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横的方面 7个周期(三短、三长、 7个横 行 一不完全)
7个主族:由短周期和长周期 周 元素, 不完全周期共同构成 期 的族(ⅠA~ ⅦA) 7个副族:由长周期不完全 表 纵的方面 周期构成的族(ⅠB~ⅦB) 18个纵 行 Ⅷ族(3个纵行):Fe、Co、 Ni等元素 零族:稀有气体元素
【课堂练习】
长周期
短周期元素
长周期元素
镧系元素: 57—71号,共15 种
它们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 分相似
锕系元素: 89—103号,共15种
它们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Ⅰ A , Ⅱ A , Ⅲ A , Ⅳ A ,Ⅴ A , 主族: ⅥA , ⅦA 共七个主族
族
副族: Ⅰ B , Ⅱ B , Ⅲ B , Ⅳ B ,Ⅴ B , ⅥB , ⅦB 共七个副族
核电荷数 (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一、元素周期律
K
Ca
原子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柱形图
10
最外层电子数
8 6 4 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1
最外层电子 数
达到稳定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1(必修)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一课时
周 期
事物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某 些特征多次重复出现,其连续 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或空 间叫“周期”。如:钟摆的 周期以及我们一周的生活
原子序数: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 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 叫做原子序数
元素的原子序数=
第53号元素:53-36=17第五周期第ⅦA 族。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2)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同周期元素性质存在周期性变化的原 因。 提示: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 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原子的 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最终导致元素的非 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案例示范】 【典例】(2017·全国卷Ⅱ)a、b、c、d为原子序数依 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 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 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
一、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结合图1、图2、图3完成下表:
原子 电子 最外层 序数 层数 电子数
1~2 1
3~ 10
_2_
1~2
_1_~__8_
原子半径的 变化(稀有气 体元素除外)
—
由_大__到_小__
最高或最 低化合价 的变化
+1→0
变化。 核外电子排
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___________ 布 ___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知识点一 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重点释疑】
项目
同周期(左→右)
原 核电荷数 逐渐增大 子 电子层数 相同 结 构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同主族(上→下) 逐渐增大 逐渐增多
③Al向(OAHl)(3O+H3)H3+沉=淀==中= 加Al入3++盐3H酸2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NaOH 分类 强碱 碱性强弱 结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课件

2.化合价指的是一定数目的一种元素的原子与一定 数目的其他元素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与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例如,稀 有气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已达稳定结构,既不易得到电子 也不易失去电子,所以稀有气体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0。 镁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容易失去这两个电子而达到 稳定结构,因此镁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氯原子 最外层有7个电子,只需得到1个电子便可达到稳定结构, 因此氯元素在化合物中可显-1价。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 素的主要化学性质。从初中所学知识我们知道,金属元素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 易失去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 一般多于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而达到8个电 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的阴、阳离子 也可用结构示意图来表示。
层,弧形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二、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1.最外层电子数排满8个(He为2个)形成稳定结构, 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
最外层电子较少的(<4)易失去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表现出金属性;最外层电子较多的(>4)易得电子或形成共 用电子对,从而形成稳定结构,表现出非金属性。通常, 我们把最外层8个电子(只有K层时为2个电子)的结构,称 为相对稳定结构,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当元 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8(K层小于2)时,是不稳定结 构。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不稳定结构的原子,总是“想方 设法”通过各种方式使自己的结构趋向于稳定结构。
3.画出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C________ O________ Al3+________ Si________ Cl-________ Ar________ K________ Ca________
优秀课件——元素周期律(共45张PPT)

共用电子对)趋向达到稳定结构
(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质子数、电子层数 决定 元素的原子半径由_____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电子
N +5
-3
O
F
Ne 0
最低价
元素符号 最高价 Na +1 Mg +2 Al +3
-2
-1
Si +4
-4
P +5
-3
S +6
-2
Cl +7
-1
Ar 0
最低价
最高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F、O除外) 负价 = 最外层电子数-8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引起了
课堂总结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最外层电子数 1→8
• 【回顾】
• 1、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其本质原因? • 2、卤素性质递变,其本质原因?
•【思考与交流】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怎 样变化呢?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通过来学习认清这些问题
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表示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及能量高低
含多个电子的原子中, 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较 低的电子运动在离核较近的 区域,能量较高的电子运动 在离核较远的区域。
深入探讨
原子半径受哪些因素制约?为什么随原子序数 的递增,原子半径出现从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最主要因素 影响原 子半径 大小的 因素 ②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增多,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
元素周期律

=8
元素的金属 性、非金属 性强弱
性质反映结构
(3)位置反映性质:
同周期:从左到右,递变性
同主族
{
相似性 从上到下,递变性
决定 反映 结构
位置
决定 反映
反映
性质
决定
1、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 为4,则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A、4 B、 5 C、 6 D、 7
C
2、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 式为HXO4,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 式是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 金属性依次增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 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的 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2
3 4 5 6 7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B Al Si Ge As Sb Te Po
At
非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
①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可推知: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铯(Cs),位于第6周期第ⅠA族( 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F),位于第2周期 第ⅦA族(右上角)。 ②位于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一定的金属性,又有一 定的非金属性,如Al、Si、Ge等。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示意图
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
族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周期
第一章_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二课时

2
3
11~18
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数、原子半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科学探究2:元表的性质与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 关系。
实验1:镁与水的反应
现 象 未加热时无现象,加热溶液变红色 Mg+2H2O==Mg(OH)2+H2↑
化学方程式
实验2:镁和铝与盐酸的反应镁铝与酸的反应
Mg 现 象 剧烈反应生成气体 化学方程 式 Al 较迅速反应生成气体
NaOH
强碱
Mg(OH)2
中强碱 Na Mg A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l(OH)3
两性氢氧化物
金属性逐渐 减弱 。
硅、磷、硫、氯(同周期的非金属)的性质
14Si 15P 16S 17Cl
氧化物
SiO2
P2O5
SO3
Cl2O7
最 H2SiO3 H3PO4 H2SO4 高 氧化物的水化物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价 及其酸性强弱 单质与H2反应条件 高温 SiH4 加热 PH3 加热 H2S
3、已知X、Y均为1~18号之间的元素,X、Y可形 成化合物X2Y和X2Y2,又知Y的原子序数小于X的原 子序数,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 A A.19 B.18 C.27 D.9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 A.同周期元素中,VII 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B.现已发现的零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都是 气体 C.VI 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 电子 D.所有的主族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化合价与其族序 数相等
HClO4 最强酸
点燃或光照
酸性逐渐增强
HCl
气态氢化物 及其稳定性 结论
稳定性逐渐增强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课件

(1)各元素的符号: N As S Si P A: ,B: ,C: ,D: ,X: 。 (2)写出C、D、X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 H2SO4>H3PO4>H3AsO4 并排列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 (3)写出A、B、X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并排列稳定性 NH3>PH3>SiH4 由强到弱的顺序: 。
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 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 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量变
质变)
(实质:核电子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从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你想到了些什么?
谢谢老师们的光临指导!
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辛,正 是因为有了无数的探索者,才使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一步 步地走向深入,也越来越接近事物的本质。 先辈们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精神是我们人类不尽的财富。 他们的追求除了其优秀的个人素质以外,真理本身 那种理性的美,也给了他们人生以巨大的乐趣。 同学们的学习是辛苦的,又是幸福的,每一门学科 中都隐含着无穷的美。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诗歌、散文和 音乐,陶冶我们的情操;而化学学科中的新奇、和谐、 简约,同样闪耀着美的光辉。
科学探究:元表的性质和原子序数间的关系。 实验1:镁与水的反应
现 象
实验
在常温下,与水的反应无明显现象;加热 时,镁带表面有气泡出现,溶液变红。
化学方程式
Mg+2H2O==Mg(OH)2+H2↑
实验2:镁和铝与盐酸的反应
Mg
现 象 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试管 烫手,反应很剧烈。
Mg+2HCl==MgCl2+H2↑
弱酸 强酸
H4SiO4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共25张PPT)教育课件

溶液至少产生大量 的Al(OH)3白色絮状
反应 方程
沉淀,把Al(OH)3沉 式
淀分别盛放于2支试
管中,然后,向2支 结 论
试管中分别加入
1mo1/L稀盐酸和
6mo1/LNaOH溶液,
观察现象。
Al(OH)3的性质
加入NaOH
加入稀盐酸
沉淀溶解
沉淀溶解
Al(OH)3+NaOH= Al(OH)3+3HCl=
•: 其实兴趣真的那么重要吗?很多事情我 们提不 起兴趣 可能就 是运维 我们没 有做好 。想想 看,如 果一件 事情你 能做好 ,至少 做到比 大多数 人好, 你可能 没有办 法岁那 件事情 没有兴 趣。再 想想看 ,一个 刚来到 人世的 小孩, 白纸一 张,开 始什么 都不会 ,当然 对事情 开始的 时候也 没有 兴趣这 一说了 ,随着 年龄的 增长, 慢慢的 开始做 一些事 情,也 逐渐开 始对一 些事情 有兴趣 。通过 观察小 孩的兴 趣,我 们可以 发现一 个规律 ,往往 不是有 了兴趣 才能做 好,而 是做好 了才有 了兴趣 。人们 总是搞 错顺序 ,并对 错误豪 布知晓 。尽管 并不绝 对是这 样,但 大多数 事情都 需要熟 能生巧 。做得 多了, 自然就 擅长了 ;擅长 了,就 自然比 别人做 得好; 做得比 别人好 ,兴趣 就大起 来,而 后就更 喜欢做 ,更擅 长,更 。。更 良性循 环。教 育小孩 也是如 此,并 不是说 买来一 架钢琴 ,或者 买本书 给孩子 就可以 。事实 上,要 花更多 的时间 根据孩 子的情 况,选 出孩子 最可能 比别人 做得好 的事情 ,然后 挤破脑 袋想出 来怎样 能让孩 子学会 并做到 很好, 比一般 人更好 ,做到 比谁都 好,然 后兴趣 就自然 出现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要览本节主要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用2课时 完成。
分析课本所列的 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归纳总结出原 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通过对前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及原子结构的分析, 总结元素原子结构周期性变化的规律;通过对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的分析,总结出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从而最终归纳出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
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前激趣导案【情景导入】3.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 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 能画出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能判断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能力目标难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的应用。
课前自主预案【空格点击】一、电子层1.原子是由 原子核 和 核外电子 构成的。
多电子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 不同的区域内运动,人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之为电子层。
上图分别是钠原子与氯原子结构图, 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规律呢?从图中可以看出,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那能根据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画出 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层n1 2 3 4 5 6 7 字母KLMNOPQ2.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在各电子层中,离核最近的电子层是K层,该电子层上的电子的能量最低。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 电子总是尽可能地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时,先排层,充满后再填充丄层。
【思考交流】1. 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是否一定是排满一层后再排下一层?提示:不一定。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时,先排K层,K层充满后再填充L层,L层充满后再填充M层,再往下就不是M层充满后再填充N层了,如钾元素原子核共有19个电子,其K层排2个电子,L层排8个电子,M层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但实际上,钾原子的M 层上排了8个电子,N层排了1个电子,并不是“ M层充满后再填充N层”。
2. 惰性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试从其原子结构上分析惰性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
提示:一般情况下,当原子最外层达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为2个电子)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
惰性气体的原子结构就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所以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其他原子一般不是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将想方设法趋向于稳定结构。
课堂互动学案考点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识归纳】1.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内向外从能量较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较高的电子层排布,即:排满K层再排L层,满L层才排M层。
2.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个(n表示电子层序号)。
如K、L、M、N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2、& 18、32。
3.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4. 以上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机械地理解和套用。
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以排布18个电子,而当它是最外层时,最多只能排布8个电子。
【典例解析】例1、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A. 原子K层上只有1个电子B. 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C. 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D. 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审题导读: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分析。
思路解析:元素M层有电子,其L层一定有8个电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 倍,则M层上电子数为32,而M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B项不正确。
参考答案:B规律总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各条规律都是相互联系的,在分析有关问题时是注意综合考虑,不能孤立地机械地理解和套用。
【跟踪训练】1. 下列有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B. 每层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n2C. 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D. 核外电子排布时排满K层排L层,排满L层排M层,排满M层排N层解析:M层若排满为18,19号钾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 8、1,并不是排满M层再排N 层,D项不正确。
答案:D2. 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5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A. 14B. 15C. 16D. 17解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原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5,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5,B项正确。
答案:B考点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和应用【知识归纳】1.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核外电子排布可以用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结构示意图是用小圆圈和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核及核电荷数,用弧线表示各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要注意无论是原子、阴离子还是阳离子,圆圈内的核电荷数都是不变的,变化的是核外电子数。
⑦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He、Be、Mg。
例:粒子符号原子核核內质子数或核电荷数2.核外电子排布的应用根据原子核电子排布的某些特点,可推断元素的原子核电子排布及确定元素种类,注意总结以下特点和规律。
(1) 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与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特殊关系有: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②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③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④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⑤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⑥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Be、2倍的元素:3倍的元素:4倍的元素:Li、Na。
Li、Si。
Ar。
C。
O。
Ne。
⑧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
(2)常见的10 电子微粒①分子:Ne 、HF 、H 2O、NH 3、CH 4 等。
②阳离子:Na+、Mg 2+、Al3+、NH4+、出0+等。
③阴离子:F-、02-、N3-、OH-、NH2-等。
(3)常见的18 电子微粒①分子:Ar、HCl、H2S、PH3、SiH4、H2O2、N2H4 等。
②阳离子:K+、Ca2+等。
③阴离子:Cl-、S2-、HS-等。
【典例解析】例2、(2010大纲全国II ,12)短周期元素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4、2(不考虑零族元素)。
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X 和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2 种二元化合物B.W 和X 、Z 两种元素分别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均有直线形分子C.W 、X 和Y 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碱性化合物D.Z 和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水溶液均呈酸性审题导读:根据各元素原子核电子排布的特点确定元素,再进一步比较其有关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
思路解析:若W为第一周期,只能为He,不符合,若W为第二周期,W为碳,X为氧,Y 为钠,Z 只能为第三周期,是硫。
碳、钠、硫均可与氧形成至少2 种氧化物,A 项正确;CO2和CS2都是直线形分子,B项正确;碳、氧和钠形成的Na2CO3属于碱性化合物,C项正确;CS2不溶于水,Na2S水溶液均呈碱性,D项错误。
参考答案:D规律总结: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可以确定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跟踪训练】3. 下列粒子中,其最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和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是()A. SB. MgC. ClD. Be解析:该原子核外有3 个电子层,最内层为K 层,有2 个电子,次外层有8 个电子,则最外层有6个电子,该粒子为S原子。
答案:A4. (2009宁夏学业水平测试)某元素原子核外L 层电子数比K 层电子数多3,则此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A .第二周期第V A族B.第二周期第四A族C .第三周期第V A族D.第三周期第四A族解析:K 层电子数为2, L 层电子数比K 层电子数多3,则L 层电子数为5,位于第二周期第V A族。
A项正确。
答案:A课后巩固练案1. 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原子的()A. 相对原子质量和核电荷数B. 电子层数和质子数C.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D. 质子数和中子数解析: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取决于电子层数,主族序数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C 项正确。
答案:C2. 下面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B. 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C. 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D. 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解析: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C 项不正确。
答案:C3. 某元素M 层的电子数是L 层电子数的1/2, 则该元素的原子是()A. LiB. SiC. AlD. K解析:元素M 层有电子,其L 层一定有8个电子,则其M 层为4 个电子,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4,是Si 元素,B 项正确。
答案:B4. 今有A、B、C三种元素,A、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6、2, 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 倍,A 原子比B 原子多一个电子层,C 原子比B 原子少一个电子层,这三种元素分别是()A. S、Si、BeB. S、C、HeC. O 、Si、CaD. O 、C、Mg解析:B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 倍,则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4,B 为C元素,A 原子比B原子多一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 A为S元素,C原子比B 原子少一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C 为He 元素,B 项正确。
答案:B5. X、Y、Z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短周期元素,X和Y同周期,Y和Z同主族,三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内质子数之和为31,则X、Y、Z 分别是()A. Mg 、Al 、Si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B. Li 、Be、MgC. N、O、SD. P、S、O Al、Si不冋主族,A项不正确;Li、Be、Mg三种兀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5, B 项不正确;N、O、S 三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内质子数之和为31,C项正确;P、S、O三种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之和为39,D项不正确。
答案:C 6. A 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B 元素原子最外层上有6个电子,则A、B 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 A2B3B. A3B2C. A2BD. AB 2解析:A 元素原子核外有3 个电子,则其最外层有1 个电子,化合价为+1 价, B 元素原子最外层上有6个电子,化合价为-2价,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2B,C项正确。
答案:C7. 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最外层只有1 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B. 最外层有2 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C. 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D. 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原子,最高化合价一定为+7 价解析:氢原子最外层只有1 个电子,但它是非金属,A 项不正确;氦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但它是非金属,B 项不正确;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只有4 号铍,是金属元素,C 项正确;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但氟无正价,D 项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