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

合集下载

旅游学概论-旅游者条件

旅游学概论-旅游者条件

地位与声望的动机——会议
第四节 旅游者类型及其特点
一、旅游者的类型 1、按地理范围 2、按费用 3、距离 4、组织形式 5、按旅游者购买心理 ▲理智型 这种旅游者头脑比较清醒冷静,经验比较丰富,对 旅游产品的品质、特征、用途、价格高低等都有自己的 见解,主观性强,不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少感情 用事。他们能够广泛收集信息,了解市场行情,进行认 真分析,权衡各种利弊因素,然后才实施购买行为。
三、旅游动机的类型
1、日本学者的分类 心情的动机——追求愉悦
身体的动机——康体、保健
精神的动机——审美、教育 经济的动机——商务旅行
2.美国学者的分类
[提问]同学们自身会出于哪些需要而进行旅游? 美国著名的旅游学教授罗伯特 ·W 麦金托什提出,旅游动机可划 分四种基本类型: 身体健康的动机——疗养、运动、治疗、休闲 文化动机——历史文化故迹、修研、增长知识和见闻 交际动机——探亲、访问故乡、民间交往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 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爱和归属的需要
安全、保护
自尊、地位
感情、爱情、友谊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食物、水、 空气
2、个人的文化修养、年龄和性别
●个人的文化程度与修养显然与一个人的受 教育程度有关。受过较高程度教育的人,掌握的知 识和关于外界的信息也相对较多,从而更有亲自了 解外部世界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有助于克服对 陌生环境的不安和恐惧。
”Disposable Income” ,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 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 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即:可支配收入=总收入—全部税收
(三)可随意支配收入(可自由支配收入)
“Discretionary income”,指全部的总收入扣除全部税 收,社会消费(保险、养老、保健、教育等)以及日常生活 必须消费部分(衣、食、住、行等)之后余下的收入。

成为旅游者的客观因素

成为旅游者的客观因素

收入水平影响旅游消费结构
(1)收入较高者会在食住游购娱方面花费较多; (2)收入较低者则在行方面花费比例较大。 收入水平影响对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的选择
4
二、闲暇时间
闲暇
B
谋生活 动时间 生理活 动时间
A 个人时间
C
必要社会 活动时间
E
5
D
个人和家庭 事务时间
二、闲暇时间
人的活动时间构成示意图:
谋生活动时间(工作时间) 生理活动时间(吃饭、睡觉等) 个人和家庭事务时间(家务等) 必要的社会活动时间(宴会、聚会等) 每日闲暇 闲暇时间 周末闲暇时间 公共节假日时间 带薪假期
6
人的活动时间
闲暇时间对旅游的影响:
• 每日闲暇时间:只能用于就地或家中休息 • 周末闲暇时间:只能用于短距离旅游活动
成为旅游者的 客观条件
1
成为旅游者的客观条件:
一 二 三
可自由支配收入 闲暇时间
其他因素
2
一、可自由支配收入
税收
个 人 总 必须支配收入 收 入
日常生活消费(食、住、行、衣等) 社会消费(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 一般的家庭游者的影响
收入水平影响旅游消费水平
• 公共节假日时间:只能用于短距离旅游活动
• 带薪假期:可产生大量的中、长距离旅游者
7
三、其他因素
• 身体能力状况:性别和年龄 • 家庭结构状况:(1)职业 (2)受教育程度 (3)家庭结构
8
家庭生命周期:
单身——新婚——初为父母——空巢——分解
结婚 第一个
小孩出生
小孩独立
老年丧偶
9
课后作业
我的旅游计划: 继“我想去的地方”之后,计划你将在何 时实现你的旅游计划,在六要素上各准备 消费多少钱?

(旅游学概论课件)项目三旅游者

(旅游学概论课件)项目三旅游者

1.国内旅游者的分类 (1)国内旅游者
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我国境内其他地方的 旅游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 游客。
(2)国内一日游游客 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公里以外,出游时间超
过6小时但又不足24小时,并未在我国境内其他地方的旅 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2.不属于国内旅游者的人员: (1)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级以上领导。 (2)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 (3)调遣的武装人员。 (4)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5)到基层锻炼的干部。 (6)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 (7)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课间讨论】
1、请列举一个国内一日游旅游者出行的旅游线路? 2、请列举一个不是国内旅游者的人员类型? 3、请列举一个不是国际旅游者的人员类型?
图3-2人生的时间构成
足够的闲暇时间
其他影响因素
二、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
旅游需要 旅游需要是旅游者出游的内驱动力。需要分为生理 的和心理的,也可说是物质的和精神的。
图3-3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直接驱动人们外出旅游的内部驱动 力,在旅游动机的驱使下,人们确定旅游目标后采 取行动,使旅游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消除紧张。
医疗保健型旅游者主要是指那些为达到 消除疲劳、增进身体和心理健康、治疗慢性疾 病等目的而参加一些有益于身体和心理健康方 面的旅游活动的旅游者。
老年旅游者为主要人群 停留时间较长
文化型旅游者
文化型旅游者是指为追求精神文化需求 的满足而外出旅行游览的人。
1.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较强的求知欲。 2.多数旅游者具有专长和特殊兴趣,期望在旅行 中能与同行切磋交流,相互启发,解决自己在 研究中碰到的问题。 3.对导游的文化知识基础有较高的要求,对日程 安排的周密性和旅游线路的科学性比较敏感。

2、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2、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二、闲暇时间
(全国总工会2013年6月调查数据)
客观因素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二、闲暇时间
客观因素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二、闲暇时间
客观因素
资料卡 2015年8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 要求: 1. 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纳入议事日程,制 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并抓好落实。 2. 鼓励错峰休假。在稳定全国统一的既有节假日前提下,各单位和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 情况,将带薪休假与本地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 3. 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 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家庭生命周期对旅游的影响
特点:没有旅游兴趣
特点:大量外出观光、 疗养的旅游活动
分解阶段 空巢阶段
特点:取决于经济 和 孩子教育需要
初为父母阶段
特点:乐于旅游,多以 消遣为主
新婚阶段
特点:乐于 旅游
单身阶段
客观因素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主观因素
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是旅游者 产生的客观条件。
主观因素
✓精神需要
——维持认知、感情等平衡 后天的、随着人的认知改变
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主观因素
三、旅游动机
中国民谣中的“需要百态”
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恰的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旅游概论 第三章 旅游者

旅游概论 第三章 旅游者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ㆍ马斯洛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 提出人类的基本需要有五种:
自我实现的需要 受尊重的需要 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第二节 旅游者形成的条件
旅游动机的产生是为了满足哪种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于指导旅游服务工作有重要意 义,但并不能完全解释人们外出旅游是出于何种需要的 问题。
第二节 旅游者形成的条件 逗留时间超过一年的人
市场需求
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
第二节 旅游者形成的条件
一、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 (一)个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水平
家庭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是实现旅游活动的前提之 一和重要物质基础。但真正决定能否实现旅游活动 的家庭收入水平实际上是指家庭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水平。
可自由支配收入=个人或家庭收入-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 消费-日常生活必须消费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
三、国内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
(一)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1984年,世界旅游组织参照罗马会议对国际旅游者的 定义给国内旅游者下了一个定义,以求得国际间的一致 和可比性。
任何因消遣、度假、体育、商务、公务、会议、疗养、学习 和宗教等目的而在其居住国内进行24小时以上、一年之内的旅 行的人,均视为国内旅游者。
多中心型的人,特点是思 想开朗、兴趣广泛多变。 行为上表现为喜新奇、好 冒险、活动量大,不愿随 大流,喜欢与不同文化背 景的人打交道和相处。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
(三)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等:
为移民或就业而进入目的 地国家的人 以外交官或军事人员身份 访问该国的人 上述人员的随从 避难者、流浪者以及边境 工作人员 逗留时间超过一年的人
但包括下列人员:
中途停留在该国的外国轮 船或飞机的乘务人员

旅游学概论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旅游学概论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旅游学概论案例分析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什么?(1)享受属性;(2)审美属性;(3)消费属性;(4)社交属性。

2.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首先,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其次,旅游业具有经济性;第三,旅游业具有服务性;第四,旅游业具有依赖性;第五,旅游业具有带动性;第六,旅游业具有外向型;第七,旅游业具有季节性。

3.国际旅游的概念与类型是什么?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访问的旅游活动。

根据旅游者的流向,又可分为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根据国际旅游的范围大小,又可分为跨国旅游、洲际旅游和环球旅游三种具体形式。

45.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旅游学的任务就是通过研究来认识这种矛盾的性质及其发生原因、形态结构、运动规律和它所产生的各种外部影响。

二、思考题1.分析旅游者产生的条件有哪些?(1)主观条件就是旅游动机,一个人心理类型:在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方面的因素中,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其他因素:①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②年龄③性别④支付能力。

以上关于旅游动机影响因素的择要介绍仅是针对旅游者的个人方面的因素外,很多外部因素,如社会历史条件、微社会环境等,也会对人的旅游动机产生某种或正或负的影响。

(2)客观条件有:第一,足够的支付能力;第二,足够的闲暇时间,其包括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必须的附加工作时间、用于满足生理需要的生活时间、必须的社会活动时间和闲暇时间;第三,其他影响因素,包括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一个人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或家庭拖累状况。

2.散客旅游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其一,旅游的意义发生转变;其二,旅游者的心理需求进入更高层次;其三,传统的团队旅游模式难以满足个性化要求;其四,旅游者单独出游能力提高。

第三章旅游资源一、简答题1.旅游资源破坏的原因有哪些?(1)一类是自然性原因,如天灾、自然风化、生物原因。

第三章_旅游者

第三章_旅游者

(二)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 1.个人需要与旅游动机 2.旅游动机的类型 3.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1)性别、年龄和教育 (2)经济能力、余暇时间和职业 (3)个性心理 (4)社会文化因素
四、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一)旅游者类型及其划分
1.按游客的人口统计特征划分 (1)按年龄划分,可分为青少年旅游者、中青年旅游者、老年旅游 者。 (2)按性别划分,可分为男性旅游者和女性旅游者。 (3)按收入划分,可分为豪华型旅游者、经济型旅游者。 (4)按职业划分,可分为商人、学生、公司员工等多种类型的旅游 者。 2.按旅游目的划分
恩格尔系数(%)=食品费支出÷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定律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 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揭示了居 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国际上常常用恩 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百 分之五十九以上为贫困,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五十九 为温饱,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五十为小康,百分之三 十至百分之四十为富裕,低于百分之三十为最富裕。 二○○○年,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首次低于百分之 五十。
2、差旅型旅游者
(1)人数少,出行频繁。 (2)没有季节性限制。 (3)选择自由度较小、甚至根本没有选择余地。 (4)消费相对较高。 (5)对价格不太敏感。
3、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
兼有上述两种类型旅游者的特点 (1)出游季节性较弱; (2)对旅游价格敏感; (3)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自由度不大。
2、北美国家的定义:
• 加拿大:旅游者指到离开其所居社区边
界至少50英里以外的地方去旅行的人。
• 美国:旅游者为了外出出差、消遣、个
人事务、或者出于工作上下班之外的其 它任何原因而离家外出旅行至少50英里 (单程)的人,而不管其在外过夜还是 当日返回。

旅游学概论教案 第三章 旅游者

旅游学概论教案 第三章 旅游者
二、我国关于旅游者的解释
(一)我国关于国际旅游者的解释
凡是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同胞,均属我国的国际游客。
(二)我国关于国内旅游者的解释
国家统计局对国内旅游者的概念做如下界定:国内游客是指为了观光游览、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其长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其出游的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谋取报酬的人。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教具、多媒体教室等。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旧课复习】
【导入新课】
什么是旅游者?同学们大多都是从外地到江门来念书的,算不算旅游者?为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旅游者概念
一、国际上关于旅游者的定义
1.国家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的定义
2.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8.湖北大学马勇教授的分类
(三)影响旅游动机形成的因素
1.个性心理特征
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对旅游动机的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美国的心理学家斯坦利·帕洛格将人的心理特征分为五种类型:即自我中心型、近自我中心型、中间型、近多中心型和多中心型。
2.个人自身条件
就性别而言,女性旅游者的出行主要出自于文化动机、购物动机、浪漫动机等,而男性旅游者的出行动机则更多的与体育锻炼、探险、度假等有关。
1.德国学者格里克斯曼
德国学者格里克斯曼将旅游行为的动机分为四大类型,分别为心理的动机、精神的动机、身体的动机和经济的动机。
2.日本学者田中喜一的分类
3.日本学者今井省吾的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性别的差异
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外出旅游。
3、年龄的差异
一般而言,年轻人倾向于时新、富有刺激性、冒险性强、体力 消耗大的旅游活动;中年人大多数倾向于求实、求稳、求名或具 有专业爱好、追求享受的旅游活动;老年人倾向于选择节奏舒缓、 舒适并且体力消耗小的旅游活动。
4、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程度
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外出旅游的可能性越大。
(1)在国外学习,膳宿在校的 学生应列入旅游者范围;
(2)短期旅行者及过往旅行者 不宜作为旅游者。
(3)旅游者(过夜旅游者),是指到一个 国家作短期访问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 其旅行的目的是:其一,闲暇的消遣(包 括娱乐、度假、疗养保健、学习、宗教信 仰或体育运动等目的);其二,为了工商 业务、探亲、公务出使或出席会议等。
(二)我国学者对旅游动机的分类
南京师范大学张树夫的分类
分类
1、游览型动机
2、休闲型动机 3、文化型动机 4、经济型动机 5、探险型动机 6、生态型动机 7、社交型动机 8、纪念型动机 9、宗教朝觐型动机 10、国际旅游型动机
目的
看名胜、开眼界、游山玩水、增长见识
追求自在、舒畅、潇洒、休闲
景点探源、寻觅文化遗迹、欣赏乡土文化
1876年,在瑞士出 版的一部字典上,对旅游者 的解释是:出于一种好奇心, 为了得到愉快而进行旅行的 人。
我国学者马 勇1998年 在其主编的《旅游学概论》中, 对旅游者的定义是:“以闲暇消 遣为目的,或因学术、商务、探 亲访友、疗养、宗教活动等原因, 暂时离开常住地到异地逗留24 小时以上的人”

初为父母阶段
是第一个孩子出生到子女独立生活前阶段。
特点是:家庭人口增多,开支增加。此阶段是否会外出旅游, 取决于家庭的收入状况和孩子教育的需要。一般而言,发展 中国家此阶段人们很少外出旅游,发达国家在子女幼小时也 较少外出旅游。
l
空巢阶段
是子女,沒有其他负担;闲暇时间较多(大多 数已经退休)。此時,往往大量外出参加疗养、观光旅游活 动。
二、闲暇时间
人的活动时间构成示意图
人的活动时间
谋生活动时间(工作时间) 满足生理需要时间(吃饭、睡觉等) 处理家务时间 社会活动时间
平时工作后的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 周末闲暇时间
公共节假日时间 带薪假期
•欧洲部分国家的带薪假期和公共节假日
国家
带薪 假期 (周)
公共 节假 日 (天)
国家
带薪 公共节 假期 假日 (周) (天)
一、旅游动机的形成
二、旅游动机的分类
(一)国外学者的分类
美国学者奥德曼的分类
分类
目的
1、健康动机 2、好奇动机 3、体育动机 4、探亲访友 5、公务动机 6、寻求乐趣 7、精神寄托或宗教信仰 8、自我尊重
使身心得到调整和保养 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好奇心 参与或观看某些体育活动或比赛
寻根问祖、归还故土 外出考察、公务、经商 为了游玩娱乐(获得某种刺激) 朝圣、参加宗教活动或欣赏文艺 、音乐 受邀请或寻访名胜
(2)“国内一日游游客”,指:我国大陆居民 离开長住地10公里以外,出游时间超过6小 时但不足24小时,并未在我国境内其他地方 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
一、收入水平
(一)关于个人可自由支配的实际收入
收入分解示意图
稅收
个人总收入 必须支配收入
日常生活消费(衣、食、住、行等) 社会消费(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 一般的家庭耐用消费品
奥地利 丹麦 法国 希腊
5 5 5-6 4
13 10 11 12
比利时 芬兰 德国
爱尔兰
4-5 5-6 5-6

10 14 10 10
意大利 挪威 西班牙
4-6 4
4-5
10 10 14
荷兰 葡萄牙
瑞典
5 4-5 5-8
7-9 12 11
瑞士 4-5

英国 4-6

三、影响旅游者产生的其他 客观条件
5、职业
职业的不同对旅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收入水平; (2)职业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闲暇时间;
(3)职业的不同(即工作性质的不同)往往导致人们选择 不同的旅游活动,如果工作繁杂程度高、人际交往频繁、工作任 务繁重、则倾向于选择放松性质的度假、娱乐消遣型旅游。
(4)游览者(“短程游览者”或“一日游 游客”),是指到一个国家逗留时间不到 24小时的游客。
1970年,“世界旅游组织”(WTO) 成立后,将这一定义作为本组织对纳入旅 游人员的解释。
我国政府对国际旅游者的统计规定
1、凡是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统称为 (来华)海外游客;
2、海外游客是指:来我国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 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 教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1、国内游客是指:任何因休闲、娱 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 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 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自己长 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 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访问的 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 的人。
2、国内游客分为两类:
(1)“国内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 長住地,在我国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 内停留至少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 客;
l
单身阶段
是人们大多数在经济上已经自主,脱离开原有家庭的阶 段。
特点是:沒有家庭拖累,消费比较自由,用于娱乐和旅 游的时间相对较多,思想活跃,乐于追求新潮。此阶 段,人们往往乐于外出旅游,特别是乐于参加带有探 险、体育、新奇色彩的旅游活动。
l
新婚阶段
是从结婚到第一个孩子出生阶段。
特点是:一般沒有其他经济负担,闲暇时间较多,乐于 寻求快乐的生活方式。此阶段,人们往往乐于外出旅 游,特别是乐于参加带有消遣娱乐性质的旅游活动。
▪ 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 “中间型”,特征是:各种性格特征均不明显的混合
▪ 型。 “近自我中心型”和“近多中心型”,特征是:分别 属于两个极端类型与“中间型”之间但又略倾向于各 极端类型特征的过渡类型。
不同心理(性格)特征的人的旅游动机和心理特点比较
自我中心型
希望旅游地是熟悉的地方
喜欢在旅游地进行常规活动
可自由支配的实际收入
恩格尔曲线




生活必需品支出 奢侈品支出
恩格尔定律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来购 买食物(生活必需品)的部分所占比例将会下 降;收入中用来购买奢侈品的部分所占比例将 会上升。
恩格尔系数
购买食物支出 恩格尔系数=-------×100%
收入
收入水平对旅游的影响
影响到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 影响到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及旅游活动范围的选择 影响到旅游者对旅行方式、旅游活动内容的选择 影响到旅游者外出逗留的时间长短 影响到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朋友往来、了解知识、家庭 团圆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的分类
分类
目的
1、生理动机诱发因素 2、文化动机诱发因素 3、人的动机诱发因素
4、地位和声望诱发动机
体力的休息、参加体育活动、娱乐、健康等 获得有关其他国家、地区的知识
结识朋友、探亲访友、避开日常工作以及家庭或 邻居、建立新的友谊等
希望受人承认、引人注目、受人赏识、具有好名声 等
l
分解阶段
是老年夫妇丧失配偶阶段。
特点是:孤独的老年人在情感、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等方面发 生很大的变化,人们往往丧失生活乐趣,对旅游也丧失乐趣。
4、文化信息和新闻媒体的作用 5、政府或单位的鼓励因素 6、旅游业的发达程度 7、气候气象因素
影响人们外出旅游的时间 影响人们外出旅游的目的地
第三节 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 -旅游动机
旅游活动主体-旅游者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旅游者 的概念性定义和统计标准定义;认识旅游者产 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认识旅游动机的形 成过程、分类及影响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
本章教学重点
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 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即旅游动机
本章体系结构

第一节 旅游者的定义
一、关于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
(一)个人因素
1、心理或性格的差异 美国学者帕洛格的“心理类型模式”(“性格类型模式”

人数


近自
我中 型
心型
自我中
心型
近多
中心 型
多中心 型
心理(性格)类型
“自我中心型”,特征是:思想谨小慎微,多忧
多虑,不爱冒险,喜好安逸轻松,活动量小,喜欢熟
▪ 悉的环境和气氛。 “多中心型”,特征是:思想开朗,兴趣广泛而多变 ,喜好新奇,好冒险,活动量大,不愿随大流,喜欢
不能列为旅游者的人员包括:
(1)抵达某国就业任职,或从事任何营业 活动者;
(2)到国外定居者;
(3)到国外学习,膳宿在校的学生;
(4)住在边境的居民越过边境到邻国去工 作的人;
(5)临时过境而不逗留的旅行者,即使在 某国境内时间超过24小时也不算作旅游者。
国际官方旅游组织委员会的修正 意见
1950年,世界旅游组织的 前身――国际官方旅游组织委员 会在接受了国际联盟上述定义的 基础上,提出了两点修正意见:
3、按照海外游客在我国大陆停留时间的差别,将其划分 为两类:第一,海外旅游者,即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 内停留至少一夜的海外游客(过夜游客);第二,海外一 日游游客,即未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而是当 日往返)的海外游客(不过夜游客);
英国英格兰旅游局的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