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三节牛的生物学特性 精品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牛的生产

第三章     牛的生产

第三章牛的生产第一节牛的生物学特性及品种1.下列关于牛的生物学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犊牛的反刍次数比成年牛多B。

公牛的记忆力强C。

视觉听觉休假灵敏D。

母牛在发情过程中排卵 E.采食量大,咀嚼不细2.下列有关木赞牛的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六白的特征B.不适宜做第一副本,适合做终端副本C.黄牛改造优良的副本D.全身毛色为白色或乳白色E.原产于瑞士3.下列属于兼用型品种的牛是()A.荷斯坦牛B.海福特牛C.夏洛莱牛D.利木赞牛E.西门塔尔牛4.肉牛有()特点A.三宽三大B.三宽三厚C.四宽四厚D.五宽五厚E.五宽五大5.原产于英国的牛是()A.海福特牛B.夏洛莱牛C.利木赞牛D.西门塔尔牛E.黑白花牛6.下列为大型牛种的事()A.海福特牛B.夏洛莱牛C利木赞牛D蒙古牛E演变牛7体型为契型的牛是()A乳牛B肉牛C黄牛D兼用型牛E牦牛(8-9题共用答案)A蒙古牛B泰川牛C鲁西牛D延边牛E南阳牛8有朝鲜牛之称的是()9我国黄牛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牛()(10-16题共用答案)A荷斯坦牛B海福特牛C夏洛莱牛D利林赞牛E西门塔尔牛10外貌特征中常见有双肌牛的是()11外贸具有明显的三粉特征的是()12属于奶牛品种是(013外貌特征可概括为三宽三大的是()14世界上著名的中小型早熟肉用品种的是()15肩胛或腰部有条状白带的是()16原产于法国中部的是()(17-20题共用答案)A食性和消化特点B生活习性C繁殖特点D对环境的适应性E其他17牦牛适应高寒气候,黄牛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这是他的()18牛对兽医或打过他的人有反感现象,这是他的()19牛在采食饲料时对饲料的选择性差,因此引起创伤性网胃炎,这是()20公牛性发射强,射精快,母牛难产率高,这是()第二节牛的繁殖(1-4题共用题干)某牛于2008年7月22日配种,确认已妊娠1牛的妊娠期()天A150B210C280D114E3052要想提高该牛的繁殖率,应在()配种A产后第一次发情B春末夏初C夏末秋初D秋末冬初E冬末春初3某一天忽见此牛尾根两侧肌肉明显塌陷,称塌垮,说明其在()分娩A1-2d4-5dC7-8dD11-12dE马上4此为该牛的第二胎,胎儿排出需()A2hB6hC10hD14hE根据品种定(5-8共用题干)母牛的发情具有其独特特点5母牛分泌垂体前叶的促卵泡素好是家畜中最低的,而垂体前叶分泌的促黄体素又是最多的,所以母牛()A青年牛出血量多B营养差的出血量少C体熟早D性成熟早E发情持续时间短,排卵快6母牛排卵是在(),这是母牛的独特特点A发情开始后12-15hB发情开始前12-15hC发情束后12-15hD发情结束前12-15hE分娩前(7-8共用题干)7本次配种生产的犊牛体重小,体质弱,稍有疫情就发病,此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A母牛配种过早B母牛配种过晚C公牛配种过早D公牛配种过晚E人工授精8而为了避免现象的再次发生,我们该如何控制母牛的初配年龄()A开始配种时的体重以达到成年牛的百分之七十,年龄为18-24月龄B开始配种时的体重以达到成年牛的60%,年龄18-24月龄C开始配种时的体重以达到成年牛的60%,年龄wie12-18月龄D开始配种时的体重以达到成年牛的80%,年龄18-24月龄开始配种时的体重以达到成年牛的70%,年龄12-18月龄(9-12共用题干)某牛场有一部分牛已达到初配年龄与体重9母牛阴门明显肿胀,黏液增多呈鸡蛋清样,有高度牵缕性,交配欲强烈接受爬跨,这表明母牛处于()A休情期B发情初期C发情盛期D发情后期E发情末期10上述牛群适时(2008.7.16)配种确认已妊娠,预计其预产期()A2008.10.22B2009.4.22C2009.1.20D2008.10.10E无法计算11计算牛最简单的预产期方法()A月-3日+6B月-3日-3C月-6日-6D月-6日+3E月-5日+712牛的最佳配种时间一般在()A发情初期B发情盛期C发情后期D发情末期E发情盛期(13-15共用题干)某母牛配种厚妊娠,要做好接产工作13下列何种情况下,应做接产工作()A阴门开始肿胀,流出少量牵缕性差的黏液B阴门明显肿胀,黏液牵缕性高C阴门肿胀消失,黏液浑浊,牵缕性差D黏液呈浅黄色块状E牛尾根两侧肌肉明显塌陷,称塌垮14下列关于母牛的临产预兆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前半个月前面两个乳头可以挤出液体B分娩前1-2H有絮状垂于阴门外C分娩前1-2h 出现塌垮D母牛经常回顾腹部,时起时卧,频频排尿,即将产犊E母牛临产前12-15h内体温比正常体温高0.5-1℃15下列关于犊牛接产及护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接产人员不但要把工具和产科器械严格消毒,自身也要消毒B犊牛产出后立即擦干黏液并哺饮初乳C分娩前要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或1%-2%煤酚皂溶液清洗外阴部。

牛的生物学特性

牛的生物学特性

牛龄鉴别
初生到3-4月龄,全部乳门齿长齐。 4-5月龄至18—20月龄,乳门齿逐渐磨损。 满2岁时,第一对乳门齿换成永久齿。
满3岁时,第二对乳门齿换成永久齿。
余类推,直到最后一对乳门齿换成永久齿
(俗称齐口),为5周岁。 满5岁以后,可以根据齿面磨蚀规律进行 鉴定。
乳齿与永久齿的区别
瘤胃蠕动
犊牛瘤胃发育
第一周
瘤胃 25 % 网胃5 % 瓣胃 10 % 皱胃 60 %
3-4 月
瘤胃65 % 网胃5 % 瓣胃 10 % 皱胃 20 %
成熟
瘤胃80 % 网胃5 % 瓣胃 7-8 % 皱胃 7-8 %
各胃的位置图
牛的特殊消化生理现象

食管沟反射: 食管沟是连食管与瓣胃间可以启闭的沟状 管道。犊牛在哺乳时,能及时性地引起食 管沟的闭合,使乳汁直接经食管沟和瓣胃 进入真胃。食管沟反射可保证乳汁不至于 溢入瘤胃和网胃中发酵,引起腹泻。到了 成年,食管沟反射自然消失。
第二章 牛的生物学特性
本章提要 本节介绍牛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形态特 征,消化生理特征,生活习性和繁殖特性。 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以下内容: l 牛的分类地位和形态结构 l 牛的特殊消化生理现象 l 牛的生态学特性 l 牛年龄鉴定一般方法
第一节 牛在生物学上的分类地位


复胃之功能



瘤胃 栖居着大量的瘤胃微生物,是饲料进行发酵 的主要场所,故有“天然发酵罐”之称。 网胃 内壁呈蜂巢状,上端通过瘤网口与瘤胃相接, 下方有网瓣孔与瓣胃相通。网胃布满角质化的乳 头,可利用胃壁的运动磨碎食物或使食物流转。 瓣胃 粘膜形成 80 — 100 片瓣叶,很象一叠“百 叶”,俗称“牛百叶”,食物进入瓣胃叶片之间, 由于瓣胃的运动,可通过叶片的挤压和筛滤,榨 干食糜的水分并吸收少量营养。 皱胃 粘膜形成螺旋形大皱褶,有消化腺分布。皱 胃是消化菌体蛋白和过瘤胃蛋白的主要部位。

牛的品种及生物学特性

牛的品种及生物学特性

庙 垭 牛
郏县红牛
郏县红牛原产于河南省郏县,毛色多呈红色,故而得名。现主 要分布于郏县、宝丰、鲁山三个县和毗邻各县以及洛阳、开封
等地区部分县境。
三河牛
三河牛是我国优良的乳肉兼用品种,因产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西 麓的额尔古纳右旗三河(根河、得勒布尔河、哈布尔河)地区而得名,其次 分布在兴安盟、哲里木盟、锡林郭勒盟。 外貌特征:毛色为红(黄)白花,花片分明,头白色或额部有白斑,四肢 膝关节下、腹部下方及尾尖呈白色,有角、稍向上向前方弯曲,有少数牛角 向上。
比利时蓝白花
分布在比利时中 北部,毛色白,有蓝 色或黑色斑点。个体 高大,体躯呈长筒状, 体表肌肉醒目,”双 肌“特征明显,头部 轻,尻微斜。公牛体 重1200kg,母牛 700kg。
犊牛早期生长速度 快,最高日增重可达 1 .4kg,屠宰率65%。
德国黄牛
原产于德国和 奥地利,毛色 浅黄色、黄色 或淡黄色,体 型外貌近似西 门塔尔牛。 平均日增重 0.985kg。
荷斯坦牛(乳用型)
犊牛初生重为40~50千克。 产奶量为各奶牛品种之冠。 年产奶量6000千克以上,乳 脂率3.6~3.8%。美国2000年 登记的荷斯坦牛平均产奶量 达9 777千克,乳脂率为3.66 %、乳蛋白率为3.23%。 缺点是乳脂率较低,不耐 热,高温时产奶量明显下降。 因此,夏季饲养,尤其南方 要注意防暑降温。
• 原产于荷兰北部的北荷兰省和西弗 里生省。因被毛为黑白相间的斑块, 又称之为黑白花牛。体格高大,结 构匀称,皮薄骨细,皮下脂肪少, 乳房特别庞大,乳静脉明显,后躯 较前躯发达,侧望呈楔形,具有典 型的乳用型外貌。
中 国 荷 斯 坦 牛
由纯种荷兰牛与本地母牛的高代杂交种经长期选育而成。毛色呈黑白花,体 质细腻结实,体躯结构均匀。泌乳系统发育良好,乳房附着良好,质地柔软, 乳静脉明显,乳头大小、分布适中。肢势端正,蹄质坚实。我国黑白花牛多为 乳用型,乳用特征明显,但体格不够一致,基本上可划分为大、中、小三个类 型。

牛的生物学特性及消化特点概述

牛的生物学特性及消化特点概述

综合版2020年(第41卷)第1期流交J I NG Y AN J I A OL IU牛的生物学特性及消化特点概述院鹏(商丘市饲草饲料站,河南商丘476000)1牛的生活习性1.1环境条件温度是对牛影响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一般情况下,牛适应的环境温度10~21℃,高温使牛的采食量下降,生长速度降低和产奶量下降,同时使公牛精液品质下降。

一般情况下,欧洲类型的牛耐热性差一些,瘤牛耐热性较强。

低温对牛无明显的影响,牛对低温环境调节能力较强,低温使牛的基础代谢增加,通过增加采食量产生热量抵御寒冷;极端低温抑制母牛的发情和排卵。

湿度通过温度影响牛的生产性能,高湿使高温或低温对牛的影响加剧。

牛喜欢安静的环境,噪音影响牛的生长和产奶量。

1.2特殊环境的适应性牛的汗腺不发达,通过垂皮来辅助散热,皮肤分泌有臭气的皮脂抵御蚊蝇侵袭,加强对热环境的适应。

1.3牛的摄食行为1.3.1牛对食物的要求牛是草食性家畜,味觉和嗅觉敏感。

喜欢采食草类饲料,尤其是青绿饲草和块根饲料,且喜欢采食带甜味和咸味的饲料。

要避免牛采食外表粗糙,绒毛多,被粪尿和唾液污染的饲草、动物性饲料。

变更饲料种类时,要有一段适应时间。

1.3.2牛的采食行为牛采食时依靠灵活有力的舌卷食饲草,匆匆咀嚼后,将粉碎的草料食团吞入胃中。

由于牛采食行为粗糙,容易将异物吞入胃中造成瘤胃疾病,要防止异物混入草料。

牛没有上门齿,采食牧草时,要用舌将草卷入口腔,依靠舌和头的摆动扯断牧草,牧草过矮时,牛不易采食,牛采食时间为4~9h ,日出前和近黄昏时是牛的采食高峰,牛有夜间采食的习惯。

1.4合群性牛是群居家畜,具有合群行为,能形成群体等级制度中图分类号:S8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090(2020)01-0039-023.4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的记录规范填写保险联动是国家惠农政策在养殖过程中的体现,是养殖场(户)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损失和遇到重大动物疫病时的一种惠农保障。

牛的生物学特性

牛的生物学特性

瘤胃微生物的重要性
❖ 菌体蛋白提供奶 牛蛋白需求量的 80%
❖ 没有细菌就无法 消化纤维
牛奶是瘤胃发酵的产物
微生物将饲料发酵 成挥发性脂肪酸
挥发性脂肪酸为奶 牛提供能量需求量的 70%
挥发性脂肪酸—乙酸盐
➢ 占挥发性脂肪酸总量的 60%--70%
➢ 来自于纤维消化
➢ 用于乳脂合成和脂肪.0 7.6~10. 8.4~12.3 8
绵羊 27~62 78.1~78. 6.7~9. 6.8~9.1 10.3~11.
8
1
3
山羊 11~16 89.0~92. 1.5~4. 1.5~4.0 3.5~5.5
1
0
牛的特殊消化生理现象
唾液分泌 为适应消化粗饲料的需要,牛每天分泌大
复胃之功能
▪ 瘤胃 栖居着大量的瘤胃微生物,是饲料进行发酵 的主要场所,故有“天然发酵罐”之称。
▪ 网胃 内壁呈蜂巢状,上端通过瘤网口与瘤胃相接, 下方有网瓣孔与瓣胃相通。网胃布满角质化的乳头, 可利用胃壁的运动磨碎食物或使食物流转。
▪ 瓣胃 粘膜形成80—100片瓣叶,很象一叠“百叶”, 俗称“牛百叶”,食物进入瓣胃叶片之间,由于瓣 胃的运动,可通过叶片的挤压和筛滤,榨干食糜的 水分并吸收少量营养。
特征
颜色 排列 大小 齿颈 齿间空隙
乳齿
洁白 不整齐 小而薄 明显 有且大
永久齿
齿根、齿冠黄色 整齐 大而厚 不明显 无
第二节 牛的形态学特性(续)
3.鼻镜 鼻端无毛、湿润的部分称鼻镜,该部 纹状沟和人的指纹相似,鼻镜外观正常与否, 可以作为健康的标志。
4.消化系统 牛是典型的反刍动物,共有四个 胃,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前三个胃 没有腺体,又称前胃,只有皱胃能分泌胃液, 具有和单胃动物的胃一样的功能,故又称真 胃。

养牛学 牛的生物学特性

养牛学  牛的生物学特性

盲肠:结肠末端附近的盲囊,能吸收挥发性脂肪酸,其他 消化作用不明显。能吸收食糜中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
直肠:结肠连接最后一段
肛门:直肠的末端
11:37:49
动物科技学院
39
二、牛特殊的消化生理现象
(一)反刍
牛在摄食时,饲料不经充分咀嚼就匆匆吞咽进入瘤胃,在 休息时再返回到口腔仔细咀嚼的过程
11:37:49
动物科技学院
28
(1)瘤胃纤毛虫
属厌氧类,分不同的种类,有“微型反刍动物”之 称 分解淀粉等糖类产生乳酸和少量挥发性脂肪酸 (VFA) 发酵果胶、半纤维素和纤维素,产生较多量的挥发 性脂肪酸 水解脂类、氢化不饱和脂肪酸、降解蛋白质及吞噬 细菌的能力 犊牛生长至3~4个月时瘤胃内才建立起各种纤毛虫 区系
11:37:49
动物科技学院
6
(四)毛色修饰基因(续)
显性黑班基因:显性基因Ps 能使非黑色牛的皮肤 出现黑斑,鼻镜、眼睑、乳房等部位尤为明显
显性白斑基因:显性基因In 能使单色牛的鼠蹊部、 腹下和尾帚出现白斑, In 基因在荷斯坦牛群中出现 的频率较高 季节性黑斑基因:Ns 上的隐性基因bs 辅导致非黑 色牛的被毛出现黑斑,这种黑斑的多少因性别、年 龄、季节和营养状况而有所变化
11:37:49
动物科技学院
29
(2)影响瘤胃内纤毛虫的数量和 种类因素
当日粮粗纤维含量高时,瘤胃内能够分解纤维素的 纤毛虫数量明显增加;当日粮中淀粉含量高时,瘤 胃内能够利用淀粉的纤毛虫数量增加 纤毛虫的数量还受饲喂日粮次数的影响,次数越多, 数量越多
瘤胃内的pH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当饲喂高精 料日粮时,瘤胃内pH降至5.5或更低,纤毛虫的活 力降低,数量减少或完全消失

牛的生物学特性

牛的生物学特性
殖所需的营养物质; 瘤胃内具有微生物生存繁殖的适宜温度, 通常为 39℃ ~41℃; 瘤胃内容物的含水量相对稳定, 渗透压维持于接近血 液水平。 饲料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不断被吸收入血, 瘤胃食糜持 续地排入后段消化道。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2 牛的消化器官
• 饲料发酵产生的大量有机酸, 被唾液中大量的碳酸氢盐和磷酸盐所缓 冲, 使pH 变动于5.5 ~7.5; 瘤胃内容物高度乏氧。 瘤胃上部气体 通常含CO2、CH4 及少量N2、H2、O2 等气体,H2、O2 主要 随食物进入瘤胃内, O2 迅速地被微生物繁殖所利用。 因此瘤胃内环 境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第2章 牛的生物学特性
• 2.1 • 2.2 • 2.3
牛的习性与食性 牛的消化器官 奶牛的外形特征
返回
2.1 牛的习性与食性
• 2.1.1 牛的习性
• 1.合群性 • 牛的合群性很强, 合群性是实现奶牛群养的基础。 牛的这种本能与其
模仿行为相关, 当牛群中领头牛做某一动作时, 其他牛便跟着做同样的 动作。 • 2.牛的脾气 • 公牛往往比母牛好斗, 在某些情况下, 母牛也喜欢角斗。 牛的脾气与 人所施加的一切友善或粗暴行为有关, 打骂容易使牛产生踢人、顶人 的恶癖。 牛养成了踢人、顶人的恶癖后, 则很难纠正。 所以, 要树立 爱牛思想, 对牛进行科学的调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牛的习性与食性
• 当环境温度由下限临界温度下降时, 机体对寒冷发生一系列应激反应 。 开始阶段作物理调节, 呼吸频率由每分钟25 次可能降至15 次 左右。 皮肤水汽蒸发减少。 同时出现肌肉发抖(肌糖元分解)、甲状 腺素和肾上腺皮质素分泌增加、体内脂肪氧化等。 持续低温, 牛的采 食量显著增加, 消化过程加强, 并且由于逐渐地适应这个过程, 基础代 谢有所增强。 牛在—定的低温下虽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但因体热散失 较多, 致使日粮净能的利用率降低。

牛的生物学特性(二)

牛的生物学特性(二)

牛的生物学特性(二)引言概述:牛是一种常见的哺乳动物,拥有许多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本文将从牛的饮食习性、繁殖特点、生长发育、行为习性以及适应性方面,探讨牛的生物学特性。

正文内容:一、饮食习性1. 牛的饮食类型:草食性动物2. 牛的反刍行为:解释反刍的定义与作用3. 牛的消化系统:四个胃室的功能及特点4. 牛对食物的选择性:基于嗅觉和视觉判断食物的质量与安全性5. 牛的进食时间:分析牛在不同时间段的进食习惯与规律二、繁殖特点1. 牛的性成熟周期:牛的性成熟时期与正常生殖能力的发育2. 牛的交配方式: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的比较3. 牛的妊娠期:妊娠期的持续时间及其相关变化4. 牛的产犊行为:分析母牛产犊的行为表现与习惯5. 牛的繁殖季节适应性:受季节变化影响的繁殖行为与繁殖周期的调整三、生长发育1. 牛的生长速度:不同品种和生长阶段的生长速度比较2. 牛的体型发育差异:分析肉牛和奶牛的体型差异及原因3. 牛的骨骼发育:分析牛的骨骼结构和成长过程4. 牛的体重变化:牛的体重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5. 牛的毛发发育:毛发的生长周期和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四、行为习性1. 牛的社会行为:分析牛在群体中的互动行为与等级制度2. 牛的警戒行为:分析牛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与反应3. 牛的活动范围:分析牛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习性与行为选择4. 牛的休息行为:牛休息的时间和方式与日常行为的转变5. 牛的环境适应性:适应不同气候与环境的能力与特点五、适应性1. 牛的高温适应性:牛的散热机制及适应高温环境的方法2. 牛的寒冷适应性:毛发的变化和蓄热能力对寒冷的适应3. 牛的海拔适应性:牛对高海拔环境的生理适应与行为调整4. 牛的水分适应性:解释牛对水源的需求和饮水行为的适应5. 牛的环境压力适应:分析牛对人类活动和改变环境的适应能力总结:通过对牛的饮食习性、繁殖特点、生长发育、行为习性以及适应性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牛的生物学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合群性
牛是群居家畜,具有合群行为,群体中形 成群体等级制度和群体优胜序列,当不同 的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的个体混合时,通 过角斗决定顺序。
(五)运动
牛喜欢自由活动,在运动时常表 现嬉耍性的行为特征,幼牛特别活跃, 饲养管理上保证牛的运动时间,散栏式 饲养有利于牛的健康和生产。
(六)休息
牛每天需要9~12h的休息时间,表现为 游走、站立或躺卧,休息时反刍,咀嚼 食物,牛一昼夜至少躺卧睡眠3h。
(3)中躯 肩胛软骨后缘垂直切线之后至腰角垂线之前,以背 椎、腰椎和肋骨为支架的中间躯段。其中以第七至第 十三胸椎为基础形成背,而腰以6个腰椎为基础,腹部 位于背腰 1、背: 以最后7~8个背椎为解刨基础的体表部位 2、腰: 以六个腰椎为解刨基础的体表部位 3、腹: 容纳消化器官的主要部位 (4)后躯 腰角以后的躯段,是以荐骨、骨盆及后肢诸骨为基 础的体表部位。
第三节 牛的生物学特征
一、一般外形特征 二、
一 一般外形特征
(一)体型
牛的体型与经济用途方向相一致,乳用牛体躯呈楔 形,肉用牛呈长方砖块形,役用牛前强体型。公牛头粗 重,短而宽,颈粗短;母牛头狭长而清秀,颈较细。
(二)角
牛角是在进化过程中,作为防御器官而保存 下来,角的形状因品种、性别有差异。
角 公牛:较粗短而直 母牛:较细长而圆滑 阉牛:较细长 眼 公牛:大而明亮有神 母牛:明亮而温和
嘴与鼻
嘴宽、上下唇整齐;鼻梁要正直、鼻孔要大、 鼻镜要符合本品种颜色。

连接头与躯干要自然,结合部位不应有明显的
凹陷。 (2)前躯 指颈之后、肩胛软骨后缘垂直切线之前。
鬐甲;是以第二至第六背脊棘突和肩甲软骨为基础组成 的鬐甲是连接颈、前肢和躯干的枢纽。 长鬐甲对各种用途的牛都是优良的。公牛较母牛的高 而宽厚,阉牛居二者之间。 前肢 肩:广长斜肩与鬐甲接合良好,肌肉发达,是任何用 途牛的共同要求;而狭长肩则对任何种牛都不宜。 臂:介于肩关节与肘关节之间,有长、短,肥、瘦等 不同类型。 下前肢:呈正常姿势,关节明显、干净,长短适中, 结实有力,蹄质致密,蹄与地面呈 45°- 50°角左右。 胸 宜宽深,说明心肺发育良好。
(七)牛的排泄行为
一般情况下,每天牛排尿9~11次,排 粪12~20次。成年牛每天粪尿的排泄 31~36kg。舍饲中,管理上注意清除粪便。
三、牛的消化
(一)特殊的消化器官
1.口腔
牛的上颌无门齿,有坚硬的齿板,草进入 口腔内,下门颌和齿板将其切断,口腔中有发达 的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腺和舍下腺等。唾液 对牛的消化和内源氮的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五、奶牛的泌乳特性
泌乳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催产素在 循环血液中的半衰期仅3分钟,所以,挤乳 必须迅速,这种作用过后,产生排乳抑制现 象,很难将乳挤出。
六、牛的外貌鉴定
头部 公牛:较宽、短、粗重、皮厚毛粗,颈部 多卷毛,具有雄性姿态。 母牛:较狭长、清秀细致,具有母牛的形 象 役牛:较粗重; 肉牛:多宽、短而多肉; 奶牛:多细长而清秀
(三)特殊的消化生理 1.反刍
牛匆忙吞入的食物,在休息时,食团刺激瘤胃 前庭和食道沟的感受器,使瘤胃产生蠕动,食团反 送到口腔,混入唾液,反复咀嚼后再吞入瘤胃这一 过程称为反刍,反刍是对草食的再消化。 一般情况下,犊牛在2月龄后出现反刍现象,牛每 日反刍次数为9~18次,每次时间15~50分钟,每日 用于反刍时间约5~9h。
(二)特殊环境的适应性
牛汗腺不发达,通过垂皮来辅助散热。
牦牛全身密生黑色的粗长毛和绒毛,抵抗寒 冷和高辐射高含量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适应低氧 环境。
(三)牛的摄食行为
1.牛对食物的要求
牛是草食性家畜。喜欢采食草类饲料,尤其 是青绿饲料和块根饲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牛的采食行为
牛采食时依靠灵活有力的舌卷食饲草,匆匆 咀碎后,吞入胃中,由于牛采食行为较粗糙,容 易将异物吞入胃中造成瘤胃疾病,防止异物混入 草料。
2.嗳气
瘤胃中由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大 量的挥发性脂肪酸和二氧化碳、氨、甲烷气 体,由食道进入口腔,排出体外,这一过程 称嗳气。牛平均每小时嗳气17~20次。
四、牛的繁殖特性
牛为双角子宫,单胎动物,性成熟年龄因牛 种和品种而有差异。 普通牛性成熟年龄一般为8~12月龄,小型品 种性成熟早一些,个别品种牛要15~18月龄才能 达到性成熟。 牛的繁殖年限为11~12年。
(三)肩峰与垂皮
肩峰指牛鬐甲部位肌肉组织隆起,垂皮是指 颈的下侧、胸和脐部的皮肤皱褶,生活在热带和 亚热带的牛肩峰和垂皮较温带和寒带地的牛发达。
(四)被毛
牛的颜色及分布作为牛的品种特征之一。与 生态适应性有关,牛的被毛色泽多种多样,基本 色调为黄、红、白和黑色,牛的毛色由于常染色 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目前已知控制毛色的基因 有20多个位点。如红色毛由等位基因R控制,使 褐色素在被毛中表现。 浅色毛比深色毛更能适应炎热的环境条件, 同时能降低牛虻的趋光特性。
2.胃
牛是复胃动物,有瘤胃、网胃、瓣胃和真胃 四个胃,前三个胃合称前胃。 前胃无消化腺,以物理消化和微生物消化为 主。 真胃有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
3.发达的小肠
成年牛小肠特别发达,长达24~40m,为体 长的27倍。
(二)瘤胃消化代谢
食物进入瘤胃后,70%~80%的可消化干物质和 50%粗纤维在瘤胃内消化。 在微生物作用下,瘤胃内的碳水化合物、含氮 物被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氨基酸、多肽、氨、二 氧化碳、甲烷和水。 某些微生物有利用多肽和氨合成菌体蛋白,瘤 胃能合成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K,并能氢 化不饱和脂肪酸。 牛具有利用非蛋白氮的特性。
牦牛全身生长粗长毛,尤其是体侧的下部, 毛更长,形成“毛裙”,粗毛内密生绒毛,这种 毛丛结构能有效地抵抗寒冷侵袭。
(五)其他形态特征
乳用和肉用的皮肤较薄,役用皮肤较厚, 某些肉牛品种表现“双肌”特征,即在牛的 臀部和股部肌肉异常发达,形成界线分明的 肌肉块。
二、牛的生活习性
(一)环境条件
一般情况,牛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0~21℃。 高温使牛的采食量下降,引起牛生长速度降低和 产乳量降低,同时使公牛精液品质下降。 低温对牛无明显的影响,牛对低温环境调节能力 较强,牛喜欢安静的环境,噪声影响牛的生长和 产乳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