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doc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

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

这样,就形成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套封建官僚制度使皇帝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除此之外,秦始皇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统治秩序。

战国时期,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先后尊号称王,统一后,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于是把三皇五思考: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

那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自秦统一后,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割据状态出现,但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这一点贯穿始终。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它的专制制度在我国沿教学小结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整体设计人们境况的悲惨,也是当时劳动人民对秦始皇修筑陵墓、宫殿、驰道、长城这些劳民伤财的工程的控诉。

秦始皇修筑那么多工程,除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之外,当然还需要大量钱财。

为了从百姓身上搜刮钱财,他制定了名目繁多的赋税。

田租、口赋、杂赋等加起来就占去农民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

人们这样描述当时百姓的生活情况:“男子力耕不足食,女子纺织不足衣”。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百姓的生活是何等悲惨。

除了沉重的徭役、赋税,秦朝的刑法也是让人闻之色变的。

光是死刑就有十多种。

其中,车裂就是将人的双手、双脚和脑袋分别绑在五匹马上,然后让马向五个不同的方向拉,直到人的身体四分五裂,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五马分尸。

相比之下,一些腰斩、剖腹、戮尸等就算是比较仁慈的死刑了。

有些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被抓人大牢,甚至糊里糊涂就给砍去了脑袋。

这就是当时最不合理、最不人道的刑罚:连坐。

一个人犯了罪,往往会牵连到他的家族和邻里。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了解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历程和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和发展过程;2. 掌握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3. 了解中国近现代重要事件的发生背景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个案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3. 注重历史知识与学科能力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与崇敬,吸取历史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第一课: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和发展过程(2课时)1. 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和发展过程;2. 学习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3. 分析近代中国的崩溃和复兴。

第二课: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3课时)1. 了解晚清政府的内外困境;2. 学习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和重要意义;3. 掌握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的发展。

第三课:近代中国的经济变革(3课时)1. 了解晚清中国经济的困境;2. 学习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和重要意义;3. 了解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农民问题。

第四课: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2课时)1. 了解晚清中国的社会问题;2. 学习中国近代的社会运动;3. 分析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和教育变革。

第五课:中国近现代重要事件的发生背景和影响(3课时)1. 学习中国近现代重要事件的发生背景;2. 了解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分析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过程安排:1. 以故事和图片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授相关历史背景知识,介绍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影响;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历史的照片、音频和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4.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某个历史事件进行研究和发言,培养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5. 安排学生进行个案分析,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研究一位历史人物或事件,并进行口头或书面报告。

七年级历史上第三章古代文明单元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上第三章古代文明单元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上第三章古代文明单元教学计划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使学生掌握七年级历史课程中第三章古代文明单元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探索各个文明古迹的历史意义,并培养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本单元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古代文明的定义和起源;2.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和发展;3. 黄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和发展;4. 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和发展;5. 古希腊文明的特点和发展;6. 古罗马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向学生介绍不同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情况;2. 小组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分享他们对不同文明的了解和发现;3. 互动讲授:教师与学生互动,利用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思考和兴趣;4. 视觉展示:使用地图、图表等视觉展示工具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明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轨迹。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本单元研究的掌握情况,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定期小测验: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2. 口头报告:要求学生就某个古代文明进行口头报告,评估他们对该文明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书面作业:布置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回答关于古代文明的问题,评估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资源本单元的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提供学生研究的教科书和相关参考书籍;2. 多媒体材料:准备包括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用于教学展示;3. 地图和图表:提供各个文明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图表,帮助学生理解;4. 乐器和艺术品:使用一些古代文明的乐器和艺术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时间安排本单元的教学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周:导入古代文明的概念和起源- 第二周:研究印度河流域文明- 第三周:研究黄河流域文明- 第四周:研究古埃及文明- 第五周:研究古希腊文明- 第六周:研究古罗马文明- 第七周:总结和复,进行教学评估参考资料- 《七年级历史教科书》- 《世界历史概览》以上是针对七年级历史课程中第三章古代文明单元的教学计划,请参考并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三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三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三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7一、教材分析1、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2、本教材较好地处理了教科书同《课标》的关系。

3、教材增强了课程内容同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的联系以及与现实的联系,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

4、基本实现了由教本到学本的转变,体现了初中历史课程的特点,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5、教科书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融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教科书较好地处理好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1、所教学生记忆比较好,但理解归纳能力比较差,遇到自己概括的题班上只有十分之一的同学答得相对完整。

多数学生只是喜欢上历史课,而听着要背的题就烦,甚至躲避。

2、历史是一门记忆内容较多的课程,而对于要求记忆的内容没有重点强调,课堂上讲的内容学生只是初步理解并没有牢固的记下来。

从总体上观察,学生的情绪都不太稳定,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主动性。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看一时的心情或喜好来决定是不是认真听课,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差异较大,还不具备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性较差。

三、本期奋斗目标(质量目标)1、所教班级有较好的学风,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能在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阅读历史资料,学会考证当地历史。

2、所教班级争取期末测试取得理想的`成绩。

四、本期教学措施1、严格班级纪律管理,对违犯课堂纪律的同学轻则当堂批评,不超过两分钟,重者先点名,后下课或课外活动课时间批评教育,抓住课堂上的分分秒秒认真地组织和进行教学。

2、背书由小组长负责,老师上新课前对学生进行抽查背诵。

3、课堂作业当堂完成,这样既减轻了师生负担,又给足了学生的背书时间,学生也不会自习课应付于抄作业中。

4、各单元学习完后要认真组织测试,巩固所学内容,促进下单元的用功学习。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昌盛的秦汉文化。







1、认知目标:掌握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及巩固统一的措施;了解两汉兴衰的脉络和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和体验目标:
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着重讲解了统一国家的建立,包括“秦王扫六合”、大一统的汉朝、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本单元还向学生系统的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1.教难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教案北师大版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年级七科目历史时间标题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中心发言人成员一、教材分析(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来的基础。

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2)统一国家的出现避让要求扩大对外联系,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联系比较发达的时期。

对外联系的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出于政治动机,如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二是为了商业往来,如丝绸之路的开通;三是出于宗教原因,如佛教东来。

(3)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早在秦汉时期就在一些领域中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这一时期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与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经济发展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本单元的部分历史知识有所了解,但是没有完整的概念,教学中尽量开展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这些基本知识。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兴趣,拓宽、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与社会及自身实际相结合、历史、客观的评价态度与方法,强化合作意识,共同探讨问题等。

三、教学目标(结合课标)知识技能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4、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方法1、在掌握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基础知识后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秦始皇。

2、通过文字叙述和图片、地图、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措施,及其对巩固“大一统”国家所起的作用。

3、结合地图弄清“西域”“丝绸之路”的概念,通过归纳张骞的功绩,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课本或课外资料中援引图片、史书记载、文物等获取信息来了解把握张骞通西域的情况及认识丝绸之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2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2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3)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七年级历史上册的核心知识点;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提高其历史思维和判断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人类起源和社会的发展进程2. 第二单元:城市国家的诞生3. 第三单元:古代文明与帝国的兴衰4. 第四单元:古代东亚文化的交流5. 第五单元:古代非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6. 第六单元:古代美洲文化的繁荣与灭亡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课堂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4.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

教学过程:第一周:第一单元《人类起源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第一课时:人类起源- 第二课时:人类的社会生活- 第三课时:从社会到国家第二周:第二单元《城市国家的诞生》- 第一课时:河间地与夏- 第二课时: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商- 第三课时:黄河中游地区与周第三周:第三单元《古代文明与帝国的兴衰》- 第一课时:文明与帝国的兴起- 第二课时:古代东南亚的国家- 第三课时:中亚西亚的古代文明第四周:第四单元《古代东亚文化的交流》- 第一课时: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交流- 第二课时:东亚与西亚、地中海文明的交流- 第三课时:古代丝绸之路的交流第五周:第五单元《古代非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第一课时: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第二课时:埃及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第三课时:古代非洲东部和西部的文明第六周:第六单元《古代美洲文化的繁荣与灭亡》- 第一课时:美洲文化的起源- 第二课时:中美洲文明的繁荣与灭亡- 第三课时:南美洲的印加文明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3)精选2篇(二)教学工作计划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时长:40周一、教学目标:1. 理解历史的基本概念,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微课”教学设计
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显示多媒体图表:皇帝——丞相——郡守——县令
通过多媒体,用动画形式演示秦朝的各项权利是怎样一步步集中到中央,集中到皇帝手里面的。

使得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2、经济、文化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多媒体显示:七国所沿用的货币。

让学生明白这了经济上所采取的统一货币措施。

让学生分析统一货币的所起到的作用。

3、思想上——焚书坑儒。

请学生看书回答:什么是"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么样?
教师归纳:焚书坑儒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合称,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方法,目的是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却采取极其残暴野蛮的手段维护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威。

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对于这一点,我们要予以否定。

4、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秦长城的修建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
学生一般在电视或者书籍上听说过,由学生来讲述,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并分析今天的长城还意味着什么。

让学生体会修长城的艰巨,明白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产生民族自豪感。

越族地区的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_____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学校: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
____年___月___日
(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第1 页共6 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活动目的: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通过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佛教和道教,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锻炼合作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兴趣。

欣赏秦始皇陵兵马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让学生在玩中学,从中去感受、体验劳动创造的艰辛和喜悦。

活动准备:
1.教师从网上下载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用PowerPoint制成教学课件。

2.上网查阅资料,编写宗教与邪教的区别、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等资料。

3.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组,要求每组同学根据对佛教和道教的不同理解,确定表现形式。

并收集有关宗教、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读物、图集、仿制品等。

4.教师向学生说明活动内容,学生按要求制作道具,并准备所需的材料等。

5.教师查阅的主要参考书及网站: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年版《中国文化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年版
《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年版
历史天地:///lishi
活动步骤:
第 2 页共 6 页
1.学生分成小组积极准备。

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讨论确定本组表现方式。

2.在课堂展示中,每组同学用不同形式表现佛教和道教,争取组内每个成员都参与其中。

由于时间关系,选择2—3组同学当堂展示,其余组的活动可留到每节课前3—5分钟完成。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从各组不同的表现方式中,更全面地掌握课本知识,并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欣赏秦始皇陵兵马涌的图片、仿制品等。

5.学生自由表达看后自己最大的震撼。

6.动手做一做小陶俑。

活动过程:
同学们确定的表现形式各具风格,有的从雕塑、壁画的艺术成就上来展示,有的通过介绍佛教道教名山,有的从佛教和道教不同的建筑风格来体现,还有……
首先登台展示的这组同学阵容庞大,全组成员一起上台。

首先是一位同学把他们绘制的佛教传入中国路线图贴到黑板上,另一位同学介绍佛教诞生于古印度,阿育王时期向周围国家传播,西汉时从西域等地沿着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来到我国中原地区。

接着两位女同学把经过精心挑选,用毛笔写的两首古诗贴到黑板上,如下:
《枫桥夜泊》《江南春绝句》
张继杜牧
月落乌啼霜满天,千里莺啼绿映红,
江枫渔火对愁眠,水村山郭酒旗风。

姑苏城外寒山寺,南朝四百八十寺,
第 3 页共 6 页
夜半钟声到客船。

多少楼台烟雨中。

全班同学齐读后,台上的一位同学问“从这两首诗中,你能谈谈学到哪些与佛教有关的知识吗?”有的说能看出南朝的寺院很多,说明当时统治阶级重视佛教。

有的说知道了南京最着名的寒山寺,由此可见寺院是佛教的建筑特点等。

然后是一位手拿一幅自绘“老子”画像的同学走上前,旁边一个同学为大家介绍道教起源于中国,“老子”是道教的教主,人称“太上老君”。

最后是一个同学模仿道士炼丹,一边炼丹一边把炼好的丹丸放到嘴里,同学们被他的滑稽样逗得开怀大笑,另一个同学在热烈的气氛中讲述了道教方士在炼制丹药过程中发明火药的小故事。

在表演中,同学们积极展现自己所知道的,在欣赏时,同学们轻松了解自己不知道的。

在课堂展示中,赢得掌声最多的是其中一组同学表演的短剧《猜一猜》。

最先上场的是两位脖子上挂着自制佛珠的男同学,其中一位双手合掌,口中念念有词,另一位双腿一盘,竟然坐在地上,手中敲着泥塑的木鱼,口中模仿敲击木鱼的声音,在笑声和掌声中,摇头晃脑地走下来。

接着两位挽着发鬓的女同学,手拿拂尘飘然而过,后面是两位在胸前画着十字,口中念着“上帝保佑”的小基督教徒从两边徐徐走到同学们中间,最后上来两位裹着教室窗帘的白衣天使,头戴一顶纸糊的白色小帽,双手掌心向上,行了一个跪拜大礼。

同学们掌声不断,爆发出阵阵开心的笑声。

在欢笑声中小组长请同学们猜一猜刚才表演的四幕分别代表哪一支宗教。

然后同学们一起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仿制品,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泥土、橡皮泥、白萝卜、土豆、刻刀等,大胆去尝试,捏一个或雕一个小陶俑。

同学们兴趣高昂,各展其能。

有的把一块黄泥反复
第 4 页共 6 页
揉捏,然后分成两部分,先用一点做陶俑的头,另一块做身体。

有的把萝卜去皮后,先雕出陶俑的大致模样,再精心去雕塑面容和姿态。

短短十分钟,一块块普通的黄泥,一个个萝卜、土豆,在他们的小手中变成一个个小陶俑。

学生天地:
1.每组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适当的分工,准备简单道具:用打盼籽或红豆等材料申在一起制成佛珠,用白纸糊成小帽,用白色窗帘制成长袍,用一条条细细的白纸和木棍制成拂尘。

2.学生绘制佛教传入路线图和八卦图,还有与佛教和道教有关的画等。

收集与佛教、道教有关的诗和用语等。

第 5 页共 6 页
编号:______
感谢您的浏览!!
仅供参考
学校: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
____年___月___日
(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第6 页共6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