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课堂实录完美版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8

文《晏子使楚》,共同来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板书
课题)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
三、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师: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看看同学们扫清了阅读的障碍
【教学目标】
1、思想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晏子出使楚国时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情感熏
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知识目标:
了解文言词句方面的一些特点,识记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3、能力目标:
能够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晏子的不卑不亢、机智沉着,楚王的自作聪
明、傲慢无礼。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8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悟文章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讲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爱我们的祖国都有哪些表达爱
的方式呢?
生1:好好学习,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生2: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使祖国更美丽。
也会像小弗郎士一样后悔莫及的。
更多精彩推荐:初中>初一>语文>初一语文教案
了吗。(投影2生词)这些词你会读吗?
生:字帖(tiě)郝叟(hǎosǒu)祈(qí)祷
师: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我认为应该读字帖(tiē)
生:我认为应该读字帖(tiě)
师:看来同学们对字帖;读音有争议。老师来做一下解答,希望同学们记住
了。这是个读音字,它有三种读音:字帖(tiè)妥帖(tiē)请帖(tiě)这种多
《最后一课》 课堂实录

生:……
生:……
师:嘲讽的语气。对不对?
生:……
师:还有补充吗?
生:20自然段……
师:语言是打开监狱之门的钥匙,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生:语音是民族的灵魂……
生:钥匙代表的是一种希望,无形的凝聚力量。团结在一起突破国土被侵犯,不能说自己语言的权利……
生:……(齐声朗诵)
师:最后我们再把目光聚集在韩麦尔先生身上,一起读一下文章最后一段,体会一下韩麦尔先生的心痛。(PPT展示最后一课结束了,但是最美的语言扎根在每一个人的心间!)
师:最美的语言会一直留在我们的心间,而在语言的背后则是我们对“祖国”的热爱,(板书:热爱祖国)
布置作业,课堂结束。
板书设计
生:……
师:一起读一读,感受一下。
生:……
师:在加深一下语气,试一下?
生:……
师:我想这样的状态大家打心眼里喜欢,每当走进教室你是那么的轻松美妙,小弗郎士已经做到了,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了小弗郎士跨进教室与以往有哪些不同?(PPT展示文章)
生:……(第8段)
师:这位同学不仅文字看的很仔细,还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我们平时周末去学校的情境,你们周末去过学校吗?
课堂实录
课题
最后一课
课型
记叙文
教学对象
七年级
课堂实录
1、导入
师: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的是哪一课?
生:最后一课(板书)
师:作者是?
生:都德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下都德的介绍(PPT展示作者介绍)(板书:都德)
生:……
师:刚才同学清楚的读了都德的经历,那我们可以看出都德跟其他的作家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亲身经历过战争……
都德的《最后一课》课堂实录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注解:《最后一课》是一篇小说,比较浅显。
本堂课没有采用传统的分段、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主题与主要人物、理解若干有深刻含义的句子的教法,而是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1、品味题目,初步感知课文;2、走近人物,体验喜怒哀乐;3、质疑求异,展开个性阅读;4、开拓延伸,留下无尽思索。
整个过程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
一、品味题目,走近人物,体验喜怒哀乐师:上课。
同学们好。
生(齐):老师好。
师:昨天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一是把课文读两遍,二是看看印发的写作背景。
现在来问几个问题。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生: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师:为什么说这是“最后一课”?生:因为这是他们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师:更具体一点?生:我查了一下资料,不过文章中也有类似的意思,说法国和普鲁士打仗,结果失败了,普鲁士就割法国的两个省,一个是……阿尔萨斯,一个叫洛林的,普鲁士人让这两个地方的学校都用德语上课,而课文中说“新老师明天就到”,所以这节课就成了小弗郎士他们最后一节法语课了。
师:说得非常详细,可见预习的扎实。
那么我们再品品题目,能不能从这四个字中读出些味道来?(生低声读“最后一课”)师:谁来说一说?(对一举手女生)好,你来说。
生:我从这四个字中读出遗憾之情。
师:遗憾?什么遗憾?生:应该是……再也学不到法语的遗憾。
师:很好。
还有吗?(叫另一生)生:里面也有珍惜吧。
最后一课了,平时没好好学,今天可要珍惜珍惜。
(生笑)师:(笑)这也是失去才知珍贵吧。
还有同学要说吗?生:好像还有一种……恨。
师:恨谁呀?生:反正是……又恨自己,也恨敌人。
恨自己平时没好好学,恨敌人占领了自己的家乡,不让自己学法语了。
师:嗯,这么隐蔽的情感都让你捕捉到了!没有了吧?哦,林**,你还有话要说?生:嗯。
我从题目中读出了同情。
师:呵呵,刚才别人说“恨”,你现在来“同情”,这不是唱反调吗?你先别说话,我把这个问题先抛给其他同学。
同学们猜一猜,林**想同情谁呀?生:应该是同情……自己吧。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教学资源利用情况
评估教学资源(如教材、 课件、多媒体等)的利用 情况,是否充分、有效。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01
02
03
04
教学内容反思
回顾教学内容,思考是否全面 、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需求。
教学方法反思
分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 当,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 掌握。
教学互动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情况,是否充分、有 效。
情节梳理与赏析
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脉络,分 析小说中的关键事件和场景, 引导学生欣赏小说中的细节描 写和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探讨
80%
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 展,探讨爱国主义情感的内涵和 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爱国主 义情感对于个人和民族的意义。
100%
语言与文化的传承
分析小说中法语教学的情节,探 讨语言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 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 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最后一课》作为一篇具有浓厚文 化背景的课文,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学生自主创作与分享
01
创作以“爱国”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爱国”为主题创作诗歌或散文,表
改进建议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如调 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教学互动等。
05
课程延伸与拓展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阅读
《背影》
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描写 父子之间的深情,引导学 生体会亲情的重要性。
《荷塘月色》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
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
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高尔基说过: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也就是说,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是随着情节变化而变化的。
这篇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性格,也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
(二) 抓住心理,走近小弗朗士师: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有关小弗朗士心理活动的句子,想想表现了他一种怎样的心理。
一号组员:1段“那天早上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我想就别上学了”写出了小弗朗士怕老师,而且贪玩不爱学习。
(师板书怕老师、贪玩不爱学习) 二号组员:3段“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有意思多了”看到敌军在操练觉得有意思,我觉得他很幼稚。
(师板书:幼稚)三号组员:12段“我听了心里万分难过。
啊,哪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导航的,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坏家伙“三字看出此刻的小弗朗士对敌人满了恨。
(师板书:恨敌人) “坏家伙”三字重读,表达出小弗朗士的恨。
四号组员:14段“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
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这一段表现了小弗郎士对自己以前没有认真学习感到万分懊悔,可以看出他现在非常想好好地学习。
而且也表现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同情。
(师板书:懊悔、同情老师) 请你把这一段再朗读一遍,把小弗郎士当时的懊悔、惋惜等复杂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最后一课》余映潮教学实录

《最后一课》余映潮教学实录余映潮<老王>课堂实录余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表现深沉情感的,写人记事的文章《老王》,一起来了解作者杨绛(展示课件)读: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著名学者钱钟书的夫人,已经过了103岁的生日,仍然在坚持写作,著有《杨绛全集》。
这个故事,它所记叙的生活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展示课件):文革: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
那时候的知识分子是要被打倒的,所有人都不工作了,整人、抄家,是个混乱的年代。
这个文章里面还有个词叫干校。
(展示课件):干校,特指“文革”中接收干部和知识分子劳动改造的农场,亦称五七干校。
干校就是改造知识分子和干部的地方。
像种田、住牛棚。
杨绛和钱钟书都曾在干校呆过,当他们平反之后从干校离开回到北京的时候,钱钟书带着两麻袋书稿回来。
在那个劳动改造的时代,还坚持写书。
这篇文章里面还提到了个有趣的词语。
“老王就是常常给人家运冰,他运的冰比人家大”有冰箱难道还用冰吗?哦,这个冰箱是人们用来藏冰解暑的用具。
(展示课件):冰箱,指当时人们用来藏冰解暑的用具。
其实就是一个纸盒子或是木盒子里面铺上棉絮,把冰放在里面,把需要保暖的保质的东西放在里面,这就是同样的一个“冰箱”的词,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在那个时候人们还用上了现代的冰箱,那是不可能的。
好,我们一起来把课文里面的生字词来梳通一下,荒僻,齐读(展示课件):荒僻:荒凉偏僻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翳: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攥:用手握住伛;弯(腰)曲(背)滞笨:呆滞笨拙愧怍:惭愧(同学们齐读)作者在最后说到:想起老王就心生愧怍。
这些词语里面有些词语要注意,取缔,取缔是带有权利行为的动作,不是个人行为,你不要说我来取缔你的什么……。
取缔是政府有关的组织它明令这个事物不能做了,就叫取缔。
取缔这个词在课本当中是很有深意的,当时老百姓就是那些踩三轮车的工人,连踩三轮车的自由都没有了,都取缔掉了。
《最后一课》发散思维课课堂实录

《最后一课》发散思维课课堂实录第一阶段:小组展示:第一组:我们小组认为:小说用白描的手法勾画了一般的法国人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所表现出的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小说的人物描写给人以亲切之感,一个庞大的民族悲剧就是这样拉开了序幕。
第二组:我们小组展示的是文章的背景资料。
普法战争是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法国和普鲁士王国之间的一场重大战争。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突发了普法战争。
战争时期法国政府执行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合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大部分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自己的祖国,强迫这些地方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教法语,《最后一课》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第三组:这篇小说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以法国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语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文章通过小同学小弗郎士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见闻和感受,反映了法国人民的悲愤以及对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四组:文章通过小弗郎士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法国人民的坚定信念和爱国热情,以及他们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强意志。
第五组:这篇小说真实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国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第六组:本文以法国割地赔款历史事件为背景选材,别出心裁,既没有揭露敌人的罪行,也未见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抵抗,而是巧妙的选取一所一般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反映了尖锐的民族矛盾,反映了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祖国以及对侵略者的仇恨,第七组:小说以“我〞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分别写了上课前、上课中和上课后。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一到六自然段,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第二部分从课文七到二十三自然段,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授课时间:1982年11月授课地点:湖北省宜昌市授课对象:宜昌市五中(普通中学)初二学生授课时数:2课时观摩人员:“湖北省中语会年会”与会人员200余人第一课时(上课)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课本第四册上面的一篇文章《最后一次讲演》。
(板书: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取名“最后一次讲演”?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上面的注释①,准备回答上面的问题。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并提示学生:要聚精会神地看书,力求把内容记住] 师:看完了吧?请举手回答问题![过了一会儿,有两名学生怯怯地把手举了起来。
教师指定其中的一个答问]生:[把书上的注释①念了一遍]师:你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这很好,但不要照着注释念。
我们要求看了以后,迅速记住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以后注意。
【评:这个提醒很重要,教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表述。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
国民党反动派狗急跳墙,对人民力量疯狂镇压,甚至采取极其卑劣的暗杀手段。
1946年7月11日,著名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下午,在云南大学礼堂召开追悼会。
当时闻一多先主的处境也相当危险,大家都劝他不要去参加追悼会,但闻一多先生一定要去。
本来没有安排闻先生发言,但是会场上混进了一些国民党的特务,当李公朴先生的夫人报告李公朴被暗杀的经过的时候,这些特务分子在会场上抽烟说笑,故意捣乱。
看到这种情景,会场上的人都很气愤。
闻一多先生更是怒不可遏。
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立即走上讲台,拉过话筒,发表了这篇慷慨激昂的演说。
会后,闻先生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罪行。
在回家的路上,他被事先埋伏在路上的特务分子开枪杀害,同时遇害的,还有他的大儿子。
因此,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悟文章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讲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爱我们的祖国都有哪些表达爱的方式呢?生1:好好学习,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生2: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使祖国更美丽。
生3:不做有损国家利益、有损国格的事……师:看来我们同学都有一颗爱国之心。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用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的爱国行动,而对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来说爱法语就是爱祖国。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小弗朗士的爱国之情。
(板书课题、作者)二、出示教学目标师:做事确定目标才有动力,学习也不例外。
看看我们这节课要完成哪些目标呢?(投影1学习目标)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读一下呢?生读:1、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悟文章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读的很流畅,如果读的声音能再大点的话就更好了。
三、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师: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看看同学们扫清了阅读的障碍了吗。
(投影2生词)这些词你会读吗?生:字帖(tiě)郝叟(hǎo sǒu)祈(qí)祷师:有不同意见的吗?生:我认为应该读字帖(tiē)生:我认为应该读字帖(tiě)……师:看来同学们对“字帖”读音有争议。
老师来做一下解答,希望同学们记住了。
这是个读音字,它有三种读音:字帖(tiè)妥帖(tiē)请帖(tiě)这种多音现象,同学们平时要多关注。
师:扫清了阅读的障碍,我再来检查课文咱们同学读懂了吗?(投影3)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呢?生:因为上完这节课之后,小弗朗士就再也不能上法语课了。
生:韩麦尔先生再也不能教法语了。
.师:为什么法国人再也不能学自己祖国的语言--法语呢?请看故事发生的背景。
(投影4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学生读投影内容)师:故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生了,那么你读完了这篇文章后有哪些感受呢?你能谈谈吗?生;我非常同情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他们竟连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生:普鲁士太可恨了,侵略法国不说,还不准法国人学法语,强迫他们学德语。
生:我觉得应该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认真学习,学好祖国的语言,否则也会像小弗郎士一样后悔莫及的。
师:看来课文给我们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我们还等什么,让我们重读课文,走近小弗朗士,了解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抓住心理,走近小弗朗士师: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有关小弗朗士心理活动的句子,想想表现了他一种怎样的心理。
在这个环节里,请同学们先自主学习。
要求在这里(投影5自主学习要求:跳读课文 ---圈点勾画 ---写出感受)看清楚了吗?那就开始吧!(学生阅读、搜寻、朗读、书写感受,教师巡视指导)师:看来大多数同学已经是胸有成竹了,那我们就小组交流一下吧。
老师对你们合作交流的要求可要做到呀!(投影6小组合作学习要求:①在人人发言的基础上,整理出更好的答案。
②选择你们喜欢的形式准备班级展示交流。
)(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互相补充。
老师巡视)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投入,相信任务完成不错。
下面我们分组展示,其他同学做好记录,准备补充。
哪个组先来。
生:我们组准备集体展示,先请一号组员发言。
一号组员:1段“那天早上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我想就别上学了”写出了小弗朗士怕老师,而且贪玩不爱学习。
(师板书怕老师、贪玩不爱学习)二号组员:3段“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有意思多了”看到敌军在操练觉得有意思,我觉得他很幼稚。
(师板书:幼稚)三号组员:12段“我听了心里万分难过。
啊,哪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导航的,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坏家伙“三字看出此刻的小弗朗士对敌人满了恨。
(师板书:恨敌人)师:说的好,你能把这一段重读一下,读出他的恨吗?(生朗读12段)师:很好。
“坏家伙”三字重读,表达出小弗朗士的恨。
四号组员:14段“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
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这一段表现了小弗郎士对自己以前没有认真学习感到万分懊悔,可以看出他现在非常想好好地学习。
而且也表现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同情。
(师板书:懊悔、同情老师)师:说得很好。
请你把这一段再朗读一遍,把小弗郎士当时的懊悔、惋惜等复杂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学生朗读第14段后,其他生鼓掌)师:读的很到位。
掌声是对你最大的肯定。
你们组合作的不错,其他组还有补充的吗?生:我代表我们组补充发言。
师:哦,那就请新闻发言人开始吧.生:22段“只要想想:四十多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了屋顶了。
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更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要永远离开了这个地方。
”小弗朗士能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说明此刻的他能理解老师了(师板书:理解老师)生:24段“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也写出了小弗朗士对老师的理解。
师:是呀!老师还是原来的老师。
但现在在小弗朗士的眼里形象却变了,是因为老师的爱国精神让他崇敬。
从这一点上说,小弗朗士长大了。
生:17段“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
”写出了小弗朗士的难受羞愧生:“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以前感觉难,现在觉得容易,是因为他上课全神贯注,写出了此时的小弗朗士爱学习了。
(师板书:爱学习)生: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写出了小弗朗士对敌人的蔑视,对祖国的爱。
(师板书:爱祖国)师:你能重读这一句,读出小弗朗士的这种轻蔑、嘲讽的感情吗?(生有感情地朗读)师:你读得真好,请坐。
还有补充的吗?(生表示没有补充的了)师:没有得到机会展示的组不用遗憾,下面我们还有的是机会,希望你们能抓住。
在交流中,我们慢慢了解了小弗朗士,你会发现在最后一课前后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他的变化吗?生:小弗郎士开始学习是不专心的,后来变得爱学习了。
生:小弗郎士由天真贪玩变得懂事、爱学习了。
生:小弗朗士由一个天真幼稚,不爱学习,怕老师的孩子变成了一个爱学习,懂得理解老师,爱法语爱祖国的孩子。
师:你的语言概括能力真强!请坐。
正是借助于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小弗朗士的变化。
(师板书:心理)连顽童都知道爱学习,爱祖国了,这样的民族一定不会灭亡的。
文章中打动我们的不仅是小弗朗士,我相信韩麦尔先生同样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感悟真情,理解韩麦尔师:请找出文中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师提供句式:我觉得句话运用了描写,表现了)(生阅读、圈点勾画、书写感受)生:10段“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运用了外貌描写,写出了韩麦尔不同寻常的打扮,表现了他对这节课的重视,与学生、法语作最后的告别,他的爱国精神让我感动。
(师板书:外貌)生:19段“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韩麦尔的自责,让我感动。
(师板书:语言)生:20段“他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语言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对法语的高度赞美。
师:那你能评价一下我们祖国的语言吗?生:我认为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方块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其他生会心微笑)师:你的爱国情同样让我感动。
还有想表达自己看法的吗?请继续。
生:25-29段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内心的极度的痛苦。
(师板书:动作)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呀,25-29段也深深打动了我。
读这一部分,韩麦尔先生仿佛就在我的眼前。
哪位同学能有感情的给我们朗读一下这部分,让我们跨越时空再次感受它的爱国之情。
(一生有感情朗读)师: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生:我觉得他读得非常好。
声音响亮,感情很到位。
师:那就给点掌声吧。
(学生齐鼓掌)但老师觉得在停顿上有一点小瑕疵。
我们来看25段如果你是韩麦尔先生此刻你会说什么呢?生:我要走了我再也看不见你们了生:我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祖国的语言。
……….师:但是韩麦尔什么没有说出来是因为极度的悲痛让他语塞,但他努力想再说而又没有说出来更加哽塞。
所以第二个“我”要读的更低沉。
你来试一下。
生纷纷试读师:我们再来看29段“放学了,----你们走吧”。
韩麦尔有很多话要说,但只用了一个手势与学生告别。
怎样读出韩麦尔的千言万语但又欲言又止呢?生:“你们”后要稍作停顿。
师:很好。
那就请读一下(生读)师:读的真好!你的朗读感染了我们同学都想来展示一下,那我们就集体齐读吧。
(提出读书的要求:抬头、挺胸、|收腹、端直课本)(学生集体有感情朗读)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激情,用出你的力量再次齐读“法兰西万岁“(学生集体感情充沛齐读。
)师:在你们的喊声中,韩麦尔先生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他的声音就在我们的耳边。
正是借助于这些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韩麦尔先生的形象高大丰满起来了。
所以老师给同学们一个建议。
(投影7智慧背囊: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描写是描写人物的常见的方法。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不妨从这些方面入手,通过揣摩这些句子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读懂作品。
)(生齐读智慧背囊)师:学习了就要会用。
今天晚上希望同学运用我们所学的这些描写写一则日记来表现爸爸或妈妈的性格,写完之后让爸爸或妈妈评价一些你写的像吗。
师:一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老师想知道这节课我给大家带来收获了吗?(生七嘴八舌说有)那就谈一谈你们的收获吧。
生:我懂得了读文章可以从人物的描写入手来读懂文章。
生:我明白了只有揣摩人物的心理,读懂内容才可以将文章读出感情。
生:我明白了爱祖国的语言就是爱我们的祖国。
从今天起我要认真学好祖国的语言—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