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黄庭坚行书松风阁诗卷

合集下载

松风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

松风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

松风-《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松风阁。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

墨迹纸本。

纵32.8厘米横219.2厘米。

全文计29行。

153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

海拔160多米。

古称樊山。

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

宴饮祭天的地方。

宋徽宗崇宁元年九月。

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

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

在此过夜。

听松涛而成韵。

“松风阁诗”。

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

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

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

其风神洒荡。

长波大撇。

提顿起伏。

一波三折。

意韵十足。

不减遒逸《兰亭》。

直逼颜氏《祭侄》。

堪称行书之精品。

书名,松风阁。

作者,黄庭坚。

类别,书法。

行书。

〖年代〗,宋朝。

基本资料。

松风阁诗帖〖类别〗书法。

行书〖名称〗松风阁〖作者〗黄庭坚〖材质〗纸本〖尺寸〗纵厘米。

横厘米。

凡29行。

153字〖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简介。

黄庭坚。

字鲁直。

自号山谷道人。

晚号涪翁。

又称黄豫章。

洪州分宁人。

北宋诗人。

词人。

书法家。

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英宗治平四年进士。

历官叶县尉。

北京国子监教授。

校书郎。

著作佐郎。

秘书丞。

涪州别驾。

黔州安置等。

哲宗立。

召为校书郎。

《神宗实录》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

新党谓其修史“多诬”。

贬涪州别驾。

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

羁管宜州卒。

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

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

后来新党执政。

屡遭贬。

死于宜州贬所。

黄庭坚擅文章。

诗词。

尤工书法。

诗风奇崛瘦硬。

力摈轻俗之习。

开一代风气。

早年受知于苏轼。

与张耒。

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

有《豫章黄先生文集》。

词与秦观齐名。

有《山谷琴趣外篇》。

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

词风流宕豪迈。

较接近苏轼。

为“江西诗派”之祖。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诗与苏轼齐名。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作者:云紫来源:《书与画》2019年第06期黄庭些(一O四五-一一O五),字离直,自号山谷道人。

(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官至史部员外郎。

黄庭当工正行、草书。

《山谷集》自谓:「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閑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其书法虽昂藏郁拔,而神闲意秾:其笔法瘦劲圆通,则自篆来。

黄庭坚与蔡襄、苏轼、米芾被称为「宋四家」。

黄庭坚传世墨迹代表有《花气熏人站》《廉颇蔺相如转》《诸上座帖》《松风阁诗帖》《李白忆旧游诗帖》等。

《松风阁诗帖》纸本、行书,纵三二点八厘米、横二一九点二厘米、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内容为黄庭坚自作诗《松风阁》一首。

二十九行,一百五十三字。

本帖无款。

历代题跋及著录均肯定黄庭坚所书、此帖约书于宋徽宗崇宁元年(一一O二)九月,是黄庭坚晚年之作。

其用笔擒纵自如,笔画凝练,通篇长波大撇,跌宕开合,提顿起伏、一波三折,风神洒荡,意蕴十足。

此帖宋时为向若水所有,后又经贾似道收藏。

元时归皇姊大长公祥哥刺吉。

至治三年(一三二三)春三月二十三日,「鲁国大长公主集中书,议事、执政官、翰林、集贤、成均之在位者,悉会于南城之大庆寺。

命秘书监丞李某为之主、其王府之寮宩悉以佐执事。

笾豆斝嘉,尊野洁清,酒不强饮,簪佩杂错,水陆毕凑,各执礼尽欢,以承饫赐,而莫敢自恣。

酒阑,出图画若干卷,命随其所能,俾识于后。

」这次雅集所观赏的书画作品中,就有这件《松风阁诗帖》。

当日在此帖后题跋者达十多人。

入明后,此帖归项元汴。

至清则由孙承泽、安歧、卞永誉等人收藏,后进内府。

黄庭坚《松风阁诗》赏析

黄庭坚《松风阁诗》赏析

黄庭坚《松风阁诗》赏析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门四学士”。

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黄庭坚(1045-1105)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黄庭坚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

藏研网分享一则黄庭坚《松风阁诗》高清大图请您赏析点击下方或搜索藏研直达高清大图赏鉴▼黄庭坚《松风阁诗》黄庭坚的草书是学时人周越的。

苏轼以周越书为“险劣“,米芾则评周越书为“气势雄健而锋刃交加“。

黄庭坚后来在一则论书语中道出了其书法及书学思想成熟后对周越书法的看法:“王著临《兰亭》《乐毅论》,补永禅师、周散骑《千文》,皆妙绝,同时极善用笔。

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靖矣。

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力也。

”黄庭坚《松风阁诗》局部图黄庭坚《松风阁诗》局部图黄庭坚《松风阁诗》局部图黄庭坚《松风阁诗》局部图黄庭坚《松风阁诗》局部图黄庭坚《松风阁诗》局部图黄庭坚《松风阁诗》局部图黄庭坚草书的成熟还得益于其书外功的参悟。

除其上述“于燹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外,他还有一段自道可说明因缘:“余寓居开元寺夕怡思堂.坐见江山。

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

然颠长史、狂僧皆倚而通神入妙。

余不饮酒,忽五十年,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笔处,时时蹇蹶,计遂不得复如醉时书也。

“张旭、怀素作草皆以醉酒进入非理性忘我迷狂状态,纵笼挥洒,往往变幻莫测、出神入化。

黄庭坚不饮酒,其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笔。

然其参禅妙悟,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

天下第九行书

天下第九行书

天下第九行书——黄庭坚《松风阁诗帖》《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

“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

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松风阁诗》的结体、用笔、章法都很奇特,其结体有两个特点:一是内紧外放,紧处亦见奇肆,放处倍添神采,其规律是主笔尽量向外辐射,横画向左,竖画向下,撇捺则左右纵横开张,一紧束的中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形式虽取法于《瘗鹤铭》,但此帖中宫较《瘗鹤铭》更紧,四围也更放,显示了他入古出新的奇才。

二是欹侧多姿。

其字如风枝雨叶,偃蹇横斜;又如谢家子弟,不冠不履。

欹侧本是王羲之行书的特点,黄庭坚则把这个特点进一步予以夸张,横画斜度更大,竖画虬曲不正,撇捺向外伸展的幅度更大,没有深厚的功底和精湛的技法,是绝对不敢如此弄险的。

《松风阁诗》的用笔亦十分精到。

纵观全篇点画,浑厚劲挺,擒纵得体,浓纤刚柔,尽如人意,长笔遒逸,短画紧洁,抑扬顿挫,提按分明,虽然如游龙舞凤,处处飞动,却也笔笔着实,没有丝毫的懈怠和软滑。

《松风阁诗》的章法奇诡跌宕,扣人心弦,字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收或放,或藏或露,疏密相间,穿插争让,出没奔轶,超逸绝尘。

故康有为说:“宋人书以山谷为最,变化无端,深得《兰亭》三昧,至于神韵绝俗,出于《鹤铭》而加新理。

”松风阁,是西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落笔巧妙,至性天成,题额复吟诗,阁外松风听不绝;烟起寒溪,云深箬谷,吴宫连晋寺,山中胜迹景常新。

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行书《松风阁》附释文

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行书《松风阁》附释文

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行书《松风阁》附释文请点击上图欣赏高清完整墨迹本大图《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

“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

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松风阁诗》的结体、用笔、章法都很奇特,其结体有两个特点:一是内紧外放,紧处亦见奇肆,放处倍添神采,其规律是主笔尽量向外辐射,横画向左,竖画向下,撇捺则左右纵横开张,一紧束的中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形式虽取法于《瘗鹤铭》,但此帖中宫较《瘗鹤铭》更紧,四围也更放,显示了他入古出新的奇才。

二是欹侧多姿。

其字如风枝雨叶,偃蹇横斜;又如谢家子弟,不冠不履。

欹侧本是王羲之行书的特点,黄庭坚则把这个特点进一步予以夸张,横画斜度更大,竖画虬曲不正,撇捺向外伸展的幅度更大,没有深厚的功底和精湛的技法,是绝对不敢如此弄险的。

《松风阁诗》的用笔亦十分精到。

纵观全篇点画,浑厚劲挺,擒纵得体,浓纤刚柔,尽如人意,长笔遒逸,短画紧洁,抑扬顿挫,提按分明,虽然如游龙舞凤,处处飞动,却也笔笔着实,没有丝毫的懈怠和软滑。

《松风阁诗》的章法奇诡跌宕,扣人心弦,字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收或放,或藏或露,疏密相间,穿插争让,出没奔轶,超逸绝尘。

故康有为说:“宋人书以山谷为最,变化无端,深得《兰亭》三昧,至于神韵绝俗,出于《鹤铭》而加新理。

”松风阁,是西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落笔巧妙,至性天成,题额复吟诗,阁外松风听不绝;烟起寒溪,云深箬谷,吴宫连晋寺,山中胜迹景常新。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松风阁。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

墨迹纸本。

纵32.8厘米横219.2厘米。

全文计29行。

153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

海拔160多米。

古称樊山。

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

宴饮祭天的地方。

宋徽宗崇宁元年九月。

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

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

在此过夜。

听松涛而成韵。

“松风阁诗”。

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

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

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

其风神洒荡。

长波大撇。

提顿起伏。

一波三折。

意韵十足。

不减遒逸《兰亭》。

直逼颜氏《祭侄》。

堪称行书之精品。

书名,松风阁。

作者,黄庭坚。

类别,书法。

行书。

〖年代〗,宋朝。

基本资料。

松风阁诗帖〖类别〗书法。

行书〖名称〗松风阁〖作者〗黄庭坚〖材质〗纸本〖尺寸〗纵厘米。

横厘米。

凡29行。

153字〖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简介。

黄庭坚。

字鲁直。

自号山谷道人。

晚号涪翁。

又称黄豫章。

洪州分宁人。

北宋诗人。

词人。

书法家。

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英宗治平四年进士。

历官叶县尉。

北京国子监教授。

校书郎。

著作佐郎。

秘书丞。

涪州别驾。

黔州安置等。

哲宗立。

召为校书郎。

《神宗实录》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

新党谓其修史“多诬”。

贬涪州别驾。

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

羁管宜州卒。

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

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

后来新党执政。

屡遭贬。

死于宜州贬所。

黄庭坚擅文章。

诗词。

尤工书法。

诗风奇崛瘦硬。

力摈轻俗之习。

开一代风气。

早年受知于苏轼。

与张耒。

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

有《豫章黄先生文集》。

词与秦观齐名。

有《山谷琴趣外篇》。

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

词风流宕豪迈。

较接近苏轼。

为“江西诗派”之祖。

黄庭坚《松风阁》

黄庭坚《松风阁》

黄庭坚《松风阁》黄庭坚《松风阁》《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

松风阁简介《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

“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

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贬所。

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

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

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

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

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

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

浅析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浅析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浅析黄庭坚《松风阁诗帖》文◎贺柳摘要:黄庭坚,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

作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的元祖,加上其书法也别具风格,是“宋四家”的书法代表人物之一。

其书法风格受颜真卿等人的影响颇深,后期在摸索中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韵味,其的行草书融入了个人风格,并被流传下来。

《松风阁诗帖》和《诸上座帖》是黄庭坚著名的书法作品。

其中《松风阁诗帖》是最负盛名的作品。

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而楷书更是独树一帜。

纵观前人经典书法,黄庭坚坚守着一股正气,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蕴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关键词黄庭坚、松风阁诗帖、书写风格正文一、黄庭坚的生平黄庭坚生于1045年,号为山谷道人,自幼聪慧过人,并且遍览群书。

其才学在乡里邻舍间是无不知晓的。

作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黄庭坚的文章十分优秀,在早年更是担任过国子监的教授,连苏轼看过他的诗文都赞不绝口。

由此他的名声开始四方传颂。

可惜的是,其一生历经坎坷,屡次被贬。

心灰意冷的黄庭坚开始醉心于文学和书法艺术,他游遍山水,从中得到了不少感悟,最终汇聚成个人独有的书法技艺。

晚年更是成了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局部(一)黄庭坚的一生饱受仕途的不公影响,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挠其前进的步伐。

黄庭坚的诗注重用字,每个字的使用均经过推敲,诗中有眼,而句子中有点睛之笔,这也是他长久以来作诗的风格。

注重对关键字词的推敲和锤炼,又渗透了百家的诗词风格,不得不说黄庭坚是一个集文学素养于一身的大家。

由于其所处社会安定,所以那个时期涌现出大批的文学风雅之人,这也是宋朝艺术文明程度相当高的原因。

二、浅析《松风阁诗帖》(一)点画线条黄庭坚一生中有许多著作,其中《松风阁诗帖》和《诸上座帖》是最负盛名的书法作品。

本文主要分析了《松风阁诗帖》。

《松风阁诗帖》作为黄庭坚最著名的楷书代表作,用笔相当精妙,作品中既蕴藏了前人书法技艺的特色,又奇岩恣肆地渗透出独有的意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