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管理学复习题]
《地籍管理学》

8 、 简述当前地籍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 题。
(1)土地统一登记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土地 土地统一登记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登记尚未达到全覆盖, 登记尚未达到全覆盖,影响了土地登记的权威 性和国土资源的统一管理。 性和国土资源的统一管理 。 ( 2 ) 土地权利的 设定还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设定还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土地权利单一,各项权利的称谓、主体与客体、 土地权利单一,各项权利的称谓、主体与客体、 权力与限制、 权力与限制、取得与丧失等都缺乏明确的法律 规定。 地籍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规定 。 ( 3 ) 地籍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 许多 地方和许多工作环节尚处于手工作业阶段, 地方和许多工作环节尚处于手工作业阶段,很 难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难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 特别是许多地方图件 未能得到及时更新,影响了地籍成果的现势性。 未能得到及时更新,影响了地籍成果的现势性。
地 籍 管 理 复 习 题
5、简述我国地籍管理的具体任务。(P12) 简述我国地籍管理的具体任务。 12) 完善土地登记制度; (1)完善土地登记制度; 健全土地调查、统计制度; (2)健全土地调查、统计制度; (3)完善和贯彻地籍管理的技术规程; 建立全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 (4)建立全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 建立全国地籍信息网络, (5)建立全国地籍信息网络,实现地籍信息的公 开查询、上报、发布的网络化。 开查询、上报、发布的网络化。 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的工作职能是什么? 6 、 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的工作职能是什么 ? 13) (P13) 拟定地籍管理办法; (1)拟定地籍管理办法; 拟定土地调查、动态监测、 (2)拟定土地调查、动态监测、地籍调查和统计 的技术规范、标准; 的技术规范、标准; 组织土地资源现状调查、动态监测、 (3)组织土地资源现状调查、动态监测、地籍权 属调查、变更调查及统计; 属调查、变更调查及统计; 拟定土地确权、登记、 (4)拟定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和权属纠纷调 处规则和权属管理办法, 处规则和权属管理办法 , 承担调处重大土地权 属纠纷。 属纠纷。
地籍管理复习题

复习题18周周四晚一、问答题1.地类调绘工作有什么要求?P76(略)2.地籍测量的内容是什么?P120地籍测量的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信息。
1)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的测量2)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及界址点坐标的测量3)地籍分幅图、宗地图等的地籍图测绘4)对地块和宗地面积进行测算、平差和统计3.土地面积量算的原则是什么?P844.概述土地面积量算的步骤5.简述航片野外调绘的基本方法P816.宗地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1051)由一个权属单位所有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划分为一宗地,成为独立宗2)如果同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不相连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土地,则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地3)如果一个地块由若干个权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又难以划分清楚各权属主的用地范围的,划为一宗地,称共有宗或组合宗4)对一个权属主拥有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如果用地范围过大,或土地权属来源不同,或土地利用状况相差太大,或楼层数相差太大,或存在建成区与未建成区,或用地价款不同,或使用年限不同等情况,可划分成若干宗地。
7.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内容是什么?P1541)准备工作A.制定工作计划 B.收集有关资料 C.编制技术设计书 D.制定动态分类系统2)遥感动态监测技术流程 A.多源数据的选取B.多源数据预处理C.变化信息提取及类型确定D.外业核查E.变化信息后处理F.面积量算与统计量算时应逐个对变化图斑进行面积量算,然后按要求分别进行统计G.监测精度评定重点是应用实地外业核查以及被监测图斑的数据,与实地测量面积进行比较,按图斑大小分档进行统计分析及精度评定。
3)监测成果的整理、提交 A.基本监测图B.编写动态监测技术报告C.监测成果提交8.地籍图表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1241)地籍要素,2)地物要素,3)数学要素,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 15分)1.地籍:是指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用途(地类)等基本情况的簿册。
地籍管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地籍管理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节:选择题1. 地籍管理是指对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权属关系、土地界线等进行监管、管理和维护的工作。
下列哪项不属于地籍管理的内容?A. 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调整B. 土地权属的登记和认定C. 土地界线的划定和调整D. 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答案:D. 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 地籍是指记录土地基本属性信息的一张图件。
地籍测绘是地籍管理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什么?A. 确定土地所有权B. 制定土地利用方案C. 确定土地界线D. 评估土地价值答案:C. 确定土地界线3. 以下哪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土地界线的调整?A. 邻近土地使用争议B. 土地划归使用单位变更C. 土地复垦和治理D. 土地整备和征收答案:B. 土地划归使用单位变更第二节:填空题1. 地籍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 地籍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土地利用有效、土地权属明确、土地界线清晰。
3. 地籍界址点是指地籍测绘成果中用于标识地籍界线的具体点位。
4. 地籍调查是指通过实地调查和大量资料的搜集,获取土地利用和权属等相关信息。
第三节:简答题1. 解释地籍管理的重要性,并列举两个地籍管理的具体工作。
地籍管理对于国家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 地籍管理可以准确记录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权属关系,为土地的合理规划和整治提供依据。
- 地籍管理可以确定土地界线,防止土地纠纷和争议的发生,维护国家土地资源的安全和稳定。
2. 简述地籍测绘的步骤和方法。
地籍测绘一般可分为以下步骤:- 地籍调查:对需要测绘的区域进行实地勘测,获取土地利用、土地权属等相关信息。
- 地籍测量:通过测量仪器和技术手段,进行地面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
- 地籍绘图:根据测量数据,绘制符合地籍测绘要求的地籍图件,包括地籍界址点和地籍界线等内容。
第四节:论述题地籍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地籍管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地籍管理可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地籍管理学试题

(一)判断题1.在地籍管理中形成的野外调查、测量或勘丈的记录,计算数据和成果检查验收、技术鉴定材料,以及土地权属调查、台账、证明文据、协议书、原由书、仲裁书和存根等,都要整理归档。
()2.土地条件调查包括土地自然要素的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3.土地调查是对土地数量、质量、利用方式,权属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等各种数据进行的科学调查,是地籍管理的基础。
()4.依法改变土地权属和用途的,应当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5.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项内容。
()6.我国土地登记的分区主要是按自然区划分管辖区的。
()7.土地登记按其不同特点可以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日常土地登记两种形式。
()8.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于土地的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9.变更土地登记的连续性是由于一宗地的变更,会涉及周围众多宗地的变化,当一宗地进行变更登记时,相邻宗地土地登记资料中的四至说明等相关内容必须随之变更。
()10.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宗地位置、界线、权属和使用状况等调查。
()11.村庄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
集体单位用地和个人的宅基地均拥有相应的集体土地所有权。
()12.土地登记只对国有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登记。
()13.土地登记的审核批准,是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根据登记人员的调查结果和审核意见,决定对申请登记的土地产权是否准予登记的法律程序。
()14.地籍资料是地籍档案的前身和来源,地籍档案是地籍资料的归宿。
()15.根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地籍档案同其他土地管理档案一起应分别由国务院和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并在业务上受国家和地方县级以上同级档案主管部门的指导。
地籍管理基础试题及答案

地籍管理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土地登记B. 土地规划C. 土地利用D. 土地开发答案:A2. 地籍调查的内容包括哪些?A. 土地权属调查B.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C. 土地质量调查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地籍图的比例尺一般是多少?A. 1:500B. 1:1000C. 1:2000D. 1:5000答案:C4. 地籍管理中,土地使用权的变更需要经过哪个部门的批准?A. 土地管理局B. 城市规划局C.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D. 国土资源部答案:A5. 地籍管理中,土地登记的法律效力是什么?A. 证明土地权属B. 限制土地使用C. 促进土地交易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A6. 地籍管理中,土地登记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记录土地交易信息B. 记录土地权属变更C. 记录土地利用情况D. 记录土地规划信息答案:B7. 地籍管理中,土地抵押登记的有效期是多久?A. 1年B. 2年C. 3年D. 5年答案:C8. 地籍管理中,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是多少年?A. 40年B. 50年C. 60年D. 70年答案:D9. 地籍管理中,土地征收的程序包括哪些?A. 公告、听证、评估、补偿B. 评估、公告、听证、补偿C. 公告、评估、补偿、听证D. 评估、补偿、公告、听证答案:A10. 地籍管理中,土地使用权转让需要满足哪些条件?A. 土地使用权人同意B. 土地用途符合规划C. 土地权属清晰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地籍管理中,土地登记的种类包括哪些?A. 初始登记B. 变更登记C. 注销登记D. 预告登记答案:ABCD2. 地籍管理中,土地权属争议的处理方式有哪些?A. 协商解决B. 行政裁决C. 仲裁解决D. 司法裁决答案:ABCD3. 地籍管理中,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包括哪些?A. 土地利用目标B. 土地利用结构C. 土地利用布局D. 土地利用政策答案:ABCD4. 地籍管理中,土地开发利用的原则有哪些?A. 保护耕地B. 节约集约利用C. 合理开发D. 可持续发展答案:ABCD5. 地籍管理中,土地征收的补偿方式包括哪些?A. 货币补偿B. 产权置换C. 土地入股D. 社会保障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
地籍管理复习题

地籍管理试复习题考试题型: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1、地籍的核心是土地权属;地籍管理的核心是土地产权。
2、我国自2002年1月1日起采用新的土地分类体系,它依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类。
3、权属调查的成果主要是地籍调查表及宗地草图。
4、土地登记首要的法律意义是完成土地权利确定、变动所需要的物权公示。
5、土地统计设计中最主要的关于土地统计体系框架设计及其土地统计项目指标体系的设计。
6、土地调查可分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三种。
7、地籍管理中应用的法律除宪法以外,首推作为土地行政法的《土地管理法》。
8、地籍平面控制网布设遵循的基本原则:具有先整体后局部、先高级后低级和先控制后碎部。
9、地权是一种财产权,须经法律确定。
10、我国法律法规把土地权利明确分为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
11、我国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家和农民集体。
12、土地登记首要的法律意义是完成土地权利确定、变动所需要的物权公示。
13、土地登记从制度上可分为契据登记、产权权利登记和托伦斯登记三种类型。
14、我国土地登记内容主要包括土地权利主体、土地权利客体及其权属性性证明。
15、地籍调查是土地登记的核心环节和法定程序之一。
16、土地权属争议的管辖范围采用尊重历史原则。
17、土地他项权利的申请者是他项权利拥有者和他项权利关系人。
18、土地统计设计中最主要的是关于及其的设计。
19、土地权利客体为权利人所管辖的地块及其权利关系。
20、建立地籍档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服务。
21、地籍按功能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三种类型。
22、产权地籍最主要的任务是保护土地产权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土地交易的正常进行。
23、地籍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项内容。
24、在地籍调查中,宗地草图用于界址点、地籍原图的测绘、装填和校核,也用于形状规则的宗地面积的计算。
25、地籍测量可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细部测量。
地籍管理学复习题

地籍管理学复习题地籍管理学复习题(课程代码xxxx)一、单项选择题1.被称为现代地籍的是(A)A.多用途地籍B.产权地籍C.税收地籍D.日常地籍2.在地类调绘中,地形图上耕地、园地的最小图斑面积是(B)A.4mm2B.6mm2C.8mm2D.10mm23.权属调查的基本单位是(C)A.地块B.图斑C.宗地D.村4.SPOT全色影像为(B)米的分辨率?A.5米B.10米C.15米D.20米5.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A)年?A.30年B.40年C.50年D.70年6.(A)是地籍档案管理的起点,是地籍档案管理的首要环节。
A.档案收集B.地籍档案的整理C.地籍档案的分类D.地籍档案的立卷7.下列不可以作为我国土地登记土地权利主体的是(C)A.国有土地使用者B.集体土地所有者C村委会D.他项权利者8.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始于(C)。
A.2003B.2005C.2007D.20099.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下列用地中不属于耕地的是:(D)。
A.水田B.水浇地C.旱地D.田坎10.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地籍测量常用方法的是:(D)。
A.解析法B.部分解析法C.图解勘丈法D.求积仪法11.(D)是地籍调查的核心。
A.土地面积调查B.土地利用现状调查C.地籍测量D.权属调查12.下列不属于地籍按功能分类的是(B)A.多用途地籍B.常规地籍C.税收地籍D.产权地籍13.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最小上图图斑面积为(A)。
xxxx2xxxx2xxxx2xxxx2;14.土地自然分类系统又称为(B)A.土地生产潜力体系B.土地类型分类体系C.土地评价分类体系D.土地利用分类体系15.地籍档案保管中凡在(C)内具有考查、利用、凭证作用的为长期保存。
A.15年内B.16年—30年C.16年—50年D.16年—60年16.SPOT全色影像为(B)米的分辨率?A.5米B.10米C.15米D.20米17.下列(C)方式需要进行变更登记A.土地征用B.企业兼并C.土地使用权转让D.依法继承土地使用权18.下列不属于地籍图内容的是:(A)。
《地籍管理》复习题..

《地籍管理》复习题一、判断题:1.土地权力受法律保护,但土地登记是一种行政手段而非法律措施。
()2.土地他项权利是指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之外的人对土地所拥有的权利。
()3.土地分等定级是根据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城镇社会经济活动的地位和作用,综合评定土地质量,划分城镇土地等级的过程。
()4.土地等级是随着与城镇结节点的距离的增大而逐步增大。
()5.我国目前主要开展国有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三种土地登记。
()6.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登记文件中所载的权力、义务,对新的土地使用权人不具有法律效力。
()7.权重是指评价因素对评价目标的重要程度。
()8.城镇土地定级中,商服繁华影响度是指某一区域的商服繁华程度。
()9.定级单元是评定和划分土地的基本空间单元、其内部土地特性和区位条件应有较大差异。
()10.土地登记的审核批准,是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根据登记人员的调查结果和审核意见,决定对申请登记的土地产权是否准予登记的法律程序。
()11.城镇土地定级中,单元总分值是城镇内所有因素的总分值。
()12.在城镇土地定级中,若因素对土地的影响仅与因素指标值(x)有关,则该因素作用分(f i)应按f i =100(x i-x min)/(x max-x min)。
()13.某市绿化状况可以划分为10个不同的区域,其绿地覆盖度介于8-28%之间,若A区域平均绿地覆盖度为18%,则A区域绿地覆盖度的分值为50。
()14.农民宅基地应经村委会审查、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批。
()15.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宗土地的,必须共同申请土地登记。
()16.集体土地依法转为国有土地后,原集体土地使用者继续使用该国有土地的,应当持有关文件申请集体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17.城镇中的快速交通干道可以作为土地定级单元划分的界线。
()18.城镇土地定级的实质是揭示各城市这间的土地质量差别。
()19.在地籍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是前提、基础,土地登记、统计是土地调查的后续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籍管理学复习题]地籍管理学复习题(课程代码 272326)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现代地籍的是( A ) A.多用途地籍 B.产权地籍 C.税收地籍 D.日常地籍 2. 在地类调绘中,地形图上耕地、园地的最小图斑面积是( B ) A.4mm2 B.6mm2 C.8mm2 D.10mm2 3. 权属调查的基本单位是( C ) A.地块B.图斑C.宗地D.村 4. SPOT全色影像为( B )米的分辨率? A.5米 B.10米 C.15米 D.20米 5. 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 A )年? A.30年 B.40年 C.50年D.70年 6.( A )是地籍档案管理的起点,是地籍档案管理的首要环节。
A.档案收集B.地籍档案的整理C.地籍档案的分类D.地籍档案的立卷 7.下列不可以作为我国土地登记土地权利主体的是( C ) A.国有土地使用者 B.集体土地所有者 C村委会D.他项权利者 8.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始于( C )。
A.2003B.2005C.2007D.2009 9.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下列用地中不属于耕地的是:( D )。
A.水田B.水浇地C.旱地D.田坎 10.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地籍测量常用方法的是:( D )。
A.解析法B.部分解析法C.图解勘丈法D.求积仪法 11.( D )是地籍调查的核心。
A.土地面积调查B.土地利用现状调查C.地籍测量D. 权属调查 12.下列不属于地籍按功能分类的是( B ) A.多用途地籍 B.常规地籍 C.税收地籍 D. 产权地籍 13.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最小上图图斑面积为( A )。
A.4.0mm2B.6.0mm2C.8.0mm2D.12.0mm2;14.土地自然分类系统又称为( B ) A.土地生产潜力体系 B.土地类型分类体系 C.土地评价分类体系 D.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15. 地籍档案保管中凡在( C )内具有考查、利用、凭证作用的为长期保存。
A.15年内B.16年—30年C.16年—50年D.16年—60年 16. SPOT全色影像为( B )米的分辨率? A.5米 B.10米 C.15米 D.20米 17. 下列( C )方式需要进行变更登记 A.土地征用 B.企业兼并 C.土地使用权转让 D.依法继承土地使用权 18. 下列不属于地籍图内容的是:( A )。
A.单位盖章B.图廓线C.坐标注记D.图廓外比例尺的注记 19.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土地登记方面的首部法律文件( B )。
A. 1871《土地登记法》B. 1921年《不动产登记条例》C. 1987《全国土地登记规则》D. 2008《土地登记办法》 20. 层次分析法又称为( A )。
A.AHP法B.DBH法C.SDE法D.SQL法 21.地籍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和( C ) A.土地条件调查 B.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C.地籍测量 D.土地面积测算 2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以( B )为单位 A. 村 B.镇 C.县 D. 市 23.工业用地的最高出让年限是( C )年? A.30年 B.40年 C.50年 D.70年 24.下列属于土地自然要素调查的是( B )。
A.交通状况调查 B.地形调查 C.供水设施调查D.能源调查 25. 地籍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核实宗地的权属和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通过( B )获得宗地界址点的平面位置、宗地形状及其面积的准确数据,为土地登记、核发土地权属证书奠定基础。
A.土地登记 B.地籍测量 C.土地统计 D.地籍档案 26.初始登记的基本环节是( B )。
A.地籍调查 B.土地权属审核 C.注册登记 D.颁发证书 27.地籍档案的鉴定工作就是对地籍档案( D )的鉴定。
A.使用价值 B.完整状况地 C.真实性 D.保存价值 28.城镇土地定级中确定单元边界一般不采用( D )。
A.河流B.山丘C.铁路干线D.树林 29.土地利用分类(2007)中二级地类有( C )。
A.43个B.56个C.57个D.69个 30.地籍档案短期保存的时间为( B )。
A.10年内;B.15年内;C.30年内;D.50年内;31.地籍最初是为( B )而建立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用途等状况的田清册和薄册。
A.产权 B.征税 C.登记 D.法律 32.地籍测量是指在( D )的基础上,测量宗地的界址位置,计算面积,并绘制地籍图和宗地图的技术性工作。
A.土地登记申请 B.土地登记发证 C.土地权属审批 D.土地权属调查 33.比例尺为1:500地籍测量控制点最小密度为( A )。
A.9点/幅B.12点/幅C.15点/幅D.18点/幅 34.第二次土地调查中规定,线状地物图上宽度应大于( A )时,不应作为线状地物来调绘,而应作为一个独立图斑来对待。
A.1mmB.2mmC.3mmD.4mm;35. 土地登记以( B )为基本单元。
A.户 B.宗地 C.使用者 D.街区 36.土地证书是要根据土地登记卡填写。
土地证书由土地管理部门填写,( B )颁发。
A.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 D.以上答案都不对 37.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后土地权属和土地用途发生变化应依照( C )规定办理。
A.土地权属登记 B.土地初始登记 C.土地变更登记 D.土地抵押登记 38.确定土地产权的法律手段是 ( B )。
A. 权属调查 B 土地登记 C. 地籍测量 D 土地统计 39.市批次用地的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一般用( C )作为工作底图。
A.宗地图 B.宗地草图 C.地籍图 D.地形图 40.第二次土地调查规定,每个耕地田坎系数样方的规模应不小于( B )。
A.0.2hm2B.0.4hm2C.0.6hm2D.0.8hm2;41.地物补测的方法不包括:( D )。
A.简易补测法B.仪器补测法C.大比例尺图件缩小转绘法D.目估法 42.土地权属界址不包括:( B )。
A.界址线;B.界址面积;C.界址点;D.界标 43.数字地籍测量的作业流程不包括:( C )。
A.数据采集;B.数据处理;C.数据准备;D.数据输出 44.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内容的是:( B )。
A.地类的变化;B.作物种植制度的变化;C.单位更名的变化;D.行政区域界的变化 4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土地权属变更的是:( C )。
A.继承土地使用权;B.交换土地使用权;C.土地使用权流转;D.出让土地使用权;46.土地分等定级的对象是:( A )。
A.土地质量状况;B.土地坐落状况;C.土地数量状况;D.土地分布状况;47.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思想什么时间正式确认的?( C )。
A.1978;B.1979;C.1980;D.1981 48.以下不属于农用土地定级单元划分原则的是( B )。
A.相似性原则;B.相当程度原则;C.主导因素差异原则;D.边界完整性原则 49.对根据评价单元定级指数划分出的土地级别进行校验,因随机抽取不超过总数的( B )的单元进行野外实测。
A.3%;B.5%;C.10%;D.15%;50.《农用地分等规程》将全国分为( B )一级区。
A.10个;B.12个;C.15个;D.40个;二、多项选择题 1.现代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E) A.土地调查 B.土地登记 C.土地统计 D.地籍档案管理 E.地籍信息系统 2. 界址点编号方法(ACD) A. 按宗地编号 B. 按自左到右,自上而下编号 C. 按图幅统一编号 D. 按地籍街坊统一编号 E. 按行政区编号 3. 遥感监测数据源主要来源于以下哪几种卫星?(ABD) A. Landsat TM B. SPOT C. DRG D. 快鸟 E. DEM 4. 土地条件调查的目的(ABCD) A. 为制定各项计划、规划和土地政策提供置要基础资料B. 为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服务 C. 为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D. 为城乡土地分等定级、土地估价、土地税收提供可靠资料 E. 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 5. 土地登记的法律依据有哪些?(ABCDE)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土地管理法》 D.《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E.《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6.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ABCE)A. 统一管理的原则;B.保证地籍管理的连贯、系统、完整;C.地籍资料的可靠、衔接、精确;D.推动地籍科学的发展E.地籍成果简便实用 7.变更土地登记的类型有(ABCDE) A.土地权利设定登记 B.土地权利变更登记 C.名称、地址变更登记 D.土地用途变更登记 E.注销土地登记 8.属于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受理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有?(ABC) A.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发生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B.跨乡级行政区域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C.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交办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D. 跨县级行政区域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E.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交办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9. 土地他项权利包括(ABCDE) A. 抵押权 B. 出租权 C. 地役权 D. 耕作权 E. 空中和地下权 10. 农用土地定级方法主要有:(BCD)。
A. 综合法B. 样地法C. 修正法D. 因素法E. 网格法 11.地籍管理工作发展现阶段,其基本的内容包括:(ABCDE)。
A.土地调查;B.土地登记;C.土地统计;D.土地分等定级;E.地籍档案管理。
1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原则(ACE) A.实事求是原则 B. 统一性原则 C.一查多用的原则 D.实用性原则 E.全面、科学调查的原则 13.土地面积量算的原则包括:( BCDE )。
A.以软件为基础;B.图幅为基本控制;C.分幅进行量算;D.按面积比例平差;E.自下而上逐级汇总 14. 土地统计的内容包括:(ABCD)F. 土地统计设计G. 土地统计调查H. 土地统计整理I. 土地统计分析J. 土地统计应用 15. 外业调绘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E ) A.地类图斑的调绘;B.行政区域界线和权属界线的调绘;C.线状地物的调绘;D.零星地物的调绘;E.基本农田的调绘 16.地籍的特点包括 (ABDE ) A. 空间性B. 法律性 C. 复杂性 D. 连续性 E. 精确性 17.下列属于我国土地分类系统的是(ABCDE) A.土地自然分类系统 B.土地评价分类系统 C.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D.土地类型分类体系 E.土地生产潜力分类体系 E.全面、科学调查的原则 18.提交的初始地籍调查成果资料主要包括(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