪些?()
A. 立言
B. 立命
C. 立德
D. 立功
8、儒学的基本出发点是?()
A. 人和禽兽是一回事
B. 要认识人和禽兽的区别
C. 要学会做人
D. 爱国是根本
9、如果孔子的思想是仁学,下面哪些不是的“仁”的基本内涵?()
A. 爱学习
B. 爱人
C. 爱自己
D. 爱读书
10、关于“推己及人”正确的说法有哪些?()
A. 推己及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仁要从推己及人做起
C. 推己及人道理很简单,但做起来很不容易
D. 推己及人的原则已被世界所注意
四、简答题(紧扣题意,简明扼要地回答。

每题5分,共10分)
1、儒家认为人能成为“万物之灵”的原因?(5分)
2、请写下课堂上让你感触深刻的一句话,并简要说明原因。

(5分)
五、论述题(紧扣题意,简要论述。

本题10分)
1、联系实际,从儒学角度谈谈现实生活中该如何尽孝道?
六、作文(总分30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哲人眼中滚滚奔流的江河水,它不只是一种自然存在,其中流淌的还有挽不回、留不住的光阴。

当光阴逝去,我们迎来的是一个全新的自己,那么此时,你想对未来的自己说些什么呢?你有哪些缺憾?你希望“他”在什么事情上做得更好?你希望“他”成为怎样的人?……
请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

(要求:情感真挚,内容充实,字数50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