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案5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学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学案完整版

项链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常,积累字词的音、形、义,了解作品精巧的结构技巧。

2、学习从品读文本、了解作者、探寻时代背景、比较阅读等途径解读和欣赏文学作品。

3、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领会作者对下层人民同情悲悯的情怀。

学习重点:1、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2、通过分析小说精巧的情节来透视人物的性格。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相关链接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

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一.人物描写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二.人物形象1.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2.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故事情节1.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部分。

2、(1)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2)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3)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4)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环境描写1.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优质学案5-4-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优质学案5-4-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人教版

第4节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学习目标〗 1.光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2.明确温度、重力等其他因素也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通过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形成稳态与平衡观。

2.科学思维:通过光、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节的实例分析,培养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责任:基于光、温度和重力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认识,分析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1.光的作用: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2.调控机理(1)信号:光。

(2)信号受体:光敏色素。

①本质: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

②分布:存在于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

③吸收光谱: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3)调节过程:受到光照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核内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判断正误(1)对植物来说,光只是提供能量()(2)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3)接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答案〗(1)×(2)√(3)√根据课本P105“思考·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那些需要光能才能萌发的种子是需要光照给种子萌发提供能量吗?〖提示〗不是。

2.从豆芽到豆苗,光对植物的颜色和形态有什么影响?〖提示〗光既促使叶绿素的合成从而使豆苗变成绿色,也会影响豆苗的形态。

3.有些植物根据昼夜长短“决定”是否开花,是哪种环境因素起作用?〖提示〗光照时长在起作用。

4.植物细胞中能感受光信号的分子是什么?其作用机理是什么?〖提示〗光敏色素;在受到光照射时,其结构会发生改变,这一变化的信息会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核心归纳光的信号传导(1)光敏色素:植物接受光信号的分子之一。

①本质: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

学案5盖斯定律

学案5盖斯定律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导学案【5】【学习目标】1.巩固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2.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

3.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能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知识预习】一、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只与反应的和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无关。

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反应热总值一定,如图表示始态到终态的反应热。

则ΔH= =2.盖斯定律的意义:利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求得难以直接测量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例如:已知(1) C(s)+O2(g) =CO2(g)ΔH1=-393.5 kJ/mol(2) CO (g)+ 1/2 O2 (g) =CO2 (g)ΔH2=-283.0 kJ/mol求反应C(s) + 1/2 O2 (g)= CO (g)的反应热。

分析上述两个反应的关系,可得:根据盖斯定律ΔH1= 。

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课堂探究】例题1实验中不能直接测出由石墨和氢气生成甲烷反应的ΔH ,已知下列数据:(1)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1=-890.3kJ •mol -1 (2)C(石墨,s)+O 2(g)=CO 2(g) ΔH 2=-393.5kJ •mol -1 (3)H 2(g)+1/2O 2(g)=H 2O(l) ΔH 3=-285.8kJ •mol -1例题2计算石墨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的反应热,并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工业上制氢气的一个重要反应是:CO(g)+H 2O(g)=CO 2(g)+H 2(g),已知:(1)C(石 墨,s)+1/2O 2(g)=CO(g) ΔH 1=-111kJ •mol -1 (2)H 2(g)+1/2O 2(g)=H 2O(g) ΔH 2=-242kJ •mol -1 (3)C(石墨,s)+O 2(g)=CO 2(g) ΔH 3=-394kJ •mol -1 计算一氧化碳与水蒸气作用转化为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反应热应用盖斯定律方法小结-----1.关键:目标方程式的“加减运算式”的导出。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第一章 5实验: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第一章 5实验: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5.在坐标纸上画v-t图像时,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像尽量分 布在坐标平面中央. 6.利用描出的点作v-t图像时,不要将相邻的点依次相连成折线,而应使大 多数点在直线(或曲线)上,不在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或曲线)两侧,个 别离线较远的点舍去.
典例精析
例1 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某同 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步骤,试找出其中的错误和遗漏的步骤(遗漏步骤 可编上序号G…).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后,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一端,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的钩码 D.取下纸带,再断开电源 E.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F.从所打的纸带中选取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数值(m/s)
vB
vC
vD
0.400 0.479 0.560
vE 0.640
3.62+4.38×10-2
解析 vB=
2×0.1
m/s=0.400 m/s;
5.20+4.38×10-2
vC=
2×0.1
m/s=0.479 m/s;
5.20+5.99×10-2
vD=
2×0.1
m/s≈0.560 m/s.
vF 0.721
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绳、钩码、
刻度尺 、坐标纸.
2.了解打点计时器
图1
(1)电磁打点计时器如图1所示,是一种使用低压 、 交流 电源的计时仪器,
工作电压为 4~6 V.
(2)当电源频率是50 Hz时,电磁打点计时器每隔 0.02 s打一次点.
二、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能记录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物体运动的时间.

第一单元1--5课学案

第一单元1--5课学案

第一课《藤野先生》导学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联系现实,关心时事。

4.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第一课时:导入鲁迅是大家所熟悉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你知道他最难忘、最使他感激的老师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来解开这个疑问。

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号,画出生字词。

自主学习,思考以下问题1、复述课文内容,整理文章结构。

提示:复述时要说抓住重点人物,概述重点事件。

整理结构时要抓住叙事线索师生总结板书【明确】:在东京(1——2)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在仙台(3——35)写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开仙台之后(36——38)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2、在东京,作者有何见闻感受?你认为本部分之中哪些地方哪些词语不叫生动?3、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对下文有何作用?4、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从中看出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5、作者着重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二、组内交流讨论三、反馈评价学习读第一部分如何理解“标致”一词?【明确】生理解什么是“反语”:(就是说反话,字面的意思和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举例……提问:清国留学生在干什么?(赏樱花)(学跳舞)他们做这些事应不应该呢?补充一些历史资料:鲁迅去日本留学是什么年代?当时中国是什么样的状况?(鲁迅于1902年去日本留学,1904年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当时正是中国积贫积弱受列强欺侮的时候……腐朽的满清政府与列强鉴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补充资料和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鲁迅对这些只知游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者的鄙视,所以鲁迅离开东京到了仙台。

从鲁迅和那些“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正是本文叙事的一条暗线。

学案5: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学案5: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课程标准】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历史经验,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自主预习】问题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什么?问题2:走自己的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问题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问题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关系?【澄清认知】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判断理由: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科学发展观。

判断理由: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与时俱进。

判断理由:4.科学发展观加深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判断理由: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判断理由: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判断理由:【走近生活】考点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创设情景]有人认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固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得更改、不得违背。

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谈一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创设情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并在些基础上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探究任务]比较这几大理论体系提出的时间、内容。

【实战演练】1.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科学发展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促进绿色“GDP”发展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④在中共十七大上进一步得到阐述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②③④2.《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精品学案5:4 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精品学案5:4 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预学案--教材研读(自主学习)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主要由组织构成,并借助于相互联系。

(1)5种免疫器官的比较(2) 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执行功能的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

(1)来源:来自。

(2)三种免疫细胞的比较①淋巴细胞:主要包括。

②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内,成熟时具有,具有强大的功能。

③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功能。

(3)抗原呈递细胞:包括。

(4)抗原:能引发的物质。

3.免疫活性物质:由产生的、并发挥作用的物质。

种类:①抗体: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

②。

③细胞因子:由淋巴细胞分泌,包括、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等。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和等。

(3)第三道防线: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起作用,因而具有性,叫作免疫。

2.免疫系统的功能(1) :机体排除外来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

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2) :是指机体,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3) :是指机体,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导学案(疑难点拨)探究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合作探究:1.胸腺既是免疫器官,又是内分泌腺,试述其功能。

2.免疫活性物质均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试举例说明。

例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B.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C.溶菌酶主要由唾液腺、泪腺分泌,因此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T淋巴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例2: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B.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溶酶体、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D.抗体是一类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探究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C.免疫系统具有防御、自稳和监视的功能D.特异性免疫是机体接触病原体后获得的〖固学案〗达标练习1.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2.下列四种器官中,不属于免疫系统的是()A.骨髓B.胰腺C.胸腺D.脾脏3.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呈递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B.抗原呈递细胞主要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C.抗原呈递细胞的起源不一定是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D.抗原呈递细胞都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4.下列关于免疫器官的叙述,错误的是()A.骨髓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B.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是T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器官C.脾内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D.扁桃体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5.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以杀死部分病原菌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D.免疫活性物质均由免疫细胞合成并释放6.(多选)对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B.包括三道对付病原体的防线C.皮肤、黏膜是第一道防线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第二道防线7.(多选)以下内容属于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的是()A.免疫防御B.免疫自稳C.免疫监视D.免疫效应8.如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和⑨表示免疫活性物质。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学案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学案

1.1你能证明它们吗(1)学习目标: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步骤和书写格式。

2、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定理。

3、通过探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懈的探究精神和良好的说理方法。

学习过程:一、前置准备:列举我们已知道的公理:(1)公理:同位角,两直线平行。

(2)公理:两直线,同位角__。

(3)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公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注: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都可以看作公理。

二、自主学习:1、利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证明:“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图,在△ABC和△A′B′C′中,∠A=∠A′,∠B=∠B′,BC=B′C′。

求证:△ABC≌△A′B′C′。

证明: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⑴;①在△ABC中,AB=AC,则∠=∠;拓展练习:在△ABC中,AB=AC,若∠A=50°,则∠B=∠C= ;若∠B=50°,则∠A= ,∠C= 。

⑵。

拓展练习:如图,在△ABC中,AB=AC,①若∠1=∠2,则AD BC,BD CD;②若AD⊥BC,则∠=∠,BD CD;③若BD=CD,则AD BC,∠=∠。

三、当堂训练:1、下列各组几何图形中,一定全等的是()A、各有一个角是55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两个等边三角形;C、腰长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D、各有一个角是500,腰长都为6cm的两个等腰三角形.2、如图,已知:AB∥CD,AB=CD,若要使△ABE≌△CDF,仍需添加一个条件,下列条件中,哪一个不能使△ABE≌△CDF的是()A、∠A=∠B ;B、BF=CE;C、AE∥DF;D、AE=DF.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500则其余两角的度数为。

4、(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5,则它的周长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AB=EpA-EpB= - 3×10-5J
则:EpA=-3×10-5 J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典例精析
二、对电势的理解及电势高低的判断
学案5 电势能和电势
W∞A=EP∞-EPA 例2 如果把电荷量q=1.0×10-8 C的电 荷从无限远移到电场中的A点,需要克服 静电力做功W=1.2×10-4 J,那么, 负功 解析(1)由W∞A=Ep∞-EpA 得EpA=Ep∞-W∞A =0-(-1.2×10-4 J) =1.2×10-4 J
静电力F=Eq为恒力
A→B:W=F· |AB|cos θ=qE· |AM| A→M→B:W=W1+W2 =qE· |AM|+0=qE· |AM| 位移x不变
W= qE· |AM|,静电力做功相同.说
明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 初、末位置有关.
[要点提炼]
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静电力对某电荷所做的功,与该电荷的电荷量有关, 与电荷经过的路径无关,与电场是否是匀强电场也无关. 2.静电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相似,只要初、末位置确定了,移动电荷q做的功就 是确定值.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要点提炼]
2.电势的标量性:电势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之分,电势 为正表示比零电势高,电势为负表示比零电势低. 3.电势的相对性:零电势点的选取原则:一般选大地或无限远处为零电势, 只有选取了零电势点才能确定某点的电势大小. 4.电势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决定于电场本身,与试探电荷无关. 5.判断电势高低的方法:(1)利用电场线: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此 为主要方法);(2)利用公式φ=Ep/q判断,即在正电荷的电势能越大处,电势 越高,负电荷电势能越大处,电势越低.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典例精析
三、电势、电势能、等势面
例4
( )
学案5 电势能和电势
受F电, F电⊥v,
关于等势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荷在等势面上移动时,由于不受
电场力作用,所以说电场力不做功
B.在同一个等势面上各点的场强大小 相等
电势相等,E不确定
若相交,则交点存在两个 电势与电势唯一性矛盾
C.电荷的电势能增加了6×10-8 J
D.电荷的电势能减少了6×10-8 J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自我检测区
学案5 电势能和电势
2.(对电势的理解)关于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D )
A.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从该点移动到零电势点时
, 电场力所做的功 B.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 C.由于电势是相对的,所以无法比较电场中两点的电势高低
[要点提炼]
1.电场力做功是电势能变化的量度,用公式表示为WAB=EpA-EpB,即电场 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
2.电势能具有相对性.电势能零点的规定:通常把电荷在离场源电荷无限远
处的电势能规定为零,或把电荷在大地表面上的电势能规定为零.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自我检测区
1.(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在
学案5 电势能和电势
负功,电势能增加
相对量,没有规定零势 能面,数值不确定.

电场中,把电荷量为4×10-9 C的正点电荷
从A点移到B点,克服静电力做功6×10-8 J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荷在B点具有的电势能是6×10-8 J B.B点电势是15 V 电势也不确定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区
等 量 同 号 正 点 电 荷 匀 强 电 场
学案5 电势能和电势
O点电势
连线上 中垂线上 最大 最小
A
C O
B
正电荷 负电荷
最小 最大
D
对称点:A、B;C、D 电势相等
垂直于电场线的一簇平行等间距的平面
说明:等势面密集处电场线也密集.任意两个等势面不会相交.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区 高中物理· 选修3-1· 人教版
第一章 静电场
学案5 电势能和电势
学习目标定位
学案5 电势能和电势
1 知道静电力做功的特点,掌握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 化的关系.
2
理解电势能、电势的概念,能根据电场线判断电势 高低.
3
知道什么是等势面,并能理解等势面的特点.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1)q在A点的电势能和A点的电势各是多 少?
Ep A (2)q未移入电场前,A点的电势是多少? 再由 φA= 得 φA=1.2×104 V q
(2)φA=1.2×104 V
由电场自身性质 决定与q无关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典例精析
例3 如图所示,图中的实线表示电场 密
学案5 电势能和电势
线,虚线表示只受电场力作用的带正电
粒子的运动轨迹,粒子先经过M点,再 经过N点,可以判定 ( )

A.M点的电势高于N点的电势 B.M点的电势低于N点的电势 C.粒子在M点受到的电场力大于在 N点受到的电场力 D.粒子在M点的电势能大于在N点 的电势能
沿电场线,电势降低
电场力与速度的夹角为锐角,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
学习探究区
二、电势能
学案5 电势能和电势
WG= Ep
类比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如何变化?静电
力做负功,电势能如何变化?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答案 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静电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静电力做功的值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即:WAB=EpA-EpB
C.A点场强大于B点场强 D.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学习目标定位
再见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知识储备区
一、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一样的 起始 终止 无关
学案5 电势能和电势
二、电势能
1.静电力做的功 电势能 2.减少 负功 克服 增加 Ep
3.零势能
三、电势
等势面 Ep 伏特 V 降低 1.比值 q
2.等势面 垂直 电势高 电势低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学习目标
三、电势
学案5 电势能和电势
相对量,要与零势能点比较 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取O点为零势能点,A 点距O点为l,AO连线与电场线的夹角为θ.电荷量分别为 q和2q的试探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为多少?电势能与电荷 量的比值各是多少? 答案 由EpA-EpO=WAO=Eqlcos θ,得:q和2q在A点的电势能分别为Eqlcos θ、 2Eqlcos θ;Ep/q相同,都为Elcos θ.
D.电势是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自我检测区
3.(电场线和等势面)如图所示,实线表示一簇 关于x轴对称的等势面,在轴上有A、B两点, 则( )
学案5 电势能和电势
B点密集
φA>φB,
沿电场线电势降低
A.A点场强小于B点场强
B.A点场强方向指向x轴负方向
学习探究区
四、等势面 1.类比地图上的等高线,简述什么是 等势面?
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学案5 电势能和电势
高度相等的点构成的线
2.为什么等势面一定跟电场线垂直?
φ相等 Ep不变
W电=0
F⊥v v
[要点提炼] 1.电场线跟等势面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 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F 2.等势面的特点: (1)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不做功. (2)电场线跟等势面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3)等势面密的地方,电场强度较强;等势面疏的地方,电场强度较弱. (4)任意两个等势面不相交.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区
的等势面.简述它们的特点?
学案5 电势能和电势
[延伸思考] 请大致画出点电荷、等量异号点电荷、等量同号点电荷和匀强电场
点 电 荷
以点电荷为球心的一簇球 面正电荷向外φ降低;
负电荷向外φ升高.
等 量 异 号 点 电 荷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连线上:从正电荷到负电荷电势越来越低; 中垂线是一等势线.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区
学案5 电势能和电势
[延伸思考] 当正电荷顺着电场线运动时,静电力做什么功?电势能是增 加还是减少?当负电荷顺着电场线运动时,静电力做什么功?电势能是增
加还是减少?
v
F
E
W1>0, Ep↓
v
F
E
W2<0, Ep↑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区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区
一、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1.如图所示,试探电荷q在电场强度为E的 匀强电场中,沿直线从A 移动到B,静电力做的功 为多少?若q沿折线AMB 从A点移动到B点,静电 力做的功为多少? 2.若q沿任意曲线从A点移动到B点,静电 力做的功为多少?据1、2可得出什么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