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课时教案:第五单元 第一章 第2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课时教案:第五单元  第一章  第2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2、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3、了解蛔虫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4、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5、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1、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1、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以及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2、通过理解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3、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2、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蚯蚓、硬纸板、平面玻璃、镊子、烧杯、水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二.探究新知 认识蛔虫的形态结构雌雄异体,身体细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

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教师口述导语: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

师出示大屏,并板书课题过渡:到,医生把蛔虫,从人的肠中六.板书设计:第二节线形动和环节动物一、蛔虫的形态结构雄虫:15-25cm 尾部卷曲雌虫:15-35cm尾总尖直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红色。

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简单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生殖器官发达二、感染途径消化道感染危害三、预防措施四、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五、常见的线形动物六、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多数生有刚毛。

人教版生物八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课件优秀PTT

人教版生物八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课件优秀PTT

小知识
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 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身上摄取营养来维持 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
线形动物
自主学习:
1.你认为蛔虫的哪些结构特点是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
2.人类是怎么感染蛔虫病的?蛔虫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怎样预防蛔虫病? 3.列出常见的线形动物并归纳线形动物的主要特点。
(2)如何预防蛔虫病的发生呢?
要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 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
其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发酵处理,杀 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见 线
丝虫
蛲虫

秀丽隐杆线虫


蛔虫
丝虫
钩虫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2.体表有角质层; 3.有口有肛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蛔虫
寄生在人的小肠内,
呈圆柱形,中段较粗,两端逐渐变细。
体表有角质层,可防止被人体内的消化液消化; 疣足内有微血管是呼吸器官 (1)蛔虫是如何传播的呢? 3、成虫有迁移习性,可侵入胆管、胆囊、肝、胃等,引起不同症状,造成危害。 人类是怎么感染蛔虫病的?蛔虫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蛔虫病? 三、想一想:蚯蚓的食物是什么? 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头部明显,有口器,触手,触条。 吐血、排黑便、脸色蜡黄……一位打工男子由别人搀扶着来到医院。 1、成人肠内有蛔虫寄生,除吸取养分外,危害一般并不严重;
雄 雌 (1)蛔虫是如何传播的呢?
体表有黏液,有刚毛或疣足 刚毛:除前段第一节和后端末两节及环带上没有刚毛,腹面其他体节有刚毛。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病吗?是由哪种动物引起的?蛔虫寄生在人体的什么器官内? 1、成人肠内有蛔虫寄生,除吸取养分外,危害一般并不严重;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必备教案:第五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必备教案:第五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必备教案: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认识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锻炼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增强热爱生活、关注个人与家庭卫生的意识。

2、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蚯蚓,提高科学观察的能力。

(2)通过同一类群多种动物的比较,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比较蛔虫和蚯蚓的区别,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4)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蛔虫的生活史的学习,关注个人卫生,关注蛔虫病的预防。

3、教学重难点(1)重点:1.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二、教学设计思路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知道蛔虫病,也认识蚯蚓,但对蛔虫、蚯蚓的主要结构和生理特征没有深入观察了解,还不清楚。

(2)能力储备: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从视频中提取信息及分析归纳的能力,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3)心理特征:有较丰富的合作学习经验和较成熟的表达能力,表现欲较强烈。

.三、教学设计(7)介绍线形动物,展示常见线形动物图片资料提问:这些动物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通过同一类群多种动物的比较,认识常见的线形动物,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归纳总结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形成线形动物的概念。

活动3【活动】(三)环节动物.过渡:展示蚯蚓和蛔虫的图片,提问:蚯蚓是线形动物吗?引导观察蚯蚓(1)展示兴趣小组观察蚯蚓视频,学生认真观看。

(2)兴趣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观察蚯蚓的实验结果和感受。

(3)引导小组合作:观察蚯蚓任务一:外部形态①蚯蚓身体的体型?②蚯蚓的身体能区分前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吗?任务二:运动③蚯蚓身体是否分节?身体分节对于运动有什么意义?④蚯蚓如何运动?刚毛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任务三:呼吸⑤蚯蚓体表是干燥还是湿润?光滑还是粗糙?⑥体表黏液有什么意义?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学生结合实验、图片和课文,分组学习,讨论并形成小组意见,记录在校本作业中。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在饲养和观察蚯蚓的活动中,判断蚯蚓身体前后端的方法是( )A.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身体向前移动 B.用手抚摸身体表面,前端光滑C.环带在身体前端 D.观察口的位置2.在用手触摸蚯蚓的过程中,我们可根据颜色和手感到刚毛的多少,判断蚯蚓的背面和腹面,下面正确的结论是( ) A.背面颜色深,刚毛多 B.背面颜色浅,刚毛多C.腹面颜色深,刚毛少 D.腹面颜色浅,刚毛多3.通过饲养和观察蚯蚓,知道了蚯蚓的刚毛可以协助( )A.运动 B.呼吸 C.御敌 D.生殖4.下列一组动物中,全是环节动物的是( )A.蚯蚓、草履虫、蝗虫 B.蚯蚓、水蛭、沙蚕C.珊瑚、变形虫、蚯蚓 D.海蜇、蜘蛛蟹、沙蚕5.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到体表有黏液;能经常保持湿润,这有利于蚯蚓( )A.适应水中生活 B.进行生殖 C.适应穴居 D.进行呼吸作用6.在农田中,大雨过后往往会有大量蚯蚓钻出地面,这是因为( )A.土壤中的温度太低 B.土壤中缺少食物C.土中水多,氧气少,无法呼吸 D.地面上温度高,有大量食物7.有的同学在观察蚯蚓时,把蚯蚓放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久发现蚯蚓死亡,原因是( )A.蚯蚓长期穴居怕光 B.蚯蚓的环带被损伤C.干燥使刚毛收缩而死亡 D.无法呼吸导致死亡8.蚯蚓的生活环境是( )A.干燥、疏松的土壤 B.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壤C.潮湿、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D.潮湿、疏松、植物稀少的土壤9.蝗虫可以生活在于燥的陆地上,在它的形态结构中,防止水分散失的是( )A.体表的革质翅 B.体表的大量鳞片 C.覆盖全身的表皮 D.坚硬的外骨骼10.蝗虫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它的呼吸器官是( )A.肺 B.气管 C.气囊 D.外骨骼11.蛇是爬行动物,它的体表覆盖角质细鳞的作用是( )A.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B.可减少敌害的攻击C.形成与环境一致的保护色 D.保持恒定的体温12.根据观察到的图片资料,发现家兔的牙齿分化为( )A.门齿和臼齿 B.门齿、犬齿和臼齿 C.门齿和犬齿 D.犬齿和臼齿13.家兔的消化道与人体的相比,具有与其食草生活相适应的显著的结构特点是( )A.体腔内有膈 B.消化道较长,盲肠特别发达C.消化道较短,盲肠特别发达 D.牙齿分化为门齿和犬齿14.家兔的血液循环和人体的相似,下列关于家兔血液循环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肺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B.体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C.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D.体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15.家兔的体循环路线是( )A.右心室→肺→左心房 B.左心室→肺→右心房C.左心室→身体各部→右心房 D.右心室→身体各部→左心房16.家猫适于捕食家鼠和野鼠,其牙齿的分化特点是( )A.门齿不发达,臼齿咀嚼面宽 B.有发达的门齿C.犬齿数目很多 D.犬齿尖锐锋利,特别发达17.家兔适应陆地生活,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四肢,它的神经系统的组成是( )A.脑和脊髓 B.大脑和小脑 c.脑、脊髓和神经 D.大脑、脊髓和神经18.下列几组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猫头鹰、扬子鳄、鲸 B.家兔、丹顶鹤、猎豹C.白熊、蛇、袋鼠 D.金丝猴、沙蚕、大熊猫二、简答题24.把蚯蚓放在一张粗糙的纸上,它的运动,用手指轻摸蚯蚓的腹面,会有感觉,说明有存在;而把蚯蚓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蚯蚓运动,说明刚毛有协助蚯蚓的功能。

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病毒教学设计

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病毒教学设计
5.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生态观念和责任感,引导他们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2.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掌握病毒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鼓励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为我国生物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病毒知识,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关爱健康、尊重生命、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4.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病毒防治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病毒及相关疾病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2.增强学生对病毒防治的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维护公共卫生、预防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学习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奇妙,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病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识别不同类型的病毒,并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病毒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评估病毒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创设情境教学法,设计病毒防治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病毒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1

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1

备课教师备课组长教导主任班级组别姓名2010年9月13日学习内容: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学习目标:①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②阐述兔与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习重点:①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特点;②阐述家兔与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学习新知:学习任务一: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陆地和水中有哪些变化?水中庞大动物的躯体一旦上岸,将无法行动,没有支持运动的器官,陆地上的也这样吗?这些陆地生物的运动方式又是怎样的呢?通过对课本P12—P13页的内容的理解,思考下列问题:1、体表被鳞、甲或有外骨骼的目的。

2、由于不受水的浮力作用,陆地动物一般都。

3、有发达的气管和肺是为。

4、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能。

5、总结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特点:①有防止的结构;②有支持的器官;③有能在空气中的各种呼吸器官;④有发达的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

学习任务二:兔与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阅读课本P16—P18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6、兔的体表有什么特点?,该特点起到作用。

7、观察并比较兔和狼的牙齿,两者的不同说明了什么?门齿用于;臼齿用于;犬齿用于。

8、观察兔的内部结构,并与人的内部结构相比较。

想一想,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吗?这说明了什么?兔的消化道与人体的有什么差异?这又说明了什么?兔的心脏有个腔,用呼吸,血液循环有和两条,使兔的体温维持。

9、兔有发达的及遍布全身的,发达的四肢,使其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能够迅速的做出反应。

修改、补充10、兔属于动物,地球上大约有种该类动物,该类动物的特征有、、。

二、重点知识小结1、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特点:①有防止的结构;②有支持的器官;③有能在空气中的各种呼吸器官;④有发达的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

2、兔与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①体表被毛,有作用;②口内有和的分化,利于摄食;③用呼吸,心脏有个腔,体温;④胎生哺乳。

初二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导学案(一)

初二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导学案(一)

初二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了解免疫器官、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重点难点】1、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2、理解增强个人的体质对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学法指导】结合学习目标和课本插图,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总结归纳。

【知识链接】白细胞的作用【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在感冒流行的季节里,有的同学能始终很健康的学习、生活,而有的同学却未能幸免,为什么?吃同样的鱼、虾等食物,多数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出现全身发痒、起泡等过敏症状,这又是为什么?有的病人因肾脏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必须找到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肾脏,肾移植才有可能成功,这又是为什么?要了解这些,首先从人体的三道防线讲起。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问题一: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作用?教师出示“皮肤的保护作用”的图片和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皮肤的保护作用)学习任务二: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吞噬细胞(一种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会赶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消灭。

问题二: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侵入人体内?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出示溶菌酶的作用的图片和吞噬细胞的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溶菌酶的作用)(吞噬细胞的作用)组成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对病原体的作用有何特点?师生共同小节:这两道防线的共同特点是人人生来都有,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

学习任务三: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当水痘流行时,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会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疫苗或没有出过水痘的人则往往患病。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环节动物》课件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环节动物》课件

2021/12/11
第三页,共八页。
请观察蚯蚓的运动,完成下列问题:
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 (biànhuà)。想想这些变化(biànhuà)是怎样发生的,蚯蚓是如何运动的? 蚯蚓运动视频.mp4 蚯蚓的前端先向前移动,身体伸长变细,前端固定后,身体缩短变 粗,拉动后端向前,逐渐向前移动。
2021/12/11
第二页,共八页。
3.蚯蚓的体表黏液有什么意义?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
润?
蚯蚓体壁可以分泌粘液,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体壁密布毛细血 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 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如下面图示)
只有体表保持湿润,才能使蚯蚓正常(zhèngcháng)呼吸,若体表干燥,蚯蚓将 窒息死亡。
蚯蚓对人类的益处更多。它在土壤中活动,疏松土壤;它吃进土壤中的 有机物,消化后排出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能够提高 土壤肥力;它的身体富含蛋白质,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2021/12/11
第七页,共八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环节动物。用手触摸蚯蚓,会感觉到它的体表有粘液,腹面还有一种粗糙不平的感觉,如果用放大镜观察你会发现蚯蚓的大多数体节都有一圈 或几圈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就是刚毛。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shēntǐ)粗细及长短的变化。想想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环节动物(huánjiédòngwù)
2021/12/11
第一页,共八页。
请观察图片并阅读教材P9实验内容
进行实验,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 左侧和右侧呢? 蚯蚓的身体呈两侧对称,可以分出前后(qiánhòu)(靠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游泳、飞行或奔跑为主要运动方式的动物,它们的运动器官在形态结构上各有什 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水中生活的动物是以游泳为主要运动方式的。游泳有多种方式,靠躯体和鳍的摆动游泳的最常 见的动物是鱼类。鳍是鱼的运动器官。鳍与鱼体内的肌肉通过一定的结构相连,肌肉的协调 舒缩可引起鳍的摆动。多数鱼类有较大的尾鳍,尾鳍摆动可产生向前的推力。背鳍、胸鳍和 腹鳍有保持鱼体在水中平衡和辅助游泳的作用。此外,节肢动物的虾,是靠5对片状游泳足的 划动来游泳的;成体的蛙,鸟类中的游禽,是分别靠趾间有蹼的后肢和足在水中的划动来游 泳的;龙虱、划蝽等昆虫则是靠扇形足的滑动来游泳的。企鹅、海豚、鲸等体形较大的水生 哺乳动物,主要靠流线型的身体和鳍状肢等运动器官来游泳的。有些无脊椎动物如乌贼、章 鱼、扇贝、水母等,可借助从身体固定方向的开口处定向喷射的水流,获得前进的推力。 在陆地环境生活的动物运动方式包括奔跑、行走、跳跃、爬行、蠕动等。能奔跑的陆地生 活的动物,如哺乳动物中的虎、豹、鹿等都具有分节的四肢,四肢内有由关节相连的多块骨, 骨上附有发达的肌肉。通过神经的调控,肌肉能够协调地收缩和舒张,从而使躯体移动。当 有较长时间的腾空和快速移动时,就形成了跳跃或奔跑。 能在空中飞行的动物主要是鸟类和昆虫。鸟类的飞行器官是翅膀(又叫做翼)。由多块骨构 成。翼的外表被覆羽毛。与飞行有关的羽毛为正羽,呈桨形。鸟的振翅飞行是靠与翼相连的 肌肉的协调收缩和舒张来实现的。昆虫的飞行器官是翅。昆虫的胸部生有两对翅,它们是由 体节的背板向两侧突起、扩展演变而成的,所以不具骨骼。昆虫的胸部与鸟类一样,也有较 发达的肌肉与翅的基部相连。哺乳类蝙蝠的飞行器官是由皮膜将四肢(包括指间)和尾连接起 来构成的翼。蝙蝠是通过翼的扇动产生升力和推力来实现飞行的。 可见,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是对不同生活环境的适应。虽然它们的运动器官多样,但它 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适应不同环境的特化的运动器官;而这些器官的运动要靠肌肉的协调 收缩和舒张来完成。
2、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 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适于一、鸟飞行的特点
1、体形
2、翼和羽毛 3、肌肉 4、骨骼 5、消化 6、心脏和心搏 7、气囊
纺锤 梭 ____形、__形
鸟的翼和羽毛 羽毛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羽三种类型
绒羽
正羽
BACK
• 鸟类与飞翔有关的胸肌特别发达,约占体重的1/5,它能产 生强大的动力,牵引翼的扇动。 • 支配前肢和后肢运动的肌肉都集中于身体的中心部分,这对 于飞翔时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举例
环节 动物 鱼类
身体 特点
呼吸 结构
运动 方式
体温 特点
有无 脊柱
蚯蚓 由体节 构成 鲫鱼 梭形,被 覆鳞片 流线型, 家鸽 被覆羽毛
湿润 体壁 鳃
肺 肺
蠕动 不恒定

游泳 不恒定 有
鸟类
哺乳 动物
飞行
恒定
有 有
家兔 被毛,后 肢发达
跳跃、 恒定 奔跑
哪些水中生活的动物到陆地上产 卵?哪些昆虫的幼体生活在水中, 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在水中生活、在陆地产卵的典型 动物是龟、鳖等爬行动物,一些水 禽如野鸭、天鹅、白鹭等通常在水 中取食,在陆地产卵。蚊、蜻蜓、 豆娘等昆虫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 体生活在陆地上。
蜂鸟Leabharlann 2.37 (5.93倍)615 (8.54倍)
讨论:
根据上述几点提示和提供的文字图表资料,你 对鸟有了哪些了解?鸟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鸟类心脏大小及心搏 次数:
快 翅膀扇动越__心脏比 大 快 例越__、心跳越__
鸟类具有发达的气囊:
减轻比重、减少摩擦
散热作用、帮助呼吸
昆虫
昆虫
种类最多(100多万种) 分布广泛 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
BACK
头骨薄而轻 颈可转180度
胸骨
轻 硬 中空 骨__而__,长骨____
资料分析的结论
鸟类消化的特点:
大 快 食量__、消化__
● 图表资料
鸟与人的心脏大小及心搏次数的比较: 心脏 人 鸽 金丝雀 占体重的百分比 / % 0.42 1.71(4.07倍) 1.68 (4.00倍) 心搏次数 / min 72 135-244 (1.88-3.39) 514 (7.14倍)
蝗虫的翅
蜻蜓的翅
红蜻蜓
金龟子的翅
台湾粉金龟
叩头虫
天 牛
瓢 虫
蝴蝶的翅
枯叶蝶

苍蝇的翅
昆虫的身体
善于飞行
蝗 虫
头部 触角 胸部 腹部 翅(2对,生
于胸部)
复眼
保护支持内脏器官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外骨骼 足(3 对,生于胸部)
昆虫在动物分类中的位置
—— 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幼蛙 (肺呼吸[皮肤辅助]、无尾、跳跃)
成体(成蛙) 蚊和蜻蜓的变态
陆地生活
生活水中 蚊 幼虫(孑孓) (水虿 chai)幼虫 蜻蜓
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 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 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 的动物叫做两栖类。常见的两栖类有 青蛙、蟾蜍。等。
如果你注意观察家鸽或麻雀,会 发现它们似乎总在不停地找食吃。它 们吃进去这么多的东西,难道不会增 加身体的重量,影响飞行吗? 鸟类似乎是在不停地找食吃,这 是鸟类飞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所以它们的食量都很大。但是由于鸟 类的消化系统结构完善,消化功能强, 食物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残渣,并 且很短的直肠可使粪便随时迅速排出。 因此不会因取食增加重量而影响飞行。
“头上两根感觉须,两队翅膀三对 足,身体分为头胸腹,里头是肉外头骨” 描写的是昆虫的特征,还是节肢动物的 特征?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是昆虫的特征。因为节肢动物中的 蜘蛛无触角,无翅,有4对足;节肢动物 中的虾有触角2对,无翅,有步行足和游 泳足多对;节肢动物中的蜈蚣有触角1对, 无翅,足多对。
有人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 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的 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 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 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 出粪便都很迅速;循环系统结构完善, 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有独特的 气囊,可帮助呼吸。
(动物界中最大的门类)
常见的节肢动物
蜈蚣 蝎 蜘蛛 蟹 虾
蛛形纲
多足纲 很多体节构成 体表有外骨骼 足和触角分节
甲壳纲
节肢动物的特点:
跨越多种环境的动物
空 中 飞
丹顶鹤 — 水陆栖 啄木鸟 — 树 岩 鸽—岩 栖 栖
以水陆作为栖息地

水中生活陆地产卵 水中生活
(鳃呼吸、有尾、游泳)
蛙 幼体(蝌蚪) 变 态 发 育
生物学
轵城实验中学二年级
zjd7206@
第 三 节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
空中飞行的动物
空中飞行的动物先是无脊椎动物
中的昆虫,后来是脊椎动物中鸟 类,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它 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飞行。


代表动物之一
1、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 企鹅等少数不能飞行之外,绝大多说鸟都 善于飞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