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虎地秦简日书梦篇考释
嶽麓書院藏秦簡《夢書》研究綜述

嶽麓書院藏秦簡《夢書》研究綜述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廉超内容提要2007年從香港搶救入藏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的一批秦簡中,有一種記載占夢理論及夢象和占語的竹簡,整理者根據簡文内容命名爲《占夢書》,其後研究者根據簡44背所留殘劃分析,發現其有自題書名“夢書”,改稱爲《夢書》。
除了對《夢書》簡文文本的整理,研究者在文字考釋與字詞解詁、竹簡編聯、篇題命名、内涵探索與占夢文化等方面也取得了豐碩成果。
關鍵詞嶽麓秦簡《夢書》占夢引言嶽麓書院藏秦簡《夢書》共有48枚簡,簡長約30厘米,有三道編繩。
抄寫分两種形式:一種是不分欄抄寫的,已發現有6枚,内容是用陰陽五行學説所進行的夢占理論闡釋;另一種是分两欄抄寫的,主要記載夢象和占語。
其夢占理論、夢象和占語之辭均爲首次發現,形式和内容與睡虎地秦簡日書《夢》完全不同。
其簡文内容似乎與《漢書·藝文志》“數術略”雜占類所記《黄帝長柳占夢》《甘德長柳占夢》等占夢文獻相似。
但這两種書早在《隋書·經籍志》中便已失傳,因此,整理者認爲“嶽麓秦簡《占夢書》乃是迄今爲止所知最早的占夢書文獻”。
①2010年朱漢民、陳松長主編《嶽麓書院藏秦簡(壹)》出版,收録了《占夢書》的彩色317①朱漢民、陳松長主編:《嶽麓書院藏秦簡(壹)》,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前言”2-3頁。
圖版與紅外綫照片,并隨圖版附有陳松長撰寫的釋文與注釋,附録部分還有釋文連讀本及竹簡揭取時的原始照片和簡序示意圖。
相關資料公布後,引起了學界的極大關注,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在文字考釋與字詞解詁、竹簡編聯、篇題命名以及内涵探索與占夢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
本文擬依照研究對象及性質對現有成果進行綜述,爲後續研究提供參考。
一文字考釋與字詞解詁2010年12月《嶽麓書院藏秦簡(壹)》出版後,立即引起學者們密集討論,2011年即有20餘篇文章發表,内容主要涉及文字考釋、字詞解詁、釋文斷句等方面。
例如簡2①“必順四時而豫”的“豫”字,整理者注釋引《淮南子·説山訓》“巧者善度,知者善豫”,高誘注云“豫,備也”。
睡虎地秦简诘咎译文

睡虎地秦简诘咎译文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睡虎地秦简简介
2.睡虎地秦简的内容
3.睡虎地秦简的意义
4.睡虎地秦简的译文
5.睡虎地秦简诘咎的译文
正文
睡虎地秦简是我国考古学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它是秦朝时期的简牍,被埋藏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
这些简牍的内容涉及到了秦朝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多个方面,为我们研究秦朝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睡虎地秦简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秦律》在内的多部秦朝法律,以及大量的官方文书和私人信件。
这些简牍详细地记录了秦朝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生活,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秦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风貌。
睡虎地秦简的意义非常重大,它是我们研究秦朝历史的重要文物。
通过研究这些简牍,我们可以了解到秦朝的法律制度、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对于我们全面了解秦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睡虎地秦简的译文工作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目前已经有很多成果。
这些译文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秦朝的历史。
睡虎地秦简诘咎的译文是其中的一部分,诘咎是秦简中的一个篇章,它主要记录了秦简的主人公诘咎的生活和思想。
第1页共1页。
云梦睡虎地秦简(共9篇)

云梦睡虎地秦简(共9篇)云梦睡虎地秦简(一): - 中译英睡虎地秦简,也称云梦秦简,是1975年12月在中国湖北省云梦县城关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秦代竹简,记载了当时的法律和公文,经过整理竹简的内容被收集进《睡虎地秦墓竹简》一书.这批竹简是研究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的珍贵史料.睡虎地秦墓竹简共1155枚,残片80枚.睡虎地秦简,也称云梦秦简,是1975年12月在中国湖北省云梦县城关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秦代竹简,记载了当时的法律和公文,经过整理竹简的内容被收集进《睡虎地秦墓竹简》一书.这批竹简是研究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的珍贵史料.睡虎地秦墓竹简共1155枚,残片80枚. Rests tiger Qin Jan, also said that Yunmeng Qin Jan, was in December, 1975 rests the tiger 11th grave unearthed Qin bamboo slip in the Chinese Hubei Province Yunmeng County area just outside the city gate, has recorded law and the archives then, the process reorganizes bamboo slip"s content to collect "Rests Tiger Qin Bamboo slip" a book. This batch of bamboo slips are study Warring States later period to the Chin Shihhuang time politics, the economical, cultural, legal, the military precious historical data. Rests tiger Qin bamboo slip altogether 1155, butt 80.这样就可以了.云梦睡虎地秦简(二):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简牍,其中《行书律》有这样的规定:“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不敢留。
睡虎地秦简与放马滩秦简《日书》中的十二兽探析

一
睡简 、 简《日书 》 研究 的十 二 兽材 料 主 要 放 可 分 为两类 : 类是 配 以十二 地支 , 以纪 时 、 卜; 一 用 占 类 是未 配地 支 , 却 较 为 系 统 出 现 了这 十 二 种 但 动 物 。对 于这 两 种 材 料 , 一类 学 界关 注 研 究 较 第 多, 第二类 勋 关注 较少 , 笔者 认 为这部 分材 料亦 不 可忽 视 。下 面对这 两类 材料 作如 下整 理 。
干 支的十 兽_ 是后 世 十二 生 肖的 雏 形。 十二 兽 的 选 取 有 自身的 特 点 , . _ 应 可分 为 有 利 于先 民 生产
生 活 的 “ 畜 ” 不 利 于 先 民 生 产 生 活 , 是 暗 示 灾 害 的 野 兽 。 其 形 成 与 发 展 与 古 代 劳 动 人 民 生 六 和 或
产 生 活及社 会 思想发 展 息 息相 关。
关 键词 : 《日书》;十二 生 肖 ; 二兽 ;兽名 ; 序 ;选取 十 排 中图分 类 号 : 8 7 5 K 7 .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2— 3 0 2 1 ) 5— 0 7— 5 10 6 2 ( 0 1 0 0 3 0 纪 时 。其 次在 兽 名 与 排 序 上 , 简都 存 在 有 别 于 两
因此 , 简 、 简 《日书》 记 载 的 十二 兽 当是 战 睡 放 所
国至秦人 们对 十 二 生 肖的认 识 , 研 究 我 国十 二 是 生 肖起源 、 展 的重要 材料 。 发
墓 出土 的秦 简 《日书 》 载 了 与 后 世 十 二 生 肖兽 记
名 、 序 、 卜思想 都 极 为类 似 的十 二 兽 , 为后 排 占 似
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综述

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综述(首发)田雪梅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睡虎地秦简《日书》(以下简称睡简《日书》)于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
《日书》是战国秦汉时期日者选择时日、趋吉避凶的一种数术书籍,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研究价值不容忽视。
目前,在全国各地已发现18种《日书》写本(包括残简),睡简《日书》是现已公布的内容较为完整、保存较为完好的写本,其图版和释文公布后引起了学界强烈的关注。
截至目前,睡简《日书》的研究论文发表约有270多篇,研究专著1共4部。
此外,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2和[日]工藤元男《睡虎地秦简所见秦代国家与社会》3等作品设有专题对其进行研究。
学界的具体研究成果如下:一文本整理文本整理是出土简帛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涉及到释文整理、文字考释等方面。
学界对睡简《日书》的释文整理目前已经取得丰富成果。
文物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云梦睡虎地秦墓》4首次公布了甲、乙两种《日书》的图版和释文;1990年又推出《睡虎地秦墓竹简》精装本5,无论图版、释文都较旧版为佳。
吴小强《秦简日书集释》对睡虎地秦墓竹简的一些印刷错误和标点断句进行了修正,但吴书中有些注释牵强附会。
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对《日书》的分篇、句读、注释做了精心研究,对整理小组的释文做了订正和补充,提供了较为可信的注释版本。
王子今《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是目前《日书》释文的集大成之作,对各版本释文作了深入评析,并补充了大量材料。
除通篇考订外,还有不少单篇作品对《日书》中部分字词进行考订。
刘信芳对《日书·马》篇的句读、释文作了考释6。
林剑鸣对文物版和台湾版《日书》的释文误、漏之处加以校补7。
另外,还有黄文杰《睡虎地秦简疑难字试释》8、刘乐贤9《睡虎地秦简日书注释商榷》、《睡虎地秦简〈日书〉释读札记》、刘钊10《说秦简中“女笔”之“笔”》、《读秦简字词札记》、《谈睡虎地秦简中的“濆”字》等文章对《日书》的个别文字做了细致的考证。
睡虎地秦简《日书·诘咎》以桃驱鬼及其文化意蕴

《日书》是古代一种以时、日推断吉凶祸福并用以趋吉避害的占验书,掌握此术的人称为“日者”。
1975年冬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秦墓的睡虎地秦简《日书·诘咎》篇中包含有大量的驱鬼术材料,其中便包含名目繁富的鬼名和各式各样的驱鬼方法,简直就是一幅活生生的“人鬼大战图”。
刘钊先生指出:“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篇中的《诘咎》篇是关于鬼怪和驱除这些鬼怪的方术的内容的集汇。
”[1](P56)刘信芳先生亦指出:“秦汉之际,鬼怪之说猖炽,其时上至宫廷贵族,下及村夫野妇,十分重视驱除鬼魅以求无病灾之虞,秦简《日书》中有‘诘咎’篇专讲驱鬼术,是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驱鬼术之集大成者。
”[2](P74)吴小强先生亦说到:“‘诘’篇专门叙述鬼、怪、神、妖危害人的各种表现和人如何防治、驱除鬼神的不同方法,内容之丰富,行文之生动,为战国秦汉时期同类简牍所罕见,亦为《日书》最富生气的篇章。
”[3](P146)《日书·诘咎》篇是社会中下层人们便于自己驱鬼的简易手册,主要流行于社会中下层人群,而社会中下层人群对鬼、神、精、怪、妖等的概念很模糊,故把凡是作祟加害于自身的超自然的力量都笼统地称为“鬼”。
“从古代典籍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古人对鬼、神、妖、怪、精等词从来就没有进行过严格的区别。
实际上,它们对于老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老百姓往往只注意到它们的共性,即都能作祟害人,袭扰人类。
”[4](P445)刘钊先生亦指出:“在早期概念中鬼与神并无区别,神就是鬼,鬼就是神,这一点从秦简中亦可得到证明。
”[1](P59)驱鬼术即驱鬼巫术,是一种以驱鬼为形式,以除咎、治病等为主要内容的白巫术活动,本文即以广义上的“鬼”来讨论之。
英国人类学家雷蒙德·弗思在《人文类型》中说:“在施行巫术的过程中通常有三个要素:所用的东西,所做的举动,所说的话。
”[5](P120)诚然,驱鬼术施行过程中所用的东西(即驱鬼灵物)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睡虎地秦简《日书》词语补释

[ 作者简介 ] 张 国艳 , 女, 山东德州人 , 济南大学文学 院副教 授 , 博士 , 主要 从事汉语 词汇语法研究 。
1 0 6
殷都学刊
2 0 l 7年
集 释 文注释 修订 本 ( 贰) 》 注 释 引用 王子 今 先 生 的 训 读 意见 , 未 作 断语 J 。
( 2 )丁 未 生 , 不 吉, 贫, 为 人 臣。 ( 睡乙
事 实上 在 睡虎 地 秦 简材 料 发 布 之 初 , 季勋先生 已 指 出《日书 》 类 文献 的价 值 : “ 这 类 书籍 的存在 , 证 明 了秦 不禁 b 筮书 。从其 内容 曲折反 映 了一些 社 会 状况 , 以及 从 古文 字研究 角 度来看 , 这 一部 分竹
简 也还 有一 定 的价 值 。 ” 此 后 河 北 定县 、 甘 肃放
孤儿 , 身 体肮 脏 。 ” 王 子今先 生认 为 “ ‘ 污’ , 指 身
为下层 劳动者 。… …所 谓 ‘ 污’ , 又 指 生存 于社 会
《 生子》 篇和《 生》 篇 内容基本一致 。《 生子》
[ 收稿 日期 ] 2 o 1 7— 0 1 —1 0
底 层者所 承 担 的劳作 。 ” | 5 新 近 出 版 的《 秦 简 牍 合
《日书》 的过程 中 , 发现 睡虎地 秦 简 《日书》 中有 的 文意解读 尚有讨论的余地 , 现对《 日书》 中《 生子》 和《 生》 篇 中 的 四则 字词 略作 补释 。
( 3 ) 庚 子 生子 , 少孤, 污。( 睡甲 1 4 6正
叁)
吴 小强 先 生将 “ 少孤 , 污” 译为 “ 小 时 候 是 个
( 1 ) 甲子 生 子 , 少孤 , 衣 污。 ( 睡 甲1 4 0
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见礼文化稽考

(-)祭祀对象中的帰、与“皇" 《日书》中出现许多祭祀对象,但等级最高的莫过于“帝”与“皇”,对这两个至尊神的祭祀是国 家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1. 帝 《日书》中“帝”出现过7次:
弦望及五辰不可以兴乐口,五丑不可以巫,帝以杀巫咸。⑤(《衣》) 春三月,啻(帝)为室申,剽卯,杀辰,四废庚辛。夏三月,啻(帝)为室寅,剽午, 杀未,四废壬癸。秋三月,啻(帝)为室巳,剽酉,杀戌,四废甲乙。冬三月,啻(帝)为 室辰,剽子,杀丑,四废丙丁。⑥(《啻(帝)》) 戊子以有求也,必得之。虽求告啻(帝),必得。⑦(《人字》) 《衣》《人字》中的“帝”当为“上帝”之意,至于《啻(帝)》中的“帝”整理者未言明,吴小 强释为“上帝”,⑧饶宗颐认为“啻(帝)”当读为“适”,为“适宜”意。⑨我们认为《啻(帝)》篇 出现的“帝”即是青、赤、白、黑四帝。《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记将春、夏、秋、冬与四帝 匹配:春为青帝太啤,夏为赤帝炎帝,秋为白帝少皓,冬为黑帝颛顼。⑩这种将四帝与四时匹配的传 统在战国时期已经存在。总之,《啻(帝)》篇与《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记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该篇又指出青、赤、白、黑四帝在四季有不同的禁忌之日。 2. 赤帝 《日书》中“赤帝”出现过3次,都在《行》篇: 凡是日赤啻(帝)恒以开临下民而降其英(殃),不可为百事。.... 凡是有为也,必先 计月中间日,句(苟)毋直赤啻(帝)临日,它日虽有不吉之名,毋(无)所大害。……凡 是有为也,必先计月中间日,句(苟)毋直赤啻(帝)临日,它日虽有不吉之名,毋(无) 所大害。⑪
3.上皇 《日书》中的“皇”是以“上皇”的形式出现,但仅有一次,《毁弃》篇云:“毋以子卜筮,害于 上皇”。④“上皇”,吴小强等人据《楚辞•九歌》指出:“'上皇'就是东皇太一,又据《庄子•天运》 指出'上皇'是指帝王,两说皆通。”⑤“害”当是指“加祸”之意。《易•谦》彖云:“鬼神害盈而福 谦”。孔颖达正义曰:“骄盈者被害,谦退者受福。”⑥“害于上皇”即被“上皇”加祸。《毁弃》又接 着说“害于骄母”,⑦实际上讲的是鬼神降祸福于人。《毁弃》说子日卜筮会被“上皇”加祸,据简文 可知此处的“上皇”当为“天帝”之意。 总之,睡虎地秦简《日书》是秦、楚两国文化的结合体,其中既包括秦国的最高神青、赤、白、 黑四帝,也包括楚国的最高神“天帝”,《日书》中的“帝” “赤帝” “上皇”等词汇的出现再次证明了 此种情况的存在。 (三)祭祀用的牺牲用品及其颜色 《日书》中的牺牲用品主要包括“大牲”“小牲”及钱帛等物品,此外《日书》提及牺牲品的颜色 有青、赤、黄、白、黑5种。它反映出祭礼文化的传统性与地域性相结合的特点。 1.牺牲用品 关于具体的祭祀用品,《日书》有所论及,如《毁弃》记载:“正月、五月、九月之丑,二月、六 月、十月之戌,三月、七月、十一月之未,四月、八月、十二月之辰,勿以作事。大祠,以大生 (牲)大凶,以小生(牲)小凶,以腊、古吉”。⑧“大牲”,《周易•萃》卦云:“亨,利贞。用大牲, 吉。”李鼎祚集解引郑玄曰:“大牲,牛也。”⑨“小牲”,用羊、狗、猪等。《毁弃》中的牺牲当涵括用 牛大牲及用羊小牲。“腊”“古”,《日书》的整理者认为是“干肉” “鸟干肉”。《礼记•月令》云:“腊 先祖五祀。”郑玄注:“腊,谓以田猎所得禽祭也。”⑩可见,“腊”当为祭礼的一种,其内容是以狩猎 得到的禽鸟肉祭祀祖先等神灵,“腊” “古”在《毁弃》中的含义当指以禽鸟、走兽之肉祭祀祖先等神 灵。《毁弃》篇说如果在正月、五月、九月的“丑日”,二月、六月、十月的“戌日”,三月、七月、 十一月的“未日”,四月、八月、十二月的“辰日”等特殊时日进行祭祀,用牛的“大牲”大凶,用 羊、狗、猪的“小牲”小凶,用禽鸟、走兽干肉祭祀祖先则吉利。可见,祭祀用牲有禁忌之日,这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睡虎地秦简日书梦篇考释内容摘要:睡虎地秦简《日书》中的“梦”篇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占梦文献,对于研究我国早期术数文化具有一定意义。
其中的“瞢”、“䁷”、“绎”、“择”、“祷”、“皋”、“幅”、“驷”、“畐”等字的释读以及残文部分,需要进一步地训释和补充;其中记载的食梦之神,正如学者所指出,与《白泽精怪图》中的伯奇有一定的联系。
《日书》“梦”篇中的“推导理论”已经具备后世术数原理的雏形。
关键词:睡虎地秦简,日书,梦篇占梦是中国古代术数文化中起源较早且流传最广的一个分支。
据考古发现,在甲骨文卜辞中就有殷商帝王占梦的记载。
《周易》中的《剥》卦,也有占梦的记录,而先秦史书如《左传》《国语》等,更是记载了许多神秘的占梦事件,即使是像司马迁这样带有理性精神和自觉史官意识的人,在《史记》中也同样记载了一些奇怪的梦[1]。
可见占梦在秦汉乃至先秦一直都有很大影响。
一做梦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
古人对于梦的形成以及梦境的内涵,无法客观地加以解释说明,因此就有神秘之感,甚至于科学昌明的今天,解梦占梦在社会上还有一定的影响。
作为术数文化的占梦,在古代上层社会也被格外重视,《周礼》中就记载有占梦之官。
《周礼·春官·太卜》曰:“掌三梦之法,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陟》。
其经运十,其别九十。
”《周礼·春官·占梦》曰:“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
”薛季宣注曰:“占梦者以其十二岁、十二月观之,日月所会之辰,因其升降往来之度而合其吉凶休咎之证。
”[2]可见,当时已经对梦的内容和性质做了较为详细的划分,所以“占六梦之吉凶”,而且,占梦的方法和依据的权威文献已有三种,所以说“掌三梦之法”,犹似易占中的“掌三易之法”。
根据《周礼》的记载,我们还可以知道,彼时占梦要依据日月星辰和岁时的不同,即把梦的吉凶和时间因素联系起来进行占断。
并且,所谓的“三梦之法”,根据笔者的理解,《致梦》是解释得梦的原由,《觭梦》是解释那些奇奇怪怪的梦,包括噩梦,《咸陟》是禳除噩梦带来的不详,咸乃古时著名巫师,又叫巫咸,陟是由人间上升至天界、神界。
由此可知,当时占梦的系统已经基本完备。
汉代,刘向、刘歆父子整理典籍,梳理学术源流,撰写《七略》,班固将其吸收入《汉书·艺文志》,其《术数略》曰:“杂占者,纪百事之象,候善恶之徵,《易》曰:…占事知来。
‟众占非一,而梦为大,故周有其官。
”可知占梦属于术数中的杂占之一,且占梦最为重要。
占梦虽然在先秦就被受到重视,且形成了一定的解释体系,残留了一些占梦案例,但占梦用书却没有保留下来,给我们研究早期占梦文化带来了许多困难。
值得庆幸的是,睡虎地秦简《日书》的出土,为我们研究先秦占梦文化提供了一线契机,其中的“梦篇”,应该是先秦梦书的辑录。
《日书》内容,是辑录众多术数门类的拼盘,内有梦书、堪舆书、占候书、风角书、医术等,多和时日有关。
传世文献中对梦书的记录,最早见于《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其中记载晏子请占梦者为齐景公占梦,占梦者“请反具书”,学者认为应读为“请翻其书”,则“其书”为占梦书无疑,可惜失传。
西晋太康年间,于战国魏襄王墓中发现一批竹简,史称《汲冢竹书》,内有《琐语》一篇,据《晋书·束晳传》说,乃“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
可知在战国竹简中,占梦一类术数文献的存在。
惜乎此类早期梦书皆已失传,现存最早的梦书是后人辑佚的三国时期周宣梦书和敦煌文献中的梦书。
这就更显出睡虎地秦简《日书》中梦书残文的文献价值。
二睡虎地秦简《日书》有两段梦书文字,分别见于《日书》甲种和乙种。
这两段“梦篇”文字均不完整,可以相互补充校勘。
为便于探讨,姑列举如下:甲种夢:人有惡瞢(夢),䁷(覺)。
乃繹(釋)髪西北面坐,(禱)之曰:“皋!敢告壐(爾),某有惡瞢(夢),走歸之所。
強飲強食,賜某大幅(富),非錢乃布,非繭一三背乃絮。
”則止矣。
一四背壹[3]乙种夢:甲乙夢被黑裘衣寇(冠),喜,人(入)水中及谷,得也。
一八九壹丙丁夢□,喜也,木金得也。
一九〇壹戊己夢黑,吉,得喜也。
一九一壹庚辛夢青黑,喜也,木水得也。
一九二壹壬癸夢日,喜也,金得也。
一九三壹凡人有惡夢,覺而擇(釋)之,西北鄉(嚮)擇(釋)髪而駟(呬),祝曰:“(皋)!敢告壐(爾)宛奇,某有惡夢,老來□一九四之,宛奇強飲食,賜某大畐(富),不錢則布,不繭則絮。
一九五壹[4]从甲乙两段简文可知,甲文只是乙文的最后一部分,属于禳除噩梦之法。
乙文相对来说较为详细,除了末尾的禳除噩梦之法外,尚有“十干日得梦”吉凶解释。
甲文乙文篇名均作“梦”,但甲文的正文却作“瞢”,整理小组认为“瞢”是“梦”的借字是可行的,这两个字在古籍中通用。
除了整理小组所举的“《周礼·职方氏》其泽薮曰云瞢,即云梦”之外,《晏子春秋·谏上二二》也有例证:“景公举兵将伐宋,师过泰山,公瞢见二丈夫,立而怒,其怒甚盛。
”此处“瞢”亦为“梦”之假借字。
在乙文正文中,凡甲文用“瞢”处,乙文均作“梦”,亦可证文中“瞢”义为梦。
然而,甲文标题作“梦”,正文却作“瞢”,这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图方便将“梦”写作“瞢”(其实在写法上并不比“梦”简单),用了一个假借字;二是有意用“瞢”而不用“梦”,因为二者在含义上尚有区别。
《说文解字·目部》:“瞢,目不明也。
”可见“瞢”只是一种视觉的状态。
梦却是一种意识活动,正如《墨子·经上》所说:“梦,卧而以为然也。
”由此可见,在春秋时期,古人已经认识到梦就是在人躺卧睡着之后觉得是真实情况的意识活动。
可知“梦”和“瞢”有别。
《说文解字·夕部》“梦”字曰:“梦,不明也。
从夕,瞢省声。
”清人王夫之《说文广义》三:“梦,从瞢省,从夕。
目既瞢矣,而又当夕,梦然益无所见矣。
故训云…不明也‟。
”则“梦”与“瞢”同义,均有不明之义。
简文中“瞢”与“恶”连用,即“恶梦”,后世常作“噩梦”。
《周礼·春官·占梦》云:“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二曰噩梦。
”郑玄注引杜子春云:“噩,当为…惊愕‟之…愕‟,谓惊愕而梦。
”孙诒让《正义》:“惊愕则心为之感动,故因而成梦。
”可见噩梦之“噩”是惊愕之意,而“恶”有可怖、不祥之意。
所以,恶梦与噩梦在字面与含义上有所区别。
但后世混用,噩梦也便具有了惊愕与不祥两种含义。
甲文用“恶瞢”,自然是可怖不祥之梦。
瞢又有眼睛看不见的意思,所以这种梦是指眼睛未睁开时的一种恐怖之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梦魇。
古人把这种梦又叫做“寤梦”。
如《说苑·敬慎》云:“恶梦者,所以警士大夫也。
”《孔子家语·五仪解》则作“寤梦征怪,所以儆人臣也”,可知恶梦即寤梦。
寤梦,顾名思义,就是在清醒状态的梦,其实就是半清醒状态的梦魇。
这种梦在诸梦之中最为恐怖,所以成为占梦者的首选对象。
“䁷”,整理小组释为“觉”,可通,乙文正是作“觉”。
但“䁷”不必作通假解。
《集韵·觉韵》:“䁷,目明也。
”则“䁷”正与“瞢”相对。
由瞢到䁷,也就是由闭眼状态到睁眼状态,用觉醒之“觉”来理解,此义可通。
“绎发”,整理小组作“释发”。
案,绎亦有疏解之义。
《汉书·循吏传·黄霸》:“吏民见者,语次寻绎。
”颜师古注:“绎谓抽引而出也。
”三国时期刘劭《人物志·体别》:“论辨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
”刘劭将“理绎”与“释结”并举,则绎的作用正是在于“释结”。
所以,绎可以解释为抽引而出,绎发,也就是将头发从挽结的状态抽引而出,即将挽结的头发解开、散开。
绎发即文献中所谓的“解发”、“散发”,如《韩诗外传》卷六“解发佯狂而去”,《后汉书·袁闳传》“闳遂散发绝世,欲投迹深林”,李白“明朝散发弄扁舟”等皆是。
与甲文相对应,乙文用“择发”,并比甲文多出“而择之”三字。
整理小组将“择”字均释为“释”,“觉而择之”的“择”,通“释”,解除之义。
“择发”的“择”通“释”,择发即释发,释发即散发。
整理小组的两种意见均可取。
案,“择”通“释”,有舍弃、抛弃之义。
如《墨子·经说上》:“取此择彼,问故观宜。
”孙诒让《墨子间诂》:“择读为释,释、舍古通……言取此法则舍彼法也。
”《吕氏春秋·察今》:“故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许维遹《集释》:“择,释声,两字通。
”《史记·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均以“择”通“释”。
“觉而择之”的“择”,正为抛弃、舍弃之义,意为将噩梦丢掉。
“”,整理小组读为“祷”,正解。
案,“”字左边的“金”部,极易和“祷”字左边的“示”部混淆,二字古写法形近。
“”字的右部,其实就是“焘”字,右上部份为“寿”之异体写法。
因此,“”字极有可能就是“祷”()字的误写,或者图片不清,本是“祷”字,而误释为“”,又做形近通假解。
考之古文献,“铸”、“祷”未见通假例。
在祷告之辞中,整理小组对“皋”字也进行了注解:“《仪礼·士丧礼》:…升自前东荣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复。
‟注:…皋,长声也。
‟”[5]整理小组的解释是正确的。
类似的例子如《礼记·礼运》:“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复。
‟”孔颖达疏:“皋,引声之言。
”黄侃《经传释词笺识》卷五:“皋,发语之长声也。
皋,号之借。
”可见这里的“皋”,和嗥、号、嚎等义相当。
《说文解字》曰:“礼祝曰皋。
”更说明了“皋”是祝祷之中的常用拟声词。
乙文作“”,整理小组直接读为“皋”。
此外,“皋”字的这种用法在睡虎地秦简《日书》中还有两次出现,都是在实施禹步巫术中的祝祷之辞,分别见于甲种一一一背至一一二背和乙种一〇二叁至一〇七贰。
在甲乙两段文字中,都出现了祷告禳除噩梦之神,甲文作“”,乙文作“宛奇”。
学者们对此神灵已做颇多探讨。
如刘乐贤认为:“《日书》…梦篇‟之在《续汉书·仪礼志》及敦煌本《白泽精怪图》中作伯奇。
而在《日书》乙种的…梦篇‟里,这位食梦之神又写作宛奇。
更有甚者,饶宗颐、高国藩二氏认为这位食梦之神还与文献中的穷奇有关。
”[6]在《续汉书·仪礼志》中,说到“伯奇食梦”,伯奇是专吃噩梦的神灵。
多数学者在研读“梦篇”时都提到敦煌本《白泽精怪图》(伯6282),因为该文献中禳除噩梦的方式与《日书》非常相似。
兹摘录如下:人夜得恶梦,旦起于舍,向东北被发呪曰:伯奇!伯奇!不饮酒食宍,常食高兴地,其恶梦归于伯奇,厌梦息,兴大福。
如此七咒,无咎也。
可见《日书》中的“走归之所”,与《白泽精怪图》中的“其恶梦归于伯奇”意思相同,都是希望噩梦统统回到食梦之神那里被吃掉。
但是,《日书》中食梦之神的两种写法与伯奇之间是如何演变的,至今不得确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