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明朝的统治》word学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等奖教案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标:【知识与能⼒】了解明朝的建⽴时间、建⽴者和全⾯改⾰官制、改⾰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过程与⽅法】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取疆域范围、北⽅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阅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科举制改⾰虽然加⼤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但同时⼜是明朝逐步⾛向衰落的原因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科举考试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股取⼠的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多媒体出⽰图⽚:元朝末年,天下⼤乱。
朱元璋⾃幼⽗母双亡,沦为乞丐,后⼜遁⼊空门。
他⾛投⽆路,参加了义军,从此南征北战,⼀步步⾛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朱元璋⼼思缜密,把徐达、汤和等⼀批将才笼络在⾃⼰⾝边,对李善长、刘伯温等⽂⼈礼遇有加。
在鄱阳湖⼤⽔战中,他以少胜多,⼀举消灭了劲敌陈友谅。
明朝建⽴后,他厉⾏改制,严惩贪官污吏,创造了诸多治国新法,使国家迅速恢复⽣机。
但同时,为了朱家江⼭永固,他⼤开杀戒。
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朱元璋和他建⽴的⼤明王朝。
【讲授新课】⼀、明朝的建⽴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6页“明朝的建⽴”,找出明朝建⽴的三个要素。
学⽣回答:①时间:1368年。
②都城:应天府。
③开国皇帝:朱元璋,明太祖。
教师: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朱元璋强化皇权教师讲述:历代统治者建国后都会加强⾃⼰的权⼒,巩固对全国的统治,明太祖也不例外。
明太祖即位后,⾸先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强化皇权呢?学⽣回答:改⾰⾏政机构。
《明朝的统治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明朝的统治》导学案
一、导入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朝代。
它的统治者们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明朝的统治,了解他们是如何管理国家、发展经济、推动文化繁荣的。
二、探究
1. 明朝的建立
明朝是在1368年由朱元璋建立的,他是怎样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的呢?请同砚们自行查阅资料,找出答案。
2. 政治制度
明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请同砚们简要描述一下。
3. 经济发展
明朝时期的经济发展如何?有哪些重要的经济政策?请同砚们进行资料搜集,做一份简要的总结。
4. 文化繁荣
明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文化成就?请同砚们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深入钻研,并做一份简要的报告。
三、拓展
1. 明朝的衰落
明朝为什么最终衰落?请同砚们思考并展开讨论。
2. 明朝的影响
明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有哪些?请同砚们就此展开讨论。
四、总结
通过本次进修,我们了解了明朝的统治,明白了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也明白了他们最终为何会走向衰落。
希望同砚们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借鉴。
四川省金堂县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单元 第13课 明朝的

第七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主题概述】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明朝建立之后,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权,巩固统治。
明朝时期,国力一度强盛,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无法克服封建社会内在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潜藏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导致大规模社会动荡的发生,强盛一时的明王朝在农民起义的狂潮中土崩瓦解。
1644年,清军入关,结束了明朝两百多年的统治,中国开始了一段新的王朝历史——清朝。
清朝延续了明朝加强专制集权的做法,设置了军机处,将封建君主制度推向顶峰,但与之相伴的是封建制度危机的不断深化。
明清时期,中国的对外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
明初,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年郑和开启了下西洋之旅,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开始出现边患。
日本、荷兰、葡萄牙等国先后袭扰我国沿海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军民奋起抵抗,最具代表性的是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
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
清朝前期,为了加强边疆的管理、维护国家的统一,清政府加强了对西南西藏、东南台湾、北部蒙古和西北新疆的管理,建立了庞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经过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出现了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这一时期,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然而盛世之下却隐藏着危机。
乾隆中期以后,封建制度的危机逐渐显现,清王朝自身发展的停滞与世界的飞速发展,使得强盛一时的大清王朝从盛世的巅峰跌落下来。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王朝,明清时期,在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也散发出熠熠光辉。
四大名著的问世,《红楼梦》的发表,无疑使中国文学史上的光辉篇章,明长城、故宫等杰出建筑,让我们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
第13课明朝的统治【导学指要】1.课标要求(1)知道明朝的建立;(2)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2.学法指导(1)了解明朝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理解厂卫制度、八股取士的影响;(2)通过对明朝加强专制集权统治的了解,认识这是我国封建制度逐渐衰落的表现。
历史川教七年级下册第13课 明朝的统治 优秀课件1

探究五 三、思想控制:八股取士
1、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有哪些? P74(从题目、内容、形式等方面分析)
(1)题目
选自四书五经
(2)论述内容:必须遵循《四书集注》的观 点,不能有己的见解
(3)答题形式: 必须按呆板固定的格式来写,这就是“八股文”。 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说出你的观点:
抹杀人的发明创新的意识,读死书,循规蹈矩呆板做事。 培养的不是人才,而是奴才蠢才,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所 以四大发明之后中国再无任何影响大发明,这是一个重要 原因。
科技强国如何实现? 中国科技创新的奠基人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及可持续发展
科技兴则民族兴, 科技强则国家强 。
探究一
一、明朝的建立
1、历史背景: 认真阅读教材P72,归纳出元朝末年情况
点 击 播 放
(1)元朝末年,统治腐败,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2)1351年,刘福通发动的红巾军起义揭开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3)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元朝名存实亡。
2、明朝建立:
(1)建立时间:1368年 (2)建 立 者: 朱元璋 (3)都 城: 应天(南京)
明朝建立,暴元仍然存在。必须北伐灭元
应天
灭元后,又消灭各地残余武装,统一了中国。
探究二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阅读73-74页,概括明太祖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一、政治
1.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 取消中书省;废除丞相;
2.中央: 政务交给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二、军事: 中央设五军都督府(统兵)
与兵部(调兵)共管军队 三、特务机构: 设置锦衣卫实行恐怖统治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朝的统治教案

学科素养
《明朝的统治》一课,根据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为: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知道明朝建立的相关内容,通过情景与有关史料深刻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通过展示明朝经济上的成就让学生认识到朱元璋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生:因为必须依照“四书”、“五经”······
师:嗯,不错。当时明朝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只能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否则即便写得再好,也只能得个零蛋回去。
师:题目的问题解决了,那答题格式有没有要求呢?
生:有,必须写八股文。
师:嗯,就是八股文,那何为八股文?它有何特点?
生:形式对仗、内容空疏······
【板书】三、勤政中年,强化皇权
1、文化上:设科取士(八股文)
我们以班级管理为例,班主任老师为了管理好你们班,就会选班委、课代表来协助管理。同样,国家也是如此。朱元璋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完,因此就势必要选拔一些官员来管理国家。那么,同学们一起复习下以前所学知识,自隋唐以来,国家选拔官员的途径是什么呢?
3分钟
新课教学
让我们回到400多年前,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这一天。朱元璋此刻正坐在皇宫前,看着阶下的大臣、回想自己传奇的一生,不禁思绪万千。
【板书】一、悲惨少年,长夜将明
师:少年的朱元璋生活在元朝末年,当时是个什么社会状况呢?我们可以通过一首《醉太平小令》了解一二,大家请看。“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 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从中可以看出元朝末年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明朝的统治》word学案

《明朝的统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建立的基本史实。
2.掌握朱元璋和明成祖强化皇权的措施及作用;概括明朝强化皇权的特点。
3.掌握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及评价明朝的科举制度。
【自主学习】1.____年,刘福通发动的红巾军起义揭开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_______年,________在应天称帝,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
2.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在地方:废行省,设______。
在中央:废_____和_________,权分六部;把大都督府分为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
3.明朝科举为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明朝的建立的背景、概况?探究点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探究点三: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特点?探究点四:联系现实,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探究点五:如何评价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探究点六:科举考试创于哪个朝代?完善于哪个朝代?明朝时有什么变化呢?如果你是明朝时的考生,你会怎么样准备科举考试?【当堂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最有可能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2.明十三陵之一明成祖的长陵位于北京西北郊,下列选项与明成祖无关的一项是()A.废除行中书省B.发动“靖难之役”C.迁都北京D.执行削藩政策参考答案【自主学习】答案见《明朝的统治》课件【合作探究】答案见《明朝的统治》课件【当堂达标】答案见《明朝的统治》课件。
《明朝的统治》精品教案2(材料导向型)详案

《明朝的统治》精品教案2(材料导向型)(详案)一、课程标准:知道明朝的建立。
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二、导入新课:元朝末年,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虚。
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新纸币,造成货币迅速贬值。
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
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
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剥削,压迫和歧视,纷纷拿起武器起来斗争,红巾起义爆发。
朱元璋就是在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崛起于群雄之间,成就了霸业。
朱元璋是怎样建立明朝?采取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与前代相比,明代的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明朝的统治》。
三、学习目标1、掌握明朝建立、明太祖和明成祖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
2、辩证认识强化皇权的影响。
3、正确理解“八股取士”的影响。
4、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
四、新课讲授:明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元末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渐强大,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他就是明太祖。
随后,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朱元璋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是继汉高祖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的君主。
明朝建立初期,社会矛盾复杂,农民起义的斗争还在继续;残元势力企图卷土重来;有功之臣对皇位也是虎视眈眈,政局动荡不安。
明朝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
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并立下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宰相。
臣下敢有奏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的教案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的教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建立和灭亡、内阁、郑和下西洋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的内外政策;理解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其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材、补充史料以及视频资料的识读提高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树立和增强学科思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在古代中国政治发展变迁中基本规律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要作用:理解明朝内外政策及措施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重要意义。
二、学法指导(1)加强对教材阅读与思考,充分利用教材正文表述、“学习聚焦”和“探究与拓展”等学习资源,在熟悉基本史实、史论的同时,整理知识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获取信息的能力。
(2)结合学案及同步练习中涉及的相关知识,运用教材知识准确判断,深入理解明清政治的特点、趋势及影响。
(3)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或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广泛了解明朝政治发展状况,构建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以深入理解明朝政治特点与发展。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及其内外政策。
2,学习难点:认识明朝统治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图示法提问法文献法讲述法合作探究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六、课时安排:40 分钟【导入新课】“退出长城,保尔全尸!”的怒目呵斥,“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铿锵信条。
败也先于城下,荡倭寇于东海,扬国威于南洋……,一部《大明风华》把276年的大明王朝演绎得热血彭拜。
明朝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今天让我们带着企盼一起走进明朝。
【新课学习】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元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爆发。
朱元璋先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并最终推翻元朝统治,建立了明朝。
1. 明朝建立(1)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2)1368 推翻元朝,实现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明朝的统治》
word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建立的差不多史实。
2.把握朱元璋和明成祖强化皇权的措施及作用;概括明朝强化皇权的特点。
3.把握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及评判明朝的科举制度。
【自主学习】
1.____年,刘福通发动的红巾军起义掀开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_______年,________在应天称帝,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
2.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在地点:废行省,设______。
在中央:废_____和_________,权分六部;把大都督府分为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
3.明朝科举为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明朝的建立的背景、概况?
探究点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探究点三: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特点?
探究点四:联系现实,依照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益?对社会造成了哪些阻碍?
探究点五:如何评判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探究点六:科举考试创于哪个朝代?完善于哪个朝代?明朝时有什么变化呢?假如你是明朝时的考生,你会如何样预备科举考试?
【当堂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1.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然而,有历史学家认为那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A.刘墉不是驼背,因此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差不多被废止,因此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因此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只是是哗众取宠
2.明十三陵之一明成祖的长陵位于北京西北郊,下列选项与明成祖无关的一项是()
A.废止行中书省
B.发动“靖难之役”
C.迁都北京
D.执行削藩政策
参考答案【自主学习】
答案见《明朝的统治》课件
【合作探究】
答案见《明朝的统治》课件
【当堂达标】
答案见《明朝的统治》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