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六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公开课教案_55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公开课教案_0

泊秦淮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学习在了解诗人生平、写作背景、诗句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怀的诗歌学习的方法。
3、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重难点1、重点:诵读、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人情怀。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诗人生平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三朝宰相)之孙。
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
杜牧在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时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诗抒怀为主,其诗以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在晚唐成就颇高,人称“小杜”,以别于“大杜”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三)写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千疮百孔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了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重,看到了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四)整体感知1、听范读。
2、老师范读,并指点诵读细节。
3、学生自由诵读诗文并展示。
(五)知识延伸秦淮河在江苏省,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六)赏析诗文杜牧夜泊秦淮,在唐王朝内忧外患、千疮百孔、江河日下的情形下,又听到亡国之音后庭花》,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真情读诵 借古讽今——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真情读诵借古讽今——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真情读诵借古讽今——《泊秦淮》教学设计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教学目标·1.了解吟诵常识,学诗的吟诵。
(教学重点)2.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3.简单介绍互文的修辞及诗歌情景交融、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4.学会这首诗的吟诵。
介绍秦淮1.导入并揭题有一条河,它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
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
六朝之后更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河岸有夫子庙,也有舞榭歌台,儒学鼎盛,文人荟萃,商女云集。
历史上,它曾有过许多个名字,直至唐宣宗大中二年,诗人杜牧途径此处,写下一首著名的诗歌,从此它的名声响彻大江南北,人人都称它为——秦淮河。
2.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他可比官二代牛啊,他出自官宦世家。
自从西汉以来,京兆杜氏就是名门望族。
唐朝更有大名鼎鼎的贤相杜如晦。
而杜牧的爷爷——杜佑也是官至宰相。
杜佑不仅官至宰相,而且写过著名的史书《通典》。
杜牧的父亲杜从郁,也是大官。
这样的出身,使杜牧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精通历史,关心军事,才华横溢,十多岁开始研习兵法,写过13篇《孙子》注解,给当朝宰相上过《平虏策》并被采用。
23岁写了非常著名的《阿房宫赋》。
26岁考中进士。
同时,出生于官宦世家让他对政治有相当的敏感性。
所以杜牧的咏史抒怀诗写得特别好。
3.初读诗歌。
这首让秦淮河远近闻名的诗当然也属于咏史抒怀诗啦。
它是怎么写的呢?(1)指名读全诗。
(2)老师也来读一读这首诗。
(3)说一说:我的读法跟他们的读法一样吗?哪里不一样?(长短、高低等)我为什么这样读呢?因为这是诗啊!学古人的诗,当然要用古人的读书方式。
读诵诗歌1.了解文体这是什么体裁的诗歌?对,是七言绝句。
它属于近体诗。
2.让我们来标一标,看看这首诗平仄的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泊秦淮》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在夜晚欣赏美景的经历?”(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泊秦淮》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描绘夜景的奥秘。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他们分组讨论和诗词创作都进行得非常积极。但我发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显得有些依赖同伴,自己的思考不够独立。为此,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对他们的成果进行了点评,并及时给予了鼓励和指导。但我意识到,在点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烟笼”、“月笼沙”)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泊秦淮》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现代语言描绘类似的夜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诗词背景:介绍《泊秦淮》的作者杜牧,以及创作背景。
2.诗词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泊秦淮》,注意停顿、重音、语调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活动。学生可以尝试仿写《泊秦淮》,运用所学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泊秦淮》[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秦淮河流经金陵一段,自六朝以来,一直是商旅集散之地,河两岸秦楼楚馆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至唐末杜牧的时代繁华不减当年。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他听到什么呢,又听到什么,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杜牧的《泊秦淮》。
二、朗读诗歌《泊秦淮》,整体感悟。
1、全班朗读2、听范读3、学生配乐朗读。
4、老师范读5、学生再次朗读三、赏析诗歌。
(一)赏析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讨论合作)1、写了哪些景物?“笼”是什么意思?(笼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出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在“笼”动词的组合下,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2、“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3、谁来把这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二)、夜泊秦淮近酒家1、此句你读到了什么信息呢?分析:夜泊秦淮”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同时也照应了诗题;“近酒家”开启下文。
此句起承上起下作用。
2、此句说了什么内容呢?夜里把船停在靠近秦淮岸边的酒家旁。
(三)、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
(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2、“犹唱”就是“还在唱”。
3、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4、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后庭花》。
5、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学设计

(几位同学竟读该诗。)
三读:细嚼慢品,比较阅读
[屏显]
《赤壁》
唐 •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总结:
杜牧七绝两种题材:一咏史(如另学过的:《江南春》等),二即景抒情(如另学过的《山行》等)
无论写史还是抒情,多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本诗即景抒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彼此交融。
意境幽美,意味深长。
四读:知人论世,读出意蕴
1.关于作者
[屏显]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他是唐朝一个很有名的学者杜佑的孙子,而且他们家是唐朝的首都长安附近的人。而他弱冠年纪——不过20岁左右就进士及第了,而且进士及第以后不久通过了制科的考试。就是说考中了进士不久又中了制科的考试,可以说是少年得意的。
[屏显]
1、整体概读,读准音节
2、局部细读,大胆质疑
3、细嚼慢品,比较阅读
4、知人论世,读出意蕴
二、研读课文,读中悟。
一读:整体概读, 读准音节
首先我们来看笼的读音:笼(lóng lǒng),从前读lóng:笼罩的意思。依据:唐诗七绝头两句的格律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作为第二字和倒数第二字的“笼”应该读二声,平音。
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唐 •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共同点:
都是七绝
都是由事或景生发议论。
都借女子来表达情感。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六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公开课教案_54

《泊秦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语气,节奏和读音。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重点难点:背诵默写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诵法,合作探究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展示秦淮河听红酒绿的图片,播放《玉树后庭花》师:同学们,此河名为秦淮河,此曲名为《玉树后庭花》,假如你泛舟于此河之上,听着这优美的曲子,你心情如何?生:舒服、惬意、享受等师:唐朝诗人杜牧,在此情此景中,却有着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感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泊秦淮》。
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语气,节奏和读音。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二、走进诗人,了解背景1.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
他是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
他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他的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他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杜牧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2.写作背景:《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南京),夜晚停泊秦淮河畔时所作。
秦淮河流经金陵城的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
忧国忧民的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的七绝。
三、范读古诗,梳理诗意教师配乐(《春江花月夜》)朗诵《泊秦淮》,指导学生朗诵,强调语气,重音和节奏。
学生熟读后,结组梳理诗歌内容。
教师重点指导“泊”“商女”“后庭花”的理解。
原文: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译文:夜色和烟雾笼罩着寒水和白沙,夜晚把船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的地方,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竟然还在唱《玉树后庭花》。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杜牧《泊秦淮》教学设计

杜牧《泊秦淮》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了解诗文大意,熟读成诵。
2.分析诗中意象并结合时代背景,感悟诗人情感。
(重点)3.比较阅读领悟“怀古咏史诗”特征及写作手法,掌握做题方法。
(难点)诗歌给了我们一种重新面对生命真相的视野,这种真相就是无论生活的或泥泞或顺遂,或喜或悲,蒹葭就在湖边摇曳着,明月就在天上高悬着。
一直平凡着,也一直诗意着。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那些星星点点的光让无望的生活有了一点点希望。
上学期教材里《天上的街市》这一篇课文后边的积累拓展选取了以下三首诗词。
李商隐的《七夕》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备课之前,我问了自己一些问题。
1、为什么烟笼寒水月笼沙和夜泊秦淮近酒家这两句不能换一下位置?2、烟只能笼罩寒水,月只能笼罩沙?3、商女不知亡国恨,还有谁不知亡国恨?谁又知亡国恨?4、后庭花是什么?商女是什么人?她们唱后庭花有何不妥吗?一、导入古人讲,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人居于天地之间,他们观照古往今来,也会感慨家国兴亡。
杜牧的《秋夕》中有烛光、有流萤(火虫的)光、有星光。
烛火,萤火,星光,都是微光,但足以照亮那个宫女的幽怨。
那些星星点点的光让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也被人看见了。
当然还有诗人杜牧眼眸中深邃的光。
今天我们将继续透过诗人杜牧的眼睛,一起去感受月光下秦淮河。
二、师生朗读师:朗读能让我们通过声音抵达诗人创作的秦淮河,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泊秦淮》(学生朗读)师: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这首七绝押什么韵呀?请找出韵脚。
生:沙,家,花。
师:请同学们再读诗歌,读出韵味。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六、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精品教学设计

《泊秦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能背诵、默写本诗;2、学习诗歌中互文、用典等创作手法;3、体会理解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全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互文、用典手法和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四、教学方法:朗读、探究、研学、展示五、课型:新授课六、教学过程:1、作者导入:同学们,我来说一个称号,看看大家知不知道是谁?“李杜”(学生答:李白杜甫)那么小李杜大家知道是谁吗?他们是李商隐和杜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小杜之称的杜牧的一首诗《泊秦淮》。
2、释题泊:停泊。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六朝古都:三国吴、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流入长江,是长江下游的一条支流。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3、诗文理解。
①齐读本诗,辨别题材——七言绝句②理解诗的意义(结合注释,用白话把诗句翻译出来)烟笼寒水月笼沙——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③体会诗境,感悟诗情首句——烟、水、月、沙——景物描写——描绘了一幅烟月朦胧的水色秦淮夜景图,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烘托出淡雅、凄清、朦胧的氛围。
二句——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映射统治者)的出场。
二、四句——抒情——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及对统治者贪图享乐、不关心朝政的悲愤之情。
创作背景知识补充: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这首诗实是在借古讽今4、赏析诗中出现的修辞手法“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四首
读诗、品诗、写诗
(欣赏活动课,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背诵和默写四首课外古诗词。
2.品读诗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3.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4.学习仿写课文诗,用课文诗帮助复习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背诵、默写四首古诗。
2.学习仿写课文诗,用课文诗帮助复习课文内容。
难点
学习仿写课文诗,用课文诗帮助复习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中国诗词大会话题及2017年全国卷的作文题导入。
“中国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
”孙立群表示,诗词真正的力量在于对读诗者灵魂的熏陶,诗者志也,诗者心也。
诗词并不给人输赢的力量,它只给人塑造精神的力量,给人以修养,给心灵以港湾,给灵魂以芳香。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是影响最大、对人的素质进步最重要的文化,普及、熟知重要的诗词对青年人健康成长很有必要。
二、课前小测
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漆公店(其五)》)
3、赵师秀的《约客》中,体现季节及环境特点的诗句
是:,。
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
5、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三、检查自学导学案。
四、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小组交流、品读古诗。
你最喜欢哪一首诗?理由是什么?
五、展示教师和学生的诗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引导学生写课文诗,帮助复习课文内容。
1.补充课文诗。
《邓稼先》课文诗
《河中石兽》课文诗
2.选一篇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一首课文诗。
七、课后提升。
1.写一首诗勉励自己。
写给自己
来到麻中要珍惜,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习课文,把课文写成课文诗帮助记忆。
至少写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