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论
优选论与自然语言中音变现象的成因

几 年 培 养 付 诸 东 流 , 是 多 鼓 励 , 大 学 地 寻 找 就 业 信 息 , 能 一 味 的 等 别 人 找 上 而 让 不 生 有 一 种 强 大 的 家 庭 支 持 感 , 他 们 青 春 门 , 而 成 功 的 将 自 己 推 销 出 去 。 使 从 散 发 出灿 烂 光芒 。 业成 功 率。
一
研 究
[ ] 金 立. 学 生就 业 困难 的原 因分析 及对 策 3 大
思 考 , 教 文 汇 , 0 9 2 : 0 8 科 2 0 ( 3) 8 ~ 1
综 上所 述 , 决大 学 生 的就 业 难 问题 解 [ 3 刘 小玲 、 4 蔡晓 燕 、 立凝. 赵 大学会 生 就业 困 3 6 掌 握 就 业 方 法 和 信 息 , 高 就 需 要 社 会 、 家 、 校 、 庭 、 业 生 本 人 . 提 国 高 家 毕
8O
优 选 论 与 自然 语 言 中 音 变 现 象 的 成 因
文 / 璐 张
天 津 师 范 大 学 外 国 语 学 院 天 津 3 0 0 0 00
摘 要 : 选论 的 核 心是 可违反 的普 遍原 则。 忠 实性 制 约条 件 与标 记性 制 约 条件 之 间的 冲 突及 其 等 级排 列体 现 出普遍 原 则 对 优 自然 语 言的 巨大作 用。 本文 通过 对 英语 、 日语 音节 结构 的 分析 以及 对 汉语 普 通话 与天 津 话 音 变现 象的探 讨 来理 解优 选论 理论 框
热点 论坛
21年 I 1 O 0 |期
语际差异及语内变异之优选论分析

语际差异及语内变异之优选论分析
语际差异及语内变异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复杂又重要的课题,也是语言教师
在设计教材和自然言语环境中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在这里,优选论显得尤为重要。
两种情况可以直接影响语言生活的不同几何维度,可以说语际差异是一种表面
层面上的差异,语内变异是更深层次上的表现。
语际差异由于不同文化环境而可能会出现,而语内变异却可以用几种情况来解释:比如,受到用词习惯、语料偏差等地理特性影响会有诸多变异;另一方面,随着本国语言文化类型的不同,也会有着更多变化。
优选论可以用来考量和衡量语言变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也可以有助于我们采取
合理的优化措施,从而实现更加有效的语言角色变革。
以此,我们能够对语际差异及语内变异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以帮助针对不同情境进行合适的语言处理。
此外,还要考虑词语根据流行习用及普遍采用的不同而进行适时修正,这些也是优选论角度所促进的努力。
总之,优选论在语际差异及语内变异的比较中扮演着一个既重要又复杂的角色,它可以有效帮助我们理解和指导更加有效的语言变革,以及筛选出合理的语言变体,实现语言学研究的更加准确的理解与实践。
1、试题一

一、简答题1、简述传统语言类型学中依据形态特征对语言的分类。
依据语言的形态特征,语言可以分为分析(analytic)或孤立性(isolating)语言、黏着性(agglutinative或agglutinating)语言、融合性(fusional)语言和多项合成性(polysynthetic)语言。
(1)分析或孤立性语言只使用孤立形位,形位即词,没有形态变化。
汉语被认为是分析语的典型代表。
(2)黏着性语言的形位分为词干和语缀,语缀黏着在词干上,增加词干的意义或标记词的语法功能。
芬兰语、匈牙利语、斯瓦西里语和土耳其语都被认为是此类语言的代表。
(3)融合性语言的词一般由不止一个形位组成,但是这些形位往往融合在一起,彼此难以分出界限。
拉丁语和梵语是这类语言的代表。
例如拉丁语名词amicus‘朋友(阳性单数主格)’源自谓词amare‘爱’,除了词干的一部分am外,我们说不出表示‘阳性’、‘单数’、‘主格’的形位分别是什么,因为它都融合在一起了。
(4)多项合成性语言里,许多形位合并在一起,组成一个词。
美洲印第安语言和澳洲毛利语是这类语言的典型代表。
2、简述生物语言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生物语言学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即语言知识的组成、习得、使用、相关的大脑机制以及发展进化。
(1)“内在语言”(I-language)组成了语言知识。
(2)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不是“学习”、“指导”的过程,而更应该被恰当地描述为语言器官的“生长”、“选择”过程,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3)语言知识的使用则涉及很多因素,包括处理(parsing)、言语行为、语用等等。
(4)关于语言机制,生物语言学认为UG原则和大脑神经系统的关系正如遗传学中孟德尔法则和遗传基因的关系,它们都是物质机制的抽象表征,反映基因指定的神经结构。
(5)关于语言进化,生物语言学人类的语言设计是完美的,遵循自然界中其他物理规律,如守恒、对称、经济等。
3、简述意义体验论的主要特征。
简议优选理论在句法学中的运用

三 、优选论 在句法 学 中的运用
在 优选 论框 架下 进行 句 法研 究必 须坚 持优 选论 的基 本精 神 , 即具 有 普 遍 意 义 的 限制 条 件 是 按 层 级 排 列 的 。 根 据 P i e 与 rn e
的其他领域 也可 以取 得成功 。 然优选论 在对音 系学 以及 句法学 的 S o nk (93提 出的o 框架我们 在此提 出一 个解释 照应语 的0 虽 m l sy19) e T T 以求 避免单 一句 法决 定论所 面 临的 问题 。 T 架的优 点在 O框 某 些具体 现象的解 释上取得 成功 , 但并 不意昧 着优 选论就 能够解 释 方案 ,
高教论坛
简 议优 选理 论 在 句法 学 中的运 用
叶 静
( 中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南长沙 4 0 ) 1 1 0 2
摘 要:优选论是语 言知识和语 言 习得 的理论 (rn e和 S o e sy 1 9) 但它最早是针对音 系学提 出的, P ic m ln k 9 。 3 并成为音 系
优选论认 为语言输出的表层形式是互为等级 的制约条件相互 竞
争, 交互作 用而优选 出来 的合格表 层形式 (e—o ens 。 wl fm des 具体来 足级别 较高 的制约 因素 的要求 。 反某一 语法制 约因素完全 是其他 l r ) 违 说 也就是语 言的输 受若干制 约条件 的影响 , 制约条 件普遍存 制约 因素与 之竞 争 的结果 。 这些
学研究的主流。由于它对语言本质 的认识 ,目前不仅用于分析 音系,而且用于 句法和句义,儿童语言 习得和二语 习得等其它语
言学领域 ,成为一个普遍 的语言学理论 。本丈将就优选论在 句法学中的运用展开讨论 ,先回顾优选论 的发展和基本理论 内容 , 然后 以照应语的约束和 w 一 h 词的移位 为例分析其在 句法学研究中的运 用,并指 出优选论 的不足之处 。 关键词:优选论;句法学; 限制条件
用优选论分析汉语倒装句

优选 论 抛弃 了传 统 的音 系规 则 ,将 制 约 条件 提 高到 普 遍语 法
的核 心地 位 .建立 了以制 约 条 件为 核 心 的关 于 输入 如何 与输 出相 一致 的理论 假 说 。 T的语 法体 系 包括 词 库 lx o )生 成 O ei n 、 c
至 b句 的句 首 占据 句 子 的[pc ,来核 查 T的 O C特 征 。在 Se, ] I C 汉 语 中 , 出现 的频 率 比 a句 要 高 , b句 目的是 为 了体 现 说话 者
以 核查 T的 O C特 征 。通过 下 面 的 例子 来 说 明 : C a 一 只小 鸟 飞进 院子 来 。 . b 院子 飞进 来 一 只小 鸟 。 . b句 是对 a句 的倒 装 , b句 中 。 院 子 ” a句 的句 末 移 在 “ 从
优 选 论 fpia t T er 是 9 0 t ly ho ) 0年 代 出 现 的 一 种 新 的 音 m i y
成为 一 种普 遍 的语 法理 论 。 些普 遍语 法理 论是 一 系列 可违 反 的 限制 条件 。 些 限制 务 件在 不 同 的语 言 中有 着不 同 这 这
的排 列顺 序 . 就产 生 了不 同语 言 的不 同句 法形 式 。本 文 试 图用 优 选论 来分 析 汉语 倒 装 句的 产 生过 程 。 也 关键 词 : 选论 ; 装 句 ; 优 倒 限制 条 件
要 强 调 的信 息 。
32经济 原 则 .
在 生 成语 法 学 的研 究 里 . 言 和语 言 学 的研 究 遵守 着 “ 语 经
的评 估 器要 求 符 合语 法 的表 层 形式 应 当最 低 限 度地 违 反 制 约
条件 。 序列 性是 指 制 约条 件 优先 地 位 的层 级 排列 . 即层 级 高 的
试析优选论对中介语及其变异性的解释力

个基本 原 则是 r kn ( 序 ) v l it( a i 排 n g ,ia ly 违反 ) o bi ,
于它 是一种 基 于制约 因素 的竞争 模式 。它 的三
制约条 件 具 有 两 个 特 点 : 遍 性 和 可 违 反 性 。 普 制 约条件 的普遍 性 是指世 界 上的所 有语 言都 具 有 同样 的制 约条 件 , 不 过各 种 语 言之 所 以不 只 同 , 于 其 制 约 条 件 的 层 级 排 列 不 同 ( ae, 在 K gr
不 同 , T认 为 , O 制约条 件 都是 可 以违反 的 , 违 其 反 与否取 决于 它们 在特定 语 言制约 条件 等级 体
系中所排 列 的位 置 。这就 是 O T的核 成为 9 并 0年代 的 主流 语 言学理 论 ( 马秋武 ,0 1 。O 20 ) T框 架 的优 点 在
P ne S o sk ( 9 3 的 图 示 ( ae,0 1 i r c 和 m l n y 19 ) e K gr2 0 ) 如下 : G n i u) ̄ cn lcn2 cn ) e ( p t- (ad ,a d … adn n - E a(ad ,ad … cn ) otu vlcn l cn 2 a dn upt
维普资讯
20 0 6年 9月
S p. 0 6 e 20
天 津外 国语 学 院学 报
Ju a o T aj oe nSu i n esy o r l f i i F ri td sU i r t n nn g e v i
优选论之优与缺

21 . 基本 内容 优选论认为语 言输 出的表层形式是 由互 为等级 的制约条件相互竞 争、 交互作用而优选 出来的最佳表层形式 。也就是说 , 语言的输出要受 相关制 约条件 的影响 。这些 制约条件 普遍存在 于各种语言 当中 , 它们 在稳定状 态 的不 同语言 中处 于不 同的等级 , 彼此之 间互相矛 盾却又按 照等级排 列 。因此 , 优选论认 为制约条 件在具体语 法 中的等 级排列不 同直接造成 了语 言之间的差别。实际 的语言输 出形 式是最大程度上满 足了制约条件等级体 系要求的优选的表层形式 。制 约条件 在本质上具 有普遍性 , 在任何一 对相互矛盾的制约条件 中 , 级的制约条件都 占 高一 有绝对 的优势 , 选论允许 通过对低一 级制约条件 最小限度 的违反来 优 达到对高 一级制约 条件最大 限度的满足 。 由此可见 , 这些制 约条件是 可违反的 。制约条件在一 种语 言 中所处 的等级也反 映了它在该语言 中 影响 的大小 。语 言制约条件存在 的普遍性和可 违反 性构成 了优选论 的 两个主要特点 。 22基本机制 . 首先 , 一个语 言输入项 通过生 成装置 G N( ee t ) E G n r o 进入优 选系 ar 统 , G N的作用 主要是 把输入项 和一 系列候选 表达结 构关联 起来 , 而 E 并对输入项进行分析 ; 随后 , 得 出 的候 选 分 析 在 和 谐 评 价 装 置 将 H E A a oy vl t) — V Lf r n a a r中进行检 测 , — V L 评价它们 对制 H m e uo 由H E A 来 约等级 的适 应性 ; 终所输 出的语言最佳 表层形式 即是违反制 约条件 最 最小 、 最和谐的候选分析 , 即优选项 。 2 制约条件 . 3 优选论认为语 言中的制约条件主要分为标记性制 约和忠实性制约 两种类型 。标记性 制约要求候 选分析项必 须符合正确 的语法形 式 ; 忠 实性制约则要求语 言的输 出必须要忠实于输入 。这两种制 约条件之间 的矛盾和竞争贯穿着语 言产出的整个过程 。它们交互 作用的结果便产 生一种 “ 最优” “ 或 最和谐 ” 的表层语音形 式 。需要 指出的是 , 记性制 标 约和忠实性 制约是 在同一等级 体系 中发挥 作用 的两种 制约条件 , 而不 是两种独立的制约等级体系 。 24分析方法 . 优选论认 为语 言的表层形式 是制约条 件交互作用 的结果 , 制约条 件在本质上是相互 冲突的。等级排列不 同的制 约条件 等级体系决定 了 不同的语言表层形式 。语 言差异仅仅 ( 或主要 ) 体现 在两者之间制约条 件等级排 列的不 同而已 。因此 , 发现并建 立特定语 言的制约条件 等级 体系是非常必要和重要 的。 3 优选 论之优 、 优选论使得 以 S E P 为代表 的传统 生成音系学理论 中存 在的大量 自
优选理论介评

Lnede ag on主编的《 n 优选论概要》 一书的前言中宣称, 优选理
7 年代初 , 0 以规则 一推导为基础的 SE P 受到了一些语音
论是 9 年代 的语言学理论 (97 , 0 1 ) 日本学者 Mt h aOa 学家的批评, 9 i i t s k u 因为 SE P 音系结构的线性表达无法解释特定音 (01也认为优选理论是 9 年代发展最快的理论之一。且 系成分 在音系过程 中的作用及各音 系成 分之间 的关 系。 20) 0
重要理论 人手 , 介绍优选 论的诞生 。 21生成音 系学 .
法过程之间的交互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 依存音系学(ne Adr . Sn oe 1 4 以音系成分之间的依存关 系为主要研究对 O &J s 9 ) n 7
Co sy和 H l h k m ae和 著 的 Te Sud Ptr o Egs 象, l h on ae f nlh t n i 特征几何音系学( l et1 5 以音段结构为研究对象。 C mn 8 ) e s9 ( 6 )以下称 SE 提出了生成音系学的理论 , 1 8( 9 P) 使音系学的 非线性理论的研究使音系学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值得注 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 , 标志着现代音系学的形成。SE体现 意的是 :) P 1非线性理论使用联接线建立不同音层上各种音系 了普遍语法的思想。它认为“ 人类语言语音系统具有共同的 成分的联系, 这一联接的过程依然是底层表达被推导为表层 本质特征, 它们决定了自然语言中可能的音系结构 , 排除了 表达的过程;) 2非线性理论强调音系结构的表征, 削减音系 不可能的音系结构; 确定了可能的但又不同的音系结构的差 规则的作用 , 但它并没有否定音系规则的存在, 因为没有音 异范围( 李兵 20 )。SE区分了音系与语音。音系是人脑 系规则无法说明底层表达是如何被推导为表层表达的。可 00 ” P 所具有的语言知识的语音部分 , 语音则是音系知识的外部表 见, 非线性理论是多音层的, 规则 一 推导的。 征。这样,P SE的分析框架就包括了音系和语音两个表达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选论
优选论(Optimality Theory)是一种音系学理论。
90年代初生成音系学研究者提出了优选论(Prince & Smolensky, 1993)。
后来这个理论被借鉴运用到生成句法领域(Grimshaw & Samek-Lodovici, 1995, 1998; Samek-Lodovici, 1996; Grimshaw, 1997; Barbosa et. al., 1998; Aissen, 1999)。
输入(input)指生成扩展映像(extended projection)的因素(Samek-Lodovici, 1996; Grimshaw, 1997)。
简单地讲,它包括实词性中心词(lexical head)、中心词的论元结构(argument structure)和充当其论元的成分。
其它因素,如时态,我们暂不讨论。
衍生模(GENerator)的功能是按照X’理论,用输入的成分生成扩展映像。
每个扩展映像都是一个候选项(candidate),与其它候选项相互竞争优选项(optimal candidate)的地位。
评选模(EVALuation)由若干个制约条件(constraints)组成。
制约条件反映相关规则(rules and principles),但与传统意义上的规则有重大的区别。
传统的规则都是绝对的,不可违反的;而制约条件则是可违反的。
制约条件的重要性也不相等,按重要性由高至低形成一个等级序列(constraint hierarchy)。
评选模用制约条件和其等级序列对候选项进行筛选。
违反制约条件数目最少、所违反制约条件在等级序列中排列较低的候选项即为优选项,这个优选项就是输出的内容。
Grimshaw (1997)把优选论的核心归纳为以下4点:
1)制约条件是普遍的(universal)。
2)制约条件可以违反。
3)不同语法是制约条件的不同排列的结果。
4)优选项是合句法的,其它的都不合句法。
优选论的新意在于,判断一个句子结构是否合句法,并不孤立地看一个候选项是否符合所有规则,而是把候选项进行对比,最好地满足制约条件的候选项才是合句法的。
并且,优选项不一定要满足所有的制约条件。
Speas(1997)分析了原则与参数理论(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theory)中十二个主要的所谓不可违反原则,指出每一个‘不可违反原则’都无法解释为什么某些语言现象虽然违反相关的原则却
又合乎人们的语感的问题,因此每个原则不得不附加说明,解释例外现象。
Speas (1997)还分析了乔姆斯基的最新句法理论,最简方案(Minimalist Program),指出‘可违反性’在‘经济原则(Principle of Economy)’中已明白无误地体现出来了。
优选论是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兴的音系学理论.它脱胎于传统的生成音系学,又是对生成音系学的扬弃.国内近几年在引进优选论的同时,也开始运用优选论研究汉语的声调、鼻化韵、儿化等语音现象,优选论对传统方法和学说难以解决的某些深层次问题的解释,显出新颖而独特的优势。
1991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召开的亚利桑那音系学会议上,一种新的音系学理论首次公开亮相。
这就是Alan Prince与Paul Smolensky共同提出的优选论(optimality theory)。
这一理论问世以来,受到音系学界的广泛注意,引起了极大兴趣。
Prince与Smolensky应邀到多处做学术报告,阐释他们的理论。
应用这一理论分析各种语言的音系学论文不断出现。
还有人试图把该理论应用于句法研究。
以前看到不少关于优选论的文章,对其知之甚少,觉得一网友关于读蒋平“优选论与汉语音系研究”的笔记挺好的,可以帮我们了解一些优选论的大概内容。
优选论认为,人类所有语言的语法系统都包含一组共同的制约条件,这就是语言的共性;这组共同的制约条件在不同语言中的优选秩序不同,这就是不同语言间的差异及个性。
优选论虽然最初用于分析音系现象,但它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理论框架。
它不但可以用来分析各种不同的语言现象,而且允许同一现象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
1优选论的理论框架
优选论假定,人脑的语言机制包含两种机能。
一种是生成机能,它给任何一个输入形式生产出众多个输出形式的候选项。
另一种是筛选机能,从众多个候选项中选出最佳输出形式。
输入形式可以是一个音,也可以是一串音。
任何形式都是可能的输入形式。
生产机能生成机能是优选论的生产机器。
它包含区别性特征和韵律范畴等具有普遍性的形式化原则。
生成机能除了生产输出候选项之外,还给各个候选项赋予了该选项与输入形式之间的关系。
生成机能所生产出来的输出候选项可以跟输入形式关系密切,也可以跟输入形式毫无关联。
输出候选项是生成机能的产品。
输出候选项与输入候选项形式是多对一的关系,即一个输入形式对应多个输出候选项。
理论上说,输出候选项的集合是无限的,是生成机能“过分生成”所造成的。
这是因为优选论对生成机能没设任何限制。
筛选机能是优选论的筛选器。
它是优选论基本框架中的核心部分。
筛选的标准是一组排序不同的制约条件。
制约条件反映语言的共性。
制约条件分两类。
一类是忠实性制约条件,其作用是保证输出形式与输入形式的一致性。
另一类是结构性制约条件,其作用是保证语言结构的简约性,禁止复杂结构的出现,因此也叫复杂性制约条件。
制约条件的优先层级反映语言个性和语言类型。
优选论假设,每个语言的语法系统都是一个制约条件的优先层级。
制约条件是所有语言共有的,但相同的制约条件在不同语言中的优先次序不同,因此,不同语言对同一组制约条件的排序不同。
这种不同排序反映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也反映了语言的不同类型。
最佳输出是筛选机能筛选的结果,也就是我们在实际语言中说出的话或听到的语言形式。
最佳输出形式并不是完美的,它只是比其它候选项好。
2优选论的核心理念
优选论提出“合法即最佳”的概念。
这一概念不仅将语法现象的合法性与脑神经网络的最佳化联系起来,而且将过去几十年语言学不同领域对语言现象合法性研究结果联系起来。
合法是相对的这种合法的相对性根植于语法系统所包含的制约条件之间的相互冲突。
一个输出形式是否合法只有在与其它输出形式的比较和竞争中才会显现出来。
个性与共性语言有个性与共性,这是没有争议的。
有争议的是语言的个性与共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优选论的假设,所有语言都包含一组同样的制约条件,这就是语言的共性;不同语言对这组相同制约条件的排列次序不同,这就是语言的个性。
简约与复杂复杂的语言结构比检阅的语言结构出现频率低,其分布常常受到限制。
第一,语言结构的复杂性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定义。
第二,判定一个语言形式是复杂还是简约,不能孤立的看,要跟它周围的语音环境联系起来看。
第三,语言结构的复杂性不但反映在音段层次,也反映在韵律层次。
语言的类型优选论研究语言类型的基本方法是演绎推理:先假设一组制约条件,根据制约条件的不同排序预测不同的语言类型,再用实际语言来印证这种预测。
有多少种制约条件的可能排序,就有多少种语言类型。
3优选论的筛选程序筛选表
4优选论的操作方法
运用优选论分析汉语音系现象大致有五个步骤:
第一步概括音变规律
第二步确定制约条件
第三步建构排序论据
第四步核实制约条件的排序
第五步修正制约条件及其排序
5优选论在汉语音系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汉语方言变调现象极为复杂,且与韵律、重音、构词、历史音变等因素夹在一起,要理清头绪极为不易。
如果我们能将各方言变调情况摸透,确定与变调相关的制约条件并建立制约条件的不同排序,那将对普通语言学理论做出极大的贡献。
汉语构词和构形中的音系现象也非常值得考察。
借词现象反映了相同制约条件在不同语言里的排序。
研究借词可以了解说汉语的人如何感知英语词语的音节结构。
研究语音的历史演变是汉语音韵学的传统。
历史音变的引发因素有些与语音感知的清晰度有关,要求感知清楚的因素与要求发音简单的音素之间常常发生冲突。
这种冲突既引发历史音变,又制约历史音变,汉语的历史音变是什么原因引发的?受到什么因素的制约?假如引发和制约汉语的历史音变的音素众多,那么,优选论正好为解决各种音素的互动和冲突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