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失灵与外部性

合集下载

3.7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3.7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南京农业大学高平
8.1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
8 .2 外部性的定义及分类
2、外部性的分类
(1)生产的外部经济
所谓生产的外部经济,是指由于某个厂商的行动而导致对他人或其他厂商的有利影响。

(2)消费的外部经济
所谓的消费外部经济,是指由于某个消费者的行动而给社会上的其他人带来了有利的影响。

(3)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所谓的生产外部不经济,是指由于某个厂商的行动而导致对他人或其他厂商的不利影响。

(4)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所谓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是指由于某个消费者的行动而给社会上的其他人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8.3 外部性为什么会导致市场失灵
3、 外部性与资源配置效率
由于存在没有能在市场中反映出来的外部性,由于外部性的存在造成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就会降低。

生产或消费的正外部性市场生产量 < 社会希望的数量
当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又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

外部性的存在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很大,而且很难在市场价格中全部反映出来。

不管是外部经济还是外部不经济,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都会导致社会资源配置的错误,使生产者的私人成本偏离社会成本,或者使对商品的社会需求偏离私人需求,这对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是不利的。

正因如此,外部性会导致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从而无法实现经济效率。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学解释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学解释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学解释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以及资源配置的学科。

在市场经济中,个体的行为决定了资源的配置,而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外部性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介绍外部性的概念、分类以及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学解释。

一、外部性的概念与分类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对除该行为主体之外的其他个体或者市场产生的影响。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向外部性和负向外部性。

正向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或者商品对其他个体或者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教育的正外部性体现在提高人力资本、减少犯罪率等方面。

而负向外部性则是指某个经济行为或者商品对其他个体或者市场产生消极的影响,如工厂污染导致居民健康受损。

二、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市场失灵,从而使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分配。

首先,外部性导致市场供求曲线的不准确。

在存在正向外部性的情况下,个体通过市场价格无法反映出外部效益,从而低估了该经济行为或者商品的社会价值。

而在存在负向外部性的情况下,个体通过市场价格也无法反映出外部成本,从而低估了该经济行为或者商品的社会成本。

其次,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

当个体忽视外部性的存在时,他们只会考虑自身利益而不会考虑外部影响。

这样就会导致资源在社会上分配的不均匀,无法实现最优配置。

例如,如果一个工厂没有内部化其对环境的负向外部性,它可能会选择忽视环境保护措施,从而导致环境污染。

这种情况下,资源被用于了不具有社会效益的活动上,导致资源浪费。

最后,外部性导致市场无法自发形成。

市场需要价格来引导资源的配置,但外部性的存在破坏了价格的形成机制。

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个体无法根据市场价格做出合理的决策,从而导致市场无法自发形成。

三、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学解释市场失灵可以通过市场失灵理论来解释。

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市场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导致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其中,外部性被视为重要的市场失灵原因之一。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问题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问题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问题市场经济的运行本质是通过供需关系和价格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

然而,市场机制并非完美,存在一些市场失灵的情况。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地使资源配置达到效率和公平的状态。

而外部性问题则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常见表现,指的是市场交易对第三方造成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使得市场无法实现最优资源配置。

一、市场失灵的原因市场失灵存在多种原因,其中包括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外部性等。

1. 信息不对称市场交易涉及买卖双方的信息差异时,就会发生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卖方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等信息了解更多,而买方却无法准确获得这些信息;另一方面,买方对自身需求和条件了解深入,而卖方难以准确判断。

这导致市场无法形成完全公平的价格和质量,从而引发市场失灵。

2.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即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机会。

由于公共产品难以通过市场的买卖方式供给,私人企业通常不愿意投入这方面的生产,导致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失灵。

3. 外部性外部性指的是市场交易对除买卖双方外的其他人或社会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

正面外部性指的是市场交易行为给非参与者带来利益,如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提供;而负面外部性则指的是市场交易行为对非参与者造成损害,如环境污染和噪音扰民。

由于市场交易价格无法准确反映外部性的影响,市场无法对外部性问题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从而导致市场失灵。

二、外部性问题的影响外部性问题对市场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源浪费当市场无法考虑到外部性造成的社会成本或效益时,市场经济容易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例如,一家工厂可能会选择以最低成本排放废气,但由于无法 internalize 外部性损失,导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进而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生态成本。

2.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市场失灵导致资源配置不仅缺乏效率,也可能带来不公平。

外部性问题常常使得市场上的财富和福利分配失衡。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在微观经济学中,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导致经济效率低下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外部性的存在。

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活动的产生对除参与者之外的第三方产生的影响。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面外部性和负面外部性。

正面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对第三方产生的积极影响,例如教育的普及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

负面外部性则是指经济活动对第三方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工业污染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健康造成的危害。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市场机制通常只考虑个体之间的交易,而忽视了外部性对整个社会福利的影响。

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出外部性的真实成本或收益,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

以负面外部性为例,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污染时,这种污染对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环境的破坏造成了负面影响。

然而,在市场机制下,企业只考虑了生产成本和利润,而没有考虑到这种负面影响的成本。

因此,企业往往会忽视环境保护,从而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

为了解决外部性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

其中之一是征收污染税或排放许可证。

通过对企业的污染行为征税或限制排放,可以使企业在决策时考虑到外部性的成本,从而减少污染的产生。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环境标准和监管措施来规范企业的行为,以保护环境和公众利益。

除了负面外部性,正面外部性也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

以教育为例,教育的普及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市场机制下,教育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公共物品属性的问题。

教育的投资需要长期的回报,而个体往往难以准确评估教育的投资回报率。

此外,教育的受益不仅仅局限于个体,而是对整个社会都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市场机制无法充分提供教育资源,导致教育的供给不足。

为了解决正面外部性问题,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公共教育和补贴私人教育来促进教育的普及。

公共教育可以通过政府投资和提供免费教育来解决市场机制下的供给不足问题。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供需决定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一种经济体制。

然而,市场经济也存在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导致社会福利无法最大化。

而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外部性的存在。

一、外部性的概念和特点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者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或者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不通过市场价格机制传递。

外部性分为正面外部性和负面外部性两种。

(一)正面外部性正面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者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或整个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例如,教育的正面外部性表现在受教育者增加了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了社会的人力资本,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负面外部性负面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者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或整个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

例如,工厂的废气污染对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伤害,属于负面外部性。

二、外部性的市场失灵原因外部性存在时,市场价格机制无法充分反映外部性的成本或利益,从而导致市场无法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出现市场失灵现象。

市场失灵在外部性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外部性效应未被内部化市场价格通常只反映交易双方的个体利益,而无法充分反映外部性的成本或利益。

因此,没有得到内部化的外部性效应无法通过市场价格进行衡量和交易,导致市场资源配置不完全。

(二)外部性效应造成资源浪费或社会损失负面外部性消耗了其他经济主体的资源或者破坏了环境,而这些社会成本并未纳入市场价格中,经济主体因此没有动力去减少或降低负面外部性。

这种情况下,外部性效应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或者社会损失。

三、外部性的解决方法为了克服市场失灵的问题,需要引入合适的政府干预措施,调整市场机制,使之能够更好地处理外部性问题。

(一)行政干预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来限制负面外部性的产生。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政府可以颁布排放标准,强制企业减少废气排放,从而限制负面外部性的发生。

(二)税收和补贴政策对于负面外部性,政府可以通过征收污染税或排放费来内部化外部性效应,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承担相应的社会成本。

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与外部性

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与外部性

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与外部性一、引言市场经济被认为是西方国家经济制度的基石,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市场失灵的情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存在外部性。

本文将讨论外部性的概念、类型以及其对市场机制的影响。

二、外部性的概念与类型外部性是指个体的经济活动对于其他人的福利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并未通过市场价格体现。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面外部性和负面外部性两种类型。

正面外部性是指个体的经济活动对他人的福利产生积极影响,例如教育的正面外部性表现在对整个社会的知识和人力资源积累方面的贡献。

负面外部性则指个体的经济活动对他人的福利产生消极影响,例如工厂的排污对环境造成破坏。

三、市场失灵的原因与后果1. 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市场机制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往往无法充分考虑他人的福利,导致资源配置的失衡。

正面外部性往往被低估,而负面外部性则被忽视,从而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

2. 市场失灵的后果市场失灵带来一系列经济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公共产品的低供给和负外部性的过度产生。

在市场机制下,无法有效供给公共产品,导致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同时,负外部性未受约束地出现,给环境、健康和安全等方面带来严重威胁。

四、矫正市场失灵的政府干预措施1. 税收与补贴政策通过征收污染税或者为正面外部性行为提供补贴等方式,以内部化外部性的成本或者效益,使个体的经济活动真正反映其对他人的影响,进而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 管制与规范对那些产生负面外部性的个体或行业进行管制与规范,限制其行为并减少对他人的不利影响。

例如,对污染严重的工厂进行监管和处罚,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3. 合同与契约通过合同与契约的约束,可以在市场交易中规定外部性的内部化方式,使双方都能承担起其对他人的影响。

例如,购买房产时订立合同规定绿化带的建设和维护责任。

五、结论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失灵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外部性是其中的一大原因。

通过政府的干预与合同机制的建立,可以矫正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与外部性

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与外部性

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与外部性市场经济体系是现代经济体系的基础,其核心原理是通过供需关系的调节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然而,在现实中,市场并非总能完美运行,存在着一些特殊情况,即所谓的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外部性的存在与影响。

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决策或行为所产生的效应,既不在市场价格中反映也无法通过市场机制予以解决的现象。

市场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指某个经济主体的决策或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负外部性则相反,产生消极的影响。

市场失灵中的一种常见情况便是正负外部性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以环境污染为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染物会对大气、水源及生态环境造成损害,而这些损害在市场交易中并不会得到内外经济主体的充分考虑。

因此,由于环境损害效应无法通过市场机制传递,市场失去了评估企业生产决策真实性的机制,导致市场资源配置失灵。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和环保税等手段,对企业的排放行为进行限制和规范,以此来纠正市场失灵的情况。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激励措施,如补贴环保技术研发和推广,以引导企业采取更环保的生产方式,从而实现环境资源的高效配置。

除了环境污染,市场失灵还可表现为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资源配置问题。

在教育领域,教育的正外部性体现在教育程度提高可以促进社会整体的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积累。

然而,个体在求学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往往超过个人获得的直接收益,这导致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因此,政府需要通过政策手段来改善教育资源的配置,如提供普惠性教育、设立奖助学金等,以保证整个社会获得更好的教育效益。

在医疗领域,市场失灵表现为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和高昂的医疗费用。

医疗服务的正外部性在于保障人民的健康和提高整体社会生产力,然而,由于医疗资源的私有性和竞争机制的局限性,导致资源配置不公平,一些贫困地区的人们无法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

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建立公共医疗保障体系、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等措施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

经济学导论-8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经济学导论-8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科斯定理
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 . 科斯(Ronald Coase)提出的 科斯( Coase) 一种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一种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科斯定理认为: 在交易成本为零时, 科斯定理认为: 在交易成本为零时,只要产权界定清 认为 不管这种产权最初归谁所有和如何分配, 楚,不管这种产权最初归谁所有和如何分配,私人就可 以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外部性问题。 以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外部性问题。 产权: 产权:对谁拥有一种物品或权利 ,以及作为所有者被 允许可以于他人进行何种形式的交易所作出的法律安排。 允许可以于他人进行何种形式的交易所作出的法律安排。
需要注意:在科斯定理中,产权分配给谁 需要注意:在科斯定理中, 对效率没有影响, 对效率没有影响,但对财富分配有影响
为什么私人解决办法并不总是有效
交易成本过高
当相关利益主体人数多时,协调每个人的行为成本 当相关利益主体人数多时, 高昂, 高昂,难以达成协议
谈判破裂 产权界定的不清晰
8.3.2 外部性的政府政策
8.3.1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
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 慈善行为
私人捐款成立的非赢利性环保组织 学校和大学接受校友、企业和基金会的捐赠 学校和大学接受校友、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材12.2 教材12.2
协商: 协商:让负外部性制造的社会问题最小化的常 用办法 教材12.3 教材12.3
8.3 外部性为什么会导致市场失灵
外部性使得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 外部性使得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和社 会成本之间存在差异. 会成本之间存在差异.
私人成本 < 社会成本 当个体的一项行为具有负的外部性时, 当个体的一项行为具有负的外部性时, 私人收益 > 社会收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原理(曼昆)之一如是说: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3
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事实加以证明:

第一,自由市场协调了整个经济体系中的生产水 平和消费水平,市场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价格机制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信号,使得双方能 作出最恰当的反应。
第二,自由市场与经济增长相关。企业有动力不 断降低成本,直至最低,导致生产的高效率和资 源的有效配置(市场能将资源配置到能以最低成 本生产产品的企业那里),从而导致产品的性价 比的提高,消费者也能够从中得到好处。
10
产生外部性的例子,你能列举出来2个吗?
11
你还能举出一些其他外部性的例子吗?

例如,汽车排放的尾气、上课与同桌说话、不 顾他人大声放音乐、周边的噪声、汽车造成的 拥堵,资源过度开采,在人旁边吸烟等等,这 些都属于负外部性(他人为你的行为后果要承 担负面,要付出成本)。
正外部性的例子?教育(特别是进入私立学校 接受教育)、卫生保健(注射传染病免疫疫 苗)、安全措施等等(对你自己有好处,对大 家也有益处)。
4


第三,自由市场赋予了各种决策主体的极 大的自由度,不受任何人为干扰和威胁。
第四,自由市场与资源的有效利用紧密相 关。

5
§4.2

自由市场失灵的原因
虽然自由市场有诸多优势,但是,它并不 完美,导致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
在有些情况下,市场的结果不是最佳,出 现了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反映私人利益的需 求曲线向右上方移 动成为社会利益的 需求曲线,与供给 线的交点决定了社 会最适量。 因此,私人市场决 定的均衡量Q小于 社会最适量Q 。 说明,具有正外部性 的产品或服务市场 供给不足(市场提 供的数量Q<社会最 适当的数量),所 以政府应实施鼓励 政策,比如补贴。

17
§4.5 有益品和无益品


例子:教育 虽然有一定程度的私人利益,但也带来正的外 部性。 其一的正外部性:受更好教育的公民更高素质, 容易选出最好的政府为民众服务 其二的正外部性:更好教育有更低的犯罪率 其三的正外部性:可以促进技术进步,从而带 来的图4-3) 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的移动而成为社会价值曲线
第四章
市场失灵
1
本章内容概览
§4.1 自由市场概述 §4.2 自由市场失灵的原因 §4.3 外部性的存在 §4.4 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 §4.5 有益品和无益品

2
§4.1

自由市场概述
一个经济体中的自由市场体系的运行,在通 常多数情形下是改善人们福利的好方式,能 够实现有效配置资源的较好结果。

6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

第一,价格机制所提供的信号被扭曲了。 第二,由于具有垄断力量的大企业的存在, 则减少了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因为市场 在具有垄断的情形下,产品定价较高,容 易形成卡特尔(Cartel,一些企业联合起 来共同行事的一种组织)

7

第三,提供的信息对消费者有误导性或不正确, 导致消费者作出不佳的决策 第四,私人不愿意提供有些公共消费品(集体 消费品),导致公共品的供给不足。 这时候,就需要政府部门出面提供公共消费品 (某些资源就转移到了政府部门),当然,政 府通过征税方式筹集资金,以便有资金提供公 共品。 第五,外部性的存在。


8
§4.3

外部性的存在(这是重点节)
一、外部性(Externality)的概念 当一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到了旁人的福利,而且既 没有为此付出全部的成本,或者也没有享受到全部的 利益时,这种行为就产生了外部性。
顾名思义,行为者的行为产生了外部效应(external effects)。 外部性分为:负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ies) 正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ies )


9
二、外部性(externality)的存在




例如:企业产生的污染——排放的污物 外部性:当个体行为产生的全部成本或者全 部收益并不由行为者本人来承担或享受,而 是影响到其他人的情形,外部性就产生了。 如果这种影响是负面的,且行为主体没有承 担其行为带来的全部成本,这就是负外部性; 反之,如果影响是正面的,且行为人没有享 受到全部好处,则称为正外部性。
18
14
2.有正外部性时,社会收益>私人收益



此时,社会还要为你的行为享受好处,分 享利益,整个社会为此得到的的总利益称 之为“社会收益”: 社会收益=私人收益+外部收益>私人收益 如,接受教育带给全社会的益处
= 受教育者本人得到的好处+ 他人从中得到的益处等
15
2. 正外部性的图形表示

13
1.负外部性的图形 (同教材P81的图4-2,以污染为例说明)
污染的社会成本=私人成本+ 受不利影响的旁人的外部成 本 由于供给反映了生产的成本, 所以私人供给的成本线向左 上方移动成为社会成本线, 社会成本曲线与需求曲线的 交点为最适合的产量Q,它小 于没有外部性时的市场均衡 产量Q。 说明,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 或服务市场供给过多(市场 提供的数量Q>社会最适当的 数量),所以政府应实施限 制政策,比如征税。
12

1.有负外部性时,社会成本>私人成本



此时,社会还要为你的行为付出代价,支付 成本(汽车拥堵会对他人延误时间造成损失 等),整个社会为此付出的成本称之为“社 会成本”: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私人成本
如,吸烟引起的疾病医疗开支 =吸烟者患病医药费等+吸二手烟者健康受损的医药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