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运行简况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运行简况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2018年,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区经济面临着“转型”和“追赶”的双重压力。自治区党委、政府保持定力,积极防范化解风险,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初步核算,2018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达到17289.2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全年增速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加快0.7个、0.4个和0.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8302元,比上年增长5.0%。

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1753.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6807.3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8728.1亿元,增长6.0%。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到10.1:39.4:5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贡献率“双过半”,分别达到50.5%和56.1%。从投资结构来看,全区第三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2.1%,高于第二产业28.9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占比18.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占比14.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18年末,全区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275.3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5.9万人,失业人员

实现再就业6.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8%,实现了低于4%的预期目标。

物价温和上涨。2018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其中,衣着类价格比上年上涨1.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1%,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8%,均低于居民消费价格总涨幅。

2018年,全区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调结构、稳增长等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城镇登记失业率、通胀率均达预期目标, 5.3%的经济增速实属来之不易,凸显全区在转型发展突围中坚守底线、保障民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赢得宝贵时机。

二、供给侧结构改革提质升级,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全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精准实施“去降补”,煤炭行业由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产能,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坚实迈进。

“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2018年,通过市场化、法制化手段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任务,退出煤炭产能1110万吨,关停落后小火电11.8万千瓦。商品房库存化解成果显著,年末商品房待售

面积比上年下降1.9%,实现三年连续下降。企业负债率进一步降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比上年降低0.7个百分点。短板领域投资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8.4%,居民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5.5%。

传统产业转型增效。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非煤产业增加值增长9.7%,快于煤炭产业增加值8.1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3.2%,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53.4%。传统资源产业加工转化率不断提高,煤炭、稀土转化率分别达到38.4%和80.6%。

农牧业供给结构优化。农业方面,全区种植面积粮经饲结构由上年的75:21:4调整为2018年的77:19:4,2018年全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700亿斤大关,达到710.6亿斤,取得“十五连丰”的佳绩。牧业方面,自治区持续推进“稳羊增牛”发展战略,加之2018年牛羊肉价格涨幅较大,牛羊肉产量继续稳定增长,其中,牛肉产量61.4万吨,增长3.3%;羊肉产量106.3万吨,增长2.1%;牛奶产量565.6万吨,增长2.3%。

三、创新驱动持续发力,新动能集聚壮大

全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公共服务,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夯实新

产业、新业态发展基础,市场活力得到激发,新生动力得到增强。

新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18年,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1%,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10个百分点。价值量、科技含量更高的新产品增长良好,单晶硅产量增长1.2倍,多晶硅产量增长47.1%,稀土化合物产量增长45.9%,石墨及碳素制品产量增长42.8%,新能源汽车达11547辆。

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基础夯实。2018年末,全区互联网用户达到3178.6万户,比上年增长11.4%。移动互联网用户2550.3万户,占比达到80.2%。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14.3亿GB,比上年增长2.2倍。快递业务量、业务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37.6%和24.8%。随着商事制度的改革推进,市场新主体继续增加,全区实有市场主体196.8万户,增长6%。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18年,全年全区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712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应用技术成果、软科学成果分别取得160项、540项、12项。全年专利申请16426件。

旅游业呈现较快发展态势。2018年,全区大力推动自治区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接待旅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4000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0%和

16.6%。国内游客成为全区旅游市场消费主体,国内旅游人数1285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

四、绿色发展更加突出,生态安全屏障持续加固

全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强污染防治,持续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问题整改,着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

污染防治攻坚战出新绩。2018年,全区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83.6%,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3.1%。

节能减排进一步收成效。2018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13.0%。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下降1.4%,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0.8%。

生态屏障构筑加大力度。2018年,全区推进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完成退耕还林造林面积5.2万公顷,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造林面积8.4万公顷,完成“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造林面积10.6万公顷。年末全区森林面积2614.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2.1%。

五、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扩大对外开放格局

全区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口岸经济,完善同俄罗斯、蒙古国合作机制,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提升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

对外贸易规模创历史新突破。2018年,全区海关进出口总额1034.4亿元,比上年增长9.9%,首次超过1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有力拉动外贸增长。2018年出口总额37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4%;进口总额655.7亿元,增长7.5%。出口对全区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7%。

“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成效明显。2018年,全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到699.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占全区进出口额的比重达到67.6%,较上年提升2.8个百分点。

贸易市场多元化进程加快。2018年,我区与蒙古国、澳大利亚、越南、美国、日本、德国、荷兰贸易额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蒙古国继续保持贸易第一大伙伴地位,贸易额占全区进出口额比重达到31.7%;与俄罗斯实现贸易额197.0亿元;与美国实现贸易额40.9亿元。

利用外资保持增长。2018年,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1家,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3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3%。

六、民生改善持续推进,居民获得感提高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民生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8年,全区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1%,着力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切实提高人民获得感。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18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76元,比上年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4%,与经济增长同步,比人均GDP增速快1.4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结构持续改善。2018年,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1%,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比上年下降0.5个和0.3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覆盖率进一步扩大。2018年末,全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749.9万人,比上年增长0.9%;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33.5万人,增长5.6%。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关切

全区积极推进文化、体育等幸福产业发展,聚焦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关切领域改革,深入实施重大惠民工程,推动建设重点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项目,努力让群众生活办事出行更加便捷,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更有保障。

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发展更趋完善,2018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8.5%。提前实现“十三五”时期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普通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7%。高等教育水平继续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2%,普通高校、

研究生在校生数在校生分别比上年增长5.4%、1.6%。民族教育得到加强,全区少数民族在校生达到96.9万人。

文化发展呈现新气象。2018年,全区有艺术表演团体94个,其中,乌兰牧骑76个。公共文化场馆更趋完备,群众文化生活更加充实。全区有博物馆110座,公共图书馆117座,文化馆120座。电视、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9.2%以上。

健康内蒙古建设继续推进。2018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4613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8万人,比上年增长4.2%。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15.9万张,比上年增长5.8%。体育事业再出佳绩,年内全区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获奖牌261枚,其中,冬奥会奖牌实现零的突破。

社会救助底线织密兜牢。2018年末,全区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1.7万张,收养人数0.9万人。 163.9万人得到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8.3亿元,比上年增长4.3%。

2018年,全区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