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021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1化学实验(word版附解析)

2021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1化学实验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1•威海)下列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正确的是()序号混合物除杂方法A CO2(HCl)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NaOH溶液、浓硫酸B Cu(CuO)将混合物灼烧C NaNO3固体(NH4NO3)加适量的熟石灰研磨D Na2SO4溶液(H2SO4)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A.A B.B C.C D.D 2.(2021•梧州)下列除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少量)除杂质的方法A N2CO通入足量的水中B Al粉Ag粉加入适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过滤C CaCO3KCl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 FeCl2FeCl3加入适量K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 3.(2021•郴州)下列除杂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加入的除杂试剂及方法A铁粉(碳粉)O2、加热B NaOH溶液[Ca(OH)2]通入CO2气体、过滤C FeCl2溶液(CuCl2)加过量铁粉、过滤D NaCl溶液(FeCl3)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A.A B.B C.C D.D 4.(2021•随州)除杂和提纯是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之一,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加入的试剂和操作A CO2CO点燃B N2O2灼热的铜网C CuCl2溶液FeCl2加入适量铁粉,过滤D CaO CaCO3适量的稀盐酸A.A B.B C.C D.D 5.(2021•黄石)下列常见物质的除杂方法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所用方法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氯化钠硝酸钾加水溶解,蒸发结晶C氯酸钾氯化钾加水溶解,过滤D氧化钙碳酸钙高温煅烧A.A B.B C.C D.D 6.(2021•湘潭)除去下列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错误的是()A.CaO(CaCO3):足量稀盐酸B.Fe(Zn):足量硫酸亚铁溶液C.MnO2(KCl):足量水D.NaCl(MgCl2):适量氢氧化钠溶液7.(2021•怀化)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方法不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除杂试剂和主要操作A Cu(Fe)加适量稀硫酸、过滤B CO2(CO)通氧气点燃C水(泥沙)过滤D氯化钠固体(碳酸钠)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A.A B.B C.C D.D 8.(2021•衡阳)下列除杂方法(括号内是杂质)错误的是()选项物质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A KCl溶液(K2SO4)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B O2(CO2)依次通过足NaOH溶液和浓硫酸C CaO(CaCO3)高温锻烧D MnO2(K2MnO4)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A.A B.B C.C D.D 9.(2021•常德)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方法可行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方法A Cu CuO通入足量CO,加热B NaCl固体Mg(OH)2加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C CO2CO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干燥D FeCl2溶液CuSO4加足量铁粉,过滤A.A B.B C.C D.D 10.(2021•德阳)在化工生产中通过除杂得到较纯净的产品。
专题11物态变化

专题11 物态变化一、温度及其测量考点1温度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测量工具: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水银,酒精等的性质。
3、常用单位:摄氏度,用“0C”表示,即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0C,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0C,把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如人的体温(口腔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 ;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4.7 ℃”读作“零下4.7摄氏度”。
)注:0℃的水与0℃的冰冷热程度相同(温度相同)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根据测量目的,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切勿超过它的量程。
(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壁。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3)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零上温度如250C,读做二十五摄氏度。
零下温度如—80C,读做零下八摄氏度。
注:温度计内径越细,刻度间隔越大,读数越准确。
5、体温计:(1)测量范围35——420C,最小刻度值0.10C;(2)玻璃泡大,玻璃管较细,准确度高;玻璃泡与玻璃管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水银柱回不下来,故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体温计使用前要消毒,甩几下,体温计只升不降。
)6、其他的温度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卫星遥感测温度、红外线测温仪等。
二、熔化和凝固考点2识别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___。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___。
考点3描绘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知道熔化和凝固过程伴随吸热与放热1.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①晶体熔化时,要从外界________热量。
②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
2.晶体凝固过程的特点:①晶体凝固时,会________。
②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专题11 化学方程式(解析版)

专题11 化学方程式1.【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已知浓硝酸是一种易挥发的强酸,见光易发生下列反应:4HNO32H2O+4NO2↑+O2↑,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硝酸见光不稳定,属于其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2)此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反应;(3)浓硝酸需要密封且_____保存。
【答案】化学分解避光【解析】(1)通过硝酸光照能生成水、二氧化氮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浓硝酸见光不稳定,所以是化学性质;(2)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3)由题意可知浓硝酸见光易分解,需要要密封、避光保存。
2.【山东省聊城市冠县2019届九年级中考二模】从C、H、O、N、Al、Fe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合的元素,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1)两个铵根离子:_____。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
(3)写一个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2NH4+H2O C+O2CO2【解析】(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2NH4+;(2)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其化学式为:H2O;(3)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3.【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下列四个化学反应:①C+O2=CO2②2CO+O2=2CO2③CH4+2O2=2H2O+CO2(1)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上述三个反应有许多相似之处,请你任意写出它们的两点相似之处:①______;②______;(2)干粉灭火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2NaHCO3Na2CO3+H2O+CO2,该反应与上述三个反应也有相似之处,相似之处为:______。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22年中考真题化学分项汇编(附答案)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单选题1.(2020·湖南衡阳中考真题)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
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西瓜榨汁B.菜刀生锈C.瓷碗破碎D.湿衣晾干【答案】B【解析】A、西瓜榨汁只是西瓜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B、菜刀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物质---铁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C、瓷碗破碎只是瓷碗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D、湿衣晾干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故选B。
2.(2020·湖南岳阳中考真题)美丽生活劳动创造,小明喜爱劳动,做下列家务劳动时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对垃圾进行分类B.用自来水淘米C.用清水擦洗家具D.用醋清洗水垢【答案】D【解析】A、对垃圾进行分类,只是把垃圾按类分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用自来水淘米,只是用水把米中的杂质清理干净,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用清水擦洗家具,只是用水把家具表面的污物清除,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用醋清洗水垢,醋能与水垢中的碳酸钙等物质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而除去,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0·湖南邵阳中考真题)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胆矾研碎C.海水晒盐D.火药爆炸【答案】D【解析】A、冰雪融化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胆矾研碎只是胆矾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海水晒盐,是通过蒸发水分得到氯化钠,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火药爆炸,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0·湖南湘潭中考真题)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铜丝弯曲C.湖水结冰D.酒精燃烧【答案】D【解析】A、汽油挥发,汽油由液态变为气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铜丝弯曲,只是铜丝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湖水结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九年级化学专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

专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课标要求】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能根据信息分析归纳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
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5。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教法学法建议】本节可先采取以下教学过程:1、做检测题(10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做到练习本上,标记出不会的题。
2、教师出示答案,学生对改并以小组形式讨论做错的题或不会的题,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哪些题学生做的不好,进行第二次备课(约5分钟).3、点拨:对多数学生做错的题,,教师再做针对性讲解和拓展,(10分钟).4、学生记忆不会的知识点或问仍不懂的题(5分钟).5.做检测题(做到卷子上,15分钟),教师课下批改,对做得差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日清。
【当堂检测题】1.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用玻璃刀裁玻璃 B.定向爆破拆除楼房C.用石墨棒作干电池的电极D.天安门华表2。
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焰火表演 B.霓虹灯表演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3。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电解水B、木炭吸附色素C、瓦斯爆炸D、食物腐败4。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呼吸作用 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C.海水晒烟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5。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铝箔发暗 C。
烧碱变质 D。
镁带变黑6.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B.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C.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D.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7。
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火上烧油 B。
百炼成钢 C.玉不琢、不成器D。
死灰复燃8。
下列做法,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
利用点燃的方法辨别棉毛织品B.利用镁粉燃烧产生的强光照明C.根据气味不同区分酒精与白醋D.根据石蕊试液颜色变化判断溶液的酸碱性9.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其中也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专题11 第35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强化训练)-2020年高考化学二三轮复习题型大突破系列(原卷版)

专题11 第35题物质结构与性质(强化训练)1.氟及其化合物用途非常广泛,自然界中氟多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主要有萤石(CaF2)、冰晶石(Na3AlF6)等。
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氟原子中有______________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2)NF3是微电子工业中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
NF3与NH3的空间构型相同,但是NH3(-33° C)的沸点比NF3(-129° C)的高,原因为_____________。
(3)氟硼酸(HBF4,属于强酸)常用于替代浓硫酸作铅蓄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可由HF和BF3合成,从化学键形成角度分析HF与BF3能化合的原因:________。
(4)液态[H2F]+中存在[H2F]+和[HF2]-,[HF2]-的结构可表示为[F-H…F]-,[H2F]+的VSEPR模型名称为________形。
NaHF2可用于制无水氟化氢和供雕刻玻璃、木材防腐等。
常温常压下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160°C分解。
NaHF2中所含作用力的类型有______. (填字母)。
a 离子键b 共价键c 配位键d 氢键(5)CaF2是难溶化合物,其品胞结构如图所示:①若原子坐标参数A处为(0,0,0),B处为(11,022,),C处为(1,1,1),则D处为_____.②每个Ca2+周围距离最近的Ca2+共有_____个。
③已知:CaF2晶体密度为cg·cm-3 ,则晶胞中Ca2+与最近的F-之间的距离为____nm(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含c、N A的式子表示)。
2.完成下列问题。
(1)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为无机盐,其主要包括砷化镓(GaAs)、硫化镉(CdS)薄膜电池等.①As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Ar]_______________.②第一电离能:As___Ga(填“>”、“<”或“=”).(2)配合物Fe(CO)5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 ℃,易溶于CCl4 中,则Fe(CO)5是______分子(非极性或极性)。
专题11--考能特训

②再将环己烯按下图装置蒸馏,冷却水从
口进
入。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目旳是
。
③搜集产品时,控制旳温度应在
左右,试验制得
旳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旳原因是( )
a.蒸馏时从70℃开始搜集产品
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
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
(3)下列区别环己烯精品和粗品旳措施,合理旳是 。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如H2O、HX等)旳反应叫做缩聚反应。 2.缩聚反应与加聚反应相比较,其主要旳不同之处是缩
聚反应中除生成高聚物外同步还有小分子生成,因而 缩聚反应所得高聚物旳构造单元旳相对分子质量比反 应旳单体旳相对分子质量小。
七、显色反应 1.某些有机物跟某些试剂作用而产生特征颜色旳反应叫
显色反应。 2.苯酚遇FeCl3溶液显紫色,淀粉遇碘单质显蓝色,某些
到环己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旳作用是
,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
具有旳作用是
。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旳目旳是
。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具有环己醇和少许酸性杂质等。加入饱
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层
(填
“上”或“下”),分液后用
(填入编号)
洗涤。
a.KMnO4溶液
b.稀H2SO4 c.Na2CO3溶液
=0.5 mol,A中具有旳氧元素旳物质旳量为:n(O2)×2-
2n(CO2)-n(H2O)=2.10 mol-1.6 mol-0.5 mol=0,阐明A
中不
含氧元素,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n(C)∶n(H)=4∶5,
设A旳分子式为(C4H5)n,根据1 mol A中所含电子旳物 质旳量有:(24+5)n=58,n=2,则A旳分子式为C8H10。
物质的变化、性质、用途

一、物质的变化、性质及用途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考点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可以”、“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例1:(2015•广东)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A.水力发电B.煤燃烧发电C.炸药爆炸开山修路D.汽油燃烧驱动汽车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水力发电只是能量转化的过程,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B、煤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炸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汽油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触类旁通1:(2015•德阳)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聚乙烯塑料制得食品袋B.用食盐制得纯碱C.将液态空气分离制得氧气D.将石油分离制得汽油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聚乙烯塑料制得食品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用食盐制得纯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将液态空气分离制得氧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将石油分离制得汽油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010-2015年青岛中考题1.(1分)(2010•青岛)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葡萄酿酒B.汽油燃烧C.湿衣服晾干D.食物霉变2.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料制成家具B.温衣服晾干C.蜡烛熔化D.葡萄酿成酒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钢能导电B.镁能与氧气反应C.常温下水是无色液体D.常温下甲烷是无色无味气体4.(1分)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状态B.溶解性C.密度、硬度D.可燃性5.(1分)(2014•青岛)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菜刀生锈B.葡萄酿酒C.食品发霉D.瓷盘摔碎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结成冰B.海水晒盐C.玻璃破碎D.蜡烛燃烧6.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熔点、沸点B.颜色、状态C.密度、硬度D.可燃性、还原性12.(1分)(2010•青岛)下列对于物质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硫酸铜溶液具有杀菌作用,可用于饮用水消毒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C.“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用来洗涤餐具上的油污D.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可用于制作电器元件练习题【例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A.有无颜色变化B.有无新物质生成C.有无气体生成D.有无发光、放热现象【例2】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 B.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C.镁条逐渐变短 D.放出大量的热【例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例4】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下列应用只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B )
A. 煤用作燃料
C.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拓展训练 8. 充有钠蒸气的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常用于 道路和广场的照明。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 应。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 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盛有水(滴有酚酞溶液) 的烧杯中,发现钠块浮在水面上,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四处游 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偶有火星出现,溶液变成红色。依据提供的 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钠保存在煤油中”说明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常__温__下__能__与__氧__气__、__水__反__应___。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钠__的__密__度__比__水__小____。 (3)“溶液变成红色”说明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__碱___性的物质。 (4)根据所学知识解释钠“熔化成银白色小球”的原因是_钠__与__水__反__应__放___热__且__钠__的__熔__点__低___。
考点特训营
考点 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类型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概念
_有__新__(_其__他__)_物__质__生__成__ 的变化 __没__有__新__(_其__他__)物__质__生__成___ 的变化
放出气体、生成沉 淀、发 光、 伴随现象
放热或吸热等
状态、形 状、大小的改变
判断依据 (本质区别)
拓展训练
2. 下列过程仅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C )
A. 白磷自燃
B. 蜡烛燃烧
C. 干冰升华
D. 呼吸作用
3.港珠澳大桥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桥梁建设的先进水平。桥梁施工建设的下述过程,
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C )
A. 安装钻机
B. 绑扎钢筋
C. 气焊钢板
D. 抛填块石
4. 下列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D )
D 盐酸 能与活泼金属反
应
除铁锈
核心素养提升
11. (传统文化)我国下列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
A. 矿石炼铁
B. 水车灌溉
C. 活字印刷
D. 雕刻石像
12. (传统文化)《天工开物》记载的以竹子为原料的古法制纸工艺中,包含了以下四
个步骤,其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步骤是( B )
A. 斩竹浸泡
B. 煮碱成浆
C. 捞浆制膜
D. 膜干得纸
13. (传统文化)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B
A.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4. (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又富有科学文化遗产的伟大民族。古代
典籍《齐民要术》中,记载了一种酒曲——白醪曲的制作工艺:小麦,蒸∶熬∶生
=1∶1∶1,用圆铁范(模具)压制成曲饼。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B ( ) A. 酿酒过程中,“白醪曲”会产生催化剂
B. 小麦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不含蛋白质
C. “圆铁范”对酒曲的化学性质不会有太大影响
D. 小麦在“蒸”、“熬”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命题点 3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9. 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D )
物质
A
B
铁
干冰
C 小苏打
性质
导热性 升华吸热 能与酸反应
用途
制作铁锅 人工降雨 治疗胃酸过多
拓展训练
10.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C ) A. 金属铜有金属光泽,可用作导电材料 B.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燃料 C. 甲醛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浸泡动物标本 D. 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
A. 诏安木雕
B. 长泰竹编技艺
C. 漳浦剪纸
D. 芗城柯氏传统武术兵器锻造技艺
5. 祖国文化灿烂辉煌。有关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理解错误 的是( B ) A. 蚕“丝”是天然纤维 B. “蜡炬成灰”只发生化学变化 C. “泪”指液态蜡 D. “灰”是指蜡燃烧产生的CO2等物质 6.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_物__理__变__化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从微观角度分析, 发生变化的是__分__子__之__间__的__间__隔__(_增__大__) _。
失分点 正误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②___。 ① 只有化学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变化 ② 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③ 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中考真题精选
命题点 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
1. 科研人员模拟人体内部环境,使用西红柿和蟹肉进行实验,发现蟹肉中微量的 有机砷(C5H11AsO2)没有转化为有毒的砒霜(As2O3),证实“食物相克:西红柿和螃 蟹一起吃会产生砒霜”是谣言。若有机砷转化为砒霜,该转化属于__化__学__变__化____(填 “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是否有新(其他)物质生成
考点 2 物质的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用途
类型 概念 判断依据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
物质在__化__学__变__化__ 出来的性质
中表现
__化__学__变__化__
就表现出来
的性质
是否通过__化__学__变__化____表现出来
关系
如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决定了天然气可作 燃料;铜用 作导线反映了铜具有导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