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期末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1.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包括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所创造的总收入,而国民生产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物质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实际产出总值的增长。
经济增长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程度。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技术进步和增加投资等方式实现。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是货币供应增加、需求超过供应、成本推动等。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财富重分配和经济不稳定等问题。
4.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导致的一种经济现象。
失业会导致劳动力的浪费和社会不稳定。
失业的类型包括摩擦性失业(个体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产业结构变迁导致的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周期波动而引起的失业)。
5.供给和需求: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和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和能够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市场均衡。
6.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用于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金融市场等。
7.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波动的现象。
经济周期包括扩张阶段、高峰阶段、衰退阶段和底部阶段。
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于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技术进步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等因素引起的。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通过买卖商品和服务来交换财富的行为。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益和扩大市场规模。
10.经济不平等:经济不平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个体或群体之间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
经济不平等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2.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名收入变动与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
3.总需求: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4.资本边际效率:它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由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5.工资粘性:工资率不能随劳动供求的变动而及时而迅速的变动。
6.充分就业量: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7.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8.宏观经济政策: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9.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0.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成为IS曲线。
11.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或只会跌落。
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12.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图形被称为LM曲线。
13.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
14.古典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达。
它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
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来计算:生产方法、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
在研究宏观经济学时,了解GDP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总值(GDP)的长期平均增速。
经济增长对于增加国家的财富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非常重要。
要考虑到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制度环境等。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产生诸多影响,因此控制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各种控制通胀的政策是必要的。
4.失业:失业是指活动劳动力中未能找到工作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需要考虑到失业的影响和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等。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稳定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是实现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平衡。
了解货币政策的工具、目标和实施原则对于理解宏观经济学很重要。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可以用于调节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等。
了解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和实施原则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复习至关重要。
7.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指各国货币之间进行兑换的市场。
外汇市场的运行对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汇率制度等有重要影响。
了解外汇市场的运行机制、汇率变动的原因以及外汇政策的实施对宏观经济学的复习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以上几个重要的要点,还有许多其他的宏观经济学概念和理论也值得进行复习,比如经济周期、贸易政策、收入分配等。
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和理论,同时掌握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能力,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原理和应用。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 国民生产总值(GDP):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流量不是存量)名义GDP:当年的价格计算实际GDP: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以基期价格计算。
2 衡量一般价格水平方法:1.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所有,国内生产的产品)2.消费价格指数(CPI):现期价格下产品成本/基期价格成本*100(消费者购买,国内外购买都可以)3 核算GDP方法:1.生产法: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2.收入法: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3.支出法:GDP = C + I + G +(X-M)居民消费C、企业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X出口、M进口。
4 国内生产总值(GNP):GDP+本国人国外收入-外国人本国收入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国民收入(NI):NN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5 GDP的缺陷:(1)GDP对经济增长的衡量是有限的。
(2)GDP无法衡量国民财富和福利。
(3)GDP无法统计地下经济。
6 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基本原理:古典经济学:供给决定需求“萨伊定律”新古典经济学:供给在长期中决定作用凯恩斯主义:经济萧条下有效需求起决定性作用新凯恩斯主义:短期有效需求决定均衡国民收入、长期供给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7 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将增加消费,但消费之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快。
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影响人们消费量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包括心理特征、社会习俗与社会制度,而后二者在短时期内不会有重大变动。
客观因素包括利率与财政政策的变动等,短期内也不会有太大改变。
在一个经济周期内,消费与收入和就业量呈同增同减关系,但其波幅较后二者小。
宏观经济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期末知识点总结1.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力的主要指标,它表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可以通过净产出法、净收入法和净支出法来计算。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持续上升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通过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或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来衡量。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高通胀率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失业人口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以指示经济的景气程度。
失业率的水平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4.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的生产能力的扩大。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增加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和资本)或提高生产效率来实现。
经济增长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非常重要。
5.政府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通胀压力过大时,政府可以减少支出或提高税收来抑制经济活动。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是保持物价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
7.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活动。
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增长非常重要,并且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扩大市场。
8.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的波动。
经济周期通常包含扩张期、顶点、衰退期和底点等不同阶段。
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于市场供求关系、货币政策、技术创新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9.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指进行长期融资和投资的市场。
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非常重要。
10.经济不平等:经济不平等是指不同人群之间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现象。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表示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活动数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通常通过GDP的增加来衡量。
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社会进步。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
它会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减弱。
政府和中央银行通常会采取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如提高利率和调整货币供应量。
4.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高失业率会导致经济不景气和社会不稳定。
政府通常会采取措施来降低失业率,例如刺激经济增长和实施就业计划。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改变利率、购买和销售国债以及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当经济不景气时,政府通常会增加支出和/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相反,当经济过热时,政府会减少支出和/或增加税收以遏制通货膨胀。
7.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的重要概念包括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关税和贸易自由化。
8.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相对价值。
汇率的变动可以影响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和国际资本流动。
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措施干预汇率,例如购买或出售外汇储备。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周期,包括衰退、复苏、扩张和繁荣。
经济周期的起伏通常与投资、消费和就业水平有关。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和特征,并提出政策建议来管理经济周期。
10.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式。
常见的经济体制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宏观经济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与解析,帮助读者复习和理解这一学科。
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指标。
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四个部分。
1.2 通货膨胀:指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通常受供需关系、货币供应量和价格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1.3 失业率:指劳动力中失业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2. 供给和需求2.1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表示厂商根据不同价格提供的产品数量,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数量。
市场均衡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的点上。
2.2 需求决定供给:需求增加会导致价格上涨,进而刺激厂商提高产量;需求减少会导致价格下跌,进而厂商减少产量。
2.3 供给决定价格:供给增加会导致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会导致价格上涨。
3.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3.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经济活动。
提高利率会抑制投资和消费,降低通货膨胀;降低利率则会刺激经济增长。
3.2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增加支出和/或降低税收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减少支出和/或增加税收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4. 经济增长与循环4.1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总体经济规模扩大的情况。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和技术进步来实现。
4.2 经济循环: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这些循环是经济活动波动的自然结果,受供需关系、政策变化和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
5.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5.1 商品贸易: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物品交流。
国际贸易可以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优化配置。
5.2 跨国投资:指企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的资本投资活动。
跨国投资可以促进产业升级、技术转移和就业机会。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和企业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用来衡量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产出(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加大投资等手段来实现。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等因素引起。
5.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状况。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控制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手段。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从高度增长(扩张期)到低迷(衰退期),然后再回到高度增长的循环过程。
经济周期会引起产出、就业和通胀等变动。
10.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比率,用来衡量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
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知识点总结Chapter26 the exchange rate and balance of payment1.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概念,要区分;二者的关系,那个公式。
明白一国货币升值表示什么意思。
(掌握)2. traded weighted index(了解)3. 对一国货币的供给和需求的分析一,供给和需求决定汇率,要知道哪些因素影响一国货币的供给和需求,相应的曲线在图上会怎么移动(重点)。
二,对一种货币的需求是对另一种货币的供给,要清楚某一种货币供给需求变化后,另一种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会如何变化。
(重点)4. 利率平价和购买力平价(掌握)5. international trade (了解)6. 汇率政策。
理解什么是浮动汇率、固定利率和crawling peg。
注意区分。
(掌握)Chapter 27 (AD-AS model)The main purpose of AD-AS model: explain changes in real GDP and price level, which leads to business cycle fluctuations around potential GDP.1、区分宏观中的长短期宏观中的长短期主要以价格行为加以区分:在长期中,价格是具有伸缩性的,价格水平能够调整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在短期中,价格是具有粘性的(sticky),实际GDP可能等于、大于、小于潜在GDP.2、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2.1总供给是描述实际GDP 供给量与价格水平的关系。
The quantity of labor employed The quantity of physical, human capital Quantity of real GDP supplied The state of technologyASPrice level 2.2总供给关系取决于时间范围企业的产品服务价格具有伸缩性---长期总供给曲线企业的产品服务价格具有黏性—短期总供给曲线2.2.1长期总供给(long-run aggregate supply )a 、In the long run, the money wage rate changes in step with the price level;b 、Try to explain why the LAS curve is vertical.(重点)the price levelchange by the real wage rate the money wage the same percentage does not changeratepotentialGDP is independent of the price level LAS curve is vertical2.2.2短期总供给(short-run aggregate supply )a 、in the short run, the money wage rate, the prices of other resources andpotential GDP remain constant;b 、Try to explain why the SAS curve slopes upward.In the short run, when the price level rises the cost of production decreases employ more increasesproduction(real GDP) 黏性工资模型在超短期中,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2.3总供给的变动An increase in theFull-employmentquantity of laborAn increase in the changes in both of LAS and SASquantity of capital curve shiftAn advance intechnologyin AS Departures fromfull-employmentchanges inExpectations about the money wageinflation rate3、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3.1 总需求是描述实际GDP需求量与价格水平的关系Basic formula: Y(实际GDP需求量)= C+I+G+(X-M) aggregatePrice level demand3.2 总需求曲线Try to explain why the AD curve slopes downward.Method 1Price levelWealth EffectADIntertemporal substitution SubstitutionInternational price EffctsMethod 2To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ce level and real GDP by using 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3.3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Expectation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The world economic(这部分的变化分析要求理解掌握,课本上有具体的总结解释)4、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短期均衡:SAS=AD(attention: the money wage rate is fixed)长期均衡:货币工资率的不断调整使得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重点)In the long-run equilibrium, potential GDP determines real GDP, and potential GDP and AD determine the price level.凯恩斯主义:强调短期均衡;新古典主义:强调长期均衡5、AS-AD模型的运用(重点)5.1 解释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伴随通货膨胀5.2解释经济周期(短期经济波动)5.3总需求变动带来的短期和长期效应(通胀缺口和萧条缺口)5.4总供给负方向波动会引发滞胀,思考可以通过何种调整可以使经济回归充分就业状态。
6、三大宏观经济学的思想流派古典主义:经济能够自我调节,回归充分就业状态(长期);新古典认为技术的变化是造成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干预,经济不能自身调节货币主义:在货币政策稳定且货币稳定增长的情况下,经济能够自我调节,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Chapter 28 Expenditure Multipliers: The Keynesian Model凯恩斯模型前提假设:1. Price-level is fixed2. Aggregate demand determines real GDPAggregate planned expenditure: C+I+G+X-M(注意均为planned的情况而非实际情况,C,M有部分是自发性的①Consumption and savinga. Factors influence consumption and saving:1. Disposal income增加(减少),c,s增加(减少);2. Real interest rate增加(减少),c减少(增加),s增加(减少);3. Wealth增加(减少),c增加(减少),s减少(增加);4. Expected future income增加(减少),c增加(减少),s减少(增加)b. Consumption, saving functions P673c. MPC, MPS, MPI:MPC+MPS=1, MPI=changes in investment/ changes in real GDP②Aggregate Planned Expenditurea.Autonomous expenditure: I, G, X, 部分C, MInduced expenditure: C, M计算autonomous expenditure: real GDP=0时的aggregate planned expenditureb.AE Curve P677c.Actual aggregate expenditure= Real GDPAggregate planned expenditure≠ Real GDP(inventories的作用)Aggregate planned expenditure>Real GDP, inventories减少;Aggregate planned expenditure<Real GDP, inventories增加。
d. Equilibrium expenditure: Aggregate planned expenditure= Real GDP③MultiplierMultiplier= changes in equilibrium expenditure/ changes in autonomous expenditure = △Y/ △A= 1/(1- the slope of AE)Multiplier>1的原因:autonomous expenditure的增加会带来real GDP 增加,进而增加induced expenditure。
当无income tax, imports时,multiplier= 1/(1-MPC)=1/MPS当有income tax, imports时,multiplier< 1/(1-MPC), 1/MPS④AS-AD and Aggregate expenditure modelsa.very short run(物价不变,SAS水平,P687)investment增加→AE上移,Real GDP增加,AD右移Multiplier= △Y/ △Ab.short run(物价改变,SAS倾斜,P688)investment增加→AE上移,Real GDP增加,AD右移→物价上升→AE减少,Real GDP减少Multiplier会小于当物价不变的情况c.long run(物价改变,Real GDP= Potential GDP,P689)investment增加→AE上移,Real GDP增加,AD右移→物价上升→AE减少,Money wage rate增加→SAS左移并最终和AD相交回到Potential GDP水平,AE减少到原水平Multiplier=0Chapter 291. demand-pull inflation (Money Wage Rate调节)An inflation that starts because aggregate demand increasesA Demand-Pull Inflation Process( P703图)2. cost-push inflation(An increase in cost: the money wage rate or the money price of raw materials)A Cost-Push Inflation Process( P705图)Stagfl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a rising price level and a decreasing real GDP重点掌握两种类型的图3. expected inflation. (作图)影响AD和AS的因素4.(重点) short-run Philips curve(The expected inflation rate , the natural unemployment rate)当expected inflation rate= actual inflation rate时,unemployment rate = natural unemployment rate 5. (重点)long-run Philips curve(actual inflation rate=expected inflation rate)P209的两个图,short-run和long-run分别怎么变动要掌握6. business cycle 的各种理论(了解)Mainstream business cycle theory,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 Chapter30 fiscal policy1. Fiscal policy is the use of the federal budget to achieve macroeconomic objectives, such as full employment,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and price level stability.2. The federal budget is the annual statement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s outlays and tax revenues3. Fiscal policy has important effects on employment, potential GDP, and aggregate supply—called supply-side effects. (重点掌握如何作图)(1)The effects of the income tax on aggregate sup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