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制度存在问题及完善
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的现状

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的现状[摘要]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出行使用机动车的数量不断激增。
然而,机动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
文章着重从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来看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的现状。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污染;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现状一、我国对机动车的定义及机动车尾气的组成与危害(一)我国对机动车的定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车辆”,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本文机动车取燃油机动车这一概念。
(二)机动车尾气的组成与危害汽油、柴油为化石燃料,主要成分为烃类化合物,都含有添加剂和杂质。
尽管机动车发动机技术在不断提升、燃油质量在逐步提高,但机动车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地产生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硫化物、铅、铅化物及细微颗粒物等上百种不同化合物的废气,这些废气就是我们所说的机动车尾气。
机动车尾气对环境及人体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氧化碳(CO2)是碳或含碳化合物完全燃烧,或生物呼吸时产生的一种无色气体,是主要温室气体之一。
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大气中分布最广和数量最多的污染物,城市大气中的一氧化碳大部分来自于机动车尾气。
碳氢化合物(CHx)是仅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又称为烃。
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活性较高的烯烃和少数芳香烃类化合物会与氮氧化物产生淡蓝色烟雾,这便是光化学烟雾。
硫氧化物(SOx)是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以及两者混合物的总称。
机动车排放的硫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硫。
铅及铅化物均为有毒物质。
细微颗粒物(PM)主要是燃料燃烧不完全而产成的碳烟和油微粒等。
二、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加,截至2009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86,580,658辆,至2010年3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约1.92亿辆,短短三个月机动车保有量增长550万辆,机动车保有量急速增长。
城市汽车尾气排放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车辆工程技术19车辆技术0 前言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改善,汽车已基本普及到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出行必备的代步工具。
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提出,人们关注的焦点已由衣食住行转向环保健康,由于汽车排放的大部分是有害气体,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为确保环境安全,对汽车尾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 尾气污染的危害机动车尾气主要由含铅化合物、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等许多对人体危害很大的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一旦被人体吸入,将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排出的尾气中,如果氮氧化物、硫化物、一氧化碳等含量巨大,还会造成如酸雨对大气层的破坏等一系列重大的环境破坏问题。
因此,必须有效地处理这些物质。
2 机动车尾气治理的措施研究2.1 生产与管理方面对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应从源头着手,即从机动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我们一方面应加强机动车生产管理,确保市场上的机动车都是安全、合格的产品,同时保证生产的机动车排放的尾气能减少空气污染。
另一方面是对消费者进行严格地管理,通过教育消费者购买符合标准的机动车。
因此,需要质检机构对市场上销售的汽车进行严格的检测,以确保汽车尾气排放符合标准。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汽车生产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改善空气质量。
2.2 加强监测与治理我国对汽车尾气排放有相应的标准,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也有相应的管理和法规体系。
但实际上,一些单位和部门未能有效地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相应的监控和管理,并不重视对大气污染造成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监测的过程中,需要各有关部门加强对汽车尾气的监测,同时也要重视相应的监测结果,并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2.3 淘汰不适合市场发展的老旧机动车经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市面上很多仍在使用的老旧机动车已超过排放标准,加剧了对大气的污染。
对此,要切实改善或淘汰不符合现行排放标准的老旧机动车,改善老旧机动车性能后,如果对大气没有污染,则可继续使用;对大气污染严重、排放超过现行排放标准且对空气有严重污染影响的机动车,则应予以淘汰,同时要对车主进行有关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使其认识到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对大气的影响,鼓励他们使用无污染的新能源机动车。
机动车尾气检测技术及污染防治对策

机动车尾气检测技术及污染防治对策摘要:当前,机动车使用率越来越多,其尾气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空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为提高尾气检测技术水平,制定相应的防污染措施,需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
基于此,本文对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及其危害、检测技术及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检测技术;污染防治;对策一、机动车尾气的污染物与危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有颗粒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硫等,对环境治理造成很大压力。
机动车尾气碳氢化合物在光的作用下形成臭氧,与大气成分融合后形烟雾。
光化学蒸汽对人体有害,包括刺激眼睛,但也刺激鼻子、肺和咽,导致慢性呼吸道疾病。
光化学烟雾的大量排放也会减少农作物的正常生产,降低大气中的能见度,这对安全出行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一氧化碳是机动车排放物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它通过气道进入人体,影响肺功能,并被人体血液系统吸收。
在这个过程中,再加上血红蛋白,血容量减少,氧供应减少,最终导致头痛,甚至窒息。
虽然汽车尾气中NO的含量相对较低,但其毒性却很高。
一氧化氮化合物进入肺部后,形成硝酸,严重刺激人体器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甚至导致人体出现肺气肿现象。
由于亚硝酸盐与血红蛋白的特殊性,会造成机体组织缺氧。
废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悬浮微粒会导致呼吸道感染,降低了肺组织的通气功能,同时由于高含硫气体与雨水混合,也会产生酸雨。
此外,因为铅化合物是从人的呼吸系统中进入血液,再进入骨头,会导致贫血,严重的损伤神经系统和脑细胞。
二、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重要性大气污染已成为社会发展的焦点,同时,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控制,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汽车尾气的有效治理,可以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从而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
从现状出发,运用综合治理模式,优化交通结构,对部分高排放机动车进行整治,有效改善交通运行条件。
从目前机动车发展情况来看,发展中存在研发不到位、产业链稳定性差等问题,导致很多机动车排放高的问题,对环境造成破坏。
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监管体制论文

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监管体制的探讨摘要:机动车尾气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汽车的急速发展又是必然的趋势,我们不可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禁止汽车产业的发展。
所以,人们试着开始用不同的方法去监管或是治理这一越来越严重的污染问题。
完善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监管体制,是最有效的办法。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有效办法目前,我国机动车研制技术和排放监管水平仍较落后。
城市机动车排放监督管理的相关主体复杂,涉及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缺乏一整套严格、得力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机制和协调机制,组织协调各部门合力做好机动车排放监管工作难度较大;现有机动车尾气排放净化产品效果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不明显,适合城市在用车改装技术路线尚未得到认证;营运机动车的i/m制度的限值设定和组织形式不够合理,管理不力,对超标车辆的识别存在较大差异;不少营运机动车年检数据失真,年检中对机动车的维护效果不能维持;强制安装使用尾气排放净化产品因社会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而难于实行。
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的有效监管目前仍显力不从心,其监管效果不如人意。
在本行业工作数年,现将个人看法总结如下:一、机动车尾气污染分析机动车尾气的恶臭污染主要来自氮氧化物,醛、酮类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混合效应,形成一种具有窒息性的刺激气味,这种气味污染可直接破坏城市环境的幽雅气氛,使人们通过嗅觉作用产生生理反应,导致情绪厌烦,严重者会出现头痛,促进晕车症状的产生。
除了这些一次污染物外,机动车尾气还会相互作用形成光化学烟雾,它是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在光照射下的光化学产物。
光化学烟雾中含有臭氧、氮氧化物、活泼氧游离基等物质,并最终形成带有过氧基团的稳定化合物过氧乙酞基硝酸醋(pan)等很活泼的氧化剂,对人的眼睛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二、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监管思路1.争取市政府对机动车尾气污染监管工作给予进一步支持,建立一个统一的高层次领导协调机构,组织各部门合力推进机动车尾气污染监管工作。
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污染严重。统计数据表明:至20 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接近 09 1 亿辆 、同比增长9 %,与18年相比,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增 . 7 . 3 90 加了2倍。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 ,机动车尾气给我国 5 城市造成的污染势必上升 , 将可能影响城市形象和居民的健康。
机 动车 以燃 料 为动力 ,不 论是 烧 汽 油还 是柴 油 ,在燃 烧
环境 科 学
31 .2各 级尾 气 污染 控 制 机构 没有 设 立 . 虽 然 部 分 地市 已经 成 立机 动 车尾 气污 染 常设 专职机 构 , 但 管 理模 式 分 散 ,协 调机 制不 完善 。部 分 地 市尾 气监 管 职能 由环境 监 测 机 构或 环境 监 察机 构代 为 执行 ,在协 调联 系 各级
有 的还 可通 过 相互 作用 形成 二次 污染 。 长期 暴露 在 这些化 学
碳氢化合物尽管在机动车尾气 中含量不多,但它容易在
太 阳光 照射 下产 生光 化 学烟 雾 。另外 ,在 一定 的浓 度下 对 植 物 和动 物有 直接 毒性 ,对 人 体有致 癌 作用 。
2 4铅 .
物质浓度较高的空气中,对人及动植物的健康危害非常大 。
我 国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我 国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 与防治对策
厦 门市环 境保 护科 研所 刘丽 华
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维普资讯
20 0 7年 第 3期 ( 总第 17 5 期)
工具 , 更不用说污染 防治设备 、 设施 了。 2 车用燃油品质差 , 造成 排放污染的重要因素 是 我 国车用燃油 品质差 , 严重 制约着机动 车排放控制水平 的提高 。如 以含铅 汽油 为燃 料的汽车尾气 中含有铅 , 它是一
动车生命周期全过程 的控制 , 是需要统一监督管理 的特殊事 业。所谓机动车 自身 的系统工 程是指 机动车排 放污 染包括 排 气管废气 ( 尾气 ) 曲轴箱泄漏 、 、 油箱 及燃 料系统蒸 发 的排 放物质等。所谓机动车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是指机动车污 染 防治工作涵 盖 自新 车定 型 开始 , 到在用 车 的整个 使 用过 程, 直至机动车 的报 废为止 。由于上 述特 点 , 得机 动车污 使 染防治工作涉及 多个部门 、 多个领 域和多项技术。我国 当前 的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工作存在如下主要 问题 。
黑龙江交通科技
HE L ONGJANG I L I JAOT ONG J KE I
No 3, 0 7 . 2 0
( u o17 S m N .5)
机 动 车 排 放污 染 防治 工 作 中存 在 的 问题 及 对 策
相 东。金 , 彤。杨庆 荣 ,
(.黑龙江省 红兴隆农垦道 路运 输管理科 ; .黑龙江省农垦道路运 输管理处 ) 1 2 摘 要: 通过对我 国机 动车污染防治现状的调查 , 分析 了存 在 的主要 问题及根 源 , 明了我 国应采取 的各方 阐
我国汽车尾气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我国汽车尾气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余建峰(上饶市环境保护局,江西 上饶 334000)摘要:我国已连续八年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汽车尾气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雾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
分析研究我国汽车尾气污染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合理化防治对策及建议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汽车;尾气污染;治理对策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7)09-0032-01DOI:10.16647/15-1369/X.2017.09.018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utomobile exhaust pollution in ChinaYu Jianfeng(Shangr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Shangrao Jiangxi 334000,China)Abstract: China has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automobile production and sales for eight consecutive years, the automobile exhaust pollu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air pollution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reason causing haze and photochemical smog pollution, the urgency of the automobile pollution preven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ar exhaust pollution in our country, and put forward the reasonable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 very necessary.Key words:Automobile;Exhaust gas pollution;Control measures1 我国汽车尾气污染现状调查2009-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2016年汽车销量达2802.8万辆,汽车保有量从2009年的0.57 亿辆增长到2016年的1.84亿辆,年复合增长率约14.8%,汽车保有量居世界第二位。
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汽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选择要分析了车辆排放的组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了减少车辆排放排放,优化交通结构,推广清洁燃料,加强I/M制度等防治措施与对策。
并提出减少尾气的对策,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关键词:车辆排放;污染;防治措施顺序录选择要1车辆排放污染现状31.1 车辆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主要污染源31.2车辆排放危害41.2.1车辆排放的直接危害41.2.2车辆排放的间接危害42 我国车辆排放高污染的成因分析52.1 车的质量不高,造成高排放52.2 燃油质量差,造成高油耗、高排放62.3 由于道路限制和交通不畅导致高排放62.4 车辆排气控制水平低62.5 管理职责不明确63 尾气处理措施73.1减少废气排放73.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73.3推广清洁燃料83.4严格的I/M制度84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对策95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105.1混合动力汽车105.2 氮动力汽车115.3 叶片式电动汽车116 结束语12参考汽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1车辆排放污染现状1.1 车辆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主要污染源大气环境的污染源分为固定源和汽车源两类。
汽车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等;固定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和居民生活的排气污染。
由于煤炭消耗在我国一次能源总消耗量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因此燃煤排放的污染物如SO2, CO2,NOx以及颗粒物等过去一直是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但是近年来随着环保技术的提高;特别是环保治理的力度加大,固定污染源污染所占的比重正在得以控制和下降。
而同时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源污染的严重性正在日益增加,其对大气污染所占的比重,特别是大城市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其车辆排放排放对大气污染物的分担率已达到或超过西方国家所占的比例。
汽车尾气污染物CO, NOx 和HC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制度存在问题及完善
发表时间:2019-11-20T11:15:58.7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作者:周雅萍
[导读] 摘要:在现代化城市中,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快速[1]。
乌鲁木齐市机动车排污监督管理办公室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摘要:在现代化城市中,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快速[1]。
但是,当我们享受着汽车给我们带来速度服务的同时,汽车也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一定影响。
由于汽车数量的逐渐增加,汽车排放的尾气也随之增长,这些汽车尾气排放到大气之中,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已经影响到了居民的健康状况。
本文笔者就针对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制度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污染;制度问题;措施
近年来,国家经济的增长很快,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所以国家的机动车保有量也大大的增加。
而在汽车数量增长的同时,汽车尾气的排放却得不到良好的制止,污染了城市生活环境。
国家对于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制度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各个方面制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为了能够更好的治理机动车尾气排放,首先就要建立健全各方面的制度。
一、造成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原因
1.1城市规划和交通布局不合理
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一般的大中型城市人口都在几百万左右,人们为了满足出行的需求开始大量的购买机动车,这让城市内机动车的保有量大幅度提升,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将会给城市的交通增加巨大的压力。
而我国的城市化还在建设之中,交通布局的规划也都还不够完善,所以形成了严重的交通堵塞现象,交通堵塞使机动车的尾气排放非常集中,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另外,我国城市在进行建设和交通规划时,大部分都采用的是放射性的建设方式。
这样城市中心处于商贸中心,餐饮文娱中心和交通中心之间,更加剧了交通堵塞问题,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加剧。
1.2气象条件和大气运动的影响
在正常的情况下,气象条件和大气运动能够对机动车排放的尾气进行一定的疏散,减少空气污染[2]。
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阳光能够充足的照射也会有助于城市内空气的自然流动,再加上城市自然风的综合作用,会让汽车尾气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效的扩散,减小污染。
而在阴雨的天气情况下,雨水会使空气中的污染浓度有效的降低,从而较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危害。
而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城市建设布局混乱,人口多而密集。
人类的工业建设和活动严重影响了城市内空气的流通,使城市内的空气污染的不到有效的扩散,累积的尾气排放和大气污染让空气环境更加恶劣。
另外,城市建设过程中,忽略了城市绿化的建设,这样城市的空气污染不能很好的治理。
二、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制度存在问题
2.1政府统筹规划有待完善
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这一工作的良好实施,要在环保部门,税务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等多个工作部门共同协同下才能完成,只有部门之间互相合作才能建立统一的机动车尾气污染监督管理体系。
目前,在很多城市的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中,都是由单一的部门对尾气防治工作进行管理,环保部门只管理空气污染方面的问题,交通部门只是检查交通工作。
这样极大的降低了尾气防治工作的管理效率。
也没有发挥出政府统筹规划的作用。
另外,在防止工作中,各部门之间责任分工也都不明确,造成了治理混乱的现象。
2.2检测制度有待完善
机动车的尾气排放不符合标准是要经过严格的管控和检测的,在我国机动车要经过严格的检查才能流通的市场,被人们购买使用。
在机动车的质量检查过程中,国家工信部门,环保部门和质量检查部门都要参与进来,对机动车的安全性能和尾气排放标准做必要的检查,以保证机动车符合各项标准,不给环境造成污染。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
各个部门之间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导致检测工作有失整体性。
没有统一的检测规章制度,各个部门的检测标准也都大不相同。
严重后影响了汽车尾气排放检测工作,导致很多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都进入了市场,从而造成了环境污染。
2.3防治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的机动车环保公共建设中,防治管理制度还不尽完善,影响了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治理。
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就没有完善的管理方法,防治尾气工作就会很难实施。
首先,在城市的建设中,机动车尾气防治工作的执行力度还不够完善,只有少部分的城市发放了机动车环保标志,很多城市还没有重视起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性。
其次,城市内汽车尾气防治管理监督制度还不完善,还没有成立专门的机动车尾气防治工作部门,做不到对汽车尾气排放的监督,很多城市汽车尾气依然超标。
第三,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少的城市在进行汽车尾气防治工作中都找不到头绪,很多的部门都不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对于发现尾气超标的现象也没有严格的措施去惩罚和管理。
三、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制度改善措施
3.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国家要重视起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对于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找到解决的办法。
并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第一,要建立相应的防治管理制度。
保证政府各部门相互协调发展,发挥政府统筹规划的作用,将于机动车尾气防治工作有关的相关部门,进行明确的职权限定。
对于交通部门要求其整改城市内重要堵塞路段,解决交通堵塞问题,减少环境污染。
并且要求交通部门成立机动车尾气监管小组,专门调查机动车尾气超标车辆,对尾气超标车辆进行整改。
另外,环保部门要落实自身的环保工作,加快城市绿化的建设,并且针对机动车尾气污染尽快找到治理方案。
另外,要成立各部门统一的机动车尾气治理小组,共同研究综合治理汽车尾气的办法。
通过管理制度的完善,明确各方职责也使各部门能够协调工作,提高机动车尾气治理的工作效率。
第二,要健全维护检测制。
在对机动车性能检测的过程中。
国家工信部,环保局和质检局等相关部门,要相互协调自身的工作职责,建立统一的检测标准,保证汽车尾气检测工作。
不让不符合尾气排放标准的汽车进入市场,从而在源头上减轻机动车尾气污染。
第三,国家交通部门要完善相应的机动车管理制度。
首先机动车限行制度是有必要明确和完善的,机动车限行制度是我国为了解决交通问题和尾气污染问题提出的重要制度,这一制度良好的改善了我国的交通状况和尾气污染。
但是这一制度还有待完善,在尾气排放日益
严重的前提下。
限行制度一定要实行和完善,要与环保制度相融合,两个部门要加大联系,共同制定限行政策,对机动车限行时间,限行交通线路进行严格的规划。
从而提高限行制度的制度效率,减少交通堵塞问题和尾气排放问题。
第四,机动车定期检测制度。
机动车的定期检测工作也十分有必要,虽然在机动车出厂时已经做了必要的检测工作。
但是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损耗,机动车的性能也会发生变化,尾气排放也会增加。
这就需要对汽车进行尾气排放标准检查,对运行中的车辆进行严格的检查,发现尾气超标的车辆就要责令修正,禁止上路。
而检查部门通过检查结果,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那种品牌的汽车尾气超标较多,尾气污染较重都要制成报告交给有关部门,让有关部门进行下一步的整改工作。
第五,要完善新能源发展制度,鼓励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新能源采用的都是清洁型能源,对大气污染非常小。
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新能源成就,并且运用到汽车领域当中,但是还不够完善,有些技术问题还要经过处理。
所以一定要制定相关的制度给予新能源发展制度支持。
结束语
数据统一机动车的尾气污染物排放已经达到了50%的污染贡献率,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机动车尾气防治工作,完善各项制度,提升机动车尾气防治的工作效率[3]。
参考文献:
[1]黄盼. 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制度存在问题及完善[D].
[2]蒲红[1]. 机动车排污防治立法问题研究[J]. 企业经济,2010(12):190-192.
[3]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探究[D]. 山西财经大学,2015.
作者简介:周雅萍(1991.05),女,汉族,甘肃,本科,现工作单位:乌鲁木齐市机动车排污监督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