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张作霖死后张学良究竟为啥不让张宗昌会东北
历史趣谈:张学良:走了五步臭棋丢掉东北 最后一生被软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张学良:走了五步臭棋丢掉东北最后一生被软禁
导语:《少帅》热播后,关于张学良的话题越来越多了。
回看历史,张学良走了三步臭棋,结果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软禁终生,也成为全国人民众矢之的
《少帅》热播后,关于张学良的话题越来越多了。
回看历史,张学良走了三步臭棋,结果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软禁终生,也成为全国人民众矢之的,骂不绝口。
第一步臭棋:服从南京政府
张作霖1928年6月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在张作相等人的支持下,年纪轻轻就当了东北军的家,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了他对东北的统治,上任不久,张学良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并向国民政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易帜之举从形式上完成了中国的统一。
但是,这种统一的基础是非常不牢固的,无论蒋介石还是张学良,都是各怀心腹事。
不久,张学良即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陆海空军副司令,这时候他才28岁。
如果张学良不服从国民政府的统一,就没有必要在日本侵占东北三省的时候请示蒋介石,而是要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做决定。
第二步臭棋:要抢回中东铁路
张学良当家不久,年轻气盛,也想扬名立万,发动“中东铁路事件”,当然本质上这是一次反侵略的爱国战争。
1990年张学良向唐德刚作口述时,是这么给自己下的定论,“我跟俄国人打仗,是很自不量力呀。
”当年年轻气盛的张学良“很想施展一下子”,于是1928年希望能通过战争把掌握在苏联人手中的东清铁路权、电话权和电报权统统收回,结果导致一场惨败,东北军死伤及被俘
生活常识分享。
张作霖死后,奉系众望所归的首领并不是张学良

张作霖死后,奉系众望所归的首领并不是张学良1928年6月4日,曾经叱咤风云的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死,东北顿失重心。
同时,北伐军步步紧逼,已经占领平津地区,随时可能破关而出;包藏祸心的日本更是对东北虎视眈眈。
主政东北的4位人选此时,尽快确定主政东北的首领,结束奉系群龙无首的局面成为当务之急。
本来有能力、有资格接替张作霖执掌东三省的候选人有4位。
头一位:黑龙江省督军吴俊升,他是张作霖的结义二哥,在张入关期间,吴俊升一直担任“东三省留守”,代为执掌一切。
但张作霖返回时,吴俊升早早的跑到山海关迎接,在皇姑屯事件中被一枚炸飞的道钉命中,当场死亡了。
其次,张作霖刻意培养的长子、早以“少帅”闻名的张学良,长期统帅着奉军最精锐的三、四军团,战功卓著,而且按照封建社会“嫡长子继承”的传统惯例,似乎是最合情合理的接班人。
第三位,张作霖的结拜兄弟、吉林省长张作相。
他是张作霖最敬重的兄弟,素有“忠厚”之名。
在郭松龄反奉失败后,正式他哭着劝谏,坚决反对处决叛军降将,保住了大批精英军官,因此张作相接班各派都能接受。
第四位,就是有“小诸葛”之称的总参议杨宇霆。
此人在张作霖还是27师师长的时候就担任师参谋长,1917在老同学徐树铮配合下劫夺大批军火,为奉军一次性装备了7个混成旅,杨宇霆也从那时起就一跃成为奉军的核心人物。
众人共同推举老将张作相随着张作霖去世,奉系内部如再发生争夺权位而导致的派系纷争,必然给虎视眈眈的日本关东军以可乘之机。
因此,东北当局保持高度的冷静和警惕,以稳定为要务。
在公布张作霖逝世的当天,东三省议会联合会召开紧急临时大会,决议将东三省军务督办改称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在召开会议之前,张学良曾先召集东北元老会议,极力推选张作相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一职,并说明自己愿甘居奉天保安司令一职。
为了表示自己的衷心支持,张学良亲自把东三省议会联合会的公推书和印信递到张作相手中。
坚辞不就,力挺张学良谁也没有料到,一辈子忠心耿耿的张作相即便在张作霖死后,依然忠心不改,对到手的东三省统帅之位极力推辞,一而再,再而三主张由张学良来主政东北,并一再坚决表示:老帅已逝,学良于承父业,顺理成章,自己愿尽辅佐的责任。
历史趣谈张作霖指定东北军继承人是谁?张学良如何上位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作霖指定东北军继承人是谁?张学良如何上位
的
导语:对于继位者,张作霖生前未留任何遗嘱。
围绕这个宝座的归属,东北军政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小诸葛”杨宇霆主持会议,公布了所谓的“遗嘱
对于继位者,张作霖生前未留任何遗嘱。
围绕这个宝座的归属,东北军政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小诸葛”杨宇霆主持会议,公布了所谓的“遗嘱”,但“东北军总司令”却不是张学良。
名单上的人选究竟是谁,张学良又是如何最终上位的?
东北的平静绝非偶然,它缘自于一位新人已挂上帅印。
张学良,字汉卿,一般人称他为“小六子”,其实是喊他的乳名,并非指他排行老六。
老张除了在外面英雄一世外,在家里的业绩也堪称优良,共有八子六女,十四个孩子。
张学良是长子。
小张十九岁入东北讲武堂炮兵科训练,第二年即毕业入伍。
作为东北第一公子,当然不可能屈尊去当兵,而是直接担任了老张卫队的上校旅长。
在乃父光辉的照耀下,小张肩上的牌牌是以火箭速度更换的,短短几年,就升为了东北第三混成旅旅长,授少将衔。
在从军到接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张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当然旁边也少不了有人辅佐,或者说是贵人相助。
张学良人生中的第一个大贵人自然非郭松龄莫属。
郭是东北讲武学堂的教官,长得人高马大,得了个外号“郭鬼子”。
一个老师,一个学生,师生情谊十分深厚。
后来郭鬼子被张作霖抓住要杀头的时候,张学良还曾想方设法要通过送老师出国的办法予以搭救。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张学良是如何做到“仰不愧天 俯不怍人”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学良是如何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怍人”的?
导语:1948年5月9日,张学良将军在其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自觉自己还有点优点,1、良心秉正,每遇大事,总是把国家和大众利害为思虑的主点,把自
1948年5月9日,张学良将军在其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自觉自己还有点优点,1、良心秉正,每遇大事,总是把国家和大众利害为思虑的主点,把自己的厉害置之度外;2、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否则早成了满洲土皇帝。
因之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功过是非自有人评说,今天我们以述事的角度记录张学良的几件事情。
父辈的身影
张学良将军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东北王张作霖,也一度是中国的实际元首。
在张学良将军的记忆里,父亲做过的一件事情,让他终生难忘。
距离奉天不远的新民府发生了一件命案,日本人打死了两个东北军。
张作霖当即与日本人交涉,要求凶手偿命。
但是日本人并没有按照张大帅的要求去做,只是赔偿了一千两银子敷衍了事。
张大帅暴怒,几天后派了一群人在同样的地方打死了三个日本人。
当日本人提出凶手偿命时,大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了一千五百两银子。
虽然在此事之后,张大帅被迫调离新民府,但这件事情却给张学良将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想再打了
1927年,张学良奉命与北伐军作战,将自己的部队调到河南准备与北上的白崇禧部队作战。
双方互有攻守,总得来说,还是北伐军占了些优势,但也不足以决定战争的胜负。
特别是与张发奎一战,双方进行的炮战几乎将整个战场夷为平地。
3月间的一天,张学良遇到了一位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常荫槐被杀 只因为挡了张学良夺权的道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常荫槐被杀只因为挡了张学良夺权的道路?
导语:自从张作霖在皇姑屯三洞桥被炸身亡之后,少帅除了顶一个虚名之外,什么事都不管,整天跳舞。
不是东北大学就是北陵别墅,弄得社会上议论纷纷
自从张作霖在皇姑屯三洞桥被炸身亡之后,少帅除了顶一个虚名之外,什么事都不管,整天跳舞。
不是东北大学就是北陵别墅,弄得社会上议论纷纷。
都说小六子没有骨气,他爹被人扎死了,他也不想着报仇。
战鼓总磷的几个老同僚都气坏了,张作相和同僚们在一起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说,咱们玩娘们在炕上,人家玩娘们在地上,你说这还能干什么大事!有时候他们碰见少帅,一提起报仇的事,少帅也只是笑而不答。
再提一句,他就转身离开,弄得几个老头干着急,只能唉声叹气。
事实上,少帅也是有自己的打算。
他想把杨宇霆和常荫槐稳住,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被篡权。
尤其在东北易帜后,杨常二人更是对张学良怀恨在心。
几个月后,大帅的丧事办完了,少帅也准备好动手了。
有一天,少帅召开军事会议,杨常二人以为是例行公事,就带着卫队去了。
杨公馆在小河沿上坎,常公馆在大北关横街西胡同,都离大帅府不远。
一进老虎厅,发现里面鸦雀无声,还真像个开会的样子。
不一会少帅从楼上走了下来,在会议桌前坐下,笑呵呵地说:“今天请诸位来,是想商量一点事。
自从东北易帜以后,听说大家都有些想法。
在座的各位都是长辈,我想听听大伙怎么看,希望各位多多指教。
”
话刚说完,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都在想:“这是怎么了?生活常识分享。
浅析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分裂的原因

浅析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分裂的原因摘要: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宁,蒋则将张送上军事法庭,以“劫持统帅罪”幽禁了张。
东北军失去核心人物,其内部在如何营救张的问题上发生分歧,由于元老派和少壮派的激烈斗争导致二二事件,该事件后,东北军彻底分裂。
本文简要分析了东北军这一较为稳定的军阀集团在西安事变后分裂的原因,加深对东北军分裂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西安事变,东北军,分裂东北军,是张学良统辖的东北地方军的统称,其前身为奉系军阀张作霖所统辖的奉军。
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臶后,编为东北边防军,纳入南京政府军系统。
自张学良主政东北起,东北军一直紧紧追随张的领导,内部较为稳固。
但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被扣压监禁,东北军在营救张学良的问题上分歧很大,不久即分裂瓦解,酿成了“二二事件”。
二二事件后东北军内讧严重,开始分化。
张学良所统帅的东北军,在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以及国共内战中一直保持这较强的凝聚力,为何却在西安事变后月余时间即支离破碎,笔者在本文中对拟东北军分裂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期抛砖引玉,深化学界对东北军的研究。
首先,张学良被扣押,这是一个直接的但也十分重要的原因。
东北军是一个以自成一体的政治理念作为指导思想的军事集团。
从东北易臶后的东北军集团的形成过程,我们能够看到他具有浓厚的封建军阀性质,个人首领权威意识、兵为将有的思想及其浓厚。
“东三省是张家天下”、“吃老张家饭、穿老张家衣、为老张家卖命”①的宗法思想,在东北军集团中早已形成历史惯性。
东北军之所以执行张学良的政治意志,是因为“在东北政治空间形成了对张学良个人的恩顾、从属关系”,“承认张学良掌握实权和服从其世袭权威”②,认为“东北军是张氏父子的”由此可见,张学良在东北军集团中形成的少帅地位、人治体制皆源于东北军的这种旧的的军阀性质。
而且,东北军表面上统一,实际上内部是不一致的,既有地域的界限,又有新老和学系的派别。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扣,几十万的东北军群龙无首,张学良所留下的权利真空一时之间难以填补。
历史趣谈918事变幕后密闻 张学良放弃锦州错失翻盘机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918事变幕后密闻张学良放弃锦州错失翻盘机会
导语: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由此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序幕。
提起九一八,人们往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由此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序幕。
提起九一八,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东北军放弃抵抗拱手让出东北大好河山,其实在九一八之后,张学良还是有机会可以翻盘,重新夺回对东北的控制权。
日本一直觊觎东北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胜利,取得中国旅顺、大连等地的租借权和长春-旅顺的铁路(也就是所谓的南满铁路)及附属设施。
随后,日本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负责南满铁路的经营和管理。
不久,日本又将辽东半岛改名关东州,在旅顺设立关东都督府,下设民政部和陆军部。
1919年日本在关东都督府陆军部的基础上,成立关东军司令部,下辖1个师团、6个独立守备大队、旅顺重炮大队和宪兵队等部队,主要就是保护日本在辽东半岛的殖民权益以及南满铁路的设备。
1927年6月,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并提出臭名昭著的《对华政策纲要》(即田中奏折):“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对东北地区的侵略野心已经是昭然若揭。
东北军阀张作霖早年曾与日本有过合作关系,但他在借助日本势力的支持下统一东北后,反而开始反对日本在东北的渗透,因此日本关东军于1928年6月发起皇姑屯事件,将张作霖乘坐的列车炸毁,张作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民国时期的东北匪患 东北半数县城附近都有土匪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时期的东北匪患东北半数县城附近都有土匪
导语:电视剧《少帅》第13、14集讲述了少帅张学良在军事和外交上面的一次成功对话,从小小的剿匪事件上面我们看到了张学良的头脑,也看到了张学良
电视剧《少帅》第13、14集讲述了少帅张学良在军事和外交上面的一次成功对话,从小小的剿匪事件上面我们看到了张学良的头脑,也看到了张学良和郭松龄合作的成功之处。
《少帅》电视剧14集出现长江好等匪徒出路被堵,在二当家张宝生的建议下,归顺卫队旅,张学良收编长江好余众,照承诺给出七百人编制成立山林警备队,同时日本外务省已发正式照会了,同意撤退珲春日军。
张学良成功缓解了珲春危机,张作相建议让卫队旅扩大剿匪范围,继续佳木斯、密山剿匪。
学良亲自率队剿匪,一名年轻的士兵死在自己的怀里,随后浑身是血的学良回到指挥所,却得知长江好二当家张宝声背信弃义,瞒天过海安置下十五名肉票,受到嘲讽的学良下令毙了张宝声。
当时东北的土匪流窜范围广阔,东北半数以上的县城和广大乡村山寨都有土匪盘踞,可谓遍地是匪患,仅吉林、长春、黑龙江部分地区,名号较响、人数超过百人的股匪即有300股以上。
这些匪股,少则上百人,多则几千人,而几十人、十几人的小股匪更是多如牛毛,仅从土匪的名号即可看出土匪之多。
如:长江好、青山好、君子仁、四季好、公平、老三省、江南好、包打一面、老二哥、野马、绿林好、大来好、战天时、关大法师、平日军、岳坤(人马上千)、庆丰(人马上千)、八大泉眼、镇北侯、铁甲军、九胜、得胜、青村、傻子、天虎、黑虎帮、九江好、东山、靠山红、强国军、海乐、西海军、天下走、黑彪、西边好、赵小胡子、盘石好、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作霖死后张学良究竟为啥不让张宗昌会东北
导语:张宗昌生于1882年3月4日(农历正月十五),由于这一天是上元节,又称灯节,而民间有“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这一说法,因此给张宗昌起了个小名
张宗昌生于1882年3月4日(农历正月十五),由于这一天是上元节,又称灯节,而民间有“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这一说法,因此给张宗昌起了个小名叫“灯官”。
张宗昌幼时曾接受短暂的私塾教育,为后来张宗昌能读书、写字打下了基础。
塾师祝修德为其起名张宗昌,乃昌盛张氏家族之意。
少年时代的张宗昌,经常衣食无着,饱尝挨饿受冻之苦。
为了度日糊口,张宗昌放过牛,当过放铳手、酒计等。
痛苦不堪的童年生活既让他过早地饱尝了人间的冰凉,又磨练了他的意志,增强、提高了他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
1897年,胶东一带又遇荒年,民不聊生,张宗昌逃荒关外。
在东北流荡期间,他打过零工,扛过长活,给老财家放过牧。
1899年,张宗昌应招到中东铁路当筑路工。
在这期间,当过装卸工,干过扳道工,由于张宗昌身材高大,勇于干重活,宽厚大度,重义轻利,所以在工人当中很有威信,也逐渐得到俄国人的青睐。
并且学会说一口流利而又发音准确的俄语。
后前往西伯利亚淘金充任总工头。
在金矿任总工头时,不仅学得一手颇为出色的淘金技术,而且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出众的射杀猛兽猎手,锻炼出了极准的枪法。
经人介绍,张宗昌与革命党人张西曼、胡金肇等发生联系,加之张宗昌在海参崴时即已经接触过革命思想,经宣传鼓动拉队伍回国参加革命。
投山东民军都督胡瑛,不久,即随军到上海,在陈其美部下任光复军的团长。
1913年,张宗昌升任江苏陆军第三师师长。
二次革命时,江苏是国民党人讨袁的主要省份,张宗昌第三师被派往徐州防御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