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城市--参数化设计
城市雨洪管理模型与应用

城市雨洪管理模型与应用作为一名物理专家,我熟知物理学中的各种定律,并且经常进行各种实验。
在城市雨洪管理方面,我们可以应用许多物理定律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从物理定律到实验准备和过程进行详细解读,并探讨城市雨洪管理模型的应用和其他专业性角度。
在城市雨洪管理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物理学中的一些定律。
其中,流体力学定律对于研究城市雨洪管理至关重要。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无论是液体还是气体)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行为的科学。
在城市雨洪管理中,我们主要关注液体,即雨水的流动行为。
流体力学定律之一是贝努利定律。
贝努利定律描述了流体在速度改变的情况下,压力也会随之改变,从而使得流体沿着压力梯度的方向移动。
在城市雨洪管理中,我们可以利用贝努利定律来设计合适的水流路径和通道,以降低雨水对城市地区造成的影响。
基于贝努利定律,我设计了一项实验来模拟城市雨洪管理模型。
首先,我们选取一个小型的城市区域,以模拟真实的城市环境。
然后,我们在该区域设置不同高度的障碍物,以模拟建筑物和道路。
接下来,我们使用水泵将一定量的液体(代表雨水)注入这个区域。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控制注入液体的速度和压力,并观察液体在不同障碍物下的流动情况。
通过测量液体的流速和压力,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在不同情况下液体的流动行为。
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优化城市雨洪管理的设计和规划。
利用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建立城市雨洪管理模型。
这一模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不同条件下的雨洪情况,并为城市规划者提供合理的参考。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对液体流速的测量,确定雨水在不同地区的集中程度,从而设计出更合理的排水系统。
除了流体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也在城市雨洪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热力学定律研究物质的能量转化和热力学过程。
在城市雨洪管理中,我们经常需要考虑雨水的蒸发和蓄热过程。
我们可以利用热力学定律设计实验来研究雨水蒸发和蓄热的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热量传感器测量不同地表材料(如沥青、草地等)在雨水注入后的温度变化。
描述城市热环境的微尺度模型

描述城市热环境的微尺度模型城市热环境一直以来都是城市管理和规划中的重要考虑因素,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热环境对城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城市空气质量、建筑物能源消耗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等方面。
因此,建立一个准确描述城市热环境的模型是必不可少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为理解和描述城市热环境开发了各种不同的模型,其中包括宏观尺度模型和微观尺度模型。
宏观尺度模型主要关注整个城市范围内的热环境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
而微观尺度模型则更关注城市内部小区域的热环境特征,如街道和建筑物之间的微观热流。
微尺度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城市热环境的高分辨率模型,它将城市划分为更小的单元,以更准确地表示城市内不同区域的热环境特征。
这种模型通常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通过将城市中的建筑物、街道和其他地形特征建模为网格单元,来模拟和预测不同地方的热传递和空气流动。
这种模型能够提供高空间分辨率的数据,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城市热环境的细节和变化。
微尺度模型的建立需要准确的输入数据,包括建筑物和地形的几何信息、材料热物性参数以及气象条件等。
这些数据是通过现场测量、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获取的。
在模型仿真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人们的活动和行为对热环境的影响,如行人流动、车辆排放和建筑物的使用情况等。
这些数据和参数的精确性对于模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利用微尺度模型可以研究城市中不同因素对热环境的影响。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修改建筑物的形状和朝向,来评估不同设计策略对热环境的影响。
他们还可以通过模拟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城市热环境,来评估城市规划和管理对热环境的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
通过这些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城市中的热环境问题,从而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虽然微尺度模型在城市热环境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它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模型建立和仿真过程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特别是对于大型城市而言。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建筑风环境数值模拟研究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建筑风环境数值模拟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在城市中涌现。
建筑物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如功能、美观、安全等。
然而,一个被忽视的因素是建筑的风环境。
一个好的风环境可以提高建筑的舒适度,也可以减小建筑的能耗。
因此,建筑风环境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建筑风环境的研究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
实验室试验可以得出一些定量的数据和直接的观察结果,但是实验室试验的成本很高,而且试验环境和实际环境之间存在差异。
因此,数值模拟成为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研究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成为了建筑风环境数值模拟的主流方法。
计算流体力学是一种计算流体的数值模拟方法,它基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和其它物理规律,将流场离散化成格点,对每个格点上的流场变量进行求解。
计算流体力学在建筑风环境数值模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建筑外围流场模拟、建筑内部流场模拟和建筑能耗模拟。
建筑外围流场模拟是指对建筑周围流场的模拟。
这个模拟中需要考虑到建筑形状、位置和风的方向和大小等因素。
通过计算建筑周围流场的速度和压力等参数,我们可以了解在风场中建筑所受的力和压力分布。
建筑外围流场模拟对于建筑的结构设计非常重要,可以为建筑提供优化的设计方案,例如缩短建筑的轮廓线、平衡建筑的表面压力分布。
建筑内部流场模拟是指对建筑内部流场的模拟。
这个模拟中需要考虑到建筑内部的空气流动、换气量和温度等参数。
通过计算空气流速、压力以及温度分布等参数,我们可以了解建筑内流场的情况和建筑内部区域的舒适度。
建筑内部流场模拟和建筑外围流场模拟相比更为复杂。
因为建筑内部流场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建筑内的门窗位置、空调设备、人员和物品等因素。
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建筑内部流场模拟更为关键,因高层建筑内的温度、湿度与空气品质等因素影响舒适度和安全性。
建筑能耗模拟是指对建筑内部能耗的模拟。
参数化设计案例

参数化设计案例【篇一:参数化设计案例】文/游亚鹏(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胡越工作室高级建筑师)杨剑雷(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胡越工作室建筑师)杭州奥体中心体育游泳馆(以下简称体育游泳馆)位于杭州奥体博览中心内北侧,北临钱塘江,西临七甲河,是一座集合了体育馆、游泳馆、商业设施和停车设施等复杂内容的庞大综合体建筑,总建筑面积近40 万平米。
建筑形态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部是一个形式低调的大平台,内部包含了以商业设施和地下停车为主的功能空间,平台上部放置了一个形态生动的巨大的非线性曲面,把体育馆、游泳馆两个最主要的功能空间覆盖其中。
这一非线性曲面通过长短轴连续变化的一系列剖面椭圆连缀放样而成,曲面内的支撑结构和曲面外表皮分块相互对应,保持了内外一致,分格体系呈菱形网格状分布,使曲面成为巨大的网壳体。
由于这一形态从造型到构造用传统手段难以完成设计、优化和输出,因此设计者从方案阶段引入了参数化手段直至施工图设计结束。
借助参数化手段,设计者应用了一系列逻辑强烈的数学方式对网壳主体和各子体加以描述并确定其形态,对网壳结构和内外表面进行有效划分和组织,对空间构件进行定位,对围护结构构造和内外节点进行设计和控制,并且从实际加工角度对构件进行了逐次优化。
同时,还在建筑内部进行了bim 设计,使上部网壳围护结构的构造、空间结构、内外幕墙、雨水、采光、通风等系统等与下部功能对应的各系统全部虚拟搭建起来,并进行了三维的校核和调整。
术语表达在描述体育游泳馆的设计过程之前,为了标明这个实例在参数化地图上所处的位置和对参数化应用所起的作用,这里首先对参数化、bim 、非线性等名称作出适当的解释,同时对参数化的应用方向做出分类。
作为日渐成熟的新兴设计手段,参数化设计和bim 成为了当前建筑设计领域经常提及的词汇。
随着用传统投影法制图手段难以描述的空间造型的建筑实例开始在世界各地涌现,参数化一词已有滥觞的趋势,建筑师们通常把一切非传统的空间曲面造型建筑统称为参数化建筑,似乎参数化就是曲线的建筑,这产生了一些混淆,实际上参数化、bim 和非线性曲面造型是目前数字化设计世界中各自不同的概念,它们虽然有相互渗透的成分,但在描述范畴、应用目的和描述对象方面却不尽相同。
气科院大气物理面试英语专业词汇[1]
![气科院大气物理面试英语专业词汇[1]](https://img.taocdn.com/s3/m/ebc29b2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d.png)
大气科学系微机应用基础Primer of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FORTRAN77程序设计FORTRAN77 Program Design大气科学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Atmospheric Science大气探测学基础Atmospheric Sounding流体力学Fluid Dynamics天气学Synoptic Meteorology天气分析预报实验Forecast and Synoptic analysis生产实习Daily weather forecasting现代气候学基础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climatology卫星气象学Satellite meteorologyC语言程序设计 C Programming大气探测实验Experiment on Atmospheric Detective Technique云雾物理学Physics of Clouds and fogs动力气象学Dynamic Meteorology计算方法Calculation Method诊断分析Diagnostic Analysis中尺度气象学Meso-Microscale Synoptic Meteorology边界层气象学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y雷达气象学Radar Meteorology数值天气预报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气象统计预报Meteorological Statical Prediction大气科学中的数学方法Mathematical Method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专题讲座Seminar专业英语English for Meteorological Field of Study计算机图形基础Basic of computer graphics气象业务自动化Automatic Weather Service空气污染预测与防治Prediction and Control for Air Pollution现代大气探测Advanced Atmospheric Sounding数字电子技术基础Basic of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iqul大气遥感Remote Sensing of Atmosphere模拟电子技术基础Analog Electron Technical Base大气化学Atmospheric Chemistry航空气象学Areameteorology计算机程序设计Computer Program Design数值预报模式与数值模拟Numerical Mode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接口技术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Technology of Interface in Atmosphere Sciences Application海洋气象学Oceanic Meteorology现代实时天气预报技术(MICAPS系统)Advanced Short-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 Technique(MICAPS system)1)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大气降水2) atmosphere science大气科学3) atmosphere大气1.The monitoring and study of atmosphere characteristics in near space as an environment forspace weapon equipments and system have been regarded more important for battle support.随着临近空间飞行器的不断发展和运用,作为武器装备和系统环境的临近空间大气特性成为作战保障的重要条件。
CAD软件的基本功能与应用

CAD软件的基本功能与应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是一种专门用于辅助工程设计、制造和建模的计算机程序。
它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功能,使得设计师能够以高效、精确和便捷的方式进行设计。
本文将探讨CAD软件的基本功能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CAD软件的基本功能1. 图形绘制和编辑:CAD软件提供了各种绘图工具,如线段、圆弧、多边形等,用户可以使用这些工具创建基本的图形。
同时,CAD软件还支持图形的编辑功能,如平移、旋转、缩放等,使得用户可以对已有的图形进行修改和调整。
2. 三维建模:CAD软件不仅支持二维图形的创建和编辑,还可以进行三维建模。
用户可以通过定义基本的几何体,并进行组合、相交等操作,创建出复杂的三维模型。
这为工程设计和建筑设计提供了便捷的工具。
3. 参数化设计:CAD软件还支持参数化设计,即通过定义参数和公式来控制设计模型的形状和尺寸。
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参数的数值,软件会自动重新计算并生成相应的模型。
这种功能可以大大提高设计的灵活性和效率。
4. 组装和装配:CAD软件不仅可以创建单个的零件模型,还可以进行组装和装配。
用户可以将不同的零件进行组合,并通过约束和关联等方式进行装配。
这使得用户可以在设计过程中模拟真实的装配过程,检查零件之间的配合和间隙。
5. 图形展示和渲染:CAD软件不仅可以创建和编辑图形模型,还可以进行图形的展示和渲染。
用户可以对模型进行视角调整、光照设置、材质贴图等操作,使得图形更加真实地呈现。
这为设计师进行项目展示和沟通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二、CAD软件的应用领域1. 机械设计:CAD软件在机械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设计师可以使用CAD软件创建和编辑机械零件的三维模型,并进行装配和运动仿真。
这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的设计问题,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制造成本和时间。
2. 建筑设计:CAD软件在建筑设计领域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设计师可以利用CAD软件创建建筑模型,并进行空间布局、结构分析等操作。
参数化分析法支持下风景园林建筑的尺度量化分析

0 引言通过进行规划设计园林建筑的尺寸,能使园林建筑和的风格更加明确,并实现风景和建筑的融合,因此需要使用比较精确的园林建筑尺寸评价方法,解决主观臆断导致控制模糊化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进行了园林建筑尺度的量化分析研究,张清平[1]分析了园林景观空间尺度的变迁,研究园林在不同时期内的空间尺度变化,并且引入了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园林植物景观尺度变化对园林的影响,并确定了园林背景植物的最佳观赏角度在不同环境下的数值。
李晓梅[2]使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传统式村落空间进行了量化分析,确定了界面权重较大的因素,帮助美丽乡村建设从空间尺度上进行规划。
祝薇雅等[3]以天津水西庄公园,讨论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布局,分析了环境要素、尽管要素、人群要素规则,探讨人群等因素和园林空间布局的耦合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使用AHP 分析法建立分析矩阵,该方法具有建立了多尘指标针对园林建筑的尺度进行量化,能够对园林建筑的空间尺度进行比较准确的综合性分析,方便园林管理者更加精确地进行园林空间尺度的判断。
1 风景园林建筑尺度参数因子风景园林建筑尺度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客观因素,一方面是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包括园林建筑自身的尺度数据,包括建筑高度、深度、占地面积,以及环境因素中的地形、地貌等;主观因素主要来自人对于风景园林的动态感知,包括建筑观察位置变动、观察视角和范围所导致的变化。
1.1 建筑本体特性1.1.1 建筑类型园林建筑一般分为4类,包括点状单体建筑,比如馆、亭、榭;竖向线型建筑,楼、塔等;横向线形建筑,主要将分散的点连接起来,比如廊、亭廊;面状建筑群,包括环境中多个建筑单体构成的建筑群,以及书院等。
不同类型建筑在尺寸规范上有所不同,并且从功能上一般将园林建筑分为休憩建筑、人口建筑、服务建筑、餐饮建筑、展陈建筑等。
1.1.2 点状建筑本体特征点状建筑呈点状分布,在传统园林中,最常见的点状建筑是各种亭,还包括水榭等,具有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功能,是风景园林中的重要景点,因此点状建筑在风景园林中数量比较多,并且建筑的选址方法也比较多样,建筑的建成年代、尺度等级也比较复杂。
非线性建筑的参数化设计及其建造研究

非线性建筑的参数化设计及其建造研究一、本文概述《非线性建筑的参数化设计及其建造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非线性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以及参数化设计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和建造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工具的广泛应用,非线性建筑设计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新趋势。
本文将从非线性建筑的基本概念出发,阐述参数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其在非线性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并探讨相关的建造技术和挑战。
本文首先将对非线性建筑和参数化设计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系统梳理非线性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其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创新性和优势。
文章将详细介绍参数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参数化建模、算法优化、性能模拟等方面的内容,为后续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在非线性建筑的参数化设计应用方面,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参数化设计在非线性建筑形态创作、空间组织、结构优化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同时,文章还将关注参数化设计在非线性建筑中的创新性和局限性,分析其与传统建筑设计方法的差异和联系。
在建造技术研究方面,本文将重点关注非线性建筑的施工工艺、材料选择、结构安全性等关键问题,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文章还将探讨数字化建造技术在非线性建筑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为未来非线性建筑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非线性建筑的参数化设计及其建造研究》一文将全面系统地探讨非线性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以及参数化设计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和建造技术。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建筑设计师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非线性建筑设计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二、非线性建筑的理论基础非线性建筑,作为建筑领域的一种新兴思潮,其理论基础根植于现代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跨学科领域。
其核心思想在于突破传统建筑设计中线性、对称、规则的限制,拥抱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
非线性建筑深受现代数学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钦州丝路花园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在世界范围内的加速发展,沿用了几十年的现代城市网格体系正受到严峻的挑战。
本文从广西钦州3.4平方公里的规划为案例,试图站在一个新的角度看待城市发展,提出一个新的城市发展的模型:流体城市。
以适应现在乃至未来城市丰富和多样化的需要。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urbanism globally, the modernism grid system being used for decades is losing its luster. Taking an 3.4 sqkm masterplan in Qinzhou as an example, a new concept “Fluid Urbanism” has been developed to cooperation with the complexity of modern life.
关键词:流体,流动性,城市力场,流体城市
Keywords: Fluid Dynamics, Fluidility,Vector Field, Fluid Urbanism
XWG Studio 以广西钦州东部3.4平方公里的规划作为设计研究的案例,试图站在一个新的角度看待城市发展,运用计算机编程技术,提出一个新的城市发展的模型(模式):参数化城市设计——流体城市。
钦州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有1400年悠久的历史。
2008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这是全国第六个保税港区,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保税港区,为钦州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
钦州该如何发展?
规划新的思考
正在修编中的钦州新的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提出了钦州向东,向南发展的思路,但是具体规划方式上仍沿用网格规划的方式。
通过道路网格,将城市划分成大小相似的街区,形成一种相当匀质而重复的城市布局。
这样的例子在现代都市规划中已经屡见不鲜。
生活在这样格局里的人群,如峡道中的水流,在严格划分的容器中,碰撞地流动着,冲击着城市网格的束缚。
事实和历史已经充分展示了,随着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带来许多问题,如交通拥挤、建筑类型分布不合理、建筑资源利用不充分等。
同时,随着八九十年代开始的经济繁荣,带来生活方式的丰富、多样化,工作方式的灵活、弹性化。
这些现象与问题激发了人们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要求。
现代主义单一的组织方式开始被质疑,沿用了几十年的现代城市网格体系正受到严峻的挑战。
现代城市的建设,除了被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道路划成大小均匀的一块一块,就没有别的形式了吗?
场地与流体
钦州丝路花园位于进港铁路和城市二级公路之间的3.4平方公里区域内,是南方特有的喀斯特丘陵地貌,众多小的山丘回旋挪转,低处顺着山势是水系,山水产生的微妙的互相作用,形成场地内独有的动势。
这给了设计一个最初的切入点和研究方向,研究这种几千万年所留存下来的流动。
在微观层面上观察水的流动,最明显的是水往低处流,但这并不是水流动的本质特征。
当水珠受到重力往低凹处流动时的某一个时刻,通常越靠近最低点的水珠速度越块,越远的越慢。
这些速度的变化不是突然的,而是渐变地。
用物理上的话来说,就是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的程度不一样。
只要产生受力不平衡的状态,水面就会开始流动直到再次平衡为止。
这就是流体的两个最大特征:不稳定性与连续渐变性。
而流体所受到的引力(重力)作用,就是流体最开始流动的驱动力。
当从宏观上俯看城市,人群,滚滚的城市流体,日夜不停的流淌。
时而快,时而慢;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或者往这里,或者向那边。
如同大河,布满了漩涡,湍流和涟漪。
作为流体城市概念中的流体又是什么?可以举出很多类似的流动媒介:如物流,信息流,人流,车流,金融流…….本文中,关注的是城市的使用者-----人的流动情况。
如果把每一个人看作一个水分子的话,人群的流动行为(Crowd Behaviour)与水的流动有着惊人的相似。
人群(Crowd),就是城市中的流体。
城市流体对本身以及外界环境产生作用和影响,其行为方式可以用物理学中的力场概念去提取和抽象。
便可以建立起一个易用于设计的城市流体力场模型。
这个模型里,无尽的,林林总总的各种城市元素受一个无形的“手”控制,互相交织,关联在一起,遵循一定的规则去排布,演化,运动。
城市的空间和功能组织不再是孤立的、静态的。
而是在力场的作用下,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动态的互相影响和关联中。
现代主义的城市空间组合原则,简单的道路网格分级体系不再有效和必要,因为对于城市力场而言,只有全局和局部之分。
在城市力场的作用下,一些极小的城市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则聚集起来,其数量不断的增加和减少。
无数个局部小的“水滴”的集中,粘连,积聚,表现出全局面貌上的偏离,流动,梯度,漩涡…….都是城市力场所独有的特征。
力场状态下的城市,城市的形态和建筑的边界已经没有必要用网格去分割,去维持在清晰的分离状态。
因为我们已经找到一条可以使城市形态与建筑边界,逻辑性地、连续性地渐变融合的设计方法。
城市空间分级与导向性
流体城市的总体布局是受城市流体驱动而形成的动态平衡的布局,它有别于传统的城市布局方式,因为它建立起一种崭新的城市空间的导向性。
网格化的城市模型里,城市或更大范围地理空间布局被定义成一系列大小不同的领域:洲,国家,地区,城市,街区,组团,楼房,单元,楼层,户型,房间。
每个领域有着清晰的边界,这样就知道你在哪里:你的地址。
为达到这样明确可识别的布局,其系统先天决定了它的层级关系是有限的,维持它是以牺牲现代生活的丰富性和城市资源分布的灵活性为代价。
城市流体的总体布局总是连续渐变。
在这样丰富的,按一定规则变化的组织体系里穿行,意味着有一条逐渐变形的连续路径,让你可以观察到城市中各种元素的连续变化以及相互转化。
而不象网格化的城市中,跨越道路边界,从一点直接跳到另外一点那样突然。
城市流体布局的参数化体系
受城市流体驱动而形成的动态平衡的布局,如何去定量的处理这些复杂的巨型的数据,并成为规划设计的出发点?那就是,通过特定的程序设计工具去处理一系列的设计变量,从而创造出对形式,功能和环境变量都保持敏感的设计系统。
参数化设计的概念意味着扩大在设计中考虑变量的范围和种类。
在通常的几何形体变量之外,环境变量和观察者本身作为一种变量也考虑在内,并且整合在一起形成参数化系统。
流体城市在这样布局的同时,会依赖一些全新的参数变量:密度,强度,方向性,混合度,控制点等,来定义不同的城市功能区域。
城市流体布局的建立过程
在Maya软件里建立流体动力学模型,模拟场地内的人流,车流,研究它们在城市空间的分布,密度,方向性,进而初步形成城市流体的总体布局。
在这个初步的状态下,再加入城市周边的影响:如与钦州港区的链接,老城的延伸,与城市绿化带的联系等相关的城市因素,形成进一步的城市动态布局。
城市功能根据城市流体的运动,分离,融合,固化,消解。
商业逐渐和办公融合,又逐渐分解成商业和居住综合体,然后又消解与城市景观绿地融为一体。
根据城市流体的密度和运动速度,居住空间也由高楼逐渐过渡到小的别墅,同时结构和空间形式也产生相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