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蜗牛》原文及教案
最新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6 蜗牛 优质教案

1蜗 牛2院子里,邻(lín )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弄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唱着:“蜗牛、蜗牛,先出犄(jī)角后出头……”[①这段话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听着那动听的歌谣,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3[②这句与下文有什么关系?]4记得小时候,每当下过雨,[③“每当”一词说明了什么?]我和小伙伴们就到潮湿的墙根捉蜗牛。
[④蜗牛常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luó xuán )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⑤“总是”“不肯”两个词语表达了“我们”怎样的心情?]于是我们就把它们放在平整的石块上,一边唱着歌谣,一边观察着它们的动静❶。
[⑥“一边……一边……”这一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不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❷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chù)角,东张西望地“巡(xún )视”一番(fān ),直到觉得四周没有一点儿危(wēi )险了,才慢慢地伸出头来。
[⑦从这句看,小蜗牛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立即把头缩回去。
[⑧这句话中的“轻轻地碰”“立即”“缩”说明了什么?]嘿(hēi ),真是个胆小鬼(guǐ)![⑨这个句子在全段中的作用是什么?]6段导7读:写“我”嘲笑蜗牛是胆小鬼。
1☜2①这段话写的是邻居家的小姑娘青青一边摆弄蜗牛,一边唱着关于蜗牛的儿歌的情景。
3 ②承上启下,引出童年记忆。
4 ③说明蜗牛的出现是有规律的,而这个规律是作者小时候通过观察发现的。
5④时间是“下过雨”,地点是“潮湿的墙角”。
⑤表达了“我”和小伙伴们盼它出来而它又不出来时的焦急心情。
❶动静:动作或响声;情况、消息。
⑥为下文观察的结果作了铺垫。
❷探出:指向前伸出。
⑦重点句解析:这句话描绘了蜗牛遇到危险时的动作和神态,表明蜗牛非常小心谨慎。
⑧“轻轻地碰”说明“我”的动作既轻又快,“立即”“缩”表现了蜗牛胆子小、警惕性高。
6 ⑨总结上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教案及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掌握本课会认字、会写字和词语。
教学重点:弄清作者为什么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由、投入地读课文,尽力读懂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一、观图导入,揭题:你们见过蜗牛吗?它长什么样儿?(生描述)就这样儿——「展示课件第一屏」(播放有关蜗牛的短片或图片供学生观看)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动物朋友——蜗牛。
(板书课题):具体的动物形象最能打动孩子们,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学习体验,进而激起探究的兴趣。
二、情感朗读,感悟:(一)请大家自由、投入地朗读这篇课文,通过文字和作者对话,和小蜗牛对话。
1、师: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障碍?(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答惑)2、这篇文章的哪些段落特别吸引你?(三、四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读这些描写吧,去享受美好的文字带给你的精神盛宴。
(生自主读文)(二)师:此时此刻,你一定想说些什么吧,把你心里的话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写完读给我们听听。
:教师作为组织者、引领者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读中生疑,读中自悟,只有当该“出手时”再“出手”。
三、回顾学法,识字:1、师:在学习《山雀》一课的生字时我们一起来回顾、总结了学习生字的好方法——出示生字的学法2、好的学习方法就像是勇士手中得力的武器,可以所向披靡。
那么,小勇士们还等什么呢?开始学生字。
(1)同桌合作试讲。
(2)学生依座位顺序讲生字,每人一个,其他同学可补充。
(3)师重点讲解、范写“袋、继、熟”三字。
(4)从这些生字和词语中自选三个以上即兴说几句话或编一个小故事——例如:口袋、继续、成熟:新增此环节将生字新词故事化,既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运用字词,又是对构思和表达能力的锻炼。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二单元 6 蜗牛》精品教案_6

《蜗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读懂课文内容.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长途跋涉、巡视、畏惧、退缩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二)能力与方法目标: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作者认真、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观察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品味词语,体会蜗牛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难点本课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词句,体会蜗牛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初步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读中能够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学生对本课的内容很感兴趣,并有了一定的观察经验,这些为本课突破教学重难点和情感的升华奠定基础。
五、教学内容分析《蜗牛》是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中,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主要写“我”听到一首歌谣回忆童年时观察蜗牛的事,启发学生细心观察动物,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文章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写“我”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蜗牛。
激励学生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欣赏文本中提及的童谣。
1.同学们,请听,邻居家的小姑娘青青正在院子里唱着呢:“蜗牛,蜗牛,先出犄角后出头,蜗牛,蜗牛,先出犄角后出头……”2.这首动听的童谣让作者郑晓东回忆起他童年和蜗牛亲密接触的快乐时光,今天我们再次走进郑晓东的回忆,继续学习第6课《蜗牛》。
(板书课题)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的“我”一共几次观察蜗牛?那作者对蜗牛的两次观察中,他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设计意图: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音乐导入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播放文本中提及的童谣《蜗牛去旅游》,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读中感悟,体会蜗牛的“胆小”。
1.那为什么作者认为蜗牛是胆小鬼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看出了它是一个胆小鬼?(1)学生汇报: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最新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6 蜗牛 优质教案

1蜗 牛2 院子里,邻(lín)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弄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唱着:“蜗牛、蜗牛,先出犄(jī)角后出头……”[①这段话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听着那动听的歌谣,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3[②这句与下文有什么关系?]4捉蜗牛。
[④蜗牛常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luó xuán)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⑤“总是”“不肯”两个词语表达了“我们”怎样的心情?]于是我们就把它们放在平整的石块上,一边唱着歌谣,一边观察着它们的动静❶。
[⑥“一边……一边……”这一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不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❷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chù)角,东张西望地“巡(xún)视”一番(fān ),直到觉得四周没有一点儿危(wēi )险了,才慢慢地伸出头来。
[⑦从这句看,小蜗牛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立即把头缩回去。
[⑧这句话中的“轻轻地碰”“立即”“缩”说明了什么?]嘿(hēi ),真是个胆小鬼(guǐ)![⑨这个句子在全段中的作用是什么?]61☜2 ①这段话写的是邻居家的小姑娘青青一边摆弄蜗牛,一边唱着关于蜗牛的儿歌的情景。
3 ②承上启下,引出童年记忆。
4 ③说明蜗牛的出现是有规律的,而这个规律是作者小时候通过观察发现的。
5 ④时间是“下过雨”,地点是“潮湿的墙角”。
⑤表达了“我”和小伙伴们盼它出来而它又不出来时的焦急心情。
❶动静:动作或响声;情况、消息。
⑥为下文观察的结果作了铺垫。
❷探出:指向前伸出。
⑦重点句解析:这句话描绘了蜗牛遇到危险时的动作和神态,表明蜗牛非常小心谨慎。
⑧“轻轻地碰”说明“我”的动作既轻又快,“立即”“缩”表现了蜗牛胆子小、警惕性高。
段导7读:写“我”嘲笑蜗牛是胆小鬼。
有一次,我将一只蜗牛放在墙壁上,想看看它怎样在垂直平面上爬行。
[⑩这一句在全段中的作用是什么?]它爬得慢极了,脖(bó)子伸得老长,背上重重的壳像一块大石头向下坠(zhuì)着。
语文《蜗牛》教案

语文《蜗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蜗牛》。
本文主要介绍了蜗牛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蜗牛模型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的蜗牛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蜗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10分钟)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观察蜗牛模型,加深对蜗牛的认识。
4.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有关蜗牛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5.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蜗牛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蜗牛生活习性:昼伏夜出、缓慢爬行外形特征:贝壳、触角、足与人类关系:农业害虫、生态平衡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观察身边的蜗牛,记录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课件等教具,引导学生关注蜗牛,激发学习兴趣。
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课堂讲解环节,通过观察蜗牛模型,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随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整体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目标。
【小学三年级】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原文及教案【本文概要】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本文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原文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蜗牛》原文院子里,邻(lín)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弄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唱着:“蜗牛、蜗牛,先出犄(jī)角后出头……”听着那动听的歌谣,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记得小时候,每当下过雨,我和小伙伴们就到潮湿的墙根捉蜗牛。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luóxuán)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于是我们就把它们放在平整的石块上,一边唱着歌谣,一边观察着它们的动静。
不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chù)角,东张西望地“巡(xún)视”一番(fān),直到觉得四周没有一点儿危(wēi)险了,才慢慢地伸出头来。
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立即把头缩回去。
嘿(hēi),真是个胆小鬼(��uǐ)!有一次,我将一只蜗牛放在墙壁上,想看看它怎样在垂直平面上爬行。
它爬得慢极了,脖(bó)子伸得老长,背上重重的壳像一块大石头向下坠(zhuì)着。
看得出,它爬得很努力。
好半天,在它的身后留下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爬痕(hén)。
我看得有些不耐烦了,可它还在不懈(xiè)地向上爬,只是有时稍停一下,喘(chuǎn)一口气,又继续往上爬。
我想逗(dòu)逗它,但是刚碰到它的触角,它身子用力一缩,就从墙上掉了下来,啪的一声,摔到地上。
我真担心会把它摔坏了,急忙俯(fǔ)下身子去察看。
谁知过了一会儿,它又探出了小脑袋,一对触角摆来摆去,好像在说:“没关系,我没摔坏。
”我以为它会畏惧(wèijù),会退缩,会放弃爬墙的努力,然而,它又爬上了墙壁,一点儿一点儿地努力往上挪(nuó)动着。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蜗牛》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蜗牛》原文及教案【原文】院子里,邻(lín)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弄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唱着:“蜗牛、蜗牛,先出犄(jī)角后出头……”听着那动听的歌谣,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记得小时候,每当下过雨,我和小伙伴们就到潮湿的墙根捉蜗牛。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luóxuán)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于是我们就把它们放在平整的石块上,一边唱着歌谣,一边观察着它们的动静。
不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chù)角,东张西望地“巡(xún)视”一番(fān),直到觉得四周没有一点儿危(wēi)险了,才慢慢地伸出头来。
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立即把头缩回去。
嘿(hēi),真是个胆小鬼(guǐ)!有一次,我将一只蜗牛放在墙壁上,想看看它怎样在垂直平面上爬行。
它爬得慢极了,脖(bó)子伸得老长,背上重重的壳像一块大石头向下坠(zhuì)着。
看得出,它爬得很努力。
好半天,在它的身后留下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爬痕(h én)。
我看得有些不耐烦了,可它还在不懈(xiè)地向上爬,只是有时稍停一下,喘(chuǎn)一口气,又继续往上爬。
我想逗(dòu)逗它,但是刚碰到它的触角,它身子用力一缩,就从墙上掉了下来,啪的一声,摔到地上。
我真担心会把它摔坏了,急忙俯(fǔ)下身子去察看。
谁知过了一会儿,它又探出了小脑袋,一对触角摆来摆去,好像在说:“没关系,我没摔坏。
”我以为它会畏惧(w èijù),会退缩,会放弃爬墙的努力,然而,它又爬上了墙壁,一点儿一点儿地努力往上挪(nuó)动着。
真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pān)”哪!我开始敬佩它了,于是用的耐心仔细看它往上爬。
终于,经过几十分钟的长途(t ú)跋涉(báshè),它到达了墙壁的顶端。
三年级语文上6蜗牛教案【DOC范文整理】

三年级语文上6蜗牛教案教学要求1.知道保护我们生活的世界,爱护动物。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观察动物的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观察动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蜗牛􀀋院子里,邻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弄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唱着:“蜗牛、蜗牛,先出犄角后出头……”[①这段话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听着那动听的歌谣,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②这句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段导读:动听的歌谣把“我”带回了童年的记忆之中,从而引出下文。
部分:写“我”看到蜗牛,听着歌谣,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记得小时候,每当下过雨,[③“每当”一词说明了什么?]我和小伙伴们就到潮湿的墙根捉蜗牛。
[④蜗牛常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⑤“总是”“不肯”两个词语表达了“我们”怎样的心情?]于是我们就把它们放在平整的石块上,一边唱着歌谣,一边观察着它们的动静❶。
[⑥“一边……一边……”这一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不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❷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巡视”一番,直到觉得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了,才慢慢地伸出头来。
[⑦从这句看,小蜗牛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立即把头缩回去。
[⑧这句话中的“轻轻地碰”“立即”“缩”说明了什么?]嘿,真是个胆小鬼![⑨这个句子在全段中的作用是什么?]段导读:写“我”嘲笑蜗牛是胆小鬼。
􀀎有一次,我将一只蜗牛放在墙壁上,想看看它怎样在垂直平面上爬行。
[⑩这一句在全段中的作用是什么?]它爬得慢极了,脖子伸得老长,背上重重的壳像一块大石头向下坠着。
[这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表现了小蜗牛怎样的特点?]看得出,它爬得很努力。
好半天,在它的身后留下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爬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蜗牛》原
文及教案
听着那动听的歌谣,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记得小时候,每当下过雨,我和小伙伴们就到潮湿的墙根捉蜗牛。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luóxuán)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于是我们就把它们放在平整的石块上,一边唱着歌谣,一边观察着它们的动静。
不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chù)角,东张西望地“巡(xún)视”一番(fān),直到觉得四周没有一点儿危(wēi)险了,才慢慢地伸出头来。
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立即把头缩回去。
嘿(hēi),真是个胆小鬼(guǐ)!
有一次,我将一只蜗牛放在墙壁上,想看看它怎样在垂直平面上爬行。
它爬得慢极了,脖(bó)子伸得老长,背上重重的壳像一块大石头向下坠(zhuì)着。
看得出,它爬得很努力。
好半天,在它的身后留下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爬痕(hén)。
我看得有些不耐烦了,可它还在不懈(xiè)地向上爬,只是有时稍停一下,喘(chuǎn)一口气,又继续往上爬。
我想逗(dòu)逗它,但是刚碰到它的触角,它身子用力一缩,就从墙上掉了下来,啪的一声,摔到地上。
我真担心会把它摔坏了,急忙俯(fǔ)下身子去察看。
谁知过了一会儿,它又探出了小脑袋,一对触角摆来摆去,好像在说:“没关系,我没摔坏。
”我以为它会畏惧(wèijù),会退缩,会放弃爬墙的努力,然而,它又爬上了墙壁,一点儿一点儿地努力往上挪(nuó)动着。
真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pān)”哪!我开始敬佩它了,于是用的耐心仔细看它往上爬。
终于,经过几十分钟的长途(tú)跋涉(báshè),它到达了墙壁的顶端。
它转过小脑袋向下看了看,似乎在说:“你看到了吗?我成功了!”
如今,城市里已很难见到蜗牛了。
有时候跟朋友们谈起童年趴在墙根捉蜗牛的事情,不免(miǎn)有些惆怅(chóuchàng)。
这时突然听见小青青在院子里唱着熟悉(xī)的儿歌,我便再也坐不住了,连忙放下笔,奔出房门,想和她一起,再好好地看看我熟悉的蜗牛。
1、经历有目的的、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的活动过程。
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可观察的内容。
2、体验研究小动物的乐趣。
3、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和蜗牛的食物。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
2、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黄瓜、苹果、菜叶、面包或馒头;某些带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如洋葱、大蒜头之类的。
3、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物体的图片,如海螺壳、盘状的蚊香、旋涡、牵牛花的缠绕茎、葡萄的攀缘茎触须等。
4、准备几个开拓新的观察内容的关于蜗牛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观察过蜗牛吗?能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吗?用放大镜观察过蜗牛吗?
二、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
1、观察蜗牛的准备。
区分蜗牛的壳和蜗牛的身体,确定蜗牛的身体为本次观察的重点;确定了解蜗牛的身体,回答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的问题为观察目的;
2、提出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要求: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
重点观察头部,观察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
3、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活动。
4、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
尝试按一定顺序,有一定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
三、蜗牛壳的观察。
1、观察蜗牛壳的讨论。
观察过蜗牛壳吗?蜗牛的壳是怎样的?蜗牛壳的观察会有多少观察内容?
2、蜗牛壳上的螺线的观察和讨论。
蜗牛壳螺线的观察的内容。
螺线形状的观察描述和螺线名称。
螺线旋了几圈?怎么数?螺线的展开方向,左旋和右旋。
3、左旋蜗牛和右旋蜗牛;头发的旋涡;海螺、牵牛花等等自然界的左旋和右旋。
4、从一条螺线的观察内容到蜗牛壳的其他观察内容——提出观察蜗牛壳的新的问题,发现蜗牛壳的更多的观察内容。
四、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1、蜗牛怎样吃食物?
观察吃菜叶的蜗牛,观察吃黄瓜的蜗牛。
观察蜗牛的齿舌。
描述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
2、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
讨论:看看我们为蜗牛准备了几种食物,要想知道蜗牛会在这几种食物中选择哪一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观察活动:在蜗牛的周围放一些食物,观察蜗牛朝什么方向爬,去吃什么食物。
3、蜗牛能在多远的地方发现食物?
五、交流与小结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说说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