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家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儒家教育传统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儒家教育传统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教育传统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儒家教育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更是中国人民形成了其独特的思维方式。
儒家教育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和教育理念。
本文将探讨儒家教育传统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儒家教育传统的价值1、人文关怀儒家教育传统非常重视人文关怀,即关注以人为核心的发展。
它强调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关怀和护理。
依据儒家教育传统,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用心聆听学生的心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共同成长儒家教育传统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在教育中相互促进和成长。
教师的作用是在教育中成长,更好地去理解学生,从而实现更好地指导。
学生的作用是在教育中成长,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从而改进学习方式和态度,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3、人格塑造儒家教育传统强调人格塑造,即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性格,使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人。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发掘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时帮助学生克服自己的缺点,培养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意识,从而改进个人品质和人格魅力。
儒家教育传统的应用1、编制教育课程将儒家教育传统融入到教育课程的编制中,是实施儒家教育传统的一种方式。
在教育课程的设计中,应该注重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通过课程的多样化设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达到全面的发展。
2、丰富星期四课堂星期四课堂是学生等非正规课堂活动的时间,将儒家文化传统纳入到星期四课堂中进行教育,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一种途径。
星期四课堂内容应该更多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儒家教育传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增强文化底蕴。
3、教育工作者的自我学习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来深入了解儒家文化传统,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儒家教育思想。
论述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

论述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一、儒家文化的概述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方式。
儒家文化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人际关系、仁爱、忠诚等价值观念,以及尊师重道、礼仪尚德等行为规范。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1. 仁爱仁爱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人们应该关心他人,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这种价值观体现着对人类普遍性的关怀,强调个体的情感和社会的和谐。
在当代社会中,仁爱价值观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它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注社会问题,尊重他人的差异和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忠诚忠诚是儒家文化的另一核心价值观,强调人们应该对家庭、社会和国家忠诚。
忠诚体现了对集体利益和责任的承担,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基石。
在当代社会中,忠诚价值观对于维护组织和社区的凝聚力至关重要。
忠诚让人们保持对组织的承诺,尽己所能为组织的发展做出贡献。
3. 孝顺孝顺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关心。
孝顺价值观源自于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当代社会中,孝顺仍然是人们尊重长辈、维系家庭关系的根本。
孝顺价值观教导人们关心父母的健康和幸福,传承家族的美德和传统。
4. 诚实诚实是儒家文化中的基本品德之一,强调人们应该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欺骗他人。
诚实是维系个人和社会信任的关键,也是塑造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在当代社会中,诚实价值观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它要求人们遵守诚实原则,在各种场合中坦诚面对自己和他人,从而建立起互信的社会网络。
三、儒家文化的当代应用1. 教育领域儒家文化在教育领域有着深远影响。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强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的终身学习。
在当代教育中,儒家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人文精神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现代教育应当借鉴儒家文化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儒学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儒学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一、引言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儒学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
二、儒学及其核心思想儒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体系之一,主张以仁爱、诚信、助人为己任,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其核心思想包括“仁”、“礼”、“义”、“智”、“信”等概念。
其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指“爱人”,即关注他人的利益和幸福,并为此付出行动。
三、儒学在教育领域中的价值1. 培养良好品德:儒家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教育,通过教育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2. 强调礼仪规范:礼仪规范是儒家思想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能够帮助年轻人建立正确的社交方式和行为准则。
3. 倡导人文精神: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倡导人文精神,使得学生更加注重情感交流和相互理解。
四、儒学在社会伦理中的价值1. 倡导公德心:儒家思想强调个人责任和公共利益,鼓励每个人为社会做贡献。
2. 强调家庭伦理: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伦理和家族观念,使得家庭成为一个温馨、和谐的单位。
3. 倡导社会正义:儒家思想中的“义”概念是指道德上的正确行为,倡导社会正义和公平。
五、儒学在领导力中的价值1. 培养领袖品质:儒家思想注重领袖品质培养,如诚信、责任感、勇气等。
2. 强调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而儒家思想中注重“义”、“礼”等概念可以帮助团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3.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儒家思想中的“礼”、“义”等概念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提升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
六、结论综上所述,儒学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在教育领域中可以帮助培养良好品德和人文精神;在社会伦理中可以倡导公德心、家庭伦理和社会正义;在领导力中可以培养领袖品质、团队合作和企业文化建设。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儒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论述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

论述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是以仁爱为本,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谐、社会公正以及国家治理权威。
在当代社会,儒家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儒家文化强调的个人修养,对于当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普遍存在着焦虑、压力、失落等负面情绪。
而儒家文化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提醒人们要从内心开始修养自己,实现个人的齐家和治国。
当人们具备了自控、公德和爱心等品质,才能真正走上一条健康、有意义的人生之路。
其次,儒家文化强调的“家庭和谐”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推动家庭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
现代社会中,城市化、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压力与挑战,使得许多家庭失去了安详、温馨等基本的人文关怀。
儒家文化由内而外地倡导着“三纲五常”、“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婿献礼、妇顺”等传统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提醒着人们家庭建设不仅是硬件上的富裕、生活上的便利,更是人们心灵上寻求安定和风凉。
此外,儒家文化强调的“承天治民、仁政优治”的思想亦能理清国家治理的方向和意义。
现代社会,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如污染、贫富差距、失信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幸福,更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
儒家文化中的“仁者爱民,治者为民”的思想为当今时代的治理问题提供了启示。
一方面,治理要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的基本需求和权利;另一方面,治理要注重道德建设和文明进步,为社会和人民提供更多的利益和福祉。
综上所述,儒家文化在当代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核心思想提醒着人们要从内心开始修养自己、建设和谐的家庭,以及关注社会发展与政治治理。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发扬儒家文化的正面价值,以此推动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强盛。
中国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指导意义

中国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指导意义中国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了古代社会,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指导意义。
从人伦、礼仪、政治、教育等多个方面,儒家思想都给我们今天的社会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帮助。
下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中国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指导意义。
一、道德教育儒家思想把“仁”作为最重要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倡导人们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求道德、品行。
儒家思想提倡的“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观,强调个人要顺应自己的天赋才智,认真学习,不断探索,为国家、社会、自己创造价值,最终得到社会认可。
就在今年的4月7日,国家卫健委高度评价了扶持医学教育改革的南京医科大学从德育入官育的办学理念,这就是透过现代教育来实行儒家思想中的“仁”的核心理念。
儒家思想中还有许多的道德经典,例如《弟子规》、《大学》、《中庸》等等,着重强调个人品德的培养和道德价值的传承。
尤其是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儒家思想中的道德理念,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优秀的人格,培养高尚的思想境界,这对于现代社会的公民素质和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政治哲学儒家思想也在政治领域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
“仁政”理念是儒家思想中许多政治哲学的核心,“仁者爱民”,是儒家思想中的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真正的领袖应该是有良好品格的人,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讲求公正、仁爱,推行“仁政”,使政治更加稳定和公正。
此外,《论语》中的“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长之时血气方刚,老之时血气既衰,三者不得,则君子可保矣。
”强调君子要有不断的自我修身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正确的引导,其中“明辨是非”是需要用于现代政治的关键要素,一个领导能在个人和民族与其他民族、国家的交往中坚持自己的立场,并正当合理的维权,那才是真正的民族大义。
在当代社会中,政治哲学已经成为社会人士关注的热点问题,儒家思想中的仁政,以及其他的政治价值观,依然具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儒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总结

儒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总结儒家思想起源于中国,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它以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为代表,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社会秩序和教育培养,旨在提高个体和社会的道德素质和和谐发展。
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在人际关系、教育、领导和政治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礼仪。
儒家思想鼓励个体在社会中建立正当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尊重他人、忠诚和关爱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这种伦理观念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家庭、职场和社区等关系中。
儒家思想教导人们关注他人的需要,并以尊重、理解和合作的态度面对他人,这对于建立和谐社会关系至关重要。
其次,儒家思想注重教育的重要性。
儒家学派认为,通过正确的教育培养,个体可以提高品德和修养,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儒家思想主张家庭和社会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人们的品德、智慧和知识。
在当代社会中,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承认,儒家思想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和积极参与社会的公民。
此外,儒家思想对领导和政治具有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认为,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操守,关注人民的福祉和社会公益。
领导者应该谦虚、诚实、勇敢而实事求是,以正确的品德和智慧为指导,为社会做出贡献。
现代社会中,这种领导理念对于塑造良好的政治文化和提供有能力的领导者非常重要。
最后,儒家思想强调对历史传统和文化的尊重。
儒家思想认为,人们应该尊重并传承自己的历史文化,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
通过对古代先贤和经典的研究,个体和社会可以找到正确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在当代社会中,儒家思想鼓励人们保留自己的文化身份,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为社会发展提供启示和指引。
总而言之,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强调人际关系、教育、领导和政治等方面的道德和伦理原则,为社会和个体提供了建立和谐关系、培养素质、塑造领导者和尊重文化等的指导思想。
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与现代价值

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与现代价值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仁、义、礼、智、信五德,这些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仁者爱人,是儒家思想中最为重要的品德之一。
仁者能够关心他人,善待他人,并愿意为他人付出。
在现代社会,仁的价值依然不可忽视。
在一个充满竞争和利益冲突的社会中,仁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团结。
只有通过互相关心和帮助,才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和平等的社会。
其次,义是儒家思想的又一核心理念。
义是指做正确的事情,遵循道德准则。
在儒家思想中,义被视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和标准。
在现代社会,义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义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基石,只有遵循义的原则,才能够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秩序。
同时,义也是人们行为的动力,只有在追求义的过程中,人们才能够获得内心的满足和成长。
第三,礼是儒家思想的又一重要理念。
礼是一种行为规范和礼仪准则,它体现了人们对于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尊重。
在现代社会,礼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礼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同时,礼也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社会认同的象征,通过遵循礼的准则,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智是儒家思想的又一核心理念。
智是指理性思维和判断力。
在儒家思想中,智是培养和发展的重要品质。
在现代社会,智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智能够帮助人们分析问题,解决困难,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只有通过智的引导和发展,人们才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取得成功。
最后,信是儒家思想的最后一核心理念。
信是指诚实和守信的品德。
在儒家思想中,信是人们行为的基础和基石。
在现代社会,信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可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通过信的实践和传承,社会才能够建立起一个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仁、义、礼、智、信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现实意义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道德,强调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是影响深远的社会思想体系。
在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它能够为我们提供指导和启示,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中的诸多挑战。
一、儒家思想对人类关系的理解儒家思想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礼仪、信任和道德约束之上的。
在当今社会中,这种精神非常重要,因为现代社会强调的是利益为先,为了谋求个人的利益,人们常常会采取不道德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儒家思想反对这种行为方式,提倡的是一种互信、互敬、互爱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也能够让我们在困难时互相扶持,共同前行。
二、儒家思想对教育的理解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提倡全人教育,即培养学生在品德、智慧、艺术和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现代社会,这种理念极为重要,因为现代社会很容易忽视道德和人性价值,强调经济效益和职业技能,而儒家思想则提醒我们,在教育中,不能忽视学生成长的全面需求。
只有将道德、智慧、艺术和身体融为一体,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儒家思想对领导的理解儒家思想认为,领导者应当是明君,即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遵循儒家思想的道德准则,制定公正、透明的政策,言听计从地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并通过自身行为的榜样效应来引领人民。
在现代社会中,领导模式的转变使得儒家思想更加重要,儒家思想的政治理念能够为领导者提供准则,明确标准,引导其在建设和领导国家时,走向一种更加尊重人性、依循人间关系的道路。
四、儒家思想对家庭的理解儒家思想注重家庭伦理和家族观念,强调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长辈与晚辈之间的道德关系和亲情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易于受到现代经济、城市化和多元文化的冲击。
因此,儒家思想的家庭观念能够为人们提供准则,提醒大家不要忘记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的重要性,为现代家庭带来亲情和平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内容摘要 (2)关键词 (2)一、儒家思想之精要 (2)(一)儒家思想的及其主要内容 (2)(二)儒家的教育思想 (4)二、当代中国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9)三、儒家教育思想的显现及当代评价 (10)四、结语 (13)参考文献 (13)浅谈儒家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学生:甘鑫指导老师:彭伟内容摘要:随着世界各国整体综合实力的上升,文化教育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作为一家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思想流派,儒家教育思想历来为人们重视。
儒家传统的教育思想是否还值得我们去发掘和应用?或者说儒家的教育思想是否对现代教育有过或仍有着某种程度的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对儒家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孔子思想中有关教学内容、治学态度、教学经验和方法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及国内外历史评价等方面的论述,从而采取一种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最终为新世纪的教育和文化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精神资源和财富。
关键词:孔子儒家教育思想中国教育一、儒家教育思想之精要(一)儒家思想及其主要内容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提起儒家,不得不先说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后人奉为”圣人”。
孔子作为一个大思想家,在中国历史上乃至在世界上都曾一度引起过轰动性的影响。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西周社会以血缘氏族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崩溃瓦解,而基于文化认同的”诸夏”民族共同体正在形成。
这是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最初发生的年代,古典成为时尚,一些人开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问题,原先由贵族所垄断的文化教育也正逐渐流入民间。
孔子正是这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遂开战国诸子百家之先河。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爱人。
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
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
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
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
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
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
为儒家的:”五常”之一。
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
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
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
然而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表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
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礼记》中规定父母死后”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哭泣无数”以至”身病体羸”变成精神和肉体的自我摧残。
宋明时代把孝道作为道德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理学家朱熹提倡父权绝对化。
孝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剔除宣扬封建主义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养老”,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主张死后薄葬节用等。
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
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也许是受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时期对儒家特别是孔子的大肆批判的影响(如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文革时期的”批林批孔”),很多人都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厌烦、排斥乃至有意无意的疏远。
然而,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谁也不能阻止有着蓬勃生命力和真理性事物的发展和进步,而儒家的发展也同样如此。
在经历了长期的肯定和倍受瞩目,又经历了近代以来的否定批判和倍受冷落鄙弃之后,历史的车轮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春天;而儒家的思想在经历了如此长期、复杂和坎坷的遭遇后,也迎来了她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她正在逐步地为新时代的人们所了解、熟悉和关注,透过她饱经风霜的脸庞,我们渐渐读懂了她那深沉、忧郁而又闪烁着睿智光辉的眼睛。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历史的辩证法吧。
在现代教育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儒家传统的教育思想是否还值得我们去发掘和应用?或者说儒家的教育思想是否对现代教育有过和仍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就让我们通过对儒家教育思想各方面的论述和考察,比如教学目的和内容、治学态度、教学经验和方法以及它的影响及历史评价,从而对儒家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一个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
(二)儒家的教育思想1.关于教育内容及目的儒家的教育内容又包括哪些方面呢?主要是四方面,即”文、行、忠、信”。
孔子教的”行”“忠”“信”是属于宣传奴隶制的道德规范方面;而整理古典文献,则是孔子教学内容属”文”的一面。
那末相比之下,这几方面的内容中哪一方面显得更为重要呢?孔子主观上认为文化知识在他的全部思想中只是占据比较不重要的地位,但是这一工作客观上对中国文化传播和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却比在行、忠、信方面要大的多。
可以说,以后历代推传的六经,基本上是经过孔子和他的后学不断整理、补充和发挥而流传下来的。
司马迁曾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矣。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
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孔子主观上认为”文”在他的全部思想中占比较不重要的地位,相对来说更为推崇”行”“忠”“信”,也就是政治和伦理道德方面的践行,这是孔子的本意。
然而后人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穷经”中去。
特别是到了汉代,由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一跃而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取得了其他各家无可比拟的优越地位,而儒家思想和典籍也自然成为选拔和任用官吏的唯一标准。
于是读书人为了博取功名,便不能不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研究和钻研六经中去。
而由于当时的经学译著又特别繁多,面对浩繁的经书,一个人从小时起跟老师学习经书,即所谓的师法,再到后来自成一家之言,往往直到年老方能穷尽一本经书。
这也就是所谓的”皓首穷经”。
这也是汉代及以后历代朝廷官吏以老年人居多的重要原因。
这种风气流传深远,直到宋代才得到一些改观。
可以说,历史跟孔子开了一个大玩笑,而这又决不仅仅是一个玩笑。
中国近代贫穷落后、被动挨打,被列强肆意践踏和分割的屈辱历史的出现,我想应该与这一风气与现象有着某种程度的联系,而这又绝非孔圣人的本意。
后人却非要将这笔帐算到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头上,这对孔子来说,真是未免有些太不公平了。
关于儒家的教育目的,冯友兰先生在他的文章《论孔子》中曾给予了简洁明确的论述,那就是”他的教育,主要是使学生通晓古代的典籍(文),熟悉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社会制度及贵族的威仪(礼),有艺术修养(诗、乐),并特别注重贵族的道德实践(行)”。
2.治学态度关于儒家的治学态度,我们不妨抄录《论语》中的几句话(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3)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论语·雍也》)(4)过则勿惮改。
(《论语·子罕》)(5)吾恐闻义不能徙,闻善不能改。
(《论语·述而》)(6)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论语·述而》)(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8)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死之将至。
(《论语·述而》)(9)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10)十室之邑,比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我们从以上的十句话中总结出几个字,用以概括儒家的治学态度,那就是求实、勤奋、严谨、直率和从容。
所谓求实,在第一句和第四句中可以看出;而勤奋则可有第二句、第八句和第十句中得知;至于严谨则可以从第三句、第五句和第七句中看出;而直率和从容则可由第六句和第九句中获知。
对比一下我们的现代教育。
的确,我们的现代教学环境是越来越优越了,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了,像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网络教学等等不胜枚举;而现代教学方法也是花样繁多,层出不穷。
然而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真的提高上去了吗?未见得。
我们的教育显得太功利性了,初中、高中片面地追求高升学率,而大学的门槛虽然似乎放低了没,但那一年甚一年的高额学费却犹如一道无形的山横亘在学生和家长面前。
我们的教育显得太浮躁了,老师的心里似乎已不仅仅是教学,还要经商、炒股;学生的心里也不再只是学习,及时行乐的思想似乎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
在假期期间我曾做过一番调查,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在我所在乡镇的一所初中里,80%以上的学生竟然视学业若无物,特别是初三、初四的学生,两极分化尤为严重。
一个班里的学生,真正认真听课做笔记的只有前面十来个同学(有望升学的),而后面这一大片则各行其是,睡觉者有之,听录音机者有之,看闲书者有之——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现代教育?真是不可思议。
而这绝非仅仅是一个特例。
我想,也许我们的现代教育所缺乏的,正是儒家教育思想中的那种求实、勤奋、严谨、直率和从容的精神,这是每一个做学问者所应具有的精神,也是每一个成就事业的人所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和基础。
在讨论了儒家的治学态度后,我想重要的还不止是这些,还有儒家教育思想中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这些教学经验和方法,有很多至今仍闪烁着熠熠的光芒。
3.儒家的教学经验与方法儒家的教学经验与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形式各异。
特别是《论语》中许多论述这方面的名言警句更是数不胜数。
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强调了时时注意复习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则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结合,要讲学习到的东西进行消化吸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强调要博闻强记,增长各方面的知识,并且注重去践履那些具有真理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将知和行充分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