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武侠小说与武侠文化答案
实用类文本金庸武侠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全庸武侠被奉为文学经典是一个重构经典的过程。
想要重构经典,文学作品本身必须拥有极高的艺术魅力。
但凡在文学创作,传播和接受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难以实现“经典化”。
金庸武侠小说无疑在这几个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标准。
尤其在文学创作这一环节中,金庸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都对传统武侠小说有着极高的超越,加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把故事巧妙地融入历史背景中去,给人以真实感。
其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活、多样、有个性、读之令人爱恋,掩卷叫人流连。
这样的武侠小说,怎能不打动人心。
一旦打动人心,大家就会争相传阅,这就为其成为经典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只有大家都认可的优秀文学作品,才配得上经典的称号,金庸武侠小说无论从情节,人物还是艺术手法上来看,都是大手笔。
经过几十年的沉淀与洗礼、成为经典是其发展的必然。
除此之外,金庸的武侠小说还带有中西合璧的性质。
首先、其武侠小说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从思想内容来看,金庸的小说往往在主题上流露出家国情怀,小说中塑造的一系列正面人物形象往往都是侠肝义胆、胸怀天下的英雄。
这样的英雄人物十分符合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君子标准,而金庸也有意将儒侠奉为真正的大侠,所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正是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极大肯定。
此外,金庸本人的古典文化功底也十分深厚、这在他的小说中不难发现。
比如,金庸作品中的人名多是有典故出处的,像穆念慈、任盈盈、苗若兰、木婉清、余沧海、岳不群等等,看似信手拈来,实则都能从中国古典文献中找到出处。
这样的好名字在金庸作品中比比皆是,无形中提升了作品的意境,让人觉得韵味无穷。
其次,金庸的武侠小说很好地借鉴了西方现代写作中常用的写作技法,比如变形手法的使用,通过大胆的夸张与想象,对作品情节进行突破常规的创造,例如郭靖这位大侠在与敌军交战时使用的“降龙十八掌”就是作者的有意夸张。
金庸作品中类似的描写还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化骨绵掌”“辟邪剑法”“鹰爪擒拿功”等都是作家的有意创作,这种夸张与变形不仅增强了阅读趣味,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金庸之后,武侠文化何处去?》阅读训练及答案

中国自古便有“侠”。
春秋战国时代,豪侠横行,韩非子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朝廷对侠客也是“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为郭解、朱家、田仲等游侠列传,对“侠”予以正面评价:“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
”武侠文学起源于先秦史书中的游侠传记,后至唐传奇、宋话本中的剑侠故事,再到明清《三侠五义》等侠义、公案小说,渐成气候。
进入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武侠小说形成争鸣之势。
中国侠文化与同时代的大众文化心理存在一种对话关系。
武侠小说的根本观念在于“拯救”:一方面在追寻儒家庙堂文化以求社会公正而遭遇失落后寻求他人拯救,是弱者心态的想象性治愈;另一方面,则期望在拯救他人中超越生命的有限性。
在他救与救人之间,人们内心深处还潜藏着更加复杂、矛盾的感情机制——“桃源情结”和“嗜血欲望”,时刻左右互搏。
每一次武侠文化的兴盛,都有其时代必然性。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金庸、梁羽生开创的新派武侠小说,与传统武侠小说产生的语境是相似的,所谓乱世出豪侠,乱世亦出制造豪侠的文学。
彼时的香港,社会开放,文化自由,但这一方乐土,同时置身于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及英美等各方之间,各种势力在这里公开共存,暗相角逐。
在此社会文化语境下,个性解放、民族融合、无政府主义等现代意识出现在金、梁小说中,迥异于传统武侠文学。
20世纪80年代,新武侠小说进入内地文学市场,受到内地文人群体的追捧,尤其金庸小说,更是从一个通俗小说品种逐渐完成“经典化”蜕变。
讽刺的是,伴随着正统文学体系对武侠小说的接纳和认同,它与大众读者的距离却越拉越大。
武侠文化兴于时,亦衰于时。
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凸显,个人焦虑感日益加重,导致人们在文化消费品的选择上,普遍倾向于娱乐化、轻松化、治愈系。
大家哪里还需要打打杀杀的江湖故事?他们还意识到,买房、逼婚、失业等现实问题,“侠”也解决不了,自己埋头苦干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金庸与武侠

杨过,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男主角;是 杨康与穆念慈之子 杨过字改之,名字为郭靖、黄蓉所取,取“有则改
之,无则加勉”之意。 他是金庸笔下的“情侠”,其人孤傲狂放,叛逆机 智,感情丰富,满腔热血激愤,又号“西狂”,感 情冲动做的事连他自己也难控制。 他有许多红颜知己,一心只想着自已的姑姑小龙女, 与之结为夫妇;和郭家恩怨难分,数度因误会关系 紧张,却始终挺身而出相助他们,解除嫌隙。与亦 师亦友的神雕,闯荡江湖,行侠仗义,人称“神雕 大侠”。 他命运多舛与小龙女分隔十六年,最终在绝情谷重 见小龙女一同归隐终南山古墓。
武侠的历史
2、宋明义侠
宋代少林寺的兴盛 《少林拳谱手抄本》:“宋……为
增众僧武功,邀请十八家高手,汇 集少室,一则授艺于僧,二则各演 其技,择优互学,取长补短。” 武林的出现和门派分立 义侠的特点:世俗化、尊崇社会规 范
武侠小说的历史
1、汉代萌芽: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
传》最早为武侠列传 2、唐宋奠基:《虬髯客传》 3、明清高潮:《剑侠传》、《七侠 五义》等 4、民国转向:武术救国、女侠 5、现代大兴:新派武侠小说的产生、 梁羽生《龙虎斗京华》、金庸、古龙
•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江湖何以笑傲?一曲悲歌而已。 ——《笑傲江湖》1967-1969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
——(追求个性自由与精神独立的) 令狐冲的江湖受难史 ——梅庄四庄主的悲剧人生 ——江湖何以笑傲,一曲悲歌而已(刘正风
与曲洋的悲哀与无奈) ——风清扬的人生悲剧(华山派气剑之争) ——林平之的复仇之路(对于复仇的批判)
金庸其人
“查良镛是中国五千年来第一个
致富的知识分子。除了传说中的 陶朱公外,能够同时成为大儒和 富翁实在绝无仅有。” ————倪匡(著名作家) “我觉得他非常谦虚,很有人格 魅力,知识也非常渊博。” ————贾平凹(著名作家)
浅议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

浅议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姜燕(1999级学员)内容提要:武侠小说是中国的国粹,它立足于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和中华武功,它最能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武侠小说以其通俗的语言,精彩的格斗场面,深刻的哲理性,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更主要的是,它与中国文化有着—脉相承的关系。
倘若从武学、佛道、江湖、女性观、国民观这几个角度来透视武侠小说,能会对中国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武侠;中国文化;国民性每种小说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色彩,武侠小说也不例外。
不能说只读武侠小说就能了解中国文化,但不读武侠小说却很难完整地了解中国文化,这是因为武侠小说中的某些文化味道,在其他小说中很难找到。
下面我来简要地概括一下我对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的认识。
我主要从武学、佛道、江湖、女性观以及国民性这五个方面来谈它们的关系。
一、武学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以武行义,故“无武不成侠”。
这一点与司马迁所界定的“游侠”颇有距离。
唐传奇中的侠客武功高超,只是作品对打斗场面描写很少:描写侠客的话本小说中有打斗场面,可比起同—时期的英雄传奇如《水浒传》、神魔小说如《封神演义》等,仍是小巫见大巫。
直到《儿女英雄传》和《二侠五义》,武斗技击的场面才蔚为壮观。
武侠小说中打斗技巧的表现,大体上经历了一个武功从低到高,描写从略到详,招式从摹写实战到注重美感的发展过程。
侠客的“能力”大体可分为三类:宝剑(暗器和毒药)、内功及武学修养。
作家之所以喜欢渲染千年古剑,说是实战需要,还不如说是为了增添打斗的文化味道。
武侠小说不但需要宝剑,而且需要关于宝剑的知识。
一把宝剑出鞘,天下豪杰自有慧眼品评宝剑,也是侠客题中应有之义。
“自古英雄爱宝剑,销金切玉逞情豪”(〈小五义》第80回)。
宝剑不但能斩金切玉,而且本身就是“武”的象征。
书房中有一把剑,或者诗文中点缀“剑”的意象,都足“尚武”精神的体现。
“书剑飘零”在文学作品中是个相当高雅的“意象”,这意象代代相传,久而久之,武侠小说中头号侠客就常使宝剑了。
台湾的武侠小说与武侠研究(1)

台湾的武侠小说与武侠研究(1)武侠小说是台湾通俗小说的主流,拥有完整而丰富的发展历史与过程,不仅作家、作品的数量庞大,作质量素也相当优秀,足以跻身于文学之列而不愧。
本文首先介绍了台湾武侠小说的几个重要发展时期及相应作家、作品。
台湾武侠小说的蓬勃发展,实际上得力于诸多通俗媒体的推波助澜,其中尤其以武侠电影、武侠广播、武侠连续剧及漫画的影响最大。
这些媒体与武侠小说的发展密切相关,共同缔建了特殊的武侠文化。
不过,相应的武侠研究,在台湾目前才正在展开中。
武侠研究的开展,金庸小说的解禁是一大关键,因此,1979年就成为台湾武侠研究的新起点,无论是在侠客观念或专家专著的研究上,都有相当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现,更可贵的是已经引起学术单位的重视。
尽管在整个文类的探讨和武侠小说历史发展的研究上,尚有待加强,但也已经算是踏出了关键性的步伐。
目前,淡江大学中文系已成立全世界第一个武侠小说研究室,预计积极展开各种相关的研究。
在整个世界趋于国际化的现状中,武侠小说所代表的独特的「中国特色」,相信是能引起全球汉学界重视的。
台湾通俗小说的主流——武侠小说在台湾众多的通俗小说类型中[1],武侠小说无论就流传历史、投入作家、作品数量及相关的社会文化影响而言,重要性都是首屈一指的。
大抵从民国38年(公元1949年,以下年代均以公历标明)以后,武侠小说随着台湾光复后逐步兴复的报纸,崭露了它一贯而独特的魅力,更在漫画、广播、电影、电视等声光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快速崛起成长为台湾最重要的通俗小说。
台湾的武侠小说,承继着大陆30年代的武侠风,但却拥有完整的发展历史与演变过程,其成就不仅超越前贤,即使相较盛誉一时的「新派金梁」[2],也不遑多让。
就其发展而言,约可分为五个时期:(1)先驱期:约当1946年至1956年,以衍传民初诸大家余烈为主,历史性较浓,不乏浅近文言的短篇作品,代表作家有取清宫历史,敷衍「英雄儿女的悲欢离合」情节的郎红浣(1952,《古瑟哀弦》)、取材于历史传奇,铺陈民间侠慨的成铁吾(1956,《吕四娘别传》);(2)发展期:约当1957年至1961年,此期台湾重要的武侠名家陆续崭露头角,卧龙生(1957,《风尘侠影》)以宏伟的结构、精巧的布局崛起;司马翎(1958,《关洛风云录》)以缜密的思致、严谨的推理见长;诸葛青云(1958,《墨剑双英》)以斯文的雅致、缠绵的情致取胜,鼎足而三;其它如伴霞楼主(1958,《凤舞鸾翔》)之精警生动、上官鼎(1959,《芦野侠踪》)之新颖出奇、古龙(1960,《苍穹神剑》)之初试啼声、萧逸(1960,《铁雁霜翎》)之新艺侠情、东方玉(1961,《纵鹤擒龙》)之变化莫测、柳残阳(1961,《玉面修罗》)之铁血江湖,亦皆缤纷可观,于传衍民初诸家外,复能渐开新局,属发展时期;(3)鼎盛期:约当1962年至1976年,上述诸家,锐意兴革,迭有佳作,陆鱼于1961年作《少年行》、司马翎于1962年作《圣剑飞霜》、古龙于1964年作《浣花洗剑录》,开启了「新派」武侠小说的纪元,并且为后来为期十年以上的「古龙世纪」铺奠了深厚的根基;(4)衰微期:约当1977年至1990年,此时虽有温瑞安之《四大名捕会京师》(1977)广获瞩目,古龙亦仍不时有新作诞生,然多数作家皆渐告引退,武侠小说寖渐步入衰微;1979年,金庸小说解禁,以「旧作变新说」,造成至今仍影响深远的「金庸旋风」,更使名家却步;1980年,李凉以《奇神杨小邪》始作俑,引领出一批批标榜着「香艳刺激」的「伪武侠」充斥坊间,武侠小说几乎到达不堪闻问的地步,是为衰微期。
金庸武侠小说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侠文化尽管是枚女子,但也会着迷于武侠小说里描写的绚烂的武打动作细节,对男主人公一登场就吸引众多爱慕女子追随的画面进行一番深深的遐想,集头顶到脚底的侠义想一扫灭江湖上的丑恶,渴求男女主人公能幸福在一起,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带起勇气闯荡于江湖。
上的丑恶,渴求男女主人公能幸福在一起,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带起勇气闯荡于江湖。
尽管是枚女子,依旧热爱武侠小说,热衷侠文化。
而何为侠?大家应该就能略知一二,名满天下的金庸对此的解释是“侠之大者”,即侠士要有为国之仁心,能够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而后起之秀则有不同意见:“侠即逍遥”。
即侠士能够突破人性的极限,即侠士能够突破人性的极限,逍遥地行走于这逍遥地行走于这个世界上。
现代官方化说法则认为侠是一种行为,现代官方化说法则认为侠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理想,一种饱含着梦幻与荣光的意志,无论于理是合是悖,无论于法是反是违,侠永远固执著心中不变的追求。
而这追求,是在呼天不灵时的替天行道,是在叫地不应时的代地执法,有所不为,是在呼天不灵时的替天行道,是在叫地不应时的代地执法,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有所必为,有所必为,在执法不在执法不公正时,在合情不合理时,侠者蓦然回首、横空出世,代行着公平执法、救难救急的使命。
然而每一个行为当它壮大到足够丰富,开始由内而外衍生出内涵时,侠则成为了一种文化——侠文化。
而何为侠文化? 侠文化”在漫漫的中华历史上有着特殊而又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漫漫的中华历史上有着特殊而又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特殊性在于侠是一种可以说是相当难以定义的东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进行的一种“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行动皆可以称之为“侠”。
而说侠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并非妄言,侠文化可以说是伴随着中华文明起起伏伏而有久经风雨,同时它也可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的一部分。
正是东方文明留下的令人咀嚼回味不已的侠文化才吸引大批人们相继成为武侠迷。
武侠小说诞生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
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

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中国文化1005030081 刘宇凌对外汉语摘要:金庸是当代武侠小说中的佼佼者,其作品堪称经典,受到世界各地华人的普遍喜爱。
其作品主题显明,为读者展示了恍如现实的武林生活与江湖纷争,而这一切都取自于各种民间传说和野史,来自于生活,虽经由作者的想象加工,却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受到了广大“金庸迷”的普遍推崇。
金庸的作品无一不是当代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其造诣之深,引人入胜也因为在其小说中蕴含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包括饮食、文学、宗教思想等多方面关键词:金庸武侠小说中国传统文化饮食文学宗教思想金庸的武侠小说广泛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一点令他的小说显出与众不同的内涵与底蕴。
他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饮食、文学、宗教、思想等多方面融会于其作品中,通过对小说中主人公的言行、经历来描绘不同时期的中国文化。
金庸的武侠取得极大的成功,取决于金庸本人通透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文字功底、博大的胸襟、自身的天赋与社会的机遇。
同是“新”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作品之所以在销量和评价上都高于同时代的梁羽生、古龙等名家,主要原因是金庸小说到处都笼罩着浓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思想,让人体验享受到一种远古的高深。
一.金庸小说中的饮食文化说到金庸小说中的饮食文化,就不得不提《射雕英雄传》这本小说。
在小说的第十二回中,黄蓉为了讨好洪七公,让其教给郭靖上乘武功。
费了极大心思做出许多奇特精致的美味佳肴。
“黄蓉笑盈盈的托了一只木盘出来,放在桌上,盘中三碗白米饭,一只酒杯,另有两大碗菜肴。
郭靖只觉得甜香扑鼻,说不出的舒服受用,只见一碗是炙牛肉条,只不过香气浓郁,尚不见有何特异,另一碗却是碧绿的清汤中浮着数十颗殷红的樱桃,又飘着七八片粉红色的花瓣,底下衬着嫩笋丁子,红白绿三色辉映,鲜艳夺目,汤中泛出荷叶的清香,想来这清汤是以荷叶熬成的了。
”“洪七公惊喜交集,细看之下,原来每条牛肉都是由四条小肉条拼成。
洪七公闭了眼辨别滋味,道:“嗯,一条是羊羔坐臀,一条是小猪耳朵,一条是小牛腰子,还有一条……还有一条……”黄蓉抿嘴笑道:“猜得出算你厉害……”她一言甫毕,洪七公叫道:“是獐腿肉加免肉揉在一起。
金庸小说研究_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金庸小说研究_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下列小说中,主角是女性的是()。
答案:《白马啸西风》2.金庸先生专门为拍摄电影而写作的小说是《白马啸西风》和()。
答案:《鸳鸯刀》3.《天龙八部》里有个“逍遥派”,书中解释了其名字的来历:“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是为逍遥……”说明这个派别的名称来自于()。
答案:道家4.金庸所有武侠小说里都只有一个主角。
答案:错误5.“鸳鸯刀”的秘密“仁者无敌”是孟子的名言。
答案:正确6.杨过的武功“黯然销魂掌”名字来自南朝江淹的《恨赋》。
答案:错误7.《连城诀》的主角是狄云。
答案:正确8.《天龙八部》一书渗透着浓厚的儒家思想。
答案:错误9.下列金庸作品,“男一号”有失恋经历的是()。
答案:令狐冲10.小说《侠客行》的书名来自李白的同名诗作。
李白的《侠客行》是一首()。
答案:五言古诗11.《笑傲江湖之曲》是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描写的一首名曲,这首曲子是()合奏的。
答案:古琴与箫12.小说《鹿鼎记》以清初历史为背景,交代了许多历史事件,比如康熙评定三藩。
这“三藩”指清朝初期的三个藩王,不包括以下的()。
答案:郑经13.金庸小说中的结局,“男一号”往往最终是在若干女性“候选人”中选择其中一位。
但《鹿鼎记》是个特例,书中的韦小宝最后娶了()个老婆。
答案:七14.金庸唯一的短篇武侠小说《越女剑》故事的时代背景是()。
答案:春秋时期15.金庸小说按完成进度来说,最后完成的作品是《越女剑》。
答案:错误16.金庸小说曾有过多次修订,其中1980年修订完毕的版本在大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答案:错误17.因为金庸小说《笑傲江湖》的影响,在有些语境中,“岳不群”几乎成了“野心家”的代名词,而“左冷禅”也成了“伪君子”的代称。
答案:错误18.《鹿鼎记》中隐含的“逐鹿”“问鼎”都是三国时期的典故。
答案:错误19.金庸创作短篇武侠小说《越女剑》是受到清代画家任熊(任渭长)画作的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侠小说与武侠文化答案
一.填空题
1.梁羽生第一部小说《龙虎斗京华》。
2.梁羽生反映唐代游侠生活和民族矛盾的作品有《女帝奇英传》、《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和《慧剑心魔》。
3.狂侠天骄魔女以宋金斗争为历史背景柳青瑶华谷涵华元宗。
4.卧龙生本名牛鹤亭,一九三零年生于河南省镇平县。
一九五七年春,以卧龙生为笔名,于台中《民声日报》发表处女作《风尘侠隐》大获好评。
5.七剑下天山凌未风易兰珠桂仲明张华昭飞红巾冒浣莲武琼瑶离奇身世爱恨情仇为国为民反抗清廷行侠江湖
二.名词解释
1.天龙八部作者金庸,主要人物有乔峰(萧峰)、阿紫、段誉、王语嫣,虚竹、梦姑、慕容复。
主要内容是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及女真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
2.金蛇郎君是金庸武侠小说《碧血剑》中的人物,本名夏雪宜,他是一个正邪参半的角色他不是个正人君子,但他却是个了不起的懂得爱、懂得恨、有血有肉、有头脑有才智的男子汉。
3.圣火令出处是为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它是波斯明教镇教圣物,圣火令是明教教主的象征,见圣火令如见教主。
圣火令为白金玄铁和金刚砂混和铸成,质地坚硬无比,共六枚,长短大小各不相同,似透明,非透明,令中隐隐有火焰飞腾,颜色变幻。
圣火令的每枚令上还刻有“山中老人”霍山所铸的武功精要。
4.五毒教,又名五仙教,由五毒神君所创,在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教主:蓝凤凰《碧血剑》中教主:何铁手护法:何红药、齐云璈、岑其斯及《鹿鼎记》
5.逍遥派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一个神秘门派,
逍遥派第一代掌门:逍遥子,
第一代弟子:天山童姥,无崖子,李秋水,齐御风),
第二代掌门:无崖子
第二代弟子:苏星河,丁春秋(后被逐出师门) ,段誉
第三代掌门:虚竹
第三代弟子:康广陵、范百龄、薛慕华、吴领军、冯阿三、苟读、李傀儡、石清露
三.连线题
作品:
A.荒山奇侠向恺然OT
B.关山游侠传
C.武侠大观赵焕亭IJ
D.海岛鏖兵
E.山东响马战李定夷HK
F.三剑客
G.球龙张春帆LG
H.尘海英雄传
I.惊人奇侠传陆土谔FM J.剑底箫声
K.僧道奇侠传姚民哀EN L.虎穴情波
M.飞行剑侠顾明道AD N.四海群龙记
O.峡谷恩仇记姜侠魂CF F.南北奇人传
Q.碧血丹心文公直BQ
R.江湖剑客
S.江湖剑侠传张冥飞AS
T.玉玦金环录
四.简答题(任选2个)
1.纵观梁羽生武侠中的武功描写大致可表现为哪四个方面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1.注重表演;《萍踪侠影录》第十八回:只见张丹枫与那少女,身形一晃,已闯入阵图。
两人在石阵中左
穿右插,俨如蜻蜓掠水,彩蝶穿花,双剑挥舞,剑光缭绕之中,只见四面八方都是张、云二人的身影,石阵之中,青白两色剑光,翩若惊鸿,宛如游龙,忽东忽西,忽散忽聚. 2.重视道德;分两大阵营,即正派武功和邪派武功正派武功有天山剑法、冰川剑法、少林武功、武当派武功、邙山派武功等。
邪派武功则有修罗阴煞掌、雷神掌、化血刀、腐骨掌、阴阳劈风掌等3.蕴含哲理;《萍踪侠影录》中张丹枫和云蕾的剑法,一刚一柔,互为补充,相反相成,对敌时,双剑合璧,立刻剑光暴涨,威力倍增。
这正是形象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最为简明形象地体现了东方文化要求对立面的和谐统一观念。
4.雷同单调。
其武功打斗场面重复雷同之处太多,缺少必要的诙谐逗趣,如此一来,未免显得单调、呆板,打斗场面过长,让人有时难以保持“观赏”兴趣。
2.请你分别写出男女主人公的姓名《大旗英雄传》铁中棠,水灵光、《名剑风流》俞佩玉,朱泪儿、《武林外史》沈浪,朱七七,白飞飞、《绝代双骄》小鱼儿,花无缺,铁心兰,苏樱。
3.你最喜欢金庸的哪部武侠小说为什么?《鹿鼎记》中表现的新观念,突破了一切清规戒律,将人性彻底解放,表现了作者反英雄,反传统,反束缚,宣扬人性,宣扬自我,宣扬独立的观点。
4.你最喜欢金庸小说中的哪一个人物,为什么?《神雕侠侣》中的杨过,他外貌俊美,倜傥不羁,又孤傲狂放,叛逆机智,感情丰富为人重情重义,满腔热血激愤。
五.作品赏析题
1.在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中练邪派武功而走火入魔的不乏其人如云海玉弓缘中的厉胜男冰川天女传中的毒龙尊者狂侠天骄魔女中的公孙奇等
2.请以张无忌、杨过的具体事情说金庸小说对正邪武功的描述说明及态度。
金庸将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着力描写人物练功的艰难历程和坚韧性格,并有声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祸得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必然寓于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
请结合上述文句及相关人物,情节说说金庸小说中的佛理禅机。
(不少于200字,要有具体人物,情节)比如《笑傲江湖》之中,仪琳为求令狐冲早脱苦海,念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慈悲之情,发自肺腑;比如《奇天屠龙记》之中,张无忌为救义父与少林三僧苦战,而谢逊于地窖中念诵《金刚经》妙法,劝无忌弃了人我之分,毋着世相大理段氏累世信佛,萧峰的师傅是少林高僧,而虚竹则是僧人出身,他于西夏皇城冰窖,以三段《人道四行经》驳得天山童姥理屈词穷,真是言简意赅,仁慈之心,远胜雄辩。
六.论述题
1.请你用具体事例说明金庸梁羽生武侠小说在塑造人物手法上的异同(不少于150字用具体人物情节)
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
如《女帝奇英传》武玄霜,一剑在手,扶持朝纲,纵横江湖,这是何等的豪气,何等的快意!她在十年后重逢李逸时,虽知他已有妻儿,却仍给予他一家无私的援助,甚至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
这是何等胸怀,何等气度!到了最后,是她陪伴着李到了最后一刻,也是她成了李遗嘱托孤之人,这等知己之情,却是要比所谓的神仙侠侣。
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杂、矛盾性格。
如《神雕侠侣》中的杨过,他虽有许多红颜知己,一心只向师傅小龙女,并结为夫妇;和郭家恩怨难分,数度因误会关系紧张,却始终挺身而出相助他们,解除嫌隙,化气为和;命运多舛,与小龙女分隔十六年间,随伴亦师亦友的神雕,闯荡江湖,行侠仗义。
最后重见龙女,苦尽甘来,舍弃红尘,伴龙女回归古墓。
2.请你用具体事实说明杨过、令狐冲、张无忌的性格区别.(提示: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为人重情重义,杨过以德报怨多次解救郭芙。
令狐冲解救魔教任我行,张无忌在目睹峨眉派对明教锐金旗壮士残忍凶狠的大屠杀,忍不住挺身而出,质问峨眉派,并为锐金旗的壮士们止血包扎。
不同点:杨过:深情狂放。
在他的心里,爱情重于生命,肯为爱而生,亦肯为爱而死令狐冲:侠义率真,他从不为世俗礼法所拘,只要是自己认为对,哪怕世上人皆反对,他也不为所动。
张无忌:重孝义。
在他幼年时被玄冥二老抓走且让他身中玄冥神掌,逼问他义父谢逊下落,但当殷素素问他是否说出了义父的下落时,张无忌昂然回答:“他便打死我,我也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