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与家庭大纲
第六章婚姻与家庭课件

养儿防老? 女儿参与家庭养老
女儿养父母是情分,儿子养父母是名分; 儿子媳妇管吃饱就行,女儿管的是爹娘吃好; 湖北京山:“女儿是银行,儿子是皇上,媳
妇是娘娘,生个孙子是蚂蟥” ; “儿子多了反而贫困,女儿多了反而更好” ; 子女多少无所谓,关键是有用;
(4)家庭功能的变化
生产功能外化 生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弱化 养老功能面临挑战
再是“养家糊口”,他们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高 的追求目标。
四、 中国的家庭结构
(一)中国家庭的变化和特点
(1)家庭户规模不断缩小 中国家庭户规模缩小的大趋势实际上主要是由
出生率不断下降而造成的。 在2000年以后出生率已经维持在较低水平,但
家庭户规模仍在下降,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变化也 在改变家庭分化立户模式,从另一个侧面加速家庭 分化的进程。
二、择偶理论与择偶心理
(一)择偶理论 同类匹配:条件互等原则、相似性、“门当
户对”; 序列理论:互动的系列要素
择偶标准的男女性别差异
梯度理论:男高女低; 历史前例理论:“包办婚姻”和“自由恋爱”
理想类型,恋爱走向婚姻往往需要社会支持 网络的认可与赞许
(二)择偶心理 求全心理 社会刻板印象 传统心理 晕轮效应 从众心理 比较心理:恋旧等
(二)家庭功能 生物功能 心理功能 经济功能 政治功能 教育功能 娱乐功能 文化功能
(三)家庭的发展变化
1.空巢家庭:(empty-nest family)
一般指无子女或虽然有子女,但子女长 大成人后离开老人自己组建家庭,剩下老人 独自居住的纯老人家庭。 (1)年老的空巢家庭 (2)年轻的空巢家庭:比如独生子女家庭由 于孩子离家外出求学,结果空巢期提前到 来,而且空巢期还在延长。
文化人类学第七讲婚姻与家庭

婚姻与家庭
目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wo
婚姻与家庭的定义
Part Three
婚姻的发展历程
Part Four
家庭的功能与结构
Part Five
婚姻与家庭的社会影响
Part Six
婚姻与家庭的未来展望
添加章节标题
婚姻与事业的关系:现代女性更加注重事业和家庭的双赢,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在事业成功后再考虑婚姻
婚姻与家庭财富的分配:随着社会的发展,夫妻之间对于家庭财富的分配也更加注重公平和透明
婚姻的发展趋势
婚姻观念的变化:从传统到现代,人们对婚姻的看法逐渐改变,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幸福感。
婚姻稳定性的下降: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率逐渐上升,婚姻的稳定性逐渐下降。
未来家庭的发展趋势
婚姻与家庭观念的转变
家庭结构的变化
家庭功能的演变
家庭关系的发展
未来婚姻与家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性别平等观念:随着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对传统家庭观念产生冲击。
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对婚姻与家庭带来挑战。
情感功能:提供情感交流和心理支持,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和凝聚力
生育功能:繁衍后代,延续人类生命
家庭的结构
单亲家庭:只有一位家长和子女
重组家庭:夫妻双方再婚并带有子女组成
核心家庭:由夫妻和子女组成
扩展家庭:包括父母、子女以及其他亲属
家庭的变化趋势
核心家庭成为主流
单亲家庭比例上升
《婚姻家庭法》课程教学大纲

《婚姻家庭法》课程教学大纲一、《婚姻与家庭法》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2130030(二)课程英文名称:Marriage and Family Law(三)开课对象:法学专业(四)课程性质:婚姻与家庭法学是法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任选课程。
它作为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于一体的法学课程,既是民商法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特色和部门法学地位。
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学知识更加系统化。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等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商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诉讼法学等专业基础课。
(五)教学目的: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婚姻与家庭法学基本理论体系并对婚姻与家庭法学的各项具体制度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具备较为熟练地运用婚姻与家庭法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婚姻与家庭法概述、亲属关系原理、婚姻的成立、婚姻的效力、婚姻的终止、收养、救助措施及法律责任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讲授时应注意与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的协调。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32学时学分数:2学分(八)教学方式以多媒体课堂教学为主,组织模拟法庭、课堂讨论为辅。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学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评成绩的40%和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导论:婚姻家庭与社会制度教学要点:使学生对婚姻家庭的概念、本质、社会职能以及婚姻家庭制度在社会制度中的地位、人类两性血缘关系的社会形式产生、演变和发展的规律及各阶段的特点等基础知识,有较为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内容:婚姻家庭的一般概念、法律概念;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职能、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类型。
第二章婚姻家庭法的历史发展教学要点:学生掌握婚姻家庭法从其全部历史发展来看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古代型的婚姻家庭法,即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婚姻家庭法;二是近现代型的婚姻家庭法,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婚姻家庭法,并了解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婚姻家庭法的共性及各自特性。
婚姻家庭社会学课程大纲

《婚姻家庭社会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0883B课程类型:口通识教育必修课口通识教育选修课口专业必修课口'专业选修课口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讲课学时:48 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3适用对象:(专业名称)社会工作,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先修课程:社会工作导论一、教学目标《婚姻家庭社会学》课程是劳动经济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学科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借鉴生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婚姻家庭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婚姻家庭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以研究婚姻家庭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从而促进人们婚姻家庭幸福和谐为中心,以探讨婚姻家庭与社会相互关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为目的。
本课程注重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突出婚姻家庭社会学的基本理念、理论、方法和研究手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参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行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社会学视角的婚姻家庭研究与其他学科的差异,掌握婚姻家庭研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研究手段来分析和研究婚姻家庭变迁中新的问题。
目标1:理解婚姻和家庭对于人类社会和人类发展的价值目标2:理解和分析多元婚姻和家庭目标3:设计合理的人生路径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教学内容要求:《婚姻家庭社会学》课程是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实践性结合较强的特点,因此采用依托案例教学达成实用性、操作性目标;同时,课堂讲授的重点在于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的阐述,以及对于婚姻家庭变迁过程中的难点和复杂问题的剖析,同时辅之以适量的复习题和思考作业题,以全面、准确地掌握婚姻家庭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的讲授中,多联系婚姻家庭变迁的新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与手段:《婚姻家庭社会学》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采用依托案例教学达成实用性、操作性目标;案例教学的进行,有案例分析、学生讨论、启发式教学、文献导读等多种方法。
《婚姻、家庭与法律》教学大纲

《婚姻、家庭与法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xx课程名称:婚姻、家庭与法律英文名称:Marriage Family and the Law课程属性:通选教育选修课总学分:2总学时:32周学时:2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形式:考试适用专业:非法学二、课程教学目的从法律的视角来解读人生中必然经历的婚姻、家庭、继承等社会现象,从法理、规则的角度对社会中广为流传的婚姻家庭领域中的热点事件、对青年大学生在花样年华中看到的、遇到的诸如爱情与婚姻、同居与结婚、感情与责任、精神与财富、子女与父母、个人与家庭等等诸多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且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分析、解读,以案说法,寓教于法,帮助青年学生掌握婚姻、家庭、继承等人生必经的过程中应有的基本法律知识;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规则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向上意识、亲情意识,以期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个人修养。
三、教学基本要求(一)案例分析专题一:合肥少女周岩被毁容案、中传女生周云露遇害案、事实婚姻案件专题二:忠诚协议案例专题三:夫妻共同财产案例专题四:非婚生子女的亲子鉴定专题五:最高人民法院家庭暴力典型案例专题六:父母子女权利义务案例专题七:王宝强离婚案例、李嘉诚分家析产案例(二)讨论、合作性学习1. 同居与试婚现象2. 婚姻关系中要否签订忠诚协议3. 王宝强离婚案讨论(三)课程作业1. 谈谈对忠诚协议的看法2. 离婚案例分析(四)考核方式1. 平时两次作业:成绩20分2. 期中考试成绩:20分3. 期末考试:60分四、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专题方式讲授,专题如下一、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关系;(4学时)(一)漫谈爱情(二)婚姻、家庭概述(三)结婚的条件和程序二、以忠诚为核心的夫妻基本权利和义务;(4学时)(一)夫妻人身权利概述(二)配偶身份权(七项)三、以共有为核心的夫妻财产关系;(8学时)(一)夫妻财产关系和夫妻财产制度(二)夫妻法定财产制(三)夫妻约定财产制四、未成年人保护与新型家庭关系;(6学时)(一)亲子关系的基本分类(二)亲子关系的确定(三)亲子关系的权利义务(四)其他家庭关系五、家庭暴力及其法律规制;(4学时)(一)家庭暴力的危害和成因(二)反家庭暴力法的基本内容六、离婚制度(6学时)(一)离婚的条件和标准(二)离婚方式及财产分割规则七、家庭财产关系变化与继承规则(4学时)(一)遗产继承法律关系的要素分析(二)法定继承(三)遗嘱继承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英)罗素著,陈小白译,《幸福婚姻与性》,华夏出版社2014年7月版;2.(美)提摩太·凯勒,凯西·凯勒著,扬基译:《婚姻的意义》,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2月版;3.(美)伊丽莎白●阿伯特(Elizabeth Abbott)著,孙璐译:《婚姻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4月版4. 周国平:《爱的五重奏:周国平谈女人、性、爱情、婚姻、孩子》,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1月版;5.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6. 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组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注释本(注释本婚姻法含司法解释注释)》,法律出版社2014年1月版;7. 马忆南著:《婚姻家庭继承法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版。
婚姻与家2

婚姻与家庭一、爱情
第一点:爱情的心灵本质
第二点:学会LOVE
第三点:找出爱人最重要的情感需求
第四点:初恋
第五点:相爱
第六点:如何合理分手
第七点:择偶因素、观点和条件
二、婚前教育
第一点:认识婚姻
第二点:婚姻的危机与调适
第三点:婚前准备
第四点:良好的沟通
第五点:角色扮演与冲突解决
第六点:个人与家庭经营
第七点:婚姻关系的长久与巩固
三、婚姻理想与现实
第一点:婚姻理想和剧本
第二点:婚姻类型和形式
第三点:家庭生活周期
第四点:婚姻的七大假相
第五点:拥有一个真实的婚姻
第六点:婚姻的沟通与冲突
四、性爱与外遇
第一点:性与婚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第二点:婚外性行为的本质与特性
第三点:较妥善处理外遇事件的一般方法第四点:外遇是一只扣着的碗
第五点:怎样避免外遇现象的发生
五、家庭的建立
第一点:婚姻中的家人角色
第二点:有效的家庭管理
第三点;增进和谐的姻亲关系
第四点:建立良好的婆媳关系
第五点:家庭危机及解决之相关策略
第六点:如何有效处理和遏制家庭暴力六、家庭的终结:离婚
第一点:离婚及其形态
第二点:离婚对个人及其子女的影响
第三点:离婚心理透视
第四点:离婚的意义
七、家庭的重建:再婚
第一点:再婚六部曲
第二点:再婚对象的选择
第三点:再婚的稳定性与幸福快乐
第四点:再婚家庭的特性
第五点:如何准备做继父母
八、美满婚姻与幸福家庭
第一点:婚姻的力量
第二点:幸福家庭在于和谐
第三点:健康家庭的特质
第四点;学习型家庭是幸福家庭的理想选择。
第7章 婚姻与家庭

己、子直系三代,属于第一圈,从此往 长辈、晚辈、平辈依次推衍,递疏递减。 第二圈从祖至孙,包含堂兄弟,合为五 代;第三圈从高祖至玄孙,包含族兄弟, 合为九代。这种亲疏次序谓之“以三为 五,以五为九”。因为离开同心圆点 (自己)越远,关系越疏,谓之“杀”。 到第三圈之外,亲尽无服。 五服制虽以自己作中心,但这个中心不 是固定的定点,每个人都是一个中心点, 都构成一幅五服图。中国社会的族群结 构就是无数的五服图拼成的有机体,
在大功范围内,只包括父子两代者,人 类学家称之为“核心家庭”;包括祖、父、 己,直系三代者,称作“主干家庭” (stem family);包括祖、父、伯叔及其 子女者,称作“共祖家庭”(lineal family)。当然这也只是是大略的分法, 时代不同,分尚亦异,对于家庭的范围, 家族与宗族的差异,总有一点区别。 以上参看杜正胜:《编户齐民——传统的 家族与家庭》,载《中国文化新论 • 社会 篇——吾土与吾民》,三联书社,1992年, 第10—17页。
人格稳定化指家庭在情感上对成年家庭 成员所发挥的作用。成年男女之间的婚 姻是一种支持和保护成年人人格健康的 一种安排。 情感和陪伴 当代家庭的第二个功能是为 其成员提供爱和感情。感情对孩子就如 同学习一样重要,而且在人的整个一生 中都很重要。有证据清楚表明,一个缺 乏亲情关怀的孩子,其身体、智力、情 感的成长及其社会发展都会受到伤害。 成年人虽然不会因缺少爱就活不下去, 但也需要感情和他人的陪伴。
家庭的功能
社会化 帕森斯认为,家庭的两个重要功 能是初级社会化和人格稳定化。家庭为 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环境,儿童在家庭 中完成初级社会化,学习所处社会的文 化规范。儿童在学习他们本人及其社会 赖以生存的必要的文化行为、信仰和价 值观的时候,家庭对他们起到了照料和 保护的作用。家长通常有很强的动力去 教育他们的后代。
婚姻与家庭(上)(202x年第2期)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家庭
消耗型
中国
婚姻
滋养
婚姻
夫妻
家庭
期刊
杂志 家庭
馅儿
婚姻
故事
漫画
爱情
谎言
家风
男人
内容摘要
《婚姻与家庭》杂志是由全国妇联主管、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主办的知名杂志,创刊于1985年11月6日,是 国内发行量最大的中央级生活类半月刊,主要面向25-40岁已婚人群,是中国最畅销期刊之一。据零点调查机构 的一项调查显示:《婚姻与家庭》是中国传阅率最高的杂志之一。1999年,《婚姻与家庭》杂志荣获国家新闻出 版署首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和"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2002年在新闻出版署排列的中国期刊方阵中, 被评为"双奖期刊"。
目录分析
1
一期一会
2
热点
3
本刊策划
4
家风
5
党代表家风
01
寻找最美家 庭
02
真情时间
03
出击
04
幸福榜样
06
婚姻之道
05
我的故事
1
分享
2
有话好好讲
3
夫妻漫画
4
男人说实话
5
麻辣问答
婚姻调解 妇联直播·C位出道
丛非从说 亮眼识人
1
幸福研习社
2
中国式爱情
3
新女性
4
婚前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婚姻与家庭》课程教学大纲
Marriage and Family
适用专业:校公选课
课程学时:30
课程学分: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通过家庭这个初级社会群体特例的分析了解人类婚姻家庭的进化史,家庭的类型,家庭的生命周期,婚姻成立社会文化设置,家庭的功能以及家庭发展的趋势;认识性、社会性别与婚姻家庭模式的关系。
了解当代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
二、课程内容、要点及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章婚姻的选择
第二章婚姻的缔结
第三章爱情与婚姻
第四章家庭和家庭结构
第五章家庭人际关系剖析
第六章家庭教育
重点内容:
婚姻、家庭、性、社会性别等概念;婚姻的本质、家庭关系及家庭类
型,家庭的功能等。
难点内容:
理解婚姻家庭、性与社会性别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人类社会秩序建构的意义。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1.主要通过讲授、讨论、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的使用。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查。
出席率30%,电影赏析20%,分组报告50%(口头与书面并重)。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1.李生兰著:《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RENTICE HALL 出版公司,1999年版。
3.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版。
4.费孝通:《生育制度》,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韩明谟主编:《社会学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
6.Mary Lou Fuller等编著:《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