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PPT

合集下载

中华各民族简介——布朗族

中华各民族简介——布朗族

中华各民族简介——布朗族中华各民族简介——布朗族布朗族概况历史: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

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

人口:布朗族约有人口8.2万人。

分布: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布朗山和西定、巴达、打洛山区,其余的散居在临沧、思茅等地。

经济: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早稻为主,善种茶。

布朗族山区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区。

布朗族风俗图腾:礼仪:参加布朗族的婚礼,应接受新郎、新娘的洗礼。

一般当客人来到主人家竹楼前时,站在楼梯口迎接客人的新郎、新娘,一人捧水壶,另一人持毛巾,为来客倒水、卷衣袖,让客人洗手,然后入席。

禁忌:走路时,忌讳与别人擦肩而过,也不能从坐着的人的腿上跨过;禁止任何人背靠院里的中柱和在中柱上拴马;进佛寺要脱鞋,入寺后不能吸烟,也不能用手摸佛爷或和尚的肩膀、头顶。

布朗族男子大多包白色或黑色头帕。

头帕是布朗族男子尊严象征,严禁外人触摸。

信仰:历史上布朗族信仰小乘佛教,一般每个寨子都有奘房。

进入布朗族村寨的奘房时要脱鞋。

奘房内佛龛前的台板地和佛爷、和尚的卧室,不能随意进入。

婚俗:布朗族有从妻而居的习惯,一对夫妻一般都要举行两次婚礼,所以要摆两次婚宴。

第一次婚礼是新郎到新娘家同居,由新娘家举办酒席,宴请亲友。

待生儿育女后,新郎家要重择吉期举行第二次婚礼,由新郎家置办酒席,宴请宾客,而且规模比第一次要大,酒席上的菜肴一定要成双。

以表示对新郎、新娘的祝福。

食俗:喜用锣锅或土锅把稻米焖成米饭。

尤擅煮竹筒饭,煮时选一段鲜竹,装好米和适量的水,用火烧熟,剖开竹筒一人端一半以竹筒当碗用。

米饭沾有竹瓤,食之有新竹清香和经炭火烘烤的香味,很可口。

肉类以牛、羊、猪、鸡肉最为常见。

喜欢饮酒,且大都自家酿制。

其中以翡翠酒最为著名。

喝茶是布朗族的另一个嗜好,并且善作茶。

居住在西双版纳布朗山的布朗族妇女,尤其是怀孕妇女嗜食当地红土,据说此红土有止吐、除腥、提神之效。

布朗族PPT

布朗族PPT
布朗族服饰
布朗族穿着简朴,男 子穿对襟无领短衣和 黑色宽大长裤,用黑 布或白布包头。
布朗族服饰ຫໍສະໝຸດ 妇女上着紧身无领短 衣,下穿红纹或黑色 筒裙,头挽发髻并缠 大包头。
布朗族服饰
妇女喜欢戴大耳环、 银手镯等装饰。姑娘 爱戴野花或自编的彩 花,将双颊染红。
布朗族的节日
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 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 行,一般为3天。第一天除 夕,家家户户大搞卫生,杀 猪宰牛,做“厄糯索”,也 称黄粑,是节日期间用来赕 佛和馈赠亲友的必备礼品。 这一天早上,各家最晚辈的 人要把自家做得最好的饭菜 送到老人跟前,并跪着请老 人吃饭,祝老人节日快乐, 健康长寿。同时,伸出双手, 掌心向上,接受老人祝福。
布朗族的节日
火把节:又称“姑娘节”, 火把节 云南施甸、昌宁、永德等地 布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 历六月二十三至二十四日举 行。在施甸、昌宁等地,布 朗族于六月二十三日开始过 火把节,主要是祭五谷大神, 祈求五谷丰登。届时,全村 各户家长齐集村前一棵树下, 杀猪祭五谷,祈求五谷生长 良好。
布朗族的节日
考瓦沙:又称“关门节”, 考瓦沙 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布朗族的 传统节日。每年傣历九月十 五日至十二月十五日是西双 版纳等地布朗族的“关门” 时间,以便集中精力从事农 业生产。在关门节期间,每 户出一元半开、二筒米、一 对蜡条、一条手帕交给村寨 头人向佛寺奉献纳福,并杀 猎请头人、佛爷、和尚宴饮。
布朗族的节日
宋坎节:又称“桑刊节”。 宋坎节 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 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举行,即 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 日里的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 以迎接太阳。所以,人们把 这个节日称之为迎接太阳的 节日。现在,宋坎节的内容 比过去有很多改变,除以往 的传统活动外,又增加了文 娱节目的表演和体育比赛, 更为人们所欢迎。

第八课 达斡尔族 仫佬族 羌族 布朗族撒拉族

第八课 达斡尔族 仫佬族 羌族 布朗族撒拉族
• • • •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7万 农业 水稻、玉米等 语言 文字
• 节日:依饭节、春节、 中秋节
•侗族有"侗不离酸",仫佬族的饮食 也离不开酸。在仫佬山乡,无论是 哪一家,酸食是少不了的。诸如酸 柠檬、酸木瓜、酸萝卜、酸豆角等。

羌族
• • • • • • 四川省 30.6万 农业 著名特产:大白芸豆 语言 文字 居住:羌寨 节日:羌历年、祭山会
撒拉族
• • • • • 青海、甘肃等省 10.5万 主农业、商业 园艺 语言 文字 节日:肉孜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第八课 达斡尔族 仫佬族 羌族 布朗族撒 拉族
达斡尔族
•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黑龙江省 达斡尔族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地区 有辽宁和新疆。 • 13.2万 • 农兼畜 • 语言 文字 • 体育运动:摔跤、板棍、颈力赛、 打曲棍球等 • 节日:春节、二月二、端午节、 黑灰日
仫佬族
• 布朗族用傣语叫"京比迈",是布朗人最最隆重的节日, 这一天,家家户户吃红糖糯米粑粑,还要用芭蕉叶包 成两份,各插上一对蜡条,两朵鲜花,关到家庭长家 中:一份装入家族长卧榻上方挂的"胎嘎滚"(家族神位)内, 作为祭祀家神之用;另一份献给"高嘎滚(家族长)。各户 男家长都要脱下自己的包头巾,向作为整个"嘎滚"(家 族)代表的家族长行拜年磕头礼。并且用水象征性地从 头到脚为家族长做洗礼,祝贺长命百岁,吉祥平安。 家族长也向人们祝福道:"全家族的孩子们,逢年过节来 祈福,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古礼,不可忘记。旧的岁月 过去了,新的一年到来了,全体儿孙们来告辞拜年, 你们都有福了。预祝你们庄稼茂盛,人畜兴旺。"祝毕, 家族长为"胎嘎滚"(家族神)代袜么· 代袜那神祈祷祭祀。 村社以家庭为单位,再到日落方向,举行滴水仪式。 •

布朗族的介绍PPT课件

布朗族的介绍PPT课件

作虎跳状。如此循环反复,尽情抒发心中的喜悦。
-
10
-
11
民族建筑
❖ 布朗族的住房建筑为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
层,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布朗族村寨通常由三、 五个至数十个同一血缘的家族聚居,住房干栏式竹 木结构的二层瓦房,上层有正堂、卧室、晒台等, 下层一般作为仓库、圈养牲畜的地方。屋内中央设 置火塘,火塘边是家人吃饭、待客的地方,夜晚则 在火塘四周安置床铺。
-
2
民族历史
濮人 布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永昌一带是古代“
”居住
的地区,部族众多,分布很广,很早就活动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各地。“濮人”中的一
我的 支很可能就是现今布朗族的先民。自西汉王朝在云南设置益州郡,下辖惜唐(保山
家乡)、不韦(保山以南)等县,濮人活动的地区就纳入了西汉王朝的郡县范围。在西晋
布朗族的舞蹈是全民性的,白发老者、少年儿童只要
闻听竹笛响,便会翩翩起舞。而年轻人特别喜欢跳“圆圈
舞”。先由能歌善舞的小伙子领舞,伴随着铓锣、象脚鼓
的节奏,姑娘们、小伙子们围成一个圆圈,双膝微微起伏。
柔软的双手在肩两侧或前或后轻盈翻舞,边舞边向反时针
方向移动脚步。同时,一群小伙子在圈内有节奏的作虎步
跳跃。时而分散到姑娘面前与姑娘轻声对歌,时而又聚拢,
-
12
-
13
民族节庆1
❖一)跳会
❖ “跳会”是布朗族庆贺“观音老母”的盛 大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十六、十七两日举 行。村寨头人要筹办素菜送到德斋寺献给 佛祖老爷、观音老母。在寺前点香烧纸, 次日带领全村老幼抬着三把用竹篾条扎成 圆状的幡幔纸伞,青年击鼓敲锣,前往德 斋寺祭佛祖。
-
14

布朗族介绍-韩旭

布朗族介绍-韩旭
布朗族
三年级六班 韩旭
民族历史
文化艺术 民族饮食 风俗习惯
1 民族历史
历史
Presentation
历史
Presentation
我国的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 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景洪和临沧地区 的双江、永德、云县、耿马及思茅地区 澜沧、墨江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 国人口普查统计,布朗族人口数为91882。 使用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 崩龙语支,分布朗与阿尔佤两个方言。 部分人会讲傣语、佤语或汉语。没有本 民族的文字,部分人会汉文、傣文
4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
Presenttion
风俗习惯
Presentation
布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常用 歌舞欢度隆重的节日。并用各种乐器伴 奏,同时还有武术、杂耍来助兴。 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最 具有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等
Thank you
3 民族饮食
Presentation
文化
Presentation
布朗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早稻为主, 善种茶。 布朗族的饮食别具民族特色,喜欢酸性 食品,还常腌制酸味食品,如酸笋、酸 肉、酸鱼等。以大米为主食,肉类以牛、 羊、猪、鸡肉最为常见,也常扑食野味 和昆虫。布朗族人有食鼠和蚂蚁卵的习 惯。
2 文化艺术
Presentation
文化
Presentation
布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民间有丰 富的口头文学,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 故事诗和抒情叙事诗,题材广泛。歌舞 颇受傣 族歌舞影响,跳舞时伴以象脚鼓、 钹和小三弦等乐器。布朗山一带的布朗 人擅长跳“刀舞”,舞姿矫健有力。少 男少女爱跳“圆圈舞”。墨江布朗族逢 年过节或婚娶佳期,盛行“跳歌 ”

布朗族简介

布朗族简介

• 体现了布朗族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特色
• 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 对布朗族的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有深远影响
03
布朗族的 语言和文字
布朗族的语言特点及其系属
布朗族的语言特点
•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布朗语支
• 有丰富的方言和土语
• 无文字,口头传承文化
布朗语的系属
• 与藏语、缅语等语言有密切关系
布朗族的建筑特点
• 适应布朗族的生活习惯和自然环境
• 体现了布朗族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特色
• 对布朗族的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有深远影响
布朗族的村落布局及其功能
布朗族的村落布局
• 依山傍水,布局自由,具有诗意
• 村落内竹楼错落有致,环境幽静
• 村落之间有道路相连,方便通行
村落的功能
• 提供布朗族居住和生活场所
布朗族的语言保护和文化传承
布朗族的语言保护
• 面临语言流失和传承危机
• 政府和学者关注布朗族的语言保护问题
• 开展布朗语调查和研究,保护语言资源
布朗族的文化传承
• 通过口头传承、文化活动、教育等方式传承文化
• 保护和传承布朗族的民间艺术、建筑、习俗等
• 促进布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04
布朗族的服饰和饮食
布朗族的服饰特点和制作工艺
布朗族的服饰特点
服饰的制作工艺
• 以棉布、麻布为主,衣物简单朴素
• 以手工纺织、染色为主
• 男女服装略有差异,但都以舒适为主
• 刺绣、蜡染等工艺发达,富有民族特色
• 喜爱佩戴饰物,如耳环、项链、手镯等
• 服饰制作工艺代代相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布朗族的饮食习俗和特色菜品
• 喜庆活动,如婚礼、丧葬等

少数民族布朗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少数民族布朗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布朗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布朗族民俗文化传承现状
1 2
布朗族民俗文化面临消失的困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布朗族民俗 文化逐渐失去了传承的基础,许多传统习俗和技 艺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
缺乏传承人才
由于年轻人外出务工或定居城市,布朗族民俗文 化的传承人才越来越少,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
3
缺乏保护意识
部分布朗族民众对民俗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缺 乏保护意识和主动性,导致一些有价值的文化遗 产被破坏或流失。
布朗族民俗文化保护措施
政府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布朗族民俗文化的 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提供资金支持,为民俗文化的
传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建立传承体系
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活动等方式 ,建立布朗族民俗文化传承体系 ,培养更多的传承人才,确保文
布朗族的建筑特色是就地取材,善于 利用当地的竹木、石头等材料建造房 屋,同时也注重装饰和美化环境。
布朗族饮食文化
饮食习惯
布朗族人民的饮食习惯与其他少数民族类似,喜欢吃酸辣食品和糯米食品,同时也喜欢喝 酒和抽烟。
特色菜肴
布朗族的特色菜肴有酸笋、酸蚂蚁、野猪肉等,这些菜肴不仅口感独特,还具有很高的营 养价值。
布朗族使用棉花、丝线等为纺织原料,通 过手工纺织得到棉布、丝绸等。
纺织工具
布朗族使用梭子、筘、纺车等工具进行纺 织,这些工具各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纺织工艺
布朗族的纺织工艺包括织造、绣花、染色 等,其中以织造最为基础和重要。
布朗族雕刻工艺
雕刻材料
布朗族使用木材、石头、 竹子等为雕刻材料。
雕刻工具
布朗族使用刀、凿子、锤 子等工具进行雕刻。
音调与方言密切相关

布朗族简介与服饰文化

布朗族简介与服饰文化

恋爱
• “串姑娘”是布朗族传统的恋爱方式。布朗 族青年的恋爱和婚姻十分自由,受到家庭 和社会的支持。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小 伙子们换上新装,怀抱三弦,结伴来到姑 娘的竹楼下面,争相用诙谐的语言和热情 的歌声去打动意中姑娘的心灵。梳妆打扮 的姑娘们也早早燃起火塘,打开房门,请 小伙子们进来,用对歌、递烟、敬茶等巧 妙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慕。布 朗山区串姑娘可以群访、也可以单独夜访。
婚礼
• 布朗人的婚礼也不寻常,一对情侣的婚典要重复举行2至3 次。第一次在定亲之后,姑娘被接到男方家行拴线礼仪式。 仪式结束之后,新郎便可在女方家同新娘同居,生儿育女。 但新郎白天仍然在自己的家里劳动生产。直到举行了第二 次婚礼,新娘才正式嫁到夫家去当儿媳妇。第三次的婚典 往往办在婴儿出生之后 • 婚期第二天,如果男方到女方落户,就在新娘家办酒席, 宴请亲朋好友。鸡叫之后,新娘和同伴们要悄悄把新郎接 到女家,叫做“偷女婿”,接着举办仪式。 • 如果女方落户到男方,就在男方办酒席,在当晚鸡叫以后, 由新郎和他的同伴悄悄把新娘接到男家,叫做“偷新娘”。
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郎
偷新娘
文化艺术
• 布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采,民间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流 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故事诗和抒情叙事诗,题材广泛。歌 舞颇受傣族歌舞影响,跳舞时伴以象脚鼓、钹和小三弦等 乐器。布朗山一带的布朗人擅长跳“刀舞”,舞姿矫健有 力。少男少女爱跳“圆圈舞”。墨江布朗族逢年过节或婚 娶佳期,盛行“跳歌”。 • 其民歌分为“拽”、“宰”、“素”三种:“拽”为近似 说唱的叙事歌,多在婚礼中于室内演唱;“宰” 欢快活 泼,是近似山歌的传统民歌;“索”是即兴编词的旋律性 较强的抒情对唱歌曲,以小三弦伴奏。西双版纳一带的布 朗族民歌则分为“甩”、“宰”、“索”、“缀”四类, 曲调几乎不变,内容即兴编唱。缀调颂扬民族英雄人物, 以及蓬勃向上的新生活,用于盛大歌会中的对唱。领唱者 常根据场面即兴编增歌词内容。 • 布朗族大部分人过去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 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日有:过年节,关门节, 桑刊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饰
传统文化
姓名
饮食
建筑
信仰
布朗族除了信仰上座部佛教外,还保留着许 多原始宗教的传统信仰。
人们普遍信鬼神,崇拜祖先。布朗族认为, 他们之所以崇拜不计其数的鬼神,是因为所有的 鬼神都有它们各自不同的专司职能,大小及地位 高低不同,或利或害,善恶不一。
布朗族民间信仰中另一个重要内容便是祖先 崇拜,他们认为氏族、家族的发展和家族生命周 期的更迭、延续以血缘世系为纽带,这使祖先观 念与灵魂观念牢牢结合。
• 过去布朗族男子有纹身的习惯,四肢、胸、腹皆刺染各种花纹。妇女喜欢戴大耳环、 银手镯等;姑娘爱戴野花或自编的彩花,将双颊染红。
饮食
• 布朗人以大米为主要食粮,以玉米、豆类为辅。布朗族人饮食特点是以酸、辣、香、 凉、生为主,烹制方法主要有煮、炒、蒸、炸、烧、烤、腌、生食等8种,虽然烹 制技术简单,但仍有自己独特的风味。
姓名
• 布朗山的布朗族人一般实行母子连名制,没有姓只有名,小孩出生3天拴线命名, 将母亲的名子连在孩子的名子之后。
• 凡男子都在名字前加一“岩”字,女子都在名字前加一“伊”字 。
禁忌
• 不能追逐逃进龙山森林的猎物; • 凡供过神的、雷击过的、断了梢的、有藤条缠身的、树上有蜂窝、树脚有蚂蚁堆的
树木皆不能做建筑材料; • 不用鬼多的缅树和菩提树作建材; • 不用日蚀和月蚀照耀过的材料作建材; • 不用在水塘边能看到树影的树木作建材; • 不砍坟山的树木;不毁坏龙林里的草木; • 村寨周围龙山上的树木不可砍来做房屋柱梁; • 如果砍伐树木太多,全寨会遭殃。
布朗族
目录
民族简介 传统文化 传统习俗
民族简介
• 布朗族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 高棉语族布朗语支,可分为布朗和阿瓦两大方言区,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 布朗族有着极为丰富的口头文化,至今仍然保留着最具鲜明特征的民族语言、 服饰、歌舞、风俗习性。
•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及西南部沿边地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 普查统计,布朗族总人口数为119639人。
在众多节日中,布朗族的年节—— “桑堪比迈”最为隆重和盛大。“桑堪比 迈”的时间多在傣历六月中旬,公历的四 月中旬。“桑堪比迈”意即六月新年。
欢度桑堪节
关门节
洗牛脚节
婚恋
• 布朗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青年男女从恋爱到结婚都较自由,但也有受到父母干 涉的现象。
• “串姑娘”是布朗族传统的恋爱方式。布朗族青年的恋爱和婚姻十分自由,受到家 庭和社会的支持。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小伙子们换上新装,怀抱三弦,结伴来到 姑娘的竹楼下面,争相用诙谐的语言和热情的歌声去打动意中姑娘的心灵。梳妆打 扮的姑娘们也早早燃起火塘,打开房门,请小伙子们进来,用对歌、递烟、敬茶等 巧妙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慕。布朗山区串姑娘可以群访、也可以单独夜 访。是青年男女进行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普遍形式。
• 布朗族的传统房屋分上下两层,楼下关牲畜、堆放柴禾、农具,安装脚碓和织机等; 楼上住人,室内中央设火塘,供做饭、取暖、照明之用。
• 改革开放以来,布朗族的住房条件也得到相应改善。人们开始改用木板铺楼,并将 堂屋与住室用木板分开。以瓦片覆顶,瓦顶镶嵌玻璃亮瓦,结实的木板墙、木板楼 代替了昔日的竹笆墙和竹笆楼,但建筑风格基本不变。还有少数致富能手开始建盖 钢混结构的楼房 。
茶在布朗族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人们 把茶视为圣物珍品,用于祭祀、婚丧,或作为礼 品馈赠亲朋好友。
服饰
• 布朗族的服饰文化别具一格。生活于群山和森林之中的布朗族,以其独特的方式装 扮自己,注意突出个性。由于偏爱黑色,他们的服色往往以黑色和青色为主。
• 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衣和黑色宽大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妇女的服饰与傣族相似, 上着紧身无领短衣,下穿红、绿纹或黑色筒裙,头挽发鬓并缠大包头。景东布朗族 妇女的着装已经与当地汉族基本相似。
• 布朗族不仅喜食酸鱼、酸菜、酸笋,而且喜欢饮用一种独具民族特色与地区特色的 饮料——酸茶。
• 制茶、饮茶也是布朗族的一大特点。布朗族的用茶方式可谓多种多样,除了饮用外, 还保留以茶入药、以茶入食的古老食俗,茶在布朗族的生活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
建筑
• 布朗族的传统住房为干栏式竹楼,为竹木结构,既可通风防潮又能避开野兽的侵扰, 比较适合山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节日
统 习
婚恋

丧葬
丧葬
丧葬习俗各地大致相同。人死后,请佛爷或巫师念经驱鬼,3日内出殡。一般村 寨都有公共墓地,并以家族或姓氏划分开来。通行土葬,但凶死者,有的地方行火 葬。
节日
布朗族的节日与农业生产和宗教活动 有着密切的关系,宗教节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其多,其中 最具特色的有:关门节(考瓦沙)、开门 节(奥瓦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