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学研究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九章 病因与危险因素的研究

第九章 病因与危险因素的研究
素影响
临床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 现和疾病进程,确定病因和危险 因素。
实验法:通过实验手段对病因和 危险因素进行干预,观察结果并 进行分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 方式收集患者和健康人的相关信 息,分析病因和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对比病例组 和对照组的差异,分析病因和危 险因素。
提高病因与危险因素研究水平的措施
加大科研投入: 提高研究经费, 加强研究团队建 设
推进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学 术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进病因与 危险因素研究
强化数据共享: 建立全球范围内 的数据共享平台, 提高数据利用效 率和研究成果的 可信度
注重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培养和 引进,提高研究 人员的专业水平 和综合素质
遗传学研究方法
基因检测:通过检测基因变异位点,确定遗传疾病病因 家族研究:对患有遗传疾病的家族成员进行研究,分析遗传模式 细胞模型: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研究基因与疾病的关系 动物模型: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模拟人类疾病,研究病因与危险因素
病因与危险因素的
05
研究进展
病因与危险因素研究的最新成果
发现了新的病因与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针对已知的病因与危险因素,研究出了更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揭示了病因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和规律,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针对病因与危险因素的研究,国际合作和交流日益加强,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预防和控制疾病的
06
病因与危险因素
针对病因与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
针对病因的预防措施:消除或减 少病因的暴露,提高机体的抵抗 力
公共卫生措施பைடு நூலகம்改善环境卫生,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预防 意识

病因学研究

病因学研究

横断面研究
是研究在特定时间与特定范围人群中的有 关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即疾病 分布与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 如不同国家、不同年代香烟消耗量与肺癌 死亡率呈正相关。不同国家或地区肺癌死 亡率与各地煤烟浓度呈正相关等。 没有对照组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
在研究病因时,可将研究对象按疾病的有无分成 病例和对照两组,调查既往病因暴露情况,以判 断病因暴露与疾病发生有无关联以及关联程度大 小,这是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中经常用到的方法。
研究一:
Tripathi A, Folsom AR, Anderson KE.
Risk factors for urinary bladder carcinoma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Cancer, 2002, 95:2316-2323
为了解吸烟史与绝经妇女膀胱癌的关系,该研 究于1986年纳入37459名55-69岁妇女,随访至 1998年,共11年、437516人年。吸烟人群发生 69例膀胱癌(143232人年),而不吸烟人群发生 42例膀胱癌(293284人年)。吸烟的相对危险度 为5.49(现在吸烟的)和2.10(既往吸烟的)
包皮过长与阴茎癌 输血与乙型肝炎 吸烟与肺癌 小剂量放射线接触与白血病 单纯疱疹病毒与面神经麻痹 雌激素与阴道癌
队列研究
在前瞻性研究中,如果无法对研究对象进 行随机分组(由于缺乏可行性,或者不符合 伦理学原则),研究者则可采用队列研究, 即研究者首先将被观察的人群按其是否接 触某一危险因素,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病人,然后对他们进行前瞻性研究,监测 结果的发生。队列研究结果的论证强度仅 次于RCT,但其可行性较好。
综合判断

第十六章 病因学研究

第十六章 病因学研究

41
实例
(1)存在实验室证据支持
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进食霉变花生与肝癌存在关 联。同时在实验室研究中从霉变花生分离到黄曲霉 毒素B1,而实验室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B1具有强致 癌性。这就有助于论证食霉变花生与肝癌发病的因 果关系。
(2)对某可疑因素干预后研究疾病的发 病率下降
戒烟后肺癌死亡率下降。高血压病人减少食盐 摄入量(每天少于5克)后,血压就下降,恢复平 时摄入量(每天大于10克),血压值又回升。
28
3.偶然联系
由于病因假设不对,设计不合理,使毫不 相干的事物发生联系。
如:古书中说“蛙鸣而燕至”,两者本毫 不相干,由于观察比较发生联系。
29
4.因果联系
指某因素是某病的真正病因。因 果联系必须是在有统计学联系的基 础上,排除虚假联系、间接联系和 偶然联系,并依据评价因果联系的 标准做出综合判定。
19
4.排除法(method of residues)
采用逐一排除的方法,在几个可疑因素中, 排除不可能的因素,再进行逻辑推论,有助 于形成病因假设。 例如,某学校发生一起以消化道症状为主 要表现的疾病爆发,以学生中高发。 有两种可能原因:水源污染和食物污染 一食堂就餐者发病,二食堂就餐者未发病 可排除水源污染
35
3、联系的特异性
如果某因素仅与某病有关,这种因素与疾病 的特异关系称联系的特异性。这种情况在传 染病与职业病中比较明显。 联系的特异性所包含的另一个意思是某因素 与某病的联系只是引起该病某些型别的高发 或是在特定时间的暴露才导致疾病发生。 例如:吸烟只引起肺癌中的支气管鳞状上皮 细胞癌,而与肺部腺癌无关联

36
4、联系的一致性
联系的一致性 (consistency of association)某因素与某病的关联在不 同的人群、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间重 复研究,或应用不同的设计方案均得到 一致结果,这在确定因果关系上是非常 重要的,因为所有研究得出同样错误的 可能性极小。

病因学及危险因素研究证据评价

病因学及危险因素研究证据评价
通过定期评估病因和危险因素的 变化,公共卫生部门能够及时发 现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采取应 对措施。
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
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了解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有助于医生制定 更准确的诊断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预防性医疗
通过对个体患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评估,医生可以 提供针对性的预防性医疗建议,降低患病风险。
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提高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强化证据评价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制定和完善病因学及危险因素研究证据评价的标准和规范,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加强评价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证,提高评价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证据的评价标准
研究设计的合理性
评估研究设计是否科学、严谨, 是否能够得出可靠的结论。
偏倚风险的控制
评估研究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倚风 险,以及研究者是否采取措施控 制这些偏倚。
样本量和代表性
评估样本量是否足够大,研究人 群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够反 映目标人群的特征。
结局指标的可靠性
评估结局指标是否客观、准确、 可靠,是否能够反映研究目的。
促进个体健康
了解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可以帮助个人采取健 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降低患病风险。
Part
03
证据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证据的分级和分类
证据的分级
根据研究设计和结果质量,将证据分为不同级别,如一级证据为随机对照试验,二级证据为观察性研 究等。
证据的分类
将证据分为确定性、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以便全面评估证据的质量。
Part
04
病因学及危险因素研究的应用
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识别和评估健康问

病因学研究

病因学研究
4
3、病因的分类
• 必要病因和充分病因、补充病因 • 直接病因与间接病因 • 危险因素
5
鬼神、上帝、天意
水火土 木 金 人 气
迷信阶段
4、病因学说
朴素唯物主义
活的传染物 病原微生物
生物学病因的萌芽
单一病因学说 单一病因说 多病因说 多病因学说
病 因 学 说 的 发 展
7
病因研究的基本步骤
描述性研究 临床资料
1.按饮酒与否进行分层
表6 按饮酒与否分层分析食管癌与吸烟的关系
饮酒 吸烟 病例组 对照组 合计 OR 265 151 416 不吸烟 63 107 170 2.98 合计 328 258 586 吸烟 44 57 101 不饮酒 不吸烟 63 136 199 1.67 合计 107 193 300
40
病例的选择
1.要求
诊断可靠,尽量使用金标准 选择确诊的新病例
2.来源
总体人群中的全部病例或者随机样本人群中 的全部病例 医院住院或门诊的病例
41
对照的选择
1.要求
候选对象必须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便成为病例 组的研究对象
2.来源
研究的总体人群或抽样人群中具有代表性的 非病例 医院中患有其他疾病的病人 亲属、邻居、同事、同学等
47
2、调查表
定义 也称“调查问卷”,通过把拟收集的数据项目 用 恰当的措词构成一系列问题的答卷,是资 料收集的最主要工具 内容 调查表的名称、编号 一般项目:姓名、性别、民族等 研究项目:研究变量,疾病史、吸烟史等 结尾部分:调查员签名、调查日期等
48
均衡性检验 计算OR
分层分析与多因素分析
62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例题)课件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例题)课件

该案例展示了如何对某疾病的病因研 究证据进行评价,包括研究设计的合 理性、样本的代表性、数据分析的准 确性等方面。
评估样本量是否足够大,样本是否具 有代表性,能否反映目标人群的特征 。
1. 研究设计
评价研究是否采用了恰当的设计,如 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 研究,并考虑了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的适应性。
案例二:某干预措施效果研究的证据评价
3. 对照组设置
4. 结局指标选择
分析对照组的设置是否合理,以及是否采 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
评估结局指标的选择是否恰当,能否反映 干预措施的效果。
5.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6. 结果解释与结论
分析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是否科学可靠, 以及是否考虑了潜在的偏倚和混杂因素。
应用领域
病因学研究证据广泛应用于医学 、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等领域, 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证据的局限性
偏倚与误差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偏倚和误差 ,如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测量误差等,影响证据的真实 性和可靠性。
因果关系的推断难度
确定因果关系是病因学研究的难点之一,需要充分考虑时 间顺序、关联强度、一致性、生物合理性等因素,有时难 以得出确切结论。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因学研究证据是指通过科学方法收 集的关于疾病病因的信息,用于揭示 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分类
病因学研究证据可以分为观察性研究 和实验性研究两类。观察性研究包括 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 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类实验性研究。
证据的重要性与应用
重要性
病因学研究证据对于预防、诊断 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有助 于制定公共卫生政策、临床指南 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病因及其推断-课件

病因及其推断-课件
• 三角模式:传染病、寄生虫病发生的条件。 • 轮状模式:病因不明和无特异性病原物疾病的发
生 条件。 环境因素
1. 生物环境:动、植物及各种微生物 2. 物质环境:空气、水及各种理化因子 3. 社会环境:
• 那些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子, 就可认为有病因关系存在,当它们中 的一个或多个不存在时,疾病频率就 下降。
该 病的发生并非一定具有该因素。
病因的定义
现代病因观 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 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 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
Lilienfeld AM.(1920-1984)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Lilienfeld: the author of “Foundation of Epidemiology”
AFB1摄入量与肝癌死亡率的关系
地区
1974-1980年 肝癌死亡率 1/10万 相对比
高发大队 131.4
9.3
AFB1摄入量
mg/年/ 人
6.016
相对比 9.4
中发大队 30.7
2.2 1.197 1.9
低发大队 14.1
1.0 0.638 1.0
共变法(method of concomitant variation)
寻找病因的指南清单
A宿主 病因
B环境 病因
1.先天的 基因、染色体、性别差异
2.后天的 年龄、发育、营养状态、体格、行为类型、心理特 征、获得性免疫、既往史
1.生物的 病原体、感染动物、媒介昆虫、食入的动植物等
2.化学的 营养素、天然有毒动植物、化学药品、微量元素、 重金属等
3.物理的 气象、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水质、大气 污 染、电离辐射、噪声、振动等

临床科研方法课件 第八章病因学研究与因果推断

临床科研方法课件  第八章病因学研究与因果推断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二、流行病学病因观
生物病因论: 19世纪未,单一病因(生物病因)论,认为每一种疾病都是由“活的传染 物”即病原微生物所致,结核杆菌→结核病、炭疽杆菌→炭疽病。著名 学者Coch提出关于确定病因的Coch原则:
(1)患者体内均有引起该病的病原体存在; (2)该病原体能从患该病的患者体内被分离培养,而且可纯化; (3)用该病原体接种易感动物,能够复制出该种疾病; (4)然后,从这种被感染的动物体内,又能分离出该病原体,并可鉴定。
第三节病因特性与病因模型
二、病因模型
轮状模型


内 核
社会环境
生 宿主







强调疾病的发生是宿主 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环境又分为生物、理化 和社会环境,宿主还包 括遗传内核。 模型中各部分的相对大 小反映了在疾病发生中 所起作用的大小。
第三节病因特性与病因模型
二、病因模型
病因网(病因网络模型)
X is
X is
Necessary sufficient
①+
+ 几乎不存在,传统因果观的认识;
②+
- 病原体、营养缺乏病的营养素等;
③-
+ 实际上也不存在;
④-
- 绝大多数病因如此。
第二节 因果联结方式
第二节 因果联结方式
一、单因模式
单因单果 病因
发病 未发病
未受感染 隐性感染
单一病因引起单一疾病,是因果联系中,特异性关系的充分体现。 从现代病因观来看,这种情况基本不存在。
第四节 病因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一、提出病因假设
途径二、临床特殊病例的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发现线索 • 提出病因假设
• 初步验证病因假设
• 证实病因
• 进一步验证病因
设计方案
•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onset of study
Exposed
Eligible Subjects
Unexposed
Direction of Inquiry
Time Disease No Disease
» distribution and » determinants of » diseases in » populations
前言
• 流行病学
•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 Distribution of Diseases
• 分析性研究(analytic epidemiology)
• 试验证据(experimental evidence)
» Is there evidence from true experiments in humans?
• 类比(analogy)
» Is there a known relation between a similar putative cause and effect?
• 分析性研究(analytic study)
–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 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 –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 干预性研究(interventional study)
– 随机(randomization) – 盲法 (blinded) – 对照(controlled)
• 研究结果与客观实际不符合的地方
• 误差的分类
•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机遇(chance)
» 随机抽样/测量时随机出现的变异 » 没有固定的大小和方向,一般呈正态分布
• 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偏倚(bias)
» 对象选取/测量/分析时的方法学缺陷 » 有固定的大小和方向
基本概念
• 病因(cause)
• 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
• 病因的分类
• 直接病因/近因
» 引起疾病的直接因素:传染性疾病
• 间接病因/远因
» 与发病有关的间接因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基本概念
• 危险因素(risk factor)
• 流行病学层次的“病因” • 使疾病发生概率(风险)增高的因素
» 因素(factor)存在→人群疾病发生的概率(risk)↑ » 因素(factor)消失→人群疾病发生的概率(risk)↓
基本概念
• 病因的致病效应
• 单病因致病
– 科赫假说(Koch, 1882) » 患者体内均能检出引起该病的病原体-必要病因 » 其他疾病患者中不能检出该病原体-效应特异性 » 该病原体能够从患者体内分离培养,接种易感动物能 复制该病-充分病因 » 能从患病动物体内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 多病因致病
基本概念
and effect relationship
设计方案
•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 缺点
• Time consuming • Often requires a large sample size • Expensive • Not efficient for study of rare diseases • Losses to follow-up may diminish validity • Changes over time in diagnostic methods may
» 如:回忆偏倚,调查者偏倚
基本概念
• 混杂(Confounding)
• 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联程度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Exposure
Outcome
Confounding
研究方法
•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
– 个案报告(case report) – 病例系列(case series)
基本概念
• 因果关系的推断标准(Austin Hill, 1971)
• 剂量-效应关系(biological gradient)
» Are increasing exposures (i.e., dose and duration) associated with increasing risks of disease?
• 病因模型
• 病因与疾病的关系、因果途径
» 纯动因论:×环境×宿主× » 纯条件论: ×宿主× » 纯生物医学论: ×社会×心理×
» 生态学模型 » 疾病因素模型 » 病因网络模型
基本概念
• 病因模型
• 生态学模型
» 流行病学三角
致病因子
宿主
» 轮状模型
环境
宿主 理化环境
基本概念
• 病因模型
• 疾病因素模型
Disease No Disease
设计方案
•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 优点
• Direct calculation risk ratio (relative risk) • Clear 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osure and
disease • Particularly efficient for study of rare exposures • Minimize bias • Strongest observational design establishing cause
• 合理性(coherence)
» Is the association consistent with the natural history and epidemiology of the disease?
• 特异性(specificity)
» Is the exposure associated with a very specific disease rather than a wide range of diseases?
Time Cases
Exposed Unexposed
Direction of Inquiry
Controls
设计方案
•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 优点
• Efficient for study of rare diseases • Efficient for study of chronic diseases • Tend to require smaller sample size • Less expensive • May be completed more rapidly
不吸烟发生 肺癌的危险
为0.05%
相对危险度(RR) Rexposed 0.47% 9.94 Runexposed 0.05%
吸烟发生 肺癌的危险 是不吸烟
的9.94倍
测量指标
•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归因危险度 (AR) Rexposed R unexposed 0.47% 0.05%=0.42%
基本概念
• 真实性(Validity)
• 研究结果与客观实际的符合程度
• 真实性的分类
• 内部真实性(internal validity)
» 研究结果与实际研究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
• 外部真实性(external validity)
» 研究结果与推论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
基本概念
• 误差(error)
社会经济因素 生物学因素 环境因素 心理行为因素 卫生保健因素
医学生物学因素
疾病
远因
近因
基本概念
• 因果关系的推断标准(Austin Hill, 1971)
• 时间顺序(temporality)
» Did the exposure precede the disease?
• 关联强度(strength of association)
基本概念
• 偏倚
• 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
» 在选取研究对象的过程中,由于选取方式不当导致入 选对象与未入选对象之间存在系统差异
» 如:志愿者,方便样本,研究对象不同意/失访
• 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
» 由于测量、观察或资料收集过程中存在方法问题,使 获得的资料存在系统误差
基本概念
• 因果关系的推断标准(Austin Hill, 1971)
• 生物可能性(biological plausibility)
» Is there a credible biological or physical mechanism that can explain the association?
病因学研究
北京协和医院 方卫纲
病因学研究
• 前言 • 基本概念 • 研究方法 • 设计方案 • 测量指标 • 评价原则
前言
•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 from the word “epidemic”
» “epi” = above » “demos” = people
• the study of the
» Determinants of Diseases
• 病因学研究的重要性
• 诊断 • 治疗 • 预防
基本概念
• 原因(cause)
• a cause is that which produces an effect
• 原因的分类
• 必要条件(necessary cause) • 充分条件(sufficient caus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