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 《庄子》二则 优秀课件

主旨归纳
《北冥有鱼》通过雄奇瑰丽的想象,塑造了大 鹏这一形象,表现了世间万物都是有所依凭而不自 由的思想。
课堂小结
北 冥
鹏徙于南冥--借风
有
有所依凭
鱼 野马、尘埃--以息相吹
写作特点
运用想象和夸张。
作者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述大鹏的形象——形体 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丰富的想象使 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3.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点拨】文章借鲲鹏奋飞必须凭借海水运动和强大的风力, 山雾、尘埃运动要靠气息相吹,说明万物有所依凭的道理。 借用寓言故事把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 寓意隽永。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 动都要有所依凭。
4.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4)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极点,尽头)
(5)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完全,完备)
(6)请循其本
(追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文:大鹏向南海迁移的时候,拍打水面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乘着
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庄子·内篇·齐物论》)
背景材料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 大动荡的时代,那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 间的斗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庄子天资卓 绝,聪明勤奋,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面对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腐败社会,庄子不屑 与之为伍。而“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 也使他无法施展抱负。既然人世如此污浊,他追求 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 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庄子写出 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 (共36张PPT)优秀课件

亦
甚
乎
!
”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气之聚,人的 死亡是由于气之散,他只把生死视为一种自 然现象,认为生死的过程不过像四时的运行 一样。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从庄子身上我们看到了道家 所倡导的自然、宽容。
——易中天
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 把庄子称为“神人”。
——于丹《庄子心得》
9.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 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 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抟”等字生动传神,让人产生丰富的想 象和联想。
文章结构
形体硕大无比 第1层:描述鲲鹏形象 变化神奇莫测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在 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逍遥”也写 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 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 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 在地活动。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 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 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它是 乘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北海的”。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 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 吹拂所致。
写作背景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 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 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
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共34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庄子》二则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 学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 《庄子》一书中。《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
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 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 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海水运动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迁移
大鹏鸟在海水运动时就要飞往南海, 多么神奇的景象,南冥和北冥写出了 路程遥远,表现其志向高远。
这只鸟,在海动风起时就迁往南海
天然形成的水池
记载怪异的事物
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
月息者也。”
拍打水面 盘旋飞翔旋风
凭借
大风
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 《齐谐》中说:“当鹏鸟迁往南海时,拍打水面,激起的浪花就达三 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硕大无比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力大无穷,善借长风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志存高远
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 学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 《庄子》一书中。《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
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 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 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海水运动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迁移
大鹏鸟在海水运动时就要飞往南海, 多么神奇的景象,南冥和北冥写出了 路程遥远,表现其志向高远。
这只鸟,在海动风起时就迁往南海
天然形成的水池
记载怪异的事物
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
月息者也。”
拍打水面 盘旋飞翔旋风
凭借
大风
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 《齐谐》中说:“当鹏鸟迁往南海时,拍打水面,激起的浪花就达三 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硕大无比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力大无穷,善借长风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志存高远
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共27张PPT)

6.《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为什么坚持认为鱼是快乐的?
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乐”是理所当然的事。
固
于
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
(副词,固然。)
(副词,本来。)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到。)
(介词,在。)
一词多义
之
是鱼之乐也我知之濠上也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鱼之乐”这件事。)
倒装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文言句式
3.在这场辩论中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其机智灵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4.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短文中的“鱼之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惠子偏重于知识性的判断。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持寻根究底的态度,求实而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
比较阅读Βιβλιοθήκη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乐”是理所当然的事。
固
于
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
(副词,固然。)
(副词,本来。)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到。)
(介词,在。)
一词多义
之
是鱼之乐也我知之濠上也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鱼之乐”这件事。)
倒装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文言句式
3.在这场辩论中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其机智灵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4.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短文中的“鱼之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惠子偏重于知识性的判断。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持寻根究底的态度,求实而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
比较阅读Βιβλιοθήκη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游于濠梁之上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

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湛蓝。 真正的颜色。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
同“耶”,
疑问语气词。
若是则已矣。
尽头 代大鹏
这样
【译文】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 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 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精读课文
分析概括:大鹏的形象特点。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
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山中野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今义:一种动物的名称。
怒而飞( 古今义义::振愤奋怒,。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
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其名为鲲
(代词,它的)
其 不知其几千里也 (代词,它)
其正色邪? (连词,表选择)
走进庄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 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子知 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 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 而吓我邪?”
精读课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巧妙的论辩 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辩论?各自的观点和论据各是什么?
话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 庄子观点:我知鱼之乐 • 论据一: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 论据二: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儿快乐, 如果非要我回答这个问题,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共51张PPT)

翻译
这只鸟,海水运动时就将迁往南海。南海是一 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 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 的大海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 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 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 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古今异义
子非我 古义:对男子的尊称;今义:儿子。 安知鱼之乐 古义:怎么;今义:安定,安全。 子固非鱼也 古义:本来;今义:结实,牢固。
一词多义
固不知子矣 固
子固非鱼也
(副词,固然) (副词,本来)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到)
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介词,在)
是鱼之乐也 之 我知之濠上也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鱼之乐”这件事)
志存高远
去以六月息者也
善借长风
品读课文
3、大鹏形体硕大,变化神奇,奋飞时气势壮美。 它飞往南冥,需要什么条件?野马、尘埃在空中 浮游,需要什么条件?
大鹏需要“海运”(六月息);野马、尘埃 需要“以息相吹”。
品读课文
4、“野马”“尘埃”借助什么运动?庄子为什么 要写它们的运动?
“野马”、“尘埃”借助气息运动。 这是在解释大鹏为什么要借助大风的力量飞往 九万里的高空,并飞向南海。细微如“野马”“尘 埃”尚且需要生物的气息吹动,又何况背部有几千 里之大的鹏鸟呢?
解读课文
天然形成
迁移。
的水池。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记载怪异的事 物。志,记载。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
击水,拍打水面。 盘旋飞翔。 旋风。
冥也,水击三千里,抟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优秀课件)
2019/4/7
艺术特色 对比鲜明,道理明确。
那些山野中的游气(“野马”)、飞尘(“尘
埃”),空中的活动之物(“生物”),皆由风相
吹而动。与鲲、鹏相比,它们实在是太渺小了, 但它们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即有 所“待”。显然,它们也没有达到逍遥。
2019/4/7
中心思想 《北冥有鱼》通过对鲲变鹏,鹏展翅 高飞去南海的神奇想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 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 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 。 正的逍遥。阐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4/7
艺术特色
夸张和比喻手法的妙用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运用奇特的夸张, 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 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文章恣肆奔放,博喻连篇,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成语典故 今天我们常用的“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便出于这篇 文章,其比喻义分别是:比喻兴旺的景象;比喻前途远 大。
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书与《老
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 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 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 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2019/4/7
他人评价
从庄子身上我们看到了道家所倡 导的自然、宽容。 ——易中天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大鹏从天空 往下看。其, 代大鹏。
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 罢了。是,这样。
艺术特色 对比鲜明,道理明确。
那些山野中的游气(“野马”)、飞尘(“尘
埃”),空中的活动之物(“生物”),皆由风相
吹而动。与鲲、鹏相比,它们实在是太渺小了, 但它们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即有 所“待”。显然,它们也没有达到逍遥。
2019/4/7
中心思想 《北冥有鱼》通过对鲲变鹏,鹏展翅 高飞去南海的神奇想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 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 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 。 正的逍遥。阐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4/7
艺术特色
夸张和比喻手法的妙用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运用奇特的夸张, 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 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文章恣肆奔放,博喻连篇,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成语典故 今天我们常用的“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便出于这篇 文章,其比喻义分别是:比喻兴旺的景象;比喻前途远 大。
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书与《老
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 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 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 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2019/4/7
他人评价
从庄子身上我们看到了道家所倡 导的自然、宽容。 ——易中天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大鹏从天空 往下看。其, 代大鹏。
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 罢了。是,这样。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ppt课件
作业
1、天灾与人祸哪个更可怕
2、学习过程中能否网络查题
3、人工教学好还是电脑教学好
4、奋斗和机遇哪个更重要
正方:一至六组
反方:七至十二组
迁移拓思
古代有位公主,不仅姿容绝世,而且品质高尚。许多王孙 公子纷纷前来向她求婚。但是公主她自己并没有择婚的自
由,她的亡父在遗嘱里规定要猜匣为婚。公主有三只匣子,
返回
特殊句式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是鱼之乐也 3、我知之濠上也
返回
翻译语句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返回
翻译语句 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 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返回
问题导思
1、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辩论? 庄子是怎样赢了这场辩论的?
在这三只匣子里只有一只匣子里放着戒指,谁猜中公主就
嫁给他。
金匣子上写着:“戒指不在此匣子里”
银匣子上写着:“戒指在金匣子中”
铅匣子上写着:“戒指不在此匣中”
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话。求婚者应选择哪一个匣子呢?
有一天,苏轼和佛印一起泛舟湖上,一边看风景一边喝酒 吃肉,十分快哉。两人说笑间,苏轼突然看到岸边有一条 狗在啃骨头,于是灵机一动,给佛印出了个上联“狗啃河 上骨”,这个上联一语双关,其实是“狗啃和尚骨”,佛 印听了却不答话,寻思了片刻,将手中的扇子扔进了河里, 这扇子是苏轼送给他的,上面还有坡仙提的诗,苏轼愣了 片刻后哈哈大笑,原来,佛印已经用行动做出了回答“水 流东坡诗(尸)”。
文言知识检测
1
2
4
5
3 6
跳转
重点字词 (1)是鱼之乐也。 (2)汝安知鱼乐。 (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4)请循其本。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 二则》课件(共20张PPT)
12.用现代汉语改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可以在原有故事的基 础上补充情节。150字左右。 _写__作__提__示__:__运__用__适__当__的__联__想__和__想__象__,__描__绘__出__人__物__的__表__情__、__动__作__、__心__理__ _等__,__以__展__现__人__物__的__性__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 ) A.不知其几千里也 C.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解析】“冥”同“溟”,海。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D.子之不知鱼之乐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志.怪: ___记__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__吹__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亦若是.则已矣: __这__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循.其本: __追__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天,(家僮)为我点了满炉炭火,(热得)烤人。我说:“(火)太多 了。”于是(他用水)把炭都弄湿了,留下三两个火星,半明半灭的样子。 我说:“(火)太少了。”家僮抱怨说:“同是一堆火,(您)一会儿嫌多, 一会儿嫌少。”我说: “小子,你听我说,情况各有所不同,做事情各 有它适宜的分寸,难道只有生火是这样吗?”
分析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的差异,可从二人辩论的内容入手,把握 二人的论辩逻辑、观点的差异,理解二人对事物的不同认识。
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 意义上的欣赏与观照。而庄子对于事物则偏于美学意义上的欣赏,能从 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 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感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
m)íng kū)n yì) xǐ ) x)ié tuá)n
自由诵读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 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 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 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 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 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 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 则已矣。
北冥有鱼
---庄子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体会大鹏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奇特的想象。 3.明确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 法,并能说出本文阐述的道理。
庄子与《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宋国蒙 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是道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著 作,道家经典之一。现存三十 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 五篇、杂篇十一篇。本文节选 自内篇中《逍遥游》
扶摇:旋风
去:离开
以:凭借
息:气息,这里指风。
翻译:《齐谐》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 的大海时,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 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它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8.野马也,尘埃也,生物 之以息相吹也。
知识点: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 腾如“野马”。 以:用 翻译:山野中的雾气,空 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 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判断句:...者...也。 翻译: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 池。
6.《齐谐》者,志怪 者也。 知识点:
志:动词,记载 翻译:《齐谐》是一 部专专门记载怪异事 物的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 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 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 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 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文言知识检测
创境启思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意思就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用此 来鼓励我们不要荒废光阴多多读书。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知识,把握故事主旨。 2、了解庄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感受庄 子的志趣。 3、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 异。
翻译课文并明确文言知识点
庄子主张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因此,他是一个崇尚 自由的人,不愿意受到权势的束缚,他曾经直接拒绝了楚 国的卿相之位。
惠子主张的是名家的“合同异”思想。他原本是在魏国做 官,由于与张仪的思想产生了矛盾,于是就被迫辞官回了 自己的老家。
两个人尽管主张的思想不同,看待世界的角度也不同,但 是他们开始了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友谊之路,称之为“互 怼”之路。
12Βιβλιοθήκη 453 6
跳转
重点字词 (1)是鱼之乐也。 (2)汝安知鱼乐。 (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4)请循其本。
返回
一词多义
1、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2、 安知鱼之乐?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返回
虚词“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我知之濠上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处处志之
探究思析 3、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和“鼓
盆而歌” 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这两位思想 家有着怎样的不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 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 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代表发言。 句式:我从某词某句或某件事中看出,庄子/惠子是怎样的人
迁移拓思:苏东坡与佛印的“互怼”之路
一天,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 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 来金身。”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 兴。可他见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笑 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
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 不快,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 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将要死的时候,弟子们准备厚葬他。庄 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双璧, 以星辰为珠玑,以万物作殉葬。我的葬礼还 不够吗?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弟子说: “我怕乌鸦老鹰吃了您呀!”庄子说,“露 天被乌鸦老鹰吃,土埋被蝼蚁吃,从乌鸦嘴 里抢来给蝼蚁吃,为什么这么偏心呢!”
返回
特殊句式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是鱼之乐也 3、我知之濠上也
返回
翻译语句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返回
翻译语句 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 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返回
问题导思
1、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辩论? 庄子是怎样赢了这场辩论的?
作业
1、天灾与人祸哪个更可怕
2、学习过程中能否网络查题
3、人工教学好还是电脑教学好
4、奋斗和机遇哪个更重要
正方:一至六组
反方:七至十二组
迁移拓思
古代有位公主,不仅姿容绝世,而且品质高尚。许多王孙 公子纷纷前来向她求婚。但是公主她自己并没有择婚的自 由,她的亡父在遗嘱里规定要猜匣为婚。公主有三只匣子 ,在这三只匣子里只有一只匣子里放着戒指,谁猜中公主 就嫁给他。
金匣子上写着:“戒指不在此匣子里”
银匣子上写着:“戒指在金匣子中”
铅匣子上写着:“戒指不在此匣中”
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话。求婚者应选择哪一个匣子呢?
有一天,苏轼和佛印一起泛舟湖上,一边看风景一边喝酒 吃肉,十分快哉。两人说笑间,苏轼突然看到岸边有一条 狗在啃骨头,于是灵机一动,给佛印出了个上联“狗啃河 上骨”,这个上联一语双关,其实是“狗啃和尚骨”,佛 印听了却不答话,寻思了片刻,将手中的扇子扔进了河里 ,这扇子是苏轼送给他的,上面还有坡仙提的诗,苏轼愣 了片刻后哈哈大笑,原来,佛印已经用行动做出了回答“ 水流东坡诗(尸)”。
2、庄子为什么认为鱼是快乐的?
方式:独立思考,抢答!
文中庄子与惠子关于人是否“知鱼之乐 ”的论辩,重在宣扬庄子“万物与我为一” ,即“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庄周梦蝶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十分逼真的一只 蝴蝶。他感到极为惬意。而忘了自己原本 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才忽然想到原来 自己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 ,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
。
惠子好辩、力辩、求真、稳重,对于事物 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 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观照。
庄子善辩、巧辩、尚美、超然,有灵性, 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能从自 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 、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 为之深受感染。
建构反思
4、你认为这场辩论是朋友之间智慧的切磋还是必须 分出高下输赢的比赛?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论辩
惠子
是否“知鱼之乐”
知鱼之乐
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 想象奇幻。
庄子去送葬,途中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 有个楚国郢都人捣白土时把一滴泥土溅到了鼻尖上,像苍蝇翅膀 一样薄,就去请姓石的工匠替他削掉。姓石的工匠挥动一把大板 斧呼呼作响,若无其事地随手一斧劈了下去,把那一滴泥点完全 削去但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郢都人站着神色不变。宋元君听说 了这个事,就把姓石的工匠找来说:‘试着给我这样来一下。’ 姓石的工匠说:‘我以前是能这样削的,但是能让我用斧子劈去 鼻尖泥点的人已经死了。’自从惠子先生去世,我就没有对手了 ,也没有可以与之作推心置腹谈论的对象了!”
文言知识检测
创境启思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意思就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用此 来鼓励我们不要荒废光阴多多读书。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知识,把握故事主旨。 2、了解庄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感受庄 子的志趣。 3、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 异。
翻译课文并明确文言知识点
庄子主张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因此,他是一个崇尚 自由的人,不愿意受到权势的束缚,他曾经直接拒绝了楚 国的卿相之位。
惠子主张的是名家的“合同异”思想。他原本是在魏国做 官,由于与张仪的思想产生了矛盾,于是就被迫辞官回了 自己的老家。
两个人尽管主张的思想不同,看待世界的角度也不同,但 是他们开始了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友谊之路,称之为“互 怼”之路。
12Βιβλιοθήκη 453 6
跳转
重点字词 (1)是鱼之乐也。 (2)汝安知鱼乐。 (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4)请循其本。
返回
一词多义
1、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2、 安知鱼之乐?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返回
虚词“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我知之濠上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处处志之
探究思析 3、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和“鼓
盆而歌” 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这两位思想 家有着怎样的不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 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 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代表发言。 句式:我从某词某句或某件事中看出,庄子/惠子是怎样的人
迁移拓思:苏东坡与佛印的“互怼”之路
一天,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 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 来金身。”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 兴。可他见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笑 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
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 不快,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 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将要死的时候,弟子们准备厚葬他。庄 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双璧, 以星辰为珠玑,以万物作殉葬。我的葬礼还 不够吗?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弟子说: “我怕乌鸦老鹰吃了您呀!”庄子说,“露 天被乌鸦老鹰吃,土埋被蝼蚁吃,从乌鸦嘴 里抢来给蝼蚁吃,为什么这么偏心呢!”
返回
特殊句式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是鱼之乐也 3、我知之濠上也
返回
翻译语句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返回
翻译语句 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 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返回
问题导思
1、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辩论? 庄子是怎样赢了这场辩论的?
作业
1、天灾与人祸哪个更可怕
2、学习过程中能否网络查题
3、人工教学好还是电脑教学好
4、奋斗和机遇哪个更重要
正方:一至六组
反方:七至十二组
迁移拓思
古代有位公主,不仅姿容绝世,而且品质高尚。许多王孙 公子纷纷前来向她求婚。但是公主她自己并没有择婚的自 由,她的亡父在遗嘱里规定要猜匣为婚。公主有三只匣子 ,在这三只匣子里只有一只匣子里放着戒指,谁猜中公主 就嫁给他。
金匣子上写着:“戒指不在此匣子里”
银匣子上写着:“戒指在金匣子中”
铅匣子上写着:“戒指不在此匣中”
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话。求婚者应选择哪一个匣子呢?
有一天,苏轼和佛印一起泛舟湖上,一边看风景一边喝酒 吃肉,十分快哉。两人说笑间,苏轼突然看到岸边有一条 狗在啃骨头,于是灵机一动,给佛印出了个上联“狗啃河 上骨”,这个上联一语双关,其实是“狗啃和尚骨”,佛 印听了却不答话,寻思了片刻,将手中的扇子扔进了河里 ,这扇子是苏轼送给他的,上面还有坡仙提的诗,苏轼愣 了片刻后哈哈大笑,原来,佛印已经用行动做出了回答“ 水流东坡诗(尸)”。
2、庄子为什么认为鱼是快乐的?
方式:独立思考,抢答!
文中庄子与惠子关于人是否“知鱼之乐 ”的论辩,重在宣扬庄子“万物与我为一” ,即“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庄周梦蝶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十分逼真的一只 蝴蝶。他感到极为惬意。而忘了自己原本 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才忽然想到原来 自己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 ,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
。
惠子好辩、力辩、求真、稳重,对于事物 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 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观照。
庄子善辩、巧辩、尚美、超然,有灵性, 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能从自 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 、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 为之深受感染。
建构反思
4、你认为这场辩论是朋友之间智慧的切磋还是必须 分出高下输赢的比赛?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论辩
惠子
是否“知鱼之乐”
知鱼之乐
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 想象奇幻。
庄子去送葬,途中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 有个楚国郢都人捣白土时把一滴泥土溅到了鼻尖上,像苍蝇翅膀 一样薄,就去请姓石的工匠替他削掉。姓石的工匠挥动一把大板 斧呼呼作响,若无其事地随手一斧劈了下去,把那一滴泥点完全 削去但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郢都人站着神色不变。宋元君听说 了这个事,就把姓石的工匠找来说:‘试着给我这样来一下。’ 姓石的工匠说:‘我以前是能这样削的,但是能让我用斧子劈去 鼻尖泥点的人已经死了。’自从惠子先生去世,我就没有对手了 ,也没有可以与之作推心置腹谈论的对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