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2.学生通过归纳和总结,加深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如如何进行化学实验、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如何记录实验结果等。
5.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和语言来描述和解释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利用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物质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动画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资源,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4.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变化和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提问和解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在科学研究中,事实是唯一真理。
5.通过对物质变化的观察和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和观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放热、吸热等。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数
共 1 课时,本节是第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课程导入: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对应找出课本中的变化和性质,并加以区分
[小结] 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例如:(1) 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2) 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过渡]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1.1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答案:D • A、B、C均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3.下列事例中,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简要说明 判断的理由。 • (1)碘升华。
• (2)天然气燃烧。
• (3)食醋挥发。
• (4)水结成冰。
• (5)大理石遇到稀盐酸后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九年级化学教材 同步练习与应用
第一单元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下列词语包含的物质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 三种有所区别,该词语是( )
• A.花香四溢 • B.冰雪消融 • C.蜡炬成灰 • D 沙里淘金 • 答案:C • A、B、D均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2.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的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 如食盐的主要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为白色固体,味咸,易 溶于水,熔点为801℃,沸点为1413℃。食盐可用作调味剂.
答:(1)(3)(4)为物理变化,原因是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2)(5) 为化学变化,原因是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
4.酒精是医疗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以下 是对酒精的一些描述: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 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易燃烧;⑥ 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⑦燃烧时生成 水和二氧化碳。在上述描述中,哪些是酒精的物 理性质,哪些是酒精的化学性质?
• .①②③④⑥为酒精的物理性质:⑤⑦为酒精的化学性质。
5.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食物都有一定的保质期。 哪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食物已经变质了?请举 例说明。
• 食物变质后在外观和气味上会有所体现,例如看外观:鱼、肉类食物表面会变黏、变色;牛奶等液体食物会出现 结块;袋装食品会出现胀袋现象等。
1.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5、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
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D )
A.纸张燃烧
B.粮食酿酒
C.火药爆炸
D.瓷碗破碎
6、镁条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C )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可燃性 D.延展性
7、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C )
块状固体 变成粉末状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只是状态发生 了改变,没有生 成其他物质,是 物理变化。
变化前的物质 蓝色的胆矾溶液
变化时发 生的现象
固体溶解,变 成蓝色溶液,滴入 氢氧化钠溶液后, 产生蓝色沉淀
变化后的物质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变化后有无 新物质生成
变化后有其他物
质生成,是化学变 化。
变化前的物质
A、嫦娥1号的运行轨道
B、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C、破译人类基因密码 D、合成新型有机高分子材 料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
A.钢铁生锈
B.高粱酿酒
C.蜡烛受热熔化
D.用消毒液消毒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冰棒融化
B.木材燃烧
C.湿衣服晾干
D.灯泡发光
4、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 变化的是( D )
区别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有其他物质生成
伴随 破碎、熔化、汽化 现象
放热、发光、变色、 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关系
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胆矾溶于水能与氢氧化钠
通常加热至100℃沸腾; 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课件

、硬度、熔点、沸点等。
练习 课本10页4、5题
2.“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叙述的区别: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 、会”等字, 如 酒精燃烧 酒精能燃烧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性质
3.常见的物理性质
熔点
固体熔化时的温度
三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 空气、氧气、
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请设计实验加以区别。
集气瓶编号 (1) (2) (3)
瓶中盛装的气体
<二> 探究物质的变化
【学以致用】 课本P10 习题 2 、3
2. 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2)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序号
物质
的现象 生的物质 质生成
实验 1-1
实验 1-2
液态的水 产生水蒸气 块状的胆矾 变为小颗粒
水 胆矾
无新物质 生成
无新物质 生成
思考:两个实验中物质的变化有何规律?
水的沸腾: 液态水 气态水 液态水
胆矾的研碎: 块状
粉末状
观察实验,填写表格:
实验 变化前的 变化时发生的 变化后产 有无新物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
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 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
,这种变化是( )D
A、汽油挥发
B、粉碎矿石
C、水变成冰
D、木材燃烧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 )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C )
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B.液氮做致冷剂
C.氧气供给呼吸
D.铜线制电缆
3、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 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D )
A.颜色 B.状态 C.硬度 D.可燃性 4、下列描述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C) A.氢气燃烧 B.氢气能燃烧 C.水能结冰 D.氧气能支持燃烧 5、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 只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 A.铜丝用来做导线 B.氧气用于支持燃烧 C.氢气气用来作燃料 D.氮气做保护气
11, 2010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露事件,
16日又发生两次三氯化氮爆炸,黄绿色的氯气冲天而起,刺 鼻的气味弥漫厂区。爆炸发生后,消防人员采用消防用水在外 围50米处形成两道水幕对空气中氯气进行稀释,以降低空气 中氯气的含量。这次事故至少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 人紧急疏散。细读以上报道,根据以下要求填空:
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D) A.有气体生成 B.有沉淀生成 C.有颜色变化 D.有无新物质的生成
6、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白炽灯发光 (物理变化) 2水沸腾(物理变化) 3菜刀生锈(化学变化) 4火炬燃烧(化学变化) 5 矿石粉碎 (物理变化) 6气球爆炸 (物理变化) 7车胎爆炸 (物理变化) 8锅炉爆炸(物理变化) 9鞭炮爆炸(化学变化) 10石蜡熔化 (物理变化)
笔记: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 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 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 展性等。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板书

板书设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常见现象:产生沉淀,气体,颜
色变化,并伴随有气体生成,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
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含有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
化学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水的沸腾:液态—气态—液态状态改变
胆矾的研碎:块状—粉末状形状改变
讨论:电灯通电发光是什么变化?
酒精的性质;
颜色:无色,状态:液态,气味:有特殊气味,沸点:80℃(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物理性质)
点燃时:可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性质)。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一、知识要点
1.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4.化学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化学方程式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物质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2.学会用化学式描述物质的组成;
3.掌握实验方法,观察和描述物质的性质;
4.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5.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物质分类方法和概念的理解;
2.对物质组成进行化学式描述的能力;
3.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四、教学课时安排
本单元分为3个课时,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
1.物质分类方法和意义
2.化学式和元素符号的概念
3.实验观察物质性质
第二课时
1.物质变化的分类
2.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实例
3.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第三课时
1.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表示方法
2.化学反应的参量的关系
3.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和影响因素
五、教学资源
1.PPT课件
2.实验手册
3.模型演示
六、教学方法
1.讲授
2.实验
3.模型演示
七、教学评价
1.实验报告
2.练习题
3.课程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温习
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 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 规律的科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想一想
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存在着多 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同学们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 的物质的变化吗?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实验1-1(3)】 操作:
① 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磨前、后的胆矾, 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 ②再向2支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两支试管的蓝色溶液中滴加
氢氧化钠溶液时,都蓝色沉 淀生成
提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 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以水和二氧化碳 等物质为原料合成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动物的呼吸 作用是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 碳等物质。由此可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化学 变化,动物的呼吸作用是 _______ 变化。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特征:
生成了其它(新的)物质
(2)常伴随的现象: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吸热、发热、发光等。
此类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不能 作为判断依据
(3)判断方法: 如果变化过程中都生成了其他物
质,则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什么变化?
×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
甲同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此类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 化,但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总结】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标准是: 看“是否生成新物质”
提问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练习与应用
1.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 这种变化是 ( ) D A.蒸发 B.变形 C.水变成冰 D.物质燃烧
2.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C) 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
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新物质)的变化, 叫做物理变化。
汽 油 挥 发
常见的物理变化:水的沸腾;将蓝色块状的胆矾磨成粉 末;汽油、酒精挥发;铁水铸成 锅;蜡烛受热熔化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特征:
(2)形式:
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破碎、扩散、蒸发、凝固
①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②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
③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注意现象:
图1-1 水的沸腾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实验1-1(1)】 操作:
①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②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
课题1
有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实验1(1)和实验1(2)中,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二、实验1(3)和实验1(4)中,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时有新的物质生成
三、实验1(1)(2)与实验1(3)(4)有什么本质 的区别?
变化时有无新的物质生成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实验记录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
新物质生成
(1) 液态的水 (2) 块状的胆矾
有水蒸气放出,玻 璃片上出现小水珠
液态的水 粉末状的胆矾
无
无 有
块状变成粉末
(3)蓝色的硫酸铜 蓝色的氢氧化 有蓝色沉淀生成 溶液 铜沉淀
(4)颗粒状石灰石 有气泡放出,澄 二氧化碳气体 (或大理石) 清石灰水变浑浊 等
(1)区别: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2)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例】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熔化 物理变化 同时 化学变化 发生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蜡烛燃烧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本节课所的内容,你 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溶洞钟乳石的形成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学会观察:
变化前
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
变化时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
否有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变化后
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实验1-1(1)】 操作:
如果变化过程中没有其它物质生 成,只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改变, 则该变化为物理变化。
(3)判断方法: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2.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新物质)的变化 ,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常见的化学变化 有:木柴燃烧;铁的 生锈;往石灰石中加 盐酸有气体生成。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注意现象:
图1-2 胆矾的研碎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实验1-1(2)】
操作:
取少量硫酸铜晶体(五水硫酸铜 CuSO4· 5H2O, 俗称胆矾或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研碎。
现象:
蓝色块状固体变成蓝色粉末。
提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图1-2 胆矾的研碎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实验1-1(3)】 操作:
① 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磨前、后的胆矾, 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 ②再向2支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注意观பைடு நூலகம்现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注意
判断物质变化的类型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
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否生是成了其他物质。
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明显现象的,如一些中和
反应;物理变化也可能产生明显的现象,如氧
气液化时变成淡蓝色、电灯通电时发光且放热。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关系:
C、水变成冰 (物理变化) D、木材燃烧 (化学变化)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练习与应用
5、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 )
A、食物腐败 B、钢铁生锈 C、瓦斯爆炸 D、锅炉爆炸
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A、灯泡发光 B、空气液化 C、光合作用 D、海水晒盐
7、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③电灯照明不需要氧气,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④蜡烛燃烧有火焰、黑烟,而电灯照明没有;蜡烛 熄灭时有白烟,电灯熄灭时没有。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练习1.现有一块固体,加热之后变成了气体,则该变 化 A.一定是化学变化 B.一定是物理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该变化的类型是 化学变化 , 你依据的理由是现象 C 。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练习与应用
8、现有下列一些物质的变化: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C、火药爆炸 D、气球爆炸 E、汽油燃烧 F、海水晒盐 G、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米饭烧焦 I、植物光合作用 J、发生沙尘暴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A、B、 D、 F、 J、 ;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C、 E、 G、H、 I、 。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实验1-1(4)】
操作:
①把少量石灰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
②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 皮塞塞紧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 灰水的烧杯里。
注意观察现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练习与应用 9、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 诗句中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C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作业:课本P10 1 、 2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