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睡虎地秦简日书梦篇考释

睡虎地秦简日书梦篇考释

睡虎地秦简日书梦篇考释内容摘要:睡虎地秦简《日书》中的“梦”篇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占梦文献,对于研究我国早期术数文化具有一定意义。

其中的“瞢”、“䁷”、“绎”、“择”、“祷”、“皋”、“幅”、“驷”、“畐”等字的释读以及残文部分,需要进一步地训释和补充;其中记载的食梦之神,正如学者所指出,与《白泽精怪图》中的伯奇有一定的联系。

《日书》“梦”篇中的“推导理论”已经具备后世术数原理的雏形。

关键词:睡虎地秦简,日书,梦篇占梦是中国古代术数文化中起源较早且流传最广的一个分支。

据考古发现,在甲骨文卜辞中就有殷商帝王占梦的记载。

《周易》中的《剥》卦,也有占梦的记录,而先秦史书如《左传》《国语》等,更是记载了许多神秘的占梦事件,即使是像司马迁这样带有理性精神和自觉史官意识的人,在《史记》中也同样记载了一些奇怪的梦[1]。

可见占梦在秦汉乃至先秦一直都有很大影响。

一做梦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

古人对于梦的形成以及梦境的内涵,无法客观地加以解释说明,因此就有神秘之感,甚至于科学昌明的今天,解梦占梦在社会上还有一定的影响。

作为术数文化的占梦,在古代上层社会也被格外重视,《周礼》中就记载有占梦之官。

《周礼·春官·太卜》曰:“掌三梦之法,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陟》。

其经运十,其别九十。

”《周礼·春官·占梦》曰:“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

”薛季宣注曰:“占梦者以其十二岁、十二月观之,日月所会之辰,因其升降往来之度而合其吉凶休咎之证。

”[2]可见,当时已经对梦的内容和性质做了较为详细的划分,所以“占六梦之吉凶”,而且,占梦的方法和依据的权威文献已有三种,所以说“掌三梦之法”,犹似易占中的“掌三易之法”。

根据《周礼》的记载,我们还可以知道,彼时占梦要依据日月星辰和岁时的不同,即把梦的吉凶和时间因素联系起来进行占断。

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

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

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睡虎地秦簡《日書》於1975年12月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中出土。

共有竹簡423枚,約一萬八千餘字。

1981年《雲夢睡虎地秦墓》挖掘報告出版,《日書》簡的照片、釋文始得公佈。

1982年饒宗頤、曾憲通之《雲夢秦簡日書研究》問世,揭開《日書》研究的序幕。

李約瑟把《日書》一類的「數術」稱之為「偽科學」,認為當人類不能有效征服大自然時,便幻想出一種超自然的神力在主宰世界,人類將自然現象與人事加以機械的牽合,企圖從中找到某些行為規則。

在《漢書?藝文志》之中「數術」為古代學術文化的一大門類,與六藝、諸子、詩賦、兵書、方技並列。

其中蘊涵某些合理因素,不得以迷信,一概抹殺。

對「數術」的研究,可以讓今人更瞭解古代學術文化和思想的真實面貌。

1.《日書》是古代日者用來占候時日宜忌、預測人事休咎,以教人趨吉避凶的曆忌之書。

2. 秦簡《日書》在當日應是一種家喻戶曉的選擇生活事物書,類似於後世的擇日通書。

《日書》的內容本質,極其貼近生活,因此可以反映當時日常生活的各種需求,使我們藉以了解當時社會生活的各種情況。

3. 《日書》有其數術體系,從《日書》的篇目和內容來看,我們不妨將之視為秦簡時代「數術」的一個縮影。

例如〆將《日書》「人字篇」的人字與馬王堆《胎產書》的「胎產圖」,及近代「軒轅黃帝四季圖」相比較,便可以說明它們都是數術家用來占候生子的吉凶,根據胎兒的產日預測未來的命運。

4.從《日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與大自然相處的對待態度。

秦簡時代占時擇日等活動,和後世的宗教史和民俗史,有一脈相傳的關係。

5.秦簡時代的建除法,和占星術,與古天文、曆法密切相關。

從古代天文曆法的角度研究《日書》,是《日書》研究中受人矚目的部分。

《史記?日者列傳》〆「孝武帝時,聚會占家問之,某日可取婦乎〇五行家曰可。

堪輿家曰不可。

建除家曰不吉。

叢辰家曰大凶。

曆家曰小凶。

天人家曰小吉。

太一家曰大吉。

」《日書》裡即有相當篇幅論及所謂的「建除法」。

0524读睡虎地秦简《日书》札记二则

0524读睡虎地秦简《日书》札记二则

读睡虎地秦简《日书》札记二则(首发)方勇吉林师范大学(一)说“臣”睡虎地秦简《日书》乙种二五九简有如下内容【1】:庚亡,盗丈夫,其室在西方,其北壁臣,其人黑。

另外,在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甲种第二八简有和上举睡虎地秦简《日书》乙种二五九简内容相似的简文,其内容为(简文句读和通假字为笔者所加)【2】:庚亡,其盗丈夫殹,其室在北方,其(序)扁也(匜),其室有黑犢男子,不得。

其中的“(序)扁也(匜)”一句,当如施谢捷先生所说:“‘扁匜’应读为‘匾’,‘匜’通‘’,犹地名‘肤施’战国货币文作‘肤虒’、复姓‘公施’秦汉印中作‘公虒’,计时的‘日施’秦汉简帛中或作‘日昳’、‘日虒’,均其证。

‘匾’是叠韵连語,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六:‘《纂文》云:匾,薄也。

今俗呼广薄为匾,关中呼虒。

’亦写作‘椑’、‘’等,有卑下之义。

‘其(序)扁(匾)也(匜)’指厢房低矮窄小。

【3】”由上举简文内容来看,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甲种简文在前面提出盗所在的房屋的具体方位,然后再具体说明其所在房屋的细部特征,睡虎地秦简《日书》乙种二五九简的行文情况应该和放马滩秦简雷同,但“其北壁臣”一句是什么意思,整理者却无说。

吴小强先生解释其为“他是北边邻居的奴隶。

【4】”从译文来看,吴先生显然是把“臣”解释为奴隶之义。

笔者按:吴小强先生的说法似可商榷,由上面放马滩秦简相关内容可知,上举睡虎地秦简《日书》乙种的内容和句式应该和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甲种二八简相似,也就是说其“其北壁臣”是具体形容“其室在西方”的“室”的特征的。

这里面的“臣”字应为何种解释是关键的问题。

《说文》云:“臣,牵也。

”段注:“以叠韵释之。

《春秋说》、《广雅》皆曰:‘臣,堅也。

’《白虎通》曰:‘臣者,繵也。

属志自坚固也。

’”又王念孙《广雅疏证》云:“《说文》堅、贤并从臤声,臤从臣声。

《广雅》:‘藖、贤、臣、,堅也。

’堅、、贤、藖、、、臤、臣八字并声近而义同。

”通过段玉裁和王念孙的说解,我们就会明白,“臣”是可以訓读为“堅”的。

略论《睡虎地秦墓竹简》

略论《睡虎地秦墓竹简》

略论《睡虎地秦墓竹简》作者:夏诗荷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6期摘要:1975年12月至1976年初,湖北省博物馆等考古人员在湖北省云梦县城关西郊睡虎地发掘了12座战国末年到秦朝安陆大小官吏的墓葬,出土了木器、竹器等387件古代器物,其中第11号秦墓出土了竹简,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秦简,经安作璋、李学勤等10多位学者的拼接整理,排印成《睡虎地秦墓竹简》,该书内容丰富,是我国出土整理的最古老的法律条文,对研究秦朝的政治、经济、法律、兵制、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睡虎地;秦墓;竹简;发现;价值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148-02一、《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发现我国秦律早已失传,1975年12月至1976年初,湖北省博物馆等考古人员在湖北省云梦县城关西郊睡虎地发掘了12座战国末年到秦朝安陆大小官吏的墓葬,出土了木器、竹器等387件古代器物,其中第11号秦墓出土了竹简,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秦简。

第11号秦墓主人是喜,生于秦昭襄王45年(前262年),他在秦始皇时历任安陆御史、安陆令史、鄢令史、鄢狱史等与司法有关的职务,卒于秦始皇30年(前217年),享年46岁。

第11号秦墓出土了竹简,竹简原藏棺内,保存较好,字迹清楚,只有少量残断。

第11号秦墓出土了竹简1155枚,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墨书秦隶,一般写在蔑黄上,近4万字,简的上、中、下有三道残存的绳痕,可知当时是以细绳分三道将一枚枚竹简编联成册的,出土时绳索已经腐烂,竹简散乱成堆,不见原来的编撰顺序。

二、《睡虎地秦墓竹简》的主要内容1975年12月至1976年初,经安作璋、李均明、张政烺、裘锡圭、李学勤等10多位学者的拼接整理,排印成书,即《睡虎地秦墓竹简》,该书内容极其丰富,有《编年纪》、《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日书》甲种乙种等九部分(《语书》、《效律》、《封诊式》和《日书》乙种是原有标题,其余各书书名是秦墓竹简整理小组专家根据内容拟定的)。

秦系简牍文字研究综述

秦系简牍文字研究综述

秦系简牍文字研究综述[ 录入者:章草 | 时间:2010-02-04 10:14:59 | 作者:赵立伟 | 来源: | 浏览:0次 ]一、秦系简牍的出土与著录1. 云梦睡虎地秦简1975 年12 月, 湖北云梦睡虎地11 号墓出土竹简1, 155 枚, 包括《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及甲、乙种《日书》, 多为法律文献。

竹简书写于战国末年到秦代初年, 用秦隶写成。

目前可资利用的最好版本当属文物出版社1990 年版《睡虎地秦墓竹简》。

同时在4 号墓中发现秦隶书写的木牍2 件, 内容均为家信, 文字清晰可识者520 余字。

木牍的图版和释文均收录于发掘报告专集《云梦睡虎地秦墓》中。

2. 青川木牍1979 年2 月出土于四川青川县郝家坪50 号秦墓, 内容是田律, 据考木牍书写于秦武王二年即公元前309 年。

图版及相关材料公布于《文物》1982 年第1 期。

3. 天水放马滩秦简1986 年4 月出土于甘肃天水放马滩1 号秦墓,共出土秦简460 枚。

包括甲、乙种《日书》和《墓主记》, 竹简书写于战国末年, 字体为秦隶。

放马滩秦简出土后,《文物》1989 年第2 期曾附载《墓主记》和部分甲、乙种《日书》共58 枚竹简的照片;《书法》1990 年第4 期公布了部分图版, 为甲、乙种《日书》的片断。

两次公布的材料仅为放马滩秦简的一小部分, 这批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竹简经过10 多年之久仍没有全部公布, 实为简牍研究界的一大憾事。

4. 江陵岳山秦牍1986 年初, 江陵岳山岗地以北44 号墓出土木牍2 方, 均两面墨书, 内容为日书, 其年代大致与睡虎地秦简同时。

相关材料见《考古学报》2000 年第4期:《江陵岳山秦墓》。

5. 云梦龙岗秦简1989 年10212 月, 湖北云梦县龙岗6 号秦墓出土, 计有竹简150 余枚及木牍1 方。

竹简写于战国末年, 为法律文书。

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见建筑择吉信仰习俗浅析

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见建筑择吉信仰习俗浅析
的记 载 , 在“ 穴盗” 篇中。 原简文 日: “ 穴盗 爰书 : 某里士五 ( 伍) 乙告 日 : ‘ 自宵 臧 ( 藏) 乙, 愎
( 梭) 口衣 一 乙房 内 中 , 闭其户 , 乙 独 与 妻 丙 晦 卧 堂上 。今 旦 起启户取 七三 衣 , 人 已穴房 内, 剪( 彻) 内 中, 口衣不得 , 不
第 2 1 卷 第 5期
Vo I . 2 1 No . 5
鄂 州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E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2 01 4年 5月
Ma y . 2 01 4
睡虎地秦简《 日书》 所见建筑择吉信仰习俗浅析
迹, 却( 膝) 、 手各六所 。 外 壤秦 綦 履 迹 四所 , 袤尺二寸 。 其前
稠綦 袤 四 寸 , 其 中 央稀 者 五 寸 , 其 ( 踵 )七 八 稠 者 三 寸 。 其 履迹 类 故履 。 内北 有 垣 , 垣高七尺 。 垣 北 即巷 也 。 垣 北 去 小 堂 北唇丈 。 垣东去 内五步 。 其上 有 七九新 小坏 , 坏直 中外 , 类
足炬之之迹 , 皆不 可 为 广 袤 。 小堂下及垣外地坚 , 不 可迹 。 不
智( 知) 盗 人 数 及 之所 八 O 。” I 2 ' - 1 蛐
另一 条 资料 同见 于 唾简《 封 诊式 》 “ 封守 ” 篇中, 原 简文 曰 :
“ 乡某 爱 书 : 以某县丞某 书 . 封 有鞫者 某里 士五 ( 伍) 甲家 室 、 妻、 子、 臣妾 、 衣器 、 畜产。 甲室 、 人: 一 八字二 内 , 各
有户 , 内室 皆 瓦盖 , 木大 具 , 门 桑 十 木 。妻 日某 , 亡, 不会封 。 子大女子某 。 未有 夫 九 。 子小男子某 , 高六 尺五 寸 。 臣某 , 妾

云梦睡虎地秦简的研究价值分析

云梦睡虎地秦简的研究价值分析

云梦睡虎地秦简的研究价值分析曲爹蘑砖如秦简的研究价值分析口辽宁大学历史学院王景星一,云梦睡虎地秦简情况概述1.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情况.1975年l2月,湖北省博物馆,孝感地区亦工亦农考古训练班,孝感地区和云梦县文化局在孝感地区云梦睡虎地发掘了12座战国至秦代的墓葬.睡虎地l1号墓的墓主,根据墓中出土的《编年记》所载,墓主名喜,秦始皇时期历任安陆御史,令史,鄢狱吏等与司法有关的职务,或卒于秦始皇三十年(前217).墓中出土的竹简应该是他生前使用的文籍.全部共有1155枚(另有残简80片),出土时分为八组,分别堆放在棺内人骨架的头部,右侧,足部与腹部.置于足部的竹简残片较多,除少数由于水浮动而造成的散乱外,其余均保存完好.这些竹简的长度为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简文为墨书,书体属于秦代隶书,一般写在篾黄上,少数简为两面书写,字迹大部分可辨.竹简上有两道丝绳编连的痕迹,从残存原简上为上,中,下三道的编绳痕迹判断,编绳.出土时,编绳因年久腐朽,竹简顺序多为散乱fl1.2.云梦睡虎地秦简所载内容.孝感地区云梦睡虎地发掘出的12座战国至秦代的墓葬中,”11号墓中出土了1155枚竹简,另有8O枚残片,保存情况尚好”.经过专家学者的分析,已经根据其内容将这些竹简大致分为十种文书.即《编年记》,《语书》,《秦律t-.,k种》,《效律》,《秦律杂抄》, 《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日书》甲种和《日书》乙种.这十种题目名称,只有《语书》,《效律》,《封诊式》,《日书》乙种四种简上原有书题,其中《语书》,《封诊式》,《日书》乙种三书的书名”语书”,”封诊式”,”日书”分别书于书末一简的正面,背面,正面;《效律》原名为”效”,书于开篇第一简背面;其余六种书题是有关整理小组后继拟定的『31.3.云梦睡虎地秦简具有的历史意义.云梦睡虎地秦简的问世揭开了我国对秦简发掘的序幕.它与后来相继出土的”青川郝家坪木牍”,”云梦龙岗秦墓竹简”,”江陵周家太台秦简”,”天水放马滩秦简”,”江陵王家台秦简”,”江陵岳山秦简”,”江陵杨家山秦简”,”沙市周家台秦简”相比,是数量最大的一批秦简,是中国最古的法律条文,是珍贵的秦代历史文献.”睡虎地秦简”的出土填补了秦代法律文书记载的空白,对考证现存古文献真伪有着积极作用,在研究秦汉法律制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睡虎地秦简”带领我们穿梭时空,为我们展开一副精彩的秦代历史画卷.二,云梦睡虎地秦简的研究价值1.历史学研究价值.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出土,无疑是史学界收获最大,丰富的文献史料能够为历史学者们开辟一片新的研究领域.(1)对传世古文献的考证和校对研究.《编年记》中记述了秦昭王时期的部分史实,辑补了史籍记载之缺,同时引来了历史学界新一轮的对考证古文献真伪的探讨.(2)制度史方面的研究.在对云梦睡虎地秦简文字释义工作结束之后,史学界展开了对秦的官制,土地制度,徭役制度,赐爵制度,租税制度,官吏考核制度,罪犯审讯制度,工匠培训制度,户籍制度,上计制度,仕进制度以及仓库的类型,结构,设置, 封堤,管理制度,由官府禀衣,廪食,传食等制度和管理,财经出纳的预算,决算制度的深人研究.2.法律研究价值.秦代法律形式多种多样,法网严密,经修缮后常被后世沿承.时至今El,秦律中还有许多制度对现代法制颇具影响,秦律开创了中华法制之先河, 为中华法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其法律研究价值很大.(1)《秦律十八种》与《秦律杂抄》中所见律名众多,证明秦代律文种类多样,丰富翔实,如”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等.(2)《秦律十八种》所记部分律令内容细致入微,揭示了秦代封建法规的明细与法律制度的健全. (3)《法律问答》中关于”老幼残疾有罪当减”法律文献的问世,填补了中国法制史在秦代研究的断层.我国自三代以来,对于”老幼病残”犯罪者一般都从轻处理,从传世文献所见第一部律文《唐律》直至后来的法规,这一原则一直沿用,但是秦代法律是如何对待这一问题的,过去由于史料所限一直是不得而知的.云梦睡虎地秦简中《法律问答}67,102,133,158,166及《秦律杂抄》32—33,翔实生动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尽管秦刑法苛严,但是仍然沿袭了三代”老幼残疾有罪当减”的规范闱. 3.社会文化传统研究价值.云梦睡虎地秦简中《日书》甲种和《El书》乙种,这批《日书》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其中蕴涵了丰富的祈财信仰和趋吉避害的术法信息.秦简《日书》所承载的民间信仰信息,较正史及诸子之文更为丰富,全面,细致,真实,这也正是其社会传统价值之所在l6l.通过《日书》记载能够生动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生活习惯以及风俗风气,是我们研究秦代社会,民俗和传统文化的有力资料.4.经济学研究价值.我国早期经济史方面材料不多,特别是当时的第一手材料尤其少,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有不少关于统计报告方面的材料,多处涉及统计报告时间,统计方法,核算要求及相关法律责任的条文.如《秦律十八种》中的《效律》175中有对统计报告时间的明确规定;《仓律》35—36中不光有对统计报告时间的明确规定,还有对统计方法的明确规定;《效律》56—57中内容说明当时既有严格的核算制度,还有对统计失误者进行处罚的法律规定.云梦睡虎地秦简显示了秦国在生产,供应等许多方面广泛实行定额管理制度.从云梦秦简可以看出,当时在许多方面都建立了严密的仓库管理制度;秦律体现的管理制度的核心类似当代的岗位责任制,明确规定了盘点制度;对债权与债务管理的规定;明码标价与顾客监督制度;为了确保管理制度的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建立了评比奖惩制度等m.这些文献在经济学研究方面十分宝贵,我们应当重视这批文献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价值.5.语言学研究价值.云梦睡虎地秦简在秦代语音研究方面及秦代复音词,连词, 系词,副词,合成词,兼语词,连谓词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云梦睡虎地秦兰雪世界2010.3月上75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就是说某一地区的人民在漫长的岁u月里形成了一整套区别邢于其他地区的风俗人情,台并世代传承.河北省广宗县历史悠久(商王曾在此初建行宫——沙丘宫),当等地人民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风俗拳习惯.每个人在一生巾都院有必经的几个生活阶段,工每个人的社会属性就是ff#l这些重要阶段不断确钊立起来的,在每个阶段自古以来便用一定的仪式进行表示,以便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评价.人生仪礼的全过程是按人年龄的增长过程显示的,通常以”岁”为单位计算,几乎每岁都有一定的仪礼.但是, 重大仪礼只在几个重要阶段现,由此而构成了人类生活中普遍遵循的四大仪礼习俗,即诞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在我国传统习惯中,寿礼也占有较重要位置. 由于它实质J二是每岁诞生纪念目重复,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越来越取代成年礼. 那么在广宗县诞生礼和寿礼期问通常有哪些习俗呢?诞生礼它是人生的开端礼.在人的一生礼仪本来应当是一种重大的仪式,但是由于生育的生理特殊性及婴儿出生的某些信仰,禁忌原因,诞生礼仪式往往在极,J,的范围内举行.这种仪式既包括为新生儿示吉的意义,也有为产妇驱邪的表示,而且往往带有神秘色彩.在广宗,早在婴儿诞生前的孕育期,就已经有预示诞生的民俗形式了,俗称怀孕为”有喜”,是预示一个人即将诞生.这期间,由于古老传承的影响,给孕妇制造了许多种禁忌约束,如禁食(马肉,兔肉j,禁视(不论是老幼的非正常死亡的葬礼),避讳(说不吉利的话,走夜路)等.婴Jqt’.生后,一般过12天,称”小月”这时产妇和婴儿都过渡到安全期,举家庆贺,产妇娘家,街坊邻居,前来祝贺,通常拿一些鸡蛋,红糖,挂面之类的东两作为礼品.产妇娘家除此之外,还要做一些婴JLff,J 衣服,褥子等用品.通常情况下”小月”过得比较隆重,摆设酒席,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当然在此之前要通知产妇娘家.如果家缺少男丁或者几代传或者老来得子,若添一男婴,为了让他成人,有让婴儿吃百家饭的习俗,即在全村范围内每家敛少许米熬饭喂婴儿;或者把婴儿装在死人生前用过的枕头皮里呆匕天,并取名”枕(振)装”, “宝装”,”枕(振)起”;还有在婴儿周岁时戴长命锁的习俗,称”戴锁子”.长命锁一般为金质或银质,lL面都有”长命百岁”的字样(现在多用一条红绳代替).锁子要戴到l4岁才能摘下并有一定的仪式,当然,这些都是由于过去医疗条件落后造成的陋习,尽管现在医疗事业发达了,但是这些习俗依然流传着.产妇须回娘家为婴儿出满月,但也不能在娘家长时问住下去,婴JLItl了满月,三五天后就得州婆家.民间”有过j王不过五. 过五死姑姑”的说法,意到产妇出生时,父母已经劳累了,现在不应过多地再辛苦父母了.若不t’,tl满月,必须出双满月,婴儿满月时,应剪胎发,在出满月的路上,每过一个十字路口都要扔几个零钱,意即买路通过,驱邪.过百日俗称”百岁”,是祝长寿的仪式.过周岁,旧时行”抓周”仪式,即周岁试儿,用以预N,I’JL一生事业的吉凶,是卜命运的迷信仪式.现在仍延续这一仪式.婴儿的姥姥通常要给婴儿过完三周,才算完成诞生礼,每个生日都要送些豆芽(类似现在菜市场上的豆嘴大小),取意早扎根成人,并且要把豆芽尽可能多给几家邻居,以示长得结实.还有其他食品,这些食品用柳条篮子送去,过j个生日送j个篮子,且一个比一个大,stLJ’t,还要送些衣服.婴儿在三周岁前,有很多禁忌,如婴儿用品不能在院里过夜.由此可见,诞生礼有两个突m的特点:一个是所有仪式意义都在于祈求长命,长寿,这是自占以来育儿的主导观念;另一个是历来生男的仪式为重,尤其是几代单传儿更为突m.生女后的仪式…切从简.祝寿礼寿礼可以说是诞生礼的周期纪念,是在家人生H_刀I5天,为他祝贺,并祝福他健康长寿的一种礼仪.大富火贵之家,十岁就有人给他做生日,无钱无势之人,一百岁也没有人给他庆贺,这些都是例外.一般说来,40岁以f:可以庆寿.庆寿又称”祝寿”或“做寿”,在邢台通常是在子女都成家后,才开始给父母做寿随父母年龄增加,做寿的仪式越来越隆重.为父母举行庆寿仪式,儿女往往要准备些礼品,在这些寿礼巾,”寿面”和”寿桃”是必不可少的.“寿面”又称”寿面”,面条形状具有绵长不断的特点,”面”与”绵”义是喈音,取其绵绵不断之意,于足便形成了寿口吃面以祈延年益寿之习俗.此,在切长寿面时须从头切起,直至另一头.如果从中问切叫“断头面”,也就足”短头”的说法,即不吉利.寿面通常是十缕,取十全十美之义.人们还常常存寿面上贴一团篆字寿花,寄寓着做寿者福星高照,寿运绵长.“寿桃”也是民间普遍认可的象征长寿的吉祥物.这一说法源自两王母长寿桃的神}舌传说.老人做寿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正式的子女要焚香起誓,风雨不阴,雷打不变,?参加的人数只能增加不能减少;非正式的较随便,子女确实不能到场,可以缺席.现在给老人做寿的要求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简在语言学研究价值方面现有最大的研究成果表现在修正偏正式名同”量+名”构词形式产生时间为秦始皇以前,而非秦以后.这种用法根据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田律》1-2,《田律》l0,《效律》165—166,《效律》24, 《秦律杂抄》15—16中内容记载推论,至少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产生且较为成熟了.尽管我们在语言学角度对云梦睡虎地秦简进行研究的难度较大,我们还是应当更加重视这批文献的语言学研究,争取早日获得喜人成果,推进中困语吉学的发展参考文献:76兰台世慕2010.3月1广寨县的诞俗。

睡虎地秦简《日书·诘咎》以桃驱鬼及其文化意蕴

睡虎地秦简《日书·诘咎》以桃驱鬼及其文化意蕴

《日书》是古代一种以时、日推断吉凶祸福并用以趋吉避害的占验书,掌握此术的人称为“日者”。

1975年冬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秦墓的睡虎地秦简《日书·诘咎》篇中包含有大量的驱鬼术材料,其中便包含名目繁富的鬼名和各式各样的驱鬼方法,简直就是一幅活生生的“人鬼大战图”。

刘钊先生指出:“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篇中的《诘咎》篇是关于鬼怪和驱除这些鬼怪的方术的内容的集汇。

”[1](P56)刘信芳先生亦指出:“秦汉之际,鬼怪之说猖炽,其时上至宫廷贵族,下及村夫野妇,十分重视驱除鬼魅以求无病灾之虞,秦简《日书》中有‘诘咎’篇专讲驱鬼术,是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驱鬼术之集大成者。

”[2](P74)吴小强先生亦说到:“‘诘’篇专门叙述鬼、怪、神、妖危害人的各种表现和人如何防治、驱除鬼神的不同方法,内容之丰富,行文之生动,为战国秦汉时期同类简牍所罕见,亦为《日书》最富生气的篇章。

”[3](P146)《日书·诘咎》篇是社会中下层人们便于自己驱鬼的简易手册,主要流行于社会中下层人群,而社会中下层人群对鬼、神、精、怪、妖等的概念很模糊,故把凡是作祟加害于自身的超自然的力量都笼统地称为“鬼”。

“从古代典籍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古人对鬼、神、妖、怪、精等词从来就没有进行过严格的区别。

实际上,它们对于老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老百姓往往只注意到它们的共性,即都能作祟害人,袭扰人类。

”[4](P445)刘钊先生亦指出:“在早期概念中鬼与神并无区别,神就是鬼,鬼就是神,这一点从秦简中亦可得到证明。

”[1](P59)驱鬼术即驱鬼巫术,是一种以驱鬼为形式,以除咎、治病等为主要内容的白巫术活动,本文即以广义上的“鬼”来讨论之。

英国人类学家雷蒙德·弗思在《人文类型》中说:“在施行巫术的过程中通常有三个要素:所用的东西,所做的举动,所说的话。

”[5](P120)诚然,驱鬼术施行过程中所用的东西(即驱鬼灵物)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综述(首发)田雪梅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睡虎地秦简《日书》(以下简称睡简《日书》)于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

《日书》是战国秦汉时期日者选择时日、趋吉避凶的一种数术书籍,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研究价值不容忽视。

目前,在全国各地已发现18种《日书》写本(包括残简),睡简《日书》是现已公布的内容较为完整、保存较为完好的写本,其图版和释文公布后引起了学界强烈的关注。

截至目前,睡简《日书》的研究论文发表约有270多篇,研究专著1共4部。

此外,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2和[日]工藤元男《睡虎地秦简所见秦代国家与社会》3等作品设有专题对其进行研究。

学界的具体研究成果如下:一文本整理文本整理是出土简帛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涉及到释文整理、文字考释等方面。

学界对睡简《日书》的释文整理目前已经取得丰富成果。

文物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云梦睡虎地秦墓》4首次公布了甲、乙两种《日书》的图版和释文;1990年又推出《睡虎地秦墓竹简》精装本5,无论图版、释文都较旧版为佳。

吴小强《秦简日书集释》对睡虎地秦墓竹简的一些印刷错误和标点断句进行了修正,但吴书中有些注释牵强附会。

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对《日书》的分篇、句读、注释做了精心研究,对整理小组的释文做了订正和补充,提供了较为可信的注释版本。

王子今《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是目前《日书》释文的集大成之作,对各版本释文作了深入评析,并补充了大量材料。

除通篇考订外,还有不少单篇作品对《日书》中部分字词进行考订。

刘信芳对《日书·马》篇的句读、释文作了考释6。

林剑鸣对文物版和台湾版《日书》的释文误、漏之处加以校补7。

另外,还有黄文杰《睡虎地秦简疑难字试释》8、刘乐贤9《睡虎地秦简日书注释商榷》、《睡虎地秦简〈日书〉释读札记》、刘钊10《说秦简中“女笔”之“笔”》、《读秦简字词札记》、《谈睡虎地秦简中的“濆”字》等文章对《日书》的个别文字做了细致的考证。

二语言学研究秦简《日书》资料是研究汉语史重要的文献资料,可以考察语法、文字的发展演变。

学术界对这批材料的语言学研究大体有语法、文字学两个角度。

吉仕梅、胡伟、田启涛分别运用《日书》材料分析考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介词、代词以及同义词问题11。

石峰、钟如雄12认为系词“是”产生于先秦时期,可推翻王力先生“汉语真正系词的产生”大约在“西汉末年或东汉初叶”的说法。

吴小强13对睡简《日书》肯定性、否定性、中性占卜用语进行了分析,通过与郭店楚简、张家山汉简比较发现睡简特殊的占卜用语规律。

石峰、李明晓、沈祖春等通过对睡虎地秦简语言资料的分析,指出出土简帛文献的汉语史研究价值及对汉语语文辞书编纂的意义14。

楼兰的系列论文15通过《日书》资料分析了汉字基础构成元素的传承与演变,认为文字构形系统具有稳定性、成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通过对文字异构关系的探析,认为睡简《日书》所用文字处于古今文字过渡时期。

黄文杰16也对睡虎地秦简异构字进行了探析,观点和楼兰大体一致。

在运用《日书》资料研究文字字体方面,陈谷栋17认为隶书在秦以前已趋成熟,在秦代已广泛应用了。

陈谷栋、方楚勤18探求了秦简隶书娴熟简洁的形态美、提按顿挫的节奏美、率意流畅的气韵美等艺术特征及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

三数术研究《日书》是选择时日吉凶的数术类书籍,涉及很多数术概念及原理,正确理解它们是读懂《日书》的基础。

饶宗颐、曾宪通的《云梦秦简日书研究》开《日书》数术研究之先声,分十二个专题对常见的数术项目做了简略的阐述。

饶宗颐又写《秦简中的五行说与纳音说》、《云梦秦简日书賸义》、《帛书丙篇与日书合证》19等论文,在《秦简中的五行说与纳音说》一文中利用睡简《日书》证明先秦时代已经形成了五行三合局和纳音说。

刘乐贤对饶宗颐的发现做了补充和订正20。

郑刚在其学位论文《〈睡虎地秦简日书疏证〉导论》21中根据《星历考原》等资料对《日书》的几个神煞名称做了很好的解释。

李学勤研究了艮山图、《盗者》章中的数术含义22。

金良年23从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角度对“啻”篇和建除十二神的数术含义作了阐述。

刘信芳从五行说的角度解释了几个数术名词24。

刘乐贤运用兵书和日本阴阳道等新资料论证《日书》中的“往亡”,证明其中的“土忌”与“往亡”是两个互不相干的凶日25。

胡文辉在《释“岁”——以睡虎地〈日书〉为中心》26中指出“岁”就是《淮南子·天文训》中的大岁(今本作太岁)。

王光华、李秀茹、凡国栋27等也分析了《日书》中的数术含义及原理。

在占卜术研究方面,张铭洽对秦简《日书》中的占卜体系进行了梳理,认为云梦秦简《日书》是当时多种占卜体系的综合体28。

刘乐贤将睡简《日书》“人字篇”与马王堆帛书《胎产书》进行了比较,认为“人字篇”同《胎产书》都是用人体部位占卜婴儿命运的数术方法29。

胡文辉根据《太一出行图》题记、秦简《日书·出邦门》所记的出行仪式和祝咒的比较,指出两者都是出行的巫术,又运用《增补玉匣记》资料作为补充30。

闫喜琴31也对涉禹出行巫术做了相关研究。

在五行学说研究方面,刘乐贤博士论文第四章《〈日书〉所反映的阴阳五行学说》一节,指出五行说在秦汉时代已相当流行,并广泛运用到择日、占卜活动中。

刘道超在《秦简〈日书〉五行观念研究》32中的观点与此说大体相同。

尚民杰33也分析了云梦《日书》中的五行学说。

四社会生活方面虽然《日书》是选时择日的数术类书籍,但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个方面,正如李学勤先生所说,对于《日书》,至少可从两方面去研究:一方面,是从数术史的角度考察;另一方面,对《日书》的内容还可以作社会史的考察34。

从已有的成果看,学界的研究涉及到了社会风俗、神话传说、思想文化、婚姻家庭等方面。

在社会风俗研究方面,王桂钧探讨秦代一神崇拜及泛灵禁忌、尚武自由的风尚及此风尚下的婚俗及贞洁观35。

工藤元男36利用《日书》研究了法律与习俗的关系以及道教习俗。

张富春、管仲超、晏昌贵、梅莉、范志军等以云梦秦简《日书》为中心,勾勒了先秦民间祈财信仰、择吉民俗、居住习俗、丧葬习俗37。

杜林渊38认为古代“相宅术”有一套相对独立的理论、方法,它结合了阴阳五行观念,体现出了一种功利性和敬天顺时的特点,为后世“相宅”术奠定了基础。

《日书》中的社会风俗现象整体体现了当时民众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以及敬畏神明、敬天顺时的思想。

在神话传说研究方面,刘乐贤在其博士论文第四章《〈日书〉与古代神话传说研究》一节,指出《日书》有不少神话传说资料,并以牛女神话、钟馗传说、与禹有关的神话为例,论证了《日书》在古代神话传说研究中的价值。

李立39也肯定了《日书》“娶妻”二则简文所说的事情是在牛郎与织女婚配之前,认为简文补充了文献所载牛郎织女神话的缺失。

王朝阳40则运用《日书》简文考证出牵牛织女故事至晚形成于战国时期。

我们应当确信《日书》中的神话传说资料的史料价值,但同时也应明确它的特殊性质,因此对《日书》的运用应采取审慎的态度,参考《日书》资料考察神话传说的起源与发展,但不应将其作为真正存在的事实来得出结论。

在思想文化研究方面,林剑鸣41及李晓东、黄晓芬42均通过对《日书》的研究从整体上把握秦文化的特征。

林文认为《日书》反映了秦人多神崇拜现象、“外倾”和“重功利”的价值观及秦文化“唯大尚多”的特征。

李文认为秦人直观质朴的鬼神观反映了秦文化重实效的功利主义特质。

对于睡虎地秦简《日书》反映的是秦文化还是楚文化,大家的意见不统一。

何双全认为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与睡简《日书》反映了南北方各自不同的文化面貌。

他认为“如果说云梦睡虎地的《日书》反映了楚重鬼神而轻政治,代表楚文化面貌的话,那么天水放马滩的《日书》则反映了秦重政治而轻鬼神,是纯粹的秦文化的典籍”43。

林剑鸣通过《睡》简与《放》简《日书》共同篇章“建除”的比较,基本同意何文的观点,认为《睡》简有较多的礼制影响和较浓的神秘色彩,反映了楚文化的特点;《放》简则相反,反映了秦文化“重功利、轻仁义”的特点44。

蔡靖泉也同意何双全关于《日书》中秦、楚文化的认识,同时探讨了楚文化在秦统治时期的巨大影响45。

刘信芳通过研究认为云梦秦简《日书》是战国《日书》的杂抄,包括了许多楚国日书的内容46。

台湾学者蒲慕州的结论较为公允,他说睡虎地秦简《日书》可能是一部杂糅了秦楚两地民俗的作品47。

对思想上的研究体现在鬼神观上,李晓东、黄晓芬认为秦人鬼神观与殷人鬼神观属于同一体系48。

刘信芳、刘钊都研究了《日书》中包含的鬼怪思想。

刘信芳指出《诘咎》篇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傩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肯定了其中包含的“傩”这种与军事演习、群众娱乐混生的驱鬼逐疫活动49。

刘钊50认为早期鬼、神不分,后来掺杂入“五行”学说,演化为“天人感应”理论的一部分。

郝振楠指出秦人鬼神观念带有强烈的数术禁忌意味,呈现出原始性、功利性、数术性三者融汇于一的特征51。

在宗教信仰研究方面成果较多的是吴小强。

他在其系列论文52中指出:秦人的宗教信仰是以自然神崇拜为核心的多神崇拜体系,日常生活神被提高到重要地位,不再具有周人那种严格的宗教政治含义;秦人鬼神世俗化的宗教观念和思维特征。

;秦人的宗教信仰具有阶级性特征,从上层到下层越来越近鬼神,反映了秦人、秦代楚人的宗教意识。

刘信芳通过秦简《日书》和《楚辞》的结合证明屈原及其诗歌与古代宗教的深刻渊源,认为屈原是通过语言艺术表现宗教题材,将现实与宗教境界融为一体的唯一诗人53。

在婚姻家庭方面,尹在硕54利用《日书》研究了秦的家族类型。

太平幸男55探讨了“室人”和“同居”的区别,“收”和“免”的实际意义。

吴小强在其系列论文56中利用《日书》研究了秦代中下层社会的婚姻观、妇女观、优生意识、人口再生产等问题。

其论文《秦简〈日书〉与秦代社会的生命意识》最能代表他的观点,认为秦代社会“生殖崇拜”、优生意识、胎教观念及对生命质量的追求,肯定秦汉时代“优胜劣汰、自强不息”的生命意识对对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现实意义。

赵浴沛57以《日书》为材料讨论了婚姻家庭中夫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人际关系。

在阶级关系方面,李学勤《睡虎地秦简〈日书〉与楚、秦社会》58一文,对《日书》所反映的奴隶制、奴隶逃亡、妇女命运、田宅私有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林剑鸣探讨了《日书》与当时吏治的关系,指出《日书》中“捕盗”、“析狱”等内容能指导官吏处理政务并便于官吏了解地方风俗信仰,这也解释了《日书》为何会和律令同墓出土59。

贺润坤60利用《日书》研究了秦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的社会阶层状况,并着重探讨了“寓人”、“寄者”、“寄人”在当时社会包括哪些人,以及在当时社会上起的重要作用。

好并隆司61据《日书》探讨了秦对楚的统治问题。

在经济活动方面,贺润坤在其系列论文62中对秦国的作物种类、农业水利、渔猎业、六畜饲养业、林业及桑麻业、秦社会中下层人民的衣食状况作了分析;认为秦民间的防灾救灾活动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成效,具有非官方、自发的民间自救性质,体现人们重鬼神和功利主义思想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