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201X届中考化学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模块三物质的化学变化课时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

合集下载

火线100天(河北专版)中考化学 第一单元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讲 空气 氧气复习-人教版初中九年级

火线100天(河北专版)中考化学 第一单元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讲 空气 氧气复习-人教版初中九年级

第一单元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讲 空气 氧气考点内容 年份题型题号 分值 考查方式1空气的成分2014 选择题22考查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空气中氧气的来源2013 选择题10(D) 考查氮气用作保护气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015 选择题 1 2 考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用药品 2014 选择题5(C)考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3空气的污染及防护2012 选择题224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015 填空及简答题 30(2) 2考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注意事项2014 填空及简答题 31(4) 1 在框图推断题中考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方程式 2013 选择题 4(B)考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2013 选择题14(B) 考查氧气的溶解性 5氧气的实验室制取2015 选择题 3(A ) 考查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2015 实验探究题 35(1-2) 2 在实验探究题中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知识 2013 选择题4(D)考查氧气的验满方法从近年我省中考试题可知,空气、氧气是中考必考内容,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大气污染及防治;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等。

题型一般以选择题和填空与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占试卷分值约为3分。

预计2016年我省中考会以空气污染与防治、氧气的性质与制取方法为考查重点。

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 主要用途氮气______①制化肥和硝酸的原料;②性质稳定,用作______氧气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0.94%①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②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作霓虹灯等二氧化碳______ 植物________的原料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无【温馨提示】(1)空气的成分指的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2)空气是一种混合物;(3)拉瓦锡是最早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

近年届中考化学复习第1编知识梳理篇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1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精练)练习(2021

近年届中考化学复习第1编知识梳理篇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1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精练)练习(2021

(百色专版)2019届中考化学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1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精练)练习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百色专版)2019届中考化学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1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精练)练习)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百色专版)2019届中考化学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1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精练)练习的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1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选择题1.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B )A。

密度 B。

可燃性 C.熔点 D。

状态2。

(2018海南中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A.西瓜榨果汁B.苹果酿果醋C。

糯米酿甜酒 D.鲜奶制酸奶3。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A.木炭燃烧 B。

食物腐败C.瓷碗破碎D.粮食酿酒4.(2018黄冈中考)下列四个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B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B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用稀硫酸除铁锈C.用铁锅做炊具 D。

用石墨作电极6。

常温常压下,下列物质不适宜用物理性质区分的是( B )A。

汞和铁 B。

氧气和二氧化碳C.白酒和白醋D.铝和铜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C )A。

铜丝作导线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

天然气作燃料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木炭可作冰箱的除味剂B。

汽油可作除去油污的乳化剂C。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冀教版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冀教版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冀教版中考化学复习资料冀教版化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化学知识,特整理了一份冀教版化学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物质与能量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而能量则是物质的属性之一。

物质和能量的关系密切,相互转化。

在化学中,我们常常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

1. 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等;而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3. 能量的转化能量在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能量转化包括热能、化学能、电能等。

例如,在化学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从而使反应产生温度升高。

二、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

在学习化学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及其性质。

1. 常见元素常见元素包括氧、氮、碳、氢等。

氧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气体,也是燃烧的必需物质。

氮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它在大气中的含量很高,对维持生物圈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有机物中,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氢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它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它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列,同时还将元素按照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和性质。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也是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类型,有助于我们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

中考命题研究河北省中考化学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物质的化学变化课时

中考命题研究河北省中考化学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物质的化学变化课时

课时14 质量守恒定律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8年中考命题规律质量守恒定律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分值为2~4分,四大题型均有涉及。

在选择题中常结合其他知识综合考察。

预计2021年中考考察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或者应用的可能性较大,也不排除考察质量守恒定律验证的可能。

8年中考真题演练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的本质)1.(2021中考5题2分)以下图是某反响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3种原子。

以下有关该反响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乙中含有四种元素B.反响前后分子个数不变C.反响的本质是原子进展了重新组合D.甲、乙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丁相对分子质量之和2.(2021中考5题2分)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

以下推理正确的选项是( ) A.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中和反响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响一定是中和反响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也能在空气中燃烧3.(2021中考14题2分)以下对图中所示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 )A .①c 烧杯的作用是验证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B .②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C .③在冰面上小明推小华,自己却向后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互相的D .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4.(2021中考27题1分)奥运会使用的“祥云〞火炬内的燃料是液态丙烷。

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3H 8+x O 2点燃=====y CO 2+4H 2O ,那么x 值为________。

5.(2021中考30题3分)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组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

研究水的组成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

电解水实验结果如下图。

(1)根据实验中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确定了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得出此结论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教案)

中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教案)

中考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教案)一、基本概念(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变化是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或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传导性等。

3.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4.化学反应常伴随有能量变化,有的释放能量,有的吸收能量,在生产生活中经常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且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6.辨析◆物理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化学变化是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变化指的是过程、表现;性质指的是能力。

(二)、物质的相关概念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氧气占21% ,氮气占78%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 ,其他气体及杂质占0.03% 。

2.硬水是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

常用等量的肥皂水来区分;硬水起浮渣,软水起泡沫。

长期饮用硬水可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可通过蒸馏或煮沸的方法将硬水变成软水。

软水可应用于纺织、印染、造纸等领域。

3.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铁合金分为生铁和钢。

4.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值来表示,当pH<7时,溶液呈酸性;pH=7时,溶液呈中性。

pH>7时溶液呈碱性。

pH试纸的检测范围是0~14的整数。

(pH计可以测出小数。

)5.指示剂有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

石蕊与酸显红色;与碱显蓝色;酚酞与酸无色;与碱显红色。

(三)、微观化学1.分子①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性质:体积、质量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③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 ”“可以,, ”等字)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物质种类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 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第1 页共29 页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 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 ”“可以,, ”等字)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物质种类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 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第1 页共29 页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 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