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 英国教育体制.

合集下载

自考“比较教育”资料(6)

自考“比较教育”资料(6)

英国是如何⼤⼒加强中央政府对教育的管理和控制的?(1)《1944年教育法》颁布后,中央政府的权⼒就有所加强。

(2)1964年教育和科学部取代原来的教育部,表明中央集权化的趋势开始明显加强。

(3)1988年教育改⾰法的颁布则是英国教育管理体制发展的转折点,⼤⼤增强了中央政府的教育领导权限。

这主要表现在:通过成⽴⾼等教育基⾦会,把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升格为⼤学,取消⾼等教育的双重制,中央政府扩⼤了⾼等教育的管理权限。

通过实施全国统⼀课程和统⼀考试,允许地⽅教育*管理的学校成为直接拨款学校,以及建⽴城市技术学院等措施,中央政府增强了对基础教育的约束能⼒。

简述英国⾼等教育的双重制。

1965年英国教育与科学⼤⾂提出实⾏⾼等教育的双重制,以使⾼层次继续教育更好地与⾼等教育保持⼀致,减少两者之间的地位差异。

所谓双重制就是把⾼等教育分成“⾃治”的⼤学和“公⽴”的多科技术学院、教育学院等两⼤部分。

两部分的差别主要是:①在管理上,⼤学享有⾃主权,⽽公⽴⾼等学校则受到多⽅控制;②在学术上,⼤学有学位授予权,⽽公⽴⾼等学校则没有;③在经费上,⼤学的经费由政府⽀付,⽽公⽴⾼校的经费则由地⽅*⽀付。

④在学制上,⼤学以全⽇制为主,公⽴⾼校则以部分时间制为主。

⑤⼤学⼏乎都是综合性的,系科齐全,以学术性教育为主,⽽公⽴⾼校则以技术和师资培训为主,重点在职业培训。

⑥⼤学⾯向全国,是科研和教学中⼼,⽽公⽴⾼校则⾯向本地区,主要是教学单位。

简述英国学前教育的宗旨:英国学前教育旨在培养⼉童的适当态度和习惯,注意⼉童的⾝⼼健康和良好社会⾏为的培养,其⽬标包括六个⽅⾯:①个体社会化发展;②语⾔和识字;③数字;④对世界的了解与理解;⑤创造性;⑥具体发展。

简述英国《20世纪90年代⾼等教育的发展》绿⽪书:1985年英国教育和科学⼤⾂向议会提出了该绿⽪书。

它被认为是英国⾼等教育旧时代的结束和后罗宾斯时代开始的标志。

其主要内容是:①重视发展⾼等教育和⼯商业之间的联系及其与地⽅、企业和社区的联系;②改变⾼等教育⼊学的“罗宾斯原则”,从“谁有资格谁升学”改为“谁能收益谁升学”;③发展继续教育和终⾝教育,希望政府加以领导,雇主和学员分别承担⼀定的费⽤;④对科研,要加强评估,要从私⼈财源中获得更多的资⾦,要更好地进⾏管理以产⽣更⼤的经济效益。

如何评价英国教育

如何评价英国教育

如何评价英国教育
英国教育一直以来备受世人瞩目,其独特的教育体系和优质的教学
质量备受赞誉。

那么,如何评价英国教育呢?
首先,英国教育体系具有充分发展的特点。

英国的教育分为小学、
中学、大学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元化的课程
设置。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培养兴趣爱好,探索潜能,实现个人价值。

此外,英国的大学教育享誉世界,吸
引着来自全球的学生前来学习。

优质的大学资源和研究机会为学生提
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英国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英国的教育体系中,
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沟通技巧。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拓展视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这种培养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

此外,英国教育强调实践教育和社会实践。

英国的教学模式更加注
重实践环节,学生有机会参与各种实践课程、实习和实践项目,将理
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
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风貌,培养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英国教育体系丰富多彩,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如何评价英国教育?可以说,英国教育在世界教育舞台上独具特色,为学生的成长成才铺平了道路,值得我们深切肯定和赞扬。

比较学前教育 英国学前教育

比较学前教育 英国学前教育
➢ 总之,在英国早期儿童教育的原则和传统已经建立起来,为5岁 以下儿童提供的最好的教育,必须与下一个阶段的学习相联系。 预计将来会出现类似于为 5~16岁儿童指定的课程方案。
➢ 英国的师资以前由小规模、专门化的学院来培养。70 年代后, 师资培训机构缺乏专家,5岁以下幼师水平良莠不齐。
第三节 英国学前教育改革动 向
第二节 英国学前教育现状
三、英国学前教育课程(P32-P33)
➢ 英国多数儿童教育家都把《早年课程分类》作为教育实践指导。 ➢ 在任何情况下,课程都被看做是家庭教育的补充。课程目标是:
为全体儿童提供能发挥他们最大潜能的环境,培养语言能力、独 立性及社会技能,发展幼儿聆听、观察、讨论、实验的能力等。 ➢ 英国课程一向以自由著称,课程有各地方教育当局及学习自行确 定,并无全国统一的课程与教材。 ➢ 5-7岁的学生有三门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以及七门基础 课程:工艺、体育、音乐、美术、手工、历史、地理等。 ➢ 5岁以下的学习内容有英语与文学、数学、科学、美育与创造等 。教学形式都以小组教育和个别教育为主。
比较学前教育
第一章 英国学前教育
第一节 英国学前教育沿革 第二节 英国学前教育现状 第三节 英国学前教育改革动向
第一节 英国学前教育沿革
一、17世纪末——19世纪末英国学前教育概况
➢ 1816年,欧文在新拉纳克创办幼儿学校,他是英国第一个创办幼 儿学校的人。 (P26)
➢ 1820年,怀尔德斯平在伦敦创办一所幼儿学校,其对英国的幼儿 学校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P26)
第二节 英国学前教育现状
➢ 英国采用的是一种非正规的家长教育方式。在家长教育方面最有 影响的两个组织:斯寇普(1976年建立的旨在帮助家庭自助的组 织)和寇普(1951年,作为家庭经验指导中心,交给受教育程度 不高的父母一些基本的家务技能。)。

英国和中国的比较

英国和中国的比较

英国和中国的比较一、政治政党体制英国的政体为君主立宪制。

英国的政党主要有保守党、工党、自由民主党。

(1)保守党是执政党,该党曾4次连续执政,成为20世纪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政党。

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裕阶层,主张自由市场经济。

主张限制工会权利,加强“法律”和“秩序”。

强调维护英国主权,反对“联邦欧洲”,反对加入欧盟,主张建立“大西洋共同体”以加强英美特殊关系。

强调北约仍是英国安全与防务的基石。

(2)工党是主要反对党。

1900年成立。

政治上提出“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经济上主张减少政府干预,严格控制月公共开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建立现代福利制度。

对外主张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主张加入欧元,主张同美国保持特殊关系。

(3)自由民主党,1988年3月成立。

2010年5月自由民主党与保守党联合组阁,上台执政。

主张继续维持与工党的合作关系,在公共服务、社会公正、环境保护等问题上采取比工党更“进步”的政策。

另外,英国的政党制度类型是两党制。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的政党主要分为执政党和民主党派,中国台湾地区有政党中国国民党。

(1)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一般十八岁可入党,不退,标志为党徽,人员称为中共党员、共产党人等,简称党员。

(2)民主党派指在中国大陆范围内,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八个参政党的统称。

它们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3)中国国民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由孙中山先生创立。

于1945年完成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统一大业。

1949年12.11总部由南京迁往台北至今,是台湾最大的政党。

二、教育体制英国实行5-16岁义务教育制度。

公立学校学生免交学费。

私立学校师资条件与教学设备都较好,但收费高,学生多为富家子弟。

英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拥有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水平,是近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发源地。

英美德法四国教育比较

英美德法四国教育比较

英美德法四国教育比较英国教育制度。

在中国小学6年,初高中各3年,共计12年;在英国则为13年制。

1-6年级其实就是幼儿园的等级,所以并没有具体教学。

7-9年级为一档次。

与中国小学类似,开始学习所有科目,但并不非常注重学习成绩,算是一种开导式教育以培养兴趣,故基础教育扎实度与国内不可相比。

10、11年级被称为GCSE,类似中国初中。

此时已经开始注重学生自己的兴趣培养,除语文(英语),数学,外语(法语)之外,必修的为物理、生物、化学、电脑、体育。

其他按照自己兴趣,选修3门科目。

其范围非常广泛,美术、音乐、地理、拉丁、德语、体育(理论)、商业、经济等。

所以学生可以不用为自己之前所不擅长的课再担心了,毕竟没有什么人是全才型的。

GCSE两年毕业需要参加一次统考,成绩分为:A*\A\B\C\D\E\F\U。

从优到次,U属于不及格。

等级按最后成绩百分比所定,一般来说,总成绩中统考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但这并没有特殊意义,选择A-Level所要学习的科目主要还是按照自己成绩,一般要求C及其以上,有些科目也许有特定要求。

12、13年级被称为A-Level,类似中国高中。

在这两年是腾飞的时刻,哪怕在之前GCSE,论知识的扎实度,中国学生还是有优势的。

但在A-Level,差距被缩短甚至被超越。

A-Level 第一年需要修4门课(科目不限),然后第二年则只需要修3门课。

(当然如果兴趣广泛也可选修最高至5门。

)原因很简单,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专心学习自己擅长或喜欢的学科。

因为更专注了,等入大学时,各科目的学生能力其实已经超越中国学生了。

也因为只需要修习3、4门课,所以是相当充裕,可以发展其他兴趣爱好A-Level因为科目数量原因,其制度有点类似大学。

每门科目需要学习特定数量的单元,每个单元有一次考试,然后算所有单元的总成绩。

考试在每年1月和5,6月,两个阶段,允许重考。

总成绩中考试占40%,平时成绩占30%,还有一份类似论文的作业占30%。

中英小学教育比较研究

中英小学教育比较研究

中英小学教育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在英语国家和中文国家之间的教育交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

这就涉及到了中英小学教育方面的比较研究。

为了解中英两国小学教育的异同点,本文将介绍中英两国小学教育的特点及其比较分析。

中文小学教育的特点中文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主要学习基本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社会学科。

此外,还有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

中文小学教育的特点如下:1. 纪律性强:中文小学教育非常注重纪律和秩序。

学生们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教师和其他学生,保持课堂的安静和有序。

2. 抢课强:在中国,家长非常重视教育,并希望他们的孩子尽可能受到更好的教育。

因此,抢课现象非常盛行,尤其是在一些著名学校中。

3. 作业多:中文小学教育非常注重作业。

学生们每天都要做大量的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

这有助于加强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技能。

4. 高强度学习:由于国内小学教育非常严格,所以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压力很大。

学校通常要求学生每天学习10多个小时,这很耗费他们的体力和精力。

1. 弹性大:英国小学教育的弹性比中国小学教育要大得多。

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课程,而不像中国学生那样被严格绑定在特定的课程上。

2. 基础教育强:英国小学教育非常重视基础教育。

学生们主要学习的是读、写、数学和科学等基础学科。

为了确保孩子们在这些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英国的小学教育很少涉及其他方面的课程。

3. 体育教育注重:英国小学教育非常注重体育教育。

学生们每周必须进行2小时的体育课程,这可以让他们发展出良好的体质和习惯。

4. 创意教育充分:英国小学教育非常注重创意教育。

这包括音乐、艺术等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在未来的生活和职业中得到更多的优势。

中英两国小学教育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其他方面则有很大的不同。

以下是中英两国小学教育比较。

1. 教育体制中国的小学教育体系严格,学生往往不得不在书堆中度过大多数时间。

学前比较教育-第一章 英国学前教育

学前比较教育-第一章 英国学前教育

5-7岁的学生有三门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以及七门基础 课程:工艺、体育、音乐、美术、手工、历史、地理等。
5岁以下的学习内容有英语与文学、数学、科学、美育与创造等 。教学形式都以小组教育和个别教育为主。
第二节 英国学前教育现状
四、英国学前教师的培养(P34-P35)
1.教师。凡年满18岁的青年人,有两门功课成绩达到A级以上已就业人 士或将要就业的成人有三种途径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④英国幼师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⑤注重学校的经济效益。 问题: 大多数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家长参与的意义,也没有为有 关活动指定相应计划。
第三节 英国学前教育改革动向
二、英国学前教育发展趋势(P38-P43)
英国一贯以5岁作为义务教育的起点,还呈现出更早的趋势。
近年来,英国引入海伊斯科普方案、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一直奉 行自由原则的英国教师将其做了修改,并没有生搬硬套。
第二节 英国学前教育现状
二、英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P31)
英国学前教育在宏观管理体制上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国家负责制定幼教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地方负责国家政策法 规的贯彻执行,学校负责日常事务的具体操作。 其中,英国小学附设托儿所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地方教育当局、 社区中心、各种募捐活动和家长捐款等。
托儿所保姆训练课程强调实践,占40%时间。训练的另一途径是通过工 商硕士课程。
英国师资培训手段先进,除教师口头讲述外,还广泛采用电化教学。重 视理论联系实践。
第二节 英国学前教育现状
五、英国学前家长参与及家长教育方案(P35-P37)
法律上: 1967年,《普洛登报告书》→1977年,《泰勒报告》 、1978年,《沃诺克报告》→1988年,《教育法》

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分析与比较

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分析与比较

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分析与比较教育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各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和特点影响了全球人口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本文将对世界主要国家教育体制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教育体制的实践经验和教育发展路径,有助于促进全球教育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一、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国教育体制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组成并负责管理的。

在初等教育期间,学生通常接受6年小学,3年初中和3年高中教育。

此外,中国的大学和研究生院培养学术科学和专业人才,并发挥重要的国防和劳动力培训作用。

在中国,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考试制度,尤其是高考。

此外,中国的教育融合了传统文化价值观,强调学生对家庭、国家和其他社会实体的责任感。

二、美国的教育体制美国的教育体制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美国的基础教育通常包括小学和初中,通常持续12年。

中等教育在高中阶段开始,为期4年。

在美国的教育体制中,教师、学生和学生家庭的角色十分重要。

美国的教育体制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鼓励让学生自己掌握到持久的知识,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而记忆。

美国的教育体制还提倡社区服务、文化多样性及创造性思维,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

三、德国的教育体制德国的教育体制分为早期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早期教育专门针对3-6岁的儿童,其目的在于促进儿童身体、智力和心理的发展。

在德国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学生会接受包括科学、历史、语言、文化、体育和社交方面在内的全面教育。

在高等教育阶段,德国拥有许多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广泛的学科和专业领域,包括艺术、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工程学、医学、法律、科学和社会科学。

四、日本的教育体制日本的教育体制开创于明治时期,经过多次改革和创新。

日本教育提倡“敬业精神”,强调团队合作和学习社会责任。

在日本,小学为期6年,初中为期3年,而高中为期3年或4年。

在高等教育领域,日本有许多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这些大学通常会选择在教育和科研领域深入探索,并探索与其他国家的学术交流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二战后英国教育改革
1944年
《1944年教 育改革法》— 学制构建
1963年
《罗宾斯报 告》—高等教 育发展
1988年
《1988年教 育改革法》— 国家统一课程
等级性 渐进性 放任性
二、英国现行教育制度
1
教育行政制度
2
现代学校制度
(一)英国教育行政制度
• 中央教育行政
议会
内阁与枢密院
教育与技能部
• 国家课程
资料
义务教育阶段全国设置统一的国家课程, 包括英文、数学、科学、历史、地理、体育、 美术、音乐、技术。其中数学、英语和科学 为“核心课程”,学校应在课时上予以优先 保证。
——《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
• 英伦公学,贵族情结
• 公学 :(英文:public School)指英国的私立精 英学校。公学虽然称为“public school”(照字 面解为“公立学校”),却不表示是由政府设立 的,只是表示学校可以公开招生,而不只限于特 定宗教、种族或地区的学生。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kills)
(一)英国教育行政制度
• 地方教育行政 英国现行地方政府体制,以都市郡的区、非
都市郡、内伦敦和外伦敦的市为地方教育行政单 位。地方教育当局从总体上负责协调本地区教育 的管理,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其主要职责是: 为本地区的学校制订目标,对学校系统进行监督、 评价和指导;维持部分教育经费的分配与控制权; 管理和规划本地区的继续教育。地方教育当局包 括教育委员会和教育局。
伊顿公学
• 伊顿公学(1440年)
• 伊顿公学Eton College 最让人向往的贵族学府, 被称为“世界级精英人才的摇篮”的英国名校伊 顿公学,自1440年亨利六世创建以来,已有565 年的历史。英国众多皇室子弟和历史名人曾在伊 顿公学攻读过。学校毕业生中有19位英国首相、 36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获得者。而当今英国法 定继承人威廉王子,也是从伊顿公学走向明天的 帝王宝座。伊顿不仅代表了精英文化教育的典范, 同时,也象征着荣誉与地位。
《1994年教育法》将公共教育体系分为初等教育、中 等教育和继续教育 英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中等教育综合化盛行 注重数量转变为注重质量
(一)二战前英国教育演进
13世纪以前
以宗教教义 为核心的宗教 教育时期
13世纪~ 16世纪
贵族教育的 形成与发展
17世纪~20世纪 初
平民教育 的产生与发展, 双轨制的确立
英国教育体系的历史发展
英国教育
1 英国教育的历史演变
2
英国现行教育制度
英国地图
英国教育概况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 4个部分
和大伦敦地区组成。联合王国的各个组成部分有
着共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文化传统。但在教
育方面,全国有英格兰和威尔士、苏格兰、北爱
• 温彻斯特公学 Winchester College 圣光照耀的贵族男校
• 1382年,温彻斯特公学诞生了。它是英国第一 所公学,开创了英国公学教育的历史,对此后的 英国公共教育以及之后蓬勃发展的公学制度影响 很大。
• 温彻斯特的毕业生不仅学术成绩优异,而且体 育方面表现出色,大多能进入牛津和剑桥等一流 大学。数百年来,温彻斯特公学培养了众多杰出 人士,包括了坎特伯雷大主教亨利·齐契利 (Henry Chichele)、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 (George Mallory)、历史学家阿诺尔德·约 瑟·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等人。
尔兰 3个公共教育系统。三大系统各有立法,行
政管理各自分开;既有各自的特点,又保持共同
的传统。
一、英国教育的历史演变
1 二战前的教育70年
1902年
二战结束后 1994年
60年代后 70年代后
《初等教育法》颁布,政府开始开办公立初等学校
出现公立中等学校 双轨制:公立私立学校并存
英国学制特点——双轨制
(一)学制的结构
(二)英国现行学制——学前 教育
• 学前教育
▶托儿学校(nursery school):2~5岁
▶初级学校附设托儿班(nursery class):3~5岁
▶小学附设学前班(reception class):4~5岁
(二)英国现行学制——初等 教育
• 初等教育
• 经费来源:捐款和其他进款
• 招生比例:不到适龄少年的2%
• 教学:每个班级的人数不超过20人
• 学习年限:5年
• 教育目标:绅士教育,养成吃苦耐劳,坚忍不拔 的性格。
• 英国的最高统治者大多出身于公学。据1952年 统计,大约有87%的将军、83%的主教、67%的 高级官吏、82%的殖民地总督、85%的法官、95 %的高级外交官和88%的大使,都曾在公学学习 过。
▶幼儿学校(infant school):5~7岁儿童;
▶初级学校(junior school ):7~11儿童;
▶小学(primary school): 5~11岁儿童
(二)学制结构-中等教育
数据
6.50%
3.10% 0.50% 4.10%
85.50%
1987年英格兰各类中学学生人数比例
文法中学 技术中学 现代中学 综合中学 中间学校
(二)学制结构-继续教育
• 性质:
为年满16岁、完成义务教育学习的学生所提供 的后续教育和培训。
• 招生对象:
▶希望继续接受培训的在职人员; ▶希望更换工作或者返校学习的成年人; ▶为了充实自己而希望学习新专业或者新技术的人。
(二)学制结构-继续教育
• 课程设置
▶学术课程,考取GCSE或A-LEVEL; ▶职业课程,考取全国职业资格证(NVQS); ▶中间课程,考取全国高等毕业证书( BTEC)或 普通全国职业资格证书(GNVQS) ;
小资料
• 英国九大公学(1864年) 1384年——温彻斯特 (Winchester) 1440年——伊顿(Eton) 1510年——圣保罗(St.Paul’s) 1552年——希鲁斯堡(Shrewsburg) 1560年——威斯敏斯特(Westminister) 1561年——泰勒(Merchant Taylor’s) 1567年——拉格伯(Rugby) 1571年——赫洛(Harrow) 1612年——卡特浩斯(Charterhou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