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堂书法欣赏
吐纳古今 翰墨流芳——新乡市博物馆藏近代书法作品赏析

新乡市博物馆作为地方综合博物馆,十分重视对历代书法作品的征集、收藏与研究,历经70年的努力和积累,馆藏历代书法作品数量达近千件,形成了脉络清晰、规模庞大的书画艺术珍藏。
在新乡市博物馆藏的众多书法作品中,有许多近代书法家的作品。
这些作品流派纷呈、名家汇聚,全面地展示出近代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和特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开启近代化的历程。
社会政治的革命、中西文化的交融、传统文化与近代文化的碰撞都使社会发生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也深深地影响到传统的书法艺术。
近代书法发展史可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一为清末至民国初年;二为民国初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清末民初的书坛在“乾嘉学派”的影响及碑派书家的倡导之下,学碑之风大盛。
在阮元、何绍基等著名碑派书法名家的引领下,学习南北朝石碑和墓志一时成为风气。
康有为在其代表作《广艺舟双楫》中指出,“迄于咸、同,碑学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言北碑、写魏体,盖俗尚成矣”。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历史进入新的时期,吐纳古今 翰墨流芳——新乡市博物馆藏近代书法作品赏析新乡市博物馆 周 舟图1 翁同龢行书对联西学在国内得到广泛的传播。
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这场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反对儒家传统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有的封建文学,提倡新文学,造成了强烈的新旧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尤其是钢笔写字的流行,使书坛产生了全新的多元化的格局。
随着以文人、学者、政客为代表的新派书法家渐趋成为书法创作和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他们一方面都具备良好的国学基础,另一方面还接受过西方文化的教育,因而在书法创作中既展现出深厚的传统书法功力,又表现出强烈的时代个性,他们在传统书法与近代西方艺术的交流中推动着中国近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翁同龢行书对联(图1)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
国庆书法展欣赏书法家的作品感受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国庆书法展欣赏书法家的作品感受中国传统艺术之美国庆是中国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人们放松身心、感受美好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有幸参观了一场国庆书法展。
在展览中,我欣赏了许多书法家的作品,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以下是我对其中几位书法家作品的感受与赏析。
作品一:《山水心境》这幅作品由著名书法家李华创作。
整个作品运用了楷体写意的技法,将山水和心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山势挺拔,气势磅礴,仿佛将人们带入了崇山峻岭之中。
墨色浓淡相宜,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作品中的每个字均流转自然、流畅有力,展现了李华卓越的书法功底和艺术才华。
作品二:《丹青山水》这是一幅来自年轻书法家王云的作品。
与传统山水不同的是,王云在作品中加入了丹青的元素。
他不满足于传统的墨色,而是运用红、黄、绿等多种色彩勾勒出山水的轮廓。
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时也传递了作者对自然丰富多彩的恋慕之情。
作品三:《古韵京华》这幅作品是知名书法家张磊的杰作。
他以古代京华为背景,运用行书的技法创作出一幅充满古韵的作品。
作品中的每个字犹如古代楷书一般流畅自然。
通过行书的特点,作者巧妙地再现出古代京城的繁荣景象。
整个作品充满了力量与稳重,并通过书法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通过观赏这些作品,我不禁感叹中国传统书法的博大精深。
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和才情,表达了他们对自然、人生和传统文化的理解。
这些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精神的力量。
国庆书法展不仅让人欣赏到了书法家的杰作,也让人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通过笔墨纸砚的结合,书法家们创造出一幅幅艺术的精品,让观者沉浸其中,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这个国庆佳节,书法展不仅使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之美,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书法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将继续发扬光大,并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心灵的满足。
王寿传书法简介

王寿传书法简介王寿传(1909年-1980年),字东堂,号章洲,籍贯湖南安化,出生于河南叶县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自幼酷爱书法和绘画。
他早年在北京学习书画,后来先后在上海和南京任教,是中国当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教育家。
他的书法作品精髓博洽,跨越了古今中外的书法学术,创造了一种新的风格。
他所传授的书法思路和艺术风格,广泛影响了中国现代书法艺术。
王寿传书法作品,宏达、清新、流畅,气势磅礴大气,尤其擅长行书和楷书。
他借鉴了传统书法,同时也加入了现代书法的新鲜色彩。
其笔迹端庄工整、墨韵悠长、结体圆秀,信笔随意却愈加含蓄深刻,深得后人喜爱和推崇,是中国现代书法中不可多得的艺术家。
其作品朴实大度,自然流畅,运笔用墨醇厚,极富生命力和感染力,观之令人心醉神怡。
王寿传在书法教育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他主张“形中有意,意中更形”,通过在学生书法作品的辅导中,注重揣摩学生绘画时的意境和情感,从中寻找出对应于书法创作中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情和思考,实现用笔独具一格,富有个性的艺术表达。
这让许多学生受益匪浅,并且在后来的书法创作中得以运用和发扬。
王寿传在书法领域中的杰出成就和对艺术的贡献,在中国书法界中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书法风格和理念,深深影响了现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他的绝妙笔力和卓越诗意,不仅反映了中国书法文化的丰富内涵,也彰显了人类文明的不灭光辉。
王寿传的艺术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又是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社会中,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书法艺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然而,王寿传的书法作品无疑是一个永远珍贵的文化遗产。
他的笔墨和思想,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的宝贵财富。
无论是书法创作还是书法教育,都需要我们坚持王寿传书法思路的理念和作品,才能在现代书法艺术中不断创新与进步。
总之,王寿传是中国现代书法界不可多得的杰出代表,他的书法作品和书法思路,代表了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的精华,也为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历代名家留在伊川的书法珍迹(下)

历代名家留在伊川的书法珍迹(下)历代名家留在伊川的书法珍迹(下)宋赞斌(接上期)五、徐浩书《张庭珪墓志》张庭珪墓志1977年7月出土于伊川县高山坡头寨村东,现藏伊川县文管所,由唐代著名书法家徐浩撰文并书丹。
张庭珪,两《唐书》有传。
据志文记载和推算,张庭珪生于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卒于开元二十三年(735),享年77岁,天宝十年(751)葬于寿安县纺山。
纺山,史书无载,说明今伊川县高山在唐代中期称为纺山,属寿安县境。
两《唐书》均载为“张庭珪”,而志曰:“张廷珪”。
传载“封范阳县男”,志曰:“封范阳县子”。
传载“谥贞穆”,志曰:“有司谥行曰:‘鼎穆’。
传载张庭珪为“河南济源人”,志曰:“范阳方城人”。
传多谬,当以志文为准,志文纠史之误。
张庭珪历官,志文可补传之不足。
传载:补白水尉,累迁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黄门侍郎、少府监、洪州都督,沔州刺史,又历苏、宋、魏三州刺史,江西西道按察。
而志曰:历冀氏、白水、伊阙三县尉,右台监察殿中,左台侍御史,再为起居,一为吏部员外,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尚书左丞,黄门侍郎,少府监,持节颖、洪、沔、苏、宋、魏、汴、饶、同等州刺史,前后充河北宣劳、江西按察、河南沟渠等三使。
志曰:“其荐贤也,则达奚珣、苗晋卿、李邕、梁涉、孙逖、张利贞、王灵惭、李融、李玄成为一时之,咸登庸焉”。
《新唐书·艺文志》载:“峤为内史,与监察御史张廷珪荐邕文高气方直,才任谏诤,乃召拜左拾遗”。
又“张廷珪为黄门侍郎,而姜皎方幸,共援邕为御中中丞”。
史志相符。
而其他8人,史书未载曾为张庭珪荐举,且王灵惭,两《唐书》无载。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叛乱。
十二月,河南尹达奚珣与陈希烈、张垍“同掌贼之机衡”,为安禄山伪左相。
至德二年十二月,腰斩伏诛。
由于墓志撰于天宝十年,所以仍称达奚珣为“一时之”。
志曰:“其瘅恶也,张昌宗作凉宫,薛怀义建伪阁,殚万家之产,并劾奏焉”。
唐代张昌宗有两人,一为张昌龄弟;一为张易之弟,此乃后者。
翰墨飘香书法作品

翰墨飘香书法作品
翰墨飘香——鉴赏翰墨飘香书法作品
翰墨飘香书法作品,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朵奇葩,它将传统书法的严谨、流畅、遒劲、雄浑,与现代书法的自由、富有创意、多姿多彩、
灵动飘逸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誉为“新时期的黄庭坚”。
下面,我们来一起品味几件有代表性的翰墨飘香书法作品。
一、《千里江山图》
这件作品是翰墨飘香书法的代表之一,其书法风格自由洒脱、灵动飘逸,融入了水墨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在“意境水墨”方面的独特造诣。
作品在形式上,采用了中堂大字的形式,整个作品铺陈自如,笔
势自然,给人以长江大观的美感享受。
二、《花开富贵》
这幅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作者近年来外出看到的各种花卉,作者运
用了传统的“大篆”书法笔法,将花卉的潇洒之姿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的鲜明个性,以及独特的笔墨表现手法,使这幅作品充满了时代感、韵味和艺术内涵。
三、《秋江夜泊》
这幅作品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用传统的书法笔法,将江水和
月亮神韵妙绝地表现出来。
作品中的书法自然、流畅,气势磅礴,富
有文化内涵。
整幅作品表现了作者的艺术特点,即翰墨飘逸,情趣浓郁,让人感受到了秋江夜泊的深邃和迷人。
总之,翰墨飘香书法作品的特点在于将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相结合,自由发挥,充满创意,充满了艺术魅力和时代气息。
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不难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深邃和博大精深。
中国好书法第十三届全国书法大赛获奖名单及部分作品展示

中国好书法第⼗三届全国书法⼤赛获奖名单及部分作品展⽰中国好书法第⼗三届全国书法⼤赛获奖名单及部分作品展⽰⼀等奖:林鹏晖,陈飞,卓祖毅,⾼杨⼆等奖:吕珺玲,张德会,⾼进,班家晓三等奖:任喜叙,陈祥钦,赖敬槐,⽑磊优秀奖:冯涛,吴勇卫,⾼磊,李勇,吴才元,鄢圣中,黄⼩朗,王建阳,⾦德明,赵鑫宇,张晓奇,郭永锋,陈义军,⽂伟军,范源,范永刚,伏宗智,徐云峰,束健,陈川⽣,宋瑞林,孙⼠桐,袁通定,张童鑫,冯⽂涛,车勇,谭杰,王亚震,黄应鹏,李根富,程元武,饶梓焌,粘振利,谭城,⽅和仁,姜绍来,黄开慧,杨加林,曾虎亮,庄永兴,陈国涛,黄伟展,何登军,闫迎旭,郭涛,⽢浪浪,刘浩宁,蒋明刚,朱得成,马利强,王仁发,杨叶,黄康依,韦检,李伟,张刚,张⽂晋,罗成正⼊围奖:(江苏):陆海峰,汪腾飞,曹璐璐,陆飞,黄忠善,李建华,王正全,⾼嘉琦,许朋,⽺翠,秦汝云,张晓华,王顺利,陈亚东,刘成,洪守东,邵腾腾,马海莺,刘祝锋,贺淑琴,陈正东(⼭东):黄新照,吴健,郑朝⾂,马冬梅,张⼠正,宋连⽟,郑祥⽣,王银堂,亓中越,周京平,刘同洲,王烽祥(河南):陈帅堂,赵森,李柏球,王⽂成,程俊辉,侯继春,张长⽣,刘科尚,陈澳杰,郭俊锋,徐梦,庞克刚,王贯中,崔忠诚,徐⼴超,王灿标,林巍,丁爱中,王绪国,冯少斌(安徽):侯克嵩,夏云起,李⽂成,陈传杰,孙华叶,卢传⽊,秦钰,俞在柱,张⾠钰(河北):宋俊玲,⽜保东,张吉祥,甄晓进,邓⼴峰,马凤⼭,郑海友,吴⽟松,姜德新,郭增义,郭超宇(浙江):鲍健涛,王国柱,舒君丰,邱⾦元,张⾠,程建兵,⾼法根,王⼩春,张建忠,华臻婧,钟冉(天津):穆怀⽟,唐怀璞,⽩洁⼈(北京):张旭,赵丙⾦,郑宝龙,李放清,孙锡祥(⽢肃):黄寿⼭,王圣,魏亚州,杨⽂兴,乔建发,张永祥,马宏明,李景军,李⼩军,张继攀,牟⽟峰,何亚龙,王登胜,周天昕,⼭海涛,王凯(四川):蒋维群,周乾坤,陈峰,罗迅,汤时忠,姜康明,邓飞,王海涛,严志坚,张培祥,徐杰(重庆):赵恒宇,赵伟,李九洲(云南):何青,邓四军,王鸿,李顺斌(辽宁):李德,周帅,王德⾦,甄培义,刘航兵,焦⽯,赫连锁(吉林):王⽂舒,荆鹏,宋晓宇,韩英,姜忠,⾼峰,赵爱民,宋维武,⾼笑天,芦艳秋(⿊龙江):郝天明,郑⽟波,于⽴伟,刘汉斌,岳权(青海):张永志(新疆):李超(⼴东):黄代明,赵航,李姬辉,何世彬,吴⽂德,林万执,刘真彬,王祖宏,卢凯新,刘锐谦,刘健豪,胡光华,潘凡英,巫镇宏,陈俊玮(⼴西):麦相全,黄莉,王⼩芳,韦⼤川,李旭⾦,谢明耀,兰⼩同,岑向祥,黄明华(⼭西):袁伟民,韩斌,李正伦,闫树忠(湖南):彭瑞珍,朱森良,陈升明,张尚元,刘送君(湖北):郝明鉴,⾼登峰,秦学平,朱松良,严建华,陈佳丰,⽩芮,孙继民,周国柱,徐超勇,刘衍孝,谭化,谌⼩兰,刘春,李龙(福建):林展鹏,蒋光煦,陈培泼,陈培源,陈明耀,刘美杰,蔡国雄,谢志海,朱国宁,柯双碧,陈智云,许达程,陈静(江西):宗江逵,李湘泰,杨清祥,赖泽平,舒耀辉,⽢海飞,李秀梅,易宜荣(陕西):贾⽂锋,崔明⼭,易磊,张宝军,王东臻,穆超,冉宏德,刘志荣,景⽂礼,黄志诚,张拴拴,王耀颉(内蒙古):彭⽴刚,刘甲⾠,包宝⽟,毕占杰,孙健,杨国忠,周海祥(贵州):张泽,杨奕铭,张元华,杨世永,肖永官,杨忠勇,张思勇,张静⼤赛组委会:主任:杨⼩永副主任:杨兆春秘书长:陶⾼林常务秘书长:周海陆委员:(略)特邀评委:杨明⾂,刘京闻吴⽟⽣,严海南打分评委:黄祖礼,经宇,史庆国,韩进⽔,杨兆春,孙宏涛,黄昌军,马建峰,肖⽟锋,罗阳⽣,黄明杰,马国峰,刘学成,⾼向前,陶浪,⽑登华林鹏晖(福建)杨明⾂⽼师⼿写评语吕珺玲(福建)杨明⾂⽼师⼿写评语任喜叙(⼭东)杨明⾂⽼师⼿写评语卓祖毅(重庆)吴⽟⽣⽼师⼿写评语⾼进(重庆)吴⽟⽣⽼师⼿写评语赖敬槐(四川)吴⽟⽣⽼师⼿写评语陈飞(⼭东)刘京闻⽼师⼿写评语张德会(内蒙古)刘京闻⽼师⼿写评语陈祥钦(福建)刘京闻⽼师⼿写评语⾼杨(江苏)严海南⽼师⼿写评语班家晓(⼴西)严海南⽼师⼿写评语⽑磊(江西)严海南⽼师⼿写评语宋瑞林(安徽)粘振利(福建)黄伟展(⼴西)饶梓焌(⼴东)程元武(江西)王亚震(辽宁)闫迎旭(河南)李根富(⼴东)杨加林(贵州)庄永兴(上海)何登军(云南)黄应鹏(⼴东)⽅和仁(⼴东)张童鑫(⼴东)陈国涛(⼴东)姜绍来(湖北)车勇(辽宁)谭城(⿊龙江)谭杰(四川)曾虎亮(湖南)蒋明刚(福建)刘浩宁(⼴东)袁通定(四川)孙⼠桐(吉林)郭涛(江西)冯⽂涛(江苏)⾦德明(天津)王建阳(⼭东)鄢圣中(湖北)赵鑫宇(江苏)吴勇卫(江苏)李勇(贵州)吴才元(⼴东)冯涛(福建)黄⼩朗(⼴西)韦检(⼴西)张刚(四川)张⽂晋(江西)杨叶(⼴东)李伟(陕西)黄康依(⼴西)罗成正(贵州)伏宗智(⽢肃)束健(江苏)⽂伟军(⼴东)范永刚(吉林)张晓奇(陕西)陈川⽣(四川)徐云峰(浙江)郭永锋(⽢肃)。
审美·技法·创作

反复品味它的迷人之处。 这种在Fra bibliotek帖中的畅游 很 像作 家余 华 阅读 名之 为 “ 他 温暖 的旅 程 ” , 我 深 有 同感 。 样 的 临 习是 间断 不 完 整 的 , 这 显 得 松 散而 不规 范 。 因 为喜 爱 , 帖 和 字 在我 但 字 心 中 是活 的 , 习就 有 了实 际 的 意 义 , 是机 临 不
宁囝窗剪 ・ 诗书画印
CH I E E A l 1 G ‘ CA LLG RAPI N S P N1 N I
审美 ・ 技法 ・ 创作
◇ 张 国辉
我 的翰 墨之 缘 始于 兴 趣和 爱 好。 当碑 帖 中 字 的 形 态 和神 气 吸 引了 我 , 心追 手 摹 , 开始 就 了书法 的实 践 。 十多 年来沉 浸笔 墨, 对美的 感受 和追 求 始 终 是 动 力之 源 。 此 , 到我 的书 法 因 谈
钤 释 张 印 文 国
: :榉
汲取。 审美 是在学 习中成长 开拓 的。 听说 过有一
些 人专门到音 乐学院 进 修, 只是 为了学 会欣赏 , 这 是明 智与 自知之 举 。 过去 我 对典 雅俊 美 的 法 帖 作 品 关注 很 少。后来 开 始 逐 渐 沉 迷 历代 法 帖, 临习起 王羲 之 和 米 芾 及明 清 人 墨迹 , 上 走 碑 帖结 合 道 路 。 从审 美 出发 , 书法 的 创 作 和 我 学习, 不觉 暗合了 “ 采为上 , 神 形质次之 ” 训。 古
颂 》中的 线 条稍 微 变 化而 出 。 件 作 品 中有 许 这 多笔 散开 的 线条 , 然锋散 仍是 中锋用 笔。 虽
这 些线 条 不 同 于传 统 , 认 为 , 我 一方 面 展 厅 中 的大 字作 品 不 同 于古人小 手 札 , 笔尖 不能 象 写 手 札 那 样 写 出滋 润 精妙 的 变 化 。 另一 方 面 , 锋
家和业兴书法作品欣赏

家和业兴书法作品欣赏
家和业兴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以遒劲有力的笔法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而闻名。
他擅长于楷书,尤其是行书和草书,作品形式丰富多样,内容涵盖了诗词、经典文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几幅家和业兴的书法作品欣赏:
1.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行书:
这幅作品采用了行草的书写方式,书法遒劲有力,字形豪放洒脱。
通过独特的笔法和布局,充分表现了中秋节的优美意境,给人以诗意和舒适的感觉。
2. 《兰亭集序》行书:
这是一幅家和业兴的草书作品,他以极具表现力的笔墨,生动地表现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字迹凌乱而不失秩序,极富动感。
整体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 《道德经》楷书:
这是家和业兴的楷书作品,他以精湛的笔力和细腻的墨迹,完美地展现了《道德经》中的经文内容。
字体规范,端庄大气,给人以沉静和威严之感。
4. 《红楼梦》楷书:
这幅作品以《红楼梦》中的名篇为基础,使用了楷书的书写方式。
家和业兴通过细腻的墨迹和精确的笔触,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小说中的情感和氛围。
整体布局和字形美观大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家和业兴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中国传统书法的魅力和内涵。
无论是行草还是楷书,他都能够运用自如,充分展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和深厚的功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银堂书法欣赏
王银堂,1966年出生于山东曹县,号常乐人、梅香书屋主人。
自幼喜爱书法,多年临池不辍。
特别对二王诸帖及二王系列贴学经典作品进行了系统的临习。
受教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研修班,问艺于张旭光、刘文华、刘建风、刘京闻等老师。
现师从国展高手李双阳、杨雯等导师。
曾多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和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或获奖。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菏泽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曹县书法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