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
第一章-第二节 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

1996年,细胞克隆 羊"多利"出世后,克
隆迅速成为世人关注 的焦点,"我们会不 会跟在羊后面?"的 疑问让所有人惶惑不 安。
克隆技术的发展
克隆技术已经历了三个 发展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 第二个时期是生物技术克 隆,如DNA克隆。
第三个时期就是动物克隆
多数科学家主张“发展克 隆动物,禁止克隆人类”
西方发达国家侵犯知识产权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太多了,举不胜举。 微软现在使用的桌面快捷方式实际上在早期的操作系统中就有过使用的 先例,比如中间的一些小图标等等,但由于没有注册专利,微软才得以 将这一技术顺利应用。 电话的专利权之争也是一个著名的案例。电话机的最初发明者其实 并不是亚历山大?贝尔,而是意大利籍的美国人梅乌奇。在1871年,梅 乌奇向专利局提交了专利申请并注册成功。两年后,由于自己的经济状 况不佳,梅乌奇无法交纳延续专利权所需的费用,从而致使专利书过期。 在1874年,亚历山大?贝尔成功申请到电话的专利权,随后梅乌奇对他 提出诉讼。在1887年7月,法庭判决贝尔获胜,专利权就这样扼杀了一 个伟大发明家一生的成就。 最有趣的例子当数Netscape与IE之争。Netscape与IE其实都源于 Illinois大学的Mosaic。在电脑网络发展的初期,Mosaic的主要研发人员 之一Marc Andreessen离开了Illinois大学,并在Mosaic的基础上开发出 当时最为流行的网页浏览器Netscape。由于Mosaic的所有权归Illinois大 学的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所有,微软便在这一点上又钻了空子。它直接 从Illinois大学处获得Mosaic的相关资料并研发出自己的浏览器IE。至于 后来的IE捆绑诉讼案则是众人皆知了。
第一章 第二节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12.1931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工农民主专政 C.抗日民主专政 D.资产阶级民主专政 1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 人之所以能够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其 主要依据是 A.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B.进攻长沙遭到严重挫折 C.中国的国情和当时的形势 D.井冈山具备开辟根据地的条件
4.在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中,最能体现当时民 主革命任务的是 A.依靠农民 B.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C.限制富农 D.消灭地主阶级 5.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共领导的农村革 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迅速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B.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 C.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 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7.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共同点是 ①主攻方向是大城市②由中共独立领导③建立 了苏维埃政府④遭受了重大挫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八七”会议 A.标志着共产党开始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B.科学地分析了中国当时的革命形势 C.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中共的统治 D.选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的方针
三、根据地的主要革命活动
1.军事建设 ——粉碎国民党三次反革命“围剿” (时间、作战方针、结果) 2.政权建设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 立(目的、时间、地点、领导机构) 3.经济建设 (1)土地革命: (2)经济建设:(原因、目的、内 容、意义)
土地革命
含义: 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废除封建地主 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的斗争 必要性:
15.1928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经过“红三 角”地区,北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六年之 后中央红军长征再次经过上地。期间发生的变 化是
第一章 第二节 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

事故调查过程则与上述相反,为事故现象→事故经过→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础原因。
【单选题】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引进可靠度高的自动化生产线,代替原有人员手工操作生产线,同时加强人员行为失误校正和培训,减少事故发生。这种做法符合事故致因理论中的(B)。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应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
(4)不能全部根除危险源,只能把危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即可接受的危险。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万一发生事故,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
(六)综合原因论
D.“反馈原则”是指员工对领导的反作用
【单选题】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某企业针对新引进的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制定了巡检人员的标准作业程序,在车间内无死角监控巡检人员的行为,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生产中执行和监督情况进行严格监控。这种做法符合安全生产管理原理的(B)。
行为原则
需要与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基础,人类的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动机。
预防原理果然三本
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
因果关系原则
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
3E原则
针对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以采取3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
4.事故
5.伤亡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一、气体摩尔体积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1)物质体积大小的影响因素(2)粒子数目相同物质的体积关系2.图解气体摩尔体积3.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的计算(1)计算关系①气体的物质的量n =V 22.4mol ; ②气体的摩尔质量M =V m ·ρ=22.4ρ g·mol -1; ③气体的分子数N =n ·N A =V 22.4·N A; ④气体的质量m =n ·M =V 22.4·M g 。
(2)计算填空34.0 g 氨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标准状况下氨气的体积是________,所含的氨气分子数是________。
答案 2.0 mol 44.8 L 1.204×1024解析 根据气体相关计算公式n =m M =N N A =V 22.4(标准状况)可知:n (NH 3)=34.0 g 17 g·mol -1=2.0 mol 。
V (NH 3)=n (NH 3)·V m =2.0 mol ×22.4 L·mol -1=44.8 L 。
N (NH 3)=n (NH 3)·N A =2.0 mol ×6.02×1023 mol -1=1.204×1024。
(1)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2)计算公式n =m M =N N A =V 22.4(标准状况) 例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 LB .1 mol 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为22.4 LC .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才约为22.4 L·mol -1 D .标准状况下,22.4 L 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答案 D解析 A 中没有指明该物质所处温度、压强;B 中没有指明该物质的状态;C 中在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也可能是22.4 L·mol -1;选项D 正确。
第一章 第二节 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

(2)实验步骤:以配置 100mL 1.0mol/L NaCl 溶液为例
。
用分析天平称量(5.8500±0.0001)g氯化
称量
钠纯固体;或用托盘天平称量5.9 g氯化 钠纯固体。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
新型数显称电量时能将NaCl固体直接放置于托盘上吗? 子分析天平
要用称量纸,如果是NaOH等具有腐蚀性的 药品要用表面皿或者烧杯。
化学式中离子的数目 (下标) 之比。
例如:0.1mol/L H2SO4 溶液中 c(H+)=0.2mol/L,c(SO42-)=0.1mol/L。
课堂练习:
1.从100mL 5mol/L H2SO4溶液取出了10mL,所得硫酸根的物
√ 质的量为0.05mol。( )
(在浓度一定的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NaCl 1.0mol/L
9.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
(3)实验仪器:
托盘天平 量筒
烧杯 玻璃棒 容量瓶 胶头滴管 药匙 ______
(浓溶液配稀溶液不用天平和药匙)
9.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
(3)实验步骤:浓溶液配稀溶液
H2SO4
课堂练习
1、容量瓶上标有:①温度 ②浓度 ③容量 ④压强 ⑤刻度线 ⑥酸式或碱式 六项中的( A )
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
容量瓶,并不轻轻摇匀;
⑥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____1__~_2__c__m_________处, 改用__胶___头___滴____管___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⑦把④所得溶液小心转入 __5__0__0_m___L___容___量____瓶___;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课件 (共23张PPT)

第23秒末初 第5秒初 第21秒初末 第3秒末
0 1 2 3 4 5 t/s 第1秒第2秒第3秒
思考:请同学在时间轴上标出第2秒初, 第3秒初,第5秒初。
请同学理解以下时间的表述
0 1 2 3 4 5 t/s 前三秒 前二秒 前一秒
3.时间的测量:在实验室 中常用秒表和打点计时器 (以后学习).
标是xB=一2 m,它的坐标变化量是
△x=?位移是多少?方向?
△x= xB-xA=-2m- 3 m=-5m 方向与X 轴正方向相反
课堂作业 ▪P14:4
再见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3/182021/3/18Thursday, March 18, 2021
二、位移和路程
三条轨迹:
异:物体(质点)的轨迹及其长度
同:物体(质点)位置的变化。 (起始、终了位置及二者的直线距 离)。
二、位移和路程
1.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 变化的物理量。
是一条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 线段。
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1)位移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化的物理量. 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有方向)。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表示时
间的数轴上,用点来表示.
上
下上 下
上午
课
课课 课
前两节课
开始与结
束的时刻
8 45min 945min 10 t/h 及两节课
与课间休
10min
息的时间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课件: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三、五带的划分
思考
1、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是? 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
2、哪里有阳光直射现象?
哪里有极昼、极夜现象?
天文特征
有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 66.50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
23.50
有太阳直 射现象
00
23.50
既无太阳直 射 又无极
冬至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物体正午影子逐渐缩短,到夏至影子变得最短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情况 节气
6.22 北回归线 9.23 赤道
12.22
南回归线
全年最高 居中
全年最低
昼长夜短 夏至日 昼夜平分 秋分日 昼短夜长 冬至日
3.21 赤道
居中
昼夜平分 春分日
南半球节气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如果是昼长时间呢?
观看动画并讨论: 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2.太阳直射点是如何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 3.填写下表。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春分 (3.21)
二分二至点以后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 方向
夏至 (6.22)
秋分 (9.23)
冬至 (12.22)
地球的公转
观看动画并讨论: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更替
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进行自转运动,所以产生了昼夜更替。
产生现象—时间差异
产生现象—时间差异
手机时钟
酒店大堂
产生现象—时间差异
小结:自转规律
内容
自转
绕转轴心 方
向
周期 产生现象
地球绕着地轴旋转 从赤道上空看 自西向东 从南极上空看 S 顺时针 从北极上空看 N 逆时针
第一章 第二节 库仑定律 课件

⑵静止点电荷
(3)电荷均匀分布的带电球体或球壳,其中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三、库伦扭秤实验
实验装置
库 仑 扭 秤 . e x e
C A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开关
例1,P7
已知氢核的质量是1.67×10-27kg,电子的 质量是9.1×10-31kg,在氢原子内它们之间 的最短距离为5.3×10-11m。试比较氢原子 中氢核与电子之间的库仑力和万有引力
猜想:
电荷量 间距
实验装置
q1 q2
观察现象
改变小球电量和两小球间距离 观察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对应两球间静电力的大小
结果分析
电荷之间作用力随电荷量增大而增大,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定量讨论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家 是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库仑做了大量实验, 于1785年得出了库仑定律. 二、库仑定律
例2,P8
真空中有三个点电荷,它们固定在边长50cm 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每个点电荷都 是+2×10-6C,求它们各自所受的库仑力
三个点电荷的受力情况都相相似,以q3为例
q3受到大小相同的库仑力F1和F2 q2 F1 F2 k 2 0.144N r
q1
F2
合力F 2F1 cos30 0.25N
1.内容: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 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 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公式:
其中K:静电力常量
q1q2 F k 2 r
k=9.0×109N· m2/C2
注意:计算时,若电荷是负电荷只需它的绝对值代入
3.适用条件:
⑴真空(空气中近似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时局图》图中的熊,有横霸无忌的样子,占 东三省地方,是譬喻沙皇俄国;一个是斗牛犬, 有守住不放的样子,占长江一带地方,是譬喻 英国;一个是肠,有贪得无厌的样子,占山东 地方,是譬喻德国;一个是青蛙,有任意收揽 的样子,占广东、广西、云南地方,是譬喻法 国;一个是太阳,他的光线到福建地方,是譬 喻日本;一个是鹰,飞来分食,是譬喻美国。
写在最后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 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 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 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思考:
帝国主义列强最终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 国的图谋,原因何在?
中国近代史纲要
最初的抵 御
人物介绍
李鸿章(1823.2.15-1901.11.7)
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 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汉族,安徽合肥东乡(今瑶海区)磨店人。 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 人和统帅,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4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三元里 抗英,“不呼 而集者数万人”
(2)太平 天国运动, 重创外国侵 略军 (3) 台湾 人民奋起反 抗侵略者
(4)香港工 商罢工罢市
(5)反对《马 关条约》,誓 与台湾共存亡
(6)义和团 抗击八国联军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1859.6 守军迎战英法 联军
(2)1859.10 守军击退法 舰进犯 (3) 1885初 台湾人民奋起 反抗侵略者
(4)1885.3 镇南关大捷
(5) 1839年 禁烟运动:林 则徐虎门销烟
(6)甲午战 争,邓世昌与 舰同沉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总结
无论是普通战士还是高官都为了争取民族独立 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铭记。他 们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 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正是由于中国人民 群众,爱国官兵,前 仆后继、英勇顽强的 斗争精神,才使我们 的国家和民族历尽劫 难、屡遭侵略而不亡。
19世纪70至90年代,自由竞争
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 主义过渡,出现了列强争夺殖民地 的狂潮,成为“世界史上最大规模 的掠夺领土的时代”
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在义和团反帝爱国时期,中国人民以不畏强暴,敢与 敌人血战的英雄气概,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者,使 他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
屈辱外交
1874年,由于列强的入侵,李鸿章代表清王朝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背上了“卖国贼”的千古骂名。
《辛丑条约》 左起:荷、日、比、奥、西、俄、德、英、 美等十一国代表。 右起:奕劻、李鸿章。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西方列强入侵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