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及防御对策

合集下载

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原因分析及安全防护措施

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原因分析及安全防护措施

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原因分析及安全防护措施雷电灾害在农村地区经常发生,给农村居民和农田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导致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环境原因、气象条件、电力设施和人为因素。

为了减少农村雷电灾害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措施。

首先,地理环境原因是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村地区大多地势较低,周围缺乏高大建筑物,很容易成为雷电的靶区。

此外,农村的土地利用方式较为单一,大片的农田和水域形成了独特的雷电形势。

同时,农田多集中于农村地区,吸引了雷电的聚集。

其次,气象条件也是影响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雷电多发生于夏季多雷雨的季节。

农村地区由于靠近山区和河流,形成了湿热气候,气温较高,湿度大,这些气象条件有利于雷电的形成。

并且雷电的活动也受到季风气候和地势等的影响。

第三,电力设施不完善和老化也是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原因之一、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限制,存在部分农村电力设施投资少、技术水平低、线路老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村电力设施对雷电抗击能力较弱,容易发生线路短路、设备烧毁等问题,进而引发雷电灾害。

最后,人为因素也是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村地区人们普遍缺乏对雷电灾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一些人还存在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防护的做法,如在雷雨天继续户外工作、农田用电不规范等。

为了减少农村雷电灾害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安全防护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雷电灾害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雷电灾害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他们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2.完善雷电监测体系。

建立农村雷电监测站,及时掌握雷电活动的情况,预测并预警雷电灾害。

3.加强农村电力设施的改造和维护。

加大对农村电力设施的投入,提高设施的抗雷能力,及时更换老化设备,确保农村电力设施的正常运行。

4.提供安全防护设施。

农民在户外工作时可以设置一些避雷设施,如建立避雷塔、铺设避雷网等,提高农民的人身安全。

农村雷电灾害分析及防雷措施探讨(5篇范例)

农村雷电灾害分析及防雷措施探讨(5篇范例)

农村雷电灾害分析及防雷措施探讨(5篇范例)第一篇:农村雷电灾害分析及防雷措施探讨农村雷电灾害分析及防雷措施探讨摘要:雷电灾害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本文首先阐述了雷电的形成及危害,然后分析了农村雷电防御现状及原因分析,最后从合理选址、加大宣传、安装住宅内外防雷设施、加强规划等八个方面提出了防雷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分析;防雷措施雷电危害,一是财产损失;二是人员伤亡。

雷电灾害已成为联合国公布的10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据国家气象局统计,雷击造成的财产损失80%在城市,而人员伤亡90%以上在农村,最近10年,全国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上千人,其中死亡人数90%发生在农村。

农村成为雷击事件的高发区,农民成为最易受雷电伤害的高危群体。

因此,农村防雷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高度重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依法加强管理工作,采取多方措施,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雷电的形成及危害雷电时众多大气现象中的一种,发生在云际、云地、云空之间迅猛的脉冲放电。

大气中总是含有大量的气体正、负离子,使大气具有微弱的导电性。

这些带电离子的不断生成、运动、和不同带电离子的分离和聚集,使大气显示带电性,产生大气电场、大气电流,导致大气中雷电的产生。

一般雷电都是产生于雷暴中,雷暴中的云对地和云对云之间产生大量的电荷,聚集成强大的电流,产生发电现象。

雷电的破坏主要是由于云层间或云和大地之间以及云和空气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25kV/cm~30kV/cm)时,所发生的猛烈放电现象;通常雷击主要是有两种形式,直击雷、感应雷(雷击电磁脉冲)。

(1)直击雷的危害。

直击雷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在雷云对地放电时,强大的雷电流从雷击点被击中物体上,称之为直接雷击。

由于雷电流幅值高达数十至数百千安,它的破坏力十分巨大。

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及防雷技术探讨

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及防雷技术探讨

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及防雷技术探讨导语:雷电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在农村地区尤为常见。

雷电灾害不仅给农村地区的居民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农村地区的建筑和设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对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探讨并采用防雷技术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是非常重要的。

一、雷电灾害成因分析1.环境原因雷电灾害常常发生在夏季的多雨天气中。

由于农村地区大多是山区或者平原地带,地形较为复杂,地势高低不一,容易形成地面和云层之间的静电场,产生放电现象,引发雷电灾害。

2.建筑结构原因由于农村地区的建筑结构大多是砖瓦房或木结构房屋,这些房屋的保护性能相对较差,容易受到雷电的损害。

一些农村地区的建筑物缺乏合理的接地措施,也增加了雷电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3.破坏性强雷电放电的瞬间能量是非常大的,可以引起爆炸、火灾、电器烧坏等严重后果。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一旦遭受到雷电灾害,损失往往是不可估量的。

二、农村雷电灾害防雷技术探讨1.建筑物防雷技术针对农村地区的建筑结构较为简单的特点,可以采用直接针对建筑物的防雷技术来减轻雷电灾害的影响。

一方面是要加强建筑物的密封性和保温性,以减少雷电放电时建筑物受损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是要对建筑物进行合理的接地处理,提高建筑物的防护性能。

也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增加避雷针等设备,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防雷性能。

2.农村电力线路防雷技术农村地区的电力线路大多是露天的,容易受到雷电的影响。

对农村电力线路进行防雷技术的改造至关重要。

可以采用增加避雷针、断路器等设备,合理设置接地装置等措施,提高电力线路的防雷性能。

对已经损坏的电力线路进行及时的修复和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3.农村居民个人防雷技术农村居民在雷电天气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在户外高大物体周围逗留。

在室内时,要避免接触金属物质,尽量不使用电器设备。

要加强对雷电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农村居民的防雷意识。

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雷技术探讨实际上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从环境、建筑和个人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防范。

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护措施

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护措施

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护措施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护措施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非常危险的自然灾害,在农村地区尤为常见。

雷电灾害常常造成大量财产损失,甚至威胁人的生命安全,给农村经济事业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对雷电的认识,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减少雷电灾害风险,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1.地形原因农村地区以山地、丘陵、平原等为主要地形,这种地形条件使得农村地区更容易吸引雷击。

当雷电云发生电荷分离时,在空气中使地面产生电位差,地势高的地方电位差更大,更容易成为公共放电的发生场所。

2.气象原因农村地区气候多变,天气瞬息万变,尤其是在夏季雷暴天气时更频繁。

雷暴天气中,农村地区的空气中含有更多的静电荷和导电颗粒,极易发生雷电灾害。

3.建筑原因农村地区通常建筑物结构简单,电器设施保护薄弱。

由于雷击电流极强,在农村地区,如果电线烧断、短路,或者与大面积的金属接触,就容易引发大规模的火灾。

二、农村雷电灾害的防护措施1.提高人们的防雷意识在农村地区,要加强对防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自我防雷的能力。

特别是农村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该放置防雷设施,提高安全意识。

2.建立完整的防雷系统农村地区应加强对防雷系统的建设,包括建筑物屋顶接地、大面积金属防雷网等。

通过大规模建设防雷针、避雷线等防护设施,建立完善的防雷系统,减少雷电灾害风险。

3.加强雷电监测在农村地区需要加强雷电监测系统的建设,及时监测天气状况,提前预警,做好防范和抢险准备工作。

在雷电频繁的地区,更要建立雷电预警系统和防雷应急预案,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4.提高电器设施的防雷能力农村地区大多建筑物和电力设施老化,设备保护不力,更容易遭受雷电打击。

为此,应优先更新和改造老旧电器设施,加强新设施的防雷防护措施,提高电器设施的防雷能力。

结语:农村雷电灾害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只要我们认识到问题,并尝试改善,就可以有效降低农村雷电灾害的发生率。

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及防护措施探析

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及防护措施探析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防护措施前言在农村中,地域广阔,农户居住分散,劳作活动范围广,村民缺乏防雷基本常识,加上防雷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农村雷电灾害事故频发。

因此应本着简单、经济、有效的原则,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是我国农村当前和今后长期重大而又基本的工作。

1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分析1.1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农民遇到雷雨天气缺乏雷电防护措施,常常把旷野上的独立大树、亭子当作避雷雨的安全场所,很容易遭受雷击,从而酿成悲惨事故。

在野外遭遇雷电来不及躲避时,要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放在膝上,手臂不要接触地面。

同时,注意不宜在旷野高打雨伞或高举铁锹、锄头等物体,以免带来雷击的危险。

另外,雷雨天气应将门窗关闭,以免造成球形雷电入室引发雷击。

1.2农村防雷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中国最广阔的区域是农村,加之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对农村雷电的防范预警严重不足,因此农村是往往成为雷电灾害防御的薄弱区。

现在农村的房屋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农村建房由于经济原因和认识不够,没有进行雷电风险评估,对所建房屋的选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大多数没有考虑防雷,没有安装基本的防雷措施(避雷带、避雷针),框架结构的建筑立柱内钢筋基本没有直通屋顶,数直的主筋电器连接也不是很好,无法起到防雷引下线的作用,也没有安装接地网。

1.3电力、通信等防雷装置安装不到位意的架空引入住房,雷电经过这些架空线窜入屋内这些都是造成农村雷击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1.4不能及时获得雷电预警信息农村相对比较广阔,农民居住地也比较分散,通讯设施相对落后,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传到农村,农民群众不能做到提前预防,这也给农民群众遭受雷击事故带来隐患。

2农村民居的雷电防护措施2.1农村民居位置的选择新房选择房址的时候,应该避开“易遭雷区”,即:地形位置较高、突出于周围地貌。

临近潮湿和水草地区,处于上升气流的迎风面方向;地下有金属矿藏的地区;从以往经验了解常常遭雷击的地区等。

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及其防雷减灾对策探讨

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及其防雷减灾对策探讨

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及其防雷减灾对策探讨一、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雷电灾害是地球自然界常见的灾害之一,其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农村地区,雷电灾害更是给农作物、家畜以及农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气象条件:雷电灾害通常发生在雷暴天气下,而雷暴天气的形成主要受到气温、湿度、气压等气象条件的影响。

当这些条件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雷云,并且在云之间发生强烈的对流,最终产生雷电。

2. 地形条件:地形对于雷电灾害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地势地区和山地地区由于地势的起伏,更容易形成雷电灾害。

而低地势地区虽然不易形成雷电,但在雷暴天气下也会受到雷电灾害的影响。

3. 人为因素:人类的活动也是雷电灾害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村地区的耕地、农田、房屋等构成了对雷电灾害的一种诱发因素。

人类的生产活动也会导致雷电灾害对农业和农民的损失。

二、农村雷电灾害防雷减灾对策探讨针对农村地区雷电灾害频发的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防雷减灾:1. 宣传教育:对于农村地区的农民,我们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等途径,帮助他们了解雷电灾害的危害和成因。

只有了解了雷电的危害和成因,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

2. 安装避雷设施:在农村地区,我们可以通过安装避雷设施来减少雷电灾害对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可以在农田和农房等地方安装避雷针、避雷带等设施,以减少雷电灾害对农民的损失。

3. 建立应急预警系统:在农村地区,我们可以建立雷电灾害的应急预警系统,及时向农民发布雷电灾害的预警信息,以便农民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损失。

4. 合理规划场地结构:在农村地区,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场地结构,减少雷电灾害对农民的影响。

可以避免在高地势地区建造农房、堆放农作物等,从而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

5. 加强科研力量:在农村地区,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科研力量,研究雷电灾害的成因和防治对策,以提高农民对雷电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农村雷击事故原因分析及防雷安全基本措施建议

农村雷击事故原因分析及防雷安全基本措施建议

农村雷击事故原因分析及防雷安全基本措施建议一、原因分析1.地理环境因素:许多农村地区地势相对较高,周围没有高楼大厦等形成的阻挡雷电的建筑物,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

2.户外劳动:农村的劳动者常常需要在户外进行作业,如种田、放牧等,这增加了其被雷击的概率。

3.办理户外娱乐活动:一些农村居民在雷雨天气下不自觉地在户外进行娱乐活动,如下棋、唱歌、跳舞等,这也增加了雷击事故的风险。

4.电气线路故障:农村地区的电气线路老化、维修不及时等问题,容易导致雷击事故的发生。

1.提高防雷意识:政府、媒体、学校等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防雷意识,使其了解雷击事故的危害性及防护措施的重要性。

2.定期检查维修:农村电气线路的安全隐患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确保雷电不会通过电气线路进入居民住宅。

3.安装避雷装置:农村居民住宅应使用标准的避雷装置,确保其能够有效地防止雷电进入室内,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4.避雷接地:农村居民住宅及周边建筑物应正确安装接地装置,将雷电有效引向地下,减少对建筑物的冲击。

5.隔离户外活动:在雷雨天气下,应避免在户外进行活动,如种田、放牧以及娱乐活动等,尽量待在室内,减少被雷击的风险。

6.寻找安全避雷地点:当雷雨天气无法避免时,应及时寻找安全避雷地点,如坚固的建筑物内、车辆内或者山洞内等。

7.避免接触导电物:雷击时,应避免接触任何导电物,如金属栏杆、铁丝网等,以免增加触电的风险。

综上所述,农村雷击事故的原因包括地理环境因素、户外劳动、办理户外娱乐活动以及电气线路故障等。

为了预防农村雷击事故的发生,我们应提高防雷意识,定期检查维修电气线路,安装避雷装置,正确安装接地装置,隔离户外活动,寻找安全避雷地点,避免接触导电物等。

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农村雷击事故的发生,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及防雷技术探讨

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及防雷技术探讨

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及防雷技术探讨雷电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和农业、林业等生产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

农村地区由于地形复杂,覆盖面积广,建筑物结构簿杂,缺乏防雷设施,经常成为雷电灾害的重灾区。

因此,对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分析和防雷技术的探讨非常重要。

一、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雷电灾害的发生离不开自然因素。

在自然条件下,暴雨、大风和强烈的电场会进一步诱发雷电灾害。

此外,高层静电和大气物理现象等也可能导致雷电灾害。

2. 人类行为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类行为也是雷电灾害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在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和工业活动中,很多人经常使用电器设备,随机排放电能,这就会产生大量的静电荷,从而增加雷电灾害的概率。

3. 建筑结构受地形和土地用途的限制,农村居民和农业生产设施的建筑结构簿杂,通常是采用简单的木材和砖石结构。

这些建筑物的不完善和不坚固的结构使得它们非常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

此外,许多农村社区和农业生产区缺乏有效的防雷设施。

二、防雷技术探讨1. 土地改造为了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首先需要进行土地改造,以便更好地开发干旱地区的水资源。

该方法包括封山育林、植树造林、进行沟壑治理和开垦荒地等。

2. 防雷设施的建设在那些极容易遭受雷击的区域,建筑物和设施应该设立合理、可靠的防雷设施。

这些设施应该包括闪电杆、避雷针和接地系统等。

3. 规范农业生产规范农业生产活动也是防雷的重要方法。

需要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减少使用电器设备,特别是在雷电天气条件下。

同时也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在经常雷电天气下出门的次数,以减少人身伤害的风险。

总之,农村雷电灾害的发生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建筑结构密切相关。

正确运用上述防雷技术,可有效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及防御对策
摘要:农村是雷电灾害的高发区域。

本文分析了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并提出
对农村雷电灾害的防御对策。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对策
引言
雷电是一种放电的现象,通常是由带着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放电,云层之间放电,云层
内部的放电。

我国是雷电灾害频发国家之一,每年的春夏之交和夏季,雷电灾害频繁,每年
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在50~100亿元。

由于农村地方的经济、
设施都相对比较落后,农民自身对防雷意识不强,所掌握的防雷知识也比较少,同时,农村
也是开展防雷工作难度比较大的区域,防雷工作相对城市存在滞后、落实不到位等现象,大
多雷电灾害伤亡事故发生在农村。

因此,防雷部门要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通过分析农村
雷电灾害成因,掌握农村雷电灾害多发规律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村防雷工作,尽
可能地预防或减小雷电灾害给农牧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使农民的命财产得到安全
保障。

1.农村防雷现状分析
根据全国对遭受雷击伤亡的数据统计,近十年来,全国每年遭受雷击伤亡人数中的90%
以上都发生在农村。

河北省顺平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容易
形成雷暴天气,雷暴日数以夏季最多,占全年的75%左右,其次为春季、秋季,冬季无雷暴发生,雷暴日数月分布呈单峰型,以每年的7月最多,其次是6月。

雷暴引起人员伤亡,火灾等各种灾害,给人民的生活造成各种程度的损失。

河北省近几
年雷灾数据显示,由于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95%在农村,雷击对家用电器的破坏也非常大,。

在农村,由于经费的限制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并没有专业的防雷执法队伍。

而农村地广人稀,缺乏必要的防雷基础设施,气象部门对农村雷电防御措施的排查受到人员经费的原因很
难彻底进行,因此在农村的防雷工作几乎处于空白,防雷工作难度比较大。

2.农村雷电灾害成因
2.1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的地域比较开阔,这样的环境容易出现雷击的高概率,这些地区因地形相对复杂或
田间比较空旷,是雷击灾害最容易发生的地点。

农村的建筑多属于自建房,农民受经济制约
没有装备防雷设施,即使有些农民有防雷意识,但也因所掌握的防雷知识有限,防雷设备不
符合要求。

而在农村,私拉乱扯在外面的电线、电源线等,都没有做防雷防护措施,加大了
雷电安全的隐患。

而农民建筑内的家用电器都是通过由外接进来的电源线,布线时没有经过
科学合理规划,私拉乱扯的现象严重,这些都是诱发雷电灾害的因素。

2.2农民缺乏防雷知识和防雷意识
由于受知识程度影响,大多数农民对防雷安全的科学知识不够,对雷击的防护意识相对
而言还是比较淡薄,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每年入夏以后是我国雷电多发时段,同时也是农忙
季节,因此从发生概率上来说会增高。

在旷野劳作时,缺乏防雷安全知识,遇到雷雨季时,
所带的工具由于是由金属制作而极易遭到雷击,而跑去树下或者一些没有防雷装置的亭台下面,都容易受到雷击。

2.3 农村雷电预警信息发布不畅
由于大多数农村所处位置较为偏远、分散,通讯基础设施也较落后,导致气象部门的灾
害预警预报信息传播速度较慢。

通讯不畅,使在出现雷雨天气现象时,气象部门无法在第一
时间把灾情预警传递给农民。

农民不能及时做好灾情的预防准备工作,因此无法做到防灾减
灾的应对。

3.农村雷电防御对策
3.1加强农村防雷宣传力度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的雷电灾害问题已是气象部门的防雷重要工作。

由于农民所具备的防雷意识和知识的局限性,因此,气象门要通过多种宣传手段来加强农村
的防雷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农民正确地对待防雷问题。

举办送科普知识下乡,中小学生防雷
知识讲座,通过各种媒介向农村地区传播防雷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农民对防雷法规的认识,
增强遇到雷电灾害时农民防雷自救的能力。

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或者减轻农村雷电灾害给人
民群众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3.2安装防雷装置,完善防雷措施
通过政府财政投入,加强对农村公众场所避雷装备的安装。

对于农民的自建房建筑,2
层或高于2层以上的建筑需严格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进行避雷装置的安装,并进行跟踪
检测检收。

对于有些建筑的防雷装置经防雷中心检测不合格的,要限定期限整改,严格根据
法律法规,做好防雷减灾的规范性工作。

对于农村私拉乱扯电线的现线,应该采用规范的办法,将电线采取绝缘保护的办法,接
入户内前做好安全避雷措施。

对于装置在户外的天线接收器热水器等装置,要做好避雷保护。

并且,在雷雨天气,尽量避免用有这些装置的电器。

3.3建立有效防雷应急预案及事故处置
根据农村的地域特征,和政府部门协作,因地制宜地制定防雷减灾的措施。

在农村建设
多个防雷减灾的监测网点,展开对农村的雷暴天气监测预警业务,并且保证所发布的气象信
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农民,给农民做好灾前预防的准备时间。

在农村展开对雷电灾害的
调查分析,为政府部门制定防雷决策提供根据雷击形式的科学详尽数据。

建立和完善农村雷
电灾害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确实保证防雷机构的健全,遇到有重大的雷电灾害天气情况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启动应急预案,并高效稳妥地处理灾后的各项工作。

4结语
防雷减灾工作是一个全社会都应该关心的问题,农村雷电灾害工作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
难度,这主要是受到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文化程不高等因素的影响。

农村的防雷工作是一项
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重视,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齐心协作,增强农民对防雷工
作的认识,提高农民的防雷知识;通过电视、报刊、网络、资料、专题片、短信等方式,广
泛深入地宣传防雷知识,使广大农民掌握简便实用的防雷方法和技巧;创建农村公共气象信
息服务平台,不定时地向广大农民发布雷电预报预警信息;加强对防雷减灾的监督检查,逐
步规范防雷设施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减少农村的防雷隐患,加大防雷安全
规范的执行力度,做好农村雷电灾害的防御工作,减少雷电灾害带来的各种损失,使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得以顺利进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贻亮,唐冬慧,刘树平. 中国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及其防雷减灾对策[J]. 气象研究与应
用,2012,33(S2):127-128.
[2]闫景东. 浅析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及其管理措施[J]. 科技促进发展,2012,(s1):145-146.
[3]李阳斌,邓朝阳. 对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及其防御措施的探讨[J]. 农村经济与科
技,2010,21(09):127-128.
第一作者简介:刘洋(1990-),男,汉,河北省顺平县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人工影响天气、防雷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