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层质量鉴别方法总结

合集下载

电镀件检验标准

电镀件检验标准

电镀件检验标准电镀件作为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电镀件的质量,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

本文将介绍电镀件检验的标准和方法,以便相关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正确进行检验工作。

首先,对于电镀件的外观检验,主要包括表面光洁度、色泽和氧化膜的均匀性等方面。

在进行外观检验时,应该采用适当的光源照射,以便观察表面的光洁度和色泽。

同时,还需要检查电镀件表面是否存在氧化膜,以及氧化膜的均匀性。

这些外观性能对于电镀件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检验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

其次,对于电镀件的厚度检验,通常采用金相显微镜或者X射线荧光分析仪等设备进行测量。

在进行厚度检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点,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测量。

此外,还需要注意在测量过程中避免因为电镀层的非均匀性而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电镀件的耐蚀性能也是需要进行检验的重点之一。

耐蚀性能的检验通常包括盐雾试验、湿热试验等。

在进行盐雾试验时,需要将待检测的电镀件放置在盐雾试验箱中,模拟出腐蚀环境,以检测电镀件的耐蚀性能。

而湿热试验则是通过将电镀件放置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来测试其在潮湿环境下的抗腐蚀能力。

这些试验能够有效地评估电镀件的耐蚀性能,为其在实际使用中提供参考依据。

最后,还需要对电镀件的结合力进行检验。

结合力是指电镀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程度,直接影响着电镀件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切割法、弯曲法和冲击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电镀件的结合力进行准确的评估,以确保其在使用中不会出现脱落或者剥离的情况。

综上所述,电镀件的检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电镀件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才能够保证电镀件的质量稳定可靠。

希望本文介绍的电镀件检验标准和方法能够对相关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有所帮助,确保电镀件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电镀性能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

电镀性能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

电镀性能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
2016-04-12 12:33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电镀质量检测镀层质量的好坏包括镀层外观、结合力、厚度、耐腐蚀性及各种功能性。

(1)镀层外观:要求结晶均匀、细致、平滑、颜色符合要求。

光亮镀层要美观、光亮。

所有镀层均不允许有针孔、麻点、起皮、起泡、毛刺、斑点、起瘤、剥离、阴阳面、烧焦、树枝状和海绵状镀层以及要求有镀层的部位而无镀层。

(2)镀层厚度:检验方法有金相显微法、磁性法、显微镜法等。

(3)镀层结合力:即单位面积的镀层从基体金属上剥离所需要的力。

镀层结合强度的检测方法较多,主要是通过对镀层的摩擦、切割、变形、剥离等,然后对该部位进行观察,看镀层是否被破坏。

(4)镀层耐蚀性:测定方法有户外暴晒试验、人工加速腐蚀试验及点滴腐蚀试验法。

(5)镀层孔隙率:测定孔隙的方法有贴滤纸法、涂膏法、浸渍法等。

(6)镀层硬度:指镀层对外力所引起的局部表面形变的抵抗强度。

镀层的硬度决定于镀层金属的结晶组织。

(7)镀层耐磨性:磨损试验方法以采用旋转摩擦橡胶轮法、落砂法和喷砂法较为普遍。

(8)镀层钎焊法:指镀层表面被熔融焊料润湿的能力。

(9)镀层内应力:镀层处于拉伸或压缩受力状态
(10)镀层脆性:脆性会导致镀层开裂,结合力下降。

测定方法主要有弯曲法、芯轴弯曲法等。

电镀产品品质检验规范及方法

电镀产品品质检验规范及方法

电镀产品品质检验规范及方法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电镀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表面的光亮和耐腐蚀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电镀产品的品质,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品质检验规范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镀产品品质检验的规范化要求和常用的检验方法。

一、外观检验外观检验是电镀产品品质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对电镀产品的表面进行细致观察和评估。

常用的外观检验方法有以下几种:1. 目视检查:通过肉眼观察电镀产品的表面,检查是否有明显的气泡、脱落、划痕、凹凸不平等问题。

2. 触摸检验:用手触摸电镀产品的表面,感受其光滑度和均匀性。

3. 显微镜检验:使用显微镜对电镀产品进行放大观察,以便更清晰地发现细微的缺陷。

4. X射线检验:通过对电镀产品进行X射线照射,观察其表面的边缘和交界处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二、厚度检验电镀产品的厚度是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过薄或过厚的镀层都会对产品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常用的厚度检验方法有以下几种:1. 金属膜厚度计:使用专门的金属膜厚度计对电镀产品的镀层厚度进行测量。

2. 电子显微衡器法:通过电镀产品在电子显微衡器中的重量变化来推算镀层的厚度。

3. 色差法:根据电镀产品表面的颜色变化来间接判断镀层的厚度。

三、附着力检验电镀产品表面的附着力是保证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果镀层与基材附着力不牢固,容易出现脱落现象,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

常用的附着力检验方法有以下几种:1. 刮削法:使用特定刮削工具对电镀产品表面进行刮削,观察刮削后的镀层情况,判断附着力情况。

2. 弯曲试验:对电镀产品进行弯曲试验,观察镀层是否有明显的龟裂或脱落现象,以评估附着力。

3. 热剥离法:将电镀产品加热至一定温度,观察镀层是否发生剥离,以判断附着力情况。

四、耐腐蚀性检验电镀产品的耐腐蚀性能直接关系到其使用寿命和品质。

常用的耐腐蚀性检验方法有以下几种:1. 盐雾试验:将电镀产品置于盐雾试验箱中,模拟腐蚀环境,观察其表面是否发生腐蚀。

电镀产品品质检验规范和方法

电镀产品品质检验规范和方法

电镀产品品质检验规范和方法电镀端子的检验是电镀完成后不可缺少的工作,只有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交给下一工序使用。

通常驻的检验项目为:膜厚(thickness),附着力(adhesion),可焊性(solderability),外观(appearance),包装(package).盐雾实验(salt spray test),对于图纸有特别要求的产品,有孔隙率测试(30U”)金使用硝酸蒸气法,镀钯镍产品(使用凝胶电解法)或其它环境测试。

一膜厚:1.膜厚为电镀检测基本项目,使用基本工具为萤光膜厚仪(X-RAY),其原理是使用X射线照射镀层,收集镀层返回的能量光谱,鉴别镀层厚度及成分。

2.使用X-RAY注意事项:1)每次开机需做波谱校准2)每月要做十字线校准3)每星期应至少做一次金镍标定4)测量时应根据产品所使用的钢材选用测试档案5)对于新产品没有建测试档案,应建立测试档案3.测试档案的意义:例:Au-Ni-Cu(100-221 sn 4%@0.2 cfpAu-Ni-Cu----------测试在铜基材上镀镍打底再镀金的厚度。

(100-221 sn 4%-------AMP铜材编号含锡4%的铜材)二.附着力:附着力检测为电镀基本检测项目,附着力不良为电镀最常见不良现象之一,检测方法有两种:1.折弯法:先用与所需检测端子相同厚度的铜片垫于需折弯处,用平口钳将样品弯曲至180度,用显微镜观察弯曲面是否有镀层起皮,剥落等现象。

2.胶带法:用3M胶带紧牢地粘贴在欲试验样品表面,垂直90度,迅速撕开胶带,观察胶带上有载剥落金属皮膜。

如目视无法观察清楚,可使用10倍显微镜观察。

3.结果判定:a) 不可有掉落金属粉末及补胶带粘起之现象。

b) 不可有金属镀层剥落之现象。

c) 在底材未被折断下,折弯后不可有严重龟裂及起皮之现象。

d) 不可有起泡之现象e) 在底材未被折断下,不可有裸露出下层金属之现象。

4.对于附着力发生不良时应学会区分剥落的层的位置,可用显微镜及X-RAY测试已剥落的镀层厚度来判断,借些找出出问题的工站。

电镀件的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

电镀件的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

电镀件的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哇塞,电镀件在我们的生活中可真是无处不在啊!从小小的五金配件到大型的工业设备,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那怎么才能知道这些电镀件是不是合格的呢?这就需要了解电镀件的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啦!首先说说检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检验的时候,第一步要先观察电镀件的外观,看看有没有明显的缺陷,比如起皮、起泡、斑点啥的。

这就好比我们挑水果,得先看看外表有没有坏的地方呀!然后要测量电镀层的厚度,这可不能马虎,得用专门的仪器准确测量才行。

还有就是要测试电镀件的附着力,看看电镀层是不是牢牢地附在基体上。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能有半点马虎,不然得出的结果可就不准确啦!再来说说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检验电镀件的时候,可不能掉以轻心哦!有些电镀液可能是有腐蚀性的,所以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别不小心弄伤了自己。

而且检验的设备也要定期维护和校准,这样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稳定可靠呀!这就好像开车要定期保养一样,不然半路上出问题可就麻烦啦!电镀件的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场景和优势呢!在制造业中,它能保证产品的质量,让我们用上放心可靠的东西。

在汽车行业,高质量的电镀件能让车子更漂亮、更耐用。

这就像给车子穿上了一件漂亮的外衣,不仅好看,还能保护车子呢!在电子产品中,电镀件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性能和寿命。

这多重要啊!我给大家说个实际案例吧!有一次一个工厂生产了一批电镀件,外观看起来都没啥问题,但是一检测,发现电镀层的厚度不够。

哎呀,这要是没检测出来,用到产品上,那可就会出大问题啦!幸好及时发现,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你说这检验是不是很重要啊!总之,电镀件的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我们的使用安全。

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严格按照标准去检验,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镀层质量的几种常见评价方法

镀层质量的几种常见评价方法

镀层质量的几种常见评价方法2016-04-14 12:27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酸雾试验机镀层质量的好坏是评价电镀工艺是否可行的最关键参数。

厂家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选择不同的评价测试方法,一般包括外观检查,膜厚测试,附着能力测试,焊锡能力测试,以及抗腐蚀能力测试,抗老化能力测试等。

电接触阻抗的测试成本较高,一些高端的企业会采用。

1.外观检查:一般厂家在检查外观比较多使用目视法,较严格则会使用4倍或10倍放大镜检查(在许多国际标准规范也是如此,如ASTM)。

通常建议作业人员先用目视法检查,一旦看到有疑虑的外观时,再使用放大镜观察。

而技术人员则建议必须以50~100倍来检查(倍数越高,外观瑕疵越多),甚至分析原因时还得借助200倍以上的显微镜。

在电镀层的外观判定标准,一般并无一定的规范,都需要由买卖双方协议。

当然表面完全没有瑕疵最好,但这是高难度,不过一般人们对色泽均匀这个定义比较能达成共识(少数会比较要求色泽很亮,那是行外人),因此根据多年的经验汇整以下经常发生的一些外观异常,供参考:(1)色泽不均,深浅色,异色(如变黑,发红,发黄,白雾等)(2)光泽度不均匀,明亮度不一,暗淡粗糙。

(3)沾附异物(如水分,毛屑,土灰,油污,结晶物,纤维等)。

(4)不平滑,有凹洞,针孔,颗粒物等。

(5)压伤,刮伤,磨痕,刮歪等各种变形现象及镀件受损情形。

(6)电镀位置不齐,不足,过多,过宽等。

(7)裸漏底层金属现象。

(8)有起泡,剥落,掉金属屑等。

2.膜厚测试:镀层膜厚测试方法有显微镜测试法,电解测试法,X光荧光测试法,B射线测试法,涡流测试法,滴下测试法等。

其中以显微镜测试法最为正确,不过需要时间,设备,技术等支援,不适合检验用,一般用来做分析,研究之用。

现在大部分都使用X光荧光测试法,因为准确度高,速度快(几十秒)。

其他的方法几乎已经没有人使用了。

目前业界使用X-RAY荧光膜厚仪的厂牌有德国的FISCHER,美国的CMI,日本的SEIKO,其测试原理与方法大同小异,但由于厂牌不同,多少会有少许误差,只要使用标准片作好检量线,作好定位工作,作好底材修正,即可将误差降低到最小。

电镀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电镀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电镀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电镀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此检验标准及方法适用范围:电镀钢壳产品类和盖帽产品类一、镀层空隙率(致密度):1、检验方法:蓝色贴纸法:2、检验标准:钢壳底部:≤40蓝点/12cm2.5分钟,壳身不严格要求,仅供参考;盖帽上盖:≤1蓝点/cm2.5分钟,底盘部严格要求,仅供参考;3、操作程序:3-1:将试样的受试部位用蘸有无水乙醇的棉球擦拭油和杂物,若镀覆后立即进行试验时,可不进行除油;3-2:将浸透与试样相对应试液的滤纸紧紧贴敷在试样的受试部位上,滤纸与试样表面不应有气泡,为保证滤纸的湿润,可随时补加试液;3-3:到规定的时间后,揭下滤纸,用蒸馏水冲洗,然后平放与洁净的玻璃上;3-4:记录干后的滤纸上的有色斑点数。

4、蓝点贴纸法试液配制:4-1:取分析纯铁青化钾10±0.02克;4-2:取分析纯氯化钠20±0.02克;4-3:在上述药物中加蒸馏水至1升,搅拌均匀,使铁青化钾和氯化钠药物全部溶解,待澄清过滤去固体杂质后方可使用;5、抽样样品数:5-10粒/20000粒二、耐碱性检验:1、操作程序:1-1:试样产品用蘸有无水乙醇的棉球擦拭油和杂质,若镀覆后立即进行试验时,可不进行除油;1-2:将试样产品平置于器皿之内,产品之间不得连接或重叠;1-3:再将1.3g/ cm2.(405g/L)的KOH配成的溶液缓缓地注入器皿,使其试样产品完全浸泡;2、检验标准:常温下浸泡24小时后观其镀层无起泡或脱落等不良现象为合格。

3、抽样样品数:5-10粒/20000粒三、防腐性能测试(又名人造海水):1、试液配制:①取分析纯NaCL:25g ②取分析纯Na2SO4:4g③取分析纯CaCL2:2g ④取分析纯MgCL2.6H2O:11g⑤加加蒸馏水至1升使其上述试剂全部溶解待澄清过滤去固体杂质后方可使用;2、操作程序:①试样产品用蘸有无水乙醇的棉球擦拭油和杂质,若镀覆后立即进行试验时,可不进行除油;②将试样产品平置于器皿之内,产品之间不得连接或重叠;③再将配成溶液缓缓地注入器皿,④抽样样品数:9-15粒/1缸。

常用电镀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常用电镀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电镀产品质量检验规范电镀产品品质检验规范常用的检验项目为:1.膜厚;2.装配检查;3.镀层附着力;4.硬度测试;5.耐磨测试;6.耐酒精测试;7.高温高湿测试;8.冷热冲击测试;9.盐雾测试;10.排汗测试;11外观;12包装;一.膜厚:1.膜厚为电镀检测基本项目,使用基本工具为萤光膜厚仪X-RAY,其原理是使用X射线照射镀层,收集镀层返回的能量光谱,膜厚一般为0.02mm,最大不超过0.03mm.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n>5pcs二.装配检查:1.确认是否符合图面标出的重要尺寸;装配后有否影响外观及功能,手感;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n>2pcs ;二.镀层附着力:1.将3M胶纸粘贴在刀切100格每小格为1MM1MM的电镀层表面,用橡皮擦在其上面来回磨擦,使其完全密贴后,以45度方向迅速撕开,镀层需无脱落现象.如目视无法观察清楚,可使用10倍显微镜观察;a 不可有掉落金属粉末及补胶带粘起之现象.b 不可有金属镀层剥落之现象.d 不可有起泡之现象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 n>2pcs ;四.硬度测试:1.用中华铅笔以45度角并且以1mm/s的速度向前推进,擦试后镀层不能有划痕;其中:UV镀测试:3H铅笔,500g力真空镀:2H铅笔,500g力水镀测试:1H铅笔,200g力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n>2pcs ;五.耐磨测试:1.头施500g力,用于被测产品来回试擦50次,往返为一次,不能变色,脱镀及露底材;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数量:n>2pcs ;六.耐酒精测试:1.用500g砝码外包8层棉布,再将白棉布沾湿浓度为95%的乙醇,以不下滴为宜,将砝码与镀层面垂直,在同一位置往退,移动距离1英寸为一次,共100次,镀层不能有反应;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 ;七.高温高湿测试:底材温度设定为60度,PC底材温度设定为90度,湿度90%-95%,测试时间6小时,看镀层有无拱起,起泡或脱落;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 ;八.冷热冲击测试:1.零下1度30分钟常温2分钟,70度30分钟为一个回合,看镀层有无拱起,起泡或脱落;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其中:UV镀测试:5回合;真空镀:2回合;水镀测试:1回合;九.盐雾测试:1.温度35度,浓度5%的盐水,喷雾8小时,共3回;看镀层有无起反应;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十.排汗测试:1. 常温下5%Nacl,10%乳酸,85%蒸镏水,浸泡24小时,看镀层有无反应;2. 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 测试数量:n>5pcs;4. 排汗测试只限定人体与镀层经常接触之电镀零件适用;十一.外观检查:1.检验条件:在40W-60W日光灯相当照明度条件下,距离30-50cm:2.表面镀层符合规定要求,光滑、平整、均匀光亮,同批产品无色差注:色差包括颜色和光泽度;3..镀层表面不得有如下缺陷:1起泡:镀层与基体因局部剥离致表面呈气泡现象;2脱皮:镀层与基体有剥离现象;镀层成片状脱离基体材料的现象3烧焦:在过高电流下形成的颜色黑暗、粗糙、松散等质量不佳的沉积物,其中常含有氧化物或其它杂质.4麻点:在电镀或腐蚀中,与金属表面上形成的小坑或小孔5粗糙:在电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镀层粗糙不光滑的现象.6水印、色斑:通常用于表面被污染所引起的不均匀润湿性,使表面上的水膜变的不连续. 7颜色暗淡:由于腐蚀而引起的金属或镀层表面色泽的变化如发暗、失色等.8不可粘有任何异物毛屑,灰尘,油污,结晶物9必须干燥,不可沾有水分10不可有压伤,刮伤,刮歪等各种变形现象及镀件受损之现象11不可有裸露出下层之现象,12电镀位置依照图纸规定执行,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由QE工程师决定适当放宽标准13对于有疑异的外观不良现象,应由QE工程师定极限样版和外观辅助标准2.检查周期:每批;3.数量:依MIL-STD-105E抽样计划水准十二.包装:1.包装要求包装方向正确,包装盘,箱干净整齐,无破损:标签填写完整,正确,内外标签数量一致.镀银后部分发黑,多为电镀方式不当:可以采用振动电镀方式,或采用细小孔眼滚桶来电镀厚度:装饰性镀铬-0.003mm耐磨性镀铬-0.1mm恢复尺寸镀铬要根据磨损程度来确定厚度,到一定厚度后要加以研磨对供货商的寻找和管控的几点建议供货商引入竞争﹐促使供货商改良品质﹐降低加工价格.寻找到合适供货商对NWE产品的表面处理至关重要﹐是现阶段所有表面处理工作重心和核心.2 购进常用仪器进行品质管控如膜厚测试仪.3定期到厂家制程管控现场观察和了解厂家的制程﹐对不完善或不规范的地方提出建议﹐并同厂家一起商讨改善对策.7. 镀层缺陷的补救或重工.不良现象补救措施备注脏浯溶剂搽试﹐如酒精﹐丙酮等易挥发而不残留的溶剂因脏浯而变质重工桔皮﹐发花﹐发雾﹐条纹﹐漏镀﹐起泡﹐起皮﹐结合力不良等重工较大面积的划伤或搽伤返电或重工部分镀种如镀铜﹐镀铬可打磨后返电补镀﹐但是大部分镀种需彻底重工﹐即先剥掉镀层﹐然后再从第一道工序开始进行处理.镍的抗腐蚀性比较好,镀在其它金属上可以防止生锈.而且它能够高度磨光.最厚可电厚度至10微米以上铜片:31.要求:先镀铜,后镀镍NI,铜层厚度3um,镍层厚度3um-5um.2.外观:镀膜光泽度为半光.3.条件:温度0度-40度,相对应湿度95%-85%.4.弯曲试验:小于180度弯曲,镀层不允脱落.5.盐水试验,不允许有锈渍现象产生折弯法:先用与所需检测端子相同厚度的铜片垫于需折弯处,用平口钳将样品弯曲至180度,用显微镜观察弯曲面是否有镀层起皮,剥落等现象.2.胶带法:用3M胶带紧牢地粘贴在欲试验样品表面,垂直90度,迅速撕开胶带,观察胶带上有载剥落金属皮膜.如目视无法观察清楚,可使用10倍显微镜观察. 3.结果判定: a 不可有掉落金属粉末及补胶带粘起之现象.b 不可有金属镀层剥落之现象.c 在底材未被折断下,折弯%%%后不可有严重龟裂及起皮之现象.d 不可有起泡之现象e 在底材未被折断下,不可有裸露出下层金属之现象.玛 4.对于附着力发生不良时应学会区分剥落的层的位置,可用显微镜及X-RAY测试已剥落的镀层厚度来判断,借些找出出问题的工站. 1.可焊性为镀锡铅和镀锡的基本功能与目的,如果有焊接后工序要求的,焊接不良是绝对不可接受的.2.焊锡试验的基本方法:1 直接浸锡法:根据图纸规定,直接将焊锡的部分浸上求求的助焊剂,浸入235度的锡炉中,5秒钟后应缓缓以约25MM/S速度取出.取出后,冷却至常温时用10倍显微镜观察判定:吃锡面积应大于95%以上,吃锡部位应平滑光洁,无拒焊,脱焊,针孔等现象即判合格.2 先老化后焊接,对于部分力面有特别要求的产品,样品在作焊接试验前应使用蒸汽老化试验机对样品进行8或者16个小时的老化,以判断产品在恶劣的使用环境下的焊接性能. 四.外观:1.外观检测为电镀检测的基本功能,从外观上可以看出电镀工艺条件的适合性及电镀药水可能产生的变化.对于不同的客户对外观会有不同的要求,对于电镀端子应一律用至少10倍以上的显微镜观察.对于已发生的不良,放大倍数越大越有助于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2.检验步骤:1.取样品放在10倍显微镜下,用标准白色光源垂直照射:2.通过目镜观察产品表面状况.3.判定方法:1.色泽均匀,不可有深浅色,异色如变黑,发红,发黄,镀金不可有严重色差.2.不可粘有任何异物毛屑,灰尘,油污,结晶物3.必须干燥,不可沾有水分4.平滑性良好,不可有凹洞,颗粒物5.不可有压伤,刮伤,刮歪等各种变形现象及镀件受损之现象6.不可有裸露出下层之现象,关于锡铅外观,在不影响可焊性的情况下允许有少许不超过5%麻点,麻坑.7.镀层不可有起泡,剥落等附着力不良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鉴定镀层质量?
(4)镀层的结合力 电镀层与基体金属的结合力(也称结合 强度)的检验方法有很多,但都是定性的测 试。常见的镀层结合力的测试方法有摩擦 抛光试验、剥离试验、锉刀试验、划格划 线试验、弯曲试验、热振试验、深引试验 等。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镀层,也有 不同的评定标准,具体使用时可査阅相应 的国家标准。
电镀层质量鉴定方法总结
深圳美富亚
电镀产品
如何鉴定镀层质量?

(1)镀层的外观 镀层的外观是任一零件、任一镀种都必须 检查的项目之一。通常,镀层的外观是在自然 光照下直接用肉眼观察的。其内容包括锻层的 宏观均匀性、颜色、光亮度、结晶状况和宏观 结合力等。一般来说,镀层除应有其特有的颜 色和光泽外,还应均匀、细致、结合力好,不 允许有针孔、条纹、起泡、起皮、毛刺、结瘤、 麻点、烧焦、开裂、剥离、脱落、不正常色泽 或漏镀等。但对于挂镀件,一般允许挂钩处有 轻微缺陷。
如何鉴定镀层质量?

(2)镀层的厚度 要保证零件的使用性能,零件表面的镀层 必须达到一定的厚度。常用的镀层厚度测量方 法包括破坏性和非破坏性两大类。破坏性测厚 法包括阳极溶解库仑法、金相法、溶解称重法、 液流法、点滴法等;非破坏性测厚法包括机械 量具法、磁性法、涡流法、β射线反向散射法、 x射线分光法等。采用这些方法测量镀层的厚 度

(3)镀层的耐蚀性 评定镀层耐蚀性的试验方法主要有两大类: 自然环境试验和人工加速腐蚀试验。前者包括 使用环境下的现场试验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大 气暴露试验,这类方法可真实地评定镀层的耐 蚀性,但缺点是周期太长;后者包括中性盐雾 试验醋酸铜加速试验、腐蚀膏试验、电解腐蚀 试验、工业性气体腐蚀试验、湿热试验等。所 有这些耐蚀性试验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其规 定了试验的条件和评价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